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工作范文第1篇

辞 职 书

 

尊敬的社区领导:

来到社区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得到了社区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社区各位同事。正是在这里我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更有过收获。社区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作风,曾一度让我找不到了依靠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对我的考验,但我依然能认真细致的工作和学习,由此我开始了思索,认真的思考。尽管我一思考,上帝便会发笑,但这笑带着一丝苦涩,思考的结果连自己都感到惊讶——或许自己并不适合社区这项工作。否定自己让自己很痛苦,然而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一直让我沮丧,也让我萌发了辞职的念头,并且让我确定了这个念头。或许只有重新再跑到社会上去遭遇挫折,在不断打拼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选择。

虽然我的观念是:人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完善。我也一直在努力改变,变得适应环境,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但由于薪金、等级待遇和工作上分工不合理,我感觉到自己不再适合做这份工作,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社区的工作。此时我选择离开,并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而是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我也相信您一定会在看完我的辞职报告之后会批准我的申请。现实中有很多的无奈,每一人都会遇到这样情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事实就是这样,我需要换一个环境,换一个有冲劲,换一个可以用劳动换报酬,换一个没有关系而是凭能力,换一种心情继续工作下去。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社区辞职于社区于自己都是一个考验,社区正值用人之际,社区工作已熟悉,社区工作也在一步步推进。也正是考虑到社区今后在各项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本着对社区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社区因我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我郑重向社区提出辞职。

能为社区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离开这个社区,离开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曾经领导们的尊尊教诲,舍不得个别同事的那片真诚和友善。很遗憾不能为社区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衷心祝愿社区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社区工作范文第2篇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社区服务,这项服务的资费由人民政府提供,并提供指导方案,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有很多社区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概念。在新的环境下,社区工作产生了很多新的任务和相关问题,尤其是当地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化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原来的社区工作机制。而社区工作如何继续开展下去,对于社区建设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这里就要理清社区工作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一、社区工作和社区教育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社区工作和社区发展的概念来源于二战之后,联合国发表的关于社区发展的文献,文献中推动各国使用社区工作的方式,让居民加入到社区国家建设中来,在这之后,社区的发展被全世界所重视。不过很多欧美国家还把社区发展看作发展中国家的事情,将社会工作方法解释为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并以此让居民参与进社区的服务活动中,来推进社区的整合。在英国,有很多地方采用社区工作的概念,将社区发展计划的方法来管理社区工作;在美国社区发展的概念被社区组织所替代,工作目标定为社区的联系和统筹。所以在综合意义上来说,社区的发展、工作、组织中的概念是相类似的,均是以调动社区的力量来进行社区面貌的改变以及社区工作的整合,这其中有社区里居民的服务和发动,也有社区改善的相关计划和协调,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所以,可以将这些全都归类到社区工作之中。

社区教育来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国际所公认。对于社区教育的定义,有多种多样的结果,不过目的都是为了社区的发展或者是维持社区工作的稳定,将社区的力量和教育资源利用起来,来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进行激励,以此来提升居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质。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社区教育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使社区能够更好的发展,让居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建立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育体系,这不仅仅为社区工作的执行方法,也构成了教育系统的重点组织。社区教育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形成,促进了社会教育化的进步。

二、社区工作和社区教育之间的配合问题

社区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社区教育,其教育体系并不多见。我国在推进社区工作的时候,要对社区教育的特殊性进行特别对待。社区教育是面向全部居民来开展的,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徐亚对居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教育。体制上的组织管理问题,要这对每个社区不同的环境进行设置,选择教育的形式时,要灵活的根据社区工作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序进行。

我国的社区工作 主要依靠人民政府进行相关指导和资助,一般社区里工作的管理机构都是政府直接委任的,比如街道办事处。而在西方,社区工作主要由民间的团体自发承担相关费用。社区工作由政府牵头,对于日常工作的执行非常有利,制定方针的时候不容易和政府产生冲突,可以归为政府行为,社区工作也可以借用到社区教育的力量。我国的社区教育此案在存在很多个不同的模式,其中很多还是居民自发组成的行为,还没有集体的管束,在责任划分和工作界限上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社区教育现在还属于民间团体活动,没有统一的资源调动机制,在组织形式和检查落实方面没有很好的规范,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象。所以说,应该将社区教育放在社区工作的范围中,当做重要的工作内容,也就是应该快速构建出正式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并考虑到各个社区之间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社区教育的领导进行规范和确定,给社区教育派发具体的任务,将社区教育的资源和力量有效地利用起来,创建社区发展所需的环境和相关条件,与此同时对社区工作进行高频率的宣传通知,带动居民积极地参与进社区教育中,当地领导对社区教育进行积极地监督和检查。努力建设处强力的社区教育队伍,来对社区教育进行落实。

