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付账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医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医院越来越多运用商业融资,其中应付账款是医院融资的主要渠道。而随着应付账款规模的扩大,与成本、资金方面密切关联,如何管理和监控应付账款,使医院在缓解资金供应紧张的同时合理负债,成为财务人员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医疗单位应付账款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上的几点建议。
一、医院应付账款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目前大多数医院付款时间长,规定在供应商物资送达仓库后,一到三个月才予支付货款,个别医院甚至在半年后才付款。虽然使医院充分利用了融资,但这样医院的流动负债比率将大大增加,造成医院信用度下降,物资供应渠道减少或供应速度缓慢。2.供应商众多,有些医院多达200家以上,频繁的挂账和冲账,在做账时造成查找困难,而且很多供应商的名称非常相似,很容易产生把甲公司的款项挂到乙公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为及时发现差错,财务部门不仅要与物资核算会计对账,还与供应商对往来账,工作量成倍增加。3.应付账款挂账不及时,如采购的物资已入库房,而供应商迟迟不交发票,发票未到的应付款未及时先估价入账现象,造成库存物资只出不入的账务处理,出现负数。4.在货物与发票的到达不同步的情况下,由于总账会计凭物资管理部门提供的入库单入账,即同一采购同时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中挂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应付账款不能反映真实的应付款数据,从而容易导致重复付款。5.有些医院疏于对应付账的管理,不能做到定期与供应商及有关部门核对账目,有时应付账上出现付款是红字时,才核对账查找原因。查账时由于应付账款长期未清理,账目混乱,较难查证。6.有些医院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没有联机操作。票据的信息均有各物资核算会计手工传递,财务总会计又手工重复输入,易导致会计原始凭证传递失误,且工作重复。7.有的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不考虑实际需求,还有的采购人员因受别人的好处等原因,造成无计划过多的采购,使库存严重积压,应付账款过高。
二、医院应付账款管理上的几点建议
1.从基础工作上完善应付账款的核算。(1)设置应付账款的核算级次。在挂账、冲账及核账中,为了查找方便,将应付账款设置为三个级次,应付账款总账为一级科目,药品类供应商、材料类供应商、试剂类供应商等为二级科目,对应类别的供应商为三级科目。在查询时设置拼音字头或其他代码方式查询功能。可提高账户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2)设置辅助账供应商账户。辅助账详细反映医院向各个供应商采购的各项商品或劳务所产生的应付款信息,包括应付账款的增减变动额和余额。通过辅助账既可以查询应付某个供应商的所有账款,也可以查询应付某一类商品或劳务的所有账款。财务部门应当定期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向采购业务部门反映应付款项的余额和账龄等信息,并对应付账款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3)财务总账必须与各库房同步入账。同步入账是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前提。要求采购部门及时将入库单、发票等原始票据传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原始票据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发票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未付款的交易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借记相关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对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未收到的交易,根据物资部门等提供的入库单先暂估入账,待已收到发票后再进行账务调账。(4)预付款与应付款衔接。财务部门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后,应该及时冲抵预付账款。物资管理部门应对每一采购的预付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由物资核算会计核对后在货物入库单中作说明。财务人员收到入库单后应对预付记录进行核实,然后在应付账款中抵减预付部分账款后入账。另外,针对采购预付情况,也可要求供应商在送货同时提供发票,按发票金额冲减预付款后把未付款项挂应付账款。(5)大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使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能导入财务信息系统中,实现往来账在电子化系统功能,使其自动生成凭证,提供各种分析报表,如账龄分析、合同付款情况分析,周转分析等。能大大压缩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手工记账差错,保证核算业务的准确和完整。还可通过各种报表合理地调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1)职责分离制度。医院应当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控制内部违纪问题的发生。如采购、验收入和出库岗位分离,防止采购人员购买伪劣物资,或盲目的不必要采购;采购、保管、会计岗位分离,防止绕过验单,减少物资入库的可能性;采购与付款岗位分离,防止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私下交易,采购人员随意执行付款业务等。 (2)定期核对制度。医院财务部总账应定期与各物资核算会计核对物资总账与明细账,应付账款总账与明细账。同时可协同物资采购与供应商定期核对,并且出具对账确认函,双方签章,确保往来款项的真实性。防止串户、错记、漏记、弄虚作假和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在核对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或提请上级领导解决,必要时与采购部门、供应商多进行沟通。(3)付款审核制度。付款审核。库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核对发票与送货单、入库单的数量、价格是否一致,签名确认后由物资核算会计复核。复核单据必须是原件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单据上的签名,是否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及时办理付款。编制付款计划。为合理安排资金,财务部门应根据供应商发票的挂账情况和采购合同编制每月付款计划,经医院管理层审批后集中时间统一办理付款。财务部门在付款时需统筹兼顾,在每月安排预算时,分清轻重缓急,既要满足药品、物资材料储备等的日常需求,又要保证大修、大购、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需求,使医院资金的周转实现良性循环。(4)内部监督检查制度。