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智能化施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综合布线,视频监控,闯入报警,出入口控制,智能灯光控制、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等。
中图分类号:G35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建筑智能化设计总体上要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包含出入口的控制,视频安防监控,闯入报警系统),建筑物内能源的节约;建筑物智能化工程施工上需要注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与各个施工面的沟通、协调、配合等。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各系统
(一)、闯入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
对于每栋建筑物来说,其安全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智能化设计中应分别在建筑、内部的各重要区域、主要出入通道、主干道等处安装报警探头、摄像机,并在管理中心设置报警主机、图像存储设备、图像显示设备等。一方面,通过在各区域安装的报警探头对建筑物内非法闯入行为进行报警监控,通过安装在重要区域,出入通道、主干道等处的摄像机进行实时图像监控,而安防系统中又常常将闯入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来达到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建筑物安全进行监控,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管理;另一方面,使用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改变原有的通过大量安保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巡查来进行安全保卫工作的模式。管理中心的安保人员通过安防平台的显示部分实时观察可视区域的情况,如有意外及时通知巡查人员紧急赶往出事地点处理问题,同时安防监控系统的存储主机还可以将视频图像存储下来,以备事后调查取证。
近年来,安防监控系统在建筑物安全性上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系统安防监控,建筑物安防监控,道路安防监控等等越来越广泛,很多公共区域的安防监控系统中所存储下来的视频图像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些图像成了犯罪分子无法抵赖的铁证,因此目前建筑物智能化建设中,安全防范系统成了首要考虑的部分,也是智能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时我们必须考虑的是:
一、注意重点区域设置的监控点位,要求无盲区,能够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控、录像,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查看存储的图像来作为证据。
二、在非重点区域、公共区域要设置相应的监控点位,要求在发生事件时能够通过所存储的图像追踪、查找到闯入人员的行进轨迹。
三、监控设备的选取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为建设方节约成本投入,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能一味追求高品质、高价格,以免造成浪费。
(二)、出入口控制
出入口控制系统也是增强建筑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实时图像对各个可监控区域进行监视,发生事件时得到及时处理;闯入报警系统则是对于非法闯入事件进行及时的报警通知管理中心的安保人员,安保人员可以一面查看现场情况,一面通知其他安保人员及时赶往出事地点;而出入口控制系统则可以阻止或者延长非法闯入者进入其中的时间,以达到安保人员及时赶到或阻止闯入者逃离的目的。
出入口控制主要包含车辆进出控制以及建筑物门禁管理系统。
首先,很多没有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建筑,其车辆管理非常困难、混乱,经常发生车辆丢失、抢占固定车位、随意停车等等现象。如果在建筑外墙进出处(主要出入口)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来对进出车辆进行管理,对于有固定车位的车辆可以持卡进出,而对于临时车辆则只有在内部具有空余车位时才允许进入,以避免临时车辆进入后占用固定用户车位或者没有车位时在内部随意停车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车辆被盗的情况发生。智能化的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来对车辆进行管理,既节约了人力资源,也避免了很多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人情现象发生。
其次,对于每栋建筑来说,其各个区域、通道、房间的进出权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对建筑进行门禁管理,通过系统管理软件对进出各个区域、通道、房间的人员进行授权,只有合法人员才能进出,非法人员则严禁进出其无权限进出的区域。并且通过管理软件还可以查看某一具体时间某一位置的人员进出情况。对于整栋建筑的管理、控制更加系统、详细、简单易操作。尤其是门禁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配合使用,更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
(三)、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化大厦内综合布线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建筑物内布线系统混乱,不仅不易于维护、检修与扩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线系统越来越庞大,线缆越来越混乱,经常出现空中飞线缆、线缆纠结在一起形成线球的情况,以至于进一步增大维护、检修与扩展的难度。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则要求结构化、模块化,其优点是使得布线系统易于维护、检修与扩展。
综合布线系统包含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部分。设计时需要作出充分的预留空间,以便于日后系统扩展;施工时各个子系统间应在线缆头尾分别设置标识,方便日后维护人员辨识每条线缆的来源与去向,减少检测、查找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节约检修、维护以及扩展成本。
(四)、灯光控制系统、建筑物节能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大,人为管理时,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人为管理时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而通过在建筑内安装各种感应器、探测器、灯光调节、控制设备等来进行灯光控制、楼宇自动化控制,既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又可以减少管理人员,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五)系统集成
建筑物内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管理,分散在不同位置,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这就需要将各个不同的管理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上,不仅仅可以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对于各个系统进行整体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各系统间的联动设置,从而使得由于某一种原因导致的报警信号能够联动到整个智能化建筑,例如:消防报警联动紧急广播,提醒、通知建筑内人员;闯入报警联动视频监控系统等等。
三、施工
智能化设计完成进行施工时,重难点在于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线安装、系统调试以及与各个部门或单位的配合、协调。施工人员要勤于与不同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积极努力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决不能拖延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竣工、验收等。
