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馆藏结构 合理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106-05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able Collection Structure and Related Empirical Study

Lei ShunliZhuang Xiaofeng (Library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able collection structure in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distinctive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ubject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ity,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user hierarchy of needs. The Article selects three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types to compare their collection structure. Good and bad collection structures in three academic libraries are analyzed t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it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ction structure; reasonable; empirical study

CLC number: G253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106-05

70 年代后期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开始了藏书结构的研究,从而将藏书建设学说推向新的阶段。我国图书馆界从80年代的开始关注馆藏结构理论研究,30年来对馆藏结构的研究没有间断过。馆藏结构是与读者需求、图书馆的任务以及图书馆的职能直接相关的。特定的馆藏结构,体现出馆藏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价值取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对“合理”的标准要求截然不同。[1 ]馆藏结构的合理与否, 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2 ]要找出学科、等级、语种、时间和文献类型各自和相互间的合适比例比较困难,事实上,文献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难以测量的。[3 ]但合理化的馆藏结构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和特点。笔者通过在题名和关键词中输入“馆藏结构”和“藏书结构”,筛选出来研究馆藏结构的文献300多篇,试图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出合理化的馆藏结构具有的一些共性特点。

1 合理化馆藏结构特点分析

不同学科文献出版的载体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学科在同一图书馆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读者对象的差异和资源形态的不同,决定着图书馆资源建设取舍标准上的差异,[4 ]从而在馆藏结构中体现出相应的特点。

1.1 与学科结构相对应的特色化馆藏结构

1.1.1 特色化的馆藏体现的是学科和专业的特色

哪个图书馆都不可能一应俱全,每一个图书馆也都有自己的中心任务,因此,自然就形成各馆藏书结构的特点,[5 ]有特色的馆藏是高质量馆藏结构的重要标志[6 ]。这种特色是专业需求上的特色,馆藏结构重点应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因其所属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方向以及原有馆藏格局的差异,形成各自的特色化馆藏。一个合理的馆藏结构首先要有重点,每年各类文献入藏中要体现重点学科的优势,形成重点藏书。所谓重点藏书就是根据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求所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或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书刊资料,它是馆藏范围中的核心部分和主体部分。[7 ]一个馆可能有几个重点,但也不可能门门都是重点,应该是一个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配合的整体。

1.1.2特色化馆藏力求收藏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学校培养目标和科研方向无重大变化时,应保持藏书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注重保持它的系统性与完整性。[8 ]系统性和连续性是保证馆藏内容的系统化,入藏的稳定性,既考虑学科的覆盖面,又要兼顾相关学科的辐射面;完整性是指馆藏结构在出版物类型和学科覆盖面的完整性。

1.2 与用户需求层次相对应的层次化馆藏结构

1.2.1用户层次不同,对中文和外文文献的要求不同

中外文文献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中文文献满足一般性学习和阅读的需求,外文文献在高层的研究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读者中,教师和研究生为了掌握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水平、研究成果、研究动向,他们迫切需要直接利用外文最新文献,因此对外文书刊的需求比较大。[9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需要保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点及重大科研课题等对外文文献的需求,收藏级别应达到研究级甚至完整级[10 ]。

1.2.2 用户使用偏好不同,对文献的需求各有侧重

用户使用偏好不同,其载体形式是需要图书还是期刊、印刷型文献还是电子文献各有不同。图书仍以印刷型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并具有较高的利用率。[11 ]期刊是研究性图书馆占比例很大的重要收藏。据美国高校图书馆采购品种及经费开支调查,图书馆越大,研究气氛越浓,越倾向于收藏期刊以满足读者的学术需求。[12 ]与图书相比,最新的、尖端的成果总是最先发表在期刊上,它是读者获取最新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在为读者提供情报信息方面有巨大优势。馆藏期刊在藏书中所占比例是图书馆传递最新信息潜力的标志。[13 ]不同载体期刊文献的优势和不足存在明显差异。印刷型期刊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不受空间的限制,携带方便,阅读比较舒适,大众化的期刊以印刷版的为主。电子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反映学科内容新、传递信息迅速等特点,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检索方法灵活等特点。[14 ]

