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钟实训总结

数字钟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钟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钟实训总结

数字钟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践环境

电子信息业是全国五大支柱产业,随着物联网、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刺激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教学教法,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电子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通过对本地区的电子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有企业专业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1)在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项目的改革,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构建与理论教学进程和培养技能相符的实践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实验、综合实训、课程设计、实习等,确保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的相关性。同时制定不同难度系数的实践项目来给学生练习,达到因材施教。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开发适合学生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

电子专业学生原来开设的是《电工基础》,本教材理论性强,经过教学总结,我们编写了《应用电工》校本教材,把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比如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包括了直流电路的知识;白炽灯和日光灯的安装项目中讲解了单相交流电路的知识;电动机的拆装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项目中包括了三相电路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编写,既有串、并联电路、单相电容电感电路、谐振电路、三相电路的测量等基础实验的训练,也有万用表、电机拆装及控制电路连接的综合实训,从基础到进阶,有利用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后续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会编制更多适合学生认知的实践校本教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六步教学法等,同时采用行动导向为主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的实训室、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书本到网络等,岗位到岗位的闭环实训模式,项目起源与岗位,通过引导、学习、制作、训练最后回归到岗位进行考核。通过这些方法和模式的灵活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既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又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性和相对性。

一年级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广大学生掌握基础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办法及注意事项。二、三年级在保证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大力提高拓展技能的训练。比如在数字电路中,先是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触发器、计数器等简单验证性试验,后是抢答器、数字钟、汽车尾灯等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教师可以布置题目,如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画出原理图,进行multisim仿真验证,再准备器材进行焊接、组装、调试,最终确保运行正常。在单片机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单片机的知识来制作数字钟,通过对比前面数电中的制作学生会发现单片机与数字电路的不同和联系。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课下开放实训场所,为主动要求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比如:校级的电子制作技能比赛、河北省工信厅的电子信息比赛、蓝桥杯等;成立了电子科技协会开展电子知识讲座、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师生通过QQ、微信群、论坛等进行交流,并推荐一些优秀的专业学习网站。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一)校内实验实训平台

我系电子专业建立了包括电工电子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制作、PLC、传感器与检测等实训场所,并结合专业的发展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实验实训条件。比如我们的仿真软件根据发展需要依次安装了Protel99、ALtiumDesigner6、ALtiumsummer09、multisim等,单片机实训场所增加了嵌入式模块等。实训基地配备专职管理员,对设备进行统计、维护并邀请专家共同制定设备的升级采购计划等。同时学校大力支持实践教学,每学期都让老师上报本学期课程所需的实践耗材费用。

(二)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通过与中国校企资源网的合作,在LG、格力、金达、中泰等学校周边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通过完善校外实训课程内容,如:岗前实习管理守则、企业文化德育教育、企业管理知识、技术工程实践培训、实结、实习成绩评定等,以岗位替代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岗位上学习。通过寒暑假的实训实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实践教学的考核改变了只重视结果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每次实训都有考核表,进行每项的打分,包括实训过程、数据处理分析、实训报告等都在考核项目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等方式;同时,我们还采用以赛代考、以赛促学的方法,进行考核。在企业的实习过程,由企业专家进行考核。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每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由同一位老师担任。这就要求老师理论扎实、实践过硬,不断学习,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能力。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需不断摸索,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久凯.高职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0).

[3]尹巧萍,吴杰.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08年第17期.

数字钟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CDIO;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牛小玲(1976-),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王军(1981-),男,山东曲阜人,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基金项目(项目編号:2013G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74-02

CDIO理念是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dward Crawley提出的,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之路。[2,4]“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特点是课程内容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近几年来,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采用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一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项目和考核方式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案,并已经付诸实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理念下“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电子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内容,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学时为5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学时为48学时。在教学中发现,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而教学课时却非常有限,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系统性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两门课程相互独立,教学内容缺少系统关联,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对电子技术系统应用的掌握,学生不容易真正形成综合系统的概念。

2.目标性问题

教师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教学,只重视到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3.兴趣性问题

每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果课堂上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失去学习信心,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应用性问题

我校的实验课和理论课配套安排,先理论,后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分设24学时。由于实验设备和实验学时的局限,学生的实践时间有限,甚至有的知识点没有开设相关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

