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行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流行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可它一直鲜为学术界研究,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了流行文化的含义,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流行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等,希望借助利用流行文化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行为。
关键词:流行文化;消费者行为;高雅文化
现在,当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产品随着全球化而充斥世界的时候,不仅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全球各个角落普遍存在并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东西,就是已经彻底商品化和全球化的流行文化产品。由此可见,流行文化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对流行文化的研究已经势在必然,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流行文化的界定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界定。关于“流行”这个词,威廉斯认为有四种意思:被许多人特别喜欢的;较低等的制品;希望赢得人们喜欢而蓄意制造的作品;那些事实上是为自己而制造的文化。“流行”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迅速传播或流行一时的规格或样式,也称作时尚、时兴、时髦等。流行是一种追求新颖而背离习惯的企图,但同时尚未超出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和行为范围。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流行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的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范的行为模式。流行现象,它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人,对特定观点、行为、言语、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共同的崇尚与追求,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社会到处可见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流行,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从商业的角度看,流行意味着消费潮流,它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种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如营业额、利润等)紧密相连的东西;从接受的角度看,流行在面向市场和社会时,极易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
在学术发展史上,“文化”一直是最复杂的术语之一。最早在科学意义上为“文化”进行界定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泰勒。截至20世纪50年代初,文化界定已经有164种之多。著名学者T.伊格尔顿在其最新的大作中指出,文化这一术语一直是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被使用:它太宽泛又太狭窄、太充满人类学的无所不包又太局限于美学意义上的思辨性。20世纪90年代,一些人类学者认为,文化界定可以归纳为两种,一为社会结构意义上的文化,另一是个体行为意义上的文化。前者指的是一个整体社会中长期、普遍起作用的行为模式和行动的实际准则,这些模式在那些给事件和人际关系以明显结构的形态和反复出现的周期规律性中呈现出来,并且构成常被归为“生活方式”的那种东西。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巨擘拉德克利夫·布朗就持此观点。后者是个体习得的产物,包括一个人类群体成员为了在他参与活动的这个群体中被相互接受地交往而必须知道的东西。据此认识,文化不必为该社会甚或该群体所有成员所共享,而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成员彼此授受意义,以至这些意义能够使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因为他们建立了共同的理解和文化的想象。
很清楚,任何流行文化的界定都将会把流行的不同意义与文化的不同意义进行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组合。因此,文化理论与流行文化衔接的历史,就是这两个概念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内,被研究者以不同方式组合的历史。
二、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流行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代言人。在《消费矛盾:消费社会的概念、行为与政治》(ContradictionsofConsumption:Concepts,PracticesandPoliticsinConsumerSociety)一书中,爱德华(TimEdwards)主张,透过流行文化,我们能够对当代消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
流行文化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随处可见的消费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它都体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们一种趋同的消费选择。从总体上看,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流行文化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模式。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流行文化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或者说在于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欲求。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人们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物质特性和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还会因其广告所张扬的抽象的、非实用的精神因素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和认同。形形的广告无不传达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价值与精神取向,广告与其说是对产品的推销,不如说是对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哲学和意识形态的表达。比如耐克赢得了非凡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地优良,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大力倡导了一种价值观,那就是:Justdoit(想做就做).Ican(我能)。这种价值观已形成了一种潮流以绝对优势经久不衰地席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它不仅已嵌入了每个美国消费者的头脑深处,而且已成世人皆知的经典广告口号。
