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东营市;大学生打工;打工方向;维权意识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东营市大学生对于兼职工作的需求方向以及薪酬期望,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为求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辟新型“绿色通道”,助力青春圆梦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良性局面。

(2)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以及成功案例的剖析,为山东省其他地区提供良好范例。

(3)东营市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所以它的第一定位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但是在黄河三角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它又必须遵循资源型城市客观发展规律,不断向综合功能型城市转化。这样一个以石油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单一、稳定故短期、临时工作并不像很多综合功能型城市一样“百花齐放”。故对于东营市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调查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调研地区打工市场与其他地区的异同

(一)东营市区域经济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明显;

(2)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骨干企业规模、数量均处于发展阶段,研发能力、核心科技力量不足;

(4)服务业比重不合理,种类单一,现代服务业开发力薄弱。

(二)全国大学生打工较为青睐几所城市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1.青岛

(1)近五年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滑;

(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并且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心;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仍逊于第二产业,但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第二产业已经逐渐落后于第三产业;

(4)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传统服务业还是占据了就业的主导地位,政府正加大力度提升新兴服务业在岗位供应方面的能力。

2.昆山

(1)近十年,第一产业处于停滞状态,并部分农用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

(2)工业发展已逐步引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制造业机械化程度高;

(3)外资投入多、企业规模大,第二、三产业就业缺口较为明显,流水线短期工种较多;

(4)政府鼓励支持打工潮流的大量涌入,相关政策较为健全。

3.北京

(1)作为首都,经济结构协调性较强,资金投入、资源供给等方面优于全国其他地市;

(2)岗位全面、技术指导方面较为完备,第二产业的规模大、工资高;

(3)服务业各个种类协调发展,比重均衡,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4.深圳

(1)经济规模总量大、经济质量实力厚、经济创新能力强、经济影响能力广、经济发展潜力深;

(2)高新技术分布广、种类多,遍及第二、三产业,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3)现代化服务业林立,临近港口,对外贸易广泛开展,外资投入量大,产品出口率高,就业人员需求量大。

(三)对比结论

通过以上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简单情况对照,可以对比得出:

(1)东营市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致使东营市岗位多样性匮乏,择业可选择性较小;

(2)东营市服务业发展力不足,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从而引起这一比较适合兼职工作的行业在东营的岗位供求关系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高新技术引入较少,外资投入比重较轻,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由此引发在校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对于兼职工作的挑战性不足而感到失望,认为无法通过兼职工作扩展自己的见识与能力。

三、数据处理与问题剖析

(一)问卷投放与收回情况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共投放问卷886份,问卷覆盖范围遍及东营市三县两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834份,收回率达到94.1%。在问卷随即投放过程中基本做到男女投放比例适中,各年级学生比例均衡,同时,本次调研的亮点之一在于调研对象中,居住于东营就读于其他地市以及就读高校位于东营地区的大学生群体兼而有之,这为本次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二)工资待遇情况

在回收的问卷中经过统计,834份有效问卷显示,其中386人进行过兼职工作,448人未进行过名兼职工作,而386名同学中,有82名是在其他地市进行过兼职打工。其中多数学生的工资(换算成平均每小时工资)普遍在7-10元,较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偏低,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城市本身魅力方面欠佳,这或许是大学生对于在东营地区打工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从事打工兼职所面临的诸多阻力

1.获取兼职信息途径稂莠不齐

当下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广告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根据小组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获取兼职的途径多种多样,这看似为兼职市场打开了一条光明之路,但随着进一步深入采访,我们了解到这种多元化的途径并没有为大学生打工市场带来更大的便利,恰恰相反,很多利益熏心的人,运用营销手段将打工招工变成了一种别样的“传销”,更有甚者利用高价工资噱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利诱,而在打工过程中再通过指责打工者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不够规范,克扣工资。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于兼职工作敬而远之。