项目建设施工中,项目经理、管理人员要紧密注意施工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一方面,在发生非自身原因事件时要及时进行工期或费用的索赔;另一方面,要时时注意避免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影响其他施工方的事件发生,防止被其他公司提出索赔。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策略
在科技迅速发展以及各类高智能产品出现之后,为人类的经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建筑行业,建筑的建设与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也逐渐走向了智能化的道路。由于建筑智能化的技术性以及在施工方面的严格的技术要求,在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1]。它是促进建筑智能化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中,由于我国实际建设情况,这一工作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以及出现了相关的问题。在实现建筑智能化的道路上,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
1.智能建筑的特点
1.1较大的设备投入
在智能建筑中,智能设备的投入数量以及规模是相当大的。据实际的施工统计,在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中,智能设备的投资占到整个工程投资的20%-30%之间,成为了仅次于建筑工程材料费用投入的又一大规模的投入[3]。在建筑工程的结构工程的总投入也不过如此,可见智能建筑的设备投入比例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1.2智能化功能的强大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科技化的产物,它所体现的不仅是建筑艺术,还体现出了控制技术。在强大的智能控制技术之下,建筑不仅具有了建筑美感,还体现出一种现代科技带来的与人的交流。强大的智能化功能是智能建筑的显著特色。其智能作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等方面。全面、强大的建筑智能化设备以及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创举。
1.3繁重的安装施工任务
在上述两点中说明了智能建筑的独特性,由上述两点自然的引发了智能建筑的第三个特性,即繁重的安装施工任务。不论是智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还是智能系统的建立与设置,这些都是具有技术性、繁琐性、规范性等诸多特性的施工工作。这些工作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土建施工,还有电气施工、安装、联网与调试等细节化的施工。面对这些工作,施工管理显得格外的重要。
2.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
第一,技术人员的素质不过关。产生这一点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智能化建筑施工相关的技术培训机构。甚至在几所重点高校中,智能化建筑施工培训仅仅作为选修课进行。造成了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在专业素质上的缺陷[4]。
第二,对市场的定位没有大量的信息可供参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在信息大爆炸的条件下受益,也在信息大爆炸的条件下出现受阻。从众多的信息中去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智能建筑的市场定位就受到面临了这样的困境。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往往是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的,但是,许多信息会干扰决策者的判断,这对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发展是不利的。
第三,未能深入认识智能化。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开发商、施工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对智能化的深入认识才能促进建筑智能化施工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对于智能化的认识仍然不够。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建筑开发商在相关技术人员的任用上所体现的不积极的特点。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第四,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诸多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管理工作实际上与建筑施工工作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智能建筑施工中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具体体现在对管理人员的分配上,对管理工作的投入上。这是目前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3.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相关对策
第一,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投入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培训。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据实际的施工管理需要合理的安排管理人员以及对应的管理工作。开展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外,强化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管理工作打造一支精良的队伍以及可靠的体系支持。从而促进智能建筑施工管理。
第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各个关卡。施工方案的建立需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以及整个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来进行。对材料的选购、设备的管理、施工工艺的选择等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以及最佳的选择。在施工方案设计成功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审以及可行性分析。对施工方案中各个材料标准以及技术标准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规定进行。
第三,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整体水平。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培训以及例会的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以及促进技术人员之间经验的交流。从而促进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相关素质的提高,技术人员经验的交流,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正确的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智能化功能的强大以及设备投资比例较大,安装任务繁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信息量不足、市场不明确、对智能化的知识以及相关特点的掌握不足、建设以及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等诸多问题,在进行智能化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素质、正确处理信息与市场定位的关系、强化对智能化的认识,将建设施工与管理并重,从而促进建筑智能化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建筑智能化在投入使用时,作用的顺利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冉曦.浅谈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06(30):126+138.
