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本重点文科大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 文科 教育学视角
理工科院校文科的发展,不仅是创办文科专业与设置文科课程的问题,而且是对理工科学生实施人文教育过程的问题。理工科高等学校要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思考文科发展的问题,将自然科学的问题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将理工科的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等相结合,将理工科的科学问题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的视域加以审视与研究。因此,本文将讨论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的教育学视角。
一、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当代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生态、人口、经济规划、城镇建设等,内在地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二者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即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顺应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学习与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但不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理工科自然科学与工科知识技能,我们还要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社会责任、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培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科学技术问题只能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但解决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杨义(2002)认为,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文化工程”,而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这个工程具有以下四个要点:(1)它涉及一个民族的总体科学、道德和精神文化素质;(2)它涉及一个民族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共识;(3)它涉及一个民族对全局问题、突发事件和日常现象的理性思维能力;(4)它涉及一个民族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技术赋予社会以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和物质形式,而人文社会科学赋予社会以前进方向和精神内容。只有把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结合起来的社会,才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创造物质文明的才能,而且也是精神文明的承载者与践行者。因此,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对理工科大学提出的要求。
二、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需要
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落实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目标,在于研究与制定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课程的培养计划。7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重点理工科院校相继创办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这些工科强势学校,逐渐转变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然而,“综合性大学”浪潮过后,理工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着如下问题:理工科应该创办什么样的文科专业?如何创办与发展文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定位文科课程?确定什么样的文科发展路径?采取什么样的必要的管理与发展措施?
“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教材的心理组织与逻辑组织)之关系的问题,在课程形态上则表现为经验课程和科学课程的关系。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意味着在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究方面做出突破。”(钟启泉&张华2001:144)我们认为,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还应该包括个体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问题。不管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还是使人类社会更加人化,教育的目的性是存在的,而这种目的性就是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推动力,就是选择教育内容的方向和标准。教育的方向性,或受教育者个体经验的方向性,并不是任意选择的结果。
杜威在研究经验课程时历来重视教育的目的性,重视学生经验的教育价值。他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然而,他认为,经验和教育二者并非等同,并非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的作用。他运用“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区分了“有教育价值的经验”和“没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经验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每种经验既从过去经验中采取了某些东西,同时又以某种方式改变未来经验的性质。”“每种经验就是一种推动力。经验的价值只能由它所推动的方向来评断。”因此,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判明一种经验的走向。(杜威,1991:259-263)
理工科大学教育者代表社会完成高等教育阶段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因此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具备能力,判明理工科大学生经验的
[1] [2]
走向。理工科大学教育者与教师是社会化的典型产物,因此他们具备社会发展先进思想的素质与品质,能够代表社会与按照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完成教育受教育者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个人发展与教育、学生与教师、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相关性。
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目标化过程,必然要受社会需要的制约。因此,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应该包括个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人应该如何发展,其发展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是如何影响个人发展的,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王佩华(1998)认为,文理分家,理工脱离,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模式的结果。这种模式使得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氛围相对淡薄,文科发展阻力大。然而,文理分家,并不是理工科院校创办文科专业的真正理由,文理融合比较典型的麻省理工学院也并非理工科院校学习的典范。这是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理分家加强了文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如果具有文科传统与优势的文科高等院校不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学,岂有理工科发展文科专业的道理?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有其历史与传统,解放前的清华大学也有其历史与传统。理工科高等学校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理工与文科并举的麻省理工学院对于发展文科有什么优势?对于发展理工科有什么优势?假如清华大学具有以往强势的文科,其文科会发展到什么水平?其理工科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因此,理工科大学创办文科专业向综合大学发展的真正理由,并不是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而是通过创办文科专业,让理工科学生享受人文学科滋养。人文学科的滋养通过三个渠道渗透到理工科大学生的经验,影响着其个人发展方向与路径。其一,通过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学生必修与选修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科课程,获得人文学科的知识滋养,在个体的知识结构上完成文科与理工科的融合,实现知识结构上的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二,通过师生与生生交往影响学生。理工科院校文理科的融合,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知识结构层面,还表现在文科课堂上文科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方面。文科教师以其特有的文科气质、文科态度、文科价值取向与文科人格魅力,影响着理工科学生。在课下,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社会交往,文科学生的言行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理工科学生。其三,文科专业的创办与文科院系的设立,无论从学校学术氛围与学校学生生活,还是从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等方面,都会对理工科学生产生影响。
三、结语
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己任。理工科院校以其理工专业见长,发展文科专业,发展什么样的文科专业,怎样发展文科专业,都不能离开与脱离教育学理据,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过程,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理工科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不可离开其理工科人才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综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
[2]戴忠信.动态多元课程观:统整课程与教学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1-5.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姜文闵译.北京: 民教育出版社,1991.
