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 幼儿园政策法规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沈跃珊(1967- ),男,黑龙江林口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551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50-02

一、改革“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必要性

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是介于本科以上层次的研究型与中等专业层次的技能型教师之间,兼具研究能力与较强从教技能的幼儿园教师。而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学校大多又是近几年在原有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成的,这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上还不够成熟,学科建设还不够完整。在已开设的各门课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也应该重新审视,加以完善。对“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由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内容相对滞后、课程实施方法缺少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目前,课程教学的普遍情况是:遵循着固定的教材和确定的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校一般都将其作为典型的理论课进行组织教学;课时分配相对较少;评价方式或采用笔答考试,或采用简单的考查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水平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国家制定的幼儿教师62条专业标准中,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就有2条,它们分别是:《专业标准》第二部分基本内容“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中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发展知识”领域中的“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3.幼儿园教师的政策法规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漠导致幼儿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幼儿园教师法律意识的淡漠导致教师暴力对待幼儿事件屡次发生;因教师政策法规水平低和自身业务素质差导致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思想理解偏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甚至于教育活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却是有害于其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对现行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必须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模式、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将其建设成目标更准确、内容更全新、方法更科学、评价更有效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彰显培养法治意识与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

课程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发展、社会需求、科学发展而制定。新课程改革又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意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前专业课程采用以上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三个维度目标具有前瞻与引导意义。

“幼儿园政策法规”是一门帮助学生形成依法治教意识和指导学生未来工作的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具体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有关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教育、卫生保健、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方面的知识。能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处理幼儿园出现的有关教育、安全、健康、经费、用人、法律纠纷等方面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并学会通过合作、研讨等方式,运用幼儿园政策法规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善于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园的政策法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国家政策、法规习惯的养成;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幼儿教师。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实用与适时更新的特点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不应是学科内容和结构,而应体现学生的发展;课程的内容不应是完全预定的,而应随着学生变化而改变。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策意识和法律观念,掌握有利于指导未来幼儿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使学生发展成为政策水平高、法律意识强、依法施教的幼儿教师。依据这一核心思想,该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如下特点:

1.选择对未来工作最具指导性的内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幼儿教育的形势不会改变,因此,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必将会成为社会力量办园的主力军。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把学生放在未来普通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举办者双重位置上来考虑的,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依政策、按法律要求去做好幼儿教师、办好幼儿园,课程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选择更加突出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主要选择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2.设置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架构。从上面选择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课程不是以某一部或某几部、或全部政策法规文件为课程内容,而是将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这八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知识架构。具体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内容可根据知识架构的需要作必要的充实与删减,不追求每部政策法规文件的完整性。

3.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新的内容不断出台,按照政策法规课程开放的知识体系架构可适时将新的政策、法律、法规内容补充进来。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都可以及时补充到课程之中。

四、课程实施的模式:体现知识运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突出运用与探究的“六步合作学习模式”。

1.典型案例引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幼儿园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案例,设计能够突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应用与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本堂课学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选择、恰当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来体现教师与全体学生的首次合作。

2.提供学习材料或材料获取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首次合作,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或讲义内容,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学习材料,亦或提供能够获取相关内容的网络环境、图书资料等途径,实现与全体学生的第二次合作。

3.阅读、分析学习材料,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分工阅读(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能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要深入各小组中,做个别指导,来体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

4.交流、评价、考核。各小组指定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并做考核评分。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并作评价与考核。

5.新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去分析案例,促进知识进一步的运用,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6.课下形成案例分析材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堂课学习的政策法规知识,深入地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出案例分析材料,为课程结业考核做好准备。

五、课程评价的方法:凸显过程性与多元化结合的特征

“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指导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依法正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在“运用”上下功夫。评价方法是教师教育目的的直接反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方式是促进学生运用政策法规的重要手段。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堂上,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学习材料、研究讨论等形式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派专人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各小组汇报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并记分;部分考核形式,各小组可参与评分,如模拟法庭。

2.课上评价与作业评价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对各小组或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给予一定分值的考核评价成绩。作业成绩是教师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采集平时成绩。

3.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由于本门课程强调政策法规知识的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学习中的考核评价,使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各占50%。

4.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一是要组织多次考试。因为“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八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有些内容彼此联系不大,所以在不同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比较合适。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法庭”:小组成员扮演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官、证人等,模拟审理有关幼儿园的案件;用案例分析题编制试卷考试;编写幼儿园的申办报告;给幼儿园绘制一个室外环境规划图等。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Z]. 2011-12-12.