[2]陈建.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3,14(30):109+11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界面的互联,及装饰工程、土建工程等施工界面交叉。其中,建筑环境是智能大厦的支持平台。然而由于市场以及设计与施工、设备与材料、管理与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下面详细介绍施工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1.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一)设备材料方面:缺少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缺少设备进场的产品型号规格、外观检查记录及按规范规定项目的试验记录。缺少进口材料和设备的商检证明及按规定进行复试的记录,材质证明手续不符合要求。材料、设备不按规范和设计规定适用的场所使用,设备材料选用淘汰产品等。部分产品只具有搭建单项子系统的能力,不能与其他子系统接口组网,个别设备未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组网能力测试。
(二)设计图纸方面:设计图纸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土建设计的不相一致,表现在通道预留上不符合要求,如在某项目中发现设备构架与土建尺寸不符,导致消防监控室安装位置不合理,设备布置维护间距不够,需要进行改进。除此,还发现存在平面图上安装的电视、电话、火灾自动报警、综合布线等弱电设备终端,如用户面板、探测器、手板、信息点等的数量与系统图上的不符。个别控制或信号接点设计遗漏,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控制的接点缺项,致使排烟、正压送风、电源强切、电梯迫降等功能无法实现。
(三)承包单位资质方面:承包单位超资质规定范围承揽工程。实际承包工程能力与资质不符。资质不全,缺少安全施工许可证等。部分系统集成商有资质没有建筑智能化集成技术实力,虽有极少数的系统调试技术人员,但这些技术人员大多数对工程管理缺乏了解,施工时不考虑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系统集成以后难以安全可靠运行,照搬他人的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方案或者把设备厂商提供的单项子系统进行简单堆砌。施工技术队伍以没有实践经验的新手为多,大多数人不认识仪器设备端子符号,所做的连线端子接头出现短路、虚焊、断路,电气接触不良与接错设备接口导致调不出系统功能效果。目前,有的承包商只具有某一子项或某几子项的资质和经验,有的仅仅是供货商和代销商,调试、联机等工作尚需专业厂家来人指导。
(四)子系统间接口方面: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往往互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包商间接口界面不统一与彼此推诿、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不可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2.解决措施
(一)严把工程材料与设备的报验关。对于设备、材料、软件(组件)和各种系统接口,以及重要的附件必须做到:认真检查合格证。合格证应含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检验员签字,材质证明应详细明确,应明示其原产地或分装地。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系统接口的制造商、供应商、承包商,应按规定提供工程设计、产品使用、接口规范、通信协议、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的必要文件,保证工程质量。检查材料、设备、规格、技术说明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场所的要求。检查进口材料的设备应有商检证和复试记录。
(二)加强设计图纸审查和优化。设计人员按照建筑智能化设计规范、有关标准规定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设计方案、内容及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进行审核是进行工程质量把关的首要工作流程,对此,必须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应核定房间尺寸、标高,设备保护距离和维护距离符合设计规范规定。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核查。将会审出的设计问题书面提供建设单位。
(三)严格分包单位资质审查。选择建筑智能化承包商时,要核定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发现挂靠、借用资质现象,坚决清退。在审查承包商资质证件的同时,还要审查建筑智能化项目负责人的资质证件,必要时对该承包商、该项目负责人的已完成的项目进行考察。考察的重点是承包商的技术实力、质保体系、服务体系。对有系统集成要求的工程,承包商必须具备系统集成的工程经验。
(四)注重施工组织。施工组织设计应有建筑智能化部分的进度计划及质量、材料的要求。较大工程(有建筑智能化专业工程设计,诸如消防、电视、电话、监控、综合布线、建筑设备监控等)应由施工组织设计,其它工程有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在施工前交底,班组签字齐全。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五)做好施工安装界面管理。加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界面管理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建筑结构、建筑装修、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与暖通、通风与空调、电梯和自动扶梯等分部工程的设备与系统应做好接口的确认、界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施工安装总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设备及其传感器、执行机构的安装;线槽管线敷设及穿线、接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各专业之间接口界面的穿线接线由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穿线,并在相关专业工程承包商的指导或确认下接线;子系统的调试由各子系统承包商负责;集成系统的调试,由系统集成商负责。
(六)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好设备及线路的绝缘电阻测试,在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测定接地电阻的数值,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要求。除此,还要按各相应专业的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对各个项目进行试验、调试,并作好记录。