[4]王佩华.重点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思路刍议,高等教育研究,1998(3):59-62.
[5]杨义.“四个同样重要”关键在落实[N],文汇报,2002-7-15: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2318.
夏琼,女生,河北省理科生,2012年高考成绩609分,超出所在地一本控制线45分。其平行志愿填报情况如下:
一本批次投档分数线揭晓后,其志愿院校调档线分别如下:中国传媒大学616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617分,北京语言大学606分,北京工商大学601分,北京物资学院589分。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夏琼被投档到北京语言大学,最后被第一专业志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录取。
案例点评
一名理科生的志愿表中,竟然大部分都是文科实力较为雄厚的高校。这名考生有着怎样的思考?
这是一份在志愿填报期间,发到笔者邮箱的考生志愿表,考生希望笔者能帮她看看其设计是否合理。从其所选院校的地域位置来看,夏琼多少有点非北京高校不读的意味。这也不难理解,一来北京的高等教育资源很丰富,文化氛围也是其他城市较难以相比的;二来北京与河北相距较近,在生活习惯、气候等外在环境也比较趋同。
以夏琼的分数,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是基本不可能的,就连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也是机会渺茫。为了满足自己的求学地域要求,从志愿表不难看出,夏琼“反其道而行之”,清一色选择了以文科为特色的高校。因为通过对历年的录取情况分析,明显可以发现,凡是文科相关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一般文科录取分数高,理科要稍低一些;而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院校理科的录取分数也一般高出文科的录取分数。
在与夏琼交流后,我肯定了她的想法与思路,通过最后录取的检验,夏琼实现了自己求学北京的梦想。
一股来说,文科生填报偏文史哲院校,理科生填报偏理工农医类院校,这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约而向形成的共识。可是你知道吗?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原来的偏理工农医类院校都增设了文科专业,原来的偏文史哲院校都增设了文理兼招的具有“中性”色彩的专业。据统计,文科生在报考理工农医类院校时,提档线普遍低于同档次的文科院校;理科生在报考文史哲类院校时,提档线也普遍低于同档次的理科院校。如果你的高考成绩在某一批次里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那么在填报志愿时,不妨逆向思维一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文理融合 文科定位 特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12-02
当代社会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如生态、人口、经济规划、城镇建设、科技发展等,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通力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即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略, 出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不均衡,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综合实力,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很多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文科,以此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学校的软实力,这既是理工科大学实现综合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理工科院校设置文科专业的必要性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但不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自然科学与工科知识技能,还要从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文化素养等方面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杨义认为,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文化工程”,而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具有四个要点:其一,涉及一个民族的总体科学、道德和精神文化素质;其二,涉及一个民族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共识;其三,涉及一个民族对全局问题、突发事件和日常现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其四,涉及一个民族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科学技术赋予社会以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和物质形式,而人文社会科学赋予社会以前进方向和精神内容。只有把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结合起来的社会,才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创造物质文明的才能,而且也应是精神文明的承载者与践行者。
1.文理交叉是时展的趋势。文理分家的教育模式使得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氛围相对淡薄,而现代科学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大科学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距离的缩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壁垒被打破,它们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正如牛顿所说:人文与科学“在山下分手在山顶相遇”。适应科学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理工科院校发展人文学科,文理渗透,是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的选择。
