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辅导书

初中辅导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辅导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辅导书

初中辅导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分层辅导;知识技能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辅导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分层辅导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辅导

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让差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可以采取个别辅导、逐步指导、全程引导的方法,从最简单的知识识记开始,一步步地指导他们理解基础和要点,通过一些典型实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分层辅导时可以采用教师提示、自我反思的方法,引导他们将脱节的知识链构建成系统的网络,迅速准确抓住题意,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体和特长,我们应给予较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点拨性的辅导,内容尽量拓宽、加深,鼓励创新思维,摸索新的方法和技巧。

二、要将分层辅导与分层作业、分层考查、分层评价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要求从教学目标、内容、时间、步骤、方法到实验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分层质疑,启发思考。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分层考查,查漏补缺,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

分层评价,形式多样,考查之后,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当的层次,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三、分层辅导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和学生兴趣的培养

分层辅导,不仅是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和方法,更要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和心理因素。

对中等、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多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的训练,并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大大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初中辅导书范文第2篇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与讲解法的差异

1.在教学特点上的差异

讲解法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地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优点是能保持教师讲授知识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时间易被教师控制,但亦有其不足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基础条件和认识条件上的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主动精神发挥和个性发展。

自学辅导教学法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于上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较突出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较好地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反馈调控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所使用教材的差异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统编教材一般较适合于采用讲解法进行教学。此套教材在课文内容、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力求精简、有代表性,故每篇课文的编写都较短小精悍。与自学辅导教学法相应的自学辅导教材由课本、练习册、测验本组成。为了让学生的自学过程能相对顺利,自辅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的例题数目比统编教材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见多识广,帮助学生多练“典型”,培养学生学习的模仿力;第二,注意对例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因此,自辅教材每节课文的内容均比统编教材的篇幅长;第三,注意对一些典型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及时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第四,注意结合小步子原则,在每节课文适当的位置插入练习提示,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练习并自行核对答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第五,配套的练习册提供了比统编教材更充足的练习题,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总的来说,自辅教材的编写比较着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编写。

3.在教学环节上的差异

讲解法一般分为新课引入、教师讲解新课、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小结等若干个教学环节。其中“教师讲解新课”是讲解法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听讲解法的课,能连续、流畅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较自如地越过自己的知识盲点,因此也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过程。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由于教师一人独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导致学生由于课堂上练习机会少而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听得懂但当独立完成作业时却觉得困难。

4.讲解法教学与自辅法教学在备课上的差异

备讲解法课型的课与备自辅法课型的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前者的着眼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听得懂,而后者则着眼于怎样让学生读得懂,这就导致两者在备课时考虑的方向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备讲解法的课,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教师本人对定理推导、例题解答过程的分析理解、例题引申出来的新变化等转换成一个个有条有理的步骤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能听得懂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这种做法,往往是将教师本人的思维过程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是相对顺利的。

备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课,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更多地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心理活动角度出发来设计教案,且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贯穿自学辅导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回忆这一环节虽只有短短的3-5分钟,却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环节的备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读”的愿望,因为此时学生刚由课间休息状态回复到上课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状态较松弛。因此,课题的引入就必须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宜采用看图说话、问题悬念、直观投影、以旧引新、实验操作、课前检测等多种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上可见,在备自辅教材的课时,除了要反映教师本人的思维过程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类指引。另外,备这种课型,对教师的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解题能力及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促使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二、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在使用自辅教材初有成效之时,亦给笔者带来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自学辅导教学法适用于高中数学的每一个内容吗?对一些较深、较难、较抽象的内容,如映射的概念、函数、反函数的概念,学生在自学时往往会感到较为吃力,用讲解法的效果似乎更佳。又如,当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课程时,若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只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想象,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似乎不太有利。

第二,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局限性何在?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自辅法也不例外,也有其局限性。事实上,自辅法主要通过模仿和记忆行为获得解决数学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这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和常规的解题能力确实有帮助。然而,大量的模仿性练习,似乎会使学生较易墨守成规,对非常规的求异思维、对未知领域的较深程度的探索能力显得较弱。