1.2.3专业需求不同,复本与品种侧重不同

文献类型、载体、文种、专业程度决定读者对文献的利用方式,利用的方式不同,需要的复本也不同。[15 ]读者利用图书具有研究性需求和学习性需求,研究性图书要求种多册少,学习性图书要求种少册多。综合考虑专业性程度、使用读者群体大小、利用频率以及同类图书的馆藏数量等因素,动态地确定图书馆的采购复本数量。供专业学习的专业书刊,在内容上要精,要系统,在品种上要严,应选择最基本的专业书刊,在复本上可适当放宽;供专业研究之用的书刊,在内容上要新,要专深和全面,在品种要广,要具有科研参考价值,在复本上则要紧。[16 ]中文图书的需求大于其他语种图书,外文图书由于书价高、需求量相对来说较少,可不设复本;内容越专深的图书需求量越小,应注重品种;文科文献使用的人群多,理工科文献专业性强,利用的人群少,因此理科图书比文科图书复本少。

2 馆藏结构实例分析

本文选取了三所院校进行比较,二所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称为A、B馆);另一所为地方性师范教育高校(称为C馆)。通过对三所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和语种文献每年入藏比例的比较(见表1),分析它们馆藏结构建设的得失成败。

学校重点学科和图书馆特色化馆藏是每年馆藏建设的重点,我们主要针对学校的重点学科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进行馆藏结构分析。A馆所在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和17个二级学科(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以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最为完整。根据该馆的历史积累,我们重点考察该馆的法学、测绘学、经济学、历史、文学、数理化学科以及生物学、医学、计算机学科和工程学科。B馆所在学校教师教育是学校的特色优势。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和5个二级学科(基础心理学、生态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C馆所在学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也具备一定实力。馆藏中重点建设文史哲、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数理科学和化学及生物学。

2.1 特色化馆藏结构的体现

特色化和重点馆藏跟重点学科是基本保持一致的,重点馆藏在种数及册数上,比其他类型图书占绝对优势。[7 ]从三个馆不同类型和语种文献所占比例排名前十位的类别来看,A馆重点学科对应的馆藏类别基本上都位列前十位,如经济学(F)、法学(D9)等,以法学(D9)为重点来考察,同另外两所院校比较来看,其四类文献资源无论从总量还是所占比例来看都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B馆馆藏结构也明显体现了重点学科的馆藏优势,教育学(G4-G7)、心理学(B84)、历史地理(K)以及文学(I)各类型馆藏在每年的入藏中占很大比例。以教育学为例来看,体现了明显的馆藏优势,其入藏量和入藏比例要大大超过另外两所院校图书馆。

C馆也较为注重重点学科和特色馆藏的收藏。中文期刊Z大类最多,主要是由于学报类期刊都分在Z大类,文学(I)、历史(K)、教育学(G4-G7)在每年的入藏中都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对来说B馆和C馆经济学(F)在入藏结构中体现了其不合理之处,经济学不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也不是该馆重点建设馆藏,各类型资源都占据较高的比例;C馆建筑科学也不是该馆的重点藏书,但外文图书所占的比例偏高。而A馆医学(R)大类外文图书和中文期刊占当年所有入藏比例的21.40%和19.30%,达所有入藏的五分之一,虽然口腔基础医学是其17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显然数量上有点过于偏重,比例过高。

从每年入藏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来看,期刊入藏较稳定,图书总量上(见表3),中文图书体现的稳定性也较高,相对来说外文图书A馆和B馆两年的入藏量有较大波动,从具体的类别来看:A馆2008年医学(R)入藏数量的变动过大。B馆外文图书除了教育学(G4-G7)入藏量2009年增加外,其他类别数量上都减少了,减少量最多的是文学(I)。

2.2 层次化馆藏结构的体现

有层次的馆藏结构应该根据学科实力的不同对中外文文献的建设体现不同的偏重,对图书、期刊以及数字资源建设的偏重也不同。只具备学习水平的学科门类,要以中文书刊为主;具备研究水平的,中外文书刊可并重,互为补充,并且外文书刊则以期刊为主,[16 ]重点学科比一般学科更加注重外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的建设。

