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调查报告

初中生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人近视情况,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我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我对我市的200名小学生、250名中学生和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2%的小学生,56%的中学生和70%的大学生存在有近视眼。这份调查报告十分令人震惊。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而近视的:如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很强的太阳光下或在光线很弱的地方看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脑等。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因高度近视而导致变盲的人有三十多万,并逐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保护眼睛已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用眼卫生,还要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行。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当今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但有些中小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还有人认为,近视眼只要戴副眼镜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无疑是错上加错。所以,人们的意识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调查中,许多近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不良的用眼卫生引起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会引起近视眼,所以在这方面也得主意。

看来,要有效地预防近视,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二是要纠正不良习惯及用眼卫生;三是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进而走向成功!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6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27

课堂笔记是课堂中传统的教与学助手。编码-复习模式理论认为,课堂笔记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堂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储存;二是运用笔记于课后或考试前的复习,有效地帮助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测试成绩的提高。新课改十余年来,课堂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媒体辅助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改变,课堂研究也从关注教师的教更多转变为研究学生的学。伴随着课改的推进,初中生的化学课堂笔记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一、研究目的

调查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的现状,了解现阶段化学教师对学生课堂笔记的观点与管理,解读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的共性与差异,为化学教与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笔者设计了学生问卷,涉及化学课堂笔记的价值、态度、形式、用途等13个问题,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省扬州市直四所初级中学的学生,调查时间是在教学内容全部完成的中考前答疑阶段,共发放学生问卷629份,回收有效问卷612份。

2.访谈法

对9所20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内容涉及化学课堂笔记价值、要求、评价、改进等。我们还选择了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比较和个别访谈,内容涉及对笔记的态度,最喜欢的形式,如何用笔记等。

三、调查分析

1.课堂笔记的形式

通过对扬州市直学校的普查,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化学课堂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见表1)

2.学生反馈

笔记必要性调查:根据一学年的学习体验,认为有必要记笔记的学生占91%,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约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而持后两种观点的基本都是男生。

笔记内容调查反馈:只有约2%的学生认为笔记内容应只是教师黑板上的板书或是教师课件上的内容,6%的学生认为只要记教师强调的,10%左右的学生认为笔记应该记录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82%的学生认为笔记应该包含板书及自己觉得重要和教师强调的内容。在习题讲解时93%的学生会在习题留白处记录注意点。

教师对笔记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48%的学生反映教师对笔记有明确的要求,而52%的学生表示教师对笔记没有明确要求,有9%的学生表示教师曾经查过他们的化学笔记,调查发现这与教师性别和教龄没有关系。

课堂笔记利用调查:能坚持每天作业前主动复习包括看笔记的学生人数较少,约11%;更多的是在做作业遇到麻烦时查课本和笔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在提问或考试前会翻看笔记。

课堂笔记整理调查:69%的学生表示会对课堂笔记进行二次整理,如将个人的理解备注在课堂笔记相关内容处,将作业或习题上出现的知识点理解偏差或难点剖析在课堂笔记上进行概括和分析,31%的学生则表示不对课堂笔记进行再处理。

课堂笔记形式意愿调查:46%的学生表示自己课堂上有专门的笔记本,28%的学生将笔记记在书上,9%的学生则喜欢将笔记记录在导学稿或学案上,约17%的学生表示以上记录地址都可以,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课堂笔记价值调查:84%的学生认为记笔记对他们的化学学习有较大帮助,但他们更多的是从知识复习和记忆角度考虑;少有学生从课堂效率和学习品质角度认识笔记的重要性;也有约16%的学生认为化学课堂笔记对他们的学习无明显帮助。

课堂笔记与教材比对:31%的学生表示每节课自己在做课堂笔记时都会有意识的浏览教材,50%的学生则表示有时会翻看,说明这部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已经比较明显。也有19%的学生表示自己做笔记时从不看教材。