三、社区教育工作原则

对于我国来说,社区教育还属于新型的教育体系,把社区情况作为背景,树立促进社区的建设发展的目标。在教育方法上,和一般的教育体系差别很大,有时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所以也就不能对原有教育方法进行套用。社区教育要发挥出整体的作用,要能够探索出社区教育的规律,并对社区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以后社区教育会广泛地开展,应该着重研究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相关问题。我国现在的社区教育在实践和理论上值得探究,其工作原则具体体现的方式方法如下:

(一)预测性原则

相比与普通教育,社区教育为了满足社区的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对社区的资源和人才进行安排,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测,来为社区培养出需要的人才,这是社区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预测过程中了解到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社区教育进行大的规划,安排出社区教育一系列的实施、管理、评价、还有在内容方面和相关方法的规定制度。

(二)启发性原则

由于进行社区教育时,教育对象为成年人,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学历和个人能力,所以应该结合不同个体进行特殊的启发性教育,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调动起每个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启发性教育能够有效推广知识经验,也能够发挥出积极地规范性作用。这里需要进行有吸引性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来顺利进行社区居民的教育工作。

(三)辅导性原则

社区教育在教育定位上不属于基础教育,也不属于专业教育,社区教育只要是为了解决社区工作的问题,对居民进行 思想、生活方面的辅导式教育,要适当的采用一些暗示、诱导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要让居民能在自愿的状态下对知识欣然接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社区教育的作用。

社区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单位体制的日趋瓦解,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社区管理人员作为社区工作的主体,在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社区的规模和功能的不断扩展,社区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日益加大,这对社区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较多地区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求,在进行社区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提高了学历要求,注重了专业对口率,希望能引入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但是,一个组织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人才作支撑,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才应具备与岗位要求及组织目标相匹配的胜任能力。因此,充分分析社区工作者的岗位胜任力对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胜任力内涵

有关“胜任力”问题的研究最早在泰勒(Tayor)对企业生产效率和劳动者潜能发挥的实验分析工作中就有所体现。他发现生产效率高的工人和生产效率低的工人在工作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通过实验证明若管理者使用一些标准化的程序来系统地选拔、培训能够胜任的工人,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1]。最早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的是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1973)。他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对工作者卓越绩效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地探讨,引发了一场关于“胜任力运动”的革命。他认为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2]。

近几年来,胜任力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因此在学术界关于胜任力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Boyatizis(1982,1994)把胜任力界定为一个人具有的潜在特征,这些潜在特征造成了个体在工作中的优秀成绩,可能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或者知识[3]。Spencer等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庸者显著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者价值观、知识、认知和行为技能等。他还将胜任力分为两大类: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基准性胜任力是对任职者的基本要求,而鉴别性胜任力是高绩效者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岗位的核心胜任要求,是组织招聘的关键所在。Spencer对胜任力的定义基本上是Boyatizis的延续,他们都认为胜任力和卓越的绩效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而且胜任力是独立于情景之外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但Spencer的定义更加突出了可以预测工作绩效的胜任特征[4]。除此之外,Prahalad和Hamel提出了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y)的概念,一个核心的胜任力通常具备三个元素:能够提供应对多变的市场的潜在方法;对消费者的利益和终端产品有显著共享;竞争者很难模仿[5]。

组织中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相对应的胜任力水平和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在胜任力的各项研究中,对胜任力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来看上述研究均体现了胜任力的三个重要特征:(1)胜任力强调员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个性等特征,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2)胜任力与工作任务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胜任力能够区分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

二、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指承担某个特定的职业角色的工作者为了达到优秀绩效的目标所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的组合,是针对特定职位的胜任特征的详细描述,目前关于胜任力的理论模型主要以下几种:

1、Spencer提出的胜任力冰山模型(图1),主要包含了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征、知识和技巧。冰山模型中,技巧和知识代表能被看见且易改变的胜任特征,而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属于隐性的个性特征,不易发现且较难改变,但这些内隐的胜任特征却是决定人们行为表现的关键因素[4]。