从总量来看,A馆由于其重点学科多,科研实力强,其外文图书和外文期刊的总量大大超过B馆和C馆,同样B馆超过C馆,体现了一种正常的馆藏结构总量。

中文图书仍然是数量最多的馆藏,与满足本科生一般需求密切相关,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三个馆中文图书的入藏量都是最高的。外文文献和期刊品种体现了较大的差别。从学科来看,A馆理工科类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和化学(O)、生物(Q)虽然中文文献受出版环境的影响所占比例不高,但其外文图书和外文期刊在当年购入总量中所占比例较高,这也符合理工科科研人员关注和更倾向使用外文文献的偏好。文科方面,重点学科法律(D9)、经济(F)外文文献所占的比例也较高。B馆教育学(G4-G7)和心理学(B84)、历史地理(K)外文文献占的比例都较高,理工科物理(O)、生物(Q)也体现一定的外文馆藏优势。C馆外文文献着重建设了文学(I)、教育学(G4-G7)、语言学(H)、历史地理(K)\数理化(O)和生物(Q),跟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基本上吻合。总体来说三个馆的馆藏结构中体现了外文文献为重点学科服务的特点。

数字资源方面,各馆中文数据库建设差异不大,外文数据库建设体现了相应的特点。A馆和B馆外文数据库近70个,突出了外文数据库的建设,理工科和综合类数据库比较齐全;C馆购买41个外文数据库,由于是非211学校,经费相对不足,但数量上已经超越了同层次学校。法律类数据库A馆购买了3个中文库和3个外文库, B馆和C馆各购买了1个中文库,没购买外文法律数据库。B馆和C馆购买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门数据库,而A馆没有购买此类专门数据库。各馆外文数据库建设体现了重点学科的偏重。

从复本和品种的结构来看,A馆设四个分馆,同一类别图书的复本数量分为5本、4本、3本、2本、1本,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B馆一般图书都设3个复本,一本保存本,两个校区各一本,C馆除了特藏文献,一般文科图书入藏3个复本,小说类图书入藏5个复本,保存库一本,其他复本两校区各一本;理工科图书一般两个复本。B馆和C馆外文图书设一个复本。由于同一类别图书根据不同内容和水平确定不同复本难度较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多数馆同一类别的图书复本量是一样的,A馆复本层次设置得更细些。从品种上看,中文图书的入藏总量差别不大,而外文图书和期刊体现较明显的差异。

3 结论

3.1 合理的馆藏结构能成功体现学校学科特色

馆藏结构与学校的学科特色密不可分,紧紧环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才能建立起有特色、多层次、多样化的馆藏结构。从馆藏结构的实例分析来看,无论是中文图书还是外文图书,中文期刊还是外文期刊,其体现的馆藏结构归根结底都是以学校学科发展为依托,以重点学科和专业为馆藏核心,以现有馆藏为支撑,建立具有自己学科特色和个性化的馆藏资源体系,使其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考察一个图书馆馆藏结构离不开考察它体现的学科特色,从三个馆的情况来看,重点馆藏所占的比例还是较高的,各馆突出了重点学科的建设,特别是注重重点学科外文文献资源的建设。

3.2 合理的馆藏结构需要在出版容量和学科需求间体现平衡

出版容量的实际状况是决定或影响一个部门藏书结构的重要因素,出版量的多少关系着某类图书入藏量的多少,文科图书出版量高于理工科图书的出版量,大众性通俗读物的出版量高于学术性图书出版量。出版量高的图书,可挑选的品种多,自然在馆藏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图书馆在馆藏建设的过程中不自觉受着这种因素的影响,如馆藏中经济类(F)、法律(D)、文学(I大类)以及计算机(TP)和建筑(TU)往往容易有较高的入藏量。在馆藏结构实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文图书中数理科学和化学(O)、天文(P)和生物(Q)类图书无论在学校中学科地位如何,都很难进入入藏比例前十位的行列中,出版量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图书馆在馆藏建设过程中需要摆脱过多受出版因素的影响,馆藏结构中要控制出版量较高的图书入藏量,尽可能挑选符合读者需要的图书;对于出版量少,而重点学科需要重点建设的门类,多渠道获取书目信息,尽可能多地扩充文献品种。从三个馆的情况来看,B馆和C馆在控制出版量大的图书数量上要加强,经济学(F)类入藏量偏高,C馆建筑科学(TU)类图书数量偏高。

