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18-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这些植物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药用植物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其中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作为较早实行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所有学生第一年全部在本部接受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从本科第二年正式进入药学院后才开始学习。药用植物学是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因此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药学专业认同,建立一定的药学专业常识和医药人文素养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本课程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课程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的特色在于“药”字,即所谓万变不离其“药”。我们希望这门课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我们的祖先才发掘出了那么多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疾病的药用植物,不但使中华名族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今天更是造福整个人类)、热爱生活。

药用植物学非常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组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本文结合本院系的特点,探讨在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推动下,进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探索和改进:精心选择实验材料、不断更新实验器材、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编写新的实验教材、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植物分类学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充分观察比较实物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讲述的专业术语,特别是跟植物形态有关的内容[2]。传统的切片观察存在无法全方位展示一个植物材料的弊端,因此我们在这个部分采用的新鲜植物材料占到90%以上,例如十字花科的油菜、诸葛菜,毛茛科的毛茛、洋地黄,豆科的蚕豆、紫荆,唇形科的丹参、野芝麻等,都是我们常用的典型材料。但近年在异常气候越来越多发的情况下,这些材料的花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学院想方设法地开拓材料的来源。首先是校园观赏植物中具有典型特征的植物和花卉,如蔷薇科的红叶李、木犀科的迎春花;其次是周边绿地、药草园中资源的挖掘,如瑞香科的结香、唇形科的白毛夏枯草;再有就是花卉市场中购置的如景天科的长寿花、玄参科的金鱼草、兰科的洋兰等;开课期间实在无法得到鲜品的则利用保存浸泡的植物标本,如豆科的合欢(盛花期主要在暑假)。另一方面每个春季学期开学后,每个任课老师都要随时留意物候,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3]。

我们的原则是:材料的选择不仅务必新鲜和完整(苗花果兼备),而且力求既符合专业考察的要求,又贴近同学的生活。如此每次同学们走进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室都很惊喜和新奇,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切片和标本,而是不同科属的赏心悦目的新鲜花卉材料。以上做法虽然给药用植物学带教和准备的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很多同学甚至对课程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了更多的生活中常用常见的植物和花卉,更增添了生活情趣。

二、不断更新实验器材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促进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尤其体现在实验器材的更新上。十年前药用植物学实验所使用的教学器材都很单一落后,学生在观察子房胚珠的时候所使用的还是手持的放大镜。2006年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不断投入经费以改进教学仪器。当年的第一笔经费购买了首台示教用体式解剖镜,放在讲台上用以展示花的微观构造,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进行镜下观察。到2008年实验中心搬迁至新校区后,中心统一购买了一整批学生用体式解剖镜,学生每人一台进行观察。实验器材的改进使得以往胎座类型等观察难点被克服了,学生对于花程式和花图式的理解和掌握更完整了。2012年,随着数字教学的不断引入,实验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PPT和投影仪,因此我们及时购进了2台示教用的数码体式显微镜。现在,教师上课时可在讲台上进行实时的花的解剖,利用数码体式显微镜将图像捕捉和投影到幕布上,再不需要每位同学轮流到镜下去观察了。

实践证明,实验器材的更新和升级使同学们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的掌握了植物的形态,从而大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效果,使同学们真正进入到“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三、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

近年来我们逐步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目前已达到每堂实验课都有未知材料的检索。理论课上我们重点介绍的被子植物部分已包含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常见的22个科。理论课内容的拓展,在每次实验课上都会选择1~3种带花、果、茎叶的新鲜植物材料,这些材料大多属于理论课未涉及的科属。我们要求学生解剖每一种实验材料的花果,写出其花程式,画出其花图式,并要求学生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出每一种未知材料的科。这个探索性实验对带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在预实验时先鉴定每一种材料,对于个别未知材料的常见变异也要了如指掌。且每个学期,根据气候情况,每次选择的未知材料多有不同,需要实时调整。

事实证明,以上举措效果良好。经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随便拿到一个未知植物材料,只要标本完整,都可以通过检索知道其科属,再查知其植物名。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校园中出现的栽培植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学生对校园及其周边植物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而这样的认知能力对于平时生活是大有益处的。