2.流行文化反映消费者行为。流行文化是消费者行为的一面镜子,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消费者的行为。美国当代强调年轻和健康的流行文化正好反映了美国消费者购买健美器械、定期去健身俱乐部、钟爱营养均衡食品等消费行为。
三、流行文化的发展阶段
流行文化一般会经历产生、普及和衰退三个阶段。流行文化潮流以前是由商家请专业设计者创立,然后自上而下进行普及。这里要注意的是,流行文化也会被名人无意创立。例如,1961年,肯尼迪在他的就职典礼上没有戴帽子就走过了宾夕法尼亚大街,这一无意行为却从此打破了男士戴帽的风俗习惯,也摧毁了男帽行业,联合帽业会不得不请求肯尼迪重新戴上帽子以希求恢复男士戴帽的流行文化。由此可见,名人对流行文化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商家把流行文化的产生寄托在年轻大众上。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投资请一些“酷仔”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关于流行文化的录音采访。这样的调研使得Reebock开始推销淡颜色的鞋子,而Burlington开始推销深蓝色的牛仔裤。
流行文化形成过后,最重要的是让它普及到大众,不然就不成其为流行文化,就不能引导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这就要借助媒体和意见领导者通过广告等方式传播出去。广告是流行文化的信息源,它最先向人们传递社会潮流和流行流变的信息。当一种流行生成后,广告及时地把流行资讯广而告之。由智威汤逊中乔广告公司创意的“立顿红茶”系列广告非常生动形象地演绎了新产品的流行特性,也为广告对流行文化的传播作用做了天然的注脚:“紧跟潮流新步伐”、“散播热门新话题”、“洞察今夏新焦点”、“聆听流行新节奏”、“掌握时代新信息”。
广告报道着流行、演绎着流行、评说着流行,它以高度的日常性传播,使人们处在一种强有力的流行文化环境和认知空间中,从而不断地推进着流行市场的发展。人们通过广告传播、了解了最新的流行是什么,普及的范围如何,社会评价的程度怎样,广告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们获取流行文化信息的过滤网。只要我们稍加回忆,就会发现这些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喝一般的汽水到喝可乐,从喝茶到喝咖啡,从喝白开水到喝矿泉水,从只知道自己烧着吃,到吃现成的方便食品,从吃大饼油条到吃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哪一种饮食流行没有广告传播的贡献?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广告的传播,哪怕流行文化已经形成,却难以快速地流行开来。当然,广告促进流行文化普及的方式和途径是多元的。首先,它不遗余力地对时尚主题进行不断重复的诉求,从而使其大面积铺排开来,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大潮。其次,广告为了促进流行的普及,竭力创设着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时尚模拟环境,并把每一个人邀为广告主角,竭力告诉人们拥有广告中所推荐的产品会多么快乐,按照广告所设想的方式生活多么美满,于是人们不是被强加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就是承受着由此而带来的群体压力,为了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个人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大家必须从众,必须去拥有时尚。这一来,广告传播的商品或服务便迅速获得众人的追随和采用从而得以普及。流行文化具有易变性、周期性的特点,这就告诉我们,流行文化在产生、传播并达到后会急转直下走向消失。流行文化周期的长短直接牵涉到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都做着“留住”流行文化的努力。利用广告巩固业已形成的流行时尚,并在前一流行的基础上通过内容更新、题材转换、形式变革等一系列手段,带出另一个相关的流行,甚至使其再度走向新一轮的,从而达到尽可能延续流行的目的。这是广告对流行文化的又一突出贡献。
综上所述,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举足轻重,一方面商家要善于利用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创造、普及并留住健康的流行文化,以保持健康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正确引导,这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圣刚.当代流行文化的形成机制与作用[J].中州学刊:文艺研究,2007,(2).
[2]杜春华.近年来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成因及社会价值分析[J].天府新论,2006,(4).
[3]仲富兰.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合谋者[J].社会观察,2006,(4).
[4]刘乃歌.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5]刘志梅.流行文化与广告[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6]万翔.消费时尚、流行与品牌战略[J].商业研究,2004,(13).
[7]陈立旭.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当代文化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2).
[8]羊小于.论流行文化对广告的意识形态影响[J].新闻界:传媒与广告,2003.
[9]张同道.文化肿瘤[N].中华读书报,2001-07-18.
[10]肖鹰.美学与流行文化[J].文艺研究,2001,(5).
[11]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2]金元浦.重新审视大众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13]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述评,2000,(5).
[14]陈立旭.现代传媒变革与文化革命[EB/OL]..文化研究网:.