2.文理融合是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工业文化时代的“专才”,而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情商、智商兼具的复合式人才。而目前片面的专业教育状况令人担忧,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会出现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文理相隔如山,壁垒森严,这种机制塑造出来的“人才”,如何在知识经济社会担当大任?时代向人们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才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文理渗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则是建立在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从研究方法论上说,一个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既需要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也需要直觉、联想、灵感等非逻辑的感性思维,只有抽象逻辑思维,而无形象思维是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1981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理工学院的罗杰尔・思佩里博士,以令人信服的科学事实证实了人的大脑的左半球与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右脑以形象直觉思维为主,各司其职,又互相协作,缺一不可。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左脑和右脑功能的同时开发,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直觉思维的共同辅佐。
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的大学就力图克服这种片面性,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大学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内容。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习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即是避免技术对人的异化所采取的对策。
4.文理兼备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精神的健全是大学的灵魂。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覆盖面都非常广泛,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尤其拥有强大的基础学科,这是学科发展的源泉;同时又有许多交叉科学和新兴学科,使学科群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具有旺盛的生长点。
在众多学科中,人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综合性大学,也是理工科院校的精神筑基学科,正是它构成了一所大学文化性格的内核,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历史证明,没有人文学科丰沛的学术滋养,其它学科将有沦为技术化、工具化的危险,最终也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流的人文氛围,就称不上现代意义的综合大学”,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内一些卓有远见的理工科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华中工学院等,就已领先一步,恢复或开设了人文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批理工科大学也把目光投向了人文社科领域,成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践,这些院校已基本完成综合性学科布局,改变了以往“以理为主,兼有经管、人文学科”的局面,实现了向综合性学科转型的目标,从而奠定了向一流大学迈进的基础。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强调教书育人和传承知识是大学教育的传统。如德国的洪堡大学把人文情怀的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知识的重任赋予了大学,美国高等教育则进一步强化了大学应当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由此,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规定。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就对当代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综合化发展:一方面是指综合性大学要有更大的学科包容面;另一方面则尤其要求理工科大学尽快实现综合化转型,在保证工程技术和应用性优势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专业的发展路径
理工科高校的文科有别于综合性大学,文科建设不能一味循着综合性大学的培养道路,实力上也很难与之分庭抗礼。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出奇制胜,要善于把后发的劣势变成灵活的优势。在设置专业时根据自身在全国高校结构体系中的地位,找准自己的学科发展定位,既要尊重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又要依托理工背景,着力创办特色鲜明的文科专业。因此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成为理工科院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由于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中文科的学科地位总体偏低,基础较差,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设立专业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当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服务理工类学科,奠定本学科基础。在这一阶段,文科定位应是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服务,增强本专业及与之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为下一步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开设一些通识课程或选修课,如文学、社会学、劳动关系、政府管理学、国际关系、法律、哲学、心理学、音乐以及美术等学科,作为科学与工程课程的有益补充,培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积累相关的文科师资,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许多重点理工科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开设文科专业,服务学校的学科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理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影响。其一,通过开设人文学科课程,使理工科学生通过必修与选修的文科课程,获得人文学科的知识滋养,在个体的知识结构上完成文科与理工科的融合,实现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发展。其二,通过师生与学生交往影响学生,文科教师以其特有的气质、价值取向与人格魅力,影响理工科学生。课下,理工科学生通过与文科学生的交往,受到文科学生的言行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2.找准发展定位,确立专业方向。