3.3 合理的馆藏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动态的

一个馆的馆藏特色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高校的重点学科和读者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馆藏的重点也是稳定的,不能朝令夕改,否则馆藏结构就会凌乱无序。但馆藏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经费波动、出版业的发展、用户利用习惯的变化、图书馆职能的变迁等外在环境或内在因素,图书馆不同类型馆藏在经费分配、所起作用等方面也在进行角色的转变,也要适当做出调整。不少学校正在进行外文原版纸刊的削减工作,已经持续数年且幅度相当大,甚至在某些学科领域逐步采用e-only 模式。[17]如清华大学把纸本刊缩减到两百多种,更多转向使用电子刊。三个馆期刊的建设比较稳定,期刊每年订购的数量变化不大。从三个馆的外文刊建设情况来看,仍然比较谨慎,尤其是A馆,纸本外文刊的订购数量还是较多的。但A馆和B馆外文图书波动较大,A馆明显地增加了外文图书的入藏量,其中医学(R)类图书2009年增加了一千多种,显然不太合理;B馆明显减少了外文图书的入藏量。

参考文献:

[1]员玉珍. 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J]. 内江科技, 2009, (3):6, 8.

[2]柴浩军,刘萍,贾向英. 馆藏结构分析及其优化措施探讨[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31-135.

[3]王瑞玲. 馆藏纲要与藏书结构理论的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 (11):139-142.

[4]胡朝德,吕慧平. 数字时代期刊馆藏结构的调整与服务优化[J]. 现代情报, 2005, (10):75-76,79.

[5]肖自力. 试论藏书结构[J]. 图书情报工作, 1981, (1):14-16.

[6]王玲,侯曼玲. 馆藏结构分析及馆藏建设刍议[J]. 图书馆学刊, 2005, (5):72-74.

[7]余侠. 基于流通统计分析的最佳藏书结构的调整[J]. 图书馆学研究, 2007, (4):42-45.

[8]武晋媛. 以流通统计分析验证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山西中医学院图书馆馆藏结构分析[J]. 晋图学刊, 2009, (3):57-60.

[9]肖希明. 三大类型图书馆藏书结构的比较[J]. 图书与情报, 1989, (1):40-43.

[10]安俊英,石冬梅. 馆藏外文期刊结构分析与发展对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S1):53-55.

[11]吴冬曼,李平. 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11):58-62.

[12]何小清. 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中各种载体信息的构成和配置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1):43-50,54.

[13]梁焰. 关于高校图书馆藏书结构特色化的思考[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6):24-26,29.

[14]林益富,陈亚轩.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收藏结构探讨[J]. 农业网络信息, 2005, (7):33-34,47.

[15]曹臻. 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复本的配置[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23(3):53-56.

[16]黄本华. 藏书结构中几种主要成分间关系的分析[J].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82, (4):66-70.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Opera 信息化 接口 浏览器/服务器

酒店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得很快,应用领域和管理幅度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酒店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加强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并以信息系统为工具,推出酒店的特色项目和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各家酒店的共识。

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向酒店输送高级管理与应用人才的,人才的培养应与酒店的需求相结合,因此就要求我们能有针对性的对在校生进行培养。我们目前建成的酒店信息化管理仿真实验平台就是针对酒店的人才需求而建立的,在此平台下,学生能够体验与酒店实际运营环境一模一样的管理系统,以此为依托,我们就能够为酒店培养合格的高级操作人员和高级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Opera的PMS(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即物业管理系统是目前世界酒店业先进的管理系统之一,通过对该系统的设置,再加上一些接口程序的配置和餐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们就为学生配置了一个与真实酒店运营环境一模一样的仿真实验平台,让学生对酒店信息化管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一、Opera PMS系统

1.概述。在国内约1,000家四、五星级酒店中,有超过400家使用的信息系统是Opera,占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五星级酒店市场,Opera占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Opera在高星级酒店市场占有显著的市场优势。

2.Opera PMS系统的架构。Opera PMS系统是Opera企业解决方案的核心。该系统是基于B/S架构的集中式网络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它融和了互联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酒店管理中的优势,协助酒店高效率,高收益,高质量地运营。

Opera PMS的多物业功能设计,使多个物业运营只通过单一数据库存取数据。这大大减少了用户在硬件、软件及劳动成本各方面的投入。使用者可以通过一个中心数据库来安装多个物业的管理系统。

集中软件及硬件的设计方式,方便了系统支持及升级,因为可以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问题。同时,酒店还可以实现人员的高工作效率通过分享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功能包括预定,财务,销售及电话程控交换系统。