2.心理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存在两对矛盾点:第一,学生大多期待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家教、招生宣传等)或者中轻度体力劳动(促销、发传单、餐饮等)这与自身能力以及供求关系产生立巨大的偏差从而使得学生与用人单位产生对立;第二,学生大多数在其他城市就读,对于打工酬劳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会将东营地区的酬劳与自己成长的城市作比对,一旦有了比较很容易造成心理落差,从而消极怠工,产生新的对立点。

3.家庭环境原因

东营地区以石油产业为龙头产业,大部分家庭从事石油相关行业,就业环境稳定,这就导致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寒暑假进行兼职工作呈反对态度。在834份有效问卷中,有369份问卷显示家庭对于自己进行兼职呈反对态度;316份问卷显示家庭支持自己去进行兼职工作,锻炼能力;149份问卷显示家庭对于自己进行兼职工作呈中立态度。由此可见,支持学生进行兼职的家庭比例仅占37.8%。

4.监管力度与教育指导

根据《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财〔2007〕7号以及《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我们不难得出,对于大学生兼职活动,很多时候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可以强制针对雇佣关系签订用人协议,这便成了在校大学生最大的担心,媒体报道的克扣、拖欠工资案例,时时刻刻都在警醒着他们,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慎重。

同时,在调研的几所高校中,我们通过跟高校学生在线交流以及进入校园随机路访等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就业指导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并没有专门的讲座或者指导教师是为在校大学生的兼职工作进行保驾护航。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3.6%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提供相关扶持和教育指导。

(四)调研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东营大学生打工现状存在着热度不高,供求关系不平衡等问题。这源于两个问题,其一是内因:城市魅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服务业发展缓慢,能源主导地位暂时难以撼动;其二是外因: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教育指导以及市场规范不到位。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左右了处于彷徨期和盲目猎奇心理极度膨胀的在校大学生,这对很多大学生带来了兼职工作以及就业方面的误区。

四、解决方案

根据调研,本调研小组较为详尽的了解了东营市大学生打工现状所存在的些许问题,通过与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高校教师交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建议将东营市大学生打工兼职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向团市委寻求帮助,建议其向上级机关提议拟定规范大学生兼职市场的有关法律条文,真正将大学生打工兼职做到有法可依,并建立官方宣传平台,运用“互联网+”模式,安全高效地进行兼职项目的宣传;

实现高校联盟、校企对接,目前的学生寻得兼职工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互联网中的招聘信息或传单海报,其中的中间环节会给兼职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致使雇佣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学校愿意承担这份责任,牵头与企业建立对接时,这样的弊端便会不攻自破;

在校期间委派专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经典案例分析以及教师几十年积累的人生财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诉求,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寻觅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学会更好地为自己维权获益;

鼓励学生创新思路,突破客观“牢笼”,资源型城市的事实难以改变,那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培育者,教师有必要鼓励引导学生在不耽误正常学业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式的兼职工作,帮助在校大学生突破思想瓶颈,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

依靠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扶持,在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完成自主创业,发挥青年独特的“新思想”、“新思路”多维构架创业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世丽.《浅谈在校大学生打工与就业的关系》[J].科技创业月刊,2014,(8):128-129.

[2]李显青.《东营市经济区域结构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3]陈楚天.《青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兼论青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股票投资 利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的强势发展必然引致金融市场的兴盛,股票投资作为金融投资与理财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现代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当前股票市场持续走高的趋势下社会的炒股热情高涨。而大学生作为新知识、新事物的优先接触者,对股票的投资热情也随之膨胀,许多大学生被吸引投入到股市之中,形成校园“炒股一族”。大学生炒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大学生炒股一方面凸显出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思考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这一实践过程也显露出了一定的弊端。

一、大学生炒股的利

(一)大学生炒股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对于经管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投资与理财、证券投资等专业的学生而言,炒股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投入到股市成为股民,在切身体验社会实践的同时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这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同。

(二)大学生炒股可增强对资金分析判断和使用能力

大学生在炒股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并主动同一些有经验的股民前辈的交流、请教,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股票和证券投资的认识。在对自己拥有的资金资源使用方面,懂得如何以最小的资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怎样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在投资理财中获取最大限度的增殖。从而提升自己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感知能力和对资金的运营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会理财、懂投资的人。

