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1篇

1.问题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家长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至关重要的,而并非无关紧要,甚至有观点认为,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城,正是身为小学生父母年龄的青壮年通常把孩子放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造就了大量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部分留守儿童面临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突出问题,教育过程中缺乏家长参与,令“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面对农村留守小学适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已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现状,部分地区尝试全寄宿制,以预防留守儿童被社会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已十分紧张,几乎不具备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顾小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从而实施效果不佳。在当前农村小学家长普遍无法直接参与小学生教育,同时教师资源不足,硬件条件有限和教学投入不均衡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家长教育”不至过度缺失亟待解决。

2.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长沟通机制、实施帮扶结对制度,以及丰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2.1强化学校教师的关爱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通常能够得到家长足够关爱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大都不在身边,从而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甚至造成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学校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获得关爱和温暖的重要场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农村小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例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实证明,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一点点关怀或者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带给其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了促进教师课外时间关爱学生的意识,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必要时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学生。

2.2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

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无法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的形式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但在通信工具已极为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是可行的。QQ或微信目前已在农村中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从而可考虑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通过群聊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此外,可通过私聊与个别家长单独沟通,达到实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目的,并为及时解决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途径。笔者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将所在班级家长联系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2.3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长之间的结对帮扶,二是同学之间的帮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困难,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农忙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后,主动要求带他看病。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相当重要。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但小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此,笔者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多组织课外活动,多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机会,这次措施大大加强了班级团队意识,让留守儿童获得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

2.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小学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3.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并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农村留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王洪灵 单位:凤台县尚塘乡南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高宇婷.农村家长参与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冯仕成.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管窥[J].吉林教育,2015,2.

[4]董晓玲.农村家长参与中小学子女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研究,2016,6.

[5]汤岚.农村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87-01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现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校规等,这就为他们的教育学习制造了思想障碍,使得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人格方面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动因是家庭、学校、同伴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

2.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门,因为许多学校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儿童。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3.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4.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教育心理学[J].2009(11).

[2]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 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Economic Transition

SUN Panpan

(Shandong Qingdao Jimo Tianh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Abstract China is in an important stage of development trying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to attract labor force brought endless, attracting people's atten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From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starting left-behind children face to face embarrassment,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improve related policies.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social stability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和城镇化迅猛扩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将子女留给父母照顾,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这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直面矛盾所在,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1 学习方面的表现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整体受教育水平不是很高。在家里爷爷奶奶等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同时,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管,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课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的经常逃学、翘课,甚至因为种种原因辍学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身在学校、在课堂,但是心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远方,不知停留在了何处,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1.2 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长久不能见面,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加剧了留守儿童情感脆弱的一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独一无二的,本应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却感受不到,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对比,容易出现性格孤僻内向、冷漠且又缺乏自信、自怨自艾等。同时,长时间缺乏父母关爱和对正确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引导,留守儿童感情得不到宣泄,对社会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在学校打架斗殴,和同学相处不善、冲突不断升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安全成长问题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父母无疑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父母在异地他乡工作,监护人又不能对留守儿童有效照看,这使得留守儿童遭受侵害的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学校与家庭教育管理的“灰色”地带,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腐蚀。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对社会风险评估不完全,很容易受到不良分子的利用,极易受到意外伤害事故和刑事伤害事故。同时,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庇护,留守儿童更多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承认和拥护,很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走上违法或者犯罪的道路,受欺辱的则是其他留守儿童,恶性循环往复。