针对应付账款在医院财务中的重要性,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应付账款进行内部审计,如检查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管理情况,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采购与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们及人员的设置情况。财务部门内部不定期自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地运用商业信用进行科学经营。然而,近年来市场的信用危机又使得企业间相互拖欠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企业的应收、应付帐款增加,资金的流转渠道不通畅。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而登记未收回资金的部分,应付账款是用来记载购进商品尚未支付的部分。应收账款与应付帐款不及时归位,不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也使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所以加强企业应收、应付帐款的管理,对减少企业资金积压,维护企业的坚实形象,营造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应收、应付帐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定期对帐与清理。有些企业由于疏于对应收、应付帐款的管理,不能做到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帐目,特别是欠款企业,往往对债权人的对帐要求持抵触态度,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应收、应付帐款帐目不清;有些名存实亡的应收、应付帐款长期挂帐,如坏帐不及时报损、处理,不需支付的债务不及时报批处理等,均造成应收、应付帐款帐目混乱。(2)对己销帐的应收、应付帐款管理不善。如已作坏帐的应收款,收回时作为帐外小金库,甚至中饱私囊;不需付的款项,付出作为帐外资金,或被个人贪污。(3)帐务处理不规范,应收、应付帐款帐户之间不按业务内容记账。如有些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再如对无法查清的应收、应付款余额相对冲。这样不便于企业根据不同应收、应付帐款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个别企业还利用应收、应付帐款调节利润。
二、应收账款与应付帐款协调管理的措施
(1)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诚信观。诚信是商品社会的社会契约之一,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和信用是整个市场机制正常运转的基础。如果市场中信用缺失,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信息,就会干扰正常的投资、贸易、信贷业务,增大市场交易的难度和摩擦,扭曲资本市场的融投资功能,降低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给企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安全可靠的信用交易体系不可或缺,它既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又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诚信是商品经济的社会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之本。在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时,要定期对应付帐款进行审查监督,对于在信用期内应付的款项应及时支付,树立诚信形象。然而事实上,我国市场上极度缺乏信用,恶化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损害了守信企业的利益。因此,建设互信机制,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从机制上排除失信的人和企业,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2)企业尽快在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下功夫。企业既要引进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也要从企业内部的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市场营销部门选拔有潜力的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掌握信用管理的综合知识,成为信用管理的专门人员。企业还要对本单位全员进行信用管理培训,企业可将信用管理知识作为管理人员职能考核的一部分,从根本上将企业的信用管理落到实处,奠定应收账款与应付帐款良性流动的内部基础。(3)建立销售合同控制。销售合同的订立应由公司销售人员具体负责,但需要得到公司最高领导层的批准或授权,并以公司名义签订,以确保销售业务符合公司的营销政策和发展战略。对于公司的主营销售应该采用公司标准销售合同文本,并由公司专门的合同管理与执行部门发出,以确保销售价格、销售数量、交货方式、税费负担以及收款单位与帐号等准确无误,合同管理部门保管合同原件。对于销售价格的确定,应建立定价控制系统,组织生产、销售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销售合同的执行应该独立于销售业务人员,由合同执行部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以确保交货过程按照合同进行。(4)建立赊销控制。赊销是公司所采用的一种促销销售政策,在有效扩大销售的同时,也存在坏账的风险。因此,对于赊销销售合同应增加信用销售审查控制,除必经销售合同审批外,还应有公司信用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专门涉及的赊销条件进行审查和控制,以防范骗取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行为,并且减少应收帐款坏账的可能性。在进行赊销控制时,应建立客户信息表,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以确定能否赊销,以及赊销是可采用的具体的信用条件。在确定信用额度、信用期限、折扣其和折扣率时,应定量分析计算增加的销售额、增加的坏账损失以及由于企业资金占用在应收帐款而增加的机会损失等相关因素确定信用销售的条件。此外,还应考虑公司现金流转方面的限制,使应收帐款的平均回收期低于应付帐款的平均回收期,避免企业出现现金短缺而引发支付危机。(5)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指示得以执行的程序、制度,还包括对整个控制活动的监督。而内部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主要职能。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于其定位、人员、独立性、审计范围等原因的限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特别是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监督作为经常性项目的很少,这就无法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另外,还要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社会要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当企业受到更大的利益诱惑时,其自律要求往往就会动摇,因此政府应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使失信者受到严惩,并将信用与利益挂钩。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国内贸易的发展所遇到的首要制约因素一应收账款的现状以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提出了一套新的解决方式。