(三)大学生炒股有利于增强责任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中大多数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他人利益,对待感情懈怠、散漫,缺乏诚信等等。在面对变化莫测的股市和众多的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股票,选择什么股票、采用何种策略,都需要自己定夺,做出的决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自身拥有资金的盈亏,尤其是导致亏损后,会波及身边的人。对于有些家境一般的大学生来说,炒股获益了也许会为家庭带来一小笔额外收益,亏损则很可能直接加重家庭的负担。“炒股”使大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实实在在的懂得自身肩负的责任的重大,懂得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

(四)大学生炒股有利于提升自身对风险意识防范的途径

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炒股投入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如家长给的生活费,自己兼职、打工所得或者获得的学校奖学金等),投入的资金数量也较少,如果遭遇股市亏损,其损失的资金也不算很大,较之投资数额巨大的社会股民而言,并不会因此而造成过大的心里压力。同时,大学生在变化莫测的股市行情中学会提前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好防范准备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经济生活。

(五)大学生炒股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信息为大学生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及价值观的培养意义重大。大学生通过股票投资,使得他们重燃了对那些原本不太关注到的譬如国家政策变迁,国内外重大时事,社会财经等消息的兴趣。投资股票对知识、能力、技能还是经验和心理的要求均是全方位的、高标准的,那么在校大学生投资股票得到的锻炼和促进也是全方位的,不仅能使在校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兼顾实践训练,又能在实践的磨砺中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得益彰。

二、大学生炒股的弊端

(一)可能影响到学业和正常生活

大学生炒股必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来研究股市行情。目标不明确、自制力差的学生一旦涉足股市,会不惜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炒股,扰乱了正常的学业秩序,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加之现今手机的发展和普及之快,为随时关注股市行情动态信息,不少大学生股民有时会在上课时间利用手机、IPAD等时时关注大盘走势,有的甚至投入了全部空闲时间到股市行情的研究上,未能正确的分配学习与炒股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学业。

(二)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生炒股的钱大多都是从生活费里省下来的,一旦他们炒股赚了钱,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劳而获的,花钱无度、大吃大喝,更甚者可能将炒股赚得的额外收益用于一些非法的渠道。对于心理不够健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炒股的动机在于投机,而非单纯地为了拓展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这类学生渴望成功,又畏惧失败。如果投机得利,他们会变本加厉,欲壑难填;一旦遭遇失败,他们会破釜沉舟,一赌定江山,极易培养变相的赌博心理。这将给本不够健全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创伤,终会恶性循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有可能使个别在校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的价值观

就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有些人当中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此时如果培养出他们金钱第一的拜金主义价值观,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及社会风气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部分大学生在炒股中赚了钱,片面地认为金钱来得的如此容易,使他们喜欢上这种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想法一旦在在校大学生中形成,将会对我们延续多年的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如何进行因势利导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炒股现象的客观的分析,虽然大学生炒股有利有弊,但我们不可片面的否认任何一方的作用及影响的存在,只要在现实中家长、学校、社会能够给予在校大学生一定的正确引导,相信在大学生在“炒股”这个问题上会将许多不利于学习成长的弊端转化成学业路上的助力。据此,笔者尝试性的提出相关的引导对策与建议:

(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炒股与学习的关系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其首要目的就是学习,现阶段应该将主要的经历投入到学习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去。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认清现实,准确定位自己,才能以正确的观念塑造自己。学校与家长也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分配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炒股、投资,真正实现学习实践两不误。

(二)注重理财教育的同时加强风险教育

众所周知,股市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基于此,应加强学生投资理财教育和风险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宣传引导,提升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运用反面案例教学讨论方式,并以此为警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股市风险,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风险预测习惯和能力,使大学正视股市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避免盲目交易和投资。同时,对于非金融投资专业学生,使学生在拓展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摄入量,切实的解决在炒股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及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

(作者单位为民族学院)

[作者简介:骆海燕(1989―),女,甘肃武威人,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读硕士。]

参考文献

[1] 彭鹏.对在校大学生炒股现象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9.

