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什么是爱的教育

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爱在我们在教育中怎么体现呢?在观看了《爱的教育》—

全国优秀

老师师德报告团报告会专辑,体会颇深:

1、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3、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从前的我没有接触过健美操,一直以为健美操仅仅是让人健康、美丽,别无其他。可当我有幸慢慢走近它时,我才发现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健美操能磨练人的意志力,起初接触它的人,会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你手脚舞动时,一切都变得一团糟,谁都会有四肢不听使唤的感觉。这个初级阶段会维持一段时间,被称为"入门"阶段,若没有一定的毅力与恒心,就过不了这一关。自动选择放弃了。而我不是那种人,因为我想看看接下来他还会怎样"折磨"我。于是我走到今天,让我看到了他的全部美丽。

健美操能让人更自信。过了那个"入门"阶段,每个动作学起来都不会太难,可做起来有非常拘禁,想做又不敢做。我称此为"完善"阶段,就是将健美操的每一个动作练熟之后,让他美观、大方,当一套赏心悦目的健美操展现在人们面前时,谁都不会怀疑表演者有多么自信。

与健美操"相处"的过程中,他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财富:学会思索-------在思索后做动作;学会搜索-----在搜索中达到近乎完美的顶峰;学会探索------在探索中创造更完美的肢体语言┉┉

我爱健美操,就是如此。

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博;社会化媒体;信任链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00-1.5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在线媒体,其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和连通化等特征,但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微博的出现使社会化媒体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这样一个广阔的世界里,人人都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缔造者,不论你是草根还是明星,我们将在同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上自由、平等、便捷的对话。

微博,即微型博客,短短140个字,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记录生活琐事,可以传递突发信息,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微博与移动通讯的联姻更加加速了它走向大众、方便信息传递的脚步。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基于信任链的传播方式,与以往相比,它在信息的传播模式上拥有较大的变革,那么,让我们来具体探究一下微博的传播特点,进而推论其强大的影响力,并探讨微博作为社会化传播工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劣势。

一、微博的传播特点

“点对面”的传播。传统大众传播工具及web1.0时代的传播模式均是“点对点”的传播,也包括以QQ、MSN等聊天工具为代表的web2.0时代的大部分信息交流平台,即信息的者和接收者是一种单线的对应关系。而微博的传播则是“点对面”的传播。博主发出一条微博,会在同一时间被其所有粉丝接收,同时,博主也可以看到所有关注者所的信息,这种大规模的辐散式传播大大加强了微博在传递信息方面的影响力。

低门槛、低成本,使用方便。不同于博客,微博的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这样,传播者可以不必考虑所信息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措辞,可以以一种轻松、自由的形式进行个人心情的表达或者事件的描述,寥寥数笔,仅需点击“”,便可将信息第一时间分享给朋友和粉丝。微博的出现,加速了信息生产和传递的过程,除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不必花费更多。加之微博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联姻,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使用微博,随时随地,接近4A状态。

即时性强。正是有了上述使用方便的传播特点,微博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信息出去,并获得反馈,确保了信息的即时性。这一传播特点不容小觑,正是拥有即时的特点,使得微博拥有了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对许多突发性的事件作出第一时间的反应。

传播内容短小精悍、一针见血,有人情味儿。140个字的最大容量铸就了微博轻盈的外形,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在这个喧嚣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式的微博会给人们的信息获取增加效率,一针见血的表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和信息内容。同时,微博的传播内容更加具有亲和力,可以是你今天的一件小事,可以是你今早吃的早餐,也可以是你今天的点滴心情,这些都无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人情味儿。

病毒式传播,基于信任链。在网络发展的六大定律中,其中一条是病毒扩散原则,即一项服务或一个事件的扩散每天将以几何级数拓展。微博的传播正是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每一则信息的都有引发海量信息的巨大潜力和可能,在便捷的传播方式下,信息爆炸的局面很容易发生。但是,这种病毒式传播并不是一个病毒的无限传播过程,而是一种基于信任链的传播。社会化媒体的诞生使得每个人都在充当着自我信息的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筛着选,通过往日的信息判断对面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传播的都是大致一些什么方面的信息,只有在此过程中获取此人的信任才会使其选择关注或者不关注。这便形成了一个很自然、自发的过滤模式,将对博主有用或者能使其感兴趣的信息留在身边,而将许多无价值的垃圾信息摒弃。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信息在第一时间找到需要它的人。因此,在微博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会得到有效的转发和传递的。

