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吉林地区是我国中药、抗生素产业重点基地,具备中医药产业集群整合发展的基础和区位优势。吉林工贸学校从本世纪初开始与东北虎药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开展中药制药专业“订单培养”的联合办学,并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涵盖中药制药为核心的品牌专业群。以此为基础,学校通过上挂(高校)横联(企业)下辐射(乡镇),组建了吉林省江城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校企乡”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从业人员。

构成主体

吉林工贸学校是吉林省江城医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目前集团有68家成员单位,其中包括吉林东北虎药业、吉林康乃尔药业、吉林修正药业、哈尔滨大众药业、北京同仁堂等20多家知名中医药企业,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大、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等高校的有关院(系、室),吉林省蛟河、靖宇、敦化等县域内的11个乡镇,以及20多所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

牵头机构

吉林工贸学校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吉林市第六中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转办职业技术教育。现有在校学生4000多人。主要开设中药制药、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其中中药制药专业是吉林市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1997年,学校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与十几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其经验曾在全省推广。2000年,学校依托中药制药专业与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实施“订单教育”,十几年来学校共为企业培养输送中药制药生产与营销人才1400余名。目前,在吉林东北虎药业、吉林康乃尔药业、吉林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吉林大药房等20余家企业中该校毕业生占员工总数30%左右。通过长期合作,学校与本地区中医药行业企业建立了多重牢固的联系,为集团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治理结构

集团实行理事会制。理事大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理事大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在理事大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代表理事大会行使权力。理事大会和常务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秘书处是理事大会及其常务理事会的常设工作机构。理事大会设有校企合作服务处、就业合作服务处、专业学术中心等专门工作机构。校企合作服务处主要负责集团成员之间的师资、技术、实习实训、培训及教学研究资源等的协调;就业合作服务处主要负责集团中院校与企业成员之间的实训实习岗位落实、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协调及信息工作;专业学术中心主要负责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运行机制

集团在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市教育局和吉林省医药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集团聘请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行业协会领导、有关专家学者组成集团办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集团发展提出建议和指导。集团遵循理事大会通过的《集团章程》运行。集团主要面向农村开展办学,即依托中医药企业在乡镇建立的药业种植基地设立分校或教学点,为企业药用植物生产提供人才和原料支撑,同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集团于2010年春季分别在蛟河市的黄松甸镇、靖宇县的三道湖镇、敦化市的红石乡设立了三个分校,共招收农民学员1100多名。办学采用“双订单”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企业与学员签订种植项目订单,学员毕业后一部分作为员工进入企业,一部分作为企业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合同户从事专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教学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即农闲时学员到分校集中上课,农忙时学员到基地或回到家里搞中草药材原料生产或经营项目;教学管理采用“协议共管”模式,即按照办学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提供培养方案,企业提供专业教师和教材,乡镇政府负责招生和提供教学场地,学校和乡镇政府负责教学组织,学校颁发学历证书。这种“校企农”结合的集团化办学具有多重积极性,形成了共生动力:院校借此可以扩大办学规模,凸显区域服务功能,形成专业教育品牌;企业可以建立原材料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乡镇可以加快落实产业立镇、商贸富民的战略,加快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民可以获得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和就业途径,不出家门口就学到了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边学习边生产边致富。

做法与成效

一是为农民致富开辟了道路。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校企农”合作办学乡镇中,一批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学员夏培利,32岁,是三道湖镇东沟村村民,家里有22亩地,过去一直种玉米、大豆,每年收入1~2万元,现在他和企业签订了协议,在企业指导下种植蓝莓,预计年收入10多万元。他说,不到这里来学习,不懂技术,他是不敢改品种种的;现在,既有协议保障,又掌握了技术,心里有底了。今年30岁的赵玉龙在黄松甸镇算是能人,他20多岁就在当地搞木耳,既种又卖,是有名的专业户。他说,过去就是自己摸索着干,有点技术大家彼此相互保密,赔了算倒霉,赚了偷着乐。到这儿学了之后,很多技术是真正弄明白了,并且知道了国家的政策和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他在镇里买了房,准备大干一场。

二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东北虎药业项目部的王总经理说,企业非常希望通过联合办学取得三个直接的效果:培养一批企业生产和经营一线的新生力量;为企业的原材料种植基地培训一批有实践经验、对企业有相当认同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培养和吸引更多能和企业合作的专业户和潜在的专业户,为巩固和扩展企业的种植基地打基础。王总说,这些目的正在顺利实现。有了这批学员,在未来的两三年中企业对新员工的需求是有保障的,有些孩子特别有潜质,这是他之前没有预计到的。在学习班上,一些学员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到企业的基地工作,有的已经和企业签订了合同。从学习效果看,农民们对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以及文化,都很认同,这是企业未来根植当地的良好开端。