四、编写新的实验教材

我们结合近年的实验教学和改革,新编了研究性大学药学实验系列教材之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并投入使用。本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精简,精心选择、删除陈旧的、不易开展的实验,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课程紧跟互联网教学的步伐,我院于2013年积极申报校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并获得资助,拟利用现有的仪器条件,将实验材料拍摄搜集成图片库以美化和提升课件的质量,并将部分实验内容开发成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慕课(Moocs)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做前期的准备。

五、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其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学时数不断被压缩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转变思路,努力加强课堂的内涵培养并尽量使之延伸。当前我们的尝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报告展示,引导互相学习。每次实验课后,我们都要评选出2份优秀实验报告,并将其张贴在教室门口的展示窗中,供其他同学观摩参考。在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建成后,挑选出每次实验课上特别优秀的实验报告,扫描后放在的“优秀实验报告展示栏”中加以展示,以鼓励同学们认真对待每次的实验报告并互相借鉴。

2.自制植物标本,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野外实习等机会,对校园(或山林)植物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制作一定数量的腊叶标本,同时将腊叶标本的制作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当中。这样的调整突破了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基础课堂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的教育课堂,也成为亲近自然的教育课堂。对于制作精美又符合专业要求的自制标本,我们将其做成展板展示在教室的外墙上,不仅美化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环境,更增添了药用植物学实验室的专业氛围。

3.时刻贯穿“药”这条主线。在课堂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重点介绍植物学的知识外,还将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内容延展深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解某些科属的材料,如同学们对扛板归的故事、金樱子的故事都很有兴趣。如此一来,看似简单朴实的每种植物就与“药”联系在了一起,更多地使同学们了解和感受到祖国医药文化的魅力。

总之,在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契机推动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院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对过去的总结就是为了以后做得更好,我们将一直坚持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课,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多的发现大自然的美,更富于人文精神,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郑汉臣.药用植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体性;药用植物学

0 前言

药用植物学定位为制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是中药学、制剂学的课程的基础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整合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就业竞争力。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教育,已远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本课程改革应突出主体性教育理念,突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新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1.1 建立全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典型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解决的动机下,通过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进行探索和协作学习,让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集“教、学、做、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要求及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选取制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将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①药用植物器官识别:六个任务即根、茎、叶、花、果实

②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五个任务即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分泌组织

③药用植物种类识别:七个任务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④药用植物野外实习

改革后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特色为理论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课堂与实验场所合二为一,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1.2 网络平台学习模式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将本课程设置为几大模块:课程导读、课程精讲、作业相关、自测练习。其总体模块如下:

课程网站:课程导入、授课视频、作业及练习、自我检测

课程导入: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

作业、检测:理论自测、药用植物鉴别

网络的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特点使网络平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阵地,通过构建药用植物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药用植物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3 MOOC慕课教学

借鉴 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进一步丰富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完善课程教学视频,形成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库,从而促进慕课平台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本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促进本专业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传至 MOOC 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并设定时间为学习课程做好准备。慕课的在线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思考与作业、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等内容。考虑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合理划分在线教学单元,按照每周一期的进度设计教学单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定时教学内容,课程持续时间为10周,每周在线教学4学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在线参与以及学习效果的掌握,药用植物学MOOC 课程将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MOOC 课程设置有8次平时单元测验占50%;课程在线讨论占总成绩的 10%;MOOC 课程共设置有5平时单元作业占总成绩的40%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相应的单元作业等,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在线参与课程的情况,提高药用植物学MOOC课程网络在线教学质量。

1.4 建立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

野外实习实训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与植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理论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草园都是我们的课堂,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减少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对原有的实验内容和体系进行了优化,重组和更新的教学内容超过50%。野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调查方法;植物的鉴别技术;药用植物种类调查及标本采集;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实训之前把学生编制成若干组,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有重点地收集材料,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

我们要通过野外实习实训,培养了学生野外工作的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锻炼学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与各专业后续课程密切衔接的目的。我们还构建了实验课教学平台,建设适应药用植物课程体系的标准教学实验室,具有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摄像多媒体投影仪演示系统和先进的显微互动教学系统,辅设中药标本室、切片室,药用植物园,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

