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明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县教育局德育领导小组和长兴乡青保办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今年的暑期工作基本完成。今年暑假学校共组织了四次返校活动,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领导,形成暑期管理网络机制。
学校在6月25日就成立了暑期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校长、书记亲自挂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暑期工作计划,由教研组和年级组具体落实,并通知社区各级村委负责人,请他们协助学校做好假期活动。
二、 认认真真抓好暑期返校活动,形成特色,产生效果。
1、七月一日下午,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发放《告学生家长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做好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在结业典礼上对学生暑期生活专门作了宣传发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以便确保学生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有益、”的假期。
2、7月2、3日,初中、职高部分学生补考。
3、7月10日,组织六、七、八三个年级的。
4、7月10日,新预备班学生报到、注册,主要对他们进行了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让他们知道从今天开始,他们是长兴职校的一名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报到人数95人。
5、7月25日,全体学生返校,在学校阶梯教室观看教育影片《生态崇明》和,《极地营救》学生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参加活动踊跃,人数达93%。初三年级学生还参加了长兴乡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参赛人数达95%。
6、8月10日又分别组织了四个年级学生的返校活动,主要对他们进行开学前的教育,也对整个假期活动进行各班的评估。完成了“百万家庭学礼仪”的知识竞赛活动。
7、8月16—19日,组织了新预备年级学生的入学和军政训练,参加人数95人。
学生们学习了广播操、学校的规章制度、队列训练等基本项目。
8、8月25日,组织了第四次返校,收集各类征文,培训了团队干部。
最后,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假期的各项任务,确实形成了一定的社区管理网络,切实抓好了后进生的管理、帮教工作,使我们学校的案发率和无故伤亡率为“零”。当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并希望能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指导。
2006年9月18日,中国性学会首次出台了《中国公民1生文明公约》。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民说:“在人类文明史上,还不曾有哪个民族为性文明倡导和签署全民性公约。这是人类史上第一部性文明公约。发起倡导科学、健康与文明的公约,是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如果该公约正式出台,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性文明公约。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戴志澄教授指出,首个性文明公约的问世,源于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
江晓原:开放和管理并不矛盾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
江晓原的业余身份之一是:中国性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常务理事,现在还担任着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副会长。
尽管这些年江晓原工作繁忙,已经较少出席性学会的会议,以写一些相关著作和文章为主。但他仍认为性学会的存在有益于中国性学的发展,“国内任何正经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会。”
1990年代初,性学会一直处于筹备阶段而未被批准。直到1994年才取得了国家一级学会身份。“12年来性学会变化很大,当初张罗这个学会的很多人,不是退休了就是走了。”
江晓原觉得目前中国性学会发展得不错,至少一直坚持办一本刊物。而他本人,正是《中国性科学杂志》的编委之一。除此之外,中国性学会还搞了很多活动,“虽然不能说个个活动都尽善尽美,但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
江晓原的想法相对保守,他主张尽量少做经营性活动,而要进行纯学术的讨论,“但我的想法可能太理想化了,”江晓原对《新周刊》说:“毕竟要生存就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对于中国性学会出台的《中国公民性文明公约》,江晓原表示,这个公约本身很不错,内容相当进步。“这不是一个管理条例,并没有约束性。只是表明某一个态度、提倡某一类理念。”
“性学的界限本来就比较模糊。”江晓原指出,有的人研究性病、男性病、妇科病的防治;有人的关注点偏重和艾滋病的预防;此外还涉及到药品、性用品等产业。“中国性学会的涵盖面是很宽的。”
因此,即使在性学会内部,大家的观念也不完全一致。但它只是一个学术团体,并不试图管理什么。“这就跟市民文明公约一样,只是呼吁。但提出一个文明的理念,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江晓原对《新周刊》说。
这个公约提到:拥有不同性取向的人享有平等权利;开展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防止婚前怀孕(没有提防止婚前)。这些在江晓原看来都是相当进步的。“如果你对中国的性状况和历史有足够多的了解,就能看得出这个公约的进步性。”