(七)加强建筑智能化工程验收。建筑智能化工程验收分为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竣工工程三项步骤进行:(1)隐蔽工程:隐蔽工程在被其他工程覆盖前必须进行验收。隐蔽工程的开工、检查、验收和过程检查记录应由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的,不得实施隐蔽工程作业和进入下一工序。(2 )分项工程:各个子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验收方案。内容包括: 各种传感器的安装情况、工作状况;通信网络系统的工作状况;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状况;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状况;系统集成的工作状况;应在各子系统验收的基础上,检查系统集成的硬件、软件质量。(3 )竣工工程: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功能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应严格按相关专业的质量规范、标准进行验收,对于无行业归口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如共用天线、厅堂音响等)可根据建设要求,参照设计图纸、产品说明书等进行验收。
3.结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施工具有信息点多,管线敷设复杂,施工周期长,作业空间大,需要土建、设备、管道、电力、照明和空调等多专业的密切协作,任何的疏忽,都可能会成为安全质量隐患,因而,我们必须按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加强组织与管理,采用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加强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控制,运用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使建筑智能化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参考文献
[1]王天富.空调工程[Ml.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黎连业,及延辉,朱卫东.入侵防范电视监控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梁华,梁晨.简明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字:智能化建筑、布线系统、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建筑智能化已基本覆盖我国城乡新建建筑,许多老旧建筑也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智能化功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内容庞杂,涉及面广。而智能化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整体智能化工程的基础,对工程的功能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设计时应认真审慎,做充分地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建筑物的一些图纸资料、装修的图纸资料以及其它工程的资料,还有布线方面的资料等等),并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条件、应用需求、施工进度要求等各个方面。具体到施工时,则应严格按照要求和相关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的完美。
智能化建筑布线概念
家庭自动化信息网络是当今的新兴技术, 它需要在住宅智能化中安装新型的 标准化的、及高带宽的布线系统。 住宅智能化布线系统主要满足日益发展的家居自动化, 以及现代及将来的智能服务的需要。 主要应用支持数据、影像、视频多媒体、话音、家居自动化系统、环境管理、保安、音频、电视、探头、警报及对讲等服务。 特别对于高级的智能建筑物内, 从发展的角度预留住宅智能布线系统, 通过敷设各种综合传输线路,包括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到住宅室内各部位以满足将来的智能系统的传输特性的要求。
3、智能建筑布线线缆选型
智能建筑的布线系统较传统建筑来说更为复杂,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包括视频监控线路、广播对讲线路、报警线路、声音监听线路、网络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等。它们的功能作用不同,对应相关线缆的规格型号也不相同。以下分别作简要分析说明。
3.1摄像机视频信号传输线缆
常用的视频传输线缆为75Ω系列的细同轴电缆,但是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缆对视频信号的衰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线缆越粗、衰减越小。电缆的线径越粗则衰减越小,越适合长距离的传播。选择线缆如下:
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300米时,可选用SYV-75-3;
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500米时,可选用SYV-75-5;
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800米时,可选用SYV-75-7或SYV-75-9;
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1000米时,可选用SYV-75-12;
3.2摄像机电源线
电视监控系统中的电源线采用单独布线,在监控室设置总开关,通过UPS电源,以对整个监控系统直接控制,一般情况下,电源线按交流220V布线,在摄像机端再经适配器转换成直流12V。但是,有的摄像机是用5V或12V、24V的直流电,供电方式就不一样了。
3.3使用带电动云台、电动镜头的摄像机装置线缆
带电动云台、电动镜头的摄像机装置,除了上述视频信号线、电缆线外,还要考虑现场解码器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传输线缆,一般采用2芯屏蔽通信电缆(RVVP)或3类双绞线,UTP线芯截面积为0.3mm2~0.5mm2。
3.4报警及声音监听线缆
报警线缆一般选用4芯屏蔽通信电缆(RVVP)或双绞线UTP,每芯截面积为0.5mm2。
3.5广播与对讲线缆
设定广播时,线缆的基本原则是:距离越长、线缆越粗。RS-485通信规定的基本通信距离是1200米,实际中工程中选用RVV-2/1.5的护套线,可将通信距离延长到2000米,广播、对讲情况可视距离的长短选择不同的线缆、双绞线。
3.6计算机网络线缆
计算机网络线缆分为二类。一类垂直干线、楼宇之间根据距离远近可选用单模或多模光缆,另一类是水平干线选择4对8芯屏蔽超5类线。
3.7有线电视线缆
为保证传输信号质量,户外传输,若端到端超过250~300米,应采用光缆传输,低于250米,可用SWYV75-12线缆作为干线。户内干线根据远近可选用SWYV75-9或SWYV75-7传输电视信号,末端可用SWYV75-5线,但末端距离最远不能超过30米。
4、布点位置的选择
4.1监控摄像机的布放
室内摄像机:室内摄像机应当安装在监视目标周围,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损害的位置,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安装的高度,宜距地面2.5m~5m。
室外摄像机:室外摄像机应距地面3.5m~10m,并不得低于3.5m。具置可因地制宜,根据现场装在路灯杆上或单设立柱等都可以。
电梯轿厢内: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顶部、电梯操作器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厢内全景。
4.2广播音箱
根据应用的不同,室内一般可用吸顶式或挂壁式安装,室外可用音柱、园林音箱等。
4.3网络、语音、有线电视终端
