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科护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积极动员,转变护理工作理念
护士是优质护理的实施者,其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影响着工作中护理服务的实施。为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的相关文件及《推行“3H”护理模式,全力打造优质护理服务高地活动方案》,领会精神,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目标,并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与意义,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护理人员的思想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推行“3H”护理模式
即:家庭式护理、宾馆式服务、医院个性化服务,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Home式护理(家庭式护理),核心是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环境人性化,营造家的氛围。实施家庭式护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每一个环节充满温馨、理解和关怀。做到“四用”:用脑去想、用心去做、用话去说、用手去干;做到“十点”: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轻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浓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Hotel式护理(宾馆式服务),核心是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实施宾馆式服务,首先要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时要学习礼仪规范,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八个规范”: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仪表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执行医嘱规范、技术操作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Hospital式护理(医院个性化护理),通过对患者全面细致地评估,充分了解患者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性别、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心理、护理要点。
1.3优化服务流程
做到“五有”,即入院有人迎、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住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服务。
1.4完善质量控制
根据《方案》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及细则,确保“3H”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为方便评价,考核细则设计为表格形式,总分100分,内容分为2项,分别是优化就医环境60分和优化服务流程40分。每一大项又分为若干小项,每一小项分别设分值、标准、扣分、得分。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职称及年资高的护士任组员,每日查房1~2次,对照细则进行评价。每周召开质控分析会议,肯定成绩,寻找不足,制定有效措施,积极整改,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5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护理质量:对实施“3H”护理模式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各4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②患者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患者对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优质护理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能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保持躯体舒适和心理健康;同时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3H”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补充,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通过实施家庭式护理,把“女儿般的孝心、姐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使患者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温暖如家的服务。通过实施宾馆式服务,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使患者放心、安心、舒心。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满足了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达到了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护理什么的目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2.2精神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工作辛苦;素质要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96-02
在医护工作岗位上,护士的职业是既辛苦,又挣钱少的。人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每天护士是最忙碌的,最后病人痊愈出院,感谢的是医生的技术有多么高超……然而作为一名大家不太熟知工作性质的精神科护士,工作更是辛苦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一种工作状态。从事精神科护士20多年了,在这里我想以论文的形式向大家描述一下我作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感受。
1 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精神科护士的辛苦
很多人对精神病患者都很好奇,对我们从事的精神科工作也感觉到很神秘,认为我们就像他们想象的一样,手里拿着电棍,谁不听话,就象警察对犯人一样,拿着电棍电他一下,他就听话了,就因为精神病人的特殊原因,给我们的工作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其实,我们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不从事这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给病人喂饭,这是我们经常性的工作,精神病人受症状影响而拒食,为保证病人的营养,所以护士必须想办法让病人吃饭。例如,被害妄想病人认为饭里有毒而不吃,护士在喂饭时必须亲自尝一口,让病人相信饭里没毒而主动吃。给病人喂饭,病人合作的还可以,能顺利地把饭吃了,不合作的,把饭吃到嘴里还会吐出来,有的吐我们一脸,一身……
还有照顾病人的大小便,这是我们护理工作最辛苦的劳动,特别是女病人的经期护理,经常需要我们护士亲自去帮助病人处理。记得有一位病人,非常糊涂,将自己便下的大便抹得满头、满脸都是,说是要像明星一样将头发染成黄色……。各种各样的情形,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很多护理人员都深有体会,所以,在这里我也向护理的姐妹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从事的是一项非常伟大而神圣的职业。
2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精神疾病是人脑功能的障碍,其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人对外界环境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因此,病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重者思维活动脱离现实,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对本身疾病也缺乏自知力,病人往往拒绝住院,不接受治疗,难以护理。有的病人对护理人员抱有敌视态度,有的表现为孤僻,退缩或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照顾。所以作为精神科护士,更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每天上班和病人唠家常是我经常的工作,很多护士不理解,说我和病人怎么有那么多的嗑,经常是一堆病人围在我左右,插不上话的也是默默的呆在我身边,看着我。有些病人当讲到生活的不幸遭遇热泪盈眶时,我也会眼含泪花。曾有一名患者将我的名字深深刻在墙上,“护士好”。虽然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但我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知道我对他好,他感受到了,就因为我的敬业精神,被评为了优秀护士,这也更鼓励我努力当好一名精神科护士。
3 这是一项至善的人本服务
