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别市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304.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民事案件,为涉外民事案件。
305.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用书面协议选择其他国家法院管辖。但协议选择仲裁裁决的除外。
3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者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本案作出的判决、裁定的,不予准许;但双方共同参加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307.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被告,经用公告方式送达诉状或传唤,公告期满不应诉,人民法院缺席判决后,仍应将裁判文书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七)项的规定公告送达。自公告送达裁判文书满6个月的次日起,经过30日的上诉期当事人没有上诉的,一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308.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外籍当事人,可以委托本国人为诉讼人,也可以委托本国律师以非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人;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受本国公民的委托,可以以个人名义担任诉讼人,但在诉讼中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309.涉外民事诉讼中,外国驻华使、领馆授权其本馆官员,在作为当事人的本国国民不在我国领域内的情况下,可以以外交代表身份为其本国国民在我国聘请中国律师或中国公民民事诉讼。
310.涉外民事诉讼中,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应当制发调解书。当事人要求发给判决书的,可以依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311.当事人双方分别居住在我国领域内和领域外,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期,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所规定的期限;居住在我国领域外的为30日。双方的上诉期均已届满没有上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
312.本意见第145条至第148条、第277条、第278条的规定适用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313.我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314.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须提出书面申请书,并附裁决书正本。如申请人为外国一方当事人,其申请书须用中文本提出。
315.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时,如被执行人申辩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其提供了财产担保后,可以中止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对被执行人的申辩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裁定不予执行或驳回申辩。
316.涉外经济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不影响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当事人一方因订有仲裁条款的涉外经济合同被解除或者终止向人民法院的,不予受理。
317.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将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提交人民法院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保全。裁定采取保全的,应当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
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318.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如果该法院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也没有互惠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予以执行。
2005年的北京“两会”有特别的意义: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十的编制年;2008年奥运工作的全面启动;落实北京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等等。因此,2005年北京“两会”倍受瞩目。北京市的各类媒体对这一重要政治活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那么,2005年北京“两会”报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点击关键词的方式来解析2005年北京“两会”报道的主要特点。
一、关键词之一――特别关注
用“特别关注”来概括北京媒体对北京“两会”报道的重视可能再合适不过了。对2005年北京“两会”,各类媒体(包括政府网站和媒体网站)都给予特别关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以及首都之窗、千龙网等媒体都对“两会”报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拿出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进行这一战役性报道,精兵强将,精心准备,精心策划。因此,用“特别关注”来形容媒体对北京“两会”的重视并不为过。媒体对2005年“两会”特别关注的原因,一是因为2005年北京“两会”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二是北京市民对今年的北京“两会”予以空前关注,这一点从首都之窗、千龙网等网民来信可以看出。如“首都之窗‘两会’网民来信”中在“京城百姓关注热点问题”一栏里仅“交通”一项,截止1月27日10时,就有23368位网民查看过。“住房”一项有3120位网民查看过。据报道,截止1月26日早上9点,网民对北京市政协全会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1200万次。会议期间,市民参与程度空前,突破市政协网站首次开通时点击率13000次的记录。再看1月17日晚,北京电视台“北京热线”栏目播出一期“代表面对面”节目。节目中刘黎等四位代表公布了自己的联系电话。第二天刘黎代表刚走进办公室,电话就此起彼伏,应接不暇。那一天她接了几十个电话,许多人抱怨电话打不进来,刘黎估计一天中打电话的市民不会少于100人。由此可见京城居民对2005年北京“两会”关注的广度和热度之高。除此之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性传媒也给予很大关注。
