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期刊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省地质勘查单位于2008年底全面转企。以前,我省地质勘查单位属于全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在完成国家计划下达的地勘工作外,经营管理的重点就是找市场,以经营开拓和生产为中心。反映到财务管理上,就是典型的“生产型”管理,财务活动只是辅的后勤活动。而现在,地勘单位与政府彻底脱钩,成为市场主体,建立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管理、约束、发展企业,就要建立并完善符合地勘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保持和强化地勘主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投资,逐渐形成以大队为核心企业的,涉足工程施工,矿山开采及其延伸产业的企业集团。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原因研究
企业化地勘单位的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但地勘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化的地勘单位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管理的目标要重新定位。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时期,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企业化的过程中,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2.理财主体地位要明确。转企前的地勘单位属事业编制,无权理财;转企后的地勘单位已经面对市场,地勘单位有筹资自、投资自以及收益分配自,此时地勘单位便成为市场运行中具有独立意义的理财主体。
3.在管理体制上,统、分关系处理要适当。地勘单位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问题,表现在还没有把握好统与分的平衡问题。要么统得过死,各部门、项目组、所属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漠不关心;要么财权分散,对计财科难以统筹调度,难以对各项目、各所属企业及部门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上下之间信息不畅通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例如,地勘单位所属的二级承包单位存在两种倾向:当承包指标可以超额完成时,核算上就留一手,搞隐匿利润,当承包指标可能完不成时,就搞虚假利润,造成虚盈实亏,潜亏严重等。这些问题都是财务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滞后于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成为地勘单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而必须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推动地勘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1.树立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的模式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功能,决定了财务管理思想的目标,同时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会触及到各方的利益,包括国家、投资者、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国家通过税收实现自己的利益,收到的税收越多,其利益自然越有保障,投资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分红,管理者希望提高自己的待遇,广大职工希望企业能不断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收入。各方的利益既有一致性有存在着冲突。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在地勘企业调节各方面的利益,而实现各方利益的惟一途径就是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地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确定为:企业财富最大化。
2.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地勘单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一定要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进行横向和纵向扩张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地勘单位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学、员工激励等方面的完善,以保障地勘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3.确立地勘企业的理财主体地位确立地勘单位理财的主体地位,就是地勘单位享有自主的筹资、投资及利润分配的权利,要培养市场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成本收益观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保障。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是地勘单位围绕着主业优势进行横向和纵向扩张的过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的缺乏是肯定的。因此企业必须拓宽资金的渠道一一除自有资金外,综合利用银行贷款、委托贷款募集资金,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化。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计划、决策、控制机制,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益;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动企业的发展。
4.建立集权、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
统一领导的含义。所谓统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的资源调配。统一财务规章制度是贯彻执行单位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收支计划的重要保证,是单位办理各项财经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地勘企业必须根据单位的财经方针政策,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并颁布实施。统一资源调配,这在单位扩张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必要。地勘单位财力有限且负担重,因此要发展,就必须集中财力,统一调配资源,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培植地矿经济新的增长点。
分级管理的含义。分级管理是指地勘单位财经工作在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各单位责权利关系和单位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大队和队各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从财务的角度明确责、权、利关系的重要举措。但分级管理并不意味着大队各单位可以各自为政,其前提是统一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与财务管理监控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履行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功能。
企业化的地勘单位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立足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构建适应资源型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当然,财务模式不是一个静态的,它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关键词】 企业 会计信息 失真 危害 成因 措施
引言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由会计部门收集整理的会计信息准确性较差,与实际的发展经营状况偏差较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会计原始凭证不规范,凭证记录的主要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会计数据记录错误,数据核算存在问题;对于财务政策理解错误,会计科目混淆等几方面。会计信息失真,极易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对于使用会计信息的各个部门要会造成严重影响。
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危害
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同时会计信息也是评估以及预测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范围较大,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误导企业投资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有着严格的要求,企业如果进行投资或者扩大经营等重要经济活动,必须对企业的经济情况以及财务现状有着准确的把握。因此,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容易造成企业决策者在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或者是对经济活动分析判断过程中出现失误,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1.2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制约企业日常管理。会计信息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料,真实准确的信息有利于为企业投资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正常判断,对于企业规范化的管理十分不利,也会制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
2.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2.1会计制度存在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完善,但是由于会计准则以及企业的会计制度得不到及时优化调整,则会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经济活动存在偏差。此外,对于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理解不到位,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