理工科院校与传统文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前者很难与后者的专业水准竞争,理工科院校文科必须找准自身定位,确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和学校现有的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社会竞争力。所谓的学科交叉,并不是直接将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生硬地嫁接起来,而是既要利用优势学科,又需要保持本专业本身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地形成一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跨学科组织学术创新团队开展学术研究,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提供便利。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文科发展策略,就是要“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文科”。在它的课程中,有45%的是文科,但是以其所拥有的世界一流的理工科为基础。例如它在管理领域取得的优势,就是与工业生产、工程科学联系密切的生产运行管理、运输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房地产管理等新兴学科相关,这样的成功案例为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的设置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3.形成特色,走向成熟。学科要发展就不能满足于辅助和服务的地位,必须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术和学科地位,有能够满足自主发展的一定学生规模、专业数量和学科层次,要形成一定的学科群。扩大学科规模,然而这种扩大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科种类的多和全,应该更加重视学科的质量和学科间的相关性,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追求的目标,准确定位文科发展的方向之后,就要力求形成与学校发展定位相一致的文科结构和特色,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设置合理、协调发展。
4.服务社会,特色培养。鉴于文科教育和科研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理工科院校的文科设置应该打破固守书斋的传统办学模式,及时调整和改变思路。要密切关注现实,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地方需要不断调整学科方向,提供理论参考和咨询服务,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坚持学科品格,不随世俯仰。如果在强调服务的过程中,忽视自身学科建设和发展,其科研和人才培养就会失去依托,最终会导致服务功能的丧失,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大学精神在于探求真理,完善人格,教化社会,泽被人类。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势必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总量和质量。因此,在理工科院校中构建大学精神,人文学科尤其要凸显其文化作用,消除市场经济使人“物化”的危险,淳化师德,涵养师生心灵,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个性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16PF测验个性特征
经过高校辅导员的16PF测验,可知高校辅导员在敢为性、敏感性等方面得分较高,而在独立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方面得分较低。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独特的特点与要求,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结构进行分析,得到自律谨慎性、情绪感染力、成熟性、现实敏感性和处事风格这五因素的人格模型结构。5个因子构成了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的主要特征,其中自律谨慎性的人格特征最为重要,其方差贡献率达到21.7%,这些因素是高校辅导员测评的主要方面。自律谨慎性的人格特征最为重要,其方差贡献率达到21.7%。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高度责任性,在辅导员选拔以及工作的过程中,必需要求辅导员严格遵守教师章程,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此,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对辅导员的教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情绪感染力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格因素。在教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担任着教师的职责,也扮演着生活老师、心理老师等多方面的角色,由于要在学生中起到积极指引的作用,情绪积极向上,对人热情友好。因此,“情绪感染力”也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质。
二、文理科生与高校辅导员16PF结果比较
对高校辅导员和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分别计算平均数,报告基本结果后,为进一步对文理科生这两类群体与高校辅导员的16PF结果进行比较,将高校辅导员与这两类人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得到高校辅导员与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个性因素均值及差异性比较。
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和文科学生在8个方面差异显著,其中在E(恃强性)、F(兴奋性)、M(幻想性)方面,高校辅导员低于文科学生;而在G(有恒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Y3 (创造能力)上,高校辅导员高于文科学生,说明文科学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时仍要加强对其职业特征的培养,文科学生轻松积极,充满幻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脚踏实干的精神,而独立自律的要求也较低。与理工科学生相比,在A(乐群性)、E(恃强性)、F(兴奋性)、I(敏感性)、L(怀疑性)、N(世故性)、Q1(实验性)、X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8个方面存在差异,在A、I、L、N、Q1方面,高校辅导员高于理工科学生,而在E、F、X3上,高校辅导员低于理工科学生,说明理工科学生精力充沛,果断刚毅,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有时考虑事情不周全,敏感度不高,对发展的事物感知慢,缺乏细密的心思。
三、对文理科生个性的培优补差以增强其与高校辅导员的匹配度
