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蔬菜检测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技术
由于建筑行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和检测。对各种原材料除进行常规的测试之外,还应进行一些非常规性的实验,从而确保原材料能够真正满足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要向有关部门提供完整的所用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出厂证明以及检测报告,还有合格证等等。另外,对新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而言,也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检测,确定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生产。因此,合格的原材料是一个工程能够顺利完工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1、进行原材料的相容性实验
对于实验室而言,其主要工作就是快速进行原材料质量的检测,消除所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配合和调整以稳定生产。进行外加剂净浆流动,粉煤灰细度,水泥的3d、1d强度的检测可以作为原材料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
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粉煤灰若细度较大就会对混凝土产生负作用,粉煤灰的品质不能只是将细度作为指标,外加剂对于胶凝材料存在着一个最佳掺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净浆实验较为快捷和方便,但是净浆实验的结果和混凝土实验、胶砂实验相比,因受到胶凝使用量和内部比例以及骨料用量和内部比例的影响,指标会存在缩小或者放大的比例,最终的实验结果应主要以混凝土实验的实验结果为准。
2、进行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和检测的方法
我国制定出相应的原材料检测规范和标准,实验室必须要及时准确的掌握标准修订情况。还应注意原材料的某个项目在不同标准中的不同检验方法,有的使用者对原材料实施快速检测,进而控制生产或者将几个产品间的优劣进行比较,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检测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2.1 对粉煤灰进行控制检测的方法
粉煤灰是能够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以及持久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普遍用于配置泵送混凝土以及大体积混凝土等。在港口工程中所采用的成品粉煤灰,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等级,质量标准应该要符合相关规定。
煤种的不同以及生产工艺的不同所生产的不同细度、不同厂家的粉煤灰,其需水量也不尽相同,不同厂家的粉煤灰是以蓄水量比指标作为检测标准的。而同一家工厂的粉煤灰其细度越大,则蓄水量比就会越大,可以将细度指标作为标准。其细度越小,则活性越大,需水量较小的粉煤灰加入混凝土当中能够节约水泥以及外加剂用量,但需水量较大的粉煤灰加入混凝土当中会引入很多的不必要的水,导致水灰比过大而强度有所下降,如果还要增加外加剂的使用量,其最终结果并不会很乐观。条件较好的拌电站应该每车取样进行粉煤灰细度的检查,从而对粉煤灰质量的波动情况进行确切的掌握,对于因为粉煤灰细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混凝土强度变化以及土坍落度,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2 对水进行控制检测的方法
用于生产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普遍都是洁净的自来水或者地下水,我们应该非常重视的点就是,这些水当中的有害离子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国家都有严格标准。因此,控制好使用水的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
2.3 对石子进行控制检测的方法
因为石子的级配和粒型对于混凝土的和易性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初次使用时应该先测定石子的压碎值,石料压碎值用于生产中衡量石料荷载下的抗压碎能力,也是进行石料力学性质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评定它在公路工程当中的适用性。进行检测时,要以三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当作压碎值所测定的数值。压碎值较大的石子是不能够投入到高标号水凝土生产中的。除此之外,还要检测石子针片状,在水泥混凝土的集料中使用规准仪进行粗集料针片状含量的测定。其针片状的含量较多,级配不好的石子能够使混凝土的可泵性较差,还需要很多的水泥和砂进行填充,如此就会使成本增加,所以应该避免使用。使用同一石场石子时,检验人员应该重点进行其级配的检测。骨料的颗粒级配,能够采用连续级配或者连续级配和单粒径的配合使用。通常在较为特殊的环境下,通过实验证明出混凝土并无离析现象发生时,可以采用单粒径。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进行分批检测,进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应该超过400立方米,进行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应该超过200立方米。进行检测时应该注意的是针片状含量,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刻解决,从而能够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
2.4 对水泥进行控制检测的方法
混凝土强度是由水和水泥进行反应所生成的水化合物,以及活性掺合料进行二次水化产物所逐渐发展形成的,水泥强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高低。水泥在混凝土中属于能够对性能和质量产生影响、价格最贵的关键性原材料,它不仅能够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强度,还能够对工程经济性产生影响。所以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依据混凝土工程所处环境以及特点,通过分析各水泥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水泥的选用。
对于水泥的选用我们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水泥的特性以及对混凝土使用条件、耐久性以及结构强度是否存在不利的影响。然后,水泥的选用要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并且还要有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最后,应该以混凝土的和易性好、收缩小、节约水泥以及强度达标为原则,以软练胶砂的抗压程度和水泥强度等级作为衡量标准。
2.5 对外加剂进行控制检测的方法
