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语法翻译教学法曾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由于交际法、自然法和听说法等教学理论的出现,语法翻译法教学受到了排斥。文章就语法教学状况,从语法的本质,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病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Key words: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reevaluating
Abstract: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used to be the main metho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it is excluded because ofhe appearance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Natural Method and Audio-Lingual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tial aspects and theeveloping tendency of grammar and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obes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grammar teaching.
一、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回顾及评析
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外语教学实践中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它产生于一千多年前,兴盛于第二世界大战前,在后一百年的历史中,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的发展,从理论上奠定了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科学基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一直是外语教育与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我国70年代以前培养出的一大批英语工作者、精通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大多受益于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文法的理解,通过翻译手段进行教学。从中世纪为读懂用拉丁语写的著作而使用了翻译教学法,到18、19世纪,人们沿用此法教授英语和法语,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当初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和翻译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因此在课堂上借助母语进行教学,通过翻译来学习这两种语言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也非常有效。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并顺应了人们认识和学习目的语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好目的语的语法体系”[9]。人们对语言学的研究也为语法翻译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整体,为具体的语言教学提供科学的方法。18世纪的语言学家对词类的研究和划分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语法翻译教学法正是依赖这些语法术语和词类划分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语言学家还认为学习者应该通过学习书面语来掌握语言,因此这一认识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内容确定了相应的范畴;而语法被语言学家看作是粘合剂,语言学习者只要掌握语法就可以表达思想,从而掌握语言。因此,语法被当作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心理学更关注语言的使用者和学习者。乔姆斯基的心灵主义(generativism)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形成某些概念的能力,而概念形成是人类习得词汇意义的先决条件。因此,心灵主义的观点支持语法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18、19世纪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认识以及当时的社会需求有助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产生,同时随后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为语法翻译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0]把翻译即当成教学手段又当成教学目的;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强调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通过阅读外语原著学习外语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直到二战以后,由于社会急需大量能用外语进行听说交际的人员,用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加之当时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转换生成语言学已代替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理论的主流,心理学方面的认知主义也促使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得到较大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某些弊病。
上世纪70、80年代以后,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自然法(Natural Method)理论占据了语言学的主导地位,语法教学受到严峻的挑战,几乎被抛弃。上述理论认为,教语言不必解释,学语言不是推理过程,而是在合适条件下,人们内在自然能力的作用,学语言要有人对话,有内容可谈等等,从而把语法教学降低到了极次要的地位。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法,主张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教学不能局限在语言的形式上,即语法上。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为,学习者可以不用理解语法规则,因为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语言学习就是句型的学习。听说法认为通过基本句型来学习外语是重要的途径,在外语教学里培养语言习惯要靠反复操练,语言知识和理解力在这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自然法(Natural Method)则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认为语言学习是潜意识活动,学习者可以逐步地学会语言规律并能组织自己的语言。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变迁也体现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上。由于50、60年代受前苏联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所采用的语法翻译法,一直使用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诸多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加之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愈加突出,语法教学逐渐从外语教学的主导地位退出。近几年出版的各类英语教材中,语法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各类考试中语法的比例也只占到10%左右。人们似乎把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对立起来,语法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甚至成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障碍,情况果真如此吗?泰勒(Taylor)在1988年就说过:“在交际教学的总框架中,最近又出现了强调语法形式的倾向,似乎人们已经觉得语法是被过分忽视了”[6]。
