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课程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在高中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进行美术特色办学,由此,也推动了高中美术课程的发展,在建设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时,需要充分融合校园文化特色,进而形成具备校园文化特色的美术课程体系。通过美术课程的构建,有效的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一、坚持“合格加特色”的指导思想
所谓“合格加特色”,是指学生既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具备较强的美术技能。首先,保证“合格”,普通高中生的“合格”是指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而高中美术生的“合格”不仅包含文化知识,还包含基本的艺术素养,也就是说,在构建美术课程时,文化课与专业课要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文化素质与艺术素质兼备的人才。其次,形成“特色”,这是构建美术课程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要形成美术特色,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表现手法等,从而为学生打下坚持的基础,具体说来,在美术课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以及审美能力。
二、实施科学的美术课程教学
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先根据高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合理的设置美术教学课程,恰当的安排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时间。课程设置完成之后,还需要选择恰当的美术教材,从而有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凸显出美术特色。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美术课堂在实行了改革之后,十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显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每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并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以便于按教学计划的大方向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创新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通过教学环节的创新,有效的将校园文化特色融入。在创设情境环节,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情境的创设要适当,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要进行放权,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探究,以便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认知;在师生互动环节,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演练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评价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在这五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与联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变革教学形式。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应该将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定期的组织学生到野外写生,这样一些,学生的美术技能才会真正的提升。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比如在进行建筑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建筑绘画技巧,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写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美术技能会被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4.重视评价激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课堂内的还是家庭作业,教师都需要进行认证的讲评,让学生根据作品的缺陷来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激励学生主动弥补,提升自身美术技能。同时,还可以举办学生作品展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创作热情就可以被激发出来,而通过作品展览,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进而有效的提升学习的信心。
三、建立高中美术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高中美术课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价,总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改正,以便于提升后续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可以包含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方面来进行,学生评价完成之后,将评价结果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高中;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0-0226-01
农村的高中教育受地理、信息、文化以及教育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薄弱,忽视了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和开展。本文通过对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1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特殊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知识经济社会。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必要需求,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推进和完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特殊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时展的需要,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行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农村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农村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
2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2.1过分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接受;教师往往只注重徐盛美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模式下农村高中美术教学重点发生偏离,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被束缚,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农村高中师资薄弱,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目前我国农村高中美术教师的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农村高中美术教师数量不足,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也不是很高。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农村高中美术老师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低下,教师美术素质和能力低下,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名无实。
2.3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一般采取成人化的教学方法,过多的采用临摹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忽视了学生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次,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配备完善的美术设备以及多媒体设备。传统落后的教学设施直接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研究
3.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审美见解,形成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问和评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美术课堂。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2丰富美术课堂资源,拓宽实践环节:一方面,农村高中的美术教师应当联系实际优化课程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室外艺术创作,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领域以及美术特长选择灵活的教学内容,根据系统性、地域性、乡土性以及生活性对学生的选修内容进行选择,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拓展实践环节,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除此之外,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应当突出教育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听取美术公开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展览,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接触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美术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小结
总之,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学的欣赏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实践,丰富美术课堂资源,拓宽实践环节,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芮溪.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办法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2]李红梅.漫谈高中美术教学的心得[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论
一、何谓“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引入教学领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种教学模式的构成包括五种要素:教学理论,不同的教育思想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其制约作用;教学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经过学者的概括和总结,比较成熟的一些教学模式有:接受模式、探究模式、发现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模式、情境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等等。
二、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1、在华南师范大学,采用先理论学习,再能力培养,然后校外实习这种三级跳远式教学模式。独立增设了以培养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课程与教学论实验”课程。美国芝加哥大学很早就创办了课程实验室,目前美国各州及其学区普遍设置课程与教学实验室。该课程是一门将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的实验课程,与课程与教学论这一理论型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能的关系。
该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的空白区域,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从目前就我国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普遍推广的可能性较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上海师范大学,采用“三位一体方案”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重点关注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学习、教育实习以及科研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严密的教学方案、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等措施;在教育实习环节,开展“以公开课为研究课题”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使学生在中小学真实情境里,围绕公开课的选题经历一些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实习质量;该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综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师范类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在许多高校不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却更重视毕业创作的情形下,该校反而取消了美术学师范专业的毕业创作,强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目的就是培养能适应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稿素质美术教师。