学科笔记相似调查:调查显示46%的学生认为化学笔记与英语笔记最相似,其次是物理,有27%的学生认为很相似。

对教师指导预期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师对笔记的记录和使用给予指导。

3.教师反馈

笔者走访了扬州市直学校和一些外省市的教师,专门就初中化学笔记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老师们主要持三种观点和操作方法。

化学笔记应以拾遗补缺为宗旨 持该观点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采用注解补充式的笔记形式,即根据教学将相关注释或拓展部分记录在教材空白处,重点内容做上记号(如画波浪线)。通过询问和调查,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往往学生素质较好,而老师们认为要学好化学关键在课堂上的理解,过分详细的笔记耗时较多并不有助于初中化学的学习。

化学笔记需要完整系统记录 部分教师特别是来源于生源薄弱学校的化学教师则强调化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往往要求学生备有专门的化学笔记本,课堂上教师也会示意学生按部就班的记录,模式基本是复制教师板书、口述或课件上的重点知识。其优势是学生的笔记比较系统,特别是到复习阶段,教师授课的脉络和整理的相关知识网络都有明确的记载,便于学生复习。

化学笔记应与校本学案一体化 学生笔记形式为填充关键式,主要是一些编写学案类的教师采用的方法,教师在学案上留白,给予学生笔记的空间,学生会沿着老师的精心预设将相关知识点、混淆点、提高点系统的罗列并加以关注,较之第二种方法无疑节约了时间。但也有学校因学案类学习资料编写周期短不够成熟而存在学案、笔记共存的现象。

调查中还发现有些老师在新授课与复习课期间会采用不同的笔记形式,如有些学校在新授课期间采用注解补充式,到了复习阶段则自编讲义采用填充关键式。

四、相关结论

学生基本形成化学课需要课堂笔记的共识,这与初中化学学科特点是相关联的;化学课堂笔记呈现的形式除传统的课堂笔记本外还增加了学案(导学稿、活动手册)填充、教材空白处的注释等,反映了教学方法的多元;笔记来源除传统的板书、口述外还增加了课件播放,反映了电教媒体的进步;对课堂笔记的价值、态度、形式、用途、处理等观点和做法有差异,以此为切口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个性化的化学学习方法。

调查发现,在同一所学校的平行班级,不同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笔记要求,而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并无明显区别,说明化学课堂笔记的记录形式要求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一个具体表现,与学生的化学卷面成绩并不相关。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化学笔记的意义主要都是从防止知识遗忘和帮助复习的应试角度出发,关注课堂笔记形式会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教师少,也少有教师利用学生的课堂笔记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五、教学建议

1.走出笔记记录的误区

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将需要学生记录的内容全部设计在课件上,弱化了板书,显然这是个误区。首先该形式淡化了教师的垂范作用,须知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记录实际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严谨学习习惯养成有着潜移默化之效。其次,课件播放时往往室内光线较弱(特别是投影老化不够清晰时),易造成视觉污染,引发学生的各种眼疾。

2.重视课堂笔记的定位

教师应准确定位课堂笔记功能,不能狭隘地认为课堂笔记是知识点的备忘录。研究表明:学生记笔记会刺激产生,增加学生觉察课堂呈现信息的潜在结构的可能性,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

3.加强笔记方法的指导

建议教师要加强策略指导,如对于注解补充式课堂笔记,补充的重要知识点、化学方程式或注释可以建议记录在指定的页码,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书本上没有专门的复习章节,相关的规律总结、方法技巧等的记录应加以指导,

4.鼓励笔记的二次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和执行个人的课堂笔记策略,实现对笔记建构的自我监控。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留白和及时的课后再处理,特别是在温习功课时对课堂笔记进行个性化的零散补充或结构重整,因为这是学生重构知识网络的过程。

5.尝试课堂笔记的评价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课堂笔记,建议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评价,更可以是学生互评,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互相借鉴与自我反思。