2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学习不好或者说学习态度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是家庭教育观和隔代教育监管不到位。父母外出打工后,缺少父母的情感交流和关爱。爷爷奶奶年龄普遍偏大,知识体系极度欠缺或者陈旧,对隔代监护不力,很容易照成留守儿童先天教育的不足,再加上,读书无用论长期在农村泛滥,儿童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是学校通常侧重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管理,对其他时间难以照顾得到,也很难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管理教育。对一些难以管理的留守儿童,如果学习好老师还会过问,如果学习一般或者较差的,学校都放任其发展,不管不问。这也是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辍学的原因。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学校教育的投入也不尽相同,一些偏远地区办学条件极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也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此种情况的恶化。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分析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①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不和父母一起,再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不利于良好心理习惯的养成。其次,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学校重视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家庭过于重视在家里的习惯,两者不能达到高度融合,共同发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再次,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留守儿童心理素养和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这使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惯坏。同时父母远在遥远的他乡,过于重视用金钱对孩子感情的弥补,留守儿童有过多的零用钱,就会把钱用在娱乐方面,过度纵享娱乐,这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最后,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的腐蚀。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原有社会风气中充斥着一些庸俗的风气,各种不道德的、邪恶的观念,都深深地印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2.3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论是意外伤害事故还是刑事犯罪伤害事故,每一种安全问题的产生既有其独特的诱发因素,同时也有一些相同的缘由。②这些因素包括自身的和外在的两方面。引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自身因素是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有效辨别风险的等级,接触危险的几率较大,遭受到危险的侵袭,而又自救能力不足,极易受到各种危险的侵害。引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外在因素是父母和学校教育及监护的不到位,出现监护的“真空”地带,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羽翼的庇护和关爱,给留守儿童遭受意外留下隐患。

3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社会化非常重要的场所。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的程度和方式、孩子监护与教育的观念等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社会化与成长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③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一方面提高父母的监管意识,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关心和帮助,鼓励和教育孩子,并与学校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及时沟通,商讨对策。另一方面要明确监护人的监护职责,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监护人不仅仅要照顾到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还要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和催促,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学习。

3.2 强化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学校要结合本学校的自身地域特点,切实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和改善管理方法。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变化,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情况,褒奖分明,不能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及时引导和沟通,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习基础不好的孩子,要耐心辅导和教育,不能偏袒,疏于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

3.3 完善社会的助推作用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不断强化职能,发挥好协调和指挥作用,要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贯穿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始终。还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状况统筹管理,整合资源,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留守儿童的救助和管理中来,发挥政府在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担负应尽的职责。

留守儿童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农村发展的命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来创建一个良好的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维护社会稳定,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实现民族富强、和谐的中国梦。

注释

① 黄应胜,刘贵平.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的调查思考[J].教书育人,2004(11).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4篇

一、汉滨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了他们性格成长、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较差。再加上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关注不够,投入不够,学校缺少相应的经费和硬件设施,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辍学、厌学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汉滨区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在 1.3‰左右 ,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也有厌学和家长观念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义务。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因此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的好坏至关重要。但在部分家长看来,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责任主体,学校承担教育责任,父母承担生活责任。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些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二)隔代教育问题多

由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年龄大、身体机能老化,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问题,基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三)留守儿童自身问题

缺乏父母约束,长期处于管理真空,没有人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之后,往往容易走向歧途。另外,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他人都不负责任,没有是非、善恶等基本观念。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场所。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一样,比如待人接物、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表达能力。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的一面,学校就应该对这些弱势群体多加注意,选派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单是学习成绩,多和家长及其他监护人沟通。

(五)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虽然《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做了一些规定,各级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来说关注度还不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完善立法,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解决我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要使其得到根本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家庭教育占首要地位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毋庸讳言。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能以工作忙、要赚钱为借口,忽视了儿童的教育,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联系,积极引导教育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应该对孩子的家长负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积极和孩子、老师交流,不定期的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学校要建立奖助学金奖励和补助机制,经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多和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另外,教师也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及学习情况,多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及时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里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上经常辅导、组织老师经常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要积极知道孩子和家长通电话和父母联系感情。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经济发展落后,使得父母不得不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所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既可以解决家庭生存和发展问题,也能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得到更多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塑造更健康完整的性格,也让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在学校学习。

(四)政府要尽到责任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责任,但是法律的实施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政府要加大投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教材内容、改革教育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寄宿制学校,对那些父母不在家,没有合适监护人的留守儿童,提供既能学习又能住宿的场所,也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当然,也要相应的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农业论文DylW. net

参考文献:

[1]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2006(05):52.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贫困地区 留守儿童 教育困惑 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经济随之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日益调整,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留在农村,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教育出现许多困惑,笔者就此提出相应的策略,以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困惑

(一)社会影响不良,道德素养下滑。

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精辟地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充分表明生命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而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留守儿童教育是否能够成功。近年来,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大批留守儿童的产生。而处在身心发育发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缺乏父母的管教,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的受社会不法分子的影响,逐步沾染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此外,由于一部分人道德水平下降,导致社会风气不良,整个社会缺乏爱心和责任良知,某些人借机伤害留守儿童,被拐卖、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严重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更严重的是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理想”教育功能化为乌有,直接导致留守儿童道德素养的下滑。