3、华东师范大学的项目研究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即校内理论学习和微格教学,之后开展校外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在教学模式中渗透了以研究项目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随时准备思考和重组课程的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从而提高教师培育的质量。该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在项目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联合社会各级美术教育机构,开发和利用社会美术课程资源,以此达到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效提高“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关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考
1.对高职高专“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理念、目标的思考
打破以往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课程设计以满足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要求为宗旨,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专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课程,称为就业导向的专业能力课程,其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方法称为就业导向的教师专业能力教学模式。教师专业能力课程中的专业能力概念包括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部分,它们涵盖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态度素质等教师从业需要的全部能力。
2.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计原则的思考
树立“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原则1:工具性设计原则——以教师专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课程是在能力本位课程观指导下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能力”的内涵具有时空属性,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形态的变化和社会劳动组织形式的演变。“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正是完成对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关键能力的系统学习,培养运用特定教学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原则2:针对性设计原则——以任务驱动、项目研究、行动导向设计单元课程
每个单元课程可以由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课程活动组成,目标是完成一项专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一个单元课程也可以看成一个课程模块。单元课程可以通过把职业专门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综合性任务,并考虑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特点,按教学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即从整体上可以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模式和课程教学原则。
原则3:序列性设计原则——以教学实践应用为目的多元范型教学技能技术课程
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中的一些课程原则上不是按学科系统化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因此对课程内容尤其是技术技能课程内容可进行各种分类,并采用多种教学范式来开展教学。
3.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开发方法的思考
采用多角度课程教学开发方法
(1)从小学美术学习领域的角度实施横向立体的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可切合小学美术学习领域,设计课程和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从横向上拓宽学生对小学美术知识的直观教学认识
(2)从教学技术技能角度实施纵向立体的教学模式
就每一节课或每一单元课程来说,纵向的时间发展,即是课堂结构的组合,而各个课堂结构环节的活动开展都需要 教师具备不同的教学技术,如复习技巧、导入技巧、提问技巧、讲解技巧、练习技巧、归纳技巧、结束技巧等等。因此,从课堂流程的纵向角度,采用微格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教学技术训练即可环环相扣地开展起来。
(3)从小学美术学习阶段的角度实施螺旋上升式立体教学模式
小学生美术学习是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在不同年龄学习不同内容、不同技能、获得不同能力和方法。即使是相同课题,教授不同年级,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方法、以及评价标准都绝不是相同的,此即为螺旋上升的立体模式
研究与设计“三维立体多角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各种教学技能和能力。就三年制专科层次教师培育的各类学校,毋庸置疑地应该向工具性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倾斜,以就业为导向的“三维立体多角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体现了快速、实用的特点,在短短的二年多时间内,培养出能上课、会上课的小学美术老师,避免了职前教育与从业实践的脱节,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直观的小学美术课程概念,正真发挥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我国的美术鉴赏课程也在不断发展。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美术欣赏能力和相关的理论能力较差,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解决的策略。
一、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识与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大学生的学识与修养是指大学生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特别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专业课的学习,影响了美术鉴赏课学习的质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是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敏感性差,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把美术课当回事。
(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美术鉴赏课程,学校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和教学用具,致使美术课程的专业性和教学效果都没有到很好的传承。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把情景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是简单地讲解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校管理层的问题
美术鉴赏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要切实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高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各种教学措施也相对落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体制。
二、提高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在教学观念上强调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课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在观念上重视美术鉴赏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美术鉴赏课。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已经走到我们所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各种艺术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对于日后的发展会有滞后的影响。而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会有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在各种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主张。
(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
要想开展美术鉴赏课的情境教学,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配上独特的风格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在视觉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要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三)做好课程的导入
新颖的导课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同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每一份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沉淀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而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展现也可以产生共鸣的效果。如何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产生这种共鸣,使得不同的艺术形式“浓妆淡抹总相宜”,便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欣赏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影音资料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生平经历等。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西方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先以梵高的肖像画为引,对其耳部的残疾产生疑问和话题后,利用多媒体播放《Van Gogh》的电影片段,使学生们了解梵高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就能够进入大师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对进一步鉴赏梵高的经典画作有了基本的了解。
(四)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审美观念的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大学生疑问为向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出应对不同的问题都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学生切身地去体会,提高人文素养。
在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更多的讲解书本上的理论思想,将总结好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为此,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应多注重对课堂教学思想的设问讨论,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根本上也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我探究来解决问题。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美术鉴赏课程也在教学课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被人们在生活中所应用。我国高校根据市场的要求,高度重视美术课程的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优化自身与高校发展达到互利共赢。当代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更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总之,通过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新世纪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在教学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上也将是更加成熟的。
参考文献:
[1]王琼.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探析[J].大舞台,2012,05:219-220.