[3]林雪卿.幼儿教育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王民.地理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

[6]周天枢.老师和家长需要知道的100个幼儿园法律问题[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创设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农村幼儿园也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1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相比城市,我国的农村相对落后。因此,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首先,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依然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幼儿园的校舍不但面积小、装修简单,而且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也存在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其次,幼教老师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生活设施相对短缺,有些老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幼儿老师宁可租房待在大城市,也不愿扎根在农村。其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系统的教育制度和范。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都是照搬照抄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但是农村和城市存在着明显差别,这就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城市的优势我们不可否认,但是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农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城市的汽笛喧嚣,有的是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老师可以时常带着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让小朋友和大自然亲近。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2农村区域活动开展的具体方法

2.1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句话不仅除了强调学生已有经验对课堂学习的作用,还包括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同样遵循这一理论。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制订计划,即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我要用哪些美术材料?”“今天我要制作一个怎样的美术作品”?“今天我想和哪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等类似的问题,这既有助于幼儿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培养,又有利于幼儿语言、想象和思维的发展。计划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这是由于人都有一种将脑中所想事物变成现实的急迫感,这种急迫感将促使幼儿更加热情地参与到美术区域活动中。

2.2解放自己、解放幼儿

如今,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不是只要开展区域活动,就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有没有完成游戏任务,没有注意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对活动材料和活动方法加以控制,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由度极其有限。教师不应该将重心集中在“任务”的完成,更多的应该关注于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过程中的一些表现,才是真正值得教师注意的。反之,一旦活动方法要求和难度较高的话,幼儿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只能被动地按老师规定的方法活动,无法满足自主活动的需要,从而对活动慢慢失去兴趣。

2.3抓住教学点契机,进行随机活动

区域活动不只是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里,任何一个休息玩耍的时间都可以进行区域活动。例如: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发现“巧手坊”里有一个孩子脱下了自己的鞋子,拿着放大镜,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自己的小脚,旁边几个正在做手的记录卡的孩子,也纷纷脱下鞋子,观察起自己的小脚丫,并开心地议论着。这时,教师应及时为他们提供了脚形记录卡,并在生活区里增添了“洗洗小脚丫”,在表演区增添了“小脚模仿操”,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沙地、鹅卵石地、软地和草地上行走,用脚体会不同的感觉。让幼儿互相交换信息,获得更多生活体验。

2.4分享交流美术作品,收拾整理材料

结束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仍然不容忽视。半个小时的美术活动后,有的幼儿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美术作品,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有的幼儿甚至还没有开始做,针对这种结果不一的情况,教师的总结评价和部分幼儿的分享交流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能满足完成作品幼儿的成就感,而且也能鼓励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下一次继续努力。最后的收拾整理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有序收放和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培养幼儿的分类归类能力,教师要注意让幼儿有所准备地收拾材料,否则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强制幼儿结束活动会导致幼儿产生抵触的情绪。

2.5丰富学习材料,层层递进调整

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有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久而久之,幼儿对于没有挑战性的游戏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给游戏进行调整,为游戏增加挑战性,让幼儿兴趣更为持久。如幼儿在玩小小面点师的游戏时,在游戏初始阶段,投放的游戏材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点心模型,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如何招待客人和买卖点心等,当幼儿熟悉游戏的基本流程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生活中更多对面点店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细化游戏规则,在游戏时不断丰富游戏材料是很重要的。其中我的体会是,开始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丰富游戏材料,这样更能促进游戏的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3结论

总之,美术区域活动虽然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户内游戏活动,但是也具有一些活动规则和教学策略,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这个美术区域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可一味地任由幼儿自由摸索,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样,幼儿才会在这个区域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创设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农村幼儿园也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龚海燕.有效开展农村个体幼儿园的区域活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4:14-15.