2.2会计监督力度不足。虽然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会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国家税务部门进行外部监督,但是由于外部监督局限性较大,监督效果十分有限。此外,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力度不足,内外监督的薄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2.3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与素质水平地。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受到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影响。现阶段部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业务不熟练,综合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甚至没有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因此,受到会计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以及会计工作能力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2.4利益的驱使影响。在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由于会计工作人员个人利益、职能部门利益或者是企业发展利益的影响,导致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违法违纪,脱离事实的弄虚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3.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预防措施研究
3.1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对于企业会计工作而言,必须严格依照根据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从业准则,制定符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及会计工作措施。通过有力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善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实现企业会计工作体系的协调完善。此外,应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应该依照国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规范。通过有效的企业内部控机制度,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框架体系,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3.2重视会计基础工作。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必须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要求,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管理职能,实现会计工作处理流程的规范化。此外,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中的相关要求,完善内部控制、会计稽核以及会计人员的轮换工作制度,在根源上避免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3.3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修养。由于会计信息主要是由会计工作人员收集整理,因此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是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的重要措施。应该对会计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培训学习,使其明确会计信息造假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使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严格依法执行。此外,应该针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进行培训,使其在工作过程中细致严谨,避免由于工作疏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
3.4加大对于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惩处力度。避免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也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法律对于会计工作的强制约束性,对于会计造假的行为应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惩处。同时企业财务工作部门应该与企业人事部门以及国家司法部门合作,对于进行会计信息作家的相关责任人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并追究其法律责任,通过法律的手段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
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并总结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原因,加大对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整顿,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经济管理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 施雷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期刊论文]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
[2] 黄世忠 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 [期刊论文] -会计研究2003(06).
徐焕章.管慧芳.刘丽华 基于博弈论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期刊论文]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1).
[3] 姜丹.孟庆彬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的博弈分析 [期刊论文]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4).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对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常见问题的预防对提升建筑质量、保障建设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也是影响建筑安全性能的重要冈素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对一个项目施工时候,通过对施工各个阶段和整体项目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防,依据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施工要点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整体项目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电气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受到人员施工,材料设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加上对质量的评判缺乏一定的严格明确指标,质量管理过程变得更加庞大而复杂,只有不断的分析易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的提出预防措施,实施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顺利进行,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
1.施工方资质及其承包
有部分工程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工程不按正规建设程序办事,私雇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设计人员及施工单位甚至是个人进行设计或承包,受其技术水平的限制,致使一些安装工程达不到规定指标的要求。
此外,对于住宅区、大中型厂房、综合建筑物等的变配电房电气安装工程或柴油发电机安装工程,由于业主另行发包和总承包单位的分包,使大部分工程由另外的施工单位进行安装。由于某些工程存在监理,监督不到位等现象,造成竣工验收时现场存在问题较多,许多工程所提供的竣工资料无法满足要求等。
2. 主要电气设备和材料质量问题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个别厂商试图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谋取利润,例如,电缆的抗腐蚀性差、耐压耐温性差、绝缘电阻小;导线的电阻率高、熔点低、绝缘性差、温度系数大等。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差,接触不良,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
3.等电位系统未做电位联接
等电位系统必须联接良好才能保证建筑内的所有导体处于零电位状态,使人身免受受电击伤害。日常施工中,有部分施工人员错误地认为这些管道都自然接地,电位联接无关紧要。一旦与带电体接触就将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4.导管敷设时未严格按图施工留下诸多隐患
由于施工人员在敷设导管时未认真看图,导致很多隐患。例如,穿线施工作业中常容易出现导管细、导线多的现象,造成管内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加快了导线绝缘层老化速度,降低使用寿命,难以补救。
5.避雷系统引下线部分的质量问题
避雷系统对楼房尤其是南方地区的高层建筑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是引下线部分,设计人员在轻型彩钢屋面板上设置镀锌钢筋作为避雷网时,避雷接地极测试点说明不妥(防雷接地极和避雷网施工中,焊接不符合要求;接地极电阻测试点设置不符合要求等。
三.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1.电气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种,为保证施工质量,监理部门应协助业主认真审查承包和分包单位的资质!并提出审查意见,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选择施工单位。
2. 电气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保管员应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型号规格、性能参数等是否与设计一致。清点说明书、合格证、零配件等,进行外观检查,做好开箱记录并妥善保管;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 对材料质量有怀疑时,应现场封样并及时送至当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投入使用。
3.强弱电线路及管道的敷设:首先要做到以图纸为主,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管线规格、型号及敷设方式进行施工,要注意的是人防、设备层、楼梯间等处的暗管敷设,以及墙壁开关,插座管路,无吊顶房间处管路,电源进户保护管和电信入口保护管的敷设。其次是电缆桥架和金属线槽的安装,最后是线路管线的防腐等保护,确保线路的安全通畅。线路敷设中有几个重要细节:
(1)对于有吊顶的房间,要做好吊顶内跨接地线的焊接和防腐,消防报警线路和电话通信系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布设。
(2)电缆桥架和金属线槽安装要做到横平竖直,支点间距符合要求。
(3)按照施工规范要求,零线,相线,保护接地线的颜色要加以区分(通常相线为红,绿,黄等色,零线为蓝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线)。
(4)穿线完毕后要对线路做绝缘检测(选用500 V,0~500 MΩ的兆欧表测量,照明线路绝缘电阻不小于0.5 MΩ,动力线路绝缘电阻不小于1 MΩ)。
4. 新建工程应尽可能利用建筑物金
电气施工中接地包含了防雷接地,电气设施保护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以及电气设备工作接地三个方面,首先要保证接地底板之间的贯通,以及柱与底板焊接的牢靠性,同时要做好接地电阻的测量,如果接地电阻值过大,需要增加人工接地极,以减小接地电阻值。属导体作为防雷装置,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更安全;可靠和美观,因它们在建筑施工中已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就自然形成了法拉第笼,能更好地平衡室内电位,获得良好的均压效果,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内的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崛起,并逐步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中来,不仅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建筑行业的灵魂,不仅密切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接在一起,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否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电气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是所有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必须深刻思考探索的问题,我国建筑行业正处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依旧有着许多缺陷需要理性面对。
参考文献:
[1] 刘士发 浅谈住宅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13期
[2] 冯联伟 浅谈住宅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 [期刊论文] 《广东科技》 -2007年8期
[3] 党景荣 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1年12期
[4] 杨建文 浅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与预防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08年13期
[5] 于纪丽 建筑电气安装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24期
[6] 梁家雄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问题面面观[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2期
[关键词]企业 税务风险 防范
由于企业对于税务法律政策认识不到位或者是税务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认识偏差,均有可能造成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企业只要开展经营活动,只要存在涉及税务的经济业务,势必存在着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税务活动一般与企业的信誉直接联系,出现税务问题,则会造成企业信誉降低,影响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综合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多方面,成立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税务处理措施,给企业的发展经营以及经济效益所带来的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利益损失。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1.未能按照国家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的缴纳税金,进而导致企业可能面临税务主管部门的罚款、缴纳滞纳金等一系列的惩罚措施。
2.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企业未能按照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节税,导致税额缴纳过多,增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负担。
造成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自身原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这两方面:
①企业的自身因素。企业的自身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企业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度以及企业的税务监管等方面。避免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在这几方面重点调整,强化税务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②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外界因素则主要是国家税务法律政策的变动以及税务执法部门与企业的认识不一致两方面。首先,税收政策一般是紧紧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形势进行调整的,当税收政策以及税务法律出现变化时,企业必须调整自身税务管理活动,否则容易导致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其次,税务主管部门在进行税务的稽核管理时,由于税务执法权在一些细节上难以界定,导致税务法律的约束程度不足,如果执法部门与企业的认识冲突,则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企业税务风险基本特征分析
1.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高发性。由于企业发展经营的根本目的便是实现利润收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势必会缩减税收成本,如果对于国家税法或者税收政策认识不全面,采用违规或者违法的措施节税,则就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纳税主体以及税务主管部门对于税收政策认识差别,或者是税收制度存在不同的歧义,均会造成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税务风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涉税主体的主观认识有很大关系。
3.企业税务风险具有可预测性。企业的税务风险由于在企业缴纳各项税费之前就是存在的,因此可以通过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1.针对企业的涉税业务成立单独或兼职的税务风险控制机构。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如果出现税务风险问题将会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税务经济活动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则应该由税务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牵头,成立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机构,对税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简单的企业而言,则可以由稽核等岗位兼职或借助外部税务处理中介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委托处理,避免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依照《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规定中的要求,并结合企业从事业务经济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制度。设立全面的会计科目,对涉及到企业税务活动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账务进行会计处理,并及时为企业税务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会计管理部门及时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
3.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了将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尽可能的降低税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应该建立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而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展开动态的监督管理。对于税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首要问题便是科学合理的选取风险评价指标,应该重点关注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管理、企业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能力、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等几方面,全面的选取评价指标,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全面的数据统计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对企业的税务风险水平作出科学的评价反应,进而为企业调整税务管理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涉税事务也越来越多,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利润收益与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必须综合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并明确各种税务优惠政策以及制度,科学规范的开展纳税筹划,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与盈利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期刊论文.商业会计,2010(01)
