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负责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家好!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0年的工作也将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在公司及项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事们的积极配合帮助下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自身各方面能力也有所提升,现将今年的履职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及时学习施工中的先进方式方法。通过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此外,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特点,努力学习相关工作理论知识,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细致、高效、准时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注重廉洁自律
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廉洁自律和防腐拒变能力,严于律己,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名利关、利益关、金钱关;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带头严于律己,勤政廉洁,洁身自好,清白做事,带头接受监督;带头坚持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说,办实事,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注重实效。凡是要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事事以自身廉洁自律的行为去带动别人。同时,严格遵守集团公司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坦诚接受组织监督,做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
三、认真负责,干好本职
2020年自疫情发生以来,利用网络培训,先后先后组织开展测量、试验、钻孔桩施工及竣工资料编制等各项技术培训十余次,确保年轻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即插即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施工进度保驾护航!
(一)施工管理方面
2020年是项目保工期的关键一年,面对工期压力,如何快速并且保证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人员、查阅资料等方法,带领年轻技术人员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李屯站站场站场改造、小李屯特大桥声屏障基础浇筑、全线轨道贯通等重点难点工程,赢得了业主的信任。
(二)技术管理
2020年先后完成了《小李屯特大桥架梁施工专项方案》、《李屯站站场改造施工专项方案》等一级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有效的指导了现场施工,完成了《李屯站接建信号楼施工专项方案》、《整体道床施工专项方案》、《有砟轨道施工专项方案》等二级方案,并编写论文2篇,在省部级刊物《工程技术》上发表。
(三)变更索赔
2020年共完成变更3项,其中II类变更一项,新增一项。针对项目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梳理出通存车场道路废弃工程、防洪渠、既有线拨接过渡工程、接触网基础浆砌片石防护及因四电变更引起的废弃工程量、既有防护栅栏拆除、长钢轨运输费用、小李屯特大桥防护棚架、1+687框架涵及孙辛路中桥保通费用、试验费用等索赔事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三)科技创新
2020年申报《一种设声屏障铁路简支T梁现浇桥面翼缘板施工工装》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提高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DDC桩的成桩合格率》QC一项。
四、服务群众、发挥大家力量
作为工程技术部的负责人,时刻以身作则,树立正气,关心群众,尤其対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他们的关心的照顾,让他们确立信心,传承工程单位的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确保能够胜任工程技术岗位。
五、存在不足及今后工作设想
关键词:验收监测;项目负责人;注意事项
前言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其范围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是相同的,是对整个项目而言,是有资质验收监测机构依据环评报告书、审批意见及其项目设计文件采用监测、调查和检查等多种方法,监测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各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验证环评报告的结论是否准确的一个过程。
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各类标准、规范,且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以保证顺利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 对项目进行初步了解
根据各省市管理办法不同,监测站接到的验收监测任务来源大体分为为环保厅(局)委托与企业直接委托两种。项目委托方应提供报批版的环评报告书(表)、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批复等基础资料。通过仔细阅读项目环评报告与环评批复等基础资料,对项目有初步了解。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地方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执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文件或函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2)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初步确认项目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源强。(3)了解项目是否涉及“以新带老”(指通过新、改、扩建等项目,完善健全建设单位已完成项目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措施与设施)内容。
2 现场踏查
现场踏查是验收监测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对验收监测方案、报告的编写与验收监测现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认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是否有变更情况,如有变更应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及附件清单的要求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2)确认验收监测工作的范围,对项目相关技术资料作全面的收集与核对。主要包含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检查或督察的报告、通知、整改要求等、试生产许可(如果试生产超期,应向管理部门申请延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备案表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3)检查环保设施建设建成及运行情况,如有“以新带老”内容应将其环保设施一并确认废气排气筒数量、高度、监测孔;废水确认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采样点。根据实际工艺流程由原料制备到成品贮存从头到尾逐一检查,确认生产周期,防止遗漏。(4)重点检查固废(危废)的种类、数量、贮存方式、转移方式、处置方式。如涉及委托处置、综合利用的情况厂家应提供相关单位的资质证明及合同等。(5)了解其他环境管理检查内容如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如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试剂采购及使用记录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带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生态恢复、绿化及植被恢复、搬迁或移民工程落实情况;废水循环利用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等。其中卫生防护距离问题应重点关注。要认真核实卫生防护距离内有无搬迁未完成现象、有无新建敏感点。(6)收集各类图件,如水量平衡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废水流向图等。(7)如验收监测涉及土壤、地下水、灰场等厂外监测点位时,应在现场踏查时一并查勘,避免现场监测期间临时寻找点位或方案选定点位无法采用的情况出现。(8)现场踏查工作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盲点。对项目环保工作不妥之处给予指正,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免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进行。