二、关键词之二――民生
关注“民生”问题成为2005年北京“两会”媒体报道的显著特点。这里以新京报1月27日的A04-A15版特别报道――2005北京“两会”来说明。新京报的特别报道关注的主要内容如下:
特别报道(一):政协提案关注交通拥堵;
特别报道(二):北京城中心人口和产业将东移;
特别报道(三):专职代表在北京不可行;
特别报道(四):北京拟取消外来人口暂住证;
特别报道(五):新“绿卡”抬高门槛引争议;
特别报道(六):关注低保政策;
特别报道(七):回龙观交通调查;
特别报道(八):回龙观交通改造;
特别报道(九):春节和采暖季用气有保障;
特别报道(十):琉璃厂文化区规划、标租房腾退;
这些问题大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老百姓关注,媒体自然不会忽视。根据“首都之窗‘两会’网民来信”情况统计分析报告(二),截至2005年1月25日晚20时,“首都之窗‘两会’网民来信”栏目共计收到有效网民来信410封,网民点击查看达到28901人次。从网民的来信和点击查看次数来看,最受关注的是交通问题,其次是外来人口和住房问题。分析报告表明,新京报的这组特别报道十分准确地抓住了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首都之窗‘两会’网民来信”栏目将市民关心的事情分为14类,除以上三类外,其它类别受市民关注的关注度排名依次为:社会保障、教育、城市规划、医疗、环境、政府工作、农村、公共安全、其它、民主法治和奥运。此外,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媒体也都围绕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来报道,北京青年报专门开设“北京‘两会’・民生”版。
可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报道思想在媒体中正逐步得到落实。
三、关键词之三――合作
媒体间加强合作,是2005年北京“两会”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合作已从传统媒体之间,进一步延伸到新老媒体之间。合作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合作可以使媒体拓展功夫的空间,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以下是几个例子:
新京报与新浪网合作,推出2005北京“两会”专题,并开通市民互动邮箱和热线电话,为读者和“两会”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刊登部分市民来电及其来电调查。
首都之窗与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合作共建“网民来信”栏目,市民可以拨打热线96102或发送短信参与“两会”。
北京市政协通过与首都之窗、市政协网站等北京五大网站联动,建立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网络群。
信息是无限的,而媒体的资源是有限的,媒体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无限信息只有依靠合作、资源共享。只有合作,尤其是异质媒体的合作,才能突破媒体自身的技术壁垒,获得在自身技术框架内无法获得的资源和竞争优势。2005年北京“两会”报道表明,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尤其是与新媒体的合作已经成为多数媒体的一种共识和趋势。
四、关键词之四――沟通
信息的单向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一道难以填充的鸿沟。这一点历来为受众所诟病。如今传媒业的发展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种局面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点,在2005年北京“两会”报道中得到了体现,也就是新老媒体普遍开始重视“沟通”问题,为受众和代表委员以及政府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渠道,从而也为自己的报道开辟了新的渠道,引来活水。下面是首都之窗网站“2005年‘两会’专题”展现的网友与委员交流沟通的一个场景:
[主题]:感觉采暖费用太高
[作者:嘉宾访谈网友
发表于:2005-01-25]
现在我们每建筑平米要交30块钱,感觉费用太高,我们不像城镇居民有采暖补贴,我们农民没有钱,感觉有点负担不起。
委员回复:
张三力委员回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我们取暖问题在调价过程中,缺乏一种尊重居民的过程。缺少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取暖费调到30元一平方米,原则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具体到每一户每一家的话问题还不少,老百姓收入不一样,把取暖费调到这么高……
首都之窗网利用自己政府网站的优势,开设“最新网民来信”和“最新代表、委员回复”,在代表委员和普通市民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
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栏目专门开设“两会互动”版块――“王娟走两会”。依托栏目现有短信号码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开通“两会短信互动平台”,向市民征集意见、建议和选题线索,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线索做成报道播出,其他的由上会记者转交给相关的代表委员。如首都经济报道1月26日播出的报道《收费管理 细节待规范》中,短信和热线成为构成节目的主要要素,成为市民与政协委员安仰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北京晚报请人大代表值守“两会热线”,就教育等热点问题与市民进行交流和探讨。该报“两会热线”开通第二日,一小时内接到1258次拨打,“两会热线”的热度可见一斑。
沟通让委员、代表们能与市民更亲密地接触,更广泛真切地了解到民意,从而使其更好地代表民意、反映民意,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参政议政,履行自己的职责。沟通也让媒体接近了受众,获得了新的资源。
五、关键词之五――网络
2005年北京“两会”进一步显示了互联网作为新技术新媒体的象征的天然优势,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认识网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来了解民意,从而更有效地施政?