关键词: 流行文化 英语教学 导入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大学生普遍地接受甚至狂热喜欢英美的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在现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强调语言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文化因素的作用”(赵建常、关韶江,2001)。因此,传统的教育早已与语言学习的大趋势脱轨。而且难度过大、意义太抽象的内容常常会挫伤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如将英文歌曲、传媒信息和影视等不同形式的英美流行文化导入到课堂中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降低学习材料的难度,改变学生学习外语的惧怕心理,另一方面又可以传递更多的与教材有关的补充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流行音乐、英文原版影音作为视听教学资料
1.将英文歌曲作为课堂导入
歌曲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学生可以在快乐的旋律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增进情感的体验,加强记忆,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英文歌曲可以巧妙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把相关背景知识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音乐中的语言有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其产生的效果可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和引起他们的积极反应,有助于较长时间保持对学习活动目标的集中和指向。例如,《阳光中的四季》(The seasons in the sun),这首歌是爱尔兰西城男孩流行组合的经典歌曲,英文歌词简单隽永,男声组合舒缓的吟唱,发音清晰,适合模仿学习。在让学生欣赏歌曲、记忆歌词的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如“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此句可以引出对动物比喻义的讲解,“black sheep”应译为“害群之马”而不是“黑羊”。借此,还可以引出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鼠),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等。经常在这样被拓展的学习情境中,词汇量及听说能力自然会有较快的进步。
2.利用英文原版影音作为教学资料
影视作品是一种生动的视听组合,它直观、生动地结合了声音、图像和故事情节,自然流畅地传递了语言信息,创造了真实的语言和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视听环境,使学生全方位感受所学的语言和文化。
首先我们可以借此学习积累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的制约和母语的干扰,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难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对于无法出国且很少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学生来说,看英美影片是他们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例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阿甘在表达自己极爱吃巧克力时说道:“I could eat a 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f these.”million一词在本句中是大量的意思,而并非说阿甘有过人之处,通过对million用法的分析,学生对美国人日常用语中夸张语气的用法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又如《狮子王》(The Lion King)Timon和Pumba的对话,Timon:“Hey.He looks blue.”Pumba:“I’d say brownish gold.”这里的blue不是颜色而是表示沮丧。教师可以执导学生对通过影片接触到的短语和句型进行整理、归纳,并且用它们编成对话加深记忆,让这些语句变成自己的语言,并能信手拈来。
我们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会应用这门外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常常出现交际障碍,外语学习不能不了解相应的背景文化。通过影片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社会状况、风景地貌、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比如说,在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中,当船快沉没时,男士没有争先恐后地逃走而是让女士和孩子先坐上救生艇离开,充分体现了美国“女士优先”(lady first)的绅士风度。
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地了解并真正掌握该语言,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
二、媒体资讯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是多元的,如果他们只懂外语而缺乏对当代其他领域知识的掌握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在课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教师的职责。流行文化涉及面广,可提供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例如,在讲解运动主题时,教师可直接引入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或姚明、郭晶晶等运动明星的话题;在讲解环保问题时,教师可引入有关克隆或基因产品的信息;有关英美政治时,联系Watergate,Zippergate,Intelligence gate等事件启发学生对西方政治作深入思考,并通过设计有启发性、争议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使其批判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教师应从教学角度来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流行文化作为素材补充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因为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内容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自身对流行文化的了解,关注流行文化发展的趋势,勤于积累各种资料,将自己的外语教学经验和流行文化知识进行必要的、有意义的整合,以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已掌握的流行文化知识为依据,尽可能地使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当前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相适应,从而使教学内容中流行文化的分量适宜、难易恰当,努力探索出一条能提高学习效益的教学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Cheung,C.K.The use of popular culture as a stimulus to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 Hong Kong[J]. ELT Journal,2001,55/1:59.