1国内贸易背景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刚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这是我国经济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务部长陈德铭亦指出,中国促进内需启动消费的计划是全球受益。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今后会在扩大内需方面进一步加力,包括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收人、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
由此可见,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在现阶段的中国已提到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
2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扩大内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而不仅仅是权宜之计。
长期以来,依赖外贸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原因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进而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不可能被动地等待国际经济的回暖,而必须主动去寻求发展的新路子,所以扩大内需就显得极为必要。
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消费人口多,因而国内需求巨大且市场潜力更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很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扩大内需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推动国内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战略性改变,使整体的经济运行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扩大内需这一良好的发展道路上,却遇到了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三角债问题,即国内企业间相互信用的问题。因此,想要将扩大内需全面深人的投入到中国市场经济中,就必须要解决好企业的账务问题。
3企业账务问题(应收账款“三角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因此,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越来越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己经成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提供商业信用,采取赊销方式,会使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大量增加,现金的回收时间延长,甚至会使企业遭受不能收回应收账款的损失。但赊销又可以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赢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
3.1企业应收账务产生的原因
一是增加销售。企业销售产品时可以采取两种基本方式,即现销和赊销。显然现销对企业有利,赊销对客户有利。但在市场竞争较激烈,且以买方市场为主流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进行赊销的企业,实际上是向客户提供了两项交易:第一是向客户销售产品;第二是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虽然赊销仅仅是影响客户销售量的因素之一,但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匾乏的情况下,赊销的促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是减少存货。企业持有成品存货,就要追加管理费、储存费、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须上述支出。而应收账款的增加意味着成品存货的减少,成品存货的减少一方面可以降低这些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增大企业的速动资产,提高企业的即期偿债能力,修饰企业的财务指标。因此,无论是季节性生产企业还是非季节性生产企业,当企业成品较多时,一般应采用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各种支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赊销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和节约存货资金占用方面有着其他结算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相对现销而言,赊销必然导致企业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由于应计现金流人量和实际现金流人量在时间上不一致,就可以发生相应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正常经营。
3.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
1)高额的应收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人,直接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匾乏的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再发展。
2)应收账款的坏帐风险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逾期应收
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帐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一年以上的,其追帐成功率在50%以下,而在我国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60%以上。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帐但未作坏帐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存在着潜亏因素,甚至有些企业如果严重按照会计准则和法律处理,企业已经破产清算。
“三角债”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三角债”问题曾在中国业界肆虐一时,拖垮了一批企业。当时,企业“赖账”成风,而且谁赖账越多,谁就受益越大,以至于在文艺界出现了“黄世仁求杨白劳还债”的小品,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信用状况。