据CNNIC的数据,到去年12月底,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9400万。估计目前已经达到1亿左右。数据和趋势说明,网民不再是特殊的一群,而是普通的社会成员,不再是小众,而是大众。从某种意义上讲,网民就是公众。网民对北京市政协会议的点击率过千万,就是一个明证。
网络媒体大都有互动设置,如论坛、留言版以及即时聊天等功能,这使网民对新闻传播的参与度空前提高,空前提高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有学者将互联网技术称为“民主”的技术。这意味着,在网络时代,普通民众可以得到更多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由此施展自己的影响力。普通市民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在2005年北京“两会”得到鲜明的体现,普通市民的话语权也通过网络得到了传播和空前重视,当然传统媒体也功不可没。
为更好的了解民意,北京市政府运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互动活动,以促进提案更加透明、更加贴近市民。比如,去年年末开始,尝试的通过网站点评提案活动,在今年“两会”前,首次大规模向市民征集提案线索。
新渠道的建立和拓展,使北京市政府更加贴近市民,从而受到好评。这说明,政府越来越注意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提供的空间和平台来施政。同时,也表明新媒体在政府施政以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渠道”作用得到重视和彰显。
一、当前新市民子女较多的学校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和古文、作文教学并称初中语文教学三难。新市民子女与本地生源的阅读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积累较少。相对于本地城镇生源的学生而言,新市民子女往往经历了多个学校的辗转求学,平时在家庭中也缺乏充足的阅读资源,导致阅读积累明显不足。
2.学生阅读习惯欠缺。阅读既是看书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新市民子女在阅读习惯方面相对欠缺,在读的时候没有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批注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往往是一读而过、一读了之。
3.学生阅读空间受限。现行语文教学课程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加上这些学生平时也没有养成坚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导致学习活动中没有能够积极拓展空间进行有效阅读。
4.学生阅读资源匮乏。除了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之外,很多新市民子女学生很难有更多的途径获得一些优秀的刊物,无论是购买书籍的数量,还是订阅书刊的书目都相对都不足,没有能够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促进阅读教学成效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综合着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推进。
1.开展阅读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增强阅读兴趣。阅读活动要想有效深入开展,必须要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许多名家名著,带领学生感悟不同文体带来的神奇享受。无论是从优美的散文中悟人生,还是从犀利的杂文中剖析各种社会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重要性。学生这一头重视起来还不够,我还通过家长会、倡议书、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们特别是那些新市民家长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要的,是要给予支持的。
2.强化课堂阅读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全面有效的提高阅读成效,必须要抓住课堂这一载体,对阅读教学进行充分的改革。在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改进教学流程,由单纯的老师问学生答逐渐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无论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分析,课文蕴含情感的发掘,课文人物的形象刻画,还是文章的技巧手法提炼,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互动之中。另外,老师还要对学生学习成果交流总结环节进行改进。学生分小组对课文内容的思考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派出代表进行问题的回答,其他学生共同分析研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教师讲解为主的阅读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的模式,不仅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会让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有效提高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畏难的情绪。学生通过深入的分析,对课文内容把握、技巧分析都会更加扎实。在课堂上掌握的这些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到课外阅读中。我平时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也要在笔记本上进行自问自答的练习,然后定时抽查学生的笔记,对于那些有进步的,特别是新市民子女中进步较明显的给予奖励。
3.组织多读多思专项活动,让学生迅速积累底蕴。许多新市民子女语文学习基础薄弱,阅读量更是少的可怜。对此,我觉得可以开展一些读写活动,特别是要向这一群体进行倾斜。笔者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了多读多思活动,首先要求学生特别是新市民子女加大阅读量,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弥补过去一段时期留下的缺陷。新市民子女阅读书籍的匮乏可以通过班级图书角,学生交换书籍等方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而且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后,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应该是能得到满足的。经过广泛的阅读,许多学生在文学积累方面有了显著的增强,有些新市民子女发出由衷的感慨,现在一年阅读的书比过去五年的阅读量还要多。在阅读活动中,笔者还会进行积累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将阅读的成果积累下来。每一位学生都准备读写笔记,平时将优美的语段摘记下来,将好的方法经验技巧提炼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掌握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技巧,这使他们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更加精准,有效提高了学生文学厚积薄发的程度。多读多思的活动让学生阅读量显著增强,阅读的技巧经验也有效实现了内化吸收,通过这样的专项训练,学生文学底蕴会得到明显增强,成为突破阅读学习困境的有力措施。
4.拓展课外阅读活动空间,让学生兴趣得到满足。对于新市民子女较多的学校而言,除了兼顾大部分学生之外,还要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课外阅读空间进行充分的拓展。从常规的角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外阅读小组、课外专题研究小组等形式,利用课堂上一些剩余时间组织大家一起进行阅读、探讨、积累。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针对班级一些新市民子女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要求,例如以居住地划定一定的半径范围,组织学生在课后特别是假期进行集体阅读。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级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老师或组内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大家一起阅读,谈体会、谈心得,谈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等等,通过这种假期自由组合、集体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无论是采取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还是针对特定群体的课后自主阅读,只有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才能让他们语文素养得到快速的提高。
