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查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查研究范文第1篇

 病案统计室,目前在职职工7人,外加2个试用期职工,按三甲要求50:1配比人员,应有36人,职工缺口较大。

其次,病案室分工及责任分工存在问题,病历室病历收集及装订入库有2人,每周至少2天到病区搜集出院病历时需其它人员帮忙顶班,4个编码员每人负责6个临床科室的编码工作,顾主任负责7个科室的编码工作,外加另外5个科室的编码工作,工作强度大,根本完成不了,月初时工作量还好,到月底以前迟交病历一起上交,需要其它人员帮忙编码;平时4个编码员的工作量,每天50本左右,以完成任务为主,根据省妇保院的经验,每个编码员每天编码15本左右编码质量才有保证,再加上业务上没有时时跟进培训,有很多编码存在问题,到月底时大量积压工作时,以完成工作量为主,编码质量难以保证。再次,病案复印室,人员不够。

 病案室要加快病案编码系统的升级,与GRDs数据对接,病案录入系统升级,本院ICD-10中山版直接改版到ICD-10国际版,手麻系统升级到ICD-9 北京版6.0(拟今年7月开始),直接与GRDs要求的版本匹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录入效能,引进GRDs管理软件,

对于临床科室病历迟交的问题,对近半年来各临床科室病历上交情况的进行分析,总体上内科比外科要好,内科大部分科室都能及时上交,肛肠科、关节科、乳甲科、耳鼻咽喉科迟交现象严重,还有部分跨科病历如呼二科、胸外跨泌外等,迟交现象也比较严重,质控将配合病案室每月在网上公布迟交情况,对个别科室的负责人进行沟通,特别要发挥病区护士长在催交病历中的巨大作用,把病历上交纳入考核内容之一。

病案室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论是主管领导,还是下面的编码员等负面情绪都比较严重,虽然每月都要来加班,特殊是月底要赶时间上报数据期间,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来主动加班,一方面是因为病案人员工资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是在编职工与合同工的同工不同酬,在这种情况下编码的质量可想而知,能完成数据的上报就不错了。

 

调查研究范文第2篇

一、坚持调查研究为推进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调查研究作为各级党委了解基层情况,密切联系群众,确保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党委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把中央、市委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与归口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及时发现、研究和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提出对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建立健全调研工作制度

调研制度主要有:

1、党委中心组学习课题制。党委中心组根据理论学习的难点、工作中的重点,确定若干课题,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与分头到基层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学习领域,保证学习质量,形成学习成果。

2、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一般情况下,每周四为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日。日常性的调研由领导同志按工作需要自:定单位、自定内容。综合办公室具体落实领导同志调研的、有关事宜,并做好情况反馈、资料整理等工作。

3、重点课题申报立项制度。经济工作党委每年初根据市委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重点调研课题供归口部门党委(党组)参考。各单位党委(党组)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确定若干课题上报立项并填报《经济工作党委调研课题申请书》。由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汇总后报党委认可,正式立项。立项后的调研课题列入对各单位党委(党组)工作督查的范围。经济工作党委机关各处室调研工作,则在各处室上报课题的基础上,由综合办公室统筹平衡,经党委领导审定后,作为正式课题列入对各处室工作考核范围。

4、重点课题跟踪制度。在各单位上报的调研课题基础上,经济工作党委确定若干课题作为经济工作党委重点跟踪的课题。通过协调会、专项督查等形式,及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5、重点课题攻关制度。经济工作党委将选择若干重点课题,通过上下联手或组织理论骨干进行课题攻关。通过课题攻关,力求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形成一支理论。

6、调研考核制度。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完成一个调查研究项目,其调研成果纳入到每年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经济工作党委主要职能部门每年要完成1~2项调查研究项目,其调研成果纳入每年的调研成果评比中。

三、加强对调研工作的日常管理

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以及各有关单位办公室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是调查研究课题的具体管理亨和推进者。综合办公室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及时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具体做好调研课题的申报、立项汇总和管理,掌握调研的进度,督促检查调研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加强对调研成果的评审工作