二、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优势
语法翻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它以语法为主,结合词汇的讲解以及大量的翻译联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而且语法的介绍是由易到难,这一教学步骤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让我们从“技能学习模式”(skill-learning model)中得以验证。“技能学习模式”从行为主义和认知发展的角度,强调运用练习(行为方面)来实现预期的计划(认知方面),即掌握某一种语言技能。而且一项整体技能的习得是需要融合各部分技能训练来得以实现,这是由语言使用的顺序本质决定的。[7]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在低层次学习中所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即语法、词汇及句法结构的掌握,他就会越主动地完成高层次目标。因此,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通过语法和词汇来进行二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看,语法翻译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双语翻译来掌握语法的规则、词汇和句型结构。这种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语法规则对材料进行翻译,通过双向翻译和交流使得外语学习者清晰地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从而加深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和掌握。3)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对母语和目的语都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向学生输入目的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结构系统,才能讲评学生对双语的语言输出,即翻译。其次,学生需要对语法规则和语法内容进行熟记熟背,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质量。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在学习和记忆目标语的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掌握目标语。
三、语法的定义及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Paul Procter主编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语法的定义是“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sentences”[1].Crystal的AFirst Dictionary of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里的定义是“thewaywords,and their component parts,combine to form sentences”[2]。这两个定义的界定范围虽然是有限的,但它们都告诉我们,组合正确的句子离不开语法,至少对有意识的学习是如此。Bowen指出语法是我们把有意义的词和词组组合成句子,用以交流可以理解信息的规则[3]。Bowen的解释更为明确,语法的句子组合不能脱离意义,只求语言形式,脱离了实际环境的句子不会产生任何意义,语法不仅是形式,它还制约着意义的形成。有些语法学家把语法的范畴界定得更大,如Gribbin就把语法解释为对语言无意识的知识,对语言有意识的知识,语言的规则和用法等三个部分[4]。
毫无疑问,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即交际能力,那么,语法能力的教学是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这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包括两个部分: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句子)和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而语法能力是语言知识和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交际能力一般被认为是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能力。语言是实现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交际能力一般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语言知识和技能是构成交际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能力和素质都是构成交际能力的辅助因素。语言的学习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语法原则,交际原则,文化原则。由此可见,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只要运用得当,不仅不会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障碍,而且还会促进交际能力的形成。因为语法除了是组合词语和句子的规则外,多种多样的语法形式还可起到调节词语的意义、调节上下文的关系等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而语法能力又是语言能力(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交际能力的形成。
转贴于
语法教学和培养交际能力大可不必相互对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和互补性。语法———翻译法强调的是语言的理性知识和规则,重语法、翻译和对比,依赖母语,强调语言知识,轻视语言技能。交际法的特点是以语言功能为纲,重交际、实用、不重视语法,即所谓“流利优于正确”,“教语言而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翻译法可以弥补交际法和听说法在语法和阅读方面的不足,交际法反过来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学习的中后期阶段,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情况下,交际法的运用将会有效地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但也不排斥对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语法———翻译法往往会有一箭中的的作用。
四、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再评估
应该承认,传统语法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不做调整和改进,就难于适应时代的需要,更难于振兴语法教学。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过分强调文字翻译的训练,教学手段和过程较为单一,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单纯通过对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只学会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成了为语法规则和形式而进行的活动,失去了语言教学生动有趣的一面,学生学到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规则。其实这些规则只是语法的一部分,学生学会有限的概念,却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感悟和实践多种语言形式,使得这些规则难以成为无意识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交际应对中仍难免困难重重。这种弊病的形成,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对语法的理解只停留在语法的规则上面,没有把规则、形式与意义、交际功能结合起来。