6.反思自身教学的资源

学生的课堂笔记是教师教学留下的真实痕迹,也是反思自身教学的宝贵资源,也许仅是被简化成了一些简明的术语和提纲,但课堂笔记本身仍能反映教师上课的程序和课堂结构,值得教师重视和研究。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化学课堂笔记反思自身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风格还是教学方式、教学程序乃至学生的感受等。

参考文献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学习 学习兴趣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要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英语特别有兴趣,而有些学生对英语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可以说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哪些方面感兴趣,我做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

二、问卷调查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共选取八年级四个班,八二班,八三班,八五班,八六班;九年级四个班,九二班,九三班,九四班,九五班。(其中八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版,九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共在八个班中发放问卷249份,回收问卷2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回收率为90.8%。

该问卷调查,通过参考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问卷样卷,以及和指导老师讨论,经指导老师修改之后,编制出了《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这次问卷的编制主要围绕学生在课堂中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在课堂下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等几个因素展开,旨在了解当代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点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其成绩以及动力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

结果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6位同学中,21.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兴趣,64.4%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但仅限于学习课本上的英语知识,而有1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这15%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消极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是差的,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现用的教材。

在对学生认为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一题的问卷调查中,22.9%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和班上的同学差距太大,跟不上就失去兴趣了;7%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教英语的老师,所以对英语没有兴趣;30.3%的同学是因为不喜欢枯燥的语法知识所以失去了兴趣;7.6%的学生本身就对英语不感兴趣;15.6%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背单词所以失去了学习兴趣;10.5%的学生因为不管自己再努力学习但是成绩都没有提高,所以就失去了兴趣。

在学生对英语的哪些方面感兴趣的调查中,9.2%的学生对学习生单词感兴趣,15.6%的学生对新的语法知识感兴趣,37.6%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歌曲感兴趣,21.2%对看英语课外读物感兴趣,16.4%的学生对看电影并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感兴趣。另外46.8%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课堂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2.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37.4%的学生喜欢老师教唱英语歌环节,11.7%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环节,21.6%的学生喜欢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环节,29.3%的学生喜欢做游戏环节。根据调查显示,58.3%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与卡通动漫有关的,23.5%的学生则喜爱看童话故事类的英语课外读物。42.3%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歌曲歌唱比赛以增长英语的学习兴趣,35.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话剧表演比赛来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14.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

2.结果分析及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自认为英语成绩差的学生通常都对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在调查问卷的答案通常都是比较消极的,比如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他们通常采取的态度就是:不会就不会,不去请教任何人。他们也不会主动地在课后学习一些课外的英语知识,所以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才能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认为可以增长他们英语兴趣的事物,以及什么是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具体的,比如说语法,单词,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好恶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歌曲,以及看英语原声电影。这两者都是娱乐项目,如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英语歌曲的学唱环节,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歌曲(或者让学生自行选歌),教师可以将歌词中出现的最近所学的语法和单词给学生们进行进一步讲解,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看英语原声电影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比如说学生的成绩进步,作业完成的好或者是课堂纪律好,老师都可以用一节课放电影来奖励学生,并在电影看完之后对一些大家学过的单词,或者一些常用习语做一总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电影的同时温故知新。

同时教师也应该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哪些是学生不喜欢的,认为最无聊的。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背单词,语法,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部分。自然,他们对那些他们认为难的部分没有兴趣,而且这些难题也再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兴趣就跳过去,老师应该知道怎样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比如说,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很枯燥,老师可以在讲解语法的时候加进去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游戏进去,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印象;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背单词比赛,赏罚分明,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背单词当成是一个无聊的作业,而是有趣的比赛,学生对待背单词的态度变了,当然效果也会更好;学生认为阅读总是看不懂,是因为生单词太多,老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多开一些课外阅读的课,大多数学生对开英语阅读课还是很欢迎的,他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动漫卡通和童话故事,老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多找一些学生们喜欢的题材,这样学生在阅读期间才能够专心对待。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原因是平时的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应试中较为注重读和写,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有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如果学生课外没有时间,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阅读的时间,同时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也很单调,大部分的学生只看过老师发的英语报纸和教材配套的阅读练习,这些事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从各种渠道找一些难度适中,并且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认为,如果能够攻克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们没有了畏惧心理,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大增。

