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圣严法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圣严法师范文第1篇

圣严法师的思想,可分成三个阶段,笔者将其分成第一阶段为潜伏期:到日本留学完成博士学位;第二阶段为发展期:在日本学成后到美国弘化,到创建法鼓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关怀、净化社会及参与国际组织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祈世界和平;第三阶段为悲愿期:“尽形寿,献生命”,以身教说法。

中国佛教应该具有中国文化

第一阶段潜伏期:圣严法师曾经在《圣严法师学思历程》的《我的中心思想》中说:

“我必须承认,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两人很大影响。到了日本,撰写论文期间,也受到蒲益大师的影响。”

益及太虚两人,都有佛法一体化的所谓‘圆融’的主张,那也就是中国本位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应该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才对。

圣严法师写道:“我在行持上,主张采用原始佛教的精神,也就是以戒、定、慧的三学并重,从戒律问题着手,然后研读各种禅数之学,从印度的次第禅观到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我在慧学方面,是从印度佛教的原始圣典《阿含经》人手,我现在所弘传的禅学,若以中国禅宗祖师们留下的文献来看,是属于如来藏系的思想,可是我把佛法回归到缘起性空原点,不论在修行方法的指导和修行理念的疏通,我都会指出最基本的立场,那便是三法印,‘无常、无我、寂静。’”

由上得知其中心思想,受到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影响比较大。留学以后,因写论文又受到明末蒲益大师的影响。三十九岁留学日本之后,一方面由于学术的训练、研究的课题(硕士论文研究天台宗祖师慧思,博士论文研究明代僧人蒲益),另一方面也由于日本的佛教研究极为丰富成熟,故留学日本的经历,法师眼界大开,而使其思想与见地有了新的发展。益大师是明末的佛教大师,他主张禅、净土、教学、戒律的统合,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推进人间净土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法师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得到其恩人沈家桢老居士之邀,应邀赴美弘化,并开始对东西方人士指导禅修。后因东初老人于1978年圆寂,师自美返台继承法务,并在各学院佛学及哲学研究所教授,因此在教育界有了立足点。

圣严法师于1989年创建法鼓山,法师的构想是建成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佛学学术研究中心,使佛学院、佛研所一制,并成为一座国内外极具规模的禅修道场。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并提出“一大使命、三大教育”的思想理念,所谓一大使命是“推动全面教育”,而三大教育则是:大学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及大关怀教育。法鼓元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法鼓山将迈开步伐,更积极地建立国际关系,透过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在联合国组织与世界各宗教、各领域、各地区,将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汉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分享给世界。

法师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把实用且可活化的佛法,陆续整理出几个简单、易懂,也容易做到的法语,例如:“四众佛子共勉语”、“四种环保”、“心”、“心六伦”等。这些朗朗上口的法语,标志了社会的需求、时代的氛围、精神启蒙的轮廓曲线,连绵多年,层层推进,铺陈到世界各地及社会人心。

1990年的“四众佛子共勉语”:

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已,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为了广种福田、哪怕任怨任劳,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这二十句法语,成为法鼓山僧俗四众的修行方法及生活轨范,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实践这些理念,并广为传播,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1992年他提出“心灵环保”,此四字是由《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则佛土净”,以现代语言诠释的新名词。“心灵环保”交融古今的智慧,成为人心净化、世界净化、和平永续的智慧明灯。

“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提倡的“四环运动”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具体行动从心出发。

1994年法师继“心灵环保”之后,再创“礼仪环保”、“生活环保”及“自然环保”,环环相扣,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地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及生态的整体关怀。

1995~1999年完成“心――廿一世纪的生活主张”,心是一项精神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成为世纪末人心不安的人文价值观与实践方法。

2001年,法师明白指出法鼓山以“心灵环保”推动整体关怀,正式建构出以“心灵环保”为核心主轴。

2007年,在社会伦理低落、乱象百出之际,法师再度以“心六伦”运动,重塑伦理价值,为身处复杂纷乱的现代人,找到新的准则定位。

“心六伦”运动,包括“家庭伦理”、“生活伦理”、“校园伦理”、“自然伦理”、“职场伦理”和“族群伦理”。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六伦”的数伦之中,扮演多元的角色。不论我们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要有正确的观念:我们是为了守分尽责作奉献,而不是为了争取;在自求自利的同时,要尊重关心他人。所以,一味地贪求争取不是伦理,服务奉献才是伦理的价值。这在“六伦”的任何一伦,观念都是一样。