[2]卞海霞.浅谈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游戏[J].快乐阅读,2015,04:94.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功能;价值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也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幼儿教育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化资源库成为幼儿园教学得主要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和教育资源,不仅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幼儿园学生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深入分析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的功能和价值,对于促进资源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主要功能特点

(一)使幼儿园教育个性化

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具有互联网技术的多重优势,能够承载海量的教育和教学信息,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这种个性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幼儿教师自身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的不同,老师在运用课程数字化信息库的时候,就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学科教育的相关特点,对数字化资源库的内容进行筛选和选择,从中选择出教师认为适合进行幼儿教育的数字化资源,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另外,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课程的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并且从数字化资源库中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

(二)使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共享性

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教育形式具有了一定的共享性。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整合了当前幼儿园课程教育的大量资料和信息,因此,数字化资源库具有一定的广度,在进行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能够提升幼儿园的个性化教育之外,还能实现课程知识的实时共享,在数字化资源库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老师也可以通过及时登录资源库,有目的性的查找适合幼儿园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在找到合适的资源以后,老师就可以实时的推荐给学生,从而使幼儿园的孩子能够扩大知识视野,也大大扩展了教学的空间,突破了传统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空间限制,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二、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应用价值

(一)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有效提升了幼儿园的教学效率

在之前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加之有些教师不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幼儿园教学的整体质量不高。而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和应用,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效率。具体来说,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的资料十分丰富,并且呈现出较强的多样性,这就给幼儿教师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互联网技术,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非常便利的获取这些教学课程资源,并且可以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幼儿教学资源形式丰富,内容具体,并且具有多样化的形式,这对于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效提升了幼儿园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有利于优化课程内容

由于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度。也就是说,在进行正式的课程教学之前,幼儿教师可以在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进行资料的选择,并且选择的内容可以完全按照n程内容来进行,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大。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对所选择的学习材料做出进一步的筛选,从而使课程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除此之外,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具有一定的储存功能,在应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随时在资源库中调取之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从而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优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老师在相关内容上的教学经验,从而通过对比,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时发现自己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使自己的教学素质不断提升,这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师的课程设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综合质量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幼儿园应该紧跟时展形势,积极利用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春玲.幼儿园“数字化”与“节奏化”教学理念的探索[J].教育界,2015(19):169.

[2]潘克明.建设数字化幼儿园,为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贡献力量[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9):30.

[3]俞芳,郭力平.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再认识[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3(9):46-47.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一、培养山区地域幼师生手工教学的重要性

社会的进步、经济时代的发展,机构的变革,大量民办幼儿园的涌现,幼儿教师的缺失与需求,中等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等因素,使得如今出现了很多中职联办学校、幼师联办点。其中一些是中小县城、边远县级师范学校联合区直学校招生办学的。办学招生对象多是义务教育普通毕业生、不够年龄打工的青少年、农村辍学的学生等,这样的生源素质可想而知。这些人有从小没上过幼儿园的;有大部分人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是奔着文凭去的;有的是父母的意愿强去的;反正都是对幼师这个行业一片茫然,对幼儿教育一无所知的。由于山区幼师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幼教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手工在幼儿园教学中,既可以自成一科,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服务,手工在幼儿园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作用,还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具有良好手工制作能力的教师能够营造丰富而有意义的幼儿园环境,掌握较强的教学带班、控班能力。要让学生体会到幼教专业手工课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考察幼儿园中手工的用途,认清形势,明确手工课学习的任务和方向。

二、山区地域幼师生手工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结合本土资源,拓展学生思维

丰富的材料运用可以拓展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曾纳说,“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手工制作有各种各样的制作媒材,不同的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敢于突破经验,善于打破常规,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塑造新的形象。

用于手工制作的材料品种繁多,但一些工艺利料、废旧物品如卡纸、彩纸、橡皮泥易拉罐、他装箱、泡沫、一次性纸杯、餐盒、金属、海绵等并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轻松获得。他们需要大量购买,不断长期的收集,这对于一些山区学生来说是有些实际的经济困难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有利因素,组织学生随时随地的收集身边自然物材料,如树叶、松果谷物、蛋壳、贝壳、豆类、蔬菜、竹子、秸秆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让学生发现材料,喜欢材料,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用这些最实用最丰富的材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2.强化扎实课堂教学,多元结合。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要根据幼师专业特点,扎实抓好手工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选择要与幼儿园教学紧密联系

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长期以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虽然井然有序,但是却很少有创新的成分,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