Opera PMS的系统架构图如上图所示。

3.Opera PMS的工作模式。Opera PMS采用的是基于B/S架构的集中式网络协同的工作模式。它融和了互联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技术,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酒店管理中的优势。Opera PMS是建立在B/S模式架构之上的,系统分为两层,一层是用户界面层,一层是系统管理层。

(1)系统管理层。系统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系统参数设置。在Opera PMS系统正式投入酒店的运营管理之前,需要对系统的一些参数进行设置,才能保证系统能够按照酒店的管理流程正常运行。不同的酒店,主要的服务人群是不同的,并且其经营的理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每个酒店的房型、房价、收银的价格代码、客户来源、主要合作伙伴等基本都不相同。Opera的PMS系统能够为酒店提供个性化的系统定制,酒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配置应用,使系统易于操作,使酒店能够得到快速的,准确的,时时更新的信息。这些设置工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Opera的PMS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在酒店开通Opera的PMS系统之前,Opera的系统工程师协同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对酒店的实际运营状态进行充分的调研后,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Opera的PMS运行环境进行详细、周密的设置。以上工作是在系统管理层完成的,由饭店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即电脑房协调各部门进行的。

②用户权限分配。一般我们会根据酒店的部门将Opera PMS的用户分为以下几组:Front Office:主要负责建立客史档案、预订、接待、结帐、问讯、礼宾服务等工作。Reservation Department:负责散客及团队的预订工作。Edp:负责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备份等工作。Financial Department:负责财务的日审、应收帐、佣金管理等工作。Sales Department:负责确定酒店的目标市场,制定产品(客房)、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System Query:给酒店的总机、礼宾部、洗衣房、客房部等没有PMS系统更新权限的部门设置的一个用户组,仅为其分配系统查询权限,而没有系统更新的权限。Night Audit:酒店完全可以不安排“夜审”人员每晚审核酒店收入,而将这一工作交由PMS系统的夜审自动完成。夜审组的用户主要是完成这一工作的。系统管理层的系统参数设置和用户权限分配的工作是在Opera PMS系统的服务器端通过对数据库的定义来完成的。服务器端设置好后,各用户组中的用户就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对服务器进行访问了。

(2)用户界面层。Opera PMS的客户端采用统一的浏览器界面,客户端不存放数据与程序,而是通过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采用“超轻型客户端”设计原则,可以减少客户端软件的开发、配置和维护工作,降低系统整体投资,提高客户端稳定性。

4.Opera PMS的工作流程。系统首先是调用权限管理,确认用户是否具有相应的权限,如果具有权限,则允许使用相应的功能进行系统操作。操作完成后,将操作数据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下一个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在Opera PMS的工作流程中,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报表只能由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员或者数据的处理人才能察看。

二、Opera PMS的接口

Opera PMS的服务器端采用开放式标准编程,支持多种外来接口。

1.接口结构图。Opera PMS系统采用中间件技术,构造独立的数据接口,可以保证与后台数据库的无关性,实现从PMS系统到接口服务器,到接口数据库的跨平台集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实现真正的跨平台的接口操作。目前可与PMS连接的接口有电话(宽带)计费系统、餐饮计费系统、门锁系统、VOD点播及计费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接口的功能。PMS系统的接口采用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所需模块。

(1)VOD点播及计费系统。主要功能是视频点播、影视节目轮播及酒店介绍和服务指南。VOD视频点播已成为酒店业提高服务水准、增加竞争力的必备设备。按照国际惯例,开通VOD业务的客房会比普通客房收费高出10%~20%,这给酒店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电话(宽带)计费系统。通过使用程控交换机和电话计费系统,实现客人电话的记录与各类话费的统计工作,并将话费数据传入客人的帐单中。

(3)餐饮计费系统。通过Micros餐饮计费管理系统的POS系统,可直接将客人在餐厅的消费挂帐到客人的帐单中,这样客人在餐厅或酒吧消费时就不用付现金,而只需签单即可。

(4)门锁系统。当客人入住时,可在系统中直接通过与Opera接口的门锁系统为客人制钥匙,从而缩短了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前台的工作效率。

三、小结

本文对基于Opera的酒店信息化管理仿真实验平台的系统架构、系统配制、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及与接口软硬件的连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我院正式投入使用,初步展示了基于B/S模式的具有综合数据处理能力的酒店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酒店管理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 霄黄 猛:我国酒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J].问题与对策,江苏商论,2007,04