3.3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目前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在2000年年末已累积至1.2万多亿元,其中超过3个月的拖欠已达0.8万亿元;截止到2002年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3个百分点。
2)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差距较大。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一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一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将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我国要扩大内需,首先要学会赊销,学好赊销,使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使市场资源的流动性大幅提升,以迎接国际国内的竞争。
4新形势下提供的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购买社会保险,向银行出售应收账款等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保险公司等对企业的资质门槛都较高,且对企业的最终客户要求也很高,且其办理程序复杂,因此许多企业都被拒之门外。
具有强大的资金优势的中设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中设公司)为国资委管辖的单位,市场网络广大;同时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因此,我们经过深入了解市场后,结合本司的特点,为应收账款这一市场难题提出了一套具有切实解决效果的方案,可为广大企业解决应收账款问题。
4.1营销、金融服务方式方法
图1为我司方案流程图,具体方式为货物供应商与最终用户
达成赊销意愿后,由我司与货物最终用户签订货物销售协议,同时与货物制造商或供应商签订货物采购合同;然后我司采购由货物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货物,并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支付货款,以此缩短货物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回款周期;然后货物经由我司出售给需要货物的最终用户,并将企业的账务风险进行转移,由我司承担相关债务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我司为国内进出口行业的龙头企业,因此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和丰富的贸易经验,依托上述优势,我司还可为用户扩展产品销售市场,拓宽客户的产品销售途径。
4.2成功案例
1)成功购进德国医疗设备,出售给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于交货后第一时间付款给设备供应商。为外资企业解决了医院付款周期长的问题。
目前,已与该医疗器械生产商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并有多个项目与该厂商合作。
2)成功购进美国医疗设备,出售给西安市中心医院,并对外开具信用证付款给美国设备生产商。同时利用我司丰富的进口经验及社会资源为该设备生产商顺利完成了进口环节的工作。为外资企业解决了医院付款周期长的问题。
目前,已与该医疗器械生产商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并有多个项目与该厂商合作。
3)此外,我司还与国内电子数码设备供货商,签有长期合作协议,为其解决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风险较大等问题。
5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信用销售,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助于丰富融资途径,促进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协调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助于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传统现金周期指标局限性
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最初是由诸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单一分析指标构成, 而这些单一分析指标往往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 而且各指标之间通常存在冲突和矛盾(如放宽信用政策虽然有利于存货销售, 但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 , 所以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周转及其变化对营运资金的具体影响程度, 难以判断营运资金策略变化或调整对某一比率的改善能否抵销对其他比率的恶化。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Cycle) 指标,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他们将现金周期定义为:
现金周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存货周转期- 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期指标反映了企业购买生产性资源的实际现金支出与来自产品销售的最终现金收回之间的净时间间隔, 即将一定量的现金支出转换为来自企业正常经营过程的现金流入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应收账款回收期是企业平均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天数, 这一时间长度受企业信用政策的直接影响; 存货周转期描绘了企业将其累积的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完工产品占用资金转换成产品销售收入的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期反映了企业推迟支付应付账款以维持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平均期间。应收账款回收期和存货周转期之和通常被称为经营周期。经营周期的增长反映了流动资产投资的增加占用, 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增长则反映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的自发营运资金的增加积累。
应收账款回收期=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净销售收入)×360
存货周转期= (存货平均余额/销售成本)×360
应付账款周转期= (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净销售收入)×360