[2]Richard,Jack,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274-01
罗大佑出道二十多年,其早期的歌曲中包含鲜明的政治意味。罗大佑毕生都在努力用音乐传递人文精神,他说自己是一个“信息的使者”,通过音乐把个体与自然、社会、时代、灾难……等等联系起来。当初在台湾,罗大佑可是批判现实的,他的歌曲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政治号角,他也被称为“音乐教父”。除了台湾的罗大佑,大陆比较有代表性的用歌曲来表达观点的流行歌手也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崔健。他们仿佛是在用音乐来表达,来呐喊。
不论是中国台湾的罗大佑还是中国大陆的崔健,他们的音乐都对当时年轻一代的政治倾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青少年的政治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独具吸引力,青少年拥抱流行文化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进行积极地“赋义”和“表态”。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少年群体,在于它传递的思想态度和感情倾向正是青少年渴望表达的和希望呈现的。和主流文化不同,青少年流行文化反映出的参与社会的姿态一般表现为外在的明显冲突或内在的隐性对抗。
所谓政治社会化,即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亚文化形态,其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了政治社会化的方法选择。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为社会教化。社会教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基本过程,主要表现为以各种社会组织及社会群体为教育主体的政治教育和观念灌输。在这种方法体系中,最具生命力的当属暗示型教化方法,它将非政治活动赋予政治意义,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暗示型教化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教化内容与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备受青少年群体青睐的流行文化。例如,在流行歌曲中嵌入某种政治倾向,融政治教育于网络游戏中。
第二,就个体层面来说,流行文化影响了个体内化的效率。个体内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又一个基本过程,指个体习得政治规范、建构政治价值,形成政治态度和实施政治行为的过程。个体内化建立在社会教化的基础之上,同时又高度依赖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青少年刚刚步入社会,流行文化为其提供了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流行文化提供的语境、话语表述的方式、传达的情绪与政治教化的目的相左或相合,可以激发或抑制青少年接受政治教化的主动性。
第三,流行文化影响政治社会化目标的达成。政治社会化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政治文化的传承;第二个层面是培养并塑造公民的政治人格。流行文化的影响既存在于宏观的社会教化过程中,又存在于微观的个体内化过程中,既影响了社会教化的统一性,又影响了个体内化的积极性。因此,流行文化不仅能影响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同时还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
当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最大特点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载体,网购、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皆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网络通信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还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身体不用在场,交往双方是代表身体的IP和符号。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社会政治教化彰显出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
第一,流行文化的技术载体――网络媒体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青少年群体借助网络可以接触各种信息。由于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那些不怀好意的的、虚假的政治信息也会趁虚而入。受制于技术更新迭代的迅速性,传统的社会组织治理制度将难以走在网络传播环境的前面。因此,无论是进行事前的审查还是事后的惩罚,都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有效的行动效果,而且,对于政治认识不够深刻、政治实践匮乏的青少年群体而言,矛盾冲突的政治教化还非常容易造成认知上的界限模糊及行为上的行动障碍。
流行文化,区别于代表历史的沉积的传统文化,是以时效性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文化。可以说,流行文化就是大众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认识,然后接受,继而对其进行追捧的文化,一个东西想要流行起来,必须在短时间内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并且接受,而这在人们靠着语言、手势、图记、火把等来传递信息的原始传播阶段是无法想象的。
社会化媒体展现最流行的生活方式
社会化媒体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联络、关注新情况或是与周围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最热的流行文化。
无论是浏览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对某部电影的看法,还是针对一件重大事情的决定,都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得到有用的信息。比如通过新浪微博,你可以得到针对某事件看法的数以千计的回答,这不同于谷歌,在微博上你不必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筛选搜索结果上,并且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告诉你更好的答案。
年轻妈妈在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选购育儿图书、白发老人在淘宝网上选购物品、IT精英在京东商城补充硬件设备、年轻人逛天涯论坛、驴友分享旅游体验、主妇在网上银行理财、情侣在线看大片、孩子用iPad游戏……社会化媒体打造了一个时尚生活的场景,展现了最IN的生活方式。
社会化媒体衍生流行文化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似乎针对所有的需求都会有社会化的解决方案,有用户群超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人口的通用社会网络;有几乎能满足各种特殊需要的利基站点;有可供人们分享照片、视频、状态更新的站点;有让人们结交新朋、联络老友的网站……
