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卓越技师;作品;

一、国内外毕业设计作品化现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设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到企业寻找课题,在企业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就业优势明显。台湾地区技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多采用专题制作模式,学生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或个人兴趣选取一个课题进行实务制作或撰写研究论文,这种模式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内地有部分高职院校借鉴德国和台湾地区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开展了毕业设计作品化教学改革,但有相当一部分教改流于形式,仅是让学生完成实物的组装,没有真正发挥通过毕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目的。[1]

二、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

为进一步提高卓越技师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创新技术能力,从首届卓越技师就实施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完成真实产品或作品制作。并将毕业制作成绩按照20%比例折算到卓越技师学生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总成绩中。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政策、资金和师资大力支持下,电气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了如下工作。第一,组织调研,收集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课题。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课题,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使设计制作的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二是鼓励专任教师发挥专业才能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发掘毕业设计课题。三是将校内实训设备维修维护和改造升级转化为课题。四是鼓励学生开展主动投身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调研,自拟选题。[2]第二,校企合作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成立由企业和校内专家组成课题审核小组,负责审核申报的毕业制作课题。在确保申报课题能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培养方向相匹配基础上,遴选出能紧密结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关键知识技能的课题。优先采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课题或能企业急需解决的创新性课题。第三,企校双导师指导。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实践专家和专任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指导团队,课题公布后,学生自选指导团队,通过调配使每个课题由5名左右学生来共同完成,学生在企校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制作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第四,按照产品生产规范制作过程在企业专家指导下,把产品从开发设计到成品交付的过程转化为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情境,要求制作的作品能达到真实产品要求,在功能、结构创新性和合理性,功能可行性,技术水平与完整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教师指导下,课题小组成员确定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采购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安装调试作品,编制技术资料、制作产品展示音视频资料。[3]第五,规范作品技术资料要求。每个课题组都需提供作品技术说明书,操作说明书,作品介绍PPT,作品制作过程和成品功能展示视频等。同时要提交制作过程所使用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产品安装规范、产品操作规范、产品调试规范等资料,培养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第六,校企联合进行考核。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营造职业性的考核情境。答辩过程中,学生演示毕业设计作品,对设计的内容及成果进行阐述,来自企业的专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了质疑,并给予了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职场氛围。

三、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成效

通过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实现对学生全面、系统的工程实践和岗位能力综合训练的教学目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设计作品成为卓越技师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2015年参加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二等奖各一项。在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竞赛中也屡获大奖,申请了多项国家实用专利。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提高了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年新生入学,都组织参观毕业设计作品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下一步,将尝试将用人单位的代表吸纳进入考核答辩小组,学生通过演示、讲解作品,现场问答等环节可充分展示自身综合能力,用人单位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这种方式既能完成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验收考核,还会促进学生的就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做好毕业设计作品的收益,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管新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陈崇炯.高职工科类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秘书学;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75-02

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与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秘书学以特设专业的形式被正式列入文学大类。这意味着当代社会对于文秘人员的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即由大专、中专毕业生升格为本科生。面对这一变化,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构高效务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与途径。

一、以“出口”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来讲,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走出校门后显在或潜在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未来展开的,而未来就是学生离校时的“出口”。只有将“出口”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战略意义上的前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离校后顺利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同时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有利于调和不同人才培养观的矛盾

曾经有学者指出过秘书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上存在两种分歧。一种以理论为导向,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这种分歧走向对立而不是互相调和”[1]。也就是说,分歧双方前者重视理论教学,后者倾向技能训练。本文所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事实上超越了上述“二元论”的观念,而是蕴含着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以学生的未来为目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他们“要”什么。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所具有的知识规格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或他们选择的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出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升学、创业、移民、海外留学、志愿者……因此,按照“出口”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并在一定限度上由其自主选择理论课程或者实践内容,便有效克服了“理论型”或“技术型”这两种单一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有利于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将“实现自我”放在首位,不难看出其教育理念是以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的。早在1990年代,国内就有很多学者提出高校应当实践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走向,是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2]。这一观念最为重要的合理之处在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学生的个性,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够得以呈现并长期葆有。在精准定位秘书学专业的“出口”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分别为各个“出口”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转变,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毕业以后学能所用。

