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简明性 格式性 严谨 应用文写作

作为实用性较强的文章形式,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极为丰富,像严谨性、准确性以及清晰性等都是该类型文章所具备的语言特点,下面笔者将就几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仅供参考。

一、准确性

只有正确的使用语言,才能确保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会使人产生歧义,从而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就能准确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大意。而且由于应用文属于实用性的文章,像自荐书、书信以及请柬等都是因为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才进行写作的,因此高等院校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让其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实际使用时不会出现错误表达的状况。老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一方面,要让学生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出现的人或事等必须要是在实际存在的,不能进行杜撰;一方面,要把握写作用词的分寸,比如在写邀请函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使用合适的敬语,以显示自己邀请的诚意;另一方面,要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并在使用专业术语使进行反复的斟酌和思考,才能进行使用。

二、简明性和严谨性统一

简明性就是在文章写作时用词要做到简明与干练,要尽量使用较少语言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对学生语言的精简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保证使用较少的语言将需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完整,就要保证文章用词的严谨性。所谓用词的严谨性,就应用文的实用性而言,就是要在进行应用文创作时,要对文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保证文章的结构明确、条理清晰,并且没有纰漏。如果在大学期间学生所写作的应用文存在杂乱无章,文章内容表达不清楚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正,就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工作,尤其是毕业之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学生而言,应用文的严谨性更为重要。因此在大学期间,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文语言严谨性和简明性的培养,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引用恰当的文言词语。应用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会在文章写作中使用文言词汇,而在文章中使用这种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文言词语的优势,简明扼要的将内容表达出来。像用兹字可以表达出现在的意思,而使用悉字,可以表达出知道、了解的意思。老师要在教学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文言词语知识的渗透,并使学生养成随笔记录的习惯,只要平时遇到应用文可用的文言词语时就将其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语言积累库。

(二)运用介词结构进行写作。一般应用文都会运用大量的介词结构来保证整篇文章的简明性和严谨性,像让学生创作总结报告形式的应用文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大量的“按照”“为”“由于”“除非”“比”等介词进行文章的写作。这样的形式会使文章的段落严密和简洁,但要注意介词避免出现介词结构错用和结构搭配不当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要和文言词语一样,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三)使用缩略语进行写作。缩略语就是指将较长的信息进行精简、压缩,变为语言符号。它特别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特点,它的使用也能满足现在应用文写作语言简明、严谨的特点。像“渤海大学”可以简称为“渤大”,“辽宁师范大学”可以简称为“辽师”等等,而且还有一些固定的规范简称,像“十”“五中全会”等等。

三、格式性

一般情况下,应用文的写作都会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写作,而每一固定的格式都会有该格式的一些固定用语,与其他创作性的文章不同,进行应用文写作时必须要使用固定的格式不能进行创作,这样才能体现出该文章的特点。而应用文惯用的固定用语被称为旧语或套语,以感谢类型的应用文为例,第一人称后面跟随者都是道谢的人或群体,而第二人称后面则是想要感谢的人或群体,第三人称则是泛指,可以是指人,也可以是指物。因此高校的语文老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将每一种应用文的固定模式和固定用语都教授给学生,以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四、朴素性和生动性

朴素性方面,应用文不仅要短小精悍,文章的字里行间更要简朴、不夸张,要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以便于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在需要时熟练书写各种形式的应用文。因为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所以它的语言基本都是以叙述、说明为主的,并不需要使用描绘类的语言,只要能够符合格式且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意识,不产生歧义即可。

在生动性方面,应用文语言随着具有朴素性的特点,但并不代表只是一味的叙述,是需要灵活、生动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使读者能够继续阅读下去的。因此高校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明确朴素性与生动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写作时的用词要尽量鲜活和生动,能够让读者觉得有新鲜感;一方面,要在固定格式的基础上,进行语句句式的创新,使文章能够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另一方面,就是在修辞上下功夫,利用修辞的形式来替代本体,从而使语言更加形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各大高等院校想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需要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应用文写作之中,从而优化学生文章的表现力。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大学语文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惠明.应用文的语言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0,07:131-132.

[2]王 春.试析应用文的语言特点[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

1995,03:47-50.

[3]王忠良.应用文语言特点新说[J].天池学刊,1996,04:

46-48.