(二)家庭关爱不足,心理问题严重。

家庭关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和源泉,对孩子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的这些变化,加上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样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内向、孤僻、自卑、任性、冲动、多疑、自私等。而父母因无法照顾好子女存在负疚感,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子女进行补偿,使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支配的自由度提高,无形中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形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等陋习。由于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在调查中,孩子长期想念父母而又见不到父母,严重缺少亲情沟通,久而久之这种思念便转变成怨恨或性格扭曲。据464名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42.2%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顽皮任性;23.2%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变内向;16.4%的孩子不愿与人交往。由此可见,家庭关爱在留守儿童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不够,学习成绩不佳。

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育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并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关系的缺失。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还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很少组织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另外,特别受现有的考试制度的影响,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教育上重智轻德,致使一些成绩不佳的留守儿童往往被老师忽视教育与管理,这样无疑会导致留守学生误入歧途甚至失学、辍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不够,家庭教育又缺失,社会教育也跟不上,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滞后、成绩不佳的现状。

(四)政府协调不周,安全事故频发。

政府的协调与监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托管的长辈或亲朋只管孩子的吃住,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2010年4月的一天,陇西某小学的学生魏某周末和同伴相约玩水而丧生,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据当地群众反映这些事件发生后某些机构互相推卸责任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这些儿童因缺乏监管机构,一旦父母外出,他们除了有饭吃有衣穿外管理基本上处于盲区。即便有些社区留守儿童有监管机构,也不能很好地协调依托青少年的社会组织,如协调妇联、工会等部门,不能很好地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化教育与监护体系,甚至由于力度不够,详细责任不明,监管协调不到位,即使安全事故发生也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整顿,这就导致管理的混乱和脱节,而有些地方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组织更是空白。这样政府不能很好地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直接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一)社会影响是前提。

“良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优秀的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面统一认识,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文明和谐、温馨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机构都能承担并配合对他们的教育。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农村地区应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之间保持有效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当前必须坚持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并改善其住宿条件,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和健康成长的平台。

(二)家庭关爱是关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没有家庭的关爱就如同把孩子抛向茫茫黑暗的宇宙。连起码的关爱都没有,谈何教育和成长?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一员,还是活脱脱的需要爱和温馨的有七情六欲的成长个体,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留守儿童更需要爱和呵护,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时刻谨记:挣钱是为了家和孩子。因为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个性,更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付诸行动,平时除了加强对儿童日常生活行为的管理外,还要经常注意与儿童谈心交流,千万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哪怕一个温馨的眼神在孩子看来也非同小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多给他们包容和接纳,因为家长们都曾经年轻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信有了爱和关注,孩子有了心灵的依靠,有了温馨的港湾,他们将会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这样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做人和学习。

(三)学校教育是核心。

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起着核心作用,这个环节也是整个教育环节的枢纽,所以学校在注重对留守儿童的行为管理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纲”的原则,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尽量克服以成绩取人的倾向,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全面反映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动机与态度等。对于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动员班主任进行对留守儿童专访、做好记录和排查,这个记录和排查的涵盖面要广、力度要大。如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惑,学习上的困境等。学校还可以实行老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这样可以责任到人,做到细心、尽心、周到,这样让留守儿童感到虽然没有父母的监管,但有老师和学校的监管与重视,这起码在心理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慰安。

(四)政府协调是保障。

当今社会,只要政府加大力度重视协调和监管,我们的制度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实施。目前有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城镇学校高额的择校费使他们望而却步,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无奈的选择。为此,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城市入学难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如劳务输入城市的中小学,按父母打工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分片区选择相应学校,向进城务工子女开放,由少收费逐步过渡到不收费,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提供制度上保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教育部门可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实际情况,适当减免贫困留守儿童的学杂费、书本费;民政部门还可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可通过开展“手拉手”互助行动、“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意识。可以聘请“五老”作为志愿辅导员,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进行专门研讨,并采取定点帮扶的形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帮扶,只有政府加强力度协调,才能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得力的保障。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关系到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信:只要我们携起爱的双手,为留守儿童创建一片温馨的天地,就能为明天留守儿童的教育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红.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对策.

[2]杨兴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困惑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