二、对于秘书学专业学生“出口”的认识

准确定位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出口”,是有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本文所讨论的秘书学专业,有学者曾做过统计,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开设秘书专业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在这种形势下,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必然会呈现多元化趋势,求职已经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选择,考研、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

(一)求职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求职方向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入各类企业从事文秘、行政方面工作。企业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效率,因此他们更愿意省去培训或实习环节,希望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秘书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是通过各类考试进入国家各级行政区划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及相关工作。考试是毕业生进入上述单位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或了解过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以长期被社会看好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为例,取得职位的前提是通过行政能力与申论两个科目的考试。三是应聘本科以下的大、中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任教师。这类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工作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登台授课的前提条件。

(二)考试升学

本科生求职压力大,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形下,“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似乎成了他们的理想选择”。秘书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报考本专业对应的应用文体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二是跨专业报考,秘书学专业隶属于文学大类,本专业的学生在积累一定语言、文学知识后,可以报考h语言文学专业对应的学科。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前者多属于新兴学科或“冷门”学科,设置硕士点的学校不多,而后者则为传统学科,设点招生的院校数不胜数。因此,笔者认为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不失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升学的一条出路。

(三)自主创业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已不是异想天开。相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门类下设的专业,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秘书学专业,其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并不占优势。究其原因,“自主创业核心技能尤为重要,一般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才都是理科类出身,足够用资深技能来领导一家公司……文科创业项目一般是靠创意取胜,技术含量相对较少,但创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文科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3]。但是,文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就能够和理工等专业的毕业生“组团”创业。

三、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本文探讨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瞄准上文总结的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升学、创业三个去向来设置课程。由于公共基础课为国家或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确定,下面我们主要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必须满足求职与升学两个群体学生的需求,但鉴于创业的学生也需要知识积累与素质培养,所以此类课限定为必修。设置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公文写作、文书与档案学、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等8门课程,以满足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含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概论等4门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后4门课程除满足升学学生的需求外,也能对其他学生的文字能力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应同时满足求职与创业两个方向学生的需求,因此此类课可与专业方向课同时设定为选修。计划到企业应聘职位的学生可以修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应用、计算机图文设计等课程。为准备报考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学生设置行政管理学、申论、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实务等课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希望去大、中专院校任教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建议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自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在毕业前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为其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新媒体营销与策划等课程。此外,开设逻辑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实务、驾驶技术、摄影摄像等5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以保证学生掌握各种相应技能。

(三)专业方向课

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分为企业方向、机关方向、升学方向与创业训练方向。

1.企业方向开设经营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法等课程。2.机关方向开设机关行政法、中华政治经典文献导读、舆情控制与危机管理、社会学、公共政策等课程。3.升学方向开设文体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唐诗鉴赏、电影艺术概论等课程。4.创业训练方向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商务谈判技巧理论与实务、企业文化概论、消费者行为学、茶道等。

(四)实践教学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社会实践与调研、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创新实践、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基于学生“出口”多样性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在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文以面向企业就业的学生为例加以简要探讨。社会实践与调研应当与企业密切相关,以便于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专业技能训练应围绕专业技能课加以展开,如进行计算机图文设计、演讲、摄影摄像训练等。专业见习与实习均在企业进行,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创新实践方面学生则应围绕企业在选聘人才时较为重视的各类证书――如普通话、驾照、秘书资格证等――进行努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应面向企业,选择企业秘书岗位工作内容、要求等方面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李玉栓,蔡君威.论当前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的问

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2]唐纪南.高等教育人才培B个性化问题浅议[J].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3]刘柯.高校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思考

[J].办公室业务,2014,(5).