网络、语音、有线电视终端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插座的面板下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特殊情况:会场、报告厅等一般不能在墙面上安装插座,这时需要安装地插。
5、智能建筑布线系统的施工要点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进度,应当严格地遵守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根据现场的不同地段和和施工环境提出以下几种要求。
5.1根据现场需要布放明线槽
有的时候,因设计或土建预埋时缺漏以及在对老旧建筑做智能化改造时,需要做明线槽。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明线槽要求能够保证10~15年的使用期,因此对不同规格的线槽有着不同的安装要求:
(1)线槽规格小于25㎜×30㎜时,每间隔15㎝~25㎝距离,安装一个固定螺钉;
(2)线槽规格小于50㎜×50㎜时,每间隔15㎝~30㎝距离,安装二个固定螺钉,且要求错位安装;
(3)线槽规格小于30㎜×100㎜时,每间隔15㎝~30㎝距离,安装三个固定螺钉,且要求错位安装;
(4)金属明槽原则上使用托架安装(托架每间隔1米~1.5米距离),不能安装托架的地段,每间隔15㎝~30㎝距离,安装三个固定螺钉,且要求错位安装;
(5)当布管时出现“S”型“Z”拐弯时均安装过线盒,不易拐弯时使用软管。
5.2布暗管的施工
跟随土建进度,户内均做好预埋管,并随管打好钢丝或尼龙绳,若需破墙开槽设立预埋管。对承重墙体原则上一律不能开槽、打洞,但部分地方,因施工的特殊需要,根据建设方的意见,可开较浅的槽。不允许打洞,以免破坏墙体结构,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5.3垂直干线走线
垂直干线走线时,利用已有的弱电井、弱电管道。线缆在弱电井、弱电管道中。不允许扭结、不允许交叉,必须保持平直。每间隔1.5米左右捆扎一次,使用“U”型夹固定,消除线缆受重力作用产生的位移。
5.4 桥架的选择
在水平楼层应该布置水平桥架,桥架的宽度应该有足够空间来容下水平走线,如果在桥架内需要放置多种类型的线,桥架应该选择有分隔的桥架。在水平桥架里放线时,应防止各类线的互相纠缠,应该轻放轻拉,防止拉线时因用力过猛,导致线的外表皮因互相磨擦而破损,从而产生导致不易发现的系统不稳问题。
5.5布线施工的其他要求
强电与弱电应当分开布线,各自的管路应当分开;强电与弱电的管路在水平方向同向走线时必须保持10㎝~30㎝的距离;强电与弱电管路垂直交叉时,各自套管,以避免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各种线的两端均作标记;网络线、信号线、视频线中间不允许有端接点;电源线原则上中间不允许有接续点,万一出现时必须加过线盒;网络线、信号线、数据线、电源线等在各自的槽管中要平直,不能出现扭曲、打结的现象;软管与硬管连接时,软管、硬管进槽时要牢固、可靠。各种线缆布敷后,均按布线标准的要求,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
结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基本覆盖到我国的城乡建筑,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建筑业和电子信息业共同谋求发展的方向,只有做好综合布线系统这一基础工程,业务管理部门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标准规范设备,才能使得建筑物智能化的程度逐步提高,才能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相互关系全面综合,以达到最优化组合,获得高效率、高性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张新房.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8-1
[2]梁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1
[3]章云,许锦标.建筑智能化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1
关键词:施工,检测,调试与交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智能化工程在建筑技术中的系统联合体,它是运用工业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建筑设备监控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技术综合组建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由于建筑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技术处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新一代智能化控制系统功能和技术在不断完善,为众多建筑设备的智能服务功能,得以可靠,稳定,精确的实现管理控制。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涉及的主要专业范围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由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电与接地环境,住宅智能化系统等众多子系统组成,并与安防系统集成,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密不可分。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多工种,多技术相融合的工程技术的合成。
工程实施程序及需要注意事项:
具体施工程序为:智能化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商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在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建筑电气,通风和空调,电梯,给排水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工作。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要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有标准化和模块化。智能化系统各集成设备所对应建筑层面位置,设备种类,接口界面,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要逐步对应,合理布置。设备产品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各系统设备接口,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功能必须相匹配。输入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现场检查性能的位置要求,准确有效传回稳定信息。输出设备应符合执行条件,易进行模拟动作实验。集成系统是一个多厂商,多平台,多系统软件和面向多种应用的体系结构,应采用统一通信协议,实现规定的接口,不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
三、施工前准备:
对于施工人员在施工前一定要进行各分项施工图纸及其技术资料重审核,要求各专业工程师制定比较详细施工前提条件,施工范围(最小工作包)和施工手册,质量手册.要根据设备的性能,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及其设备清单,设备的进场时间,特种设备需要动用的安装方法等等.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开展各工艺间技术交流,协调与合作,技术规避方法,提出人力,材料,机具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及使用顺序合理地规划和布置施工现场.
