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学生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共识,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对学生评价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教育功能,以评价促发展,是新时期学生评价改革的任务,也是现代社会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不断改变对教育的期盼和呼唤。鉴于此,本文从对人的丰富内涵认识出发,对发展性学生评价进行阐述和思考,并探讨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一、传统学生评价功能、作用和弊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评价改革进行着不懈的思索和探究,已有不少文章从评价的功能、方法、主体、内容、标准等不同的视角探讨学生评价问题。综观各种学生评价模式,可分为选拔性学生评价、水平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通常所说的传统学生评价主要是指选拔性学生评价。选拔性评价认为,在一个群体中只有少数人能达到优秀,大多数人只能是中常水平,而评价的目的是要把这少数的优异者选,或者选出合格者,淘汰不合格者,它强调的是甄别、选拔的功能。选拔性评价最直接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用外在的统一标准给学生进行鉴别和分级划等,分出高低优劣,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和目的。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比较忽略,对评价的结果比较重视,而对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却被忽略,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极易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二、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应突出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发展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一)对人的丰富内涵的认识关于人的内涵是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命题,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人的发展问题,赋予人的本质以丰富的内涵,为教育学研究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的生命与其他物种生命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可能的生命,是一种具有不断生成性的开放的生命,是一种具有主动建构性的、创造的生命。从哲学的角度看,人是一个能赋予自己新的生命的生命体,即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人是有系统语言,并大量运用第二信号系统展开神经活动的生命体;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是能够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生命体。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人是唯一让自己肩负有“使自己更像自己”使命的生命体;从法律学的角度看,人是政治权利的等同物,若一个人被宣判“”,即意味着在法律上已不承认其人的地位了。等等。[1]可以确定人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向、多维,丰富多彩的。在教育学领域,人的发展就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从理论上界定,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2]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评价注重过程。三是评价的目标是分层、动态的,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四是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主体参与。五是评价内容丰富全面。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全方位评价学生。六是大力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七是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3]
(三)发展性评价是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学生评价起到对这生发展的引导、激励作用。传统学生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我们的学生一入学就陷入层层选拔之中,在人生的初期就饱尝失败与落后的滋味,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事实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发展性学生评价从根本上舍弃传统学生评价的理念,强调评价是“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方法、技术、内容、过程等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表现出来的值得发展的优秀品质和素养上,加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充分体验被尊重和赞赏的乐趣,释放生命的激情。
即使是被传统学生评价认定为是群体中的落后学生,问题学生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去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承认个体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其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多向、多维、多方面去评价学生。大家普遍认同“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这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个体的发展也是多元性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阻碍,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也没有发展前途。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以评价促发展,以个体的发展带动全体的发展,最后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学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多因素的系统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如确定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达成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手段,使评价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对评价的方法、策略进行探讨。
(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采用分层、分段因人施评策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其智力、能力、思维品质、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具有年龄特征,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相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其个性差异也是显著的。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有表现共性的东西,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要遵循学生个性差异和明显特征,做到因人施评才能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因此,学生评价要与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传统学生评价就是过分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强调共性约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发展性评价显著特征是寻找差异,认识差异,发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等于发现了学生的优长或不足,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设置多层次的评价目标,可分为底线目标和拓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的选择和确定,因人而异,为每一个学生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其次,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业成绩实施分阶段评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采用灵活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如小学阶段,以质性评价为主,通过观察与调查,学业成绩测试,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评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可采用“全优+特长+评语描述”;中学阶段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等级评定+特长发展+质性描述”;大学则可以采用完全学分制。[4]
(二)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导向,把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纳入评价教师的管理范畴,强化学生评价的效果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3]学生常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信息,并以此为“蓝本”给自己“画像”。教师怎样评价学生,其评价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挫伤学生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学生评价中,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行为及方式,把他纳入对教师评价的范畴,作为考察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发展性学生评价效果的有效策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考察教师评价行为,看其是写作论文否以积极鼓励为主,有无有失教师风范的地方,使用一些挖苦的、消极的甚至伤人的语言;是否关注学生日常的微小的行为,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全方位了解关注学生;是否辨证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有无随意夸大学生的不足;是否关注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发展等。把教师评价学生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对学生做好积极的有效的评价,把教师评价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从而达到评价目标。
(三)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四位一体联合评价策略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最密切的接触者,对学生的性格、态度、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差异十分了解,教师评价学生有利于评价更客观,更准确,更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在整个学生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所占的权重最大。但随着学生评价理论的不断拓展,众多教育界的学者认为,学生评价不单单是教师的专利,其一半的责任应由学习者自我承担,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该学会评价和修正自己,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够自我超越,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有利于倾听学生对评价的看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5]同时,在开展学生评价活动时,学生互评和家长参与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补充,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工作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品质,形成主动、自信、宽容的性格。超级秘书网
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发展性学生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评价者要始终明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非对学生进行甄别。二是信息收集要全面。要对学生做出中肯、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三是信息反馈要及时。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情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非学业因素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评价的多元性,既重视学生学业因素的评价,更重视学生非学业因素的评价,主张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进行非学业因素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与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恰当、适度的评价,在呈现形式上,要避免给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一个等级甚至是分数,不能追求实证和量化。
(三)博采众长,多种评价方式并用人是复杂多面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向、多维的,发展性学生评价顺应时展,代表了学生评价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具体实施学生评价时,应博采众长,多种评价方式并用。
参考文献
[1]刘伟清.纪实性评价:大学生评价的主导方针[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4-67.