经济工作党委重点调研课题的评亨按以下五个方面标准进行评审:题材重大,能回答当前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观点鲜明,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前党建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操作性强,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材料充分,调研成果有情况、有分析、有数据、有观点;文风朴实,文字流畅,结构严谨。初评工作由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完成,终评则由经济工作党委重点课题评审委员会通过个别打分、集体投票方式进行。

五、强化对调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成果开发和应用分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两部分。思想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推荐优秀成果在报刊发表、组织观点研讨等。经济工作党委将对各单位陆续形成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内部刊物及时予以刊发。工作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及时形成党委工作思路,写进领导讲话,形成党委工作意见等。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要及时跟踪掌握各单位对调研成果开发应用的情况。

调查研究范文第3篇

(二)美国商品流量调查美国商品流量调查CFS(commodityflowsurvey)是全面掌握境内货物发送运输情况的最主要调查方法,自1963年以来每隔5年开展一次。CFS调查对象是境内有带薪雇员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运输服务使用者,通常针对发送方进行调查。调查抽样框是依托普查局的商业注册数据库进行构造。在调查实施过程中,调查样本每个季度会收到普查局邮寄的一份调查表,填写完毕后反馈回去。CFS调查是美国经济普查的组成部分,由美国运输统计局和普查局联合开展,运输统计局负责的工作是向普查局就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结果估算等提供指导、建议和协助;普查局负责的工作是具体实施调查以及报告调查结果。

(三)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综合交通调查通过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掌握有关城市交通运行机理和规律,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经营决策制定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实践,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体系日益成熟完善,主要围绕交通需求、交通供给与交通特征等方面开展相关调查。从全国各地开展的综合交通调查来看,相对于人流、车流的调查,货运调查普遍是薄弱环节。1.北京北京市分别于1986年、2000年、2005年开展了三次综合交通调查,在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中,共有8项具体调查内容,没有进行货物运输调查。2.上海上海市于1979年开展了货车全样调查[5],由于当时货运市场总体是国家独营,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货源、统一运价”的“三统一”管理,政府监管手段足并且车辆少,可以依靠公有制运输企业的生产数据,有利于调查实施。2009—2010年,为进一步系统了解全市交通现状,办好2010年世博会,科学制订交通发展规划和改善交通的对策措施,上海市开展了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在延续以往调查基本内容基础上,根据交通发展新特点扩充了大量调查内容,涉及四项共24个具体调查项目,其中涉及到货运的主要是货运车辆出行特征调查。目前,城市综合交通研究与规划的重心主要在客运,重点是居民出行需要,很少涉及货运,即使涉及货运规划,也主要是货运走廊或者物流园区的规划研究。城市货运调查是进行城市货运规划的基础,城市货运调查数据的缺乏制约了城市货运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北京市中心区货运调查实践

(一)调查背景2009年通过的《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会同市商务、建设、农业、市政管理等相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定期归集整理北京市生产、生活等重要物资的货运需求信息并向社会公布,引导运输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发展。”在此背景下,为全面、系统掌握城市中心区货运需求总量、结构及时间、空间分布等特点和规律,加强和改善城市中心区货运管理和组织,促进货运供需平衡发展,缓解交通拥堵,按照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市统计局的部署,市交委运输管理局、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11月联合开展了从需求方入手的城市中心区货运需求量调查。本调查所称“城市中心区”是指北京市五环路(含五环路)以内的行政区域范围。

(二)调查目标根据行业管理部门要求,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城市中心区生产、生活对货物运输需求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要掌握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点物资运输需求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中心区、四环路以内货运总量和保障物资货运总量,实际经营地在五环路以内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在中心区、四环路以内的货运总量及保障物资货运总量;中心区、四环路以内货运特征及保障物资货运特征:获得分行业、分货类货运量,分车型货运量,分运输方式货运量,分时段货运量;中心区、四环路以内运力配备需求及保障物资运力配备需求———分车型运力配备需求、昼运运力配备需求(见图1)。

(三)调查对象1.实际经营地(办公地)在五环路以内各行业(道路运输业除外)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农委、市教委、市市政市容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卫生局、市药监局、市新闻出版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市路政局的主管或归口管理重点货运需求单位。