二、微博的强大影响力

强大的信息资源凝聚力和整合力。社会化媒体的诞生使得每一个使用者都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而成为信息的缔造者,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基于内容的协同生产,他打通了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如上所述,微博的使用之便捷、内容生产成本之低也会使得用户的海量信息兼收并蓄,最大程度的强化用户的内容生产机制。

对突发性事件的及时反应。正因为微博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使其占据着信息的制高点。众多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都是转瞬即逝的,传统媒体很难做到恰时身临现场并记录拍摄下来,而微博以其与移动通讯的结合取胜于此,随时记录突发事件现场并及时。

舆论的载体,话语权的释放。微博以其便捷性具有亲民的优势,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就使得普通老百姓拥有了说话和表达的权利,使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传统大众媒体或网站手中。新闻报道不再是记者的专利,公众可以借助微博向社会传播各种新鲜的消息。进而微博成为舆论的载体,对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际网络的建构与维护。微博是以对同一话题或同一个事件共同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为基础使网民聚合在一起的,那么,关注于同一事件的网民很有可能因为共同的兴趣点而建立起人际网络,使得虚拟的网络社交关系转接到现实生活中来,建构起现实中的人际社交网络。同时,原有的朋友互为粉丝,彼此关注,有效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既有社会人际网络具有维护作用。

满足人性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微博可以满足参与者的后三种需求。在进行写微博、发微博、转微博的过程中,受众会感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当自己的微博被粉丝转载时,从某种意义上会满足其自身的受尊重需求,归属需求即社交需求更是体现在了微博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微博的劣势及负面传播效果

在看到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因为其特性使其具有诸多劣势和负面的传播效果,值得警惕。

信息超载现象严重。正因为微博的使用门槛低,使得大量信息泛滥在微博的浩渺信息中,形成了信息超载现象,人们在繁杂的信息之中也很难准确的挑选出有价值的内容,那么就会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被湮没,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和损失。很多重复的信息在一遍遍的和转载。

对突发性事件的跟进难度较大。虽然微博的存在使得突发性事件在第一时间内有了即时反应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微博具有碎片化的特性,使得微博内容相对并不完整,并且很难找到信源,那么便无法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跟踪。另外,很多虚假信息也混杂其中,容易混淆视听。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微博极易出现细节断层。

信息利用率不高,有媚俗倾向。很多粉丝仅仅是拿微博当做一种追星的工具,进而了解所喜爱的明星的日常生活,这是一种窥私欲在作祟,使得微博中许多更加有意义的信息关注度并不十分高,具有媚俗化的倾向。另外,网络的使用原本是给普通大众提供一个获取知识、了解外界的交流沟通的平台,理论上应该是缩小“知沟”,但是,由于人们既有的习惯和教育、知识背景的不同,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扩大“知沟”,那么微博作为利用度较高的一种社会化媒体,也将起着扩大“知沟”的负面传播效果。

以上是对微博的传播特点、影响力和负面传播效果的分析,对于这样一种较具活力和潜力的社会化媒体,我们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对其有价值的一面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加以有效地联系,用以促进民主化进程、维护人际网络、满足人性需求、聚合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断开掘其新的社会功能,增强受众粘性,使之更好的助推网络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与作用空间[J].中关村,2010(4).

[2]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

[3]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新闻与写作,2010(1).

[4]闵大洪.微博客的媒体特质与传播能量[J].新闻战线,2010(9).

[5]孙楠楠.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9(9).

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首先,我们要转变思想,认识服务的重要性。以前我们的工作要求仅仅是干满勤站满点,主动热情得对待顾客,而如今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服务,>,!