[2] 关永志.大学生炒股的利弊分析[J].文化经济.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第3篇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提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赞同把知识学习单纯的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表现,并据此为手段解决学生教学内容抽象性与生活多样性两者的矛盾。[2]大卫•库伯进而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3]体验式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主体存在,关怀生命主体发展,提升生命主体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发扬了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二者都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产生于现实世界,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里,体验产生了直接的作用。[4]可以说,道德的产生就是人类道德情感体验的结果。[5]所以高校德育教育应该是一个“知行统一”的教育过程,一方面,我们只有掌握和根据学生认知特性及人格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强化德育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全面素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知识型道德教育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充分统一。

二、地方文化融入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价值分析

体验式学习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具有真实性、持久性的效果。[6]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并将其转换为德育教育资源,运用到地方高校德育教育教学与学生德育养成实践中,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益探索。将地方文化优秀精华与地方高校体验式德育教育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可通过创设多元文化情景,如名景、名胜、名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亲历中引起思索,并与个人的修养、修身相联系,从而上升为道德体验,达到建构意义的作用。[7]

(一)地方优秀文化的形成和内涵特征

“地方文化”属于文化地理学的范畴,但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地方文化形成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8]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也是该地区文化长期累积的过程,是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对周边文化的吸收融合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的空间的结合体,是文化内在逻辑演变和文化空间形态变迁的有机统一。[9]以永州地方文化为例,永州地方文化作为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传统文化指导下的个性文化,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可以这样比喻,中华文化是根,区域文化是叶,没有根深蒂固,也就难有枝繁叶茂,没有中华文化的传承,就没有地方文化。可以这样说,没有区域文化之一的永州地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少了一份风采。因此,我们在深入解读永州地方文化的同时,更应从地方文化的一般认识,升华到科学探索其他地方文化的特色文化现象中去。

(二)地方文化融入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价值分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0]中国现代德育理论构建不是凭空产生的,不可能脱离中国传统德育的链条,相反它会以这一传统为土壤,吸收其中合理的、先进的因素。因此将地方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意义重大,也是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要求要把“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11]列为党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1.地方文化资源为高校大学生体验式德育教育注入了新内容。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重在引导和自我修养。如何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修养的资源与载体,供大学生学习、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十分必要。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知识智慧的荟萃,更重要的是其精神导向作用。

2.地方文化资源为高校大学生体验式德育实践营造了新环境。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灌输教育,背离了个性的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12]干枯的说教不应该成为大学德育教育的途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吸引学生自发地走进现实,融入生活,特别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地方文化情境中,或感受历史的厚重,或追寻名人的足迹,在实践中探寻人生的美德与真理,实现育人的目的。著名教育家朱小蔓教授认为“道德教育一定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在其中感受生活世界的各种关系,践履美德,选择符合个性德性的行为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发生道德体验”。[13]

3.地方文化资源为高校大学生体验式德育教育开辟了新路径。在当前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如何鉴别腐朽文化与有益文化,不仅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三、地方文化融入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离不开本土化的国情和人情。[14]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本地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的挖掘,要推陈出新,创造出立足现实、依托传统、古今融合的德育教育资源。

(一)注重理论挖掘与研究

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是要注重挖掘与整理,要对质朴、粗犷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整合,精选出适合教育教学的内容,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生命力,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效。二是要深化研究,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途径。要在建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支持师生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与解读,可通过调查报告、学术论文、课题立项等形式来帮助他们了解地方传统文化,这也为大学生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二)加强德育塑造平台打造

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本理念,把握好新时期大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将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和终极价值结合起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二是要完善专兼职德育队伍建设,为德育教育提供人才保证。要在建立好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专职德育教育队伍的基础上,加强以地方文化研究专家、老一辈革命家(后代)、纪念馆讲解员、社区群众等为主体的兼职德育队伍。三是要注重德育资源整合,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平台,为大学生德育体验提供实在的指导和帮助。[15]

