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建立教学实验的工作室。依据培养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建立若干个教学实践专用的办公室,聘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担任导师。学生经过大一系统培训至大二后可进入工作室参与实践活动或学习。在工作室中,因为不同的年级,可以形成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实践梯队,从而实现一种带、帮、传的良性循环。其次,建立并开放实践基地。我国各大高校应该对产品设计实验室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可以借助社会企业、团体的设施以及资金,由设计人员、兼职工程师以及专业教师组成设计团队,协同进行工业设计,在导师的督促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到设计课题中。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向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迈进。此外,因为公司兼有科研、经营、教学三项职能,改变了传统的产品设计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促成了产学研的一体化,为科研、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科研与教学的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产品理论课程在授课时应尽量多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问题导入知识点,以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鲜活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实际案例引入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其次,采用导师负责制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课程的设计。教学平台的开放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企业的课题带入到课堂中,将课堂教学扩展到工作室的实践中。充分调动社会上的公共资源,扩大实践教学的范围,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竞赛,抓住与校外合作的机遇。此外,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教师应该严格把控课题,最好采用工业设计公司的实际设计任务,并且在课题设计的指导上,尽量由工程师、教师共同完成,使学生平稳地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具象的、设计的以及结构等多样化的素面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任务。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通过具象的描绘造型来实现传统在绘画素描上的造型;第二种就是通过观察和理解等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建筑以及其他设计领域的应用。

1、在素描的认识和区分上出现不明确的现象

从我国环境设计相关的教育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设计素描的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具象的素描造型能力的不断提高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渗透,借助造物和填充来实现素描方面的训练,最终导致了其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矛盾,这就使得课程的教学与专业性的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在传统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设计师的培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古语注重学生的形体能力和明暗关系以及质感上的物体塑造,这就使得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写实能力,并且能够准确的把握物体的明暗关系以及物体的基本形态。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方面的薄弱以及长期的单一性、简单的组合联系使得学生缺乏空间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而画面逼真效果以及质感的过渡追求使得学生形成了僵化性的思想,而创新性思维也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

2、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我国环境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设计素面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并且代替了传统的绘画素描,这就使得其从根本上没有克服传统的营销,在教学上也实现了传统的内容与模式的沿用,通过绘画性以及艺术性的教学来实现质感以及虚实方面的重视,画面效果的过渡追求使得其设计意识以及空间观念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与环境设计专业出现特点和性质的不一致状态,这就使得学生出现思想僵化,生搬硬套的设计使得整个作品没有任何的灵气与创意。

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从专业的定位以及专业的需求上来进行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构造能力的提高、想象力的丰富以及设计意识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学生对于结构性、空间性以及创意性的建设来实现任务的完善,这就需要将后续的专业课程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生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对于空间的敏锐感受,也就是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生敏锐度的提高;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不断提高结构认识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来实现学生构图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感悟力的不断提高;另外一个方面是通过重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来实现学生基础专业的不断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2、通过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上的改革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空间探索的意识和空间的认知能力等的提高来实现动手创造能力的保证,这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非常大的区别,因此表现出非常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通过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有效整合来实现设置的一致性,通过复杂的删除,采取更加简单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学生课程兴趣的增强以及在专业归属感上的提高。通过实践性内容的加强来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空间的构造,同时还需要利用单色速写以及水墨等的形式来实现空间的快速记忆,这就使得学生摆脱传统的空间和物体的限制,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对陌生环境和空间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针对课程的特点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通过不相关的素描外延的去除来是吸纳针对性的单元设置,一方面是结构方面的素描,通过对于学生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分析来实现学生结构变化、穿插规律以及衔接规律上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线条描绘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结构的把握;一方面是利用空间素描来实现学生描绘对象的要求,进而通过透视、结构以及表现上的认识来增加学生的理解,最终实现空间认识训练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创意的素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思维的扩散与聚合,通过教学的导入以及结构、转换等联系来实现学生思维方式从传统的认知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创意构想的激发。

三、结语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开展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要建立自己的特色,实践创新训练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提高和深化,是实践教学的延伸和组成部分,是对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提高。

1.项目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共享创新平台的搭建,创造集聚和集约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项目组将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在原有基地功能基础上,拓展特色内容,以突出专业特色、完善配套设施,最大范围的发挥资源优势。

2.项目充分实现跨专业融合

结合项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艺术设计专业各个不同专业的特点,将跨专业、跨年级的学生整合在一个创新团队中,让他们充分展现各自专业所长,并最终完美呈现整个项目效果。艺术类各专业根据所属行业性质、企业工作流程按课程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生产化、作品产品化为实施路径。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现实途径,直接推动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3.项目充分体现创新意识

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是焕发大学生创意激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摇篮。在结合学生创意、创新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学生自主创新、自我管理、自我设计,在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吸引有创意、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为培养高素质、高潜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实践创新训练的原则

实施实践创新训练,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目前高职教育实践创新训练已在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实施,训练项目实施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训练注重过程参与。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2.训练注重实践创新。训练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

3.训练注重切实可行。训练选题要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首先,与教学工作、教学实践、生产实践、课题研究等活动结合,针对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技术革新等项目进行研究和创新。其次,与省市国家开展的创业项目相结合。通过征集、学生自主设计的创业项目,学校创业基地给予场地技术等条件支持。