四、总结

这次调查报告主要就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对英语成绩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学习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绩。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对自己教学中的哪些因素感兴趣,对哪些没有兴趣,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Ellis, R.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初级中学广西南宁5302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媒介的传播,学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教育的说服教育在其面前显得空洞而无力,致使有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屡教屡犯,而且这类学生数量在呈上升趋势。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的影响,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行为霸道、不懂礼貌、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损人利己、狂妄自大、磨蹭马虎、不负责任、自暴自弃、孤僻胆小等等,且社会责任感明显减弱。针对本校在校初中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我们课题研究组成员通过两个多月的抽样问卷调查和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数据。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 调查报告

Concerning village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behavior habit present condition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Nong Wei pe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medium in ages, the student’s standpoint and mode of think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 diversification trend.Tradition education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seem to be empty in its in front but have no dint, cause some have bad behavior of the student often teach to often make, and the amount of this student is present up-trend.Now of village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because of be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milieu and network appeared much more of bad behavior habit, for example:Behavior violent in action, don’t understand manner, lazy and selfish self-will, profit oneself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extremely conceited arrogance, dawdle careless, irresponsible, live in self-abandonment, eccentric timidity etc., and socie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bvious die down.Aim at our school a beginning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various bad performance, our topic research constitute a member to pass much twoer month of sampling questionnaire and to questionnaire result carry on analysis as follows data.

【Key words】The villag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Behavior habit; Investigation report

一、调查对象

我校是一所以初中为主的农村初级中学,农村初中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98%。我们课题研究组成员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设计调查问卷,在学校师生的配合下,对初一年级(七年级)112名;初二年级(八年级)100名;初三年级(九年级)108名。共320名学生(相当于全校学生的三分一)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

(一)行为品质习惯

我校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中,有父母在家的学生、有留守儿童、有独生子女、有单亲家庭的子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并且多数是在“溺爱型”的家庭环境下进入校门的。再加上社会流行的“实惠”、“利己”、“拜金”、“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所以“自私”、“散漫”、“怕艰苦”、“不负责任”、“占小便宜”、“做错事不承认”、“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集体观念和法纪观念淡薄”等等不良的行为品质时常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中反映出来。

例如:对于“你和班里同学的关系相处得如何?”这一人际关系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能和谐相处)的仅占26%;选择(2、基本和谐,偶尔会有争执)占到62%;选择(3、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却占12%。对于“碰见熟人、同学、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会)的仅占51%,选择(2、有时会)的占33%,选择(3、不会)的却占16%。对于“当你与长辈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不顶撞、有礼貌提出自己的意见)的占44%;选择(2、与他们大吵大闹)的占26%;选择(3、不理睬他们)的却占30%。

又如:对于“如果身边没有人看到,在学校或其他地方你会随地丢垃圾吗?”这一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不会,环境卫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自觉)占43%;选择(2、如果旁边有垃圾桶就不会乱丢,没有会丢)占32%;选择(3、会随手乱丢)占25%。也就是说有57%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随便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