创建“中华禅法鼓宗”:汉传禅佛教是法鼓山与世界接轨的立场,我们主动与国际接触交流,并向世界介绍汉传佛教以及汉传佛教里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禅;法师把汉传禅法的临济及曹洞两大宗,既分流又合用,也就是将大小乘次第禅及顿悟禅,与话头禅及默照禅会通,因应不同禅者的需要或不同时段状况的需要,弹性教以适当的方法,以利安心。而其宗旨,则皆汇归于话头或默照的祖师禅,是跟平常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因承继了中国禅宗临济及曹洞两系的法脉,所以名之为“中华禅・法鼓宗”。

“尽形寿,献生命”

第三阶段为悲愿期:“尽形寿,献生命”这句话是法师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有一次法师到新加坡弘法时说的。当时法师身体已出现问题,当记者请教法师:“您这么忙,身体又这么差,为什么还要到处弘法而不休息?”法师说:“尽形寿,献生命”,当下记者与在场的信众皆泣不成声。

圣严法师范文第2篇

人人都知现今年轻的人群中不识传统二十四节气,不懂怎样做中式家常节令菜肴,不明各种千年流传的细碎典故、生活智慧的情况有多么普遍,不过老人们大抵只会抱怨年轻人不争气,西化严重,然后默默将粽子包好,元宵做罢,饺子云吞甜品烧卖馄饨面,一样一样亲手完成——确实,现代人生活节奏飞快,上班族衣食住行都是能简必简,可以花钱买到,就一定不再亲手去做。大家成天将“时间成本”挂在嘴边,以此作为不会做饭、不识六艺、不懂礼教的正当理由。想也能想到这“无为又不会”的一代,等到他们的下一代出生之后,能够传下去的东西该有多么单薄、稀少。

据细读过全书的友人说,身为中国台湾前“财政厅长”任显群的小女儿,任祥在《传家》中的不少“壮举”都显露出与寻常人生活相去甚远的“名媛风”。要照书中描述的生活过一年,非得是有钱有闲的富二代、富三代不可。这大约是误会了作者的本意。实际上,连任祥都在采访中强调,书中那些照片、故事都已经过精心美化和编排,她自己不过是位导演而已。任祥只是在诠释心目中的“理想主义生活模式”,用较易接受的方式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佛学大师南怀瑾、圣严法师的弟子,她深知《传家》的内容传承对中华文化所将起到的重要意义。而身为经济无虞的那一类人,任祥更愿意将完成《传家》视作自己作为中华儿女所应背负的责任。5年的制作过程中,任祥组织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项目工作室,光是照片就拍了10万多张,每册末尾的参考书目多达百余本,各种烹饪、储藏、拍摄道具,皆是请专门的匠人手工打制,这一切花费,全由她个人承担。不仅如此,她更主动放弃版税,将售书所得全数捐给圣严法师筹建的法鼓大学。

《传家》简体版由出版《读库》的老六团队负责,相比台湾地区版本,简体版使用了更有质感、也更昂贵的彩印纯质纸。按照作者的说法:“读库老六张立宪把一百分的繁体版传家提升到一百一十分的简体版。”而按照我的阅读体验,书的开本大、字大、图大,全彩印刷,折页颇多,书脊部分使用布面烫印,收在书柜之中,颇有“家传”感觉。遗憾的是没能做成全布面精装,中国台湾版的谚语卡、生活实用转盘、木质阅读架和相关纪录片等也没有同样奉上。内容方面虽然深度不够,但贵在所涉甚广,书中提及的专门网站,亦对深度进行了足量补充。总体来说,仍是一部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大作。

圣严法师范文第3篇

“钱不是给你享受的,你若没有福报,钱一下子就没有了。要懂得知恩报恩,知福、惜福、培福、种福,福报才能延续。”直到圣严师父一番当头棒喝的开示,陈总会长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一点成就,是家人、亲友、同仁和社会大众共同成就的结果,没有众人的认同和协助,只凭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转念之间,陈总会长发现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选择――加入法鼓山。他开始认真学习感恩每一分因缘,学着在教育员工的同时,落实关怀员工的家庭,学习从心改变自己,带给家人与同仁更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他更认真跟随圣严师父,在事业岗位上,从知识的传播,进而学习分享智慧和慈悲;从汲营个人组织的利益,开始学习喜合劝募,带给世间大众光明和希望。