[4]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

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0,(9).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学院,地处浙江东南玉环县,现有学生3000人,占地150亩。民办高职受教考分离的约束,要自筹经费、自找生源,如何生存和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拼搏!从学院三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的体会是:质量是生命之源,特色是立身之本,延伸是发展之路;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是学院追求的目标。

一、教育质量——“宽进”“优出”

民办高职在其他高校之后招生,生源质量相对偏低,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宽进”“优出”的指导思想。对民办高职来说,“宽进”“优出”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宽进”,没有生源,“优出”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出”,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院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宽进”的条件下实现“优出”,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育优化

1.要关爱尊重学生 对“宽进”学生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去分析,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反映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关爱可消解他们不服管的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

2.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因此,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细、做实,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3.要重视教育管理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公布、宣传、实行这些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中要重视检查、督促,要有奖有罚,奖罚公平得当,奖罚要能服众。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重视过程管理,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都着重抓过程管理、“事必躬亲”,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

4.要培养学生干部 要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对学生干部要重培养、严要求,还要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方法。我院的学生,以前在学校里大都没当过主要干部,干部该怎么起作用、有哪些职责、应讲究哪些工作方法,他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精心选择干部、耐心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学院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专修学院特点的教学计划,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和军训等方面;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上,要严格遵照上级规定,统考课加强,校考课开足;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委托主讲教师制定了所有校考课及大部分实践环节的大纲,使讲课、辅导规范,检查有据。教学计划中,还增加了某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一些课时,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立下规矩,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师、学生的考勤和考试制度,校考课区间学分制,考试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辅导制度,教与学的奖励制度,管理干部听课、下班检查制度等。

3.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 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精讲多练、勤考核、细分析、有措施”的要求。“精讲”是指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反复讲,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讲。“多练”、“勤考核”是按考纲要求,编出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考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尤其是复习迎考阶段,一定要拿出规范的模拟试题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考核。“细分析”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细分成绩档次,分析教与学的经验或问题,细找学不好的原因。“有措施”就是通过分析后进行查漏补缺,属于知识性方面的缺陷,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去解决,根据后进生面的大小,或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和分层辅导;后进生面过大,可安排多个教师帮助辅导;对于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问题的学生,则由班主任或教务处、学生处干部负责教育,务求人人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扬,努力营造勤学、好学的风气。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江南理工专修学院自创办以来,就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克服困难,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知名和重点高等院校中聘请专家来治校、教授来教学,并依靠这些专家教授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顶班上岗。学院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业务提高方向,指导他们制定三年进修计划,一般要求他们经两轮全程助教,经过几次试教后才开课主讲;对于课程设计、大型实验之类的实践环节,都要求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试做一遍,然后去指导学生,给青年教师打下扎实基础,使学院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办学特色——“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

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专修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专修学院办大、办强、办出特色。特色是专修学院的立身之本,有特色才能吸引到生源,才能将学院办大、办强。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定位,提出了“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一)明需求

1.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急需专业玉环县原是个“小岛、小农、小企、小城”的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一流”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和浙江省教育强县;年销售上1000万以上的企业已有169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6家;1978年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从4750万元增加到190亿元。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已形成了科技、汽摩、机电、阀门、包装和眼镜六大县级工业园区。但县领导也清醒地看到,玉环企业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科技人才匮乏,全县职工16222人,持有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仅300人,这已成为玉环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玉环县办专修学院,突出理工,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和会计等最急需的五个专业。

2.根据社会和群众的需求,指导招生和就业学院一直将社会调查作为办学中一个经常性的课题。申办学院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作过周密论证;各专业的招生,是分别对玉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各职业中专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和升学意愿做了详细调查后确定的。学院还走访、调查了十几个工厂、企业,向厂长、经理、车间主任、工人师傅了解毕业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表现,征求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向实习生了解进厂的感受,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以有效地改进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转贴于

(二)高起点

1.聘请高素质的教师 学院从办学第一年起,就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多所名牌高校聘请领导干部和教授,到目前已聘请了43名正副教授,其中有专家,有原大学里的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有研究生导师,有双博士生,有高级工程师。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魅力,吸引、教育了学生,社会影响很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提高,通过老教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自已的努力进修,学校已有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有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15名青年教师被聘为助教,其中12名已能独立开课。

2.购置高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 办学初期,学院经济困难,在县领导和各企业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努力,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添置了15台普通机床、10台数控机床、2台铣床、2台磨床、350台电脑,建立了多媒体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制图力学实验室、电子电工机床线路控制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0多个实验室和3个金工实习车间。