尽管传统语法教学存在以上诸多不足,但并不是说语法教学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语法一直是、今后也将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一点不存在疑问。韦德尔(Wedell,1990)说:“往往有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学习者仍然不能在各种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写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说出能被理解的简单话语。使学习者能够表达和理解简单意义的办法之一,就是从一开始就讲清语言的句法规则”[4]。问题是如何改进当前语法教学现状,使之更能适应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这是极为必要的。首先,把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习得相结合,为学习者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改变语法规则的讲解与实际语境相脱离的状况,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话语环境中去,达到语言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目的。其次,语法教学要抓好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环节,让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是基础,了解意义是关键,学会使用是目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把学生以感性符号为基础的认知学习上升到以理性、概括为基础的认知学习阶段。再者,语法教学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初学者,在其感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避免过多的规则讲解;到了认知的高级层次,学习者的语法系统基本已形成,单靠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复习无助于他们交际能力的提高。这时就要采取新的办法,更加强调语言的运用,在运用中强化语法知识。最后,教师应该了解最新的语法动向,多向理论语法求教;善于对学习者已接触过的某一类语法现象进行归纳,由点到面,建立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语法结构。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比较鉴别,把英语中结构有联系的语法现象,英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综合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包括功能、结构、位置、关系、文体等等。提高对语法教学的要求,重视在交际中运用语法,强调交际语篇语境的连贯,语法规则正确与否要在运用中体现,同时,语法教学也要与听说读等技能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些外语教学改革者认为语法翻译教学法过于依赖母语,认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都缘于母语的干扰。必须指出,学习者的错误在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不仅来自母语,还来自目标语或文化等其他方面。我们应把错误作为语言学习的策略:即利用错误检测学习进展,制定学习计划。所以,把母语学习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它在语法翻译教学法中扮演肯定角色。语言学家H.H.Stern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参考语言,非常重要。[6]而在我国的外语学习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借助母语知识教授与学习外语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外语教学改革者还认为在语法翻译的课堂上,过于强调语法规则的讲解及训练,而忽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目标语听不懂,说不出。但是,“任何语言都是一个连贯性的系统或结构”[6],而语法知识正是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总结。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基础,语言的其他技能只是空谈,对成人的外语学习尤其如此。而在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课堂上,围绕课文进行的语法分析,包括语法形式和词汇的变化,即有助于学生理解、翻译该目标语,又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正是因为有详细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才使得外语学习者有着很强的阅读能力,也正是因为有大量系统的翻译练习才使外语学习者有着很强的翻译能力。总之,从长远的角度看,在非语言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系统的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及通过语法结构对双语进行比较会使目标语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对语法教学产生了冲击,也给语法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语法教学只重形式的做法,再也不能满足当前外语教学的需要,语法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教语法,而是如何把语法教学与外语教学的交际目的结合起来,正如海姆斯(Hymes,1990)所说“语法规则离开应用是没有用的规则”[6]。充分发挥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让语法在整个语言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地位。90年代后,语法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表明人们在语法教学被忽视后,通过反思和教学实践逐步认识到语法的重要作用。语法教学的改革在于如何把语法教学融入到其他语言技能学习中,如何把语法活动与交际活动结合起来。目前,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界仍未有语法教学复苏的迹象,许多教师还是把不教或少教语法看作是世界的潮流。重新认识、评估语法和语法教学十分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各教学法都随着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己。对语法翻译法特点的再认识使得我们了解了它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价值。这是因为它的一些特点符合了外语学习的规律,符合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且它也在不断的补充和调整自身,以期更好地为外语教学服务。语法翻译法占据外语讲坛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顽强的生命力将使它长久的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Paul Procter.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Pitman Press,1978:494.
[2]Crystal,D.A First Dictionary and linguistics[M].London:Andre Dentsch,1980:167.
[3]Bowen,J.D TESOL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M].Newbury House,1985:76.
[4]Gribbin.The Role of Generalization in studying Grammar and Usage[J].English Journal,1996:55-56.
[5]Canale,M.and Swain,M.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teaching and testing.Toronto,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1986:5-6.
[6]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Education Press,1997:126-452.
[7]William Littlewood.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7.