2、洋葱模型(图2)主要包括知识、技巧、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特质和动机等几部分。技巧和知识位于最表层,属于最基本且易发展的特征,态度、价值观以及自我概念处于中间层级,而特质和动机则处于最深层,属于核心的人格特征且相当不容易发展 [6]。

社区工作范文第4篇

在区委、区政府打造商业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发展战略目标指示下,在道里区卫生局的全面布置及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遵照上级的指示精神,举全院之力,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创和谐社会,在新医改、药改的前进路上迈出了努力创新、大胆实践的可喜一步,取得了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双营利。现

总结汇报如下:

一、社区内涵建设,年年必上新台阶二、创特色发展是社区工作必须改革之路

社区的卫生工作遵循紧紧围绕创和谐社会、为社区居民服好务的理念去进行。①我们建国中心在开展康复托老的道路上已走过了3年的里程,从创新的角度,多次被省、市领导及媒体的认可。此次创星级医院,经专家组充分论证,认为此项工作在我市仍保持创新项目。不足之处就是我们开展的是为社区居民中的孤寡老人、低保、贫困老人,收费标准过低,政府补贴不到位,托老所连年亏损,方向是正确的,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我们将继续克服困难,为创和谐社区做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的贡献,为政府在民生问题上减轻了社会负担。我们真诚希望得到政府的更进一步的物力、财力支持。②,由我们建

国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区主任例会制,每月集中各社区主任到我们建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一次例会。内容:总结上个月的社区各项协同卫生工作,布置下月要在社区开展的工作。对社区主任接受新工作进行培训,互相沟通、传递医疗信息。经过一年的实践,使我们在完成社区各项任务上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体系及保障。经总结,确认这确属我们所创的一条创新之路。

三、迎检优秀就是硬道理四、医院必须平安稳步前进

,建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创平安医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强了四防安全、医疗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大力加强了院内感染责任制,消除不安全因素,全年医院未产生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全院无上访事件发生。为保障和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稳定职工队伍,,我们将职工的工资发放比例由原来的老工资的80%,普升到

新工资全部的85%,年底有望提升到90%,。因保留10%作绩效工资。且年节我们还均给职工搞一部份小的福利,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建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工作呈现出空前、稳定向上的局面。我们有信心在卫生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把社区卫生工作越办越好。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我们要乘医改、药改的强劲东风,大力地推进社

区工作,巩固现有的成果,开拓社区卫生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将主要做好3件事。

一、全面发展中医特色

2011年在现有的中医基础上开展中医理疗工作,开展中医足疗方式,开展中药熏、洗、泡脚项目,从健康教育入手开展中医中药保健及食疗宣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中医康复的新理念,探索中医手段治疗及康复小儿脑瘫等项目。

二、全面实行绩效工资,竟聘上岗

我们首先借鉴共乐社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建国社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方法,建立起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内容,体现多劳多得,不吃大锅饭的原则。首先设置岗位,竟聘上岗人员,不足外聘,将职工工资分成两部份,即:岗位工资80%,20%为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必须保证足额发给,绩效工资则通过个人完成服务数量和劳动纪律及服务质量来计算分值,再进行平定绩效工资。以上方案确不完整,有待于不断探索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011年的社区工作依然繁重,我们将在卫生局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克服困难,把已取得的成绩巩固和拔高,再上新的台阶,与时俱进,再创新发展,跟上医疗改革的步伐,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再创新辉煌。一切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更多的沐浴到政府大力投入的阳光,使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茁壮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社区居民。

社区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然社区 地区发展模式 行政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cerning Natural Community Community Work Practice Mode Choice

PAN Qingso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dong, Guangzhou 51148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mmunity, Analyses the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community and the problems that it facing,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urrent nature of community work development community should adopt the partial task go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social planning mode that aimed at particular problems. This paper also analyses the working goals, methods, concept and workers' role under this mode.