还有,我们课题研究组成员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发现:有23%的学生有过打架斗殴行为;有86%的学生有骂人行为;有35%的学生与家长(监护人)、老师发生冲突;有35%的学生性格暴躁、容易发火;有63%的学生上课动作过多;有9%的学生有与社会闲散人员联合殴打同学;由此可见,不少学生具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形式多样,以随意骂人及干扰别人上课居多,说明他们自控能力差,好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的利益。有62%的学生有过说谎行为;有81%的学有过抄袭作业行为;有19%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行为;有5%的学有过偷窃行为;有21%的学生有过敲诈同学行为;有49%的学生有过模仿家长签字行为;可以看出,学生有相当部分存在欺骗性行为,不够诚实,特别是抄作业方面尤为严重,说明学生中不想开动脑筋,想不劳而获,走所谓的“捷径”。有35%的学生有过顶撞家长行为;有10%的学生有过顶撞老师的行为;有6%的学生有过逃学的行为;有0.5%的学生有过离家出走的行为;有19%的学生不热爱自己的家庭;有26%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有35%的学生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部分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顶撞老师、家长及他人,说明他们以自身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服从他人管教。有34%的学生有过破坏公共设施、公共财物以及损坏花草树木;有92%的学生有过乱扔废纸废物行为;有55%的学生有过乱写乱画行为;学生中破坏性行为还比较严重,以损坏公物、到处乱涂乱画乱扔尤为严重,说明他们文明意识不够强。有16%的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4%的学生有早恋现象;有36%的学生以异性朋友多为荣;有21%的学生有过吸烟行为;有9%的学生有嫉妒他人的表现;有26%的学生固执、任性;有15%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24%的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有42%的学生感情脆弱、痴迷游戏机、上网、言情小说等。有19%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而且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有的学生还是无动于衷依然如故,有的甚至变本加厉。这也反映出这一些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薄弱,常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口是心非,没有正义感和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教育时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现在的初中学生也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等。在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学生的一些观点我们教师也经常会有“受教育”的感觉。这是班集体建设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教育观念的教师指挥和支配一切的做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加强对学生良性习惯的教育培养。

(二)学习习惯

在学习习惯方面。对于“你主动做好各学科的预复习工作吗?”这一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经常做)占32%;选择(2、偶尔做)占43%;选择(3、从来不做)占到了25%。对于“在课堂上你积极主动参加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吗?”这个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积极占)26%;选择(2、喜欢的科目或老师就会积极一点)占45%;选择(3、都不积极)占到了29%。对于“你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吗?”这个问题。 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有,是老师要求的)占47%;选择(2、有,是我认为有必要的)占42%;选择(3、没有)占11%。对于“你是如何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这个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独立完成)占31%;选择(2、在父母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占25%;选择(3、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占25%;选择(4、常常抄同学或参考书答案)占19%。对于“平时你在拿到学科测试成绩后,你会采用哪种态度?”这个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只关注成绩)占35%;选择(2、既关注成绩又关注出错的题目分析失分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占47%;选择(3、无所谓)占18%。对于“根据你了解,班上有多少同学曾经在考试时作弊过?你本人有过作弊吗?” 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没有人)占40%,选择(2、有个别人)占25%,选择(3、有半数左右)占20%,选择(4、有大多数人)占15%;选择(5、有过一两次)占23%,选择(6、经常有)占13%,选择(7、从来没有)占64%。对于“你在班级里的课堂纪律怎样?”这个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很好)占20%;选择(2、比较好占)30%;选择(3、一般)34%;选择(4、不好)占7%;选择(5、很差)占9%。对于“上课前,你能做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等)”这一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能)占45%;选择(2、不能)占30%;选择(3、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占25%。对于“上课时,你会不听课,和其他同学说话吗?”这一问题。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1、会)占18%;选择(2、有时会)占48%;选择(3、不会)的才占了34%。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有17%的学生在平时小组合作学习中从不或很少参与问题的讨论;有21%的学生对课外读物从不阅读;有25%学生对新知识从不进行提前预习;有23%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从不复习;有62%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有85%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马上灰心丧气;有61%的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有59%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有51%的学生不能按时交作业;有20%的学生上课时有伏台睡觉行为;有65%的学生没有上进心。上述这些现象也是造成学困生转化效果差、难度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对八年级(5)班的52名学生2个学期的跟踪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平时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如下:

各种偏差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比例

1、心理承受能力偏差(包括学生的受挫心理,放弃心理等)占28%;

2、父母的(家庭)教育薄弱占21%;