关键词:职高服装美术课程企业整合路径探究
一、职高服装美术课程介绍
所谓服装美术课程,指的是职业高中服装专业开展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与制图课程和工艺课程组成主修课程。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涉及服装领域和美术领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对象来讲,该课程以培养职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水平为最终目的。结合当前服装行业持续发展需要,务必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立足就业,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1]。
二、职高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优点
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不断细化,围绕职高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多种教学方案,为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基于行业动态发展、就业导向等角度分析,该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长时间得不到创新,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效果就会达不到预期要求。下文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具体阐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工作探究有效路径[2]。
(二)不足
首先,教学模式脱离行业发展。服装美术课程包含多方面内容,教师未能结合行业发展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知识讲解,不仅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学习效果不够显著,长此以往,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失去兴趣,为专业教学增加阻力。其次,教学模式脱离教材要求。大多数教师按照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授理论知识,并凭借主观意识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对教材变动之处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各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最终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实用性降低,未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具有创新性和动态性,如果教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专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制约学生发展空间,而且不利于培养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削弱学生审美积极性,对学生日后就业、持续发展有消极影响[3]。最后,教学模式存在失衡现象。现如今,高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相对来讲,专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并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对全方面、高素养、高技能设计人才培养起到制约作用。现如今职高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模式存在优点及不足,要取得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的良好效果,务必全面挖掘该模式优点,针对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下文针对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专业教育人员提供帮助,并在大范围内推广校企合作理念[4]。
三、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专业教学方向
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最终目的即为行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通过传授素描、速写、色彩、绘画技能、基础图案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社会思维和创作能力,最终通过绘画作品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设计技巧。简言之,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确定教学方向,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与艺术修养。在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遵循人本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确保设计完成的服装作品具有实用性,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最终职高学校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过程,即满足新时期服装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过程[5]。
(二)动态传递行业动态
大多数职高学生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专业技能及文化素质不高,如果对这类学生引导不当,则其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并发生辍学行为。为了改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教师应客观分析职高学校生源现状,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职高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服装美术设计行业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专业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及多媒体设备动态更新并分享行业发展情况,对学生就业方案调整、学习计划制订起到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男士衬衫设计学习任务,课前教师全面搜集时尚男士衬衫图片,并以PPT形式呈现。学生了解男士衬衫款式、设计需求后,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并适当引导学生设计思路,最终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彰显设计理念的服装作品。实时分享行业发展动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学习目标[6]。
(三)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首先,运用案例讨论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师生互动提供机会,案例讨论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发挥理论知识内化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结构制图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新式西裤设计作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组内成员在分析探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绘出结构图,既锻炼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设计实践起到基础铺垫作用,然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服装设计工作对设计者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专业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制定创新思维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节,并养成良好的速写习惯,不仅能捕捉设计灵感,还能为服装创新式设计提供丰富素材。课后,专业学生应主动接触艺术作品,以此拓展多元思维,对优秀服装作品设计有正向影响。最后,提供实地演练机会。职高学校应为学生多次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服装设计任务,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对学生就业能力、服装设计水平提高有促进意义。专业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服装设计竞赛,对服装设计理念创新、有效弥补服装设计的不足之处有重要意义。此外,职高学校应主动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通过实地演练循序渐进提高服装设计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