但是, 现金周期指标仍然存在缺陷。因为现金周期只是不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简单加减, 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例如存货项目从原材料购进到在产品加工, 再到产成品生成, 不同形态的流动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简单的天数加总难以说明这种数量上的差异。这一问题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的计算方面也同样存在。可以说, 传统的现金周期指标仅仅考虑了时间因素, 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一种静态反映, 难以准确反映实际状况。
二、加权现金周期指标计算方法
加权现金周期指标正是针对传统现金周期指标的上述缺陷,引入动态数量权重指标, 将存货加权周转天数细分到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完工产品项目上, 分别按不同时间点占用营运资金数量重新计算应收账款、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综合考虑时间与数量因素的加权现金周期。显然,加权现金周期比传统现金周期要短。计算加权现金周期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各个周转期的权重大小。鉴于此, 其计算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要确定加权应收账款回收期、加权原材料周转期、加权在产品周转期以及加权完工产品周转期; 第二阶段则是从上述四个加权周期构成的加权经营周期中减去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 即得到加权现金周期。
为正确计算周转期, 首先应确定一定时期内各项目的周转额,通常可根据各项目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增加额减去期末余额获得。一定时期内各项目的平均数则可用期初数与期末数之和的二分之一表示。周转期就等于各项目的平均数除以其每天的周转额。例如, 某企业第一季度(90 天) 的期初原材料为15 万元, 季度内采购原材料200 万元, 期末原材料为35 万元, 则该企业本季度原材料项目的周转额为180 万元(15+200- 35) , 平均每天的周转额为2 万元(180÷90) , 原材料平均数为25 万元[(15+35) ÷2], 原材料周转期为12.5 天(25÷2) 。同理可计算得到在产品、完工产品、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数值。原材料周转期、在产品周转期、完工产品周转期及应收账款回收期反映了经营周期四个组成部分中每一部分占用资金的持续期间, 这四部分之和构成了经营周期。原材料、在产品、完工产品以及应收账款的权数是各部分占用的资金数与采购、生产、销售及资金回收整个过程中占用资金总数的百分比, 上述四个权数之和等于1。应付账款权数反映供应商在筹集原材料中所起的作用, 是由应付账款所筹集部分在产品最终价值中的百分比。应付账款权数越大, 推迟向供应商支付的期限越长, 加权经营周期的减少就越大; 反之亦然。
原材料、在产品、完工产品和应收账款周转期与各自的权数乘积之和构成了加权经营周期, 从中减去应付账款加权天数即可计算得到加权现金周期。应付账款加权天数等于应付账款权数乘以推迟向供应商支付的天数, 即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假设某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期为10 天, 原材料周转期25 天, 在产品周转期15天, 完工产品周转期10 天, 应付账款周转期为10 天。采购、生产、销售及资金回收过程占用的资金数共100 万元,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30 万元, 原材料占用20 万元, 在产品占用15 万元, 完工产品占用35 万元, 则相应的权数分别为0.30、0.20、0.15、0.35。由此可得加权经营周期(WOCt) 为:
WOCt=0.20×(25+15+10+10) +0.15×(15+10+10)+0.35×(10+10) +0.30×10=27.25(天)
假设每天的应付账款成本等于每天消耗的原材料。因为20万元的原材料将在25 天内消耗尽, 每天消耗的原材料就是8000元(200000÷25) 。此外, 假设原材料的购买金额等于应付金额, 故应付账款占用资金为80000 元(8000×10) , 应付账款的权数为0.08(8000÷1000000) 。因此, 加权现金周期(WCCCt) 为:WCCCt=27.25- 0.08×10=26.45(天)
上例中, 如果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及完工产品占用的资金数分别为10 万元、60 万元、20 万元、10 万元, 则相应的权数为0.10、0.60、0.20、0.10, 所得的加权经营周期为46 天。此时, 由于60万元的原材料在25 天内消耗尽, 则每天消耗的原材料为2.4 万元, 应付账款占用资金为24 万元, 应付账款权数为0.24。由此可
得加权现金周期43.6 天。同理, 如果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及完工产品占用的资金数分别为60 万元、10 万元、10 万元、20 万元, 则加权经营周期为19.5 天, 加权现金周期为19.46 天。
当应付账款周转期发生变化时, 加权现金周期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假设供应商将应付账款周转期扩大到15 天, 并于到期时支付, 上例中的其他关系保持不变。由于信用期间改变引起支付行为改变, 使得应付账款增加到120000 元(8000×15) , 应付账款权数为0.12(120000÷1000000) 。此时加权现金周期为:WCCCt=27.25- 0.12×15=25.45(天)
如果供应商将应付账款周转期延长到35 天, 而其他关系保持不变。由于向供应商支付的信用期间延长, 应付账款将增加到280000 元(8000×35) , 应付账款权数为0.28(280000÷1000000) 。此时加权现金周期为:WCCCt=27.25- 0.28×35=17.45(天)
三、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计算方法比较
现金周期的加权计算方法与传统现金周期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数量因素的影响作用, 该数量因素使得加权现金周期较传统现金周期要短。在上例中, 采用传统现金周期计算, 应收账款回收期为10 天, 存货的周转期为50 天, 应付账款周转期为10天, 其中50 天的存货周转期可进一步分解为原材料周转期25天, 在产品周转期15 天, 完工产品周转期10 天。因此, 无论应收账款、原材料、在产品及完工产品占用的资金数是多少, 60 天的经营周期减去10 天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都会得到50 天的现金周期。而加权现金周期则将数量因素考虑在具体计算中, 上述各项目的权数不同, 所得到的加权经营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也不同。在不同的权数下, 上例中传统经营周期分别比加权经营周期长32.75 天(60- 27.25) 、14 天(60- 46) 、40.5 天(60- 19.5) , 传统现金周期分别比加权现金周期长23.55 天(50- 26.45) 、6.4 天(50-43.6) 、30.54 天(50- 19.46) 。尽管加权现金周期均短于传统现金周期, 但不同权数却反映了加权现金周期的不同变动趋势。上述差异说明, 数量因素在现金周期计算中具有重要作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 传统经营周期假设与采购、生产、销售及资金回收相关的所有成本在周期的第一天发生, 并在产品的最终价值中具有相同的量, 而加权经营周期将成本因素引入分析之中, 并以其权数进行调整; 传统的现金周期假设经营周期减少整个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数值, 而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