3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方案应中应包含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污染源及治理措施、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要求、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验收监测内容、验收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实施方案等章节。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不同,如有必要验收监测内容应包含环境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项目负责人根据环评报告书等资料及现场踏查的结果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可实施性,要保证方案中的所有采样点位都能够便于实际操作采集样品,避免现场监测期间无法采样带来的问题。
4 现场监测
项目负责人在现场监测入场前与被监测单位应充分沟通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监测人员时要强调严格按照规范与方案进行工作,如有突况应与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保证在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带走。
(1)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生产工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要求生产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业80%以上。如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以上的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保证主体工程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同时注明实际监测时的工况。(2)现场监测期间,应注意对废气、废水、噪声、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采样的质量控制。(3)公众意见调查应注意的有:调查内容的针对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5 结束语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责任;政府责任重构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091-02
1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性的缺失
公共性,是现代政府的基本属性,体现为公共利益。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存在着严重的公共性缺失:一是公共利益的侵害。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有着其特有的功能缺陷,私营部门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的追求,而有选择地提供易于获利的服务项目而忽视了市民最为紧迫的服务要求,从而使得市民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二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为出发点的,但是由于“经济人”的价值取向,私营企业往往会在市场化过程中采取非正常手段获取利益;虽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财政危机的暂时解脱,却造成了最应该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的悄悄流失。三是公平公正的不足。公共服务具有非选择性,其供给必须做到公平与公正,即“使服务具有普遍意义而不是少数人所独享”。但是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会按照市场竞争法则去选择服务项目,从而出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消极供给现象,部分市民由于排他性收费而得不到服务,公平和公正缺失。
1.2 回应性的不足
回应性是指政府对公民诉求回馈和反应的迅捷与充分程度,它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体现。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存在着严重的回应性不足。一是市场化固有的局限性,公共服务质量低下,难以满足市民需要。市场机制下企业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会利用一切空间进行投机取巧,尤其多家中标私营企业共同提供一项公共服务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会出现,每个企业都认为“只要别的企业尽力提高服务质量,即使自己服务标准的降低也不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从而会使得团体选择效用的总和趋于最小。如此一来,公共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并且由于各自的利益盘算,市民的需求也不会及时倾听,更谈不上回应。二是因寻租而引发新腐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难以满足市民需要。公共服务市场化必然会在政府和服务生产者之间产生委托一关系,寻租行为就会发生,因为“在公共服务市场过程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而迫使参与者视发展行为为零和博弈,迫使各群体采取对抗方式来取得公共服务,当社会的贫困人群不能支付公共服务开支时,就可能出现腐败现象”。三是私人垄断产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市民需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是形成有序和有效的竞争。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只是“意味着政府的资产转移到政府的关系户手中,他们在该过程中暴富起来”,私人垄断便会产生,一场以有效竞争为标志的市场化改革在现实中被异化了。
2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府责任缺失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公共性与回应性不足,虽然表面上是市场机制下私营企业“经济人”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但其本质上却是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责任不到位的应有之义。即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责任缺失,体现为两个方面:
2.1 对政府责任认识不足。而无意于职责履行
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地认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不仅是提供机制的市场化,还是政府责任的市场化”,或者“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随着权力的转移,公共服务提供的责任由政府转移给了市场主体”等。这就可能产生以下问题:一是政府有意或无意地推卸责任,对公共服务提供缺乏监督。即:“政府明白自己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责任,没有担当,故意逃避或推卸责任”,或者“不明白自己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责任,将责任和权力一起推给市场主体,而认为自己不必为公共服务负责”。二是政府价值取向错位,对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的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更多是基于解决财政、投资问题或减少政府管理职能和人员编制的考虑,而把公共服务当作一种包袱,从主观上就希望能够减少政府责任,即便是有政府投资,也倾向于能够彰显政绩的经济建设项目,而在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上却捉襟见肘。价值取向的偏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缺位也就在情理中。三是对政府责任履行不力,导致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对政府责任的认识不足,在我国宏观制度环境尚不成熟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相关制度缺失,没有动力去维持招投标制度的基本公平。对中标私营企业的审计检查也是走走形式,更谈不上对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培育,为公共性的缺失和回应性的不足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2.2 对政府责任认识清晰,却无力于职责履行