(三)重实践

1.重视计划安排 学院将学生实践教学分成设计型、操作型两大类;操作型实践教学又分成校内操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岗位实习两类。在计划安排中要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前5学期,每学期安排2星期校内或校外实习,最后一学期安排3个月社会实践。

2.提出明确要求 在组织领导上,由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分工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写出说明书,画出课程设计的全部图纸,经领导审查后上岗指导学生,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

3.加强教学检查 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定期下实习单位检查毕业生实习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要抓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组织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完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办学特色是办学综合效果的体现。首先,要有一个素质高、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要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热心人,要有脚踏实地干工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思想作风;办任何事业,人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和骨干教师的素质,是形成特色的关键。其次,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特别要在有人才供需关系的企业建实践基地,既直接为当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服务,又为培养人才服务。第三,还要注意对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全面素质教育。

三、延伸发展——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由原坎门西台初中——坎门职技校、坎门文化技术学校——玉环县技工学校、玉环职业教育中心延伸发展而成的;目前的办学格局是三校一地,统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并与国外几所职业技术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目前在校3000学生中,高职生1200人,中专生1200人,成教学员600人,这种发展道路和办学格局,显然具有小县城民办高职的特殊性,也具有民办高职发展的共同规律。

1.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玉环县地方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到简单机器操作的工厂,到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上档次、上等级的工厂,再到自动化程度提高、流水线生产、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的实业公司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各厂工人的数量从十几人增到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这些工厂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过去只要求能干体力活的工人,现在既需要技术人员,又需要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WTO后,更需要科研开发人员和外经贸人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目光远大的人还要求有学位;反映在就学的要求上,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有的还想读本科,也有的想出国深造。上述发展趋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共同的。所以,学院大中专都办,中高等教育融通,相同专业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必然;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群众收入的增加,又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专修学院要以校养校、滚动发展,收费显然较高,但据我们在玉环当地调查,87%的家庭都能负担子女的学费;对于13%的困难学生,学院依靠企业的委培制度和投入的教学奖励基金,以及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予以解决。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60-0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员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一般高校该课程的教学,都存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员边听、边模仿”,缺乏创新,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模式化等问题,使得学员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学员往往会简单的操作,头脑中残存着的知识片段孤立化,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无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学习缺乏积极性。如果把本课程的建设放到开放教育背景下,这些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

一、开放教育的特点

开放教育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资源的共享;二是学习者的自由。它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以学员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它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员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员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可见,开放教育背景下学员是多元、多层次的,其学习过程最起码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要求高

开放教育的学习是建立在学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主动学习是开展开放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这就需要整个课程体系要能激发学员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动机;整个课程体系要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其“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二)对学员的学习独立性要求高

学员情况千差万别,多数时间自我安排学习进程,这就需要学员对学习有自信,能够有自主性的安排能力,学员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会学”。学习活动中,不依赖他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对学员的学习有软硬件方面的技术性要求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师生多数情况下是分离的,学员的学习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完成的,学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终端将中断的学习行为继续下去。“我能学”也就是说,学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果缺少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支持又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放教育的学习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

(四)对学员的学习交互性要求较高

交互性学习是开放学习的精髓,是学习取得最终成功的手段。因此,交互性在学员学习活动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机之间

学员通过和电脑等终端对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学员与多媒体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效果都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确定、调整和检测。

2.同学之间

学员自愿与本地、本单位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3.师生之间

在师生分离情况下,学员通过网络、电话、E-mail等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从中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消除学员的学习困惑,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开放教育模式正是考虑到了学员的多层次和多元特点,其优越性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不断增强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先进的现代化教学途径和手段为参加开放教育的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但是开放教育面授时间相对较短,课时又少,集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少,绝大部分学员都是成人,半工半读,因此看书、上机的时间也不多。

具体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多学员上班、下班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操作,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二、目前开放教育已有的课程建设措施

(一)围绕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白皮书。多数开放教育学校适时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比如我校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强调集体备课,整合师资,调动优势力量加强本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我校继续深入探索本课程教学改革,尤其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方面又取得新的成果。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1.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员融入教学过程中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校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除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探索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诸如“五步教学法”、师生共教法、竞赛法、专题讨论法、混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法等。改革的重点是尽力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将学员融入教学的整个流程中,给学员以继续学习的方法和动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