三、实施实践创新训练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实践创新训练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品质。学会分析项目要求、操作规程,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技术,培养自主学习和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学生在完成实践创新训练的同时,必要的调研工作使学生开拓了眼界。着重增强学生的设计观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学和技能,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及项目的最终表现应用能力。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调整课程设计时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校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都是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每位教师要同时指导三十个左右的学生,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同时,课程设计是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不能充分的复习或补充,加大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难度。另外,学生在短时间内按照老师的指导快速完成任务,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造成设计效果不够理想。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改变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由以往的两周时间改为在一个学期进行,提前做好设计动员,将设计任务安排在与《化工原理》下册的理论课程内容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做好有关的各门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增加设计时间后,使参加设计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深入、详尽地进行课程设计,使课程设计任务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提高,使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无论从内容到质量都更加完美、更有层次,并且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工程设计意识。

科学广泛选题

选好课程设计题目,是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关键,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确定较多的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题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每位同学在所做的题目中都会碰到一些技术问题,题目之间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对每个人来说,题目的要求和特点是明确的,而总体来说题目又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同一题目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内在的联系。(2)题目尽可能来源于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鼓励指导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课题作为部分实际课题进行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题目来源的真实性,增加设计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创新思维。近几年,我们将化工原理认识实习安排在课程设计正式开始之前,在布置设计任务以后,学生进入实习工厂,有意识地对要进行设计的典型设备及过程进行重点实习,根据工厂获得的化工设备的生产参数作为设计依据来选择题目,这种结合实际的设计题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3)题目既要适合课程内容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为此必须对生产过程中获得的题目进行筛选和加工,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可适当做一些简化处理,使之与课本的内容比较接近,同时又要考虑生产实际过程的复杂因素,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在布置课程设计的题目以后,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此时,教师的辅导和答疑就显得非常重要。除了采用集中讲课和答疑以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进行答疑,如电子邮件、微博、QQ等,从而适时地引导同学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进展情况,掌握学生在设计方案选择上是否有新意。并促使同学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设计。总之,为了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培养,指导教师一定要不辞辛苦,真正发挥主导作用,促成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设计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设计,学校往往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而对课程设计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实质性监管和奖惩措施。

(二)学生思想不重视。一般课程设计都是安排在学期末,学生忙于准备期末考试,临近假期又着急回家,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设计中,而且抱着交个材料上去就能过关的心理,对课程设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三)单个课程设计学时不足。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集中在第三学年,开设的有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一)泵站、(二)管道、(三)水处理构筑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课程设计等,种类较多,但是单个学时较少,一般只有1~2周,设计深度不够,只能浅尝即止。

(四)题目单一陈旧。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往往由相关的理论课老师担任,一个老师要同时指导环境工程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而课程设计仅有1~2周,时间少,老师精力有限,基本上所有学生只能共用一个题目,题目类型由指导老师来确定。由于教师所掌握的工程资料有限,课程设计的选题往往已使用多年、比较陈旧,工程实践性不强。

(五)设计脱离实际。现在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基本都要求有博士学位,这些年轻教师往往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实践训练。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若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最终将导致学生感觉工程理论基础知识枯燥、抽象、理解困难。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设计与实际脱节,无工程实际意义。

(六)考核指标片面。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是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进行成绩评定,缺乏对过程的监管,使一些学生产生偷懒心理,之前不认真查资料进行设计,临时抱佛脚找其他同学的随便改改交差了事。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一)加强监管,提高教学质量。健全课程设计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机制,从学校、学院和教师三个层面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流程,对课程设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教务处及学校督导组对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抽查监控力度,对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质量、成绩评定等各方面进行检查,促进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使老师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教师忙于跑项目、写论文、出成果,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逐渐脱离了实际应用,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就更少了,即使有也是陈年的经验了,而课程设计的教学需要的就是实践经验,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这方面的培养,定期送教师去企业交流,使教师能接触生产一线,掌握生产实践的新动向。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激励机制,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实现学术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三)深化校企合作。盐城工学院“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部分:本科生保持4年学制不变,优化提升“3+1”模式,在校学习时间2.5~2.8年,在企业学习实践累计1.2~1.5年。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园和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的校外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实际工程环境和实践教学资源。但是实践基地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不应该仅仅用于最后一年多的企业实践阶段,前期教学中的理论学习,如课堂的工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布置的课下作业都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课程设计的题目设置也要是真刀真枪,来自于企业的项目实例,体现当前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建立课程设计题库。针对课程设计题目单一陈旧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设计题库的方式来解决。指导老师平时注重收集素材,每两年更新一次,淘汰陈旧的题目,增添新的,与时俱进。题目多样化,根据题目的类型分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置一些题目。如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题目可以分物理处理构筑物和生物处理构筑物两个模块,生物处理构筑物模块下包含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三个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有效地防止抄袭现象。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时,看到感兴趣的题目,经老师确认有可行性,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也可以加入到题库中。

(五)拓展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目前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基本上由相关理论课老师担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系统,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通过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模拟企业、模拟项目”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些创新性比较强的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设计竞赛,如国家级的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校级的环保创新设计竞赛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功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六)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中第一条就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一贯倡导的“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一致的。课程设计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工程师所必需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之初,可以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参观、座谈、调查研究、考察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本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课程设计时,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组成3~4人的团队,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不仅可以杜绝混学分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制度,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改变原来单一的考核制度,注重全过程的考核,增加设计中期进度检查,设计后期答辩环节。完善评分体系,对设计成果从创新性、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逐项打分。不合格的设计给予一次修改机会,若还不能达到合格要求,须下次重修,从而引起学生对课程设计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