[4]王 莉.论应用文语言的生动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1,08:166-169+237.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一、转变理念,认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前提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的脱节,导致医学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忽视医学的社会属性,忽视对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疾病,还有患者(人)。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适应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医疗事业发展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摆正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的位置,打破以单一医学为主的学科体系,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实用语言艺术、口才训练、阅读学、交流与沟通、应用写作等课程。

2.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老师认为那只是大学语文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大学语文老师和几堂大学语文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所以,专业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始终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用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教学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并适时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然,作为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更要坚定信念,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汉语学习的魅力,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愿意、乐意学习汉语。

3.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是保障

医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高中的理科生,对汉语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做论文,写文章,甚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利用电脑网络下载现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剪辑拼贴,疏于动脑、动手。再加上,在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无暇顾及汉语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忽视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了他们提笔忘字,用词混乱,造句为文错误百出,开口用语平庸乏味,与患者交流缺乏技巧。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是一名好医生,孰不知,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治疗问诊,术前谈话,处理医患、医医、医护关系,医学科研工作中的论文撰写,医学生涯中的知识更新,都需要汉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作为将来要成为白衣天使的医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二、凝聚力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

1.发挥班主任对学生阅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可到图书馆去借阅查阅,也可以自己购买,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阅读指导讲座),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要求手写),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为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积累大量的素材。

2.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课外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性,出现了无限的文献资源和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得有强烈求知欲的大学生产生了困惑,需要图书馆及时有效地进行阅读指导。

图书馆可开设文献检索课,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文献;组织管理学生读书社团,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引导他们健康阅读:设立《阅读与欣赏》栏目,推荐优秀图书的介绍和赏析,领悟作者的感情,体味书中的意境;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会、书目推荐会、读书有奖征文、书评论文、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

3.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网络阅读质量

随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但因缺乏有效的网络阅读指导,阅读质量不高。因此,学校要开展大学生网上阅读调查,加强网络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网站目录,组织专题网络资源导航,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中的各种评价标准,创建自己的WEB站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综合信息,实现互动、研究型学习,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锻炼,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1.利用课堂大练兵

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课堂,也指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无论是大学语文老师,还是专业理论老师,要共同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在大学里,大学语文课时数相当少,以学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就更少,有些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理论课老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又不注意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就成了一块教学的盲区,极大地影响了医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医学院校的所有老师要发扬团体教育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教师可把理论知识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前一周或一个月利用手机飞信,QQ群等途径,通知要上课的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上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解答问题。医学理论知识在查找资料、交流讨论中得以掌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抓住实习多实践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有一年,一定要抓住实习的时间培养汉语应用能力。开展实习教学晨会,由学生轮流主讲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注意事项,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特殊病例。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安排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并利用多媒体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鼓励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治疗方案,教师只在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开展与患者沟通交流活动,教师示范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与病人交谈,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从患者病痛的角度多给予患者体谅和关心,获得病人的信任,提高口语能力和交流技巧。实习完后每生上交一份实习体会,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一、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感染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音、音量、声调、语速、停顿时间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利用昂扬顿挫的语言创设独特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执教《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作者描述的我国西北的腰鼓声转化为课堂语言。文中的腰鼓声有时是“铿锵的节奏,心灵的激荡”,有时是“慷慨激昂”,有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变化中彰显魅力,与语言的艺术如出一辙。教师不妨思考,如何运用这种抑扬顿挫,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充满心灵震撼的语言环境,洗涤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享受学习获取知识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稍瞬即逝的,而是深层次的内在收获。

二、用巧妙生动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

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的一句评语会对学生的心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们或因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学习,或因教师的评价消极应付,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雨说》这篇抒情诗时,一位学生把诗读得很平淡,笔者在反馈中并没有简单地指出他朗读时的缺点,而是针对他的朗读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首诗对儿童的叮咛还不够,作者希望中国儿童能够快乐幸福、充满朝气的愿望表达还欠缺一些,如果你在朗读时语气再缓和、温柔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尝试吗?”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该如何读这首诗,朗读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当他第二遍朗读时,笔者感觉到了他感情的运用。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教师不能忽略哪怕是很简短的评价语。当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后,如果学生答得好,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用“见解独到”“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说得很有道理”等语言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发言不太好,说不到要点,品味不到位时,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挫败,教师可以竖起拇指说:“你这样回答已经很棒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吗”“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等等。实践证明,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生动巧妙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用博学多闻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语言文库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无论教育方式多么的现代化,都替代不了教师的“讲”。“讲”的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掌握娴熟的语言艺术需要有强大的语言文库作为支撑。更新、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库是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做的。现代的语文教师要通晓电脑、科技、网络、哲学等,更要集百家之所长,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只有才华横溢、博学多闻的语文教师,才能以个人的才学“征服”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教师不仅仅要学习经典,还要跟得上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学习网络用语。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用语应用广泛,教师要学习网络用语,便于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喜欢网络化的语言,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使用,教师要懂得学生就要懂得学生的语言。网络是现代教师要不断学习的方向,也是这个时代教师应具有的一个重要能力。一个才华横溢和博学多闻的教师引经据典、睿智幽默,必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如沐春风。