倡导多元、平等的性观念,是江晓原眼中的要点。“不同年龄和群体对性的态度有很大差别,所以某些问题不适合放在某些公开场合来讨论。但所谓‘文明’是指大家互相尊重和宽容,而不是站在‘左’的立场批评别人的性观念。”
对于有关行业的某些管理措施,江晓原表示,如果是一些被事实证明了的有效方式,那就要继续做下去。没有任何人批评的方法是找不到的。“管理不是说禁止它,而是以合法方式规范它。开放和管理并不矛盾,许多地方也正是这样做的。”
比如某些场合提供安全套遭到批评,但在江晓原看来,这一行为和合法化根本是两回事。“道德上不应该被提倡,但是从防治艾滋病的角度来说,事情既然存在,就应采取防治措施。”
刘达临:《性文明公约》还不成熟
(刘达临,著名性学家,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中国公民性文明公约》讨论稿并不是中国性学会提出来的,发起方只是到中国性学会寻求支持。在今年9月的‘2006中国国际性健康文化博览会’上,中国性学会只表示支持并倡导该公约。”刘达临这样解释《性文明公约》的来历。
当时,刘达临看了讨论稿之后觉得内容很粗糙,矛盾也很多,比较混乱。他签署的意见是:“这个行动很有意义,但内容有待完善。”在他看来,这个公约面对着理论、法律以及道德的多重考察,提出公约的人性学功底还很不够,不成熟的东西不能认可。
“有很多东西跟过去比都是进步,但是不是说比过去进步就是完善了。这个公约还远没达到完美的程度。性文明不仅要符合当下的情况,还要比现在的情况多迈出一步。也就是说,它不能仅仅对21世纪的前十年负责。”刘达临对《新周刊》说。
作为中国性学会下属的性人文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达临愿意跟自己的委员会成员一起承担完善这个公约的工作。在明天的专业委员会会议上,他们将主要讨论这个公约的内容、讨论究竟什么是性文明。
“公约本身是没有约束力的,它的意义在于弄清楚什么叫性文明。”刘达临认为,文明国家在性方面只会越来越开放,不会倒退,全世界情况都是如此。
而开放也要分两种情况来对待。
一种开放是滥交、放纵,第二种则是文明的开放。目前性学界的现状是,口号多、内容少。即使是专家也很难提出成型的理论。而学术即使不能像法律一样去限制别人,至少可以在理论上让人知道能享有哪些权利,又有哪些事情不该做。
刘达临还指出,性文明要考虑到自由和纪律两个方面。人的分为两种性质:一是本能的需要。“这一点需要开放,不需要被禁锢。但自由必须是健康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再者,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受社会约束,他们既受道德、法律的限制、又为知识所引导,习俗所影响。不可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社会的控制必须合理。”
性文明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说《婚姻法》,1950年颁布,经历了1980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这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性文明跟整个社会的步伐是一致的。”
全社会都有责任推动性文明发展。刘达临告诉《新周刊》:“我举双手赞成普及安全套。”在他看来,反对者认为普及安全套就是乱搞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这只是第二道防线。”
不知不觉,现在已经进入到2021年的5月了,初三学生与高三学生也将要迎来中考与高考,这也就代表着学生们距离暑假不远了。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小学暑假时间明确公布提供学生劳逸结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中小学暑假时间已定北京市中小学的暑假时间是2021年7月15到8月31日,与之间的暑假安排没有太大的区别,与去年的寒假相比,时间更长了一点。
广州市中小学暑假时间是2021年7月12日开始,开学时间大约在8月末,云南省中小学的暑假时间不会晚于2021年7月10日,但高中生的放假时间可能会比较晚。
内蒙古包头市中小学暑假时间是2021年7月17日到8月31日,高中放假会有所推迟,将会在2021年7月24日开始,开学时间与中小学一致。
看到各省的中小学暑假时间,相信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是非常开心的,但家长却闷闷不乐,因为家长觉得学生们暑假时间很长,可能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而且有的家长还担心学生在没有人看管的时候,完全不学习,怕学生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无法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
暑假提供学生劳逸结合1、学生应该尽情的放松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大脑与身体都处于非常疲劳的状态,学生在暑期来临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完全的将身心放松,并且释放自己的压力与焦虑。
因为只有让学生全面的放松,才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当中迎接最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学生在刚刚迎来暑假的时候,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
学生们在放暑假的时候,是非常适合全家一起出去玩的,而且学生也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亲子之间互动。
2、利用暑假时间到高校进行考察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他们的心目当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学,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自己的理想院校去看一看,这样不光可以多做一些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
高校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将其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且还可以按照合理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路上更加有动力。