四、技术交底
机电工程施工技术是机电工程项目的保障,为机电工程项目履行合同,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安全,降低成本,提供有力支撑.在通过各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后,要对全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是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制度内容,交底应在开工前进行,并贯穿施工全过程.交底主要包括施工工艺与方法,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及其他要求等.技术交底应分层次展开,由技术负责人进行,直至交底到施工操作人员,并有书面交底资料,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应由技术交底人员认真填写表格并签字确认,接受交底人也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字,交底的资料和记录应进行收集,整理并妥善保管,以作档案归档.其中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交底的重点:设备构件的吊装,焊接工艺与操作要点,调试与试运行,大型设备基础埋件,构件的安装,隐蔽工程的施工要点,管道的清洗,试验及试压等。安全技术交底是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安全风险的项目提出技术性的安全措施,其中包括的项目:大件物品的起重与运输,高空作业,地下作业,大型设备试运行,以及其他高风险的作业等.
五、施工资料的整理
施工资料是从从合同签订即施工准备开始,直到工程竣工为止涵盖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详尽资料要做到有效性确认,保管,不得修改,仿制,残缺,应真实,有代表性能还原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对于变更标注和审批审核应按文件和资料的规定工作程序进行。
六、交付前的准备与检测
随着工程的推进,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即将完成,要进行调试检测,保证系统能进行正常运行,必须制定相应的检测调试措施要求和检测方案。其中工程检测应依据工程合同技术文件,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说明,洽商记录,设备及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检测方案应符合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规定。在办理委托手续时,应向检测机构递交系统竣工文件,工程合同技术文件,系统设计文件等。在进行系统检测同时,还应提供设备进场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报告,工程安装质量和观感质量验收记录,设备及系统自检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工程洽商记录等。
七、检测与调试
1、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仪表和量具测量,比对法,模拟测试法,黑箱法等。
2、抽检的数量可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全检或抽检,不能低于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中的要求。
3.系统检测可对子分部工程集中进行检测,也可根据工程进度按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分项工程分别进行检测。
4、综合布线系统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对交线揽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5、系统集成检测应在各子系统检测合格后,系统集成完成调试并经过1个月试运行后进行,系统集成检测应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的信息是否到达系统集成要求,系统集成不得影响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独立运行,应对其相关性进行连带测试,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60166的规定进行。
6、信息网络系统检测;计算机网络设备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互通测试,网络的可靠性测试,功能特性测试,响应时间测试和网络瓶颈测试等等。
7、通信网络系统测试,电话网络系统检测―由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三个阶段组成。会议电视系统测试―设备安装质量,系统测试,检查管理系统和系统效果质量等。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检测―调制误差率,噪音,数据通信,视频点播,图文播放等功能。广播音响系统检测―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输出电平,信噪比等。
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
(1)空调与通风系统检测要点是空调系统的新风量,送风量的大小及回风温度的设定值,过滤网压差开关信号,风机故障报警信号等。
(2)冷冻和冷却水系统检测;冷冻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功能效能检测。
(3)锅炉检测要点:锅炉出口热水温度,压力,流量第一次水温上升时间,环境温度等。
(4)给水排水系统检测:给水,排水系统的液位,压力参数及水泵运行状态参数,试运行周期等。
(5)变配电系统检测:变配电系统运行状况及故障报警,电压电流值显示状况,变压器超温报警,应急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等控制设备工作状态检测等。
八、交付与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