爱是人本善良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法,它能够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着是一种幸福。作为精神科的护士,爱心更是一种工作责任感的体现,关心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我们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服务群体,既然我们选择做精神科护士,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精神科护士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精神病患者虽有精神障碍,但需要尊重,渴望友爱的欲念没有全部丧失。所以,不论患者对护理工作是否配合,均应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当患者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护士首先是尊重,理解,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要善于分析,并恰当处理,以避免患者产生敌对情绪。例如,有的患者因为想家,经常到大门处,无理要求较多,有的值门护士烦了,就可能生硬地和患者说:“滚回去”,我们应该耐心给予患者解释,注意语言修养,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积极暗示性、健康指令性的语言,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也有利于建立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仅要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博大的胸怀,坚定的责任感,不怕辛苦,任劳任怨的服务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精神科护理工作。
4 团结协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从事的是一项非常伟大而不平凡的工作,能在精神科护理岗位上做好的护士,那么把他放在任何地方,他都会做得很好,因为他对工作有一份坚定的责任感,既然我们选择了这项工作,那么我们就去把它做好。
我们每个人都是单翼的天使,但是如果我们相互拥抱就能飞翔。生命如此,生活如此,事业依然如此。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大家只是一滴水,我们的最起点是博大的海洋,我们的最终点也是这波澜壮阔的海洋。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灭他人的灯,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只有诚心才能换诚信,大诚信就是大智慧,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5 作为精神科护士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
5.1 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2 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尊重精神病患者的人格,严肃、认真、负责、自尊、自爱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对待患者要有一颗同情心。
5.3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不能胜任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
5.4 具备良好的知识技术素质,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要有周密的观察能力和处置能力。
[关键词] 普通精神科;普通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模型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b)-005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competency model of general psychiatrists in Shanghai,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training,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of general psychiatrists. Methods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expert meeting were adopted to collect competency items which can be incorporated to the model and then created an initial model. Then a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for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verified. Results Having established a competency model of general psychiatrists, including 19 competence and 4 dimensions (new quality requirements,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human interaction and psychiatric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onclusion A good general psychiatrists should possess the competency items as the model required, besides the competence like relevant medic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required, anexcellent general psychiatrists should also be equipped with relevant non-psychiatric medical knowledge in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etc.
[Key words] General psychiatry; General psychiatrists; Competence; Competency model
偃翁卣鳎competency)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能将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1],包括了能力、态度、动机、价值观等。岗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收集、分析和整合数据,建立能够辨别绩效优秀者和绩效一般者的指标体系构架,并使这一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中国精神卫生的发展首先要发展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精神科医师是精神卫生队伍中的骨干,目前不但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需要质量方面的提高[3]。但在我国,精神科相关领域的胜任特征模型构建仅局限于护士[4-5]。在国外有关于心理治疗师的胜任特征研究。例如Sburlati等[6]于2011年发表题为“青少年儿童焦虑与抑郁障碍经验支持性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CBT)师的胜任特征模型”的论文。在国内外,关于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的研究十分罕见。构建普通精神科医师的胜任特征模型,有利于社会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医疗机构对精神科医师进行选聘、考核及培养,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专业成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是指取得医师资格证及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且在精神卫生服务中从事普通精神科(主要区别于儿童、老年精神科等精神科亚专科)工作的医师。
1.2 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1.2.1 初始模型的形成
为全面收集所研究的胜任特征模型指标,研究者通过文献法、结构式访谈法及专家校验法对指标进行收集。所有的编码工作由4名应用心理硕士共同进行,先保留4者完全一致的条目,对不一致的条目进行讨论,再做修改。
1.2.1.1 文献法 选择《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精神科医师培训细则》部分,并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经过编码,共获得13个指标。
1.2.1.2 结构式访谈法 根据需求草拟《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研究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拟访谈3位专家,征询建议,并对提纲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访谈提纲进行正式访谈。访谈被安排在封闭场所,征得被访谈者同意后,对访谈过程全程录音,并将全部内容转换成文字稿。
共访谈12位普通精神科医师,有效人数为11人。性别分布,男6人,女5人;年龄方面,25~30岁3名,31~35岁2名,36~40岁2名,41~45岁1名,46~50岁2名,50岁以上1名;教育程度方面,本科5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职称方面,住院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任医师2名;工作单位方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3名,区级精神卫生中心6名,综合性医院1名,民政医院1名。
结构式访谈共分为两个部分。①观点采集:旨在通过访谈,向业内的专家询问,作为优秀的普通精神科医师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并且要求被访谈对象对目前现行的精神科医师培训考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及建议。该部分经过编码,最终共获得15个指标。②行为事件采集:参照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常用“行为事件访谈”(BEI)[7]的方法,要求被访者讲述1~2个案例,可以是正面或反面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只要是给被访者留下深刻印象且愿意和同行分享的都可以。经过编码,最终共获得17个指标。
1.2.1.3 专家校验法 结合以上编码得到的结果,同时请2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执业的专家对指标名称和定义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初始模型,包括21个胜任特征指标。