小小自行车。折射文明自觉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公共交通和文明交通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交系统的辅助和补充,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从2010年开始,张家港市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大力实施公共自行车服务惠民实事工程,项目一期规划建成77个网点,自行车及锁柱2000套;项目二期规模为75个服务网点,2000套锁柱、1200辆自行车,目前全部并网投入运行。152个服务网点分布在市区主干道路、公交站点、商业区、园林景区、广场、居民小区附近,都可以“通还通借”。如今,只要你步行1公里,都会看到一排排时尚靓丽、摆放整齐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这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更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又一个新选择,有效解决了公交站点与市民出行目的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张家港市创新引入了“诚信积分”概念,即每一位本地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都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就能办理一张“诚信卡”(磁卡),无需提交任何押金,甚至连办卡工本费都不必缴纳。市民办理“诚信卡”后,可免费获得100分的“诚信积分”,每次刷卡使用自行车在两小时内归还的,将可增加一分;超过两小时归还的,会相应扣减积分,归还时间越晚,扣分越多;诚信积分归零后,将不能再使用公共自行车。
我国最早实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是杭州,其后又有不少城市也在公共自行车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这些城市大多实行的是信用保证金的方式,在办理租车卡时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以后使用时按时间计费。而把“诚信卡”作为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凭证,“诚信积分”作为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信用记录,市民凭借个人的诚信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服务,这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是一次创新尝试。张家港市作为首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县级市,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对市民的文明素质特别是个人诚信有着高度的信任;另一方面,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市民作为公共服务的受益方,也有足够的文明自觉来维护好城市文明形象。因此。在张家港。一辆辆公共自行车不仅仅承载着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优质公共服务,还体现着政府与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之间高度的信任。
小小自行车,共享文明成果
在连续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张家港市始终坚持“共建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的创建理念,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为民办好事、做实事的重要过程,每年都安排数千万元文明创建专项经费用于民生实事工程,切实做到“创建过程让群众参与、创建实效让群众检验”,形成了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公共自行车就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个生动事例。
张家港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工程是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模式概括为“设备租赁、服务外包、市场运作、政府监管”,通过政府支付服务费购买企业服务的方式,以达到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目的。公共自行车所有锁柱、车辆、后台全部设备属企业所有,企业负责日常的调度管理服务工作,政府对每年度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并按年度运行情况支付租赁服务费。这样避免了政府大量采购研发软、硬件设备,安排大量人员进行日常维护、调度、管理工作,通过成本核算,采用市场化模式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同时,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功能设计上尽量体现实用、便捷,突出以人为本。譬如,每辆自行车的轮胎都是轻巧的实心胎,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轮胎气压不足的尴尬。
可以说,从项目一期工程开始,市民对公共自行车就高度认可,每天办“诚信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张家港城管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为了让市民尽快拿到“诚信卡”,增加了社区居委会发卡渠道,原来社区只办理登记不发卡,现在社区既登记又发卡,使市民的办卡渠道更加通畅。如今,在城市中,越来越容易看到市民或骑着公共自行车在上班的路上,或骑着公共自行车在休闲健身。
小小自行车。彰显文明品牌
张家港市公共自行车系统24小时运行、无人值守,这考验着广大市民的道德素养与文明诚信。张家港市民确实也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以来,没有一辆公共自行车被盗,没有一位市民不归还自行车,就连诚信积分扣分较多的市民都很少。同时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行以来,涌现的好人好事也不断,市民会主动提醒家人和朋友公共自行车的借用停放情况,遗失在公共自行车上的东西常可以通过后台系统查询找到失主等等。
截止到目前,可使用公共自行车的磁卡数量达到10万余张,根据最新一周的数据统计,二期项目投入运营后,平均每月公共自行车使用量达到40万辆,次,每天平均借车次数已达到近1.35万次,按每次2公里计算,每年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8.9吨,氮氧化物0.81吨。
谈到公共自行车项目,张家港市城管局停车管理处王晓东作为项目实施组成员深有感触:“公共自行车项目难就难在服务网点的设置,每个网点在建设前,我们至少去过10次,需要不断地与布点位置附近的单位、门店老板以及房东等进行协商。目前来看,这些网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基本上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特别感谢那些协助我们做好工作的单位和门店老板等等,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根本没法进行。”
面对张家港公共自行车推进和建设的高速度,项目承建单位上海永久自行车公司董事长陈闪感慨道:“整个项目从开始实施到真正建成,张家港市政府投入的精力和重视程度非常高,建设速度也非常快,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期近80个网点的勘测、建设和安装,这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其实,从2005年开始,张家港市就制定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开展了“文明礼仪百家讲坛”、“诚信论坛”、“新市民文明绿卡”等活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张家港好人文化”在全社会得到传播、认可和弘扬,极大丰富了文明城市品牌内涵,有近百人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各级各类荣誉,“张闻明”等文明品牌传遍大江南北,“好人文化”深深扎根在“文明张家港”。
关键词:成人教育;农民市民化;城市化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顾德学(1967―),男,汉族,江苏省睢宁人,苏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城市周边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出来,农民的市民化被视为解决失地之后农民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农民再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人们在谈到农民市民化问题时,更多的是关注户籍制度的改革、拆迁补偿以及社会保障的配套等问题,而忽视了其中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成人教育问题。