[2]李润洲.学生评价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3,(5):55-56.
[3]王景英.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23.227.
一、在外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听力差,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来自学生,即学生不重视听,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其二来自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语音、语法、……
二、在学生听力理解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语言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因为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英美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有差异,在语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听力。文化背景可分为两大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比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语(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
(三)母语干扰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四)听力习惯问题
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
(五)心理因素的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
(六)逻辑思维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听者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这样就需要听者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
三、训练学生听力的策略
(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把好语音关。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其次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好是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
(二)创设情景,营造生动活泼的听力氛围
教师可利用丰富的表情,必要的态势语,帮助学生去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常进行视听结合的训练
把眼看和耳听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听英语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耳听意会。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图示。在每单元对话教学中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加强英语课堂听力教学力度
尽量用英语授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组织教学,可适当运用母语。
让学生多做如下练习: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听力内容,学生根据相应信息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听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并反复练习。听音回答,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提出若干道相关问题,然后放音,听一、二遍之后要求学生在听清的基础上做出回答。听音听写,第一步是听录音或教师朗读材料,学生只是听,不写;第二步教师按照意群朗读一遍,学生跟写;第三步是教师朗读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语速,学生检查听写。听音复述,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这是一种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比较适用于高中学生。听音讨论,当学生通过两次对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然后再分组讨论答案。通过讨论,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达成共识。如遇争论不一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再听有关材料的相关内容,直到听懂为止。
(五)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
听对话、课文原声录音磁带。
听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相互比较,找出差距。
定时收看电视英语小节目,于情景中培养听力。
成立校园广播站,用英语播放学生熟悉的东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见闻,力求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由于地区的基础教育教育理念与方式还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议论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忽视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生活,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兴趣低,写作基础薄弱,文章理论性偏强,缺乏生活元素等。鉴于此,笔者将从生活教育理念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一系列改进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在长期调查中发现,在地区的高中学生中对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不感兴趣现象,这样成为制约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首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关注学生写作状态,采用正确写作观念给予指导。传统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只负责将文章写好就行了,这种现象显示出语文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写作的状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尤其是在选题时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积累,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其次放宽条件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教师在议论文写作练习时对立论、结构以及论证语言等都进行严格限制,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束缚太多而无从下手,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创新性、个性与深度,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1];另外还可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拟题,最大限度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环境中纵情飞扬,毫无顾忌的倾诉自己的情感,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主要的两个源头就是:阅读、生活。若要学生写出好的议论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阅读、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源泉更加丰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源泉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但是在谈及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议论空洞”、“语音枯燥”、“缺乏真实情感”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是由于学生生活方式单一,循规蹈矩,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所有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学生缺乏鲜活的生活,而是缺乏关注生活的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认识、总结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课外练笔开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或者日记的习惯,将生活发生触动心灵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及时捕捉心灵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且在写作时可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生活。
三、“以读促写”积累议论文写作经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要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若能拥有广泛地阅读视野,可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对议论文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积累大量的写作论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基本上都是应用陈旧、无新意、无说服力的论据。因此,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的习惯,这样在议论文写作所积累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诗词名句等等都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在平时教学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写作短小的读后感,指导学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结构、写法以及语音特点,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四、结语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同时文学创作与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是如此。但是在地区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活对议论文写作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议论文写作兴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互融合,并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保证一致性,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议论文写作源泉,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辅导是为课中教学做好铺垫;课中辅导是为了及时给学生排解障碍,避免影响后续学习;课后辅导是为了查漏补缺,再登台阶。分层辅导既要重视帮助学生完成新课学习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完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辅导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后进生的辅导频次相对要多些,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增加自觉学习的驱动;对中等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活动的启发,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督促和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对优秀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