2.关于教学手段的改革: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努力,在我校本课程已经实现了90%的多媒体教学,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教案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个人的风格特点精心设计、制作个性化的教学课件,注意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视频和动画技术合理使用,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调动起学员的眼、耳、手、脑等器官参与,听、说、看、思并用,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了立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令学员喜闻乐见,增强了本课程教学对学员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坚持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利用教学挂图。

3.教学评价等改革:提高作业与考核方式的实效性

作业改革。教学中,注重作业的效果,即保证每次作业都要让学员的认识、体会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升。作业题都是通过教师集体研讨设计,要求学员去思考、研究、操作,或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作业的意义,从而以此拓宽课堂教学容量。

考核方式改革。在考核考试方法上,采取多样化,以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平时考核与期终考试相结合,课内考核与现实表现相结合等等。在考核内容上,既要重视学员对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更要重视考察学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院教师探索了诸如开卷考试、专题作业、社会调查等形式。

(二)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科研

我校对于本课程的科研有专门的教研计划,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的研究,在教学研究上,要求课程教学研究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实际,特别是开放教育的实际展开。在内容上,围绕本学科的科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和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一)关于本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查找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事务,也为以后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学好本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和整个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二)关于当前课程建设状况

1.队伍建设

其目标是要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合理、注重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2.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形成体系。根据有关文件,应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1+X”教学模式。 “1”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X”是指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方便教学与理解,我们把计算机应用基础“1+X”教学模式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1+X”教学模式,这样把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也纳入了本课程教学的统筹安排之中,使教学内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提到的本课程或大学计算机基础均为采用“1+X”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开放教育及课程特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按照以下理念与思路进行课程设计:

(1)以“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结合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中计算机的应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18个应用实例。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提出真实工作任务,教师分析任务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教师讲解“任务实现”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完成后进行“效果展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导。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习情境为基础,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融“导、学、做”为一体。结合学生“购买电脑――课堂学习――课外生活――校外实习――毕业论文”等整个大学阶段遇到的问题,设计了多个学习情境,通过丰富、有趣的小任务全面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3)推行“自主学习”学习策略。针对学生基础不同,层次不同,课程内容范围广,学生人数多等特征,我们建设了课程网站、天空教室、指导网站等立体课程资源,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本课程学习。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特点,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合作互助,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本课程学习。

(4)实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教学环节中除上课期间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外,课后自主学习可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进行,对课程学习综合评价采取“学习效果评价”,即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任务效果文件+任务答辩+全省统考成绩综合评价学习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体系不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又有全省统考的严格要求,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事务能力、沟通能力、完成事务的工作能力等等。

[ 参 考 文 献 ]

[1] 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08.

[2] 顾巍.行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 王绪红.行动学习及其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4] 孔文焕.动机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

[分类号]G254.1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就是图书馆把编目工作以合约方式委托给馆外从事编目的专业机构,完成编目数据加工的服务业务。编目业务外包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图书文献载体的物理加工,包括贴磁条、加盖馆藏章、打号、贴条形码、贴书标等;另一面是文献内容的加工,即通常所说的编目加工,包括文献分类、标引、主题分析、文献著录、馆藏记录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外图书馆编目外包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能够起到降低图书馆运作成本、节约人力、加快文献信息传播速度的作用,解决图书馆面对新技术、新形式的信息资源所造成的在人力、技术方面上的不足的问题,使图书馆更好地集中馆内有限力量完成以读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而编目业务外包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仍处于一个认识、摸索、实践的起步阶段,因此,认真探讨国外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特点,对于我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

1.1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

编目业务外包这种管理模式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在国外萌芽了。典型的标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1901年起开始进行印刷目录卡片的分销服务,当年就有212所图书馆向它购买卡片…。英国的国家书目局,从1956年起也建立了全国性的编目卡片销售服务。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编目工作的自动化发展,以机读目录的出现为标志,尤其是OCLC成立后,美英等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开始以机读编目磁带(MARC tape)供应图书馆界,并进行机读编目的回溯性转换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卡片与机读编目磁带等的销售服务,节省了其它图书馆在编目方面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对促进编目格式、分类法、标题法的一致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具有实质的效益。