水泥的需水量和初凝时间相比外加剂的减水率和缓凝时间对于混凝土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要小很多,对于减水率差的外加剂而言,为使坍落度不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外加剂掺量以及增加用水量。所以,使用外加剂时要根据外加剂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使用目的相结合,通过经济、技术来确定所使用外加剂的种类,若使用超过一种的外加剂一定要经过配比设计,按照要求掺入混凝土的搅拌物当中,确定外加剂的品种以后,掺量应该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变化、施工条件、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2.6 对砂进行控制检测的方法
对砂子的选用要根据所使用的混凝土来决定。最优质的砂适合能够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的混凝土;较次之的砂适合优先选择以配各个等级的混凝土;质量最差的砂适合适当的降低砂率确保混凝土强度。我们可通过集料区分来进行集料粗细程度以及颗粒级配的测定。对于水泥混凝土当中所采用的细集料可以使用干筛法,如有需要也可以使用水洗法进行筛分。还要目测砂中是否存在泥块以及泥块的数量。含有泥沙较多的湿砂如果用手搓会发现很多的泥粉。若砂中含有较大的泥沙量,就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造成影响。因次,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控制和检测。
3、结束语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另外,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发生变化,如外加剂减水率的变化,粉煤灰需水量的变化以及细度比的变化,所以要将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满足生产的需要。原材料检测工作是实验室进行的日常工作,是确定配合比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生产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建筑混凝土及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2]李孝华.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界,2012,(07).
[3]杨康民.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
[4]唐安峰.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检测[J].华东科技,2012,(12).
关键词:化工企业 原材料 检测技术
一、引言
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品的成分进行检测是进行化工原材料检测的主要任务,通过检测可以获得一定的数据来进行质量的判定。但是在进行实际的检测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化工行业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时候发现许多人员不能够合理的对检测质量进行把关控制,给出的检测数据往往不是很准确,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对于检测机构的管理不重视。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企业如果不重视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必然会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就会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失去立足之地。所以,化工企业要重视对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本文对于目前化工原材料检测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二、加大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化工企业进行原材料质量的检测主体就是检测人员,他们是检测过程的执行者,所以,他们检测技术是否合格是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关键。随着对原材料检测标准的提高,一个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检测人员愈发的重要,一个检测人员只有拥有专业的技能和负责任的品质才能够获得最准确的检测数据。国际GB/T0000-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规定,必须对从事化工原材料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发放上岗证,持证上岗。所以,检测机构一定要对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
1.检测机构对于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制定系统的计划,在培训时要达到标准化管理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进行改进。不仅要提高检测人员的理论水平,还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使检测人员既能明白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又能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来进行检测工作。最后根据严格的考核标准来判定一个检测人员是否合格,对于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2.对于一个合格的检测人员来说,不仅要通过培训来获得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和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只有检测人员有非常高的敬业态度,才能够按照标准来完成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测人员能够对检测数据进行是否准确的判定,从而保证检测质量。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因为操作的错误或方法的不对导致数据不准确,这就需要检测人员能够分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不准确数据并进行再次检测,来保证检测质量。
三、保证测试仪器的质量
对于化工原材料质量的检测离不开仪器的辅助作用,所以检测仪器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只有检测仪器质量没有问题才可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要配备所有的相关的检测仪器设备,还要对这些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发现有问题的设备立马进行维修。有些检测设备因为不常使用,会产生一些检测标准不准确的问题,所以在使用这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工作前,一定要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调准不标准的检测设备。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确保检测过程的可靠性
