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版式设计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标:
1、 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
2、 操作活动中5以内的数数
3、 学习按数量取物
准备:38个塑料盘(红、黄、白),三种积木,红、黄、白卡片各一张,小狗头饰一个
过程:1、以狗妈妈带狗宝宝去超市买东西的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带上小狗头饰):你们看我是谁?(学小狗叫)
师:我是狗妈妈,你们做我的小狗宝宝好吗?
师:宝宝们想去超市买东西吃啊?
2、认识红、黄、白三种颜色,并介绍活动规则
师:宝宝们看,这是饼干,这是包子,这是糖,仔细听妈妈的话,待会儿不要拿错东西。
师:每个宝宝的椅子下面都有一个盘子,轻轻地把它们拿出来。
拿红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红盘子的宝宝每人买5颗糖;
拿黄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黄盘子的宝宝每人买2个包子;
拿白盘子的宝宝把盘子举起来,白盘子的宝宝每人买4块饼干。
宝宝们记住了吗?
师:红盘子的宝宝应该买什么?买多少?跟妈妈说:我拿红盘子买5颗糖。(黄白同)
师示范一次
3、 操作
现在我们要去超市了,到了超市啊,宝宝们不能拥挤,不能抢东西,否则把超市里弄的乱七八糟的,超市的阿姨以后就不让我们宝宝去超市了,记住了吗?好,我们去超市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 检查
师:宝宝们都买好点心了吗?
师:红盘子的宝宝,你们买了什么啊?买了多少?
跟妈妈一起说:我拿红盘子买了5颗糖。
(黄、白同)
【关键词】“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城乡规划新进展) 外籍教师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8-0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在前期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聘请德国莱布尼茨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Isolde.Roch教授为“柔性教授”。受聘期间,I.ROCH教授于2011年秋季学期和2012年春季学期分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8级和2009级本科生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讲授“Advance in urban planning” (城乡规划新进展)英文专业课程,课程总计32学时,课程同时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本人为助课教师,参与了全部的课程环节,深深感受到外籍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结合研究成果和多方建议,“定制”课程教案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 (《城乡规划新进展》)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双语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跟踪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了解并吸收该学科领域理论与方法的前沿和代表性成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翻译城乡规划的科学类英文科技文献,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双语课程本身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掌控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1]。
自任聘以来,ROCH教授以自身几十年的教学成果、研究成果和心得为主,用长达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专门的课程教案。为了合理把握课程内容,借国际会议和项目合作之机,与多位专家就课程专题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结合中国矿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教案设计了以下七个专题:规划者所需具备的素养,中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体系的发展与对比,城乡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有机集成,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城市空间网络形成背景下本土性的城乡规划与设计,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西方城乡规划与管理,矿区城市与区域的集成规划,中西方城乡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规划者的要求等。教案以学习理论、概念的思维技巧为主,融入了大量的不同时空尺度下主流规划理论以及不同流派规划理念指导下的中西方典型案例,极大地完善和充实了课程内容,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2.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程的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专题报告、主题讨论、课外实践、课外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
主题讨论(研讨课)的核心在于通过多层次互动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开展这种教学法之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就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关注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总结和分析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在欧洲多国的教学经验、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教学环境,Roch教授对主题讨论课的教学方法贯穿了“Seminar研讨式教学”和“Team Training团队训练”的基本思路。“Seminar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和自由的相对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2-3]。“Team Training教学法”是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组成团队对某一专题或案例分析、讨论的训练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每个课程参与者(学生)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思维的认识互动,从而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目的[4]。