二、“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1.以项目为主导,重组教学内容

传统的“电子技术”授课内容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些孤立分散的知识点,在学过之后往往都不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即应用知识动手能力很差,这体现在做毕业设计拿到一个设计选题时,都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做。为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的能力,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笔者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主导,对“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

在CDIO工程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是整个工程教学的关键,所选项目要能涵盖“电子技术”的基本教学内容,紧扣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模拟电子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三极管及其电路、场效应管及其电路、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数字电子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组合电路、时序电路、脉冲产生电路、模数转换等。针对上述主要教学内容,笔者以“太阳能水温水位控制系统”为应用背景,按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了若干个探索性实践课题。开展的实践课题及对应的知识点如下表1所示。表中模块1是构思(conceive)过程;模块2是设计(design)过程;实施(implement)过程均安排在各模块实践活动及实训周中完成;模块3和4是运作(operate)过程,这样,整个CDIO的工程项目教学模式构造完成。对本项目课题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笔者选择了相应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时序电路这部分内容,笔者选择“数字钟设计”这个案例来进行相关知识点讲解。

在教学中,先给学生介绍项目要完成的功能及硬件结构构思,即模块1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模块2,对每个课题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完后,学生可以对各个课题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在“开放式电子技术实训平台”上进行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的、逐步提升的应用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2.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技术”授课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在讲台上从头到尾讲解,对重要的知识点反复强调,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根据 CDIO理念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为主线,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到案例中来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查阅资料与分组讨论、完成任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自发地寻求知识和资源支持,这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开发工程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案例和任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比如,在讲解时序电路这个内容时,笔者以“数字钟设计”这个案例来进行讲解,数字钟的分和秒都是60进制,小时采用12归1,如何设计一个60进制计数器和12归1计数器呢?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开始介绍N进制计数器设计方法,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在此过程中,引导、指导、监督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并进行成果展示和总结。

(2)将EWB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笔者增加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将EWB仿真软件引入课堂,学生可自行选择对其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来了解设计正确与否。另外,在介绍一些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应用时,也可采用EWB进行仿真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法。

3.优化实验项目,突出实际应用

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如单管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运放构成的线性电路等,都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即使是设计性实验,也是一些孤立的实验项目,如数字密码锁设计、全加器设计等,这些实验都有固定的步骤和设计方法,学生做完实验后觉得索然无味。为此,笔者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实验项目直接面向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硬件电路系统设计能力。以“太阳能水温水位控制系统”为背景,将模块2中的每个课题的设计电路都融合在电子技术实验项目中,学生设计完电路后可以在实验时间去实验室搭建电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仪表调试电路,有问题可以和实验指导老师交流解决。在课程和实验结束后,提交“太阳能水温水位控制系统”完整的硬件电路和仿真图。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理论课考试往往主要以期末一张试卷决定课程的成绩,学生只要对照课程大纲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复习,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无从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知识与能力极不协调。[5]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在工作进程中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它关注的是“工作进程”而不是“课程”,因此,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已不合时宜。为此,笔者尝试了分阶段按项目任务、进度的评价方式进行,在每一个阶段都按照小组完成的任务给出一个合理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制订改进方案,课程结束时进行小组答辩,最终成绩按“阶段评价+理论笔试+小组答辩”等来进行评定。

三、结语

CDIO是一种系统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使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理论、实践、创新合为一体。[6]课程改革实践显示,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传授知识为目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了要会用”的新观念,使学生基于一个真实的项目背景产生学习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认识和提高中使学生的设计性探究性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亲身体验到了“做中学”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整个工程项目学习过程以小组方式进行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2]徐吉峰.基于 CDIO 理念的 EDA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125-126.

[3]徐存东,余丽红.基于 CDIO 理念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178-180.

[4]陆继庆,徐庆.基于 CDIO 模式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22-23.