3、智力残障(强化生)占3%;

4、关注不够占15%;

5、学校教育方法不合格占18%;

6、其它占(社会、环境)占15%。

三、原因分析

学生具有不良行为习惯,不但会扭曲他的性格,还会影响他的行为;学校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纠集在一起,不但会影响教育秩序,严重的还会败坏校风校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的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他们都有这样的成长道路:在小学时,因多种原因,偶尔有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表现,但由于村校老师都是包班教学,忽略习惯培养,致使这些不良现象没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进入初中以后,生理上出现了第二性征,他们内心既感到不安、恐惧,却又想追求独立和自我,因而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严重。从这个具有共性的成长的历程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客观因素的作用。

结合上述调查结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常抱怨、甚至批评父母、教师和社会。当父母严禁孩子单独外出自由活动时;当家长批评他们,并把他们与优秀的亲戚子女作比较,逼他们用功读书时,他们对家长不满。当他们受到老师的当众批评时,他们会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感到没面子,继而产生逆反情绪,与父母或是教师发生冲突,有的学生竟对父母的责骂训斥进行反抗。例如本校2011级6班的黄某某,他的父母从小就将他与邻村表亲李某某(本校2011级3班的学生,常考年级第一名)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某某的自尊心更强了。当他的父亲当着很多人的面数落他时,他感到没面子,便和他的父亲动手打起来。

(2)自我意识的出现,形成了他们偏激、扭曲的个性。他们因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对事的评价常常是偏激的,不成熟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看到好朋友被人欺侮,他们会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却没想过谁对谁错,也没思考过用其它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30名调查对象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占26个,愿意帮好朋友打架的占28个。本人查阅了我校近一年的学生违纪记载,学生间打架事件有50起,其中有 45件起因都是很细小的事情,都是讲哥们义气,打抱不平而把小纠纷酿成打架的。这个比例高达90%。

(3)性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他们的恐慌和盲目表现,常引发一些超常行为的发生。随着生理发生的变化,青春期性心理开始萌动,他们内心不安、恐慌,同时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异性的举止上。有时,他们为了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做出一些超常行为。例如,(2010级)的李某某同学有一天在往学校饭堂途中,有个同学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认为有很多女生看见,觉得自己没面子,于是就暴跳如雷地举起拳头砸向那个不小心的同学。

2、家庭教育因素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影响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外因是家庭的气氛和教育环境。由于我校处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较为偏低,家庭教育相对滞后和薄弱。可以说,不少农户的家庭教育不当和不利的家庭环境是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发源地。

(1)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方式方法简单,要求苛刻。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顾子女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导致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学旷课现象;有的家长,缺乏民主观念,对孩子严肃过头,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忽视孩子的不安、委屈和恐惧的内心感受。当孩子一有差错,不容辩白,就用棍棒解决,家长的打骂非但没能改变其错误行为,反而使其滋生了“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念头,同学间一有矛盾,他们就用拳头来说话,不许反抗,行为极为蛮横、粗鲁。在我们走访的20名家长中,当问到“发现自己的儿女在学校耍同学时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家长们都说用棍棒来教育自己的儿女,竟然没有一个家长采用坐下来和子女交流,通过交流来引导儿女的心理辅导方法。

农村家长溺爱、娇宠子女,致使学生滋长了依赖、自负、自私自利、自暴自弃等个性特点。现在的农村初中生是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一方面,他们因缺乏一种儿童成长有着某种影响的兄弟姐妹关系的环境因素,缺少同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小同伴进行交往的实际锻炼,往往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也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形成个性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碰到困难易退缩消沉等不良心理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溺爱,他们往往成为家庭生活中关注的中心,他们受尽父母、祖辈的宠爱。长久以往,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又霸道的人格特征,这种不良个性在集体生活中碰到一起,就会产生同学间的摩擦和矛盾,激发偏差行为的发生。在我们调查的20名家长中,有16名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千万不能苦了儿女,有8名家长认为儿女在学校就是不能受到欺负,不能太老实。有个别家长甚至还教自己儿女怎样去对付对方等等。