而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主要方式是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研讨训练。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第一,制定研讨内容与目标。通常根据课程内容中相关理论和实践涉,结合国内外城乡规划中某些热点问题展开。第二,设置重点并安排时间。在内容和目标下,确立2-3个核心的关注点,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资料的检索和讨论。一般提前7-10天的时间布置任务,保证学生有相对充分的准备时间。第三,确定研讨的可行方式。可以包括学生团队的主题报告、其他成员对主题报告补充报告,团队之间互相讨论或者正反方讨论,全会讨论,对核心或争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后期安排等六个环节。第四,教师点评,表扬出色表现。Roch教授在研讨课程别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认真体会学生每一点的付出,并且毫不吝啬地对其进行表扬。第五,整理结果。师生共同整理研讨课的结论。第六,教师对整个研讨课进行最后评估。从每个团队所做报告的创新性、可理解性、对讲座补充性(合作意识和能力)、表达形式(口头和书面表达)等方面为评判标准给出研讨课的成绩。
“Advances in urban planning”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外实践的主旨是以实践和接触现场的形式来强化课程中某些重点内容,了解本专业的某些实际工作环节,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中,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5]。Roch教授的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徐州市相关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单位,包括城市规划局、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局等。整体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践和总结三个方面。前期准备主要是根据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课程实践主题来确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要求包括对实践单位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对实践单位的要求包括主题讲座,学生可能参与的实践项目,资料收集等。受课时的限制,现场实践主要以现场单位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的方式进行。
课外交流一方面是关于课程内容以及所布置常规作业的检查,另一方面是课余的交流,内容非常广泛,关于中西方文化、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就业、饮食等方面的交流。方式和时间都很灵活,邮件、Skype、校园草地上的座谈,课间、食堂、散步时……
3.教学效果及师生感受与体会
从两个学年的教学效果来看,整体的教学方式比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都普遍反映真正接触到了西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系统理论和前沿思想,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主题讨论课和课外实习等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感觉专业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中西方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流变、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学生比较客观地认识了中国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下城乡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现实困难,也理解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乡规划发展所面临的来自于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生态意识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前途的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努力投入专业学习、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I.ROCH教授也非常认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对学生在所有教学环节中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并称赞学生为“有思想的中国未来的规划学家”。
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其一,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和教学模式对中方辅助教师和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语言限制、文化背景不同、新专业知识、新教学方式等都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接受和适应,学生自身英文水平不同更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其二,主题研讨课程中,学生对研讨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文献阅读与材料的准备、英文表达报告,以及一个学生陈述观点之后的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等方面都对学生的专业掌握、英文表达(书面和口头)、时间投入等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的深入引导以及师生的努力程度考验着每一节课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目前主要采取了本校教师辅助、协调的方式。具体而言,包括课前中文预习,课中随堂难点翻译,课后重点中文复习的辅助方式。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英文教案和课件,对于专业难点进行必要的中文讲解。课堂,辅助调节掌控教学节奏,在学生听不懂、不太理解而又无法与外教良好沟通的情况下,给学生以中英文提示,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与外教沟通交流。课后,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和外教进一步交流,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确保学习效果。
4.结语