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产品检测的俩种手段,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对化工原材料进行检测,都要确保检验过程的可靠性,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检测技术的使用,检测方法的选定,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因为这些因素的可变性比较大,所以要对检测过程的可靠性进行评判。
对于一种样品的检验,选定最合理的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化工原材料的检测过程中要对选定的检测方法进行评判。我们主要有标准物质法、不确定度计算折旧和经典标准测试法三种方法来完成对检测方法的评判,通过一定的验证可以确定我们选择的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从而保证我们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五、保证取样的合理和数据处理的正确
1.对于确保检测质量的首要就是对样品的选取,只有选择合理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才能够保证检测质量的准确。对于取样,我们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1样品具有代表性,我们在选取样品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不可以选择那些比较特殊的样品。
1.2在进行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不可以改变样品的原始特性。
1.3我们要通过合理的取样程序,来保证我们选取的样品都具有随机性。
2.对数据进行处理是检测质量保证的最后一步。在定量分析中,对于每一种元素的检测方法都规定了精密度。在GB/T11792—1989标准下,对于检测结果的最终确定做了规定。测量不准确度是一个参数,其与测试结果是紧密相关的,其表明的是被测样品真值的存在范围,测量不准确度表示的就是测量结果的可疑程度。我们可以通过标准不准确度和扩展不准确度来表示测量不准确度,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推荐采用扩展不准确度。
六、保证检测过程的环境条件符合标准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一个符合检测要求的环境,其也对检测质量保证起到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对这些环境因素加以控制,使环境标准达到检测进行的要求。我们要对偏离标准环境条件下的检测结果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修正。
七、总结
对于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其过程又特别复杂,所以这就要就化工企业要重视原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从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检测仪器的质量,保证检测过程的可靠性,确保取样的合理和数据处理的正确,保证检测过程的环境条件符合标准五个方面来进行检测工作的改进。只有化工企业对于原材料质量得到了保证,才可以确保化工企业的产品都是符合标准的,质量都是合格的,这样,才可以为化工企业的产品打开销路奠定基础,也有利于企业保质保量的声誉的形成,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企业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翠敏.浅谈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5期 .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控制;质量
中图分类号:TF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的影响很大,而且原材料中的各项指标也是相互影响的,在进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目前,大多数混凝土生产企业在进厂原材料控制上主要关注水泥强度、砂石含泥量、级配、粉煤灰细度等一些基本的数据,而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的组分、粉煤灰活性指数、粉煤灰的烧失量和需水量、矿粉的活性指数、矿粉的比表面积、矿粉的胶砂流动度、砂石空隙率、砂石针片状及砂石的吸水率等指标对混凝土的影响关注不够,其实这些指标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本文将对这一类指标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其对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影响,以引起广大技术人员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重视,仅供参考。
二、原材料指标对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影响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除了一些常见原材料控制方法外,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原材料指标的控制,以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
第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其是指水泥净浆在某一用水量和特定测试方法下达到的稠度所用水量,其是水泥净浆需水性的一种反应。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混凝土的用水量有很大关系,其通过混凝土用水量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的时候,为达到一定的流动性,混凝土用水量将随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对普通混凝土,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每增减1%,要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则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相应约增减6~8千克水。
第二、水泥的组分。随着水泥技术的发展,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越来越大,混合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供应到搅拌站的42.5水泥中已经掺入一定量的混合材,有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水泥中掺入了20%、甚至更多的矿粉,而混凝土企业在使用水泥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其强度值,而忽略了水泥中已经掺入较大的矿粉和其他混合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又按照常规考虑加入一定量的矿粉和粉煤灰等掺合料,从而极可能导致胶凝材料的强度很低而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