一、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背景及其内涵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体制,这种分割体制使大中城市郊外的农村与城市,缺乏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的空间联系,①,最终使得农民与市民在各方面显示出很大的区隔性。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统计显示,全国的城市化率已从1993年的28%提高到2004年的42%以上,农村失地人口约4300万,且近几年城市化水平以年均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亦表明,1987年到2001年,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 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近几年,我国各地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扩大的趋势依然非常强劲。实际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化的进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预测,从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随着城市化的提速进一步扩大。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主要是先对城乡结合部的农用地进行征用,以满足大规模非农建设的需要。由此,因城郊土地被征用而失地的农民,成为当前失地农民中最主要的一个群体。②过去那种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村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而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农民也随之转变为市民,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随之产生,各地也纷纷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作为城市化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来对待。为了推动农民的市民化,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打破过去的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向“非农”的身份转变,建立了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在就业方面的指导等等,总体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尽管如此,各地在农民市民化这一问题上依然面临不小的困境,其中的困境之一就是这些农民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市民化的内涵理解过于简单,往往把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仅仅理解为农民、城市农民工等在身份上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等。在我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其相应的社会权利。这些可以被认为是与国家、政府相关联的技术层面上的农民市民化过程。③其实,市民化的涵义还有另外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农民在现代化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现有的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些可以被认为是与国家、政府相对应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农民市民化过程。④也就是说,市民化内涵本身包含着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两个同等重要的内容,而过去很多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技术层面的涵义,基于这种市民化涵义的理解而进行的市民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农民虽然获得了与城市市民同样的身份地位和各种权利,但依然找不到城市的归属感,在城市的生活中难以摆脱来自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被排斥感。因此,各地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加强技术层面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注重文化层面的建设。
二、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再社会化与成人教育
对于那些走向市民化的农民来说,如何真正在文化层面上实现城市化是其融入城市的基本条件之一,而要具备这种条件,就我国目前来说,最为现实的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再社会化。所谓再社会化是指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实质就是农民的再社会化,它是农民改变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以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与城市市民交往并学习、使用城市主流语言,逐步实现文化层面的市民化的过程。再社会化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机构来实现,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是教育。
对于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来说,他们大多数是成年人,接受为了更好适应城市生活的教育是一种在原有教育背景基础上的继续教育。因此,对那些农民来说,成人教育是最为合适的再社会化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较,成人教育在我国农民再社会化过程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在教育形式方面具有特有的灵活性特点。教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式的社会教育,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以及法院、监狱对犯罪人员的教养改造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的社会教育形式,社会的风俗习惯、群体亚文化、家庭的教育影响等。对我国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来说,一方面由于他们长期生活的环境具有较为浓厚的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色彩,所熟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体系与现代城市价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完全通过非正规的社会教育形式显然难以到达文化层面的社会化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来说,他们大多缺乏良好的正规教育的背景,重新接受某种形式的较为正规的教育具有内在的要求,但是完全回到过去全日制的中小学教育形式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目前最为适合对农民进行再社会化的教育形式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对象是成人,鉴于成人在年龄、职业、文化基础、学历条件、所处地区和系统的种种差别,除在目标、规格和规定上大致有一个统一要求外,更多地强调其教育途径方式上的灵活性、多样性,以适应不同成人学员的不同要求和不同情况。在办学种类上可采用正规成人教育(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非正规成人教育(各种政治、文化、技术、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在办学方式上可采用全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培训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用面授式、函授式、卫星电视式、网络学习式、自学考试式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更能适合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受教育水平、时间、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特点,因材施教,增强培训效果。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更贴近农民的需求。对于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来说,他们在融入到新的城市生活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家庭以及文化等背景,在面临的具体问题方面总是不同的。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问题,有的则是由于价值文化冲突所带来的不适应性,而有的则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带来的问题。因此,对待不同的群体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而成人教育正符合这个特点,正如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梅里安所说:“成人教育各种教学项目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⑤成人教育是对各类成人的再教育,是为用而教,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较强。成人教育可以根据市民化过程中农民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分别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城市价值和精神的讲授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宣讲。