本文采用卡特尔16PF作为测量工具对80名辅导员、80名文科大学生、80名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高校辅导员的典型个性特征,以及文理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匹配度,为在高校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中选拔辅导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主要由自律谨慎性、情绪感染力、成熟性、现实敏感性、处事风格5个因子构成。②大学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在10个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③与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相比较,文科学生在Q2、Q3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轻松积极,充满幻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脚踏实干的精神,而独立自律的要求也较低;理工科学生则在8个方面差异显著,他们精力充沛,果断刚毅,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考虑事情不周全,敏感度不高,对发展的事物感知慢,缺乏细密的心思。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时,他们充满幻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如高校辅导员,理想可能很高而教辅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幻想性太高的文科学生担任辅导员工作可能会不安心工作。另外,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精神,负责有恒的工作态度,而文科学生轻松积极,独立自律的要求也很低,这在教辅工作中不能有效地起到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因此,在选拔文科学生担任辅导员一职时,应重点考虑其自律性、幻想性、有恒性、独立性这些因素的水平,着重提高文科学生自律严谨的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理工科学生在担负高校辅导员工作时应在感性思维方式以及敏锐的感知度等方面加强修养。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有敏锐的现实敏感性,注重生活细节,面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能够沉着冷静,确保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学生工作进行中,要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因此,在选拔理工科学生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时,应注重培养其细腻周全的感性思维,在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等方面加强修养。
四、文理科生个性特征与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匹配度结论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校辅导员的典型个性特征主要由自律谨慎性、情绪感染力、成熟性、现实敏感性、处事风格5个因子构成。
(二)大学文理科生在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时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
(三)选拔文科学生担任高校辅导员时,应着重提高其自律严谨的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四)选拔理工科学生担任高校辅导员时,应注重培养其细腻周全的感性思维,敏锐的现实敏感性。
(五)对大学文理科生进行个性的培优补差,以增强其与高校辅导员个性特征的匹配度,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朱湘华.文理科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与策略调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1.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纪尚革,钟怡海.管理学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个性差异比较研究[J].陕西教育,2007,11.
有一门兼具文科浪漫与理工科缜密的学科,它已连续多次蝉联全国第一。
它的研究课题五花八门,从大炮到钢刀、
从铀矿石到科幻小说,这个学科叫做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科技史)。
学术大师心血浇灌
谈起科技史这个专业,就不得不提到科技史发展过程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时任钢院图书馆馆长的冶金学家胡庶华先生将《二十四史》中一些与采矿、冶金有关的内容工整地手抄摘录下来,冶金科技史研究从此开端。”而对北科大科技史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柯俊院士。1978年,他作为“重要的专家”,参与到《中国冶金简史》的编写中,χ泄冶金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在柯俊等人的努力下,北科大冶金史编写组成为学校冶金史研究室,后来发展为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也就是如今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开展了大量冶金史方面的研究。
作为北科大科技史的“坚定基石”和“学科担当”,柯俊院士除了不遗余力地做科学研究,还组织小分队到全国各地的考古和文博单位学习和探索,诚心诚意地为地方考古、博物馆和历史工作者服务,“看看他们到底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能解决什么问题。”
1977年,一件商朝的铁刃铜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在河北藁城出土。当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它是人工铸铁之时,柯俊用电子探针等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终在这件已经锈蚀的铁刃铜钺中找到了镍钴分层的现象,并根据镍在锈蚀中的层状分布得出了最终结论:这件公元前14世纪的铁刃铜钺,其刃部是由陨铁制成的。出色的鉴定工作以及相关论文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肯定。
柯俊顶着压力进行考古鉴定的故事还有不少。江苏宜兴的晋朝周处墓里,曾出土过一些金属片,当时很多权威机构对这些金属片成分的鉴定结论都是“铝”。这引起了柯俊的注意,因为铝是现代才冶炼成功的一种金属,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墓中怎么会出现呢?于是他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去重新检测,结果发现金属片中不止有铝的成分,还有极少量的镁。 镁是一种比铝还要难冶炼的金属,只有在出现电解法冶金技术的近现代才可能存在,所以后来大家都认可这个金属片应是后代不小心混进去的。就这样,柯俊开展成了我国金属文物和冶金遗物的系统研究,并在后来发展了科技考古学,使我国古代冶金史在国际上的地位大为提高。