2 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如下:

工作任务驱动――任务导向,项目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教案、课程视频、专业链接

“慕课”课程――课程学习、单元自测、效果考核

野外实习――实践技能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提倡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运转正常,取得显著成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不断充实,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学生植物显微特征观察在多媒体中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改变了过去学生单独在显微镜下找不到,找不准,浪费时间的弊端。

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各种改革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药专业12级学生学平均成绩比改革前的11级学生平均成绩高8.42分,且在下一学期的中药学基础、药物制剂学课程的学习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进步与成绩的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会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涛.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慕课(MOOC)建设与应用[J].药学教育,2015(31):26-29。

[2]苏红、刘志宝、吴丽香.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探析[J].中外医疗,2013(33):132-133.

[3]李涛,张浩.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2010,(12):2-3.

[4]李涛.全球 MOOCs 浪潮中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4,30 (6):32-35.

[5]裴瑾,万德光,马云桐,等.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6]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药学是以现代医学、化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涉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制药学等多门学科[1]。近年来,随着药学行业的飞速发展,药品企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多伴随各自的理论课开设,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吉林医药学院从2011年开始对传统的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在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本科学生中开设药学综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基本构建

第一,药学综合实验内容的选择。药学综合实验在实验设计上按照从天然药用植物中开发新药和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两条主线进行。吉林医药学院组织相关课程专家、教授对现有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和反复论证,最终选取“三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鉴定、含量测定及其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盐酸小檗碱控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三个实验作为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3]第二,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安排。其一,开设时间。由于药学综合实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将实验开设在四年制药学专业的第七学期,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之后;其二,教学安排。本门课程总学时90学时,三个实验的课时分别为46学时、24学时和20学时,每个实验集中在一周完成。

三、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

第一,预习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并提交预习报告。以“实验一,三的制备与质量检查”为例,设置的预习问题包括:①为什么叫三,三的作用有哪些?②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③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哪些?片剂中常用辅料由哪些?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文献数据库或网上资料开展进一步的学习。第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由于实验周期较长,因此,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实验结束后及时分析和处理数据,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指导教师主要起监督和辅助作用。第二天实验工作开始之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质量。第三,实验考核。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两部分,理论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技能部分占总成绩的60%,其中,实验操作占40%,预习实验报告占10%,实验报告占10%,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等进行综合考评。由此可见,在培养过程中侧重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效果

药学综合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参加这门课程的学生,在后来的面试求职和毕业论文设计中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可以说,药学综合实验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体会及展望

第一,指导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由于药学综合实验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除了要求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加强其它学科的学习,并虚心向其它学科的教师请教,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满足教学要求。第二,课前预习是关键。课前预习对实验的正常开展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在操作中就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将来的考研或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吉林医药学院将把这一教学模式坚持下去,紧跟学科的发展,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改革与调整,争取培养更多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药学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春福主编.药学概论(第3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药学 教学 标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市场上中药材伪品及混淆品等掺假使杂现象日益严重。为了保证中药材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要求医药类专业人才要具备鉴别中草药真伪优劣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高职高专的教育者,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校教学的现实所需。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对生药的真伪优劣鉴定能力,其中标本实践是提高学生鉴定生药能力的重要途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药材资源丰富的贵州黔南地区,具有进行标本实践的教学资源。本文对传统《生药学》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探索,将标本实践应用到教学之中,并对标本实践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1开展标本实践教学探索的必要性

传统《生药学》教学存在授课模式单一,实践可验证性少,学生对生药真假伪劣鉴别能力差等缺点。

1.1授课模式单一,教学效果差

目前生药学课堂教学主要以“灌注式”教学为主,整个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方式主要靠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纯理论教学。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疲惫状态,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生药学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复杂、实践操作性强,传统的理论授课与显微鉴定难以满足生药鉴别技能的培养需要。而标本实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1.2验证性实验多,鉴别能力差