外籍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带动我们思考自身的教学设计思维及教学构架。取长补短,合理吸取其教学过程的思想精华融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与之接轨,又维持我们自身特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姚兰. 面向全球化的双语教学实施的探索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
[2]陈潭.“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3]沈文捷.“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
关键词:稳定土搅拌站;电气系统;
为适应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码头、运动场等基层材料施工需要所采用的专用搅拌设备。它可使用生石灰、熟石灰、土、沙石、粉煤灰、水泥等为原料。生产水泥稳定沙砾、灰土稳定基层、可压混凝土等基层物料。它生产的基层物料配比准确,搅拌均匀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稳定土搅拌站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熟悉稳定土搅拌设备系统和工作原理:
稳定土搅拌设备系统构成:
1、配料供给系统:料斗、调速变频计量皮带机、皮带输送机、平皮带。
2、拌和系统:电机减速机、双卧轴连续式搅拌机。
3、水泥料供给系统:水泥罐、调速变频计量刚性叶轮给料机、螺旋电子称输送机。
4、自动供水系统:储水罐或储水池、潜水泵、水管道、减压阀、水流量计。
5、电气系统:电气控制柜及电气元件、操作室。
6、储料仓装置系统:双卸料口储料仓、斜皮带机,空压机
7、计量控制系统:电磁(变频)计量调速机、微机控制手动、自动两种形式、各种作用的传感器等电气元件。
稳定土搅拌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各种选定物料如石灰、碎砂石、土粒、粉煤灰等装载机装入配料料斗,经皮带给料机计量给出送至皮带集料机。同时稳定剂如石灰、水泥等粉料经各种途径送至粉料储存仓,由螺旋输送机输入计量料斗,再使粉料给料机计量给出送至皮带集料机。各种骨粉料由皮带集料机送至搅拌缸,同时打开水阀门,水经过水流量计送入拌缸。搅拌混合好的成品稳定土经斜皮带送至成品储料仓。
二、合理布线做好线路连接
根据《电气布线图》敷设走线槽,根据《电器接线图》连接操作台、电器柜及各电机、电磁阀、传感器等电器件之间的连线。并根据《电器原理图》进行复查,确保接线正确无误。要求接线头处用绝缘胶布包好以防外露。传感器等信号线应与强电信号线及动力电缆以不同路径走线,分槽布置避免走在一起,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操作台、电器柜均已经安装在控制室内、各种测速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信号放大器等安装在电子皮带秤或电子螺旋秤上。在外部接线前先检查各部分电器是否完好无损,固定是否牢固等,接线螺钉不得松动,焊接处不得脱落,腐蚀。电机在接线前应对电机进行常规检查测其相间及对地绝缘情况。电路安装时电缆线应遵循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的顺序延线槽通道拉至各电器元件及执行元件接线处。
三、做好电气系统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措施
系统采用接地保护作为安全保护要求安装现场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电机电缆的保护线,电器箱的外壳,水泥仓等结构部分的接地端子等均与主接地螺栓,主接地极做电气连接,且保护线不允许串联。如果外部电源允许接零保护,保护线PE与电机电缆的保护线,电器箱外壳,设备主接地螺栓连接。设备的主接地端子,水泥仓接地端子,主控制室支腿上的接地端子与主接地极连接的接地线可采用满足接地线相应要求的导线或扁钢等导体。设备做好等电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四、做好搅拌站的防雷措施
稳定土搅拌站为金属结构,且位于空旷地带,易遭到直接雷击。因此,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搅拌站应设有防雷系统装置。稳定土搅拌站防雷措施主要包括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部分。具体如下:(1)稳定土搅拌站防直接雷击的措施主要是在水泥罐顶安装接闪器。搅拌站属于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依据防雷分类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滚球法设计接闪器,接闪器包括避雷针和两个金属球,其中避雷针长1.5米,上滚球直径30厘米,下滚球直径60厘米,接闪器通过扁铁接地,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0欧。(2)稳定土搅拌站防感应雷击的措施是为防止感应雷电流沿电源线路侵入控制室造成设备损坏。电源部分应采用二级电源防雷措施。第一级防雷装置是在控制室总电源处安装一套三相电源防雷装置作为电源的第一级保护。第二级防雷装置是在控制室控制电源如PLC、仪表等端安装一套单相电源防雷装置作为电源的二级保护。电源经过避雷器后接地,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欧。
五、做好稳定土搅拌站设备的调试工作
在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接线无误后方可进行电气调试工作。(1)接通主电源,根据各负载的大小调整其电流值以起到保护作用。合上控制电源开关观察各仪表及电脑显示是否正常。(2)各电动机逐个进行试运转,检查运转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立即停机并换相,并检查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阻现象。(3)开启空压机,使空压机系统压力达到0.7MPa。操作各电磁阀控制按钮,检查各电磁阀、各气缸工作是否正常,调整各油雾器供油量大小,(4)进行计量传感器的标定,设置各称参数用砝码对各称进行标定,砝码重量要尽量接近各称的量程,标定后再用已知重量的物体校对称是否准确。
六、稳定土搅拌站的操作使用方法
设备使用前,有关人员应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与电气原理图,辨识清楚各电气设备安装位置,作用。熟悉各操作按钮、显示仪表指示灯的功能。
开机前准备工作:(1)合上总电源开关、合上所有控制电源空气开关,通过钥匙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电器柜门上的电压表显示380V左右。(2)按响电铃,提醒现场工作人员准备开机生产。(3)启动空压机,打开水阀门。(4)启动斜皮带、启动拌缸、启动上料平皮带(5)启动各料斗变频器电源、启动电子螺旋称、启动调速螺旋机变频器电源。(6)启动水泥螺旋输送机将水泥送到储料斗里。(7)根据施工要求将配方输入到微机里进行正常生产。
生产结束后,关闭给料机(粒料、水泥)―关闭水泵―关闭平皮带(皮带无存料)―关闭搅拌缸(搅拌缸内无存料)―关闭斜皮带(皮带无存料)―关闭储料仓门―关闭空压机―清理搅拌缸―关水阀―关闭总电源。
七、稳定土搅拌站的维护及保养
1、每天检查搅拌臂上的叶片是否松动,否则应紧固调整。
2、清理搅拌轴及搅拌叶上的残料,清扫各皮带上下层表面上的粘料。
3、将成品料仓里的存料清理干净。
4、定期清理控制柜、操作台及接线盒上的积尘。
5、定期检查一次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元件接头有无松动现象。
6、定期检查各输送皮带磨损情况及搅拌叶片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应更换。
1.导(1):“山上穿着,山下围着”是哪个地区的服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哪个地区的服饰?在这里服饰与什么有关?