(2)共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学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景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手工教学前,教师应努力地去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样的材料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你还能制作什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一起商讨教学计划。这是一次良好的实践性学习的机会,更是在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日后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富有时代特色、新颖有趣、适用性内容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运用电教手段,注重示范,启发教学

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信息技术,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剪纸、彩带、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和效果。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3.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幼儿园老师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一、幼儿进入小学的心理变化

只有知道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心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才能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有针对性地做好奠基工作。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往往出现一些不适应。一是学习任务。在幼儿园阶段,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任务,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没有考核,也就没有教师给予的压力,学生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自身也不会存在压力。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基本上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状态对于幼儿而言是合适的,学生的身体发展与知识构成基本上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进入小学后,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压力明显增大,这对原来的学习节奏是一种冲击,故而不适应。二是作息时间。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学习是自由的,幼儿心目当中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时间意识,而到了小学后,由于作息时间收紧,学生往往会有一种不适应,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根据我们对好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回访与家园联系,发现有些孩子上学内心不愿意,虽然他们也能让家长提醒自己要早起,不迟到。但在别的场合总会流露出一些不乐意或者是抗拒的心理。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去看背后的本质,其实际上就是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幼儿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可以作如下的分析:一是学习状态由自然转向任务驱动。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是自然的,因而在幼儿的心中能够产生一种内驱力,他们愿意且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学习。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客观的压力,他们的学习状态主要是靠老师的教学任务来驱动的,因此,学习心理上会出现一种转换。二是学习主动性出现转变。这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我们的了解,虽然小学阶段会出现有趣的学习内容,但已经不占多数,这与幼儿教育几乎是相反的。幼儿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兴趣为主线,而小学以知识接受为主线。这种现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幼儿教育应该为有效的幼小衔接做些什么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幼儿园无法改变小学教育的一些客观实际,因此,更大的作为空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给学生一定的前置行为,让幼儿能够在进入小学时有一个良好的适应。当然,这里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我们说为幼小衔接做奠基性的工作,一定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我们只是谋求为学生的心理转变奠定一种基础。可以通过如下手段来完成。

(1)帮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这实际上是适应小学生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教育尤其是大班教育阶段,要想办法给学生更多地渗透一些规则意识,让小朋友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遵照一定的规则行事,在不影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形成一种规范行为。例如,我们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个案,一位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在课堂上就是喜欢跟同学说话,坐的姿势也不端正,还经常在上课时走下座位跟别人说话。用这位学生家长的话说,他根本意识不到进入小学之后应该遵守一些规则。后来我们跟这位学生在幼儿园时的老师交流,老师对这位孩子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原来他在幼儿园阶段就是这样的,当时考虑到孩子的天性,也没有作过多地限制,基本停留在口头提醒的基础上。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我们就有所警醒,提醒自己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要适当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这样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就能在规则上有所适应。

(2)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关注以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玩,在课上、课后的玩中自然地收获一些知识。应当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是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但任何事物又具有两面性,这样的结果会让幼儿对学习缺少一种有意识地关注,从而会造成进入小学后出现人们常说的“不把学习当回事”的情形。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就要有所作为,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有所作为不是给学生灌输一些大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本身进行关注,比如可以通过小红花等物品的奖励,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好可以获得小红花,努力学、认真学也可以获得小红花。对表扬的重视是幼儿的天性,通过这些手段能够促进幼儿对学习的关注。对学习兴趣的激发相对更为容易,因为幼儿是喜欢新生事物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学习材料经常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是这种兴趣往往是外在的刺激,缺少对内在兴趣的引领。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通过讲名人故事等,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学习本身的特点,这样可以引起幼儿对学习本身的关注,从而也能产生相对深层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这一条看起来与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却是幼儿将来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能力。因为小学生活不全部是学习,与同学的交往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们与小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经常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太好,但他们对学校却是充满了向往,每到周末总是嘀咕着想去学校上学。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们在学校有许多小伙伴,可以在互相交流中获得许多快乐。这就提醒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将来融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这里强调一点,就是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要多组织幼儿进行群体性的活动,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交流面广,需要交流的信息也比较大。例如,大班与中班联合举行“大手拉小手”的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教会小弟弟、小妹妹们一些游戏方法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需要自己去思考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需要自己去寻找牵手的对象,因此,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而在一些自由活动中,比如让他们在操场上玩的话,他们的圈子就比较小,而且对象也相对固定,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

三、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