“能在法鼓山学习、奉献,其实获益最多的是自己。”陈总会长感恩地说,过去自己小小力量做不到的事,只要透过法鼓山,就能涓滴穿石、聚沙成塔,给个人和大众带来佛法的利益。对陈总会长来说,当年一念美好的选择,带给自己的,不再只是个人、家庭、事业和生活上变好,还意味着更无限宽广深远的生命意义――实际去参与、奉献个人小小的好,加起来成为大大的好――成就法鼓山开山愿景的那一份浩瀚供养。

自1994年接任护法总会总会长后,跟随师父创建法鼓山的亲身体验,让陈总会长深信,只要让人感受到佛法的好处,就能启发人护持佛法、利益众生的愿力,“学习布施,真的就像水井勺出去的水,水勺得愈多,水井内的水就愈干净可口,而且不会减少。”陈总会长分享,布施后财富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因捐得愈多,造福更多的人,反而让自己更富足。

“加入劝募、参与捐施,本来就是要成就法鼓山去推广理念来利益众生,也利益自己。”陈总会长说,推动劝募捐建法鼓大学,也是要圆满圣严师父培育奉献人才、推广心灵环保恒利人世的悲愿,更是成就无量无边未来佛的慧命法脉。这样的功德何可计量?胜彼一切供养。

师父的理念,常在陈总会长的身上看到,记得2007年参加召委禅修营时,我们每天早上四点打板,四点半进禅堂,当我四点一刻进到禅堂时,在黑暗中看到陈嘉男总会长已经在那里礼佛了,深受感动也自觉惭愧。

圣严法师范文第4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栾雨馨,今天站在这里参加小升初升学面试展示自己,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是一个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红英少年,我热爱红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并热心于公益活动。我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负责,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好少年,我遵守校规,爱护公共设施。我的兴趣非常广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酷爱读书,喜欢唱歌跳舞,业余时间弹一弹电子琴,我的电子琴水平已经达到了九级,目前正在向最高目标十级冲击,获得过北京市电子琴“一等奖”和海淀区“二等奖”。

小学六年,我曾担任过小组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中队委、大队委和副班长职务,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老师的小帮手,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相互协作,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在学习方面,我刻苦认真,成绩优秀,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外的学习中也比较突出,曾在101、资优和清华龙校培训中心进行奥数学习,多次参加过高思杯巨人杯学而思杯竟赛,并获得过三等奖、优胜奖和“希望杯”三等奖的好成绩。已经参加了走美杯赛,目前正准备参加“希望杯”和“华杯”赛的考试,现在,我通过了三一口语四级。

我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事物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个究竟。自身存在的不足表现在,我不善于交际,在众人面前说话还有些羞涩,没有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我希望在步入中学以后能改变自己。

我的梦想是能够考上市或区里的重点中学,我的目标校是101中学。

谢谢大家的倾听!

圣严法师范文第5篇

人在社会上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境,那么在工作学习中便有可能遇到来自于自身的许多麻烦。心情不好,常常是由挫折引起,假如能另辟蹊径――正视现实,即便生命里发生了一些苦痛,就像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所说:“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当你遇见一些事情时,你不要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它,然后你必须接受那已成为的事实,好好的处理它,处理完后,不要让它占据你的心,必须放下。”

如此智慧之言对我们有太多的启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譬如行路,时常碰到交通堵塞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排起长长的队,耐心地等待,就像人生中许多无奈与困惑的事情一样。这时我们不妨掉回头去,寻找另一种路线,绕过去。虽然这样做有时要多费一些时间与气力,但就在我们转身的一刹那,起码可以知道需要的时间和路程。重要的是还有一份一直可以把握的心情。

再譬如,失恋。与其苦苦地迷恋一个并不爱你的人,不如在爱情的诗笺上另起一行,书写更适合自己的爱情。又比如,考大学落榜,考研落空,与其把青春与希望押给一个枯燥的分数,不如在人生的答卷上另起一行,去挥洒更生动更优美的理想……

相关期刊更多

法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