1.2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英国发起一股私有化浪潮。首先,从公共事业部门开始,推行行政、财政和人事制度改革,把利润原理和竞争机制导人政府机构、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等。同一时期,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也开始调整图书馆政策,以适应改革的要求。这一变革使图书馆的外包活动空前增长。因为外包在西方工商企业界,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界相当普遍和有成效,起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的效果。因此,西方很多专业(企业或团体机构)图书馆就吸取或引用类似的管理模式,把分类、编目等工作外包,以求降低其运营成本。随后一些公共、政府及大专院校图书馆也纷纷效仿。

1.3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编目外包越来越普及。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图书馆机构改革运动的延续,外包编目在90年代初已成为图书馆一个热门话题,1992年和1993年经常出现在美国图书馆专业会议及图书馆论坛上。外包服务直接向编目工作发出质疑:诸如编目成本被视为过高,编目标准过于僵化,编目生产过于缓慢等。特别是1993年,位于俄亥俄州的莱特大学(Wright State University),第一个将其图书馆的全部编目工作外包给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公司,将编目外包的争论达到一个新。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者提倡外包,图书馆界也认识到外包已成为一个标准的业务实践,编目外包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或组织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4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

编目外包真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1994年,美国ALA冬季协会的图书馆藏书和技术服务小组认为:萎缩的图书馆预算和技术的发展,是外包作为一个热门主题持续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编目工作迅速发展并进入成熟化和细分化使得编目外包作为图书馆一种管理方式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网络环境下,一方面联合编目、资源共享等协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文献信息量大增,文献载体日趋多样化,同时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中心业务向读者第一线服务转移,这一态势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专门的文献和文献信息服务商,如出现了专门为图书馆提供网络资源编目记录的中介服务公司,或由资源供应商直接负责管理和定期更新图书馆网络资源的记录,电子期刊MARC编目记录外包服务商2003年也在美国出现。外包商几乎可以提供图书馆所有编目服务的需要,外包服务开始大量进入图书馆编目部门,编目外包越来越有吸引力,几乎各类型的图书馆都对编目外包有兴趣,对外承包的范围与速度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学者指出,1997年的美国,就有42%的大学图书馆实行过和正在考虑编目外包。外包也逐渐从一种控制成本的经营手段演化为促进图书馆创新与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方法。时至今日,编目外包已被视为图书馆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2 国外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的特点

2.1编目外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编目业务的外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英国的公立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等都已普遍实施编目业务外包。近年来,编目业务外包在澳大利亚各地的图书馆也变得越来越平常了。2005年,Yarra很多区域的图书馆都已经实行了外包。在日本,53.7%的专业图书馆实行了外包,并且外包已从过去的缓解劳动力不足发展到公认的为降低成本、利用外部专家的一个有效制度。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一般都利用外包编目:①内部编目力量不足;②图书馆试图降低内部编目成本;③增加新书上架的速度,减少积压;④便于成批修改记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编目的外包商选择、外包内容的规划、质量的控制、对外包质量的绩优评估等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编目外包的内容多元化

编目外包的内容从最初对图书编目的外包,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对政府文件、外语资料、毕业论文、录像、磁盘、光盘等编目的外包。新世纪以来,又出现了对连续出版物和网络资源的编目外包,可见,外包的内容几乎涉及了文献类型的全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对网络资源和连续出版物的编目外包。我们知道,对网络资源和连续出版物的编目难度很大,它们变化频繁或者有时突然就失踪了,这就造成了图书馆劳动的巨大浪费,而外包则解决了大多数图书馆有限的编目人员和资源无法应对的庞大网络资源、电子期刊编目

工作量,降低了图书馆花在这方面的人工和成本,增加了资源的准确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图书馆开始将网络资源和连续出版物这样的代编服务承包给外包公司。