关键词:加工成本 控制 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而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就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而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则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关注焦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追求生产创新,效益的发展,这些都少不了成本控制的核心作用,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升其经营效益,才能使企业能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进行加工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是经济发展主要的推动者,而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则是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目标。依据现在企业的发展方向,控制成本是其提高收益的主要途径,对于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如何控制成本中的加工成本更是核心问题。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以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生产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转变利润实现的重心,成为了大多数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关键。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企业不再是计划经济时被国家“保护的对象”,而是需要自给自足,自己生存发展。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效益则是关键,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价格无法再有太大上涨空间的话,提升利润的空间则要放在成本的控制上,这时如何降低成本、控制成本就成为企业关注的重心。因此,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控制好成本。
2.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创新的层次不穷,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追求不断创新的同时,竞争的焦点也逐渐聚焦到产品的价格上来。尤其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在不断的改进工艺模式、设计方法的同时,控制好加工成本,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由于市场的不断需求,每一个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创新点,通常一种能够现在市场需要的产品并不止一个企业在进行生产,同样的产品性能,如何能够吸引消费者,如何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利润呢?这就仍然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还要控制好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此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员工收入的需要
企业的生产主要靠企业的员工来完成的,如果无法保证员工的收入与其工作量呈正比,那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要想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首先就要求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控制成本的重要性,能够自觉有效的在工作中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而要员工能够自觉主动的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激励,而提升收入则是激励方法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当前加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加剧以及企业竞争提升,成本管理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就目前而言,加工成本的控制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把成本的控制同削减成本相挂钩。现在有很多企业一提起对成本的控制以为就是不断的缩减成本,这是一种误区。加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动力能源成本等。如果对这些成本只是一味的就行缩减话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如果缩减原材料成本的话,就可能会造成原材料质量降低,甚至会无法达到生产要求,这样,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低下,顾客不满意,产品销量受到影响,直接会降低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降低生产人员的工资来达到缩减人工成本的目的话,就可能会造成生产人员消极怠工,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合格率下降,不仅不利于生产作业,还会造成优秀人员的大量流失,最终会增加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得不偿失。
第二,仅仅把对成本的控制当成生产部门的工作,没有全局意识。生产部门作为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的直接操作部门,当提出要进行成本控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尤其在对加工成本进行控制时,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仅仅要求生产部门通过节能减耗来进行成本控制,那么不仅效果不会显著,而且过分降低成本会影响到产品质量。事实上,要想对加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就要从整体考虑,让各个部门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都过于老化。现在的许多制造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依然只是把重点放在投入生产后的管理上,对产品的产前设计以及原材料的供应过程都缺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缺乏全面视角,加之管理薄弱,制度不严,更是导致对加工成本的控制仅仅浮于表明而无法真正落实有效的进行。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缺乏现代化的操作,科学性和制度性都达不到。
四、加强加工成本控制的建议
1.设立产品的质量目标,将其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质量目标由企业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共同确定,市场部门根据消费对象的群体确立目标客户群,对各个客户群进行分析划分,再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将质量目标反馈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再结合这些反馈信息,将其与实际生产中的成本消耗等结合在一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对其加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完善材料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采购人员的不良作为。完善的采购制度应当包括材料采购的申请、批准申请授权、相关采购流程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关系等。除此之外,企业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后要有详细的记录,最好有建立采购档案,对每一次采购的价格和型号都做好登记,不仅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3.优化生产工序
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并且优化生产工艺,对于不必要的工序应当及时削减,避免浪费工时消耗成本。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工序流程,应当及时查找原因加以解决,避免生产不良制品,减少返修程序,降低维修成本。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总而言之,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高质高效的生产。
4.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意识
由于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成本管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其时效性和准确性早已成了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成本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管理深度也逐渐加深,企业和银行等有关部门对成本控制的关注度越来越强烈和普遍。这必然对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项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虽然反映出成本高低、分析出成本形成原因的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控制成本只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反之,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并将管理思想吸纳到成本控制当中来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因为每个部门和包括企业领导层、核心管理团队和基本员工在内的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都是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加工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应当将其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除此之外,成本控制是企业的整体活动,不仅要依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做好战略调整,同时也要求各个部门统一目标要求,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增长。
参考文献:
[1]樊东伟.浅析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期刊论文]-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2)
[2]蒋德刚.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2010(6)
[3]李晓蕾.民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会计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