初中辅导书范文第3篇

一、抓住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层次性课外练习辅导活动

七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类型向初中阶段学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年级段的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差异性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新课标明确指出,七年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要时刻贯穿“整体性”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外练习的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将“一切学生的进步发展”作为课外辅导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不同学生类型实际,既要设置具有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问题案例,又要结合学生类型解题水平,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中下等学生群体,要将课外辅导作为提升“拉近”学生群体差距的重要过程,让学生在层次的辅导练习活动中,学生学习能力整体提升.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课外练习辅导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设置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性的问题案例,同时,在“某车间原计划30天生产零件165个.在前8天,共生产出52个零件,由于工期调整,要求提前5天超额完成任务,问以后平均每天至少要生产多少个零件?”综合性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层次性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原计划30天生产零件165个,则每天生产效率是多少?”、“现生产8天,后有调整工期,提前5天,则共生产多少天?”、“调整工期后,则每天生产零件多少个?”的不同难度的解题要求,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在解题策略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注意力放到中下等学生身上,针对提出的不同难度问题要求,与学生进行共同探析,向学生指出:“求解生产效率方面的问题,要紧紧抓住生产总量=生产时间×生产效率这一关系式,明确解答不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不同类型学生在课外练习解答活动中实现解题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紧扣教材目标重难点,采用侧重性课外练习辅导活动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的依据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外练习的设置和课外辅导方法的运用同样如此.因此,在课外练习辅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应该结合该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难点,对课外练习内容进行丰富和升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和思考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和思考活动,对教学内容重点有准确掌握,对学习难点能够有效解决,实现学习效能的“再次提升”.

如,在“相似三角形性质”课外练习辅导活动中,由于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讨及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熟悉判定方法的几何语言的表达”,教学难点是:“探讨及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因此,在辅导学生进行“在ABC和A′B′C′中,已知AB=6 cm,BC=8 cm,AC=10 cm,A′B′=18 cm,B′C′=24 cm,A′C′=30 cm.试说明ABC∽A′B′C′”练习题的解答时,教师就紧扣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讲解该练习题案例基础上,对这一案例进行丰富和创新,设置出“.阳光通过窗口照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米宽的光亮区,已知亮区一边到窗下的墙脚距离CE=8.7米,窗口高AB=1.8米,那么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有多少米?”针对性的问题案例,开展再次辅导讲解活动,学生在解答该问题过程中,能够结合上述解题经验,通过解答创新出来问题案例活动,对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了准确掌握,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不易掌握的学习难点,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素养的双提升.

三、展现课外教学实践性,采用探究性课外练习辅导活动

课外练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也是新知教学活动的有效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教师在课外练习的设置和讲解过程中,要发挥课外练习活动的探究实践特性,在练习问题案例讲解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动手找寻问题解答的不同策略及科学方法,为初中生能够通过课外练习“桥梁”,达到新知教学的“彼岸”,为更好预习新知打下基础.

如图1,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课外练习辅导活动中,教师在讲解“如图1,在ABC中,AM是中线,AD是高线.(1)若AB比AC长5 cm,则ABM的周长比ACM的周长多多少厘米?(2)若AMC的面积为10 cm2,则ABC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3)若AD又是AMC的角平分线,∠AMB=130°,求∠ACB的度数”问题案例时,让学生动手进行问题解答策略的找寻、分析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活动,认识到解答该问题时需要运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内容,解答时需要采用“等量替换”的解答方法.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现在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那么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呢?”,此时,学生纷纷进入问题思考活动中,这时,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预习题的解答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课外练习活动中,不仅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时机,同时,还为预习新知内容作了铺垫,一举两得.