数字钟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考核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几年来我校电子专业以培养能力为本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考核机制的改革,以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为主,逐步建立了“项目考核——考证——竞赛”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考核模式;创新;项目考核;考证;技能竞赛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各中职校都在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如何保证教学模式地开展?近几年来我校电子专业以培养能力为本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考核机制的改革,以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为主,逐步建立了“项目考核——考证——竞赛”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项目考核——考证——竞赛”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以过程考核取代传统注重结果的考试,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实施学习过程的评价;(2)以考证促学习,考核与国家劳动部组织的中级工考证相结合,在考核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资格证;(3)以竞赛促教学,将技能竞赛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专业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设计技能比赛方案,将技能比赛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此来促进技能教学。

1.考核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我校在05-07学年中,尝试对电子专业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新的考核模式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就业时不但有电子专业的毕业证书,还有多个标志自己专业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更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还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我校的各级各类考证通过率一直处于本市领先地位。

2.由考核模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1)更新了教学内容

我校电子专业课程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教学内容的“繁、难、复杂”的特点,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便于中职学生的学习。

2)促进了项目教学的实施

电子专业的课程中,实践教学比重很大,经过几年来电子教学的研究,我校逐渐建立起了一套电子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体系,以下是《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基本教学项目,主要分为四个模块:

基本功训练:项目一、元器件识别

任务一、色环电阻的识别

任务二、电容器的识别

任务三、二极管的识别

任务四、三极管的识别

项目二、焊接训练

任务一、电烙铁的使用

任务二、万用表的装配

任务三、搪锡技术

任务四、印制板上导线焊接技能

任务五、印制板元器件插装

任务六、拆焊

模拟部分:项目三、直流稳压电源

项目四、功率放大器

数字部分:项目五、电压比较器

项目六、基本RS触发器

项目七、计数显示电路

综合制作:项目八、数字钟

项目九、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

项目十、电子摇奖机制作

3)编写出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为了使教材更适应于我校学生的现有学习状况,由各任课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编著的《电子技能实训》、《计算机一级B》教材已投入到我校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效果很好。这两本教材在编写中,立足于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任务中,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3.为备赛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我校决定明年起电子专业增设“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通过完整的小系统的设计,综合运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课程等。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我校采用外聘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本校教师结合的做法,在实验室硬件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我校决定下大力气更新设备、增添设备确保教学的需要。在历次大赛题目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指导性的题目,学生从设计原理图、制作电路板、进行调试完成全过程。其中所需要的器件自己购买,也就是说学生由始至终是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对关键的环节进行指导把关。根据学生的作品及论文,教师结合做的过程给予评定成绩。这是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为备战大赛建立起一个经常性的实用课程。

4.考核模式改革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通过问卷调查,我校电子专业学生对考核模式改革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在2008年1月完成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回收的87份学生调查问卷中,“比以往考核方式收获很大”、“比以往考核方式收获较大”的分别为43人、40人,两项合计占95.4%;认为“考证对自已技能的提高重要”的学生为86人,占98.9%,认为“参加竞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学生有79人,90.8%。

总之,制定新的考核方案,改革考核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电子专业的考核模式的改革才初具形态,还须在不断地改进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石伟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2]吴言.《项目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7月

数字钟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培养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为此,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高校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高校“进口”(高校招生)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每一所大学的生源来自学生和家长的选择,高校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才会有优越的生源,高校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为师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外化的,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见的,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取得科技发明,获得专利,就能证明该所学校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水平较高,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从高校“出口”(学生就业)来说,学生科研动手能力较强的高校必定会有很好的“出口”,因为科研水平最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事业单位都会引进这种具有实际能力的人。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指出:“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企业。”[1]从这个观点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材料和产品,从学生进口,经过四年加工,到学生出口,只有合格的产品才会顺利出口,所以,高校解决了进口和出口,才能像企业一样运转起来,才能够很好地发展壮大。

2.高校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2]所以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向初等和中等教育那样,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训练。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终身学习,才不会被突飞猛进的科技知识的潮流所淘汰。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参与到知识的应用和探索过程中。在科研活动中,任何一个数据都要按照要求精确到一定的小数位,不能有半点虚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此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合作者)之间要相互交流,有些科研项目甚至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人,这样就要学会处理好各类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科研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习,是应用科学理论的具体行动,有利于开发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是对个人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强调科研活动,能够使学生尽早成为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

二、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在重点大学相对开展得较好,比如,南开大学从2002年9月开始,设立百万元的本科生创新基金,以立项的形式开展了“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活动”[3];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简称URP);上海复旦大学有李政道博士设立专项学生科研基金;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开展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每年投入经费20―50万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江技师)每年设立10万元专项经费,并在2005年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科研立项等工作。其他一些高校基本上每年用于学生科研经费基本上在2―10万元。学生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校团委,部分学校是校团委和科研处共管。但是,学生科研还存在一些不足:

1.从学生自身来看。

本科学生科研素质总体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科研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科研是“空中楼阁”,与自己相距甚远,高不可攀;有些学生认为搞科研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还有些学生认为搞科研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2)学生对科研方向不明确。一些学生对科研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究竟如何进行科研、进行哪方面的科研却十分茫然。由于方向不明确,所以在选题时要么太难,耗费大量精力却一无所获,要么太容易,以至于没有一定的研究价值。(3)学生缺乏科研主动性。现在,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本科学生在毕业时基本上要修满200个左右的学分,因此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有些学生虽然科研项目已经获批,但是不能够主动挤出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认真研究。

2.从指导教师来看。

教师指导不到位。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还有一定的科研工作。有些学校的教师每周有20节课,备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导致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而对于那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由于科研水平和经验有限,往往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从学校方面来看。

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欠缺,学生科研场所也不足,学生科研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科研经费太少,没有固定的科研场所,一些高校虽然有学生科研场所,但是不能真正对学生开放,而且场所的科研硬件配置也不是很到位。

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

1.建立科研“导生”、“导师”制度,加强科研指导工作。

在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实施“导生制”。选拔成绩优异、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科研的导生,主要向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低年级学生介绍申请学生科研项目的一般程序,介绍查阅文献资料等进行科研的方法,纠正他们对学生科研存在的某些不正确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学生科研有初步认识。在高年级,要聘请具有一定职称、学历、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学生科研“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科研选题、开展研究和成果申报等指导工作,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在科研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高校还要完善学生科研相关制度的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学生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立项申请、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和申报、经费报销等环节,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按章依程序办事,尤其对于立项审批、结题验收和经费报销三个环节,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2.开展学生科研文化活动,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科研的积极性。

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科研作品、成果集中展示月、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等,为学生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和钻研求新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发挥才智、挖掘潜能提供舞台。对于教育部门和社会某些科研单位组织的类似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分管学生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抓住机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勇气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还要强化激励机制,对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对科研活动表现积极的学生,对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激励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根据科研成果给予学生1―3个附加学分;对取得发明成果或者获得专利的学生优先评选优秀毕业生或者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留校任教;还可以给予适当的科研奖学金(江苏技术师范学校对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或者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给予800―2000元的奖励)等。这些激励措施可以保护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心投入科研工作,而且,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一种榜样效应,促使他们学习先进,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最终形成以点到片,以片到面,直至全员参与的良好的科研氛围。

3.尝试新的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科研能力。

目前,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试卷(闭卷和开卷)考试,采取这种形式的课程一般都是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另一种是撰写论文,采取这种形式的课程常常是那些专业选修课及思想政治形势课。但是一些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只是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任课教师划的重点。江苏技术师范学校为了强化学生基础,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从2006年开始,对专业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教考分离”措施,即任课教师不出考卷,仅提供教案,由学校聘请其他教师出卷,这能够比较如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高校还要建立适合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考试形式,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再现。对于工科学生,要根据工程背景和专业课程实际采取小设计、小答辩的形式,比如《VHDL语言――硬件描述语言》课程,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参数(每人一组参数)的数字滤波器或者设计具有不同功能(闹铃、定时)、不同时制(12时制、24时制、26时制等)的数字钟,学生设计好之后再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答辩(答辩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请他人代劳)。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掌握和应用VHDL语言知识的水平,还附带考核了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知识水平。对于文科学生,可以采取让学生根据所学课程,深入企业、社会进行专题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对于公开发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考核模式,真正能够考出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认真分析、总结,从而培养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

4.充分利用实训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企业或者科研机构中建立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可以解决高校学生科研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场所等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践,也需要知行结合,学校要积极在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安排学生有1―2个月的实训实习时间。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要有实习学校,非师范类学生实训要有相应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在实训实习期间,学生要能融入到企业现场的班组中去,能够比较全面掌握一个专业、不同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2003年起,江苏技术师范学校尝试采取选送一些有就业意向的学生直接到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做毕业论文的方式,这种方式类似于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做毕业论文的形式,即学生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个是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另一个是企业具有副高职称的工程人员,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和技术指导。实践证明这种利用实训实习基地真题真做的方式,成效显著,2003年第一批去企业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基本上都被联想、梅特勒・托利多等知名企业录用,迄今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因此高校要积极“联姻”,保证有足够多的实训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万静,胡军.想做个“三无”校长[N].南方周末――文化版D25,200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