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对服务态度加以注重,就会很容易了解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就能做好销售工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想要确定哪些销售行为可以讨好顾客,满足顾客的期望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我们有完美服务的意识,和敏锐的感知力。

那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一、微笑是对顾客最好的欢迎

微笑是对诚意的最好表达。所以当我们接待顾客时,我们要把顾客当朋友般施以真诚的微笑,让微笑成为我们与顾客良好沟通的开始,把微笑当成彼此的纽带。

二、树立顾客永远是对的理念,打造优质服务

不管是在售中,还是售后,有了问题的时侯,不管是谁的错,我们都要及时解决,不能采取回避、推脱的态度。要积极听取顾客的反馈意见,主动做好解释工作,让顾客感受到重视和尊重。

三、处处为顾客着想,用诚心打动顾客

让顾客满意,重要一点体现在真正为顾客着想。处处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顾客所及,把自己当成对方,在推介图书的过程中,时刻要牢记解决顾客的六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听你说、这是什么、对我有什么好处、那又会怎么样呢、谁这样说的、还有谁买过。这样才能真正打动顾客,以诚感人,以心引导人。

四、多听听顾客声音,给顾客准确推介

当顾客来购书时我们并不能马上判断顾客的来意和喜好,所以需要仔细对顾客进行了解,认真分析顾客是哪类的人,比如:学生、老师、农民、司机、老板等等,尽量了解顾客的需求,努力做到只介绍对的不介绍贵的图书给顾客,培养忠实顾客。我们要在平时提高业务水平,了解自己商品知识,不能在顾客询问时一问三不知,影响顾客对我们的信任感。

五、掌握沟通技巧,热情接待顾客

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新疆观众最早认识嘉娜・沙哈提是在电影《孤女恋》中,其后她执导过的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走向共和》和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明王朝》等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活给了她不同的机会

2008年春天,嘉娜回到新疆探望父母。同她聊天,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头乌黑的头发盘在脑后,没有刘海的遮挡露出光洁的额头,两道细而浓密的眉毛下深陷的大眼睛。

漂亮、干练、乐观、开朗,是很多人对她的评价。

很小的时候,这位哈萨克族小姑娘就随父母来到北京,父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萨克语组工作,小嘉娜有机会进入了广播电台的子弟学校――裕民小学。

小学四年级时,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银河艺术团选中,这使得本来就能歌善舞的小嘉娜如鱼得水,成了艺术团中的“小明星”,《卖火柴的小女孩》、《七个铜板》等童话剧的小主角非她莫属,她还频频出现在全国性的代表会、表彰会和演出会上,作为少年儿童的代表报幕、主持、献辞……从小,嘉娜就尝到掌声、献花和舞台光环的滋味。

小时候的表演天赋,并没有让嘉娜热爱上表演,在她内心深处真正喜欢的是文学。所以在她后来的求学道路上,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和发展,她在北京回民中学上高中时,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文科功课上,希望有朝一日能考上名牌大学,成为一名文学家。

很多人朝着梦想去奋斗,而不同的机会也许就改变了他的梦想,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而生活给嘉娜的这个机会让很多人非常羡慕。

上高中期间,嘉娜的父母已返回新疆工作,只有嘉娜一个人留在北京上学。

一个电话改变了嘉娜的人生轨迹。

1986年初夏的一天上午,嘉娜在教室里参加政治考试复习,为高考做着最后的冲刺。一位老师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让她到校长室,有一个从新疆打来找她的长途电话,这让嘉娜非常紧张,因为家里几乎不打电话给她,多是写信,打到校长室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了?一路担忧着的嘉娜,在校长办公室拿起了电话,“喂,你是嘉娜吗?我是天山电影制片厂。我们准备拍一部电影请你扮演女主角……”

如此突然的消息,嘉娜还来不及考虑,只是随后拒绝了“我去不了,正在考试,学校也不会愿意的……”打电话的就是锡伯族导演广春兰。

说完后,嘉娜后悔了。校长接过电话又和导演说了好多话,校长的支持成就了嘉娜的处女作――电影《孤女恋》,她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个好机会。

在17岁那年,机会对嘉娜的眷恋,让嘉娜走上演艺圈,她离开了北京回到了新疆,全力拍摄影片《孤女恋》,并在片中担任了女主角哈依妮。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新疆伊犁地区的一位哈萨克族孤女,从懵懂少女成长为革命战士历程的影片。