第三、粉煤灰活性指数。其是指掺粉煤灰的水泥胶砂强度与对比水泥胶砂强度的比值,其能直接定量地表征粉煤灰的强度贡献。粉煤灰的活性指数是粉煤灰细度、需水量甚至包括粉煤灰烧失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指标,其能综合的反映出粉煤灰的强度贡献,可以用来预测粉煤灰在早、中期的强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控制粉煤灰的活性指数,来控制粉煤灰的质量,从而达到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测定粉煤灰活性指数的方法是抗压强度比法和石膏吸附法,前者实验结果比较直观,但需要花费较长的检测时间,后者利用石膏做激发剂,强化反应条件,刺激粉煤灰的反应能力,通过一定条件下粉煤灰与石膏之间的作用程度判断粉煤灰的活性大小。
第四、粉煤灰的烧失量。粉煤灰的烧失量是指未燃碳的含量,未燃碳是有害成分,烧失量越大,含碳量越高,混凝土的需水量就越大,从而导致水胶比提高,严重影响了粉煤灰效用的充分发挥,同时粉煤灰烧失量过高会严重影响对混凝土中含气量的控制,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故应对粉煤灰的烧失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第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粉煤灰需水量比对混凝土用水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需水量越大,混凝土用水量越高,这将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为了保证强度,就必须加大水泥用量或者外加剂的影响,这将直接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成本。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将加大,给工程施工和工程实体带来负面影响。如需水量比110%和95%的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入50㎏/M3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增加50×(110%-95%)=7.5㎏。在水灰比为0.5的情况下,水泥则需增加15㎏。
第六、矿粉的活性指数。其是指矿粉、水泥按1:1的比例掺加,按水泥胶砂成型方法制作标准试件,按标准方法进行养护,同时也制作所用水泥的标准试件,标准养护。分别在7d、28d龄期测定它们的强度。掺加矿粉的试件和水泥试件同龄期强度的比值就是活性指数。现今大家对矿粉的使用基本上得到共识,在配置混凝土时矿粉的掺量一般比较大,高的掺量达到30~40%,若此时矿粉的活性指数不够,则可能造成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故应对这项指数进行严格的控制。
第七、矿粉的比表面积和烧失量。矿粉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矿粉所具有的总面积,矿粉比表面积在430㎡/kg~520㎡/kg之间,掺量在30%~40%范围,增强效应表现得最为显著。矿粉的比表面积与矿粉的活性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矿粉的比表面积越大其活性越高,在混凝土中掺量可以加大或可以配制高标号的混凝土。尤其现今矿粉生产企业进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球磨机和立磨生产的矿粉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有点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矿粉生产过程中掺入了石灰石、粉煤灰、石膏等许多辅助材料高的达25以上,为此应对矿粉的烧失量加以控制。
第八、矿粉的胶砂流动度比。矿粉的胶砂流动度与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关系,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测定是通过测量一定配比的矿粉胶砂在规定振动状态下的扩展范围来衡量其流动性的,他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矿粉的需水量,流动度比越大,在同等条件下,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能起到一定的减水作用,从而从另一角度可以降低混凝土用水量,从而降低质量成本。
第九、砂石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程度。级配和粒形良好的砂石,空隙率可控制在40%以内,水泥用量可减少20%左右。在混凝土中,空隙率可作控制砂石级配及计算混凝土砂率的依据。
第十、砂石针片状。针片状颗粒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影响石子与砂、胶凝材料等的握裹,对于混凝土来说是有害的东西。由于受了各种规范的影响,工程界一般认为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甚至有越少越好的看法。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一方面,由于从手工转入机械化生产碎石, 针片状颗粒含量必然变多,特别是高强度碎石更是如此;另一方面,试验证明,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在40%~50%时最好,它既不明显地恶化混凝土混合物的和易性等物理性能,又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特性。
第十一,砂石的吸水率。砂石的吸水率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吸水率过大,会严重威胁到混凝土的和易性,甚至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三、结论
以上内容从一些方面简要介绍了原材料的一些指标对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影响,以发挥其对混凝土生产控制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混凝土生产控制的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实用手册》杨绍林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原材料;试验检测;工程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原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而原材料的试验检测,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在合理应用材料、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道路桥梁工程中主要原材料介绍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原材料种类有:土、集料、岩石、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锚具、钢筋、钢绞线、橡胶支座、土工合成材料等。其中,最常用是土、水泥、钢筋。
二、几种常用原材料检测方法总结