(三)推进“三进工程”深入开展

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是加强大学生体验式德育工作的重点。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地方传统文化教材,为传统文化“三进”工程打基础;二是要将本地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可通过开设“舜孝道研究”、“柳宗元民本思想研究”、“女书与瑶文化”等专题品牌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觉运用传统文化。三是要突出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可明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入学时可带领学生游览地方传统文化景点,增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初步了解;进入大二可开设地方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提升人文素养;大三大四则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地方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培养大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四)创设和谐校园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6]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道德体验,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道德素养的提升。一是可在校园内建立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景观雕塑、悬挂地方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以地方文化中的精髓思想命名道路等等,通过物化的人文景观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利用地方传统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柳宗元笔下《江雪》的百折不挠;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清逸;《松树的风格》体现的无私奉献等,通过对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对历史遗址的考察论证,能够起到提升品格、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三是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大学生文明养成。可从“孝悌理家”、“人浊我清”等地方文化思想精髓为突破口,加强大学生孝敬父母、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基本行为规范建设,培养锻炼学生“三自”能力,促进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五)突出具体活动体验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第4篇

(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现状

1、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精神,开设了艺术课程,并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艺术教育的水平。同时,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也明显增加,教学逐步规范,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此外,许多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了一些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西昌学院今年在全校性选修课中就开设了《电影评论》、《摄影艺术》、《油画欣赏》、《名作赏析》等数十门艺术类选修课。

2、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等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各省都组织了艺术节,并组织了艺术表演、艺术欣赏、艺术作品大赛,使在校大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各省大学生艺术团在全国艺术展演中取得好成绩,从而充分展示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以及大学生的艺术风采。

3、艺术教师队伍得到充实,师资结构更加专业,更趋合理。一批受过专业训练、高学历的音乐、美术教师充实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许多从事艺术教育的兼职教师也在通过不断地学习、观摩、实践等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力争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融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高校教师。

4、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硬件和软件设施大为改善。许多高校在迁建过程中,规划建设了一批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多媒体艺术教育室等。

5、开放的校园为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供了条件。校园和社会互动,许多优秀艺术家走进校园,担任艺术教育的客座教授、社团指导讲师等。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从而充分调动了社会艺术的教育资源,把交响乐、京剧、昆曲、越剧等高雅艺术免费送到大学校园,成为了高校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人文内涵、使青年学子接受优秀文化、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平台,成为了高校加强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及,使学生在了解世界经典艺术的同时,又增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认同与热爱的重要教育手段。三年来,数十万青年学生成为了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成为了高雅艺术的欣赏者。

6、学生艺术社团发展得又快又好,丰富的艺术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的艺术环境,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艺术氛围。很多高校艺术社团的数量占到了学生社团的30%~40%,且发展良好,活动开展次数多,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普通高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整体而言,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亟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高校领导对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艺术在教育中体现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不够,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大多数学生对艺术学习抱有较大的兴趣,并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也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但由于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以及毕业文凭的获得关系不大,其成绩难以为社会认可,同时,师生对艺术在思维、情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还存在认识不足的弊端,所以在专业与就业的压力下,由于功利意识作祟,就出现了对学生的考勤不严的情况,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正确评价,这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自主选修也给了一些学生不修艺术课的权利和借口。

2、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不够完善,专门机构不健全。经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高校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以统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但还有大部分高校只是由学生工作机构,团委、学生工作部或学校的艺术系部负责全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3、艺术教学和课程的设置与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课程设置不全、教学内容单一、课时不足、选修学生不普及等现象较为普遍。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必修课,而大多数高校却把艺术课程设为选修课。同时,有的高校由于受到了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开设的艺术课的门类较少。与中小学相比,高校的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艺术院校毕业,即科班出身。此外,其教学内容也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这就使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深深地渗透到普通艺术教育当中,从而导致了压缩使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的情况。

4、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的教学结合不够,课外、校外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此外,学校的艺术社团虽多,但大多缺少领导的关心、以及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有力的经济支持。