(2)不利的家庭环境,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频繁、严重,更能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①离异家庭。在走访的20个家庭中,此类家庭占10%,这些学生因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他们固执多疑、孤僻粗暴、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状态。

②“隔代监护”家庭。在走访20个家庭中,此类家庭占65%。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市转移,本当由他们承担的监护责任转移到了上一代(隔代监护人)。这种家庭的教育呈现两大特点:第一,父母的关爱重物质,轻精神,只给钱物而少思想沟通;第二,隔代监护人的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类家庭的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和必要的管教,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行为上散漫、打架滋事,扰乱课堂纪律,在金钱上大手大脚。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类家庭极大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例如我校2013级6班农某某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十多年没回家,他由他爷爷奶奶监管,而奶奶特别溺爱他,他去网吧上网不校上课,他奶奶帮他请假,说是感冒了,不能起床。他也常常打电话向父母要钱。谎称说是学校要收这个费那个费之类的,一学期家长就给他寄回了两千多元。其实我们学校按政策,学杂费免、住宿水电费免、课本费免。一学期只收了100或几十元的教辅资料费,并在学期末结算多还少补。

③“留守孩子”家庭。在20个家庭中,此类家庭占25%。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很多年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他们狠心地把儿女独自放在家里,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根据这些家庭的邻居说,这些学生由于父母不在家,又无人管束,他们常邀同学来家里来玩,周末就往街上跑,往网吧、台球室窜。再加上他们的家长都认为儿女在家苦,都尽量满足儿女的物质要求。这些“留守孩子”家庭的学生,一方面缺乏家庭温暖,另一方面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受社会青年引诱,就会经常无故逃学、旷课,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例如我校2010级的李某某,父母在她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双双外出打工去了,每个月给她五六百元生活费,让她自己独立生活,只两年的时间,李某就变了样,经常到网吧上网聊天,还和社会上流浪青年鬼混,最后她父母不得不把她接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读书。

④贫困家庭。在走访的20个家庭中,此类家庭的学生占20%。由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但如果家长都在家务农,或有一方常生病,或是一方身有残疾,再加上为子女每年支付的上学费用,负担更为沉重,家境更为拮据。虽然贫瘠的家境有时可以成为学习动力,但它毕竟不是学生成长的有利条件。家境的贫困,一方面使父母的性格更为暴躁,常把孩子当作出气筒,又打又骂,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人际关系强烈不满心态,在没有得到及时疏导的情况下日积月累,形成他们现在常以欺侮学生来平衡被责打的怒气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贫困的家境会使孩子感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低微,而产生自卑心理。

⑤富裕家庭。在走访20个家庭中,此类家庭的学生占35%。这些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平时忙于经商赚钱,很少过问、关心孩子的学业或成长,只是给他们大量的零用钱供其享用,有的家庭多的每月给孩子500元以上。大量的金钱非但没能消除孩子因缺乏父母精神之爱而产生的的孤独感,反而使他们滋长胡乱花钱的不良消费习惯。有的学生为了弥补空虚,无心学习,常逃学旷课进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去玩;有的学生用钱玩赌博。

⑥矛盾家庭。在走访20个家庭中,该类家庭的学生占10%。这些家长不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气,一有意见不和,就在孩子面前相互谩骂,大打出手,这种父母间的打骂会使孩子长期生活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尤其在家庭战争中充当出气筒、替罪羊的孩子,其心理上受到的伤害,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无助、退缩恐惧、厌恶异性的心理特点,易成为成绩差、纪律差的双差生。例如本校2011级的李某,他父母和他的爷爷奶奶就常吵架,父母之间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父母吵架常常以打他收场。他觉得在家压抑,就常在街上溜达,慢慢地感觉到在学校也压抑。于是他就逐渐染上了抽烟、赌博等恶习。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面对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大多数是采用回避、抵制或扼杀,缺少教给学生正确地面对的方法,往往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时无所适从。加上教育评价体制的不足。现在的教育评价,各级主管部门考核教师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多少。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老师们“重智育,轻德育”,每个年级都分有所为的“重点班”加以重点辅导,导致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进行课业辅导,没有更多的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辅导。