3、对知识进行巩固学习
学生在进行短暂的放松之后,学生们的大脑会更加的灵活,学生在暑假期间也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要对知识进行巩固学习,以免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毕竟学习们的学习之路是很漫长的,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短暂的放松可以让学生重新喜欢上学习,不管是对各学科的成绩还是学习方法,都是会具有新的思路。
家长在学生暑假做好这2件事,才会让学生的假期更有意义
首先,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相信大多数学生在假期的时候,最让家长担心的就是学生沉迷于手机与电脑,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尽量少在学生的面前玩手机,因为家长是学生最容易学习的榜样,如果家长在学生面前玩手机打游戏的话,多数学生也是会同样玩手机的,所以家长应该控制学生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早晚有一天是需要学会独立的,不可以总是让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在学生假期的时候,家长应该培养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学生试着做一些家务,并且照顾自己,大一点的学生家长可以教他们学会做饭,或者是让他们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所以说家长在学生放假期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很重要。
暑假生活安全知识如何安全用电?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
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关键词:照明设计 光污染 眩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从白天向夜晚延续为此对户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夜幕降临,首先要保证户外活动的安全,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街道、购物区、步行街、休闲区等各个场所都需要照明;同时,在部分场合,为了装饰的目的,突出某一个主题、促进商业的需要、体现某种精神、取得公众的认可,也非常需要环境景观照明。当然,在这种户外环境照明的设计、实施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为了把建筑物立面照明,大量投光灯把城市的天空照得太亮,造成城市光的污染(Sky Glow),从图1可以看到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夜间城市上空的亮度情况,我们再也无法如儿童时代那样,遥望天空,数着星星。另外,大量的路灯灯光侵入居民家里,影响居民的休息入睡;过分的绿化环境灯光影响植物本身的生物时钟;大量的照明消耗着宝贵的能源,等等。所以说,环境是人类生活着的环境,我们所做的照明,也应该是为人类活动需要出发,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从设计开始,制造厂商、贸易伙伴、采购部门、决策机关及相应的部门统筹兼顾,营造出一个符合人类真正所需的照明环境。
为此,在实施户外环境照明设计时,我们应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首先应从宏观出发,了解城市规划、商业街、住宅区、城市交通主干道规划:将总体的夜景照明与整个城市和谐与统一地进行规划,反映城市的轮廓线。根据需要,把整个城市的夜景照明细分为:交通主干道、城市街道、商业区、广场、建筑物立面等等,针对每一个场合在服从整体照明规划的前提下,深入细化。
2,把道路、建筑物、街景等作为统一整体来考虑,把城市道路照明与道路旁照明一起加以设计,利用大型街灯的功能与形式,既为道路提供照明,又为周边的环境提供照明。要注重垂直面照度。一般不单独为路边绿化再添加过多的灯具,把功能与形式进一步统一起来。
道路照明,首先要满通安全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人的安全及移动车辆的安全。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平面照度以外,要考虑垂直面空间的照度、亮度,以满足安全的需要,避免产生移动物体的轮廓效应,看不清细节。应严格遵循CIE(国际照明委员会)、IES(北美照明学会)有关城市道路分类及相应的照明要求标准。在此前提下,考虑灯具形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结合环境的定位,恰当选择灯具的造型,使之和谐统一。
有关建筑物的照明,应该从城市轮廓线、区域定位、个体特征统筹考虑。在建筑物的中部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要利用街景余光或室内透光及隐藏于建筑中的灯具来作照明。灯具上造型与功能的统一,在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设计和计算。避免在建筑物表面安装过多的灯具,破坏建筑物的立面。特别注意眩光的产生,包括天空光污染、用户的光侵入等等。
3,大型广场、主要交通枢纽地带的的高杆照明系统:
高杆照明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照明的局限,提出了新的照明方案,减少了设备,降低了维护费用,扩大了视觉范围,等等。但目前的高杆照明还应进一步改进,用专业的高杆照明灯具代替传统的投光灯具,在以下几方面可获得进一步的改进:
A,降低眩光。
B,获得足够的垂直面照度和水平面照度。
C,均匀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D,稳定的运行,有效延长照明系统的寿命。
E,便于维护,延长维护周期。
4,经典景观道路照明:
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道路,照明灯具既要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去,同时,在不同的季节,提供足够的道路照明和环境照明。当夏天来临,应考虑道路两旁的树木及绿叶会遮挡住目前的灯具,影响照明。如能改变目前这种照明方式,降低灯杆高度及安装位置:灯杆高度控制在4米-5米,位置位于两颗树中间,再安装具有玻璃棱镜照明系统的灯具,采用TYPE3(3类配光曲线),既在道路上获得一定的水平照度、垂直照度和均匀度;在道路的人行道上,也获得相应的照明条件。