1土的基本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
土的试验主要包括筛分试验、击实试验、CBR(承载比)试验和液塑限试验。
1.1土的筛分试验
筛分试验是土的颗粒分析,反映材料的级配指标。颗粒的尺寸大小分析是对土的分类的一个必要测试,尤其是对粗粒土,它可给出不同尺寸的颗粒间的部分关系。通过试验检测可以确定土的组成成分和尺寸界限,这些尺寸可以决定土的性质。检测方法为使用标准土壤筛(筛孔直径分别为63mm、50mm、28mm、20mm、14mm、10mm、5mm、3.35mm、2.36mm、1.17mm、600μm、300um、150μm、75μm)过筛,通过每个筛子对材料的筛分,得到每个筛子的筛下材料百分比。
1.2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是通过含水量和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求得最大干密度(MDD)和最佳含水量(OMC);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现场压实程度的检验标准。理论上,只有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的压实效果最好,能够达到最大压实度。检测方法是将备好的土样加水,得到5种不同含水量的试样,用击实仪自击实模内分层进行击实,获得每个含水量对应的一个干密度,得到二者的关系曲线,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就是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1.3 CBR试验
CBR试验的中文是加州承载比试验,承载比(CBR)试验是土工中最重要的试验,是路基土的强度指标,判断土的承载能力。所谓CBR值,是指试料在CBR试验机的贯入杆的贯入量达2.5mm时的单位压力对标准碎石压入相同贯入量时标准荷载强度的比值。简言之,CBR值是在2.5mm的相同贯入量时,土的单位压力与标准碎石的单位压力的比值。检测方法为先做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MDD)和最佳含水量(OMC),然后把试样调到最佳含水量,共计三个试样,用三种方法分别击实,三种方法是(a)4.5kg,5层,每层62下;(b)4.5kg,5层,每层30下;(c)2.5kg,3层,每层62下。击实完成后得到三个干密度,然后将击实后的试样连同试模泡水4天,再进行贯入试验,在贯入量为2.5mm时的压力比上标准压力,标准压力是已知的,可得到三个CBR值,对应前面得到的干密度。在对数坐标中,以干密度为横坐标,以CBR值为纵坐标,得到关系曲线, 在关系曲线中标出最大干密度,再找到最大干密度的 90%,93%,95%的干密度的值,和干密度对应的CBR值,用来判定土料等级。
1.4、液塑限试验
液塑限试验求得塑限指数来确定土的可塑性,反映材料的可塑性指标。
液限值的确定:定量增加土样的含水量,进行贯入试验,得到含水量和贯入度的关系,贯入度20mm时的含水量就是土样的液限值。
塑限值的确定:将土样加入一定的水,用手在玻璃板上进行滚搓,成一细条,至断裂为止,测细条的含水量,即塑限值。
塑限值和液限值之差,即塑性指数,液限值是材料从液体变塑性体时的含水量,塑限值是材料从塑性体变固体时的含水量。
2水泥的基本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
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重要胶结材料,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水泥质量的检测尤为重要。水泥常用的检测指标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3天抗压强抗折强度和28天抗压强抗折强度。
2.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
要测定水泥凝结时间,首先需要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首先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确定标准稠度水泥净浆所需加入得用水量。按照此用水量使用水泥净浆搅拌机制成标准稠度净浆,装模刮平后,放入养护箱内养护。以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在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第一次测定,使用维卡仪测定凝结时间,临近初凝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当维卡仪试针沉至底板3-5mm时为初凝状态,达初凝状态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达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安定性采用沸煮法测定。用雷氏夹制备好试件,放入养护箱内养护24小时,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将试件放入沸煮箱试件架,在30分钟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个小时。沸煮结束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判别,2个试件煮后雷氏夹指针尖端距离增加距离平均值不大于5mm即为安定性合格。
2.2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用450g水泥、1350gISO标准砂、225g水,用行星式拌和机搅拌后,装入40×40×160mm棱柱体试模,在振实台上成型,试体带模一起放入养护箱养护24小时,然后脱模在水中。到实验龄期(如3天,28天)后将试体从水中取出,先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用压力机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3钢筋的基本检测参数和检测方法
钢筋重点检测其力学性能,主要有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弯曲变形系数等。
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可用拉伸试验获得,先按相关要求切取试样,用打点机标记原始标距,使用准确度等级1级或更优的试验机。设定试验力零点,夹持试样,开始拉伸,拉至断裂,测定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等参数。
弯曲试验是以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试样在弯曲装置上经受弯曲塑性变形,不改变加力方向,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弯曲试验后不使用放大仪器观察,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见裂纹评定为合格。
三、结束语
原材料试验检测作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非常琐碎和繁琐的环节,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以仔细和认真的态度,规范的操作进行,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对道路桥梁工程中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定,从根本上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广辉.论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检测 [J].交通标准化,2014(12):204-206.