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 就当代社会化媒体与现代流行文化而言,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当代社会化媒体塑造着现代的流行文化,而现代流行文化又对社会化媒体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倡导者、传递者、推广者、普及者。社会化媒体借助其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互通性的特点,使广大受众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将人们聚合在共同的话题中,通过其潜移默化功能加固人们对流行文化的共有认识,通过营造流行文化的环境来扩大人们对某一流行事物及现象的共有认识,即扩大共识,为流行文化推波助澜。
流行既可以是物的流行,也可以是行为的流行、思想的流行。
1.社会化媒体促进物的流行
社会化媒体传播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为主体展开传播活动。借助社会化媒体这个平台进行的网络传播,是一种完全新型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它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介传播的特点。社会化媒体也具有传统大众传媒的属性,其也就有广告效应,也能将某种物品通过社会化媒体内的渲染,使人们认识、接受。并使某种物品、商品在受众中流行起来,这也是现代网络营销中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市场营销的手段。
社会化媒体由于其固有的独特之处,所有参与者、受众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互动,从而能够使新的事物快速扩散,并最终使具体物品流行起来。
2.社会化媒体推动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流行
视频分享网络、 照片分享网络是典型的社会化媒体,人们通过分享照片、视频等方式,传递生活信息、行为信息、社会万象。流行是人们对某种行为、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具有典型的时效性。正因为社会化媒体具有快速的时效性及广泛的渗透性,可以将人们在社交网络中传递的潜在的“流行”得到快速、广泛的传播与渗透。所以,社会化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也成就了流行生活方式与流行行为。
3.社会化媒体启动思想与观念的流行
价值观念是人们将所接触到的信息贴上有用与无用、利与弊、好与坏、善与恶等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标签之后,在大脑中长期作用而形成的习惯认识和思维。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影响与支配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会导致行为结果的不同;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常常受到客观环境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与制约。社会化媒体具有高度交互性。在这种传播中,信息传播者与信息受众之间存在很大的交互性,双方角色位置可以方便、频繁地进行交替互换。即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往往也充当信息的受传者,同样信息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信息随着不断更新、加工传播、接受、再传播,从而达到更大的广度、更深的渗透。社会化媒体的高度交互特性,更容易使受众快速达成共识。
社会化媒体通过参与者结合自身的文化语境,对参与者所接触到的社会化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内容、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做出再次阐释、再次更新、再次传播。这个时候社会化媒体就承载着社会文化精神、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除了内容本身表象信息、多媒体视听等娱乐功能以外,更进一步还担负着再现人生理想、价值观念、流行时尚观念等,参与者还扮演着把这一观念再加工、再更新并再传递给其他参与者的使命。社会化媒体广泛的群众参与、互动,受众直接的自我表达,病毒式的信息传播效应,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加固流行文化观念。
社会化媒体是流行文化全球化的推手
1.流行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
如果没有社会化媒体,很多“流行”不可能像当今天这样如此快速、如此广泛地流行,甚至很难流行起来。当今社会,流行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总是与社会化媒体如影随形。
社会化媒体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信息的传递不再是直线型的、单方向的,而是网状的、交互式的,新的传播方式同时带来了传播速度的提升。社会化媒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再加工,及文化内容的再造,与此同时,网状的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上都对以往做出了突破。
此外,社会化媒体是推式沟通的代表,它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强传至受众面前。汶川地震、温州动车相撞等都是通过社会化媒体为人们所知,为及时救援提供了帮助。
2.流行文化全球化趋势
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表现。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诞生,为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提供了可能。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唐玄奘西天取经、明郑和七下西洋所交换的信息,放在今天只需我们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在社会化媒体出现之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无法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着时效性限制的流行文化就不可能跨越时间和地域得以全球化。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局限,为全世界共享当下的流行文化创造了条件。流行文化全球化成了一种确定的可能,与此同时,流行文化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发展。
结 语
综观历史,媒介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始终密不可分,媒介更多的是文化的承载者、宣传者。而社会化媒体通过赋予大众创造内容、传播内容及交互的能力,彻底变革了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其在流行文化中扮演了更加特殊的角色:一方面,流行文化通过不断制造话题激发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社会化媒体本身即为极具影响力的流行文化,它是流行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引领者。
从最初的BBS和IRC聊天,到目前视频分享、照片分享、微博、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会化媒体从无到有,一路走来。我们相信社会化媒体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生成、文化的全球化带来更多的生机。
参考文献:
①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②仲富兰:《流行文化与传媒互动关系略论》[J],《新闻记者》,2008年11月