四、适当采用幽默的语言

人每天都要说话,但要把“话”说好,说得精彩,却不容易。教师每天授课,要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倍增,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幽默的课堂语言,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它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眉开眼笑,心思凝重的人心情舒畅。魏书生老师的课能够如此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适当地采用了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欢乐向上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借用了小品《钟点工》中赵本山的开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在笔者模仿了小品中的这一情节后,学生都笑了,并开始思考幸福的含义。这样类似的引用往往能让学生开怀大笑,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笔者发现,课堂内容与小品相结合,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合情合理地把小品中的流行俏皮话穿插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兴奋,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对语言艺术的一种追求。如何借用当下的流行语、网络语言、影视小品作品中的幽默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博学多闻,运用抑扬顿挫、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生动的评价,才能使教育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教师面对的是人的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因此,课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生命。只有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才能焕发生机。语文教师用语应该在规范化的同时具有艺术性,就像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丰富的语言艺术给语文课堂注入一股股春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如沐春风,这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长久工作。

作者:张顺珠 单位:南平市建阳区徐市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幽默答辨50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一、课堂幽默:相关概念的辨析

在笔者看来,很多研究者没有区别作为心理学概念的幽默与作为教育学概念的课堂幽默,于是出现了简单移植的状况,很多老师把课堂幽默理解为“搞笑”、“讲笑话”、“拿学生开涮”甚至是“冷嘲热讽”,个人认为这是存在误区的。

“幽默”,英文是“humor”,本义指人的“体液”,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应用于戏剧作品之后,这个词开始流行,后林语堂先生将其译介到中国。“幽默”这个词指的主要是人的性情、气质方面,属于心理学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与笑话、风趣、讽刺、非逻辑、歪理、错位、机智等概念有关。课堂幽默是一个教育学的话题,如何区别作为心理学话题和作为教育学话题的幽默,或者说如何将心理学意义上的幽默有效地转化为课堂幽默,这是需要研究的。

课堂幽默不等于搞笑。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提倡主体性,要求学生互动,这无可厚非,但有的课堂故意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将课堂的一切元素“搞笑化”,有意地做出一些动作或者用夸张的语言引学生发笑,将讲台变成“舞台”,教师成了“演员”。这种做法尽管也能达到笑的目的,但这种笑是外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

课堂幽默不等于讲笑话。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具有很大的作用,有的教师课前预备了很多笑话,甚至提倡备课时要“备笑”,将通俗的笑话生硬地添加、移植到课堂教学中。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有的笑话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完全“为笑话而笑话”,这是有偏颇的。

课堂幽默也不等于拿学生开涮甚至热讽学生。一个班级会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善于逗人发笑的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沉闷的情况下就会调动这些“潜在资源”,故意拿这些学生开心。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的偶然错误揪住不放,讽刺学生达到逗其他人发笑的目的。殊不知,这些做法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而达不到课堂幽默的效果。

因此,只有先从教育层面上分析课堂幽默,从课堂幽默和搞笑、讲笑话等之间的区别而不是联系入手,才能使课堂幽默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课堂幽默:从价值研究和方法研究走向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当今教育界,研究幽默教学的不在少数,但大都停留在价值研究和方法研究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从课程理论和课堂教学理论的层面上加以阐发。

周国雄先生的《幽默教学方法论》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作者讲述了幽默的属性与特征,分析了幽默的审美情结,然后提出了教师要拥有丰富的致笑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寓真于假法、美丑易位法、反差对比法、随机应变法。[1]时腾飞先生的《教师教学幽默的培养》从教师主体的教学幽默的培养入手,具体论述了教学幽默培养的几种手段:加强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掌握,树立真实、宽容、同情的人生观,要有对学生的爱。[2]于庆军先生的《课堂教学幽默艺术“七法”》在论述幽默的价值之后,重点论述了七种幽默艺术方法:婉曲释义法、巧用笑典法、借题发挥法、刻意精细法、故错解疑法、逻辑归谬法、自我调侃法。[3]总之,对于教学幽默的研究,学术界研究的重心在于归纳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总结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手段。

其实,幽默是不能离开课堂教学内容而单独存在的。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幽默和教学内容紧紧相结合的,而不是仅仅当做调节课堂氛围的手段,或是抽象论述课堂幽默的意义和作用。以往的研究其实是一种主体性的研究:论述幽默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是针对学生,例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等等,有的研究者还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论述幽默的手段,这主要针对教师,从教师的态度、情绪、反应力以及知识结构入手研究。这些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但都忽视了课程的存在,完全离开了课堂教学内容。课堂幽默本质上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研究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同时,课堂幽默的研究一定注重教学内容的研究。