导(2):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服装在不断地变化。同学们请看这个短片。(看短片,从远古时代到民国的服饰)
短片看完了,从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不同年代,人们的服装各不相同。)
2.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服饰特点及一家人三代不同的服饰,体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知道什么是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勇于向陋习宣战。
学习重难点:
能从服饰的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的丰富多彩,并摒弃生活中的服饰陋习。
二、达目标(学、展、纳)
1.活动一:服饰的变化
阅读第31页的内容,说一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活动二:我家的“服装展示会”
(1)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的服装特点想一想:家庭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穿着也都是不同的,你能说出他们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吗?(医生、警察、清洁工、空姐)那么你们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他们的服装)也就是说(职业)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
活动三:向陋习“宣战”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穿衣从只求保暖到追求时尚、追求美,说明了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这些美丽的身边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请同学们看图片(师出示第33页图片)。
2.讨论:你认为他们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陋习?他们的危害是什么?
3.我们怎样纠正自己和别人的这些陋习呢?(大家共同制订倡议书在小组交流,同时针对自己家庭的问题,把制定的倡议书宣读给爸爸妈妈,共同督促改正。希望大家都做一名文明的公民。)
展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服装的发展和变化说明了什么?
展二:家庭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展三:我的倡议书。
三、测目标
1.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 ”的穿衣情况。说明了: 。
2.生活中在服装上你看到的陋习有 、 等。
板书设计: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一、资源的收集、管理、编辑(课前准备)
1.网上相关内容的搜索、下载、整理
互联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开阔教师的思路,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和利用。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打开互联网的“百度”网页搜索“中国古代山水画”,然后点击任何一个内容站点即可显示具体内容,其中有文字的、图片的、图文并茂的。对于有用的文字资料,教师可将其复制、粘贴到E盘新建的“古代山水画”文件夹“古代山水画文字资料”文件夹中新建的word文档保存,用文章题目命名该文件。对于图片资源打开后,可直接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图片另存为”,将其保存在“E盘”新建“古代山水画”文件夹“古代山水画图片”文件夹中保存。
2.视频、课件的下载、保管
在“百度”网页搜索引擎地址栏内输入“山水画教学视频”,或输入你需用画家的教学视频,按一下“回车键”即可弹出播放视频。在该页面内找出“下载”,单击“下载”,就可将其用“迅雷”或认可的下载软件下载。在弹出的保存位置和命名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山水画教学视频”,单击“浏览”,在下拉菜单中选出要保存的地方。选“E盘”新建“古代山水画”文件夹“山水画教学视频”文件夹,点击“保存”按钮将其保存。在“百度”网页搜索引擎地址栏内输入“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课件”,按一下“回车键”即可弹出所需内容页面网站。用鼠标左键单击任何一个网站即可弹出播放页面。选出最满意的一件课件作品,将其用下载“山水画教学视频”一样的步骤保存到“E盘”新建“古代山水画”文件夹中,并命名文件夹为“古代山水画教学课件下载”。
3.自然山川的拍摄、筛选、整理
将各班美术爱好者或有一定美术基础的以及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安排为小组长,根据班级人数及地址情况分为若干组。提前一两周每组负责拍摄一些本乡镇美丽风景,教师也拍摄些有代表性的本地山川风光、旅游景点等。教师将这些课程资源一一复制到计算机里,并按班级小组的文件夹筛选和保管。