关键词:流行文化;时尚;网页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50-01
一、时代激流中的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物质积累和精神演化不断进步的结果,是大众追求时尚潮流的具体表现。流行文化是社会化、大众化的,单个的人或群体很难决定着流行文化的走向,它通常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来展示某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或者价值取向。
流行文化的首要目的是娱乐大众生活,它的内涵包括时尚、品味、趣味、休闲、审美、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流行文化并不是偶然产生和单独存在的,它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大众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发展而逐步确立和演化的,它通常依赖于一个时代的某种技术和媒介进行传播,如当下广为流行的“微信”、“微博”就是以互联网和移动载体为媒介快速推广的。流行文化对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较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其中就包含当前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互联网。
流行文化并不是当代的专属产物,人类社会中的每个时期、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有的流行文化,如我国汉代的“以瘦为美”和唐朝崇尚的“以肥为美”都是流行文化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世界一体化进程,地域性的流行文化逐渐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进而形成全球性的的流行文化,而导致产生融合现象的条件之一就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快速发展、推广的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媒介、平台,这也是网页设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可以说,流行文化是时代激流的产物,网页是流行文化的传播媒介,而设计则是展示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影响网页设计定位诸多因素
传播对象何传播内容决定着网页设计风格,而准确的风格定位是网页设计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比如电子商务类网站的网页设计需尽量考虑年轻人所认可的流行文化,因为网上购物的人群普遍趋向于年轻化,年轻人普遍存在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强度和个性的鲜明化等特征,这都要求购物类网站必需趋于鲜明、新颖、有活力、有朝气的页面风格。因此,设计时可以将饱和度较高的暖色搭配跳跃的对比色和代表都市的灰色适当搭配,如淘宝、天猫、京东大都如此,这些网站将新颖性、实用性、娱乐性、交互性等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在满足年轻的大众群体追求时尚生活和生活品质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较好的艺术感官。
版面的美观性和构架的完整性是决定一个网站成败的另一关键因素。好的画面感和版面布局会蓬发出强大的视觉和心理享受,并且给人一种很好的第一感觉,在打开的第一瞬间就会有好的心情。同社会的其他产物一样,网页设计也有着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直至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仅仅是在浏览器上找寻信息,而是追求一种集可解决问题、可互动、可观赏和可娱乐于一体的高度融合的全新网页,个性化、娱乐化、便捷化、时尚化已经成当前大众生活中的常用语,这也迫切需要网页设计师要时刻把握因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一般要求和一般规律,同时,更需要对网站进行整体的构架和精心合理的布局。
合理的色彩搭配是一个网站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每个消费群体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在进行网站配色的时候,不能紧紧受到设计师个人偏好的影响,要通过对色彩本身,以及不同群体的年龄层次、地域和心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再决定如何选择使用、搭配颜色。如采用色彩明强的配色,会使得网页简单大方,浏览者不易视觉疲劳;一般情况下,蓝色作为页面的主色,会给人凉爽、清新、精密、理性的感觉,因此蓝色调多用于IT行业、电子类企业、科研型网站的配色上;橙色与蓝色搭配,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使用灰色的背景色,可以缓冲两种颜色的矛盾,使页面又显得更加成熟而沉稳。这种颜色的搭配方式非常时尚,给浏览者都市化的印象,比如汽车网站;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绿色总是能给人生命、希望的感觉,此外,绿色还可以表现出平和、自然的心理感受;使用浅绿色与黑色搭配,显得沉稳的同时又不失活力;橙色总是给人时尚、轻快的感觉,常常用于某些时尚新潮的网站中,例如时装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紫色具有神秘、时尚的气息,多用于化妆品类的网站;黄色与咖啡色的搭配,显得非常中性、非常温和;黄色与黑色、白色的搭配,给人醒目、警示、个性的感觉,如新浪和搜狐的中文站点首页,均使用了大面积的黄色。
三、流行文化决定着网页设计的风格走向
影响网页设计的因素很多,如上述的风格设定、版式划分、配色、整体构架、内容安排等等,而对于这些因素的权衡和艺术化处理,则需要认真的分析、研究受制于当前流行文化的大众审美趋向和生活习惯等条件,因为它是网页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决定着网页设计的风格走向。
流行文化是颠覆传统和重构文化格局的动力,流行文化往往采取易于大众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具有强烈的包容性和轻盈的流动性,它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展演化的,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它最具个性的魅力在于其大众效应和强大的时代引导力。因为,无论在任何时代或地域,流行文化都在无时无刻的不断发展着,而最关键的是它永远代表着一个时代对于把握时尚和潮流发展动向的脉搏。互联网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是一种全新的媒介,也是当前这个时代的最具特征的事物,因此,作为互联网中最为重要的网页设计理所当然的受制于流行文化。
之所以说流行文化决定着网页设计的风格走向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社会商业化进程中,流行文化必然以利益为驱动力,因此,流行文化也决定着网站商业化运作的具体走向和具体行为,商业行为又促使形成一整套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使得网页设计也成为被市场控制的一种商业行为。
此外,审美的多元是当前流行文化的一大趋势,受其影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也日趋多样化。因而,一个成功的网页设计也需要根据网站受众者的差异,作出不同的定位与设计,也就是说,需要将艺术、技术、精神和文化进行多元化表现,来适应大众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