生药学传统的理论与实验课程比例为2:1,生药学属实践型课程,学生应当将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传统的理论教学先介绍每味生药的基本特征,学生在实验时,通常以目标特征去验证已知生药。例如天麻先通过性状特征(鹦哥嘴或红小辫、肚脐眼等)、显微特征(草酸钙针晶、淀粉粒等)进行理论讲述,再通过粉末特征进行验证。对于未知药材,学生们对它的鉴定却无从下手。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收获有限,不利于开动脑筋、扩展思维,培养创造力。而标本实践有利于让学生更客观的了解生药,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1.3学习思维固化,积极性差

多数学生在生药学实验中,按照教材实验步骤,不经思索,按部就班,草草了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探究生药的积极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质疑性。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评价往往凭借实验报告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实验技能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浪费了许多教学资源。多数学生学习生药学靠死记硬背各种生药的鉴别要点,考完就忘,不能学以致用。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及科研素质的培养。而标本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以便达到药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2标本实践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1生药标本进课堂,边看标本边学习

在理论授课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10人一组,分别发放药材实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简便的方法对生药的外观性状进行观察并讨论,最后推荐1名同学作为代表对药材的性状特征作描述,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教师要强调学生观察药材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异常突出特征。如党参的“狮子盘头”,大黄的“星点”,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愣身”,广防己的“车轮纹”,松贝的“怀中抱月”,何首乌的“云锦纹”,黄芪断面的“心”,苍术断面的“朱砂点”等。最后,教师对生药标本进行归纳总结。这不仅摆脱了抽象的文字描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所以在教学中引入有代表性的药材实物很有必要的。药材标本进课堂既简捷又实效,不但既激发学生对药材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掌握药材性状的鉴别要点和鉴别方法。从而实现了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

2.2野外采集生药,制作生药标本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野外采集生药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四面环山,自然植被良好,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野外实习场所。学校周边生长着许多常见的生药,如半夏Pinelliaternata、重楼Rhizomaparidi、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白芨Rhizomabletillae等名贵生药。在野外标本实践之前,将学生分为10人每组,要求每组采20种不同的生药标本。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种类生药采集不同的药用部位,如木本植物采集它的枝叶、草本植物采集它的全草、藤本植物采集它的茎枝等。教师要强调学生在采集过程中注意生药标本的完整性,并对各生药的识别特征进行介绍,如天南星科植物的识别要点:佛焰苞。最后,教师对学生所采集的标本作详细介绍,包括植物形态、性状特征、药理作用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并传授学生制作生药标本。制作生药标本是生药标本实践的重要途径,制作方法如下:将采集的标本放置在干净的纸张中、将根、茎、叶铺平,尽量保持生药的完整。在生药干燥期间、勤换纸张、避免出现植物叶片变色等现象发生。植物基本干燥后,最后用针线及胶水将生药标(下转第37页)(上接第32页)本固定在白纸板上。

教师通过野外标本对学生进行实地讲解,仔细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标本制作,能更好的掌握生药的性状特征。总之,野外采集生药,制作生药标本的教学方式是利用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大自然中寻找答案。这不仅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生药学的学习积极性。

2.3参观生药标本馆,巩固生药知识

生药标本馆作为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学校生药标本馆陈列着多种标本,包括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生药标本等。浸制标本,可观察到原新鲜植物的形态、颜色等固有特征。腊叶标本,可观察带花或果的整株植株或部分植株(带花、果实的小枝,入药部位)的形态特征。生药标本,可观察动植物、矿物的整体或药用部位的形态特征。参观生药标本馆的教学方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将学生分为15人一组,共3组分别轮流安排到浸制标本室、腊叶标本室、生药标本室进行观察。其次,每间标本室安排一位老师对每味生药标本进行详细讲解,并针对学生的疑问作一一解答。再次,每次观察生药标本馆要求学生记录不得少于30种标本。记录内容包括生药名称、性状特征、药用部位等。最后,进行标本考核。考核方法为:考场每次只能进一位学生,学生对老师指定的10种生药标本进行辨认,共计10分,纳入实验成绩。通过参观生药学标本馆,可系统的学习、掌握及巩固生药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生药的辨认度。学生近距离的观看动植物标本,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生资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实践精神。