应付账款权数对加权现金周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上例中, 对于15 天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传统的现金周期为45 天(60-15) , 与加权现金周期相差19.55 天(45- 25.45) 。由于推迟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使原材料占用资金部分减少, 使得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的差额减少了4 天(23.55- 19.55) 。对于35 天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传统现金周期为25 天(60- 35) , 与加权现金周期相差7.55 天(25- 17.45) 。应付账款权数的增加引起了加权现金周期时间与数量上的同时减少。这说明交易信用期越长, 加权现金周期越短。此外, 由于应付账款权数总小于1, 加权经营周期的减少将比整个应付账款周转期小。然而, 对于传统的现金周期, 经营周期将减少整个应付账款周转期。因此, 用来调整应付账款周转期的权数导致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的差异。
加权经营周期为短期筹资管理提供了一个总流动资产的概括量, 原材料、在产品、完工产品以及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越大, 加权经营周期越长, 传统经营周期与加权经营周期的差额越小。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则将加权经营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相连接。如果给定加权经营周期, 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越大, 加权现金周期就越短。从上述分析还可以得出, 传统现金周期与加权现金周期的差额对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变动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加权应付账款周转期越大, 加权经营周期的减少就越大, 加权现金周期与传统现金周期的差额就越小。因此, 与传统现金周期相比, 加权计算方法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更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研究》1995年第1 期。
[2] 杨雄胜、缪艳娟、刘彩霞:《改进周转率指标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0 年第4 期。
[3] James A.Gentry,R.Vaidyanathan and Hei Wai Lee. “AWeighted Cash Conversion Cycle”,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 ,1990.
关键词:企业;往来账项;管理;对策
一、企业往来账项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商业信用方式使用愈加普遍,往来账项在企业中占的比重日益增加。据统计,目前有超过60%的上市公司往来账项呈增长幅度,年增长率达到22%。目前,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已经达到了6万亿元,约占企业资产总额的30%,其中部分中小企业受应收账款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无法顺利开展。从宏观环境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容易陷入困境,采用商业信用形成的交易,更易遭遇加封困难,导致企业经营雪上加霜。由于企业往来账项占流动资产比例通常较大,因此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是确保企业流动资金总量和偿还能力的保证。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受到影响,无法及时结清短期债务,则将影响企业长期债务偿还能力。因此,随着企业往来账项的增加,企业资产负债率通常随之上升,使得企业需要通过负债进行筹资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增加筹资风险。
二、往来账项管理的角度及重要性分析
受传统观念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往往注重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对成本、资金和实物资产就会应付暂收和应收暂付等往来账项的管理有所忽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需要不断提高,往来账项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强企业往来账项管理。
1.从资金管理角度进行往来账款管理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往往因为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形成应收账款,即形成对其他经济实体拥有的收取往来款项的权利。企业应收账款应真实有效,同时金额不宜过高。真实有效是指企业发生的货物销售和劳务提供业务真实有效,应收账款非虚构形成的。从数量上看,适度金额和比例的应收账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业务量增加,提高市场占有率,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应收账款过多则会导致企业资金紧缺,甚至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过多会增加企业收款的难度,在款项难以收回的情况下,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被过多占用,影响企业资金支付能力和偿付能力,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同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更坏的结果甚至是形成呆账和坏账,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企业在经营中同样存在应付账款,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应付账款的种类相对较多,管理相对较为复杂。通常将应付账款控制在一定的数目范围内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如果应付账款数额过大,则会使企业的债务较大,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样的,企业应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确保企业资产负债率在适度的范围内,以保证企业债务偿付能力。
2.从资产管理角度进行管理
由于往来账项的流动性通常较强,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流动性仅较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弱,而应付账款的流动性在负债类中仅次于应付票据。由于往来账项流动性强,业务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更应加强管理。与实物资产不同,往来账款的检查方式通常不采用实地盘点的方式,而是采用函证方式。但是函证方式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得对往来账款可能无法做到全面完整。例如:某规模较大的企业与上千家企业存在着业务交易,因此存在着上千个应收账款明细账,应收款项及应付款项达到了上万笔,若要对每一笔往来账项均逐一核实,则存在难度。