[2]朱伟.论述道路桥梁工程的原材料检测[J].城市建筑,2014 (06):302.
[3]张延波.论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4(8):195-195.
关键词:喷漆; 真空技术; 气袋; 气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VOCs在城市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光化学烟雾浓度升高,灰霾天气次数增加等环境问题, VOCs 在环境中的主要人为排放源包括固定污染源及移动污染源两种,其中以固定污染源监控较为有效。喷漆是产生VOCs的最主要工艺,也是当前VOC治理的薄弱环节,应重点控制。由于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大部分有机溶剂会从废水中挥发到空气中,有机气态污染物主要产生于:电泳底漆、中涂和面漆的喷涂及烘干过程和塑料件加工的涂漆工序。
目前,对于VOC的污染源监测还未完善,由于其排放浓度的瞬时值高且不稳定,造成样品采集的困难。本文采用气袋法采样-Tenax管串联吸收,热解析-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此法能克服其排放不稳定的问题,并缩短样品分析时间及分析成本非常低廉,易于推广,且定量准确,重现性好。
1 实验部分
1.1 准备
1.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采样泵:TH-150C
气相色谱仪:北分瑞利分析仪器SP-3420,附FID 检测器;
色谱柱:TVOC专用柱;量程:1*10AF/mv
热解析:ATDS-3420A
微升进样针:SGE ,0-50μL ;
苯、甲苯、二甲苯(邻,间,对) 、丙酮、、乙酸乙酯、甲基异戊酮、均为色谱纯。
1.1.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载气(N2 ) 流速: 015 mL/ min ;
进样口温度:250 ℃; 检测器温度: 260 ℃;
升温程序: 50 ℃(5 min)(7 ℃/ min)120 ℃(0 min)(10 ℃/ min)200℃(2min) 。
1.1.3 热解析进样条件
热解析温度:300℃解析时间:2min进样时间:1min
1.1.4 混合标准气体的配制
模拟采样:方法:吹扫模拟采样设备:TDS-3410A型模拟采样和解析管老化装置采样条件:吹扫气流量100ml/min 吹扫时间:3min
1.2 分析方法
1.2.1 采样方法
真空箱技术气袋采样法,从污染源排放筒抽气,将真空箱与真空泵相连,每5分钟1袋气体,共采样20分钟,4袋气体,此4袋气体量的总和为一个样品,将4气袋带回实验室。
1.2.2 标准物质分析方法
由于外标法操作简便,不需要前处理,且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仪器稳定性的影响。由于本法是热解析后进样,每次进样前使用标准使用液校正标准曲线便可消除仪器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因此选择外标法对VOCs进行定量。
1.2.3 样品分析方法
将每一个采样袋用串联Tenax管进行抽气的方法进行采样,流量0.1L/min,采时6分钟/管。先进行工作曲线绘制,然后将采样管放入热解析仪中,上机分析。将4袋气体的浓度值加和,便为此次样品的总VOC浓度值。
2 结果与讨论
2.1.1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10μg/ml苯、甲苯、二甲苯(邻,间,对) 、丙酮、、乙酸乙酯、甲基异戊酮标准溶液5,10,15,20,25μL于模拟采样装置吹扫入Tenax管后,将管置于热解析仪中,分析得到曲线:以标样的质量和峰面积得出相应的线性方程和检出限,结果见表1 所示,9种标准样品色谱图见图1图2。
表1混合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及检出限
Tab. 1 Linearity and detection limit of standard solutions
目标VOC 线性范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 检出限
丙酮 0-1000Y=7054+7778X0.9983 0.002
苯 0-1000Y=-4.96e+004+2.16e+004X 0.9999 0.004
甲苯 0-1000Y=4.648e+004+1.16e+004X 0.9996 0.004
乙苯 0-1000Y=-4.285e+004+1.99e9+004X 0.9988 0.004
乙酸丁酯 0-1000Y=-4.96e+004+2.16e+004X 0.9991 0.003
邻二甲苯 0-1000Y=-4.029e+004+2.077e+004X 0.9999 0.004
对间二甲苯 0-1000Y=-7.373e+004+2.048e+004X 0.9991 0.004
甲基异戊酮 0-1000Y=4.648e+004+1.16e+004X 0.9960 0.002
苯乙烯 0-1000Y=-4.238e+004+1.971e+004X 0.9997 0.004
图1 9 种混合标准溶液的色谱图
Fig. 1 Chromatogram of 9 kinds of standard solutions
2.1.2 喷漆行业VOCs样品分析
采用气袋连续采样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喷漆行业不同工艺排放筒排放的VOCs的浓度,结果见表2.