[8]郝兴跃.再论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9]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语法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现实价值
一、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一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似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二、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的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心理学依据是官能心理学;哲学基底是惟理主义。其特点如下:
1.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
2.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语言规则的归纳和列举。大多数的语法翻译课本中,教学大纲以语法知识点的顺序编排,并试图有组织、有系统地教授语法。
3.把第二语言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训练,把教学看成是发展心理的一种特殊途径。
4.强调不同语言的共性,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试形式自然是目的语和本族语的互译。
5.强调阅读和写作,几乎没有系统地注重听力和口语。
6.强调精确。
7.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其语言教学模式是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
1.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1)师资条件
大学英语教学量大、面广,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工作仍由中国教师完成。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即使有些教师有短时间到国外进修的机会,口语水平仍达不到接近母语的程度。语法翻译法对教师的口语要求较低,采用其进行教学绕过了对教师的口语要求。
(2)传统语文教学
语法翻译法比较接近传统语文教学,都注重字、词、造句、阅读、作文的训练;都采用逐词阅读的方法;学习方法上都强调背诵,强调“熟能生巧“等等。因此,在传统语文教学的潜在影响下,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运用对于中国教师和学生来说得心应手和顺理成章,易于操作。
(3)课堂规模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在大的课堂规模中进行教学,语法翻译法比较容易执行。学生在单位课堂时间学到的知识点多,教学效率高。
(4)学习方式
对中国学生来说,外语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讲解才能掌握。对他们而言,“语言十分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规则、繁多的句型、大量的习惯用法、困难的发音,这些内容很难在只重意思表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所自行掌握。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 (5)学习动机
动机是制约语言学习的一个因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既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短期内也没有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需要,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最大莫过于通过各类学历、学力考试。英语考试内容重点总是放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上。在考试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短期内要想通过一门外语考试,语法翻译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2.语法翻译法的优越性决定了其自身的价值
(1)其强调的语法有利于外语学习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语法”。
就连倡导交际法的Wilkins也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侧重rules of grammar,第二阶段偏重rules of use。
廖巧云做的调查显示,不涉及语法教学的交际法对大、中学生是行不通的,语言基础知识不过关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了四年,但进步甚微。
可见,“语法恐怕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把语法教学摆在恰当位置上的问题。”足见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词汇学习,其好处如下。
①语法翻译法有完整的语法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较快、较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
②通过有限的语法能够生成无限的句子,这是语言的生成特征。人们可以记忆有限的语法规则,却无法记忆无限的句子,而教授语法知识正是“授人以渔”。
③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它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
④有利于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在注重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语表达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潜在的表达素质和实际的产出能力。潜在的表达素质是一个量的积累,实际产出能力则是运用所积累量的技能问题。作为口语表达的说,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我们常说的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不清。可见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仍具有有效性。
(2)实现母语和外来语间的对比
成年人学习外语跟儿童不同。成年人的脑海里已经蕴涵了庞大的母语参照体系,他们必然要利用其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外来语。
在母语和外语有差别的地方,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而在母语和外语有相似之处时,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帮助。这个过程叫做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相似之处,迁移起正面作用,而在有差别之处,迁移便起负面作用。
语法翻译法通过比较二者在语言上的特征,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利用汉语正迁移,排除负迁移的影响,引导学习者在向目的语迂回靠拢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学习质量。
[论文摘要]交际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的逐步推广,使得语法翻译教学法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交际法和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论述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引言
交际法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已在我国外语教学界逐步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使得在这之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受到了人们的种种质疑。然而,经久不衰的翻译法以其独具的特点曾给外语教学带来极大的效益和影响,这是不容否定的,通过对英语教学的多年实践及对教学法的初步研究,笔者认为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应是在充分发挥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利用交际理论的成果改革教学,使英语教学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从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两种教学方法,论述二者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李岚清副总理1996年6月28日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指出:“很多学生经过八年到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都不能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造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问题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从这段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外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找到有效学习外语方法的必要性。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两大方面。
1.交际法作为流行于世界的外语教学理论