三是成人教育更加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农民的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需要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而成人教育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成人教育既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又被包含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它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工作和社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人教育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的师资资源。与普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同,成人教育更强调实用性,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而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普通高校、社区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贸易与商业学校、其他学校、中小学校、各级政府机构、劳工组织与专业协会、社会私立机构、私人教师等等。二是资金筹集的社会化。资金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和必要条件,资金筹集方式的社会化,表现为多渠道地集资。在很多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了较大比例的经费外,很多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也在成人教育经费方面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同时,民间团体和个人也积极投资成人教育,从而保证了成人教育资金的来源,有力地保障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正是由于具有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势,成人教育必然能够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和重要的角色,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一步顺利的进行。
三、发挥成人教育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功能
目前,由于对农民市民化的理解比较狭隘,各地在对待农民市民化的问题上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户口变更以及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技术层面上,而忽略了教育的功能,特别是成人教育在其中的重要功能,这也是目前很多地方农民市民化面临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把成人教育作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来对待。
首先,各地政府应该把成人教育纳入到农民市民化的政府工作中。各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地方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农民市民化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只涉及到农民户口以及农民失地之后的生计这些简单的内容,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离开了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是难以使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为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成人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实和推行,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的行列之中来。政府应该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成人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所辖区内的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益和质量。政府确保在成人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扶持市民化过程中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参与成人教育的农民的补贴,特别是针对自己无力承担教育费用、又没有就业单位的农民,这一做法更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那些举办成人教育的机构和组织,以某种形式进行适当的资金上的扶助。此外,政府也可以牵头建立针对农民的成人教育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基于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成人教育活动。对于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来说,成人教育应该偏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一是应该增强城市价值理念的教育。成人教育应帮助被征地农民了解城市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城市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工业化、社会化生产所带来的行业区别和职业分工,了解他们生活的城市,认知生活的环境空间和风貌。成人教育应帮助被征地农民了解城市活动的规则,包括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了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角色的多样性。被征地农民必须树立起规则意识,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点等。二是公共意识的教育。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人们活动的公共空间远远多于农村。成人教育应帮助被征地农民增强公共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克服自我为中心的盲目的自主性。帮助农民克服举止行为、言论谈吐中原有的一些不文明习俗,改变不适应城市的习俗,使他们掌握适应城市人际交往的礼仪等等。三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成人教育要针对农民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特点提供更宽泛的服务领域,培养被征地农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介入城市社会,主动地吸纳城市的文明,防止他们在身份和生活空间之外的更深层面的心理上的边缘化。⑥
再次,在教育形式上,政府应加强与企业、学校及社区的合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成人教育模式。成人教育只有加强与政府、企业、学校及社区的分工与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政府在农民市民化的成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和协调,积极筹集培训资金,增加经费投入,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强监督。企业作为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教育培训的阵地,要端正思想,勇于承担主体责任,采取自行举办、联合办学或委托专业学校等形式,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进入本单位的农民进行必要的成人教育。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积极利用其师资和设施等资源优势,结合农民的不同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成人教育。社区是连接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社会的“具体而微”,也是市民化过程中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和基地。要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通过开展社区活动、举办培训学校等形式,对农民工进行各种有效的教育。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进行有关成人教育的宣传,利用组织上的优势,动员更多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加入到成人教育的行列中来。
注释:
①林拓.农民市民化:制度创新与社会空间形态的转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5)67~73.
②赵爽.论失业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与途径[J].中州学刊,2007,(3)121~124.
③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8~95.
④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