三、课堂幽默:从教学幽默到语文教学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意义和手段都已经有很多人研究。但是研究语文课堂幽默的文章寥寥无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意识到作为一种普遍手段的教学幽默和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幽默,两者是有区别的。语文学科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且语文教学幽默要远远比一般的教学幽默复杂得多。

林健美的《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一文研究的是语文课堂中的幽默,仔细阅读会发现,这篇文章的逻辑和研究普通的教学幽默并没有区别。作者研究了教学幽默艺术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接着又分析了运用教学幽默艺术的基本原则:亦庄亦谐的原则,服务语文教学的原则,联系学生实际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原则。[4]从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是:作为普遍手段的教学幽默添加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这样的研究还是没有脱离价值研究和手段研究的藩篱。再比如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程朝霞的硕士论文《论语文教师的教学幽默》,这篇论文系统性地阐述了语文教学幽默的问题,作者认为:“语文教学幽默是语文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迪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智慧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5]在作者看来,良好心态是语文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前提,渊博学识是语文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基础,机智用语是语文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表象,体态语言是语文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帮手,快捷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保证。[6]第三章重点阐述语文教师教学幽默的机智运用。这篇硕士论文尽管很详尽很系统,但是依然没有跳出价值研究与手段要求的研究思路。

四、课堂幽默:作为一种言语现象

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堂幽默的研究,一定从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方法层面加以研究。王荣生教授认为:“关于采用哪一个维量来描写语文教学方法,我们主张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而反对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7]以前的研究者重点探讨语文课堂幽默的价值与手段,将课堂幽默当做一种教学策略。一定的教学策略只有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作用,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抛开课堂教学内容单纯地研究幽默的价值和手段,这是一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一种教学策略是好是坏,不是看策略本身是否科学,而是看它是否被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且产生合适的效果。具体到语文教学上,笔者认为,只有从课堂教学内容层面研究,才能揭示课堂幽默的内容与价值。

李海林先生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语文即言语。在他看来,语文就是语言应用,就是言语。李海林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来定义,就是言语意图教学、言语环境教学和言语风格教学,用语文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语意教学、语境教学和语体教学。”[8]在我看来,课堂幽默应该从语境和语体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语境,不仅表现在言语活动本身,而且还跟具体的现实课堂有关。课堂幽默的语境其实也离不开言辞本身和现场的教学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语境意义上的课堂幽默就是幽默言辞和幽默语境。这两者之间显然是密不可分的,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基础。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课文《陈奂生上城》中描写陈奂生在出了五块钱之后的动作与心理,学生一定忍俊不禁,陈奂生的心理完全从作者的语言中体现出来了,这就是幽默的言辞。学生的积极参与分析陈奂生的心理状态就会营造一种幽默轻松的课堂语境,这种课堂语境又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陈奂生心理”的历史和现实渊源。幽默的语境会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幽默本身就是教学机智的体现,它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知识。

语体是在不同的交际情况下形成的语言风格特点。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课堂教学意义上的语体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语言风格。幽默其实就是一种语言风格的体现。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尽管都和语言应用有关,但是言语作品的风格却是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语体能够营造相应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利用语言手段使言语活动适合特定的语境。教师应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语体,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适合庄重典雅的语体,有的适合通俗幽默的语体,有的则适合科学逻辑语体。优美的唐诗宋词,适合用典雅语体,让学生在教师的优美文辞中体会诗词的美感;王朔的小说,适合用幽默语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戏谑谈笑中领略王朔独有的姿态。教师采用幽默语体,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语体感,即对言语风格倾向的直觉性判断”[9],学生形成幽默的语体感,其实也是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

总之,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语文界在幽默研究方面的价值研究和手段研究的倾向,意识到幽默研究和语文幽默研究的差异所在,从而走向对幽默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从语境和语体两个层面研究语文课堂幽默,这样才能从学理上进行语文课堂幽默的研究。

注释:

[1 ]周国雄《幽默教学方法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2] 时腾飞《教师教学幽默的培养》《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

[3] 于庆军《课堂教学幽默艺术“七法”》 《新课程(综合版)》2008年第8期。

[4 ]林健美《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年版。

[5][ 6]程朝霞《论语文教师的教学幽默》,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版。

[7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语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毋庸置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以高职语文教学为核心,通过将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融合,以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为基准,多角度协调学生数理逻辑、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发展。