三是为乡镇建设提供了支撑。靖宇县三道湖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王冰说,加快形成“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是三道湖镇党委和镇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为此,镇政府把培养一批药用植物专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写进政府工作计划。现在600多名学员都在集团的学校中安心学习,积极性很高,让镇里看到了希望。镇党委专门安排一名副镇长,负责配合学校和企业加快培养人才。黄松甸镇党委书记、镇长韩香泉说,每当看到学员们在镇里的分校上课,他都禁不住停下脚步听一听、看一看,心里很自豪:“这是我的子弟兵啊!”镇里要建立“龙头+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别人指望不上,就得靠他们。他说,特别是看到几个过去在村里村外打麻将出了名的人也在里面学习,他心里尤其高兴。

四是为职业教育创立了品牌。吉林工贸学校校长陈沫介绍,现在中药专业招生特别火爆,今年刚开春就有400多人要求入学。陈沫分析说,农民看到学校办学很负责,企业和政府都很认可,相信学校办学质量错不了,就愿意把孩子送来。

发展愿景

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整合更多的资源,深化“校企农”合作模式,形成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践培训、技能鉴定、项目研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职业教育网络,走出一条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校企农”结合办学模式

协议约束,三方联办: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协议;学校与乡镇政府签订联办协议;企业与农户签订种植项目协议;企业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分别签订种植产业基地建设协议。

定点办学,定向招生:学校选择企业的中草药材和食用菌种植基地所在地举办分校;主要面向企业基地所在地的协议农户以及种植专业户招生,实行注册入学。

集中上课,分散实践:固定地点集中讲授理论课;实习实践按学员自愿在企业的种植基地或学员自家的基地分散进行。

严格学时,民主管理:实行三年学制,三年总学时为1792课时,不满学时者不能参加毕业考核;学员民主选举产生学员委员会,负责反映学员学习要求和意见;学校和乡镇政府分别派专人跟班管理和服务。

中草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以“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培育理念,依托国家唯一的中药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药基础基地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汇集优势平台资源,创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自主培育模式,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举办本科生科研学术节、出版学生自主科研期刊。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学生主动性,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中药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创新人才,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关键词]

中药学;本科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中药学本科生、第一个中药学硕士、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接纳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奠基现代中药高等教育。秉承全国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教授“品、质、性、效、用”系统中药思想,依托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科教平台,以国家唯一的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为主体,构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自主培育模式,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

1秉承“系统中药、医药结合、实践创新”理念[1],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理论

针对中药基础研究创新人才需求,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构建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为己任,具有中医药原创思维,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的融贯中西、德才兼备的中药学创新人才。“系统中药”思想是在凌一揆教授创造性提出“大中药”概念下,历经继承创新,逐步形成的完整理论。中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包含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中药基源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与毒理、中药化学等五个方面的系统知识。我校中药本科教育之初,就逐步开设了《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草药化学》(1987年改为《中药化学》)等主干课程,为建立中药本科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医药结合”:依据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学院秉承以中药效用为核心,在中药的研究为阐明中医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突显医药结合,将《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课程纳入专业基础中。“实践创新”:在强调“早实践,多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技术平台、实习实训基地”为一体的中药本科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和完善中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系统中药、医药结合、实践创新”理念贯穿于我校中药学本科生教育始终,亦成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自主培育模式构建的基石。

2以“中药基础基地项目”为支撑,奠定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基石

199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学基地班)。2012年,学校将中药学基地班正式更名为“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旨在围绕“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学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全面掌握中药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为本科提前批次招生,每班30-60人次。班级实行“全程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匹配,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完成科研实践,确保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基础理化试验操作与创新研究融会贯通。2014年,由彭成副校长牵头药学院申报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药基础基地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并获得资助,资助力度400万元,鼓励一线教学骨干,通过科研立项,全额用于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按照基金委的要求以及项目申报书、任务书的计划,学院对科研训练项目实行滚动资助,以学院的六大研究方向的正高职称且承担有部省级以上课题的教师科研项目为基础,第一期确立了23个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组,第二期确立11个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组,每个项目资助10万元,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及实践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3以各级优势平台为助推,推进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