5,商业街城市横跨道路的广告照明:
应统一照明方式,从灯具的形式确定、安装位置、色彩确定灯方面统筹考虑。灯具的形式尽量简单、以便融合到环境中去。同时,明确照明方面的指标:如照度、均匀度、光色等。
6,动态变化:
把舞台照明中的变化概念运用到城市环境照明之中。在部分地区,除了霓虹灯一类照明系统所产生闪烁跳跃的变化以外,还要有整个建筑、环境的的照明颜色动态的变化。它的寓意在于:把整个城市夜景比作一个舞台,用照明来反映主体活动的变化,等等。
在城市户外环境照明的设计实施时,如何和谐统筹考虑,从人的功效学出发,避免天空光污染、光侵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重视。为此,在北美成立了IDA (International Dark Sky Association),即国际暗天空组织。在实施户外环境照明设计时, 在选择照明的方式时,严格按照4种灯具的分类标准,即完全截光、截光、半截光和非截光。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恰当的运用好。
完全截光:90º以上无光通量,80º—90º任何位置的光强在数值上不超过灯具内光源光通量的10%。
截光:90º以上任何位置的光强在数值上不超过灯具内光源光通量的2.5%。80º—90º任何位置的光强在数值上不超过灯具内光源光通量的10%。
半截光:90º以上任何位置的光强在数值上不超过灯具内光源光通量的5%。80º—90º任何位置的光强在数值上不超过灯具内光源光通量的20%。
非截光:无限制。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户外环境照明设计时,应从人的功效出发,避免走两个极端,即:过分的功能主义:只讲究照度、亮度,忽略照明的美观;以及过分的形式主义:追求美观,忽略照明的科学性。我们应记住这样一局话:”Light to see, light to be seen”。即把功能与形式做到完美的统一,以体现出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一 深入发掘教材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记叙文、散文、剧本还是诗歌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是教材编者、专家经过无数次筛选、锤炼而最终确定的情感力作,它们展现了一个个风格各异、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为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演变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美的世界里感受文本中波澜壮阔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教学《草原》时,班上的孩子对内蒙古草原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辽阔、壮观与民族风情。课前,笔者播放一段草原的视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配乐诗中,大屏幕展现出一幅幅草原的壮丽景色,一个个蒙古包及穿着民族服饰的草原人民,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再想象一下,音乐的背后你还想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所想,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了草原的境界中,通过课前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对于草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而是他们从“境”中品出来的真实感情,从而情感上产生与文本的共鸣。
二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师生情感共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能强化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种“共鸣”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并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将学习导向深入,产生更积极的学习行为。(1)以读入境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可见,通过不断地朗读,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境界的极佳途径,也是引起师生共鸣的最佳切入点。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将文句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一句,朗读时,要指导学生不能一口气读完,而在“妈”与“昨天是4月28日”之间应停顿片刻,把说话的人内心的无限悲痛表现出来。学生经过不断尝试、练习以及与老师一起吟诵、品味,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再现当时的情境,体会作者当时的悲痛心情,从而产生与课文蕴含情感的共鸣。(2)跨时造境法。课文中有许多国外的人或事,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学生的理解十分有限,很难让学生以饱满的情感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生活深深感染了学生,但学生的爱憎情感只停留在对小女孩这个人物的可怜与同情上,而无法追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为了让学生与故事的人物产生“零距离”,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时,我组织一个“我和小女孩比童年”讨论会,通过对比,使学生从简单地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转换为社会制度的爱憎情感,真正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情感。
三 营造民主互动课堂,促进师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