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科学家们成立了“科学史委员会”,80年代,中国学位制度开始,科技史也成为一个学科。1990年,北科大获得了技术科学史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又获得了博士授予权,成为国内第一个技术科学史博士点,后来随着学科目录的调整演变成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讲到这里,潜老师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可以说,北科大科技史的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每一步都凝结着柯俊、丘亮辉、韩汝玢、孙淑云、梅建军等前辈的智慧和心血。”
两次评估均第一
如今,北科大科技史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自然地衍生出来的。“因为我们经常和文物考古打交道,渐渐发现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研究并保护下来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从2000年开始,学院调整了思路,从原来‘利用科技史的知识来保护文物’转变成‘科技史研究的一个方向是文物保护’。”讲到这里,潜老师很欣慰:“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积累,我们在文物保护方向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科技史同行们的认可,科技史专业也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在2009年、2012年两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荣获第一。”
这个全国第一可一点儿不是浪得虚名的。“科技史本身是属于交叉性质的,既需要历史背景的学习,又要有较强的理工方向,我们两者兼备,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的最初,就是由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的,冶金方面深厚的基础为冶金史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同时也为科技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虽然北科大科技史专业设立的时间晚,“按理说我们上世纪80年代就可以设立了,但由于柯教授对我们专业的要求特别高,总觉得还不够成熟,所以到1990年才刚有硕士学位点。”也正因有柯俊等一批优秀学者的潜心研究,北科大科技史专业一起步就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实力。
“我们的科技史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有一两位柯俊这样的大家,他们非常有眼光和远见;另一方面,学校也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科大是所理工科学校,人文社科相对来说非常不知名,学校也想结合自身特点找到切入点,进行突破。”为此,学院在夯实多位名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了不少中青年人才,无论在、田野工作还是科研项目中,都显示出十足的后劲。在此基础上,学院还频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2015年,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次设立了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潜伟教授当选为该学科评议组成员,这是国内学界对北科大科学史的充分肯定。
除了科技史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还有一个学位点,叫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它的设置也是结合北科大自身的特点考虑的。潜老师介绍说:“科技史偏重理论研究,文博专硕则强调实践性,它和科技史既可错位发展,又能相辅相成。”
在和潜老师的交谈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没有本科生。事实上,对于要不要开设本科专业,北科大探讨了十几年。“一方面,本科的教育很重要,但开设本科教育非常耗心耗力,我们的教职工只有十几位,再加上如今就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旦办不好对学生也不公平,这让我们无比慎重。”但也正因为没有本科专业,研究院将目标定位在了培养高端的人才上。“我们现在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还有博士后流动站。”
除了北科大,目前全国开设科技史专业的高校大约有二十余所,如中科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哈工大、西北大学等,每个学校的科技史研究都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的学生主要侧重于技术史,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面就业较多;中科大的学生可能偏重于自然科学史,与哲学、历史学有较多交叉;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史注重科学文化传播,他们的学生也更偏重于传媒方向。”此外,不同学校自身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研究的内容,“比如北大的医学史独步天下;西北大学的数学史开展得比较早;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史历史悠久;中科院更是有专门的研究所做科技史。”潜老师介绍。
应用,四个指向
“科技史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重点。”潜老师告诉我们,北科大科技史主要有四个方向的应用:“第一是考古学方面,第二是文物保护方面,第三是科技传播与科技教育,最后一个是科技政策的研究。”
考古学方面的应用是科技史的一个重点,“以前我们是通过研究科技史帮助考古学研究,现在则是通过考古学来完善科技史的内容。”说到这里,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位博士生的课题:“科技史专业设立博士点以后,有一位博士的选题是‘中国古代冶铁竖炉炉型研究’。在这个课题中,这位同学把计算流体力学的一些知识引用进来,做数值模拟,最后用计算机来实现复原古代竖炉冶炼的过程。”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要知道,对于古代人来说,很多冶炼条件都很不成熟,当时如何冶炼生铁难以猜测,最后这位同学通过大量田野考古调查,参加考古发掘,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出色地完成了@个挑战。
还有一位博士对中的中英火炮做了一些研究。为此,他到全国各地去采集大炮标本,还对大炮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质量等指标做了检测,最后对材料做了详细的评估。“有了科技史这门学科,很多文物都可以通过实证和科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了。”
