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司法所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 显性德育资源 隐形德育资源
高校德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显性德育资源和隐性德育资源。显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高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的高度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了较好作用。隐性德育资源指创造活动所形成的各种因素渗透地、潜在地、内隐地、间接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认识、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法纪观念等方面的一种教育过程。隐性德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未得到充分利用,是当前有关德育的重要热点话题。随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改革,随着德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趋势,重视并充分利用隐性德育资源促进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或近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发展趋势。因此,我认为开发高校四大隐性德育资源,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开发教师和课程的隐性德育资源
首先应重视开发高校“两课”教师的隐性德育资源。“两课”教师应当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及明确的奋斗目标,应当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应当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法纪观念,言必行,行必果。“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协商者,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新者,由说教者转变为平等学习的倡导者,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中各种复杂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把以教材为“圣经”转变为利用课堂教学,综合利用讨论式、启发式,多媒体教学,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让大学生成为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两课”教师要改变对学生教育效果的评价手段,将一次考试定成绩转变成为参考日常行为、平时表现等评定成绩,使评价的方式既符合实际,又多种多样。
高校教师还要利用各学科教学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学科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本身具有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从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出发,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受到洗礼,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
二、开发网络同辈群体的隐性德育资源
同辈群体是指同学之间、大学生之间的一种群体。同辈群体之间的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有效补充。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亚文化有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与主流相偏离的成分。而亚文化对大学生群体成员道德行为起着规范作用,高校要引导同辈群体亚文化向积极、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同辈群体是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伙伴。大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思想观念、言谈举止对道德教育、道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的道德与认知及道德践行能力的发展。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和协助大学生建立健康有益的同辈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主流文化的旗帜指引下建立正确的网络交流平台,不管是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还是对当今热点和难点的评价、情感交流、思想碰撞都符合时代潮流、核心价值体系、民族习惯,使大学生在同辈网络文化交流中始终符合社会主流文化并和时代同步,得到智慧的启迪。
注意推广道德模范典型,发挥道德模范作用。教育和引导是正面教育最基本、最主动、最常用的方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榜样教育是可以通过无意识来进行的,因而它是教育中最早的,而且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模范作用是巨大的,由于青年大学生普遍崇拜偶像,敬畏榜样,追随标杆,因此周围的榜样人物能对大学生起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出于崇拜和喜爱,大学生会在潜意识中追随模仿榜样人物,因此应高度重视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要把评选道德模范、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党员,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先进人物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过程,要采取报告会、宣传板报、座谈会、校园媒体、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榜样的先进事迹,学习先进事迹,发扬先进事迹,引导和利用大学生中的核心人物、新闻人物成为道德榜样。
三、开发校园文化隐性德育资源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孕育、生产、发展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高校合格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具有深刻而又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培育教书育人优良环境的途径和手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和支撑点。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资源,既可以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凝聚成为优良传统、价值观念、人文精神,成为宝贵精神财富。
隐性的校园文化是通过整个学校环境,氛围、校风(教风、学风)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起到教育作用。它主要通过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发挥着德育的教育作用。物化形态主要是校园建筑,如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食堂、宿舍楼、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校园道路、校园健身房、娱乐设施、校园美化绿化等。观念形态主要包括文化积淀、历史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这两种形态深刻而持久地陶冶着受教育者的情操、认识和行为。因而高校要十分重视各种建筑和道路的设计和布局,要重视美化、绿化校园,特别要重视校风学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又要充分发挥隐性德育资源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弥漫在整个学校校园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念、目标追求、道德情操和行为模式,是最富穿透力、渗透性的一种教育资源。高校要提升大学生品位,重视校训提炼和宣传,不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时刻在我心中的理念,营造浓浓的、健康文明、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以启迪激励学生。由于学校精神环境是通过学校成员共同实践活动、并经历史的积淀和选择凝炼发展而成的,它所传承和倡导的道德价值和校园精神已流传并附和在校园内的各种环境因素及成员身上,而且赋予学校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品牌特征,从而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位学生都深受影响和教育。
高校要加强学校活动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通过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和特色文化。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符合青年大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不要只是热衷网上聊天、网络游戏。高校有责任对通宵上网、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输导,帮助这些学生走出误区。通过教研活动、学生班团活动、党员组织生活,逐步形成本校特色的文化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符合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让大学时时拥有独特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开发校园网络隐性德育资源
网络的一大特征是互动性。可以利用校园网互动性主动建设德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倾诉衷肠的平台。要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交流互动、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准确快速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关注大学生的热点难点和最现实要解决的问题,开辟学校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的新天地、新空间。高校要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信息沟通、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和平台,成为了解情况、凝聚人心、营造和谐校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应该建立德育网站,开辟和发展网络教育课堂创办网上交流互动平台,运用网络通讯工具,创设时空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对话、协商、讨论、沟通、答疑等德育活动,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实现心灵互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把网络道德的教育内容纳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计算机课程。增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要鼓励大学生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建立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博客网页,不仅在网上推销自己,展示才华,扩大知名度,提高辨别力,提高综合素质,而且通过访问别人网页,在比较中增强自信心。要经常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提高网页制作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文化建设,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才能达到。由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高校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高校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重平时积累,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出版社,1997.