2.3“即可上架”的编目外包

在国外,实行选择性编目业务外包的图书馆还是占多数,但是也有一些图书馆率先将其图书馆的全部编目工作包给外包编目机构来做,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接受了书商推出的“即可上架”(shelf-ready)书籍的服务,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利用外包来做一部分编目工作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而是输出内部整个部门原有的专业工作,包括:①提供完整的编目记录;②给图书安装报警磁条;③给图书贴上索书号标签;④加上条形码;⑤甚至给平装书加上硬质封面。图书馆收到这些书后,即可摆上书架。美国的一些城市,特别是加利福尼州的Riverside地区已向一个卖主外包图书馆所有的技术服务,加利福尼州大学Charmel Ialands新校区图书馆的图书和视听资料的编目、采访和加工全部都实行外包。

2.4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编目外包无疑精简了编目人员,许多国家图书馆的传统编目工作岗位正在减少。据1998年对271名ALA图书编目员调查中得知,1.5%的学校由于编目外包已取消了编目员职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在人员和岗位的配置上作了必要的调整。一些专业编目馆员加入核查外包合同,参与到外包质量控制程序中去,另一些加入到信息咨询和读者服务的业务中来,如加拿大的阿尔伯达大学(Univer-sityof Albeaa)图书馆将采编业务外包后对图书馆员重新进行了培训,将原来的40个职位转成公众服务工作。图书馆在编目业务外包后,实行组织管理机构的变革,一方面,部分专业编目人员参与到编目外包业务的规划、管理、实施和验收工作,有助于保证编目外包战略的成功运作;另一方面,通过业务重组和整合,可以达到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集中优势力量,发展重点业务,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3 国外编目业务外包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1积极参与编目业务外包,有效推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合并,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各高校在强调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资。陡增的图书数量从客观上需要增加工作人员,但我国图书馆事业目前正由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转变,图书馆的许多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需求和配置越来越向信息服务等方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编目人员面对时间短、增长快的文献资源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如何减少人员投入,提高劳动效率,更好地发展图书馆事业,是我国和国外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问题,编目外包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图书馆的这一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联机联合编目的发展,书目数据套录可达90%以上,单个图书馆重复的文献分编工作已逐步丧失了其应有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书商只能提供纸质图书的编目业务外包,大量的视听资料、数字化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工作仍需具备专业知识的编目员承担,且参与的人数有所增加。这样,当图书馆传统编目业务外包后,部分专业的编目员可以集中精力对一些特藏、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编目,从而有利于编目工作的新拓展,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可见,积极参与编目业务外包,是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3.2大力推广编目业务外包,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国外图书馆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适度的编目业务外包是图书馆节省人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量剧增的今天,单靠图书馆自身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创新工作,而借助图书外包商、新兴的外包资讯商服务、资讯管理技术的创新以及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等,完成对图书、电子期刊、网络资源等的编目工作,使图书馆在技术管理上克服了许多顽症,从而进一步优化图书馆在电子资讯管理服务上的效能,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信息需求水平,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因此,主要发达国家的图书馆都在大力促进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使之成为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成效的一种。而编目业务外包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2004年4月,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和广东学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采编业务外包成功的案例是其中的一例。现阶段,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编目业务外包,能够调动社会积极因素,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

3.3发挥编目业务外包优势,提升图书馆核心能力

纵观国外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概况,不难看出,编目业务外包的本质是通过将编目领域的一些事务性、重复性劳动交由那些能比自己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完成该任务的外部专业生产商执行,与其形成资源互补的战略伙伴,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培育和提升图书馆核心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在我国,随着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联机编目的普及等形势的发展,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也在相应地在发生着变化,过去图书馆把分类编目等技术性较强的业务看作是核心业务,所以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这些技术服务部门,而现在都不约而同地把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转向服务,努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扩展服务层面,这也体现了传统图书馆向21世纪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非核心功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而适时采用战略性编目业务外包,使一般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或利用外界提供的社会化专业服务,撤销或裁减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将他们充实到公众服务部门,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整合,集中力量加快自身核心能力建设,创造图书馆独特、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的馆情来制定编目业务外包的方针、政策,确定其外包范围,借鉴国外先进编目外包经验,让编目业务外包真正为本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