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依据教材内容和所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具体过程是:单击“开始”按钮,出现菜单页面,选择“Microsoft PowerPoint”命令,即可启动“PowerPoint”。在弹出的页面菜单栏内点击“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开”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页面“查找范围”地址栏点击小黑三角形,在下拉文件夹中找出“E盘”“古代山水画”文件夹中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课件”文件夹。点击此文件夹及弹出下载好的课件页面。单击菜单栏内“视图”按钮,在下拉菜单内单击“幻灯片播放”命令,试播一遍,仔细推敲,心中有这样的思路:该删的删除,能修改的修改,能用的就用,能添加的添加,最大限度地与教材、教案结合起来,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我是这样做的:看几遍下载的课件,熟悉其内容,熟悉其操作技巧,在保存它优美的背景音乐的前提下加减、编辑。在需要插入新的幻灯片的幻灯片页面,点击菜单栏“插入”按钮,在下拉菜单内点击“新幻灯片”命令,就可出现新的幻灯片模版,再在“幻灯片版式栏”内选择需要的版式,单击添加标题和副标题的地方进行编辑:点击菜单栏“插入”按钮,将鼠标移在“图片”命令上,在下拉子菜单内点击“来自文件”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页面“查找范围”地址栏点击小黑三角形,在下拉文件夹中找出“E盘”“古代山水画”文件夹中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图片”文件夹。点击此文件夹,在弹出的所有图片中选择需用的图片,单击该图片,再点击对话框页面“插入”按钮,即可将该图片放入幻灯片内,此时该图片就变成文本框的形式了,可以将它拖大或拖小,剪裁图片,给图片添加边框,还可以在上面添加文字,设计动画效果、先后次序等,最终使图片与整个幻灯片融合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对于要插入的文字资料,先单击“添加标题和副标题”的地方进行编辑:单击桌面左下角“开始”菜单,在弹出的级联菜单中单击“我的电脑”“E盘”新建“古代山水画”文件夹“古代山水画文字”文件夹,将光标移至要选择的文字前,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择,需要的文字背景会变黑。然后点击菜单栏“编辑”按钮,将鼠标移在“复制”命令上并点击,然后最小化该页面,将光标移至幻灯片要插入的地方点击菜单栏“编辑”按钮,将鼠标移在“粘贴”命令上并点击,即可将文字移到幻灯片上。该文本区的大小和位置是可以改变的,文字也是能编辑的。同样可以在上面添加文字,设计动画效果、先后播放次序等。要设计视频幻灯片,则点击菜单栏“插入”按钮,在下拉菜单内点击“新幻灯片”命令,就可出现新的幻灯片模版,再在“幻灯片版式栏”内选择需要的版式,单击“添加标题和副标题”的地方进行编辑:点击菜单栏“插入”按钮,将鼠标移在“影片和声音”命令上,在下拉子菜单内点击“文件中的影片”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页面“查找范围”地址栏点击小黑三角形,在下拉文件夹中找出“E盘”“古代山水画”文件夹中的“山水画教学视频”文件夹,单击文件夹,再点击对话框页面“插入”按钮,即可将该视频放入幻灯片内,再设计播放形式和效果,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定稿,将该课件复制到移动“U盘”中备用。
二、教学实践实施过程
教学中,我从欣赏课件中本地风景图片的幻灯片入手,引入正课。看到一幅幅大家亲手拍摄的熟悉图片经过加工展现在屏幕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发言积极。我抓住机会适时地进行设问:“我们如何用画笔将这些景色描绘在一幅画中呢?即将不同地点、时间,纵横几十里、几百里的景物描绘在一幅图中呢?”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正课,进而我又让学生有重点地欣赏、分析了两幅古代山水画作品:《游春图》《溪山行旅图》,进而全面、细致地分析、总结出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所体现的人文思想、社会价值等,力求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教学内容,掌握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们自己欣赏一幅古代山水画作: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课后反思
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陌生,并且内容多、时间跨度大。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文并茂,能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既欣赏又教学,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展示现实生活图片,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这也给了学生一种暗示:山水画所描绘的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