5、艺术教师队伍缺乏相应课程的专业培训和交流。从机构与师资队伍来看,虽然多数高校都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且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

大学生兼职弊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朋辈互助;工作方法

在高校推行校院二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型管理模式之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贯彻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教育者角度转向受教育者,推行同龄人易于影响同龄人的方法,在大学生公寓中组建朋辈互助工作队伍,采用一定的工作方法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努力创造思想政治工作的便利性,这些措施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类问题。

一、优化环境氛围,拓展朋辈互助的工作领域

(一)遵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实行大学生公寓以学院为单位相对集中管理、大学生以学院为单位相对集中居住,这样有利于克服大学生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同院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不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困难等弊端,也有利于权责分别。以学院为单位组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驻寝室,对朋辈互助队伍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搭建朋辈互助工作的良好平台,提供优质的保障设施

在大学生公寓中,高校要有针对性搭建硬件设施,为朋辈互助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

一是谈话・疏导室,主要功能是个体辅导,配备沙发、茶几、书架、文件资料柜、饮水设备等设施,以此打造一个温馨的谈心和疏导场所,实现学生自己愿意讲、遇到问题愿意寻求帮助的基本目标,由互助共进指导老师和工作队员进行谈话和疏导,对一般性问题处理和特别问题的研讨、处理或转介。

二是会议・研讨室,配备会议桌、椅子、书架、文件柜等设施,对墙面进行适当的装饰,作为互助共进指导老师、互助共进工作队伍开会探讨案例、布置工作和课外阅读、整章建制、文件材料归档、加强交流和提高工作水平的场所。

三是团训・培训室,配备会议桌椅、条桌、文件柜、移动椅、软椅、电脑、音响、功放、投影仪等设施,打造一个有较好多媒体效果的视听场所,便于互助共进指导老师开展讲座、培训、沙龙、帮扶、自习等工作和活动,组织互助共进工作队伍开展团体训练和活动。

四是宣传介绍・网络联络群,在学生公寓的走廊上根据实际情况辅之以标志、橱窗、海报等宣传媒介,对朋辈互助工作进行总体介绍和导引,同时创建网站群、博客群、飞信群、QQ群等平台群,组建一个信息渠道畅通的朋辈互助工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信息连通、资源共享,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实现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最优化。

(三)协调朋辈互助队伍的多元关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朋辈互助队伍包括朋辈互助指导老师和朋辈互助工作队伍,两者通过朋辈互助运行机制协调好关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朋辈互助队伍开展工作受时间地域因素影响较小,发现问题能及时反应,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朋辈互助模式新颖,采用公寓和寝室联动班级和社团的朋辈互助形式,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让工作真正贴近学生的需求。这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培养目标,更能成就完整、健康、和谐的人。

朋辈互助指导老师,主要包括校院各级领导、校心理发展中心的老师、专职辅导员、每个班配备的班主任、专业任课老师和特别聘请的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等。他们进驻大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长辈对互助共进工作队伍进行指导,作为大学生朋友参与生涯规划、专业学习、素质拓展等工作或疏导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朋辈互助工作队伍,在大学生公寓中组建按年级、班级、寝室分级依次数量递增的塔式朋辈互助工作队伍,由学院心理专干老师统筹管理,设学院总体负责大队长1名,每个年级设互助共进队长1名,每个班级设分队长1名,每个寝室设队员1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保证互助共进工作联系到每个寝室,全员覆盖。这样充分发挥他们紧密联系同学、易于被同学接受、可随时开展工作等优势,及时地帮助学校解决同学们的各类问题。

朋辈互助运行机制,一是学院制定互助共进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文件,二是互助共进指导队伍和互助共进工作队伍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估等内容,三是指在实际工作上总结的互助共进模式的科学工作方法,包括互助共进训练、互助共进辅导、互助共进激励、互助共进咨询等内容。在这样的运行机制下,朋辈互助队伍工作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发挥出最大作用。