三、我国企业往来账项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收账款管理
如前所述,应收账款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竞争力,促进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可能过多占用企业资金,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当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形成坏账,为企业带来损失。目前,各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存在着各种薄弱环节,如:部分企业未形成应收账款的相应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更没有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应收账款管理不完善。部分企业对销售部门没有应收账款的限制。销售部门在进行业务合同签订时往往追求销售业绩,并不重视销售款项能否收回。部分企业没有制订的赊销审批制度,在付款条件设定时随意性大,导致应收账款回收较为困难,从而形成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挤占企业资金,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企业根本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一味追求赊销带来的销售收入增长,对于相应的成本增加及坏账损失却忽略不计,更没有对业务的赊销方式、赊销程度和逾期收回可能性进行分析,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2.预付账款管理
预付账款通常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按照购销合同的要求,提前支付给供货单位的部分款项。目前,部分企业对于预付账款基础核算工作不扎实。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填列不准确。部分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未能将预付账款进行单独填列,而是将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混为一谈,合并进行计算和填列,从财务报表无法直观反映出预付账款情况。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在实际经营中,部分企业在预付货款后,由于供货单位未开具发票,或者供货单位由于其他原因倒闭或者撤销,导致企业该笔业务无法处理,财务人员将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企业损益。
3.应付账款管理和预收账款管理
部分企业没有相关的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对应付账款监督不严格,甚至还存在人为舞弊现象。例如,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费,伪造涉及应付款项的业务往来,甚至伪造发票,达到增加成本费用,减少税费的目的;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应付账款处理时,将现金折扣据为己有;甚至部分企业存在财务人员伪造应付账款,后待企业“归还”应付账款时将相关款项人为贪污的现象。
目前,企业在预收账款管理中主要存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及仓库等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导致无法有效进行预收账款管理的问题。
四、加强往来账项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内部控制
(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加强客户资信状况的审核,并结合业务对应收账款进行控制与规划。在对交易对象资信状况进行审核时,主要应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分析,包括客户品质、资本、抵押品等条件进行分析与核实,按客户设置信用台账,记录客户尚可使用的信用额度。在进行应收账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信用政策的应用,主要包括:信用条件、信用政策及收款政策,在对不同客户进行信用政策调整时应按照预先确定的审批权限进行。企业财务部门应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整理,加强应收账款账龄表的编制,对于逾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安排催收。可按照部门下达销售款项收回率指标,并结合绩效考核与个人奖惩挂勾。
(2)加强其他应收款内部控制管理。应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其他应收款账簿登记人员与现金出纳人员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总账和明细账登记人员应分享。应建立严格的备用金制度,在进行备用金的信用和报销时,应按不同金额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按领取时的用途进行报销,年终应予收回。应建立其他应收款清理制度,定期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清理,防止出现呆账坏账。
2.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相关制度体系。严格控制各种预付款项的额,未签订购货合同的业务不得发生预付账款。应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客户预付账款台账,详细反映各客户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对方负责人、经办人目前对方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情况、经办人等信息。健全预付账款清理责任制度,按照供货合同或提供劳务合同的协议,指定专人做好结算和催收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按期定额回收。
3.强化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控制及分析
强化应付账款内部控制,验收部门与采购部门应各自独立。定期分析应付账款,确定付款顺序,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配合,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先付有折扣的货款。付款前必须经过采购、验收、会计及财务等部门之核准。所有采购交易均须有编号之订购单为据.订购单副本送应付账款部门,并与卖方发票及验收单核对。
定期对预付账款进行清理与分析,可充分利用ERP等信息系统,保持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和资产保管部门的信息沟通,确保预收账款的准确性。对于已进行交易的预收账款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应退回的预收账款应核实情况,防止舞弊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