一些地方政府对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清晰的,明确自己是公共服务提供的安排者的角色,知道自己不仅有对公共服务生产和质量的监管责任,还有制度提供的责任。但是,他们却不具备市场化所要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确认者、精明的购买者、对所购产品和服务的检查者和评估者、公平税赋的有效征收者以及谨慎的支出者”等五方面的角色能力,从而无力履行其应有的责任。其实,上述政府管理能力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的,例如,没有建立全国性的研究数据网络、研究资料也不足、各研究单位和学者相互交流的意识不是很强、导致各研究单位和学者所研究的测度和标准不一致、研究成果反馈和扩散能力差、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员、缺乏一整套研究支持体系等。因为,政府对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监督管理,不仅仅依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一种管理技术的提升,而它取决于政府对公共服务市场化各环节的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参考、借鉴相应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提高的。
3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责任的重构
解决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公共性与回应性不足,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政府责任的重要性和加以正确运用,即从政府角色的重新界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以及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建设等三方面进行政府责任的重构。
3.1 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中,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这首先需要政府清晰纯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的特性,在准公共服务领域大胆探索市场化机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而在纯公共服务领域则探索在其中
间的某些环节引入市场机制的可能性,同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监管。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尽快确立起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目标、标准和规则,解决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应该“提供什么”、“提供多少”以及“如何提供”等问题,以规划政府合理职能、明确政府基本责任,从而为清晰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角色变化奠定基础。这种角色的变化就是:一方面。政府直接生产角色比重降低,为市场和社会的生产提供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安排公共服务的角色比重提高,并以法律和规则体系为基础。维护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2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政府一市场一社会”互动的供给体系
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还依赖于非政府组织、社区等“社会”主体的辅助配合。因此,政府要承担起构建“政府一市场一社会”三主体互动的供给体系的责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这里,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推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化:一是加强市民、专家学者等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参与,这既要切实保证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意见反馈权利,营造有利于市民采取积极行动和联合的政治气候,形成对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外在监督机制;又要建立起专家学者参与公共服务市场化全过程的常规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确保过程的科学有效。二是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区对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为社会中介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在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社会力量优惠和补助,鼓励并引导其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给私营竞争者造成压力,规避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共性缺失;另一方面,政府要授权社区实施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实现政府以较少资源与较低成本为公众提供数量更多与质量更好的公共服务的目的,并能减少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公共性缺乏所造成的政府压力。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缓解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困境,还能使公共服务提供博弈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表达,化解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市场化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3.3 推行城市公共服务制度化建设,保证政府切实履行责任
项目
重点工作责任内容
检查考核方式
分值
(分)
考评得分
(分)
总体要求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落实到本部门、每个环节、每名工作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根据社科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社科院办公室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办
公
室
主
体
责
任
清
单
1.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省市、院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对发现违反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和纠正,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上报。
现实表现
25
2.坚决纠正,严肃查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强化本部门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效推动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学习笔记
工作记录
25
3.落实执行院内考勤、请销假等制度;撰写文件、讲话稿,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及文书制发和印章管理使用;负责学习培训、考勤考核、竞聘上岗、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修订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措施和办法等各项业务。
检查资料
考勤记录
工作业绩
20
4.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和示范教育作用;组织参加院内观看廉政警示电教片、上廉政党课等活动,多措并举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
参加活动记录
20
5.本部门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心保密制度,不信谣、不传谣,不说无原则的话,不做无原则的事
现实表现
10
落实责任负面清单
1.因撰写文件、讲话稿,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及文书制发和印章管理使用不当等造成不良后果的。
-10
2.不及时完成社科院院内学习培训、考勤考核、竞聘上岗、工资对象等日常工作的。