嘉娜初涉影视圈的本色表演,不仅让很多观众喜欢让了她,也让她的表演欲望加强,从此改变了她成为文学家的梦想。

为新的梦想出发

当演员从此成了嘉娜新的梦想。有了新的目标,嘉娜奔着新的梦想出发,高考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1987年,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招收表演培训班,嘉娜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毅然报考了这个班。

据说因长相的原因,嘉娜也曾遭遇“去”与“留”的两种意见分歧,给她面试的老师,有的认为嘉娜是少数民族,高鼻梁、深眼窝,形象特殊戏路窄不适合演戏;有的老师则表示嘉娜的考试成绩无论是文化课或专业课都是拔尖的,没有理由不录取她。最后嘉娜的实力让她走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如今活跃在娱乐圈中的著名演员徐帆、陈小艺、江珊、何冰都是她的同班同学。

从文学家到演员,正当嘉娜为新的梦想奋斗于路上,命运的橄榄枝又向她抛去,这次又是一个新的梦想。

忆往昔,嘉娜对生活充满感激也充满了感慨。1988年5月的一天,嘉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她会俄语吗?嘉娜说会,她正奇怪老师为什么问她这个问题时,老师的话让嘉娜兴奋起来:“你的学习成绩很好,又会俄语,学校决定派你去俄罗斯学习戏剧导演。”

惊喜和机遇又一次涌向了嘉娜,从此嘉娜又开始踏着导演之路前进。

19岁的嘉娜便踏上了陌生的异国他乡,她考取了莫斯科国立电影大学导演系,从此开始了留学生涯。1993年嘉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她编导的毕业作品短片《一个星期里的第八天》荣获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五年的留学生活,丰富了嘉娜的艺术生涯。

好学的嘉娜决定在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在莫斯科学习四年。在学习期间,她先后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了国内影片《红樱桃》和《红色恋人》的拍摄工作。

学习的过程让嘉娜的艺术逐渐走向成熟。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拍摄给她留下了太多的记忆。

嘉娜回忆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国外拍摄的过程时激动不已,那是一次“震撼与考验”,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拍摄过程中,拍摄了13集后,总导演韩刚因事急着回国了,剩下的七集要完全由嘉娜一人来执导。万一拍不好怎么办?这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挑战,但是她不拍,戏就没法进行了,她决定去迎接这次挑战。

嘉娜把自己学得的十八般武艺全部使了出来,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后七集的拍摄。

导演工作精益求精

嘉娜在《走向共和》剧中担任执行导演的出色表现,是《恰同学少年》的编导罗浩向她抛向橄榄枝的原因。罗浩第一次看完《恰同学少年》剧本时,点名让嘉娜执导。

可罗浩联系到嘉娜的时候,却被嘉娜拒绝了。其实嘉娜并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担心把片子拍砸了。但罗浩还是把剧本让嘉娜先拿回去看,嘉娜用一晚上的时间读完了全部剧本,她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嘉娜对剧本的喜爱让她决定接拍这部电视剧。

《恰同学少年》主要讲述的是一代伟人在19岁至24岁时期充满青春热血的形象。因为《恰同学少年》这部戏讲述的是伟人们的故事,审核的时间很长。不过嘉娜透露故事的整个框架并没有删节,只是在细节处有所修改。

嘉娜说起这部电视剧的风格时透露,“整个片子的艺术风格是青春、纯真、向上的。从前期选景,到我们挑选的演员,直至最后的成品,我们都力求整个画面充满真诚与青春。另外,该剧在艺术风格上与以往革命题材剧的凝重不同,追求的是青春气息和书卷味。在那个时候,等优秀青年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学习西式音乐,热爱运动……所以我们在拍摄风格的处理上绝不差于现在的青春偶像剧,且思想内涵更加深刻。”

这部戏演员全部启用新人,导演试图要寻找那种清澈见底的气质和眼神,拒绝世俗和表演痕迹,因此嘉娜导演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演员。

嘉娜说:“的饰演者是整个戏的灵魂,导演组一直在寻找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经过反复挑选,还是觉得谷智鑫最合适。他长得并不像,甚至有人说这是个没有痣的,但我们寻找的是一种气质,我们希望传递给观众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