4、教师因素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势必造成班主任在培养、教育学生上的思想偏差;以分数论英雄是当今社会评价学生的首要法宝。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某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烦师等情绪。加上考试、学业的压力。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而学习任务较重,测验考试频繁,而成绩的名次公布,使原本基础薄弱的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症。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差,屡被教师当众训斥或羞辱,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也不愿与他人交往,同学关系疏远而又不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寻找班级、年级、学校中的同类同学进行交往,形成“校园恶霸”的小团体,看到谁不顺眼,就群集而上,给予“教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5、社会因素

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已不在是家庭、学校,他们也渴望走向社会。因此,复杂多变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1)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有人说:21世纪是焦虑的世纪。的确,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和不平衡,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2)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一段时间以来,格调低下的,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农村“六害”中的“几乎全民参与”的赌博,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为模式,无意中成为孩子模仿对象。

(3)缺乏规范的“两室一吧”的诱惑。好玩、寻刺激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一些不法经营商看中了这一特性,在学校周围开办了“台球室”、“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诱学生入内玩耍,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湎于此,不思学习,不求进取,逃学旷课是常事。此外,这些场所一般属高消费,学生本身无经济来源,有的学生因支付不了昂贵的玩乐费用,便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称兄道弟、闹事敲诈等等。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内外夹击刺激着学生自我,再加上一些化对青少年文化的不理解和伤害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就罗织着这些学生的内心丰富而又复杂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了一张张具有无耐的和诱惑力又难以自拨的无形之网,最终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淑艳、范明松《浅谈养成教育的必要性》2005年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

[4]林格编著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XX年9月初,县教育局xxxx号文件向各校传达了省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为了切实搞好辖区学校“减负”工作,了解各校“减负”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县教研室初中组于XX年9月13日至XX年10月20日结束,对全县十三所初中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督查引导各校严格履行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对象:初中教师、学生和家长。

方法:依照省《区县教研机构监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学校,明察暗访,通过听、看、查、谈、访等方式进行。其中听课56节,发放教师问卷130张,学生问卷全县156班共计156张,问卷全部有效。

内容:参照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内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均为其要点。

三、结果及分析

1、领导重视,制订了“减负”方案。问卷显示,100%的教师接受了“减负”文件学习,89.1%的学生接受了“减负”文件的传达。通过听取各校有关领导“减负”工作汇报和查阅“减负”资料,反映了各校对“减负”工作的不同重视。在后期的“减负”检查中,各校减负落实愈见扎实。除均建立了“减负”领导小组,有“减负”实施方案外,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建立了“减负”目标责任书,学校设有“减负”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有“减负”倡议书,建立了学科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有家庭作业和双休日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层层把关的周作业计划和落实记载,教师“减负”承诺书,学校对学生的“减负”问卷等。如耿中、榆中、药中、姬一、通中,从这些学校的汇报与检查中,可以看出对“减负”的重视及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2、重视了常规管理,学校秩序正常。走进十三所初中,感到教学秩序井然。从我们检查看,十三所初中有教学计划,有课程安排,能按课表正常上课,学校常规教学检查资料齐全,学生作业批改细致认真,教研活动有安排、有记录。

3、重视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所听56节不同学科课,能看出各校在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探索。如鹿苑中学教导处及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教法竞赛展示课、张中、泾中、耿镇、姬二的课堂教学令人满意。联想到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落实“户均一个大学生工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抓“三展”,备“三考”取得了显着成绩。之后,又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变学生思维惰性习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被逐步调动起来,高效课堂蓬蓬勃勃,发展日趋完善,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对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