2005年开创性工作安排
根据《邯郸市司法局2005年工作要点》和上级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两头对接,中间激活"的工作思路,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我局的2005年开创性工作安排如下:开展司法所建设"十个一"工程和理顺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一、基层司法所"十个一"工程
按照一制、一庭、一所、一队、一员、一线、一训、一杯、一会、一考的工作思路对司法所进行规范化建设。
1、"一制":即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的管理体制。为加强对基层司法所的领导力度,使之真正发挥作用,争取将司法所建成县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司法局和基层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一庭":在乡镇建立人民调解庭,村(居)建立人民调解室。县、乡、村三级都要建立健全纠纷排查登记调解制度、规范调解程序、健全档案文书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排查、调解、责任追究机制等。
3、"一所":完善乡镇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积极拓展业务。符合条件的依照程序申报一批法律服务所;条件暂不满足的,先行挂靠其他所成立法律服务站,延伸法律服务范围;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站,及时了解辖区内若是群体的法律需求,协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及时提供援助服务;建立公证工作联络处,协助县公证处为辖区内的各个生产单位和经营组织及其各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成立外出武功人员法律服务中心,为维权和促进增收提供法律保障。
4、"一队":建立乡镇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通过吸收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离退休法官、检察官、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律师、法律工作者和热爱法律工作的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基层司法所做好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5、"一线":在乡镇司法所设立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综合服务热线电话,每个村(居)要公开一部电话,方便辖区群众,及时发现和化解纠纷。
6、"一员":每个村、居、企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固定一个民间纠纷信息报告员,对各类纠纷信息及时准确报告,以利于矛盾纠纷化解得最早。
7、"一杯(旗)":在乡镇、村(居)开展以无矛盾纠纷激化为主要内容的"长安杯"(或流动红旗)竞赛活动。
8、"一会":县、乡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特别优秀的可向上请功。
9、"一训":乡镇司法所定时开办村(居)法制骨干培训班,村居要建立法制夜校。乡镇和村都要有针队性的制定年、季、月、周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和编制授课教材。两级培训都要健全考勤薄、授课台帐和考试制度以备考核。
10、"一考":量化任务,责任到人。对司法所及干警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完不成任务或完成不好的,除司法所年终不得参加评优、评先外,有关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岗位调整或调离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层司法所要健全对辖区各类调解组织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二、理顺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司法局基层科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平安江北”创建为契机,狠抓基层基础工作,为促进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1-11月份,全区一般民间纠纷排查1255起,已调处成功1211起,成功率96.5%,重大疑难纠纷排查38起,成功调处38起,调处成功率100%,社会不安定因素排查30起,成功调处16起,其余的都落实了预防。2009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今年来,我区在推进基层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中,狠抓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有力的促进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一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区司法所行政工作整体水平,充分调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市司法局[2004]11号文件关于《宁波市新一轮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标准》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江北区司法所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办法对司法所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内部管理、考核方式等都作了详尽规定。按照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全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区司法所全面达到新一轮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并加强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地指导力度,就司法所建设,制度上墙等内容多次走访,统一制订司法所管理制度、司法所职责等上墙内容。目前已有4个司法所基本达到《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我们通过继续开展“人民满意的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并加强业务学习和相互交流,今年,分别组织司法所长,司法所内勤外出考察。先后到宁海,鄞州区进行学习。在组织人民调解干部培训班的同时,要求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全部参加。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提高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三发挥职能、促进和谐发展。今年,指导司法所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新要求,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生动活泼地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区司法所积极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开展法制宣传,为基层政府提司法建议,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防止群体性上访。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主动参与、指导。基层司法所通过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基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四加大重大疑难纠纷调处力度。以排查为先导,狠抓重点纠纷的调处。按照市局的要求各司法所都制定了辖区内不安定因素的预警方案。坚持每月一次排查和月报制度,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专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疏理和调处;慈城镇、庄桥、洪塘街道今年调处了多起赔偿金额达十几万元的重大纠纷。慈城镇司法所对去年遗留的重大疑难纠纷进行了专项调处,成功率达100%。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司法所长排调联席会议制度,分析交流情况,研讨复杂疑难问题。一些重大疑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请区法院民事庭的同志进行了解析和指导。对近期的主要矛盾纠纷进行了分析预防,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三、扎扎实实做好帮教安置工作一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和宁波市人民政府第127号令《宁波市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细则》,切实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及时印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第127号令,向区人大汇报了2003-2004年的帮教安置工作情况。并对127号令的落实开展了调研。统一设计印刷了安置帮教谈话登记本,并与区政法委、公安分局等部门协调统一了台帐。今年区、街道、镇共落实安置帮教经费15万,到05年10月底,全区共建有安置基地8个,今年1-11月份,我区共接收归正人员46名,重新违法犯罪2名。目前,全区共有473名归正人员,已落实帮教473名,安置435名,帮教率达到100%,安置率达到92%。重新犯罪5个,管理犯罪率1%。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此人员地重新违法犯罪,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二深入开展对归正人员的排查工作。