经传入国内便广为实践。许多教师在交际法出现的早期便着手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活动,“强调交际能力和流利程度同等重要,但似乎无视语法能力的培养”(Tschirner,1996)。由于对其理论没有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课堂会话,过分要求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破坏了语法学习的系统性。学生以杂乱无章的方式来掌握语法知识,从而为他们树立了过于庞大繁重的学习目标。同时它也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正如桂诗春(1998)所指出的,掌握交际法的难点在于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应用语言学训练。完全单一地采用交际法还是步履维艰,忽视语法教学是交际法的误区。片面采用交际法,而忽视语法教学同样影响交际能力提高。
2.课堂教学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模式
教育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注重语言规则和形式的讲授,习惯于把英语作为知识和技能进行讲授,重视语法条目和词汇的讲解,割裂语言点,学生被动地模仿、记忆和进行刻板的、孤立的、教条的句型操练及单句翻译方法,以学生懂得语法知识,能造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为教学目的。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造成教学效果极差,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少,不能运用所学提高语言使用能力,知识储备无法应用。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交际法教学的特点
交际法是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兴起而出现,并很快在外语教学界受到重视并得以迅速推广和使用。交际法是基于语言教学目的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思想。交际法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那么严格,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外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交际能力。
交际法的这一特征确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采用学用结合原则,即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和用途制订专门的教学大纲,设计专门的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而且教学过程交际化,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为中心,提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模拟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形式包括复述、对话、小组讨论、班级发言,以及其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彻底改变了传统法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的不利局面。学生们普遍感到主动参与性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交际法使学生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强化自己所学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交际法的这些特点是传统法教学所不可替代的。
但是,交际法理论与实践在我国都还距现实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交际法作为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必然受到诸如教师、学生、教材、情感、环境以及教学活动等各种各样实际情况的制约。引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思想要想在我国得到顺利实施,就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四、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
自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前半叶一直统领外语教学界,而且至今仍在被广泛采用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受到如此欢迎,自有其优越之处。语法翻译教学法重视语言的准确性,认为语言教学应围绕着语言语法和词汇展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的技能。“语法是沟通概念和环境的桥梁…只有通过语法,学习者才能将词汇用得恰到好处,才能驾驭周围的语言环境”(WilliamE.Rutherford,1987)。没有足够的语法知识,学习者即使掌握再多的外语单词,也不能准确、清楚地表现自己,交际则不能顺利、完整的实现。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系统性,而语法习得的重要特征是它具有渐进性。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学也正符合这一趋势,注意到语法的系统性,按部就班地有机地设计在程度不同、呈渐进性的教材中。按照交际法理论,语法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情景中有目的地进行“真实交际”,在交际中习得语法(Stern 1992:12),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语法规则。对此问题,Robinson于1996年对104名日本英语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语法教学实验。他把学生分为隐性语法讲授(im-plicit)、附带语法讲授(incidental)、寻找规则(rule-search)和直接或显性语法讲授(direct or explicit)四个小组。结果,显性语法讲授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其他三组。这充分说明了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与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是不同的。自然习得必须有一个优越的语言环境作支撑,而中国学生所学的外语一般在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等各方面与母语迥异。西方的外语教学,轻视语法讲解的状况持续了几十年,对这样一段历史,Marianne Celce-Murica曾做出这样的评价:“引人注意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无语法的教学,无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还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只能导致蹩脚的、不合语法的洋泾浜式的外语。学生很难超越这个阶段,取得任何进步”(Marianne,1991)。
由此可见,语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是帮助学习者达到较高外语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也正是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以上特点,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语言的理解能力(interpretation)、表达能力(expression)和相互沟通思想的能力(negotiation)的培养。学习主体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在加强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学的同时,应该研究世界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以进行教学法的合理改革。
五、传统法与交际法的结合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传统法和交际法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也充分了解到两种方法各自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博采众长,建立一个传统法与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发挥语法教学的优势,重视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讲授,系统地讲解语法,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掌握语言体系,重视利用母语,尽最大限度有效地增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需时刻注意和认真对待交际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交际法却可以弥补传统的语法教学的缺陷,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温厚一,1998)。事实上,交际法教学中的语法讲解,并不意味着我们做机械性的句型练习,语法讲解可在先进行一定量的阅读或几个课堂会话练习基础上进行。然后,教师留出一些时间来明确讲解语法,吸引学生参与来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同样,传统教法强调的语法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又可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众所周知,交际的核心不是句子平面以上的知识,而是语言知识,而词汇则是核心的核心,过分强调语篇水平上的交际难以实现交际的宗旨,而传统教学法往往鼓励学生背单词,有促进交际能力的功效。学习者普遍了解一条语法规则可帮助理解无数句子。掌握一定量语法规则的学生可迅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由于阅读能力也是一种交际能力,而语法可有助于发展阅读能力,所以语法教学符合交际教学的宗旨。