Key wordsnatural community; area development mode; administrative community

社区是社区工作的工作对象,同样也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工作场所,但自社区一词产生以来,对社区的理解却越来越纷繁,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去理解社区,不光决定了社区工作的工作对象、工作场所,事实上也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实务模式。

社会学角度对构成社区的首要因素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构成社区的首要因素是情感因素,地域因素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这样的社区类似于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的概念,它是人们为了谋生自然形成的,“社区居民世代繁衍,生于斯,息于斯,自成一体成为生活共同体”,①这里可称之为自然社区。它代表的是一种亲密无间的、与世隔绝的、排外的共同生活。②其主要特征是:规模小,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元,一般占统治地位的是个人或具有感彩的初级关系,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和传统的约束,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农村社区是典型的自然社区。持第二种解释的学者却坚持认为:社区首先是一个地域性概念,情感因素是次要的,虽然他们也承认共同的情感联系,但是认为这些联系本身不足以构成社区。这样的社区主要是由于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这里可称之为行政社区。作为行政区划的城市社区是典型的行政社区。由于近一二十年,国内进行的大规模社区建设运动忽视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基本定义,认为社区只是地域性的生活场所,所以社区在普通百姓的心中,早已是对城市最小的行政区划的专称,不复有社区原初的情感意义了。当前,社区工作方兴未艾,社区工作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所以实际的社区工作中,社区工作者也不得不承认行政社区作为社区工作对象的合理性。

虽然行政社区在操作层面更容易被把握,但是,作为地域生活共同体的自然社区定义在社区工作中同样重要,它在社区实务层面并不是没有意义。实际的工作中,除了依据行政社区开展工作之外,社区工作的工作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作为行政区域的社区内,很多时候需要在城市跨区域开展工作或者在单个区域里面针对某一地域人群开展工作,或者在农村的自然村开展工作,这个时候,在考虑地域因素外,情感和心理等因素就成为界定社区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对象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些因素具体包括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亲属关系等。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把自然社区作为实际的工作对象。

自然社区由于它自身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社区的发展问题,既有观念、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发展问题,也有经济层面的发展问题。观念的问题如:居民受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约束,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社区文化浓厚,但也成为阻碍社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经济的问题如:生产力落后、地理环境闭塞、经济形式单一等造成的地区普遍贫穷的现象。所以社区的变革与发展成为自然社区中社区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在具体社区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上,基于自然社区的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更多的采用偏重任务目标的社区发展模式和针对具体社区问题的社会策划模式。

首先,就工作目标而言,考虑到自然社区中人与人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不是恢复或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而是改变居民相对保守的观念,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发挥居民的潜能,促进解决社区面临的发展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的质素,其中尤以解决社区面临的发展问题为最主要的目标。这些问题具体包括:居民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公共卫生、法律宣传、妇女权益保护、帮扶救助等方面。整体而言,任务目标大于过程目标,但在任务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亦不能忽视居民情感性关系的维护、居民观念的更新和社会意识的提升等过程性目标,以避免在解决发展性问题的同时破坏居民原有的互动关系,造成社区的冷漠。

其次,就工作的方法而言,强调直接干预法多于非直接干预法。由于自然社区本身的发展带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其自助能力的发展已经到了社区自身能力的上限,必须期待外界直接的能力输入才能突破原有社区自助能力的瓶颈,因此采用直接干预方法,由社区工作者界定社区问题,定义社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教导社区居民设法解决社区问题这样一种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导,社区居民配合的方法,既可以解决社区面临的超出居民能力范围的社区问题,又可以改变居民的原有观念,锻炼培养居民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可见,直接干预法并不仅仅针对任务目标,同样也针对任务目标。

再次,就工作的理念而言,强调由他助趋向自助。虽然社区工作始终坚持自助的理念,无论是社区群体层面的还是个人层面的,但是社区工作者也不回避直接提供对问题的解决策略,甚至于直接落实这些策略。社区工作者在这一模式下坚持他助的理念的前提是最终有助于社区群体和个人自助能力的完善,所以一开始社区工作者可能主导整个的社区发展任务,后期则会慢慢让与任务的主导权。

最后,就工作者的角色而言,强调由项目主导的角色趋向项目辅助的角色。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主导社区具体的实质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是影响他工作成败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工作中社区工作者既是项目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又是项目的监督者,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执行、监督和评估等工作。社区居民接受社区工作者指导,配合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后期,等项目进入正轨,社区工作者由任务目标转向过程目标,注重居民能力培养和观念的更新,角色由主导者转向辅助者角色。

综上所述,自然社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社区工作实务层面也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应根据自然社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工作模式加以应对。笔者认为,采用偏任务目标的社区发展模式和针对具体社区问题的社会策划模式更有利于应对自然社区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