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要求,各司法所结合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在重要节庆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开展定期排查工作,在排查的基础上,对归正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分类管理。今年4月份对2004年归正人员开展了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对象特别是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列为重点帮教对象,进行重点帮教。三针对新情况及时调研。针对2004年,我区部分辖区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有所提高,我局组织撰写了《积极探索努力做好归正人员帮教工作》的调研文章,在总结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从安置方法、帮教方法、管理方法和综合治理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为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导意义。四组织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一是开展走访帮教活动。在元旦、春节期间对重点帮教对象和特困归正人员开展走访帮教送温暖活动,局领导带领基层科同志下辖区走访了10户特困归正人员家庭,发给救济金3000元。各街道、慈城镇也组织了相应的走访帮教活动,共走访107户,发放救济金61840元。庄桥街道拨出专项资金3000元,用于走访帮教活动。使归正人员切实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二是开展“大墙内”帮教活动。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帮教组,赴浙江少管所,对江北籍罪犯开展帮教活动。向服刑人员传达家乡政府和人民的问候,同时提出了要求他们正确把握自己,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的希望。促进了服刑人员的改造,并为归正人员安置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基层工作思路基层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中心,进一步强化和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切实抓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工作要点:
一、司法所工作
1、加大重大疑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大排查调处力度。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特别要加强国庆、“两会”等重大节庆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把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作为排查调处的重点。进一步健全预警性信息报送网络建设,确保预警性信息的畅通。继续抓好每季度一次的司法所长例会制度、分析研究和探讨解决辖区内发生的一些疑难纠纷。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妥善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作用。二、人民调解工作1、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健全调解工作网络。指导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发挥街道、镇调委会作用,提高涉法纠纷、群访纠纷和群体纠纷的调解实效。2、加强调解干部的业务培训。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组织调解主任的培训工作。上半年局里举办一期全区调委会主任业务培训,继续组织好调解干部旁听民事案件审理。各司法所组织以会代训、以案析法、现场观摩等方式抓好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3、认真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例会、登记、考评、统计、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市局确定的书面调解协议制作范围、内容和要求,规范制作调解协议,协议书一案一档,按规定备案。年内对街道、镇、村、社区调委会人民调解协议书质量进行一次抽查。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奖励机制,对人民调解员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三、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努力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继续抓好“三项”工程的落实。筹集使用好安置帮教专项经费,落实好安置优惠政策,创建安置基地。继续开展对归正人员的排查活动,上半年对归正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认真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归正人员和矫正人员的帮教活动。狠抓安置帮教工作八项制度建设,实行对归正人员的分类管理,扎实抓好对重点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努力把重新违法犯罪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年内帮教率达到95%,安置率90%以上,年度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贯彻《浙江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宁波市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区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作用,理顺关系,加强衔接与协调。
2018年,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锻炼,较快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
自我任新城司法所所长以来,共调解和参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8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没有因调解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引用法律条文不正确导致矛盾激化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内容齐全;接收、管理、变更、解除矫正等各个执法环节和法律文书规范统一。利用司法所地理位置不定期到农村集市组织法律宣传活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利用12.4宪法日,切实加强宪法学习,以镇、村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地学习宪法,融会贯通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的宪法观念,增强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廉政爱民,乐于奉献。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做严格自律,廉洁从政的表率。在实际工作中立足本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履职能力,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严于律己,从严治所。强化奉献意识、增强宗旨意识,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认真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新模式、新方法,与时俱进,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一年来,经过司法所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局里和新城镇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鼓劲加压,砥砺前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工作中将进一步巩固成绩,不断进取,争取再上新台阶。
Xx镇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安排部署行政执法工作,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为基础,以政务、村务公开为契机,努力开创依法治乡工作的新局面,整体推动全乡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将我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由镇政府镇长负总责。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政办主任为副组长,镇司法所所长、镇计生办主任、派出所所长、镇国土所所长、林业站站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办设在镇司法所,按职责分工负责承办各项行政执法工作。镇行政执法联络员由冯炳坤同志担任。
二、加强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不断提高各执法干部的执法水平。凡新申领行政执法证的,都要进行培训,考试合格的才予以办理。
三、把好法律关。严格执行各项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镇各执法部门把好法律、法规关,确保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要及时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