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网站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RIA 多媒体 教学资源网站 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很多高校教育讲解课程的方式都是基于PPT之上,将教学方案做成PPT,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讲解,这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的教育方式又呈现出了新的教学趋势,即教师将讲解资料、音频文件等上传到制定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教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设计出相关的网站至关重要。
1资源网站设计
1.1系统功能
(1)注册:学生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注册为该网站使用用户,可以享受上传资源、下载资源、评价资源、推荐资源等便捷服务。
(2)登录: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及密码即可登陆。
(3)在线观看:资源是给学生分享并学习的,所以网站登录后可以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4)上传资源:上传资源是用户可以享受实时更新的资源,便于学生观看最新的学习资料,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将优秀的教学作品上传网站,与其他人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5)下载资源:用户可以随意下载相应的教学资源,用来借鉴与学习。
(6)评价资源:观看资源后可以对其进行相应观看感受,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文化交流,完善视频内容。
(7)管理资料:可以将上传过的视频删除,评论也可删除,管理资料的正确性。
(8)用户管理:注册用户可以修改密码,上传头像。
1.2网站设计框架
想要完成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网站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仅仅建设网站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优秀资源,更需要界面的设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网站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因此网站的界面设计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前台开发应该由Flex开发并且完成,Flex的代码量相当巨大,占据整个网站的90%以上,所以Flex在网站建设前期尤为重要。为了提升网站建设效率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基本框架应该采用Cairngorm框架,Cairngorm是RIA中的重要框架方式,对后期的扩展和维护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1.3设计系统数据库
(1)系统概念模型
系统的概念模型是针对系统用户量进行设计,在概念模型当中有四个抽象实体,分别为用户、评论、资源和热点。其中用户与资源和评论的关系都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用户可以评论或者下载分享多个资源,但是为了管理网站的评论环境,一个具体用户只能对一个资源进行一次评论。
(2)系统逻辑模型
根据相关的概念模型可以判定出相应的逻辑模型,基于SQL Server2000数据库可以详细的将其分为:用户信息表、评论信息表、资源信息表还有热点信息表。
2系统具备的相应特点
2.1随意平台浏览
网站的设计针对当前市面上适用的每一个系统,只要客户在相应的可使用浏览器上下载并且安装Flash软件,就可以自由的访问该网站资源。目前市面上的Linux、Windows以及苹果的OSX系统上所有浏览器都支持Flash插件的安装。这样就使得平台之间没有浏览障碍,网站可以得到相应的推广。
2.2交互性
传统的网络设计是基于页面开发的,但是基于RIA系统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站是不同于文本页面的,其网站展现的用户界面与UI程序界面有着复杂的界面交互元素,并且伴有相当多的特效,这使得用户应用界面不容易形成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方式对用户的使用及其网站的推广都有着重要意义。
2.3支持众多格式
众多的文件给网站当中的浏览造成一定的问题,但是本网站的建设在视频播放时,其中的flv格式的多媒体文件播放时,用户不需要下载其他插件,减少繁琐度,提高观看质量。
2.4缓存功能
传统的网页界面操作异常的繁琐,将所需要的数据处理并且返回到当前界面,随着页面的跳转,用户浏览相应的资料内容,这样的方式,在用户进行简单地浏览时服务器在传达数据时也会异常的繁琐,增加服务器的工作负荷,也会使用户的操作效率降低。但是基于RIA技术制作的网站当中,这样的问题则不会出现,网站在使用时可以大量缓存客户所要下载的数据,数据之间能够大量离线下载,缓解客户操作繁琐度,提升阅读观看效果和质量。这样,在面对广大学生群体时才能体现出相应的优势。同时也能减少服务器的负荷。
3结论
实践表明,基于RIA技术的在线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过程,具有运算速度快和界面独特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网站有着重大的革新,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界面的繁琐与复杂。通过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理解都有一定的好处,对实现先进的媒体教学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响.基于RIA的在线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 (19):31-32.
[2] 张汇芬.基于RIA网络课程的研究[J].软件导刊,2011.11(07):70-72.