文物保护也在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文物有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对文物价值认知当然需要科技史的研究,这是文物保护的前提。”2016年,科技史专业韩向娜老师参与的研究获得了“十二五”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韩老师所在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可以应用于考古现场的临时固型保护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让珍贵脆弱的文物遗迹在现场得到及时的保护,以争取时间移到实验室做进一步处理。“在考古现场,文物遗迹会因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在出土瞬间因失水、收缩、开裂以及变色而产生破坏,这在过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此外,科技史在科技传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潜老师说:“如今,科技馆对科技传播的人才需求量很大。除了做一般的策展和宣传以外,还要仿制一些器物,这些都是我们擅长的,还有就是对文字叙述的把关、影像资料的整理等,学科技史的人做起来都得心应手。”在科技政策方面,“像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协战略研究院等等,它们也很需要科技史的专业人才。”
就业第一大户――故宫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却也有自己的“老大难”。讲到北科大科技史的招生时,潜老师的面色凝重了起来:“可能是我们没有本科生,再加上我们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很多人并不知道北科大有这样一个科技与历史交汇的交叉学科,所以我们的招生情况和学校里一些工科专业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即便招生并不容易,潜老师依然强调把兴趣放第一位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招到一些有想法的学生,而不是糊里糊涂调剂过来的学生。真实的科技史专业,是活泼又不失严肃的,除了那些有趣的内容,还有很多枯燥的条条框框,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和投入。”潜老师希望这个文理交叉的专业,以后的生源构成也能够文理对半。“对理工科学生而言,要对文化、历史感兴趣;对文科生来说,则要对科学、技术感兴趣。”
当然,科技史作为一门学科,仅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广博的知识面,能潜心读书,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科技史本质上还是一种历史学,文献考据是搞史学必做的一个过程,不论是做中国史、世界史,还是科技史都如此,这是基础,必须过关。”此外,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对于文科同学而言,我们强调田野调查,比如在调查中会有面对面的访谈,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口述历史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理科同学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我们还强调做实验的能力,比如计算机模拟或者化学实验等等。”对于博士生来说,基本要求和硕士生相同,但要求的严苛程度要远远高于硕士生,“要自主地完成知识积累,独立地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最后完成研究内容,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点。”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学院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设备和条件。2015年以来,实验室购置了液相色谱仪、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仪、LIBS分析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史,学院不仅常年举办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还经常请业内专家前来参加读书会。此外,学院还有一个“制胜法宝”――双导师,“我们的教职工只有十来位,而在读的硕博生却有将近100位,所以我们专门从校外聘请一些业界著名专家,以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形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制定研究课题,以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说起学生的就业,潜老师一扫之前的招生之忧:“虽然科技史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是个小众学科,不像工科一样有很多招聘企业,但就拿在本行业专业对口的就业情况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经统计,近几年来北科大科技史专业就业人数的第一大户是故宫博物院,《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新面孔中,来自我们北科大的不在少数;就业人数名列前茅的还有像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一些重要的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或者一些科技传播媒体。”
十余年来,从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的共有200多人,其中有不少人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有多个厅级干部,有的还成了省部级领导。“他们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但由于专业赋予的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他们在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对口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科技史文理兼顾的学科属性,即使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依然后劲十足。“科技史虽然是个很小的专业,但我们的同学可以顺利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发光出彩。”
在北科大还叫作“北京钢铁学院”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柯俊先生就以巨大的学术贡献为科技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代代学术大牛的辛勤耕耘下,时至今日,北科大科技史不仅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应用方面显示出非凡的生命力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
北科大科技史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从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自然地衍生出来的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双一流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新面孔中,来自我们北科大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