-10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政府道德责任 社会功能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府的公共责任相对于以往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来说显得尤其多也尤其重,许多本应该由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解决的事,由于市场的不完善,社会自治力的缺乏而仍然需要通过政府协调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必须负担起不断谋划和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和持续推进社会转型的改革领导者的责任。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的社会功能具体如下。
1.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服务型政府的经济模式下,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道德的有力支撑。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经济协调的最佳形式,但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则需要道德的协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试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认真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然而当市场一旦失灵,就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对于各种不遵守程序规则的经济失灵的状况,都要靠内在的道德来协调解决,如果是用法律和惩罚来解决这些问题,交易成本就会很高。而道德作为现代经济的一种无形资产,自然应该被调动起来,用于发展经济。经济不是单单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道德融入经济,让道德为经济把握好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不至于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择手段,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的现象。如果没有道德的融入,那么经济与道德都将走向没落。缺乏有道德的经济行为作为支点的经济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法维护长久的。同样,不合道义的经济,也是无法长期运行的。当前,我们正处于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相伴产生,共融发展,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有利于调整社会不平衡因素
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些道德责任缺失的现象,这种缺失不是由单方面的原因引起,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政府体制方面自身的原因,总体上是道德责任建设的滞后所致。
(1)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目标的冲击,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也遭受着多重思想观念冲击和影响,一些行政人员公仆意识淡化,等级意识加强,导致国家公务人员道德价值取向紊乱和行政道德缺失。
(2)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消极反映。我们在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服务型政府中的道德责任建设大方向是一致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行政道德产生的消极影响。
(3)传统的行政文化对行政道德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些行政官员只看到或热衷于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形象工程”,而看不到长远利益。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建设就要求政府应当具有协调社会各种关系,整合不同利益的能力。
3.改善地方政府不良状况
服务型政府应是责任和信用的政府,也是依法行政的政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入世以后,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公信力大大提高,但是在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中仍存在着政府信用缺失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然而,政府的道德责任建设仅仅依靠宏观的政治制度框架和法律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是由一个个机构和众多的公务人员构成的,政府官员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这是推进地方政府道德责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社会转型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道德责任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由此,地方服务型政府道德责任建设必将推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加强政府道德责任建设,从而更有效地改善地方政府的不良状况。
4.有利于政府职能顺利实施
亨廷顿曾说:“制度化水平很低的政府,不仅是软弱的政府,而且是不道德的政府。政府的职能就是治理国家。一个软弱而缺少权威的政府无法履行其职能,这样的政府也是不道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突出的标志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仍然是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行政管理体制中,职能、结构、功能是有机结合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方面。我国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重构与创新正是需要政府转变政府行政方式。政府的角色及其职能的履行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也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处于经济循环中的政府,尤其是面临着如何提升自身效能、发挥比较优势的迫切压力。近年来我国地方出现了大量的突发事件,我国地方政府在政府地位、角色和行为模式方面存在滞后性以和不适应性。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的道德责任意识的加强,能够更有力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机构设置与改变必须服从职能的变化。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历程来看,趋势是与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密切联系的,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越是深入,机构改革就越有成效,职能设置和机构设置的科学化和匹配程度也相应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基本相适应的。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特别是我们面临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重任务,这就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政府应深化机构改革,更进一步界定职权范围,通过整合机构,打破现有的管理格局,创新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各项中心任务的执行功能、对农村群众的服务功能、对部门的协调功能和对各级组织的指导功能,构建适合于服务型政府的新型管理模式。政府的各项管理措施能否实现,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取决于社会对政府的信赖、拥护和参与度。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创造一个回应性的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宗旨,增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意识,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为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
参考文献:
[1]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