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分层测试
日常教学中一般性考试的作用在于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检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的角度讲,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便于调整和强化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说,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为后续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分层测试所用试卷仍是同样一份试卷,但试卷中的题目有A、B、C三个级别之分。A级题是与A级学习目标相应的基本题。B级题是与B级目标相应的提高题。C级题是与C级学习目标相应的拓展题。要求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A级的同学(即后进生)必答A级题,选答其他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B级的同学(即中进生)必答A级题和B级题,选答C级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C级的同学(即优秀生)A、B、C三个级别的题目都必须作答。通过这样的分层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各层学生的达标情况,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争取最大进步。
三、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讨论、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所处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式给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发现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使其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即肯定成绩,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对优等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总之,要让教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次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达成各自原定学习目标之后继续前进,在争取实现高一层次学习目标的努力中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分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通过作业,可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应有的能力发展,教师对作业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
为使分层作业的要求能够真正促进各层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在实施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作业分层要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但需防止某些学生将之当成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的借口。②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证明能力,表现进步,增加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表现(如正确率高、书写认真规范、超额完成作业量等)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是作业态度的或是学科知识的)都要及时地帮助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分层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如果是作业题目方面的问题,还可发挥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协助作用,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延松.浅谈分层教学的实施.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5.
长期以来,高中生对历史充满了厌恶的心理,兴趣更是谈不上的。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如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就会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就无法让学生们点燃激情。那么学生学习历史也就变成了纯粹是被动地接受、反复记忆的过程。难以对历史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压抑了他们自由的个性,窒息了他们的思维,影响了他们智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少之又少。那么这就是现代历史教育莫大的悲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新时期的历史课程改革,已成为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重任。而重任的承担者无遗落在了我们这些一线老师身上,任重而又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
1、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启课堂教学,让高中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历史课堂。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历史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或高期望,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用微笑、手势、语言等方式进行肯定和鼓励,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再仅仅是韩愈老先生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更要用平和的、温柔的语气,而不要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让学生的心态放平,思维也会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学生也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回答,我们时刻都不要怀疑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的魅力,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高中生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成长。
2、知识之间是相通的,让学生学会知识点的迁移和融会贯通。语文课上的神话故事、名家点评历史事件,政治学科上正确的哲学观点,以及地理知识的山川地形的认识等等,都可以促进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样,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前后知识要学会联系、融汇贯通。我们可以把同一时间不同国度发生的事件进行对比,还可以把不同国家发生的性质相似的事件进行对照。从宏观上了把握各地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我们需要打开思维的天窗,
3、历史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与探索是历史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除了要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更要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最客观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否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所以老师除了要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育手段要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也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更可以改进方法。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摒弃传统的、落伍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我们要做好“导游”的工作,引导学生,充分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不断地创新,以适应学生不断提高的能力的需要。我们除了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使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百家讲坛、讲述历史典故外,也可以运用诙谐幽默、充满智慧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传统的授课模式变得灵动多样,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场景,充分体会历史人物心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快乐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充分体会到历史课堂的无穷魅力。
4、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这样处理课堂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从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跨入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这种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再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比较鉴赏学习的方法。
5、教师课堂提问多样化,针对不同学生提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就感。提问问题是检验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质疑精神也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提问问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要手段,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那么课堂气氛也会随之而活跃。我们也要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对于知识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的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进行归纳整合后,系统的去问;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深入探讨的方式来问,也可以让学生转化角度去想问题,用对比的方法去深挖问题等等。然后老师再深入浅出的讲解,活用这些方法,让知识在问题中得到升华。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