初中辅导书范文第4篇

副肝管是肝内外胆道中最复杂而且最常见的解剖变异之一,在胆囊切除术中易误伤,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副肝管的识别为各种胆道手术特别是LC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详细的胆道解剖和变异资料,在预防胆管损伤及其他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损伤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笔者对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诊治胆道疾病时发现的15例副肝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胆道手术中识别和处理副肝管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9例,年龄28~75岁,原发病:胆囊结石8例,胆管结石4例,胆囊结石伴胆管结石2例,胆囊息肉1例。15例均于术中、术后明确诊断。

1.2 识别及处理方法 根据国内分类方法,按副肝管汇入部位及方向,分为5种类型[1]。笔者所见15例中无V型。I型:右侧副肝管汇入胆囊底或体部, 即胆囊胆管,其特点为副肝管管径细小,直径一般<2 mm,共6例,其中4例为择期手术,在术中将胆囊剥离肝床时发现异常的细小管状结构,切断后可见淡黄色胆汁外溢;另2例为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之后,1例在肝床发现有少许的胆汁样液体,仔细观察后发现有肝床的小的luschka管漏胆汁,行缝扎;1例术后引流管有约100 ml胆汁外溢,经T型管造影显示肝床有细小的胆漏,给充分引流后治愈。II型:右侧副肝管汇入胆囊管,其特点为粗细不均,在2~5 mm 之间,共4例,均于手术中发现,其中一例汇入胆囊管接近壶腹部,直径2 mm,结扎切断,正常切除胆囊,另3例均在2.5 mm左右,在副肝管的远端结扎,切断胆囊管,切除胆囊,4例术后均无不良反应,肝功无异常改变。Ⅲ型:右侧副肝管汇入肝总管, 其特点为副肝管较粗, 直径一般>3 mm,2例均在术中胆道造影时发现,直径在4 mm左右,术中解剖Calot三角时加以保护未损伤。Ⅳ型:右侧副肝管汇入胆总管, 其特点为副肝管粗大,共3例,均未损伤,1例于术后行T管造影时发现胆囊管汇入副肝管,术中误将副肝管当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下T管引流,术后再次经T型管造影证实上述解剖变异,并经副肝管应用胆道镜取净胆总管末端三枚小结石;另两例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而保留副肝管。V型: 左侧副肝管汇入肝总管或胆总管,笔者

未曾见过。

2 结果

全组病例愈后良好。随访1年,均无胆系感染、胆管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在肝门部,典型的解剖结构是由右肝管及左肝管汇合而成肝总管。副肝管是肝脏的某一叶或某一段肝管,在肝外与胆道的任何部位汇合,肝外部分的叶或段肝管称为副肝管。它独自引流肝脏某一叶或某一段的胆汁,与其他肝内胆管无吻合,若被结扎可引起相应部位的肝叶或肝段胆管梗阻,引起肝纤维化、肝萎缩、胆管反复感染、肝脓肿等并发症。右侧副肝管出现率为10%~20%,左侧副肝管出现率为0.5%~2.5%,90%以上的副肝管位于胆囊三角内,常开口于肝总管,其次为右肝管和胆囊管[2]。胆囊胆管亦较常见,左侧副肝管不进入胆囊三角,多从左侧汇入肝管,胆囊或胆道手术时副肝管极易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

副肝管的出现无一定规律性,术前难以预见,术中难以发现,且管径小、管壁薄很易损伤[3]。对副肝管的发现笔者认为:①术前发现副肝管主要依靠MRCP、ERCP、PTC 等检查均有一定的作用,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检查一般不能发现,但ERCP、PTC 检查对机体有一定创伤,可发生并发症;术前MRCP虽然对副肝管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多数患者因胆囊炎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前作MRCP检查适应证不明确,因此术前发现副肝管多较困难。笔者建议有条件医院,应常规作MRCP 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副肝管的损伤;②多数副肝管是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术中应提高对胆道变异存在的可能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仔细辨认条索或管道结构,耐心、细致地解剖,如胆囊三角区粘连水肿致解剖不清时,可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对于难以判断的管道结构行术中胆道造影[4],可以发现副肝管的来源、走向、外径、引流范围及汇合部位;术中如发现有被切断的管道,应观察有无胆汁流出;胆囊切除后,应常规用白色干纱布填塞于胆囊床,并观察有无黄染;③术后要严密观察引流管及腹部情况。注意引流的量、色及性状;对术后出现右上腹痛、腹胀、发热及恶心呕吐的患者,应及时行B超、CT或腹穿检查,必要时行ERCP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副肝管的损伤。