[2]宁士敏:信息化提升经营效益[J].中国旅游报,2006

[3]杨胜斌:科技信息[J].基于B/S结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2007,12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引言

近年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日渐普遍,其主要包括远方调度管理、配电站集中监控和继电保护等。它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性环节及重要内容,对电力系统整体建设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电力工作人员要依据具体工程背景,认识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性能及运行质量。

1、电力系统自动化现状及优势分析

1.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

现阶段,电力行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电力行业中先进科技的应用程度较深,而智能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智能技术的应用,仍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如应用时间较短,系统协调能力不足,无法达成资源的完全共享,致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等。同时,由于我国电网技术起步较晚,且理论多于实践,使得无论是从研发或应用上,均与国外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正逐步向智能化电力系统转变,这不仅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更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2自动化控制的优势

1)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运行参数进行收集、检测及处理。2)可按照电力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及主要元件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为运行人员提供调控决策,或直接对元件进行调控。3)能够实现整个系统各个层次及元件之间的综合协调,为优质供电和经济运行提供最佳的运行方式。4)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力资源,并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5)可进一步减少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几率,有效延长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改善并提高了运行性能,基本不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的情况。

2、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

2.1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

2.1.1数据采集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针对于在电力系统中众多的高电压及大功率设备,在远动控制系统对这部分设备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过程中则需要借助于变送器技术进行转化,将这些数据信息转化了 TTL 电平信号。数据信息传送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于光电隔离设备,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二次进编码处理,并将其收入到b信数据帧中,由数字多路开关将数据信息向接口电路进行传输,利用 CT、PT 和传感器对数据信息进行过滤,然后传送取样,从而完成同步采工作,这样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则会与信号源保持一致性,从而使其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2.1.2信道编码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数据信传输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传送的数据流出现语码,影响接收端所接收到的效果。利用信道编码技术来处理数据流,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确保数码流传送过程中的正确率,有效的规避误码现象,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在信道编码技术在电力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信道编码、译码和信息的传输协议等具体内容,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1.3通信传输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远动控制系统中,通信传输技术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调制和解调。电力线载波完成数据通信过程中,通过对信号发射端进行编码,从而产生基带信息,最终完成通信任务。这其中电力线中涉及到的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并借助于调制技术来完成模拟信号的转化,采用电压和电流的方式完成传输工作。在传输通信接收端,需要利用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向数据信号转化,从而完成通信传输任务。将通信传输中的调制和解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产生调制解调器,其作为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核心部件。

2.2智能综合控制技术

智能综合控制技术具备综合性特征,它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而且与现代化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等相契合,实现了对各先进技术对现代化理念的充分应用。分别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模糊控制与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自动化电力系统建立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结构化信息处理方式,模糊系统则在结构化信息处理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依据电力系统运行背景及实际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质量及性能。

2.3 线性控制

线性控制,也可称为线性最优控制,此种研究是建立在优化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形式,也是现代控制理论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此种线性控制形式,也是当前阶段现代控制理论中研发深入程度最大,且最为成熟的理论控制形式。这也使得线性最优控制成为了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形式之一。部分研究线性最优控制的科研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终将线性最优控制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研发及应用,并明确论述出线性控制理论的应用依据。即通过最优控制中的励磁控制,能够使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并能使动态品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经过长期、反复的试验得出结论:将此种最优励磁控制方式应用与大型设备之中,所起到的效果最佳。除此之外,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也促使制动电阻器通过水力发电时间达成最优控制模式得以实现,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将职能技术应用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能够在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电力生产、运输以及管理的效率,使电力企业在缩减成本的同时,使自身的经济收益得以显著提升,将极大地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使电力行业运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何章玮.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J]. 装备制造技术,2013(11):50 ~51,60.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制度建设;档案服务能力

0 引言

供电企业的档案种类繁多,从档案实体类型和档案管理的方法方式上,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化。体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如来源多样化、载体数字化、处理专业化、应用及时化等。档案二元结构,要求我们在对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把握好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两个方面。

1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1.1 档案管理体制

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省、地市级和县级三个层次。其中,在省、地市级的供电企业有专职档案工作者并且设有档案室。其中,人事档案、供电合同客户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又分别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并设有单独的档案室。经过系统地管理与整合,基本实现了档案的集中管理。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管理,不设专门档案室。