身处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引起教育界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紧随信息化步伐,在不同学科的教学改革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个多元化、网络化的校园教学平台愈加清晰地出现在高职教育的视域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成为崭新的课题,笔者做了相关探索,构建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双向整合的教学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要以此为指导。

语文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应强调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即工作能力或辅助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高职语文应当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进行专项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语文能力,通过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高职计算机基础是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与考试形式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应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操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二、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应用计算机的素质,是文化教育、基础教育。无论是语文还是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都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多重思维训练的过程,涉及多种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元化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他认为每个人虽然拥有多种智能,但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和组合情况各不相同,且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的智能也存在差异;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发展和加强其智能;各种智能之间绝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作用,通过组合发挥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即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1、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与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息息相关。祖国的语言文字伴随每个人终身,语文的学习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维训练,表达思想,语文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

2、学生某一智能的发展需要其他智能的协同,教师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手段,设计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同发展。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语言文字智能为基准,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迁移,以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

3、语文课程通过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多方面协调学生的智能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过程中以深刻的思想、精彩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陶冶情操,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因此,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容忽视。

三、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学科不可能单打独斗,都会与相关学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正说明人的多元智能并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与其他智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以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以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主训练语言文字智能,通过综合活动的设计,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多元智能的训练拓展空间。

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以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核心,嵌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理解感悟的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的技术应用进来,以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为主,应用计算机技术为辅,从而更有效、更牢固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将专业技能应用到更有用、更广阔的地方;运用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将语文学习的成果沉淀稳固下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修养。在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语文的审美教育,也增强了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生不仅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从而进行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

四、教学示例

教学内容:个人简历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掌握个人简历的结构和写法;学生能够利用WORD文档的文字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版个人简历。

教学条件及设施:多媒体教学软件;机房等

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的常识,在学习求职信、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基础上,能够阅读理解“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能够借助范文设计个人简历框架。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动手操作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设计思想: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和能力通过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使用Office办公套件完成一般文案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综合文化素质。

智能目标:

语言文字智能:学会使用简历中的关键词语,如个人简介、教育经历、求职意向等;撰写个人简历的具体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向同学解说自己的简历。

数理逻辑智能:能够正确地组织自己的信息,形成个人简历的基本框架,突出重点内容。

视觉空间智能:利用教学软件为学生讲解简历的格式与写法;演示简历制作中文字编辑的技巧。学生在电脑上制作电子版个人简历时,训练眼手协调能力,增强文档的视觉美观度,以显示自己制作的独到之处。

身体运动智能:学生当众讲解简历时的体态语言。

人际交往智能:能够与老师、本小组同学共同合作讨论。

自我认知智能:对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过程摘要:

1. 教师在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基础上,向学生简要讲解个人简历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个人简历的结构和写法,学生能够结合范文分析简历的各个组成要素,教师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简历主要内容和结构的设计。

2. 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以自愿结合为原则,促使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同学根据教师的讲解,先各自在电脑中运用WORD文档编辑个人简历,要体现简历的格式特点,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符合求职面试的语境。

3. 小组内部交流简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每组推选出一份优秀简历进行展览。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当众讲解自己的简历,小组之间交流写作经验,要体现写作的思路。介绍WORD文档编辑的技巧,如能使用Word工具栏或菜单命令正确设置段落左、右缩进及首行格式;能使用Word工具栏或菜单命令正确设置行及段落(前、后)间距等。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4. 教师评价学生的简历和讲解,并视具体情况补充学生没有涉及的东西;点拨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成长历程,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总结简历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结构、语言表达、文字编辑技巧等;

5. 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示范、总结,在电脑上修改完善自己的简历,然后提交作业。

6. 教师批阅评价学生的简历作业,及时反馈给学生。

7. 拓展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小组同学进行面试的情景训练,将求职信、简历等求职文案运用到虚拟的语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明确求职面试的相关要求。

教学小结: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技巧。教学过程始终以语文的写作能力为主,WORD文档的编辑能力为辅,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对象,后者是前者得以有效呈现的平台。在以语言文字智能为主的多元智能的训练中,达到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

五、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更多的是在实践环节中的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两者的融合在一种文化层面上意味着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入语文课程,多渠道、多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学习方式,既能有效地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即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提升学生对生命质量的体验。通过融合,在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积淀下来;通过融合,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自然行为,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成为信息社会开展学习活动的自然表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觉利用当下的信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展智能学习,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文化内化。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对本学科有厚重的感悟,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要以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整合,同时也要注意自身信息素养的文化内化。

参考文献

[1]蒋丽清,薛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以文化变革为视角[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2]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