对于术前、术中确诊的副肝管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于汇入胆囊底或体的I型副肝管,即胆囊胆管,因其管径较细,直径<2 mm,且胆囊胆管一般与右肝管或肝总管连接, 本组1例术后引流管有约100 ml胆汁外溢,经T型管造影显示肝床有细小的胆漏,给充分引流后治愈。因此对于胆囊胆管,如果术中发现,可切断、结扎, 防止术后胆漏发生;如术中未能发现, 术后出现胆漏, 只要能够通畅引流, 均可愈合;②对于汇入胆囊管的II型副肝管,术中应尽量保护。对其直径<2 mm 者,可直接切断结扎, 一般无不良后果。但在决定作此处理前, 必须行术中胆道造影, 确认主要肝管的完整和通畅。本组发现4例II型副肝管, 其中3例副肝管直径在2.5 mm左右, 在副肝管的远端结扎,切断胆囊管,切除胆囊;1例副肝管直径2 mm,结扎切断,正常切除胆囊,以上4例术后均无不良反应,肝功无异常改变;③对于汇入肝总管、胆总管的III, IV 型右侧副肝管, 其管径比较粗,常>3 mm,独自引流肝脏右叶的某一段, 常引流右后段的胆汁, 如将其切断、结扎,必然导致相应肝段胆管梗阻、胆系感染、局限肝脓肿、局限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应尽量保护。本组发现2例III型副肝管,2例均在术中胆道造影时发现,直径在4 mm左右,术中解剖Calot三角时加以保护未损伤。3例Ⅳ型,1例于术后行T管造影时发现胆囊管汇入副肝管,术中误将副肝管当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下T管引流,术后再次行副肝管胆道镜探查证实上述解剖变异,并经副肝管取净胆总管末端三枚小的结石,另两例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而保留副肝管。

参考文献

[1] 龚建平,周永碧,韩本立.副肝管的识别及其在预防胆管损伤中的作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12(7)∶1099.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62.

初中辅导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考试辅导;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6-02

辅导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某一个单元学习阶段或者是整个学期学习阶段结束以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课一般是针对考试前的辅导课程,这样的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考试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发挥自己最佳的状态,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还在持续开展,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课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一种辅导,知识水平再高,在考试中如果没有过强的心理素质就很容易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所以考试之前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现在的学生所需要的,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根据在新课改中各种考试辅导所取得的成效,结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动机、思想动态等不尽相同,致使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思想心理的波动起伏很大。因此,要想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重新复习一遍,提高数学水平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进行辅导,让他们稳住自己的心态,树立起自信心,从容的应对考试。同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给自己制定一个个短暂又明确的目标,一步步去实现,这样就能在心理素质、思想状态上拿下考试。

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认真的观察学生,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多多鼓励他们,一点一点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数学学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仅帮助学生燃起了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自己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和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明确考试辅导对自己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样班集体就会造就一种浓厚的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考前复习。或者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不时地进行总结和方法指导,总结学生的复习状态和复习结果,让学生们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过程,然后再接再厉。

2.从数学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考前辅导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完善知识框架,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把握。数学考前辅导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其中所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开展考前数学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前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把复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上,还要适当的进行知识的延伸,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具体开展。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合理的分配每个单元的复习时间,在复习每个章节时,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来辅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师在复习中要给予细致的讲解,点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通过多做典型题目来强化巩固,已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对于那些要求了解即可的内容也要涉及,简单明了地讲一下,不用做太多深入研究。

总体的复习过程可以是通过对范例的分析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然后让学生们做题来进行巩固,同时做好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单元达标检测,然后再开始具体的复习。复习开始前,让学生像新授课一样,也要对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各种定理、公理和公式,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复习,再次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做题练习巩固。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情况各有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复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就可以,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适当的延伸自己的思路,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过程中受益,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组成一个个专题,进行每一个专题的强化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需要拿来运用,因此在复习时不用考虑知识在课本中的先后顺序,根据问题中的问法、自己想到的解题思路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进行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答案。

经过这样的辅导训练,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同或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解题思路,这样就是辅导后的最佳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保证强化训练的效果能落实到实处,所以教师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要及时批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作业,让学生对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改错收集,根据对学生的错题收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解答指引,查漏补缺,进一步归纳总结深化对某一类题目的认识。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学习提高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