学院推进以“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训练基础平台,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理论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互通,实验、技术与实习实训平台的互补。以“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训练创新平台,以“西南道地药材协同创新中心”为训练开放平台的建设工作,并成功获批教育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深化“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形成了基础强,规格高,功能全,设备新的“学生科研训练平台集群”,大力提升中药学本科学生科研训练质量与实效。学院同时整合资源,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打造以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创业计划大赛”、“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营造整体创新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科技产业园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是以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主要特色,以“一园三区”功能布局为主体,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区、中医药企业孵化区和中医药产业区,形成研发、生产、健康服务、医药商贸的产业集群,打造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识经济圈。结合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全面负责大学生创业中心的管理工作,制定大学生创业中心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心受理大学生入园申请,统筹规划和落实创业中心的相关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创业人士等为学生创业公司提供管理、营销、技术、法律、财务、心理、工商、税务、信贷、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咨询和发展指导。

4以本科生自主提升为主体,深化科研创新及实践学术氛围

药学院以学院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包含组织机构、学术期刊、科研项目、学生活动的本科生自主科研实践能力提升模式。

4.1自主培育机构-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

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本科学生直接参与科研的兴趣。为有志于从事科研学术工作的本科生提供一个参与科研、师生沟通、学术交流的平台,药学院筹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协会由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学生为主体,聘请学科各方向专家作为学术指导专家。协会将作为自主培育模式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高年级学生及部分研究生为骨干,担任科研团队组建、科研期刊筹备、科研活动筹划等任务。

4.2自主培育期刊-《本草新悟》

中药学基础基地学生自主创办、编制的学生学术期刊《本草新悟》,距今已有三年的刊龄,累积发表了学院本科生科研论文500余篇,以学生学术交流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探索广袤药学天地,用创新思维打造全新学术平台,已成为本科学生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展示的有效阵地,在行业内兄弟院校中备受赞誉。《本草新悟》将作为自主培育模式的期刊载体,学生在学院指导下,自主投稿、自主编纂、自主运行。目前,期刊运作良好,并呈现出投稿低年级化、普及化的趋势。

4.3自主培育活动-科研学术节

科研学术节是药学院一年一度的学术类品牌活动。学生活动以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深受学生欢迎。科研学术节通过举办系列学术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率,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科研学术节包括“百草园”学生学术论坛,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管理者和企业家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讲座和报告,如王永炎院士、刘昌孝院士、胡之璧院士等知名专家,国家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杜晓曦、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处处长吴锐等管理者,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广州奇星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柏华等企业家,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到中医药和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相关政策法规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领域的现状,切实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双基”实验技能操作大赛,以“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全国药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为导向,设置笔试、试验操作两个环节,借此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为“全国药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大赛”选拔储备人才。除此之外,科研学术节还包括“慧眼时珍”中药鉴别知识大赛、学术论文撰写大赛等活动。

4.4自主培育提升-重大讲座及开放活动

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石,注重契合中药学发展前沿,在例行举办学术讲座之外,以学校举办国内重大学术会议为契机,组织本科生积极参与,拓宽科研思维与方法、了解本领域重大研究进展,提升学术创新能力。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系统中药,传承创新”品牌开放活动,以基地应届毕业生为主体,适当吸收全国优秀药学类学生,通过“名师讲堂”、“导师面对面”、“野外资源考察”等活动,将理论纳入实践,用实践深化理论,创新集中训练模式,提升集中科研训练实效。

4.5自主培育平台-学生开放式自主创新实体平台

学院构建学生开放式自主创新实体平台,根据系统中药学思想,创新平台包括公共理化实验单元,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研究单元、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单元,中药药性、药效研究单元,中药炮制制剂研究单元,共享分析仪器单元6大子平台,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该创新实验平台可自主进行药学系统科研探索与研究,能开展样品前处理,中药资源与鉴定研究,中药材有效部位提取、分离、纯化,制剂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常规药理实验等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可独立自主进行中药科学实验探索的实体空间。

5以创新奖励及学术论文为代表,产出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成果

模式推进以来,本科生科研训练取得实效,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参加国家级比赛多次,获得十余项奖励,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前茅;发表SCI文章7篇,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充分展示本科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6讨论

6.1学生课堂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相结合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培育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夯实基本技能,学、药理、药植与鉴定、炮制与制剂等专业技能融汇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药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培育模式,主动参与学科中药理论及应用研究,中药药效和毒理研究,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开发研究,中药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研究、中药炮制和新制剂、新剂型研究、中药药事管理六个方向进行实践创新。

6.2学院主导科研训练与学生自主科研能力培育相结合

药学院有深厚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基础,中药学基础基地在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体系、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被教育部有关专家誉为中药学本科教育的“试验田、排头兵、辐射源”。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培育模式将成为学院主导科研训练的有益补充,以学院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主动性,全方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育实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草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水族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