3结语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应提高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药学主要讲授生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时等知识,学生对枯燥的理论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对许多生药早有耳闻,但未见过实物,就算见了实物也很难辨认。所以通过标本认识生药,激发学生动手采集标本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要培养实践型药学人才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通过标本进课堂、野外采集生药、制作生药标本、参观生药标本馆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次,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利用好生药标本,学习透彻各生药知识,掌握其鉴别要点,以达到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来宾,吕洁丽,荆云,等.生药学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略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67-69.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Medicinal chemistry is the basis of medicine. It helps students to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chemistry and provides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the subsequent learning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of medical subj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of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dicinal chemistry;teaching statu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254-02

0 引言

随着就业市场就与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也应当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教学改革。医用化学是基础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其是联系化学与医学的纽带,既涉及到了化学知识,又包括了医学方面的内容,且医用化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补充化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高职院校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果较差,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改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率。

1 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教师综合素质较差 在高职院校中,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师通常是化学专业出身,不具备医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化学与医学相融合,只重视化学方面的教育,不能有效的实现医学化学的教学目的,影响学生医学化学方面能力[1]。

1.2 教学式方法太过陈旧 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师生之间没有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多采用听与记等形式学习,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且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学生基础较差 一些医学专科学校文理学生兼收,学生的化学基础程度不同,尤其是文科的学生,化学属于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且课程的难度增加,进度变化过快等,有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化学课程与医学课程的联系,只是将化学课作为独立的课程来学习,忽略了医学课程的学习。

1.4 课程内容较难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的教材过于注重化学原理,忽略了医用技术,导致医用化学的系统性教学与基础医学相互矛盾,且一些学生之前的化学基础较为薄弱,将医学当做最重要的科目,对于医用化学中的化学理论与概念难以理解,例如游离基反映以及诱导效应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影响了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率的措施

2.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心理学方面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接受信息,仅仅依靠听觉能够收到11%的信息,听觉加视觉能够收到83%的信息[2]。而接受信息与记忆的关系是,只通过听觉能够记忆的知识为20%,只通过视觉能够记忆的知识为30%,而视觉与视觉相结合能够记忆的知识为45%。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以“声、图以及形”三种特点在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充分的利用了人们学习的有效途径,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模仿卤代烃中的SN1与SN2反映的历程,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对抽象概念的理念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的体现出自身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想要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就应当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当提升医用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医用化学教师应当注重知识系统性以及深度,以便及时的了解学科的动态,增加知识的储备。此外,医用化学教师还应当扩大知识的广度,教师可充分的运用在学校的条件,系统的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3]。其次,医用化学教师还应当主动从事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能够充分的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还能够将医用化学学科的最新信息以及成果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通过针对医用化学教师进行培训,或者补充专任医用化学教师。专任医用化学教师通常是具有化学专业知识,同时还通过了长时间医学知识培训的教师,专任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能力都较强,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

2.3 改革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结合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可将医用化学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应当要体现理论知识,将课程与职业的特性相结合,促使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使医用化学教学逐渐向临床医学实践倾斜;第二,应当结合临床应用,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使用的教学内容,还可适当的补充一些边缘学科的内容,利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安全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实施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但目前高职院校医用化学实验缺乏综合性,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指导思想,采用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演示,学生进行解说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4]。在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推行模拟科研综合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合成水杨酸的过程中,可设计、制备并表征其与Fe3+离子的生成物,随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对Fe3+离子进行测定。这种综合使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研究的兴趣,除了上述实验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方案,并进行探索性实验。例如医院常常需要检查病人的血糖浓度以及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正常,教师可与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到医院相关科室了解正常的指标、用怎样的方法检验血液与尿液的样本,检验的结果如何表示等,随后将调查的结果制成实验报告,与其他的学生一起交流。

3 结语

医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以及性质的学科,其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提供了基本理论知识。高职院校应当按照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实用性的化学实验以医学知识为重点,通过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当代较为先进的教育技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莫小路,曾庆钱,蔡岳文.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04):23-26.

[2]陆晓雁,卢省花,程瑞峰,付菜花,王飞,章骆汗.高护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服务岗位课证对接研究——以“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制”一节教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0,31(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