数学研究
(1)二维线性双层二阶锥规划问题的kth-best算法(英文) 迟晓妮 张青
(5)markov转换的随机lotka-volterra竞争系统下的市场结构的演进 付桐林 杨明霞
(8)二重积分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汤茂林
(10)关于素数个数的又一个不等式 管训贵
(12)不确定n重交替更新过程 姚保卫
(20)基于holter-winter模型的我国工业水泥产量预测 陈华 范坤 冯长焕
(24)时间序列模型在cpi预测中的应用 高玉 张裕华
科学技术
(27)基于msp430f169单片机的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 邵建设 郜文华 向云 熊文君
(31)糖基修饰磁性材料制备及对芳香烃吸附性能的比较 黄莹莹 张若芳 龙涛 徐兰英
(35)“离散数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站设计与实现 杨族桥 刘桂美
(39)2-甲基咪唑合成原液蒸发精馏分离 余双强 张利平 曾舟华
(43)“热浴”环境下的非平衡输运过程 陈娇
(47)电动机正反转y-起动程序设计与仿真 张行松
(50)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祖一康 徐妙婧
教育教学与社会研究
(53)地方高校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青 库在强 廖小勇 何中林 饶从军
(57)关于选票问题古典概型的教学设计 库在强
(59)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突破的新路径——基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视角 童三红 王锋 曹贤中
(64)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 丁玲 彭锦
(67)浅谈农科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质教育 李燕 邹庭荣
(69)《营养与膳食》教学策略探讨 童慕南
(7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辅助分级分类教学模式研究 石文兵 李敬兆
(75)黄冈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柳志生
(78)?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酆胙锩褡逵判阄幕懈咝7⒄沽ㄔ硕牟呗?龙刚 邓建伟 夏慧
(82)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队运动员运动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朱甜
(85)从学士学位评估谈系部教学档案管理——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黄小荣
(87)地方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研究 马晟 陈千勇
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
(89)基于coreldraw软件的石油机械图形绘制 王刚庆
(92)爆破类论文关键词的正确使用 赵亮
(95)医学期刊参考文献规范化问题浅析 许杰
&nb
关键词: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1973-),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济波(1962-),男,山东济南人,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发展,如何使商科类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继续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各类高校尤其是商科类高校需要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一、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开设应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如下问题:部分课程编程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文科学生觉得学习有难度,难以达到相应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入学计算机水平测试个别学生成绩能达到80分左右,也有不少学生因高中较少接触计算机,成绩不足20分;未开展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导致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基本相同,不能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
以上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未能跟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措施
1.教学改革的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我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具体实际,通过广泛调研,集体讨论,于2008年初对计算机公共课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改革。这次教学改革较科学地制定了非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2+X”教学体系结构及规划,并首次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实施分层和分类教学。
按照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将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大学)计算机基础”(40课时/2学分)、网络技术及应用(40课时/2学分)和面向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课程(36课时/2学分,课程的具体设置与专业有关)。其中第一、第二层次的课程为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通开课。第三层次课程的开设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分大类专业设课。目前,经管类专业开设数据处理类课程,如“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和“Access数据库系统”等;文法类专业开设应用软件类课程,如“常用工具软件”和“Photoshop”等课程;艺术类专业开设应用设计类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等课程;理工类专业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教学组织上,针对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实施了分级教学。
2.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行分层、分类教学(见图1),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科学素养,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从源头抓起,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实行全过程监管,形成了“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实施思路。
(1)系统设计。由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承担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任务,面向的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班级是选课生成的大班。在同一个班里,学生人数多,所属专业多,体现了需求的多样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差距较大,体现了起点的差异性;必须进行系统设计,满足需求的多样性,解决差异性。系统设计包括:充分调查研究,弄清专业需求的共性和特性,了解起点的差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共性需求的课程和特性需求的课程(课程体系的设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组织教学,因材施教。
(2)整体推进。1)通过系统设计,形成了分层、分类组织教学的特色,使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共性需求开设“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两门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按照学科门类分别开设“Access”、“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常用工具软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对起点不同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组织教学。2)严格监控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严格监控各教学环节,如实行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制作课件、教师听课、评课常态机制,检查布置作业情况、改革考核机制等。3)注重教材的选用和建设。优秀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上课的良好基础。为此,我们尽量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同时也根据我校的特点编写了具有商科特色的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效分析
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实践,通过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从2008年开始,我校对该校非信息类专业的2008、2009和2010级新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了测试。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国内通用试题库的测试标准进行,主要包含计算机基本知识、中文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和PowerPoint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题占20分、操作题占80分,期末也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再次测试。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其中08级入学及格率仅有6%,到期末提高到60%;09级入学及格率仅有6.8%,到期末提高到81.3%。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分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通过三年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2.调查问卷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成效,收集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意见,2011年11月对08、09、10和11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分为5大部分共有14个题目,主要内容如下:
(1)分层分类模式认同度(1个题目)。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认可度。
(2)分层分类教学课程设置及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3个题目)。课程设置特别是第三门课是否符合专业学习需要,分层分类教学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如何?
(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与效果分析(4个题目)。学生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习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
(4)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3个题目)。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其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态度。
(5)其他(3个题目)。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满意,有何改进建议?
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对全校所有非信息类专业学生发放了11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了有效问卷940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
(1)分层分类教学的认可度分析。95%以上的学生充分肯定分层分类教学形式。
(2)分层分类教学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层分类教学形式对专业学习有较好和很好的促进作用。认为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可以更快速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利于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
(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的成效分析。1)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85%以上的学生充分肯定分层教学形式。2)“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作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层有利于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对目前教学形式和后续课程学习的建议。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将计算机课程放在实验室来上,边讲边练,不至于教练脱节。
同时问卷调查表明,超过82%以上的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需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训练,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实用工具软件知识的讲解,提高软件使用水平。希望能开设“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基础”、“Flas制作”、“Photoshop”等课程。这些一方面说明学生渴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还了解太少。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使商科类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更注重实践、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广,孔银昌.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0,(14):107-1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