表2样品测定值
名称
丙酮
苯
甲基异戊酮
甲苯
乙酸丁酯
乙苯
对间二甲苯
苯乙烯
邻二甲苯 总voc
序号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含量 样品浓度 样品
浓度
1 0.061 0.109 0.022 0.039 4.10 7.31 14.9 26.6 2.92 5.21 0.674 1.20 0.513 0.915 1.72 3.07 0.234 0.418 44.9
2 0.418 0.746 0.001 0.002 4.09 7.30 13.6 24.3 1.96 3.50 0.591 1.05 0.429 0.767 0.000 0.000 0.168 0.300 37.9
3 0.588 1.05 0.022 0.039 2.65 4.74 7.63 13.6 1.58 2.83 0.379 0.677 0.218 0.389 0.220 0.393 0.000 0.000 23.7
4 0.484 0.864 0.005 0.009 1.37 2.44 3.08 5.50 1.76 3.15 0.202 0.361 0.041 0.073 0.000 0.000 0.000 0.000 12.4
5 0 0 0 0 0 0.000 0 0 7.91 14.0 1.62 2.85 0 0 0 0.000 0.197 0.348 17.2
6 0 0 0 0 8.4 14.8 0 0 18.4 32.5 1.85 3.27 0 0 0 0.000 0.502 0.887 51.5
7 0 0 0 0 0 0.000 0 0 24.4 43.1 1.98 3.49 0 0 0 0.000 0.549 0.970 47.6
8 0 0 0 0 0 0.000 0 0 38.0 67.2 2.42 4.27 1.86 3.28 0 0.000 0.894 1.579 76.3
2.1.3 样品加标回收率
在1号平行样品中用微量进样针分别加入5μg混合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测定。通过加入已知量的混合标准溶液的测定量,计算样品加标回收率,相同条件下测定5次,结果见表3。
表3样品加标回收率
组分加入量测出量 回收率/ %组分加入量测出量回收率/ %
丙酮0.5000.486 97苯 0.1810.170 86
甲基异戊酮2.00 1.8492 甲苯5.00 4.9298
乙酸丁酯5.00 4.7294 乙苯0.5000.4670.934
对间二甲苯0.500 0.47896 苯乙烯 0.5000.4800.96
邻二甲苯0.5000.516 1.03
注: n = 5。
3. 结论
利用真空技术气袋采样法能够克服高浓度直接采样技术中,浓度超载问题,利用GC―MS仪采用Scan扫描方式首先定性分析挥发性有机物中主要污染成分,根据定性结果优化GC―MS条件后同时定性定量分析喷漆行业中丙酮,苯,甲苯,甲基异戊酮,乙酸丁酯,乙苯,对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9种挥发性有机物。由于质谱仪的强定性能力,可较容易确定气体中VOCs的成分,加上气相色谱的强分离能力,可获得满意的分离度和定量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精确度高,可满足喷漆行业中未知挥发性有机物同时定性定量测定,数据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征求意见稿)[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