二、提高交流技巧,确保朋辈互助的工作效果

(一)增强互动性,构建立体化的朋辈互助模式

在大学生公寓中,朋辈互助指导队伍和工作队伍以积极心态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彼此之间、和学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互动,辅之施以有效的互动策略,产生最强互动力。朋辈互助指导队伍要激发朋辈互助工作队伍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掘其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将其优化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实践活动载体中,以此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同时通过高低年级传承、充分培养和利用学生来疏导引导学生,用受助-自助-助人的互助共进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方式来让学生走向成功。

(二)提高吸引力,构建品牌化的朋辈互助模式

在大学生公寓中,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朋辈互助工作要从人际规律和空间维度等方面考虑,发挥最大的吸引力。朋辈互助队伍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高雅的言谈举止、深厚的个人内涵、和蔼的脾气品性能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在形象上吸引大学生;朋辈互助队伍利用空间的便利性接近大学生,认真调查并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努力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这样努力成为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导航器;朋辈互助队伍应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服务力,变枯燥的说教为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抓住关键点,构建阵地化的朋辈互助模式

朋辈互助队伍要找准大学生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关键点,把大学生公寓作为主阵地,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各类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体现出教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力量,真正把朋辈互助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随着信息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对网络和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随之产生的生活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朋辈互助队伍也要同时积极占领网络信息阵地,通过建立在线交流的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迅速、有效地将具有正能量的新闻、消息传播到每个学生之中,给予正面引导,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网络思想教育的内涵。

三、规划活动路径,提升朋辈互助的工作水平

在大学生公寓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加强朋辈互助队伍建设,规划出朋辈学习互助实践活动、朋辈生活互助实践活动、朋辈心理互助实践活动等三条实践路径,开展心理咨询、个体谈话、团体辅导、专业教育等特色的朋辈互助实践活动,秉承助人自助的原则,变被动辅导为主动参与。

(一)增强角色威信,开展朋辈学习互助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榜样学习示范、榜样寝室交流、榜样楼层联动和结对帮扶、结组共赢、结团发展的“三榜三结”特色活动。两者之间采用互问、互学、互勉的学习方式,实现互助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自主激励性和自主合作性。通过互学互助,大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上获得帮助,而且会更主动参与朋辈学习互助实践活动,变被动为主动,获得帮助的同时也不忘帮助别人。同时,互助活动的开展将拓展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增强各级团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学风促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以榜样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开朗、积极向上的思想,这也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二)加强关联整合,开展朋辈生活互助实践活动

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为侧重点,将其划分为寝室公寓型、社团活动型、校外兼职型、远程网络型等多元化分型,努力帮助每个同学的生活交际“小圈”形成“大圈”,促成大学生人际交往圈实现正规化、多元化和特色化。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朋辈生活互助实践活动中,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需要着重观察、了解并熟悉大学生的日常交往方式,努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去适应自己的交际圈,同时积极融入其他的交际圈。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增加,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减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矛盾。

(三)把握沟通契机,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实践活动

建立朋辈互助成长室,组建朋辈互助帮帮团,开展主题沙龙式、活动评析式、个案会商式和现场检讨式等交流活动,探索富有特色的心理疏导方式,以分享式的交流形式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评析、相互认知。大学生因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等原因常会遇到各种困扰,但是不愿主动吐露心声寻求帮助。通过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实践活动,朋辈互助队伍把握沟通的契机,选择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主动坦露心迹,获得学生的信任,一对一跟踪帮助有困惑的学生,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朋辈互助队伍之间交流分享经验,有利于达到“肩并肩同做一梦向前冲,手位手共绘蓝图易于行”的效果。

这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寝室为平台,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手段,建立朋辈互助队伍,组建朋辈学习互助队、朋辈交际交流圈和朋辈心理帮帮团等特色组织,按照上述工作方法开展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现大学生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晓青.新媒体时代高职校土建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6):53-55.

[2] 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J].高教论坛,2010(10):25-28.

[3] 徐畅.大学生公寓朋辈心理帮助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