六、结束语
语言教学法是一门科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这是外语教学界所达成的一个共识。我国的英语教学的特殊环境需要其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而这一方法绝不会是现行各种教学法中某一个的全盘照搬。我们的教学需在吸收交际法和传统法精华的基础上把引进的先进理论和思想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新路。
【关键词】语法翻译;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应用
前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英语的实用性能在中国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当下学习英语成为一种风潮,英语已经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学好英语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学教学中如何教好外语,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快速轻松的学好英语成为了摆在大学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语法翻译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外国书面语的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即用语法讲解、翻译、练习的方式来讲授外语知识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为最古老的英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必然有它的独特优势,在语法翻译教学中,细致的语法规则和大量的词汇知识使得外语学习更加的容易,能够使外语学习者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现象更加的系统化;语法翻译发能够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结构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其外语交际能力;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以及词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为其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语法学习能够让学生轻松的分辨外语与母语的不同,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二.语法翻译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世纪外语教学开始出现在中国,翻译教学法作为最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了长期的考验绝非昙花一现。
语法翻译教学法利用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及句子的内涵,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以大量的词汇积累为基础,学习基本语法掌握基本句型结构,以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外语知识点。翻译法广泛的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以这种教学方法为基础形成的语言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在课堂上,英语老师一般都是先阅读一遍文章,教师对文章和句型进行语法分析,对重点句型进行重点讲解,然后进行翻译,最后要求学生对于文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背诵,掌握其中的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老师大多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讲授英语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识点、解除学生的困惑,避免了学生自己W习时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模板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那些本身不是英语专业英语基础又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英语课堂就仿佛催眠曲,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只会将课堂中学习的语法知识或者句型直接运用到写作中造成错误的英语应用,不利于真正地英语学习。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语法翻译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学习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打下牢固的语法基础,但是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的大多是哑巴英语的学习者,他们更多的是进行书本知识练习,无法真正的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无法真正的将英语“说出口”。
三.如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进行创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英语的使用越加频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注重培养的是书面语的理解、阅读、写作能力,忽视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主要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对语法的分析掌握,我们要改变传统翻译法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好英语。
第一,老师应该重视将语法教学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要只是为了语法学习而学习语法,应该树立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听说读写的观念,语法是一个桥梁,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中介。
第二,教师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结合语音、词汇和翻译,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知识点中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如老师在英语课文讲解中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形式,以表演的形式来讲述课文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巩固。翻译法作为其他外语学习方法的基础,应该和其他方法进行互补教学,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三,翻译教学法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老师要活跃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知识点的讲解中应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课堂上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
第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软件运用英语记录自己每天的动态,锻炼写作能力,同时阅读朋友的动态以及朋友给予的评论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交流空间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第五,将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中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词汇的理解运用以及语法的构造都有所不同。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凸显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错误的发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滋生一批中国式英语的学习者,他们便是没有充分理解两种语言语法的不同,将其混为一谈,错误的按照中文的逻辑结构去使用英语。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向前发展的。英语翻译教学法也不例外。翻译教学法尽管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它,我们要充分认识它自身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完善它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曲景秀. 论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相结合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7, 28(3):102-104.
[2]胡韬. 为语法翻译法一辩――论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 金田, 2012(5).