供电企业档案的管理者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实行统一管理,并给予支持,将档案管理包含在企业发展规划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相对完善,档案工作责任人分工较为清晰;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供电企业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努力满足生产、施工、销售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所有工程项目开始时,编制《工程验收资料大纲》,跑工地、变电站跟踪各个基建项目实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基层单位、施工方的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和规范企业各部门归档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各类档案的齐全完整;协助基层档案室进行档案工作达标,形成了以局办综合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1.2 档案管理制度标准

自从1998年的国家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地开展,档案数量大大增多,地方供电企业从那时起成立了单独档案管理部门。供电企业在档案法制建设,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认真落实《档案法》、《保密法》与其他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各种形式地学习、宣传,档案法律观念逐步形成。从国家档案局、国家能源部到省级档案局行政机构、从南方电网总部到省级电网公司档案管理机构,都根据档案工作开展,颁布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20项。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定期检查、实时监督、指导管理。随着供电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企业的档案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文书档案、财务档案、科技档案工作标准以及档案的借阅、销毁、保密、图纸修改等规章跟进完善。上级管理层,还不断根据新的企业信息管理发展时代性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应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1.3 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供电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进步明显,取得了许多成绩。作为企业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档案工作也十分重视,建立了完整的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局办设立综合档案室,负责全局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对各部门、供电所的指导监督,规范档案管理。明确了档案室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设置了档案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在国家档案目标管理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评审的督促下--基础设备齐全,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增多,企业档案编研成果显著。地市级供电企业综合档案室普遍配置了基础设备。县级供电企业档案室的硬件条件也按照评审标准达标,得到了明显改善。

2 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根据调研了解情况了解到,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现处于半自动化阶段(部分计算机完成,部分人工完成)向自动化过渡阶段。从之前的计算机辅助立卷,单一目录检索,实体档案保存--档案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档案系统一体化管理、机读档案检索和档案信息输出的过渡。朝着"文档一体化"、企业局域网档案全文存储与检索方向迈进。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制度建设方面,供电企业根据国家档案局下发的文件,根据自身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制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规则、标准。如:《南方电网公司总部档案管理制度》、《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档案工作评估办法(试行)》等。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反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提供工作改革建议。

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纳入了档案信息系统,实施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构建,进一步促进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2005年开始,供电企业就基本运用了企业档案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目前,系统管理方式升级后,又拥有与OA对接的网络版集中档案管理系统。另外,企业营销合同档案、人事档案各自有自己的库房和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

3 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供电企业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进展迅速,供电企业档案工作者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不容质疑。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浮现,与实际工作矛盾也已经显现出来,如:

在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不够,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存量数据,没有实施统一管理的中长期安排,管理层颁布标准不统一,不时出现朝令夕改现象,造成信息化工作的重复建设。缺乏数据整体标准,形成“档案信息孤岛”,而有用信息得不到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现实,一面是信息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面是信息系统的重复构建和“信息匮乏”;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时更换,往往是一个系统里的档案数字化、数据基础著录标引工作还没有完成,又有新的系统投入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在档案利用需求方面,供电企业现有档案管理方式模式仍旧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提供利用、被动的推进改革。有的档案部门或者档案人员已经有所意识,而往往针对于现实条件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封闭的管理范围,淡薄的服务意识,有限的服务能力。档案利用率低、利用形式方式单一等等,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基层专业人员的匮乏,无法做到档案信息即时录入和资源共享。使得企业档案工作者整天围着计算机系统,成为了一个信息录入者,总是被动接收、被动服务,无法满足利用需求,没有精力放到档案编研开发利用工作中,档案编研的困窘局面并无根本性改变。

另外,在档案信息检索能力方面,部门供电局拥有自己的档案服务网站,检索能力不断提升。但企业现拥有的信息技术软件,对实体文件的有效识别水平不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业务素质也不高,过于依赖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人员,而计算机公司相关人员并没有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操作水平。受此限制,一部分资源的全文检索目前难以实现。

4 结束语

总之,档案工作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带来的转变契机,变革管理方式、模式、工作思路。不论是从观念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环境中,伴随着档案意识地不断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使档案工作更加深入企业工作核心,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1.1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1.3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2.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2.5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