1.2.2 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编制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需求调查问卷,旨在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并筛选纳入正式胜任特征模型的指标。
问卷共分为三部分:问卷指导语(本研究目的及对调查的“普通精神科医师”定义介绍)、被访者基本情况(人口统计学信息及相关专业工作信息)和胜任特征需求调查(要求被试对所收集到的胜任特征指标对于作为优秀普通精神科医师的重要程度进行等级评定,采取 Likert 5级评分)。
1.3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因素分析法,对胜任特征模型的维度进行分类。
2 结果
2.1 问卷的回收情况
向上海市所有精神科专科医院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为88%。剔除按规律作答及疑似随意作答的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为88.06%。被试者一般情况分布见表1。
2.2 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项目分析,该问卷各项指标显示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安全意识”与“法规意识”的因素负载量因在各维度上均
被保留的19个指标,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KMO值为0.89,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505.907,自由度为171,显著性P < 0.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因素,最大方差正交转轴法对各因素旋转。据主成分分析原理,保留特征值>1的因素,组成4个维度的模型,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8.77%,可接受。解释变异数见表2。
2.3 模型的介绍
通过文献法、结构式访谈法、专家校验法以及问卷调查法,最终形成的“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模型”,共包括4个维度,19个指标。见图1。
2.4 偃翁卣髂P偷难橹
2.4.1 信度检验
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说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最低为0.73,最高为0.85,说明模型信度良好。
2.4.2 效度检验
2.4.2.1 内容效度 本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问卷项目,前期访谈中,取样为上海工作的普通精神科医师,并邀请专家对其项目中表达不清、意义重复的项目进行逐一修改、审定,以确保保留的项目能准确反映出与普通精神科医师日常工作相关的内容。因此,可以认为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4.2.2 结构效度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最终保留的19个指标,累计解释变异数为58.77%。因此,结构效度良好。
2.4.2.3 效标效度 为检验模型的效标效度,研究者设计了“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胜任特征模型”可用性调查问卷。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及黄浦区第二精神卫生中心病房管理人员,包括病房主任、副主任等进行调查。
要求被调查者自行选定2~5名下级医生,先对其给出一个百分制的印象分,随后对应地对这些下级医生按照胜任特征模型描述,每一指标进行等级评定。其中,“英语能力”“其他临床医学知识”“精神科专业知识”以及“精神科专业技能”4个指标,因现行医师相关管理考核制度中已有考核的相应方法,且对其主观评定也存在困难与偏差,故要求评定的有15个指标,3个维度。
经调查,回收16名上级医师分别对49名下级医师进行的评分,剔除任意作答的问卷后,有效问卷13份,有效被评分者40名。
参与评分的医师职称分布: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职务分布:行政主任6名,行政副主任2名,行政主治4名,医务科科长1名,
胜任特征模型中每一个指标分为4个等级,对其进行赋值,其中,“不合格”得0分,“合格”得1分,“良好”得2分,“优秀”得3分。
将15个胜任特征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总,将印象分转化成标准分Z分数。该Z分数与模型得分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65,显著性P < 0.01,即模型得分与印象分显著相关且呈中等程度相关,证实该胜任特征模型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3 讨论
3.1 基于胜任特征研究对普通精神科医师培养的建议
将胜任特征理念引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体系中,建立基于胜任特征的住院医师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8]。普通精神科医师的胜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优秀普通精神科医师除医学相关知识和信息外,还应具备社会、心理、经济学等非医学相关知识。因此,在普通精神科医师的培养中,应当考虑到这些内容,为精神科医师更好地整合式理解疾病开拓思路。而经过对比其他专业方向医师的胜任特征,精神科医师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与其他科医师存在明显的不同[9-16]。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的方法,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17-18]。SP是一些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在培养考核过程中,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的人[19],且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已得到应用[20]。在精神科医师的培养中,也可使用这种形式,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编制特定的案例情景。
3.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2.1 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的样本是来自上海市各精神科专科医院的普通精神科医师,本研究调查了其中的310名,就上海市而言具有代表性,但能否在全国通用,需要进一步地进行验证。
3.2.2 展望
本研究针对上海市普通精神科医师,建立了胜任特征模型,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后续研究:①将该模型拓展到全国范围进行验证及修订;②针对优秀精神科医师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参考文献]
[1] Spencer LM,Spencer SM. Competence at Work [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3:57.
[2] 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2):4-8.
[3] 黄悦勤.我国精神卫生的现状和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9):5-9.
[4] 方华琴,徐继美,徐卫祖.精神科护士岗位胜任特征探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2):172-173.
[5] 方华琴,叶小芳,李亚惠,等.精神科护士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J].护理与康复,2014,13(4):317-319.
[6] Sburlati ES,Schniering CA,Lyneham HJ,et al. A Model of Therapist Competencies for the Empirically Support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J].Clin Child Fam Psychol Rev,2011,14(14):89C109.
[7] T明,尹明鑫.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9):229-230,233.
[8] 孙宁霞,金志军,徐晨,等.胜任力模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50-51.
[9] 辛秀红.外科医生的胜任特征[D].银川:宁夏大学,2006.
[10] 陈林华.嘉兴市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11] 唐俪.医生的胜任特征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2] 金阿宁,田勇泉,赵太阳.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5):517-524.
[13] 李祥文.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的提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4] 瞿丽娟.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评价[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5.
[15] 瞿丽娟,段永宏,尹文,等.急诊科医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6,32(7):947-950.
[16] 宣扬,贺庆功,马语莲.全科医生职业胜任力:内涵与特征[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145-148.
[17] 陈恺,马秉福,李瑞丰.应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测方法初探[J].医学与哲学(A),2016,37(6A):37-40.
[18] 梁冰,李苗,胡丙清.国内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39-1741.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