【关键词】翻译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愉悦教学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尽快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言语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潜能。但是,尽管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各种级别的考试,但在无形中也塑造越来越多的“口不能言,手不能书”的“哑巴”和“聋子”人才。于是时展已经把我国外语教学推向了求新和求变的边缘。而本文通过翻译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比较,力求探索合乎人本与时代的高职外语教学途径。
一、翻译教学法
翻译教学法也称为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它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后来用来学习现代外语(本世纪初,这种教学法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的外语教学,直至现今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翻译教学法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它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二是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三是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是:用本族语介绍课文内容逐字逐句翻译朗读课文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而翻译教学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一是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二是阅读领先,着重培养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
由于翻译教学法未能恰当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这不但使外语教学中语音、语法、词汇与课文的阅读教学脱节;同时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更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也叫功能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口头交际能力和真实场景的对话能力。源于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它旨在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以达到交际目的。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尤为重大,许多语言学家、语言教师纷纷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角度开始重新考虑语言教学。从而出现了“意念教学大纲”、“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法便是“功能教学大纲”的产物。它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课堂教学的目标集中在交际能力诸方面,而不限于语法或语言能力。二是组织和安排课时,以语言功能(function)为单元,而不是以语法结构为框架。三是传递信息为主,发音、语法的准确性为副。交际成功的标准是能够传达和接受想要表达的意思。四是课堂上鼓励学生即兴表达,用大量真实性的语言流畅地说,最终达到在接受(听、读)和表达(说、写)方面使用语言。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在我国的外语教学活动中受到推广。交际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口头交际能力和真实场景的对话能力。
多年来,已有众多教师采用了该教学法。然而,交际教学法在我国遇到了很大阻力,不少教师重新选择了传统语法教学。因此,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也一直未能成功普及。
三、在愉悦教学的原则下探求高职英语教学法
无论是翻译教学法,还是交际教学法,都不能在英语教学中全面展开,尤其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为此,笔者认为,基于高职的特殊性,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考试和应用能力,更应该在教学中坚持愉悦教学原则。
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进行外语愉悦教学的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在愉悦教学的基本原则下就是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的教学。
求知过程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学生也能自学不辍,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愉快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愉快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的交互性和个体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强行灌输我被动接受的一维的线性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维的立体关系,教师与每个学生都作为平等主体进行着彼此间的多边交流。课堂教学追求最大限度地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创设更多一些的交流机会。这是一种真正的互动、交流和反馈,往返于各个方向。将每一个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予以尊重和信任,给他以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只有在尊重中才能获得自尊,在信任中才能获得自信,在自由中才能获得自主。这样的师生关系一经确立,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促进多边的交流、探索和求证。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自身的主创行为,教师所做的只不过是创设条件、营造氛围、适时引导,教学过程就是不断激发学生主创精神、促进多边交流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并适时地做出积极评价,使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上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交流活动引向广泛和深入。
2.角色的多重性——分享与合作
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拥有者这一权威角色自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以不断变换着的角色,共同参与知识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在备课时,教师的角色是编剧,但他绝不能闭门造车或随心所欲地编写剧本,他一方面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尽可能多的情景,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他们分配合适的角色,给更多的学生以ROLE PLAY(角色扮演)的机会。在上课时,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之一,在课堂交际活动的不同阶段,他有可能先后成为学生们的合作者、志愿者、向导、拉拉队员或者评论员乃至主裁判等等;与此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不管师生的角色有几重、如何交互变换,教师都应该是配角,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3.教学手段发展求变
在许多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们所能运用的手段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搞定一堂课,学生们也只需带上两只耳朵端坐静听,其表现往往是老师声嘶力竭、学生睡意朦胧。因此,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身心功能:不仅有常规的听说读写活动,更有兴趣的激发、注意的集中、想象的引导、思维的激活、激情的迸发;相应地,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身心功能,组合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当好总导演、总调度。成功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心理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智商和情商的均衡发展。
4.多元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