(四)调查内容针对城市中心区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调查货物运输起点、终点、货物种类、运输车型、运输车辆吨位、运输方式、运输时段、运输货物重量、运输货物体积以及运入或运出等信息。配合需求调查,针对部分样本法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各单位对目前城市中心区货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全市每年两次各个区县共同开展的货运车辆抽样调查(每次货运车辆抽样调查共调查约1900个样本),从运输服务供给的角度进行调查补充,并为运力配备测算奠定基础。

(五)调查方法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分为必调查样本和随机抽样样本。法人单位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对象经培训后填报、调查人员进行调查表收集与审核的方式;个体经营户采取调查员“面访”(入户调查)的方式。

(六)抽样方法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名录库》、《个体经营户名录库》,以实际经营地(办公地)在北京市五环路以内、营业状态为“营业”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不含道路运输业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构成抽样单元。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及北京市住建委建设单位数据,以中心区总货运量为目标估计量,在保证95%置信度、理论极限相对误差控制在10%的情况下,利用奈曼分配(最优分配)原理计算所需最低理论样本量。中心区有法人单位15万个,共划分16个调查子层,法人单位最低样本量为2431个;有个体经营户24万个,共划分13个调查子层,个体经营户最低样本840个。

三、调查结果

(一)货运量根据本次调查,2010年北京市城市中心区货运总量为10041.07万吨,货运总车次3639.61万车次,城市中心区日均货运量27.51万吨,日均货运车次9.97万车次。根据对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等14个委办局主管或归口管理重点货运需求单位的货运需求数据进行汇总,中心区城市运行保障货运总量为5309.20万吨,货运总车次779.10万车次。城市运行保障货运量占城市中心区货运总量的52.87%,车次数占城市中心区车次总数的21.41%。

(二)空间分布本次调查根据北京市货运通行管理规定,将货物运输起终点的区域划分为三个:四环路内、四环路至五环路之间、五环路外。2010年四环路内货运总量为3404.24万吨,货运总车次2740.10万车次,四环路内货运量占城市中心区的33.90%,车次数占75.29%。从运量的流向分布来看,由五环路外运到四环路至五环路之间的运量最大,占33.99%;其次是四环路至五环路之间运到五环路外,占18.34%。从车次流向分布来看,由五环路外运到四环路内的车次数最多,占25.40%;其次是四环路内运到五环路外,为14.87%。

(三)时间分布本次调查将运输时段划分为三个区间:23∶00—次日6∶00、9∶00—16∶00和其它,并将时段划为白天和夜间,白天指6∶00—23∶00。调查结果表明,城市中心区9∶00—16∶00时段的货运量和车次数最大,其次为23∶00—次日6∶00,其它时段最小。

四、北京市中心区货运调查特点

(一)建立中心区货运调查规章制度保障2009年,北京市通过《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要求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会同市商务、建设、农业、市政管理等相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定期归集、整理、生产生活等重要物资的货运需求信息。正是在这一条例的有力保障之下,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等委办局积极配合,高效协作,保障了货运调查得以顺利实施。

(二)构建高效协调、执行力高的组织保障体系北京市中心区货运调查在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市统计局的部署协调下,具体由市交委运输管理局、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织开展,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召集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和回收调查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交通部门和统计部门各自运用自身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调查得到被调查企业的充分信任,被调查企业配合程度较高,能够积极参加调查培训,理解调查表填写要点,整个调查实施过程高效协调、执行力高。

(三)基于真实、全面名录库建立整体抽样框建立科学的抽样框是开展抽样调查的基础和前提,北京中心区货运需求调查抽样框是在真实、全面的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名录库》、《个体经营户名录库》的基础上构建的,保证抽样框完整而不重复。该名录库涵盖了五环路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包括了除农业以外的所有国民经济行业。该名录库在统计部门组织的多项以基本单位为调查对象的调查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使用。

(四)根据调查统计指标设计调查方案、明确计算方法根据行业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城市中心区货运需求的总量、结构及时空分布等特点和规律的需求,细致设计调查实施方案,调查方案中明确根据调查样本推算、计算相关指标的思路与方法,并将样本分为必调查层和随机抽样层,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精度。

(五)基于运输服务需求方开展货运调查与从运输车辆着手开展调查不同,货运需求调查是从运输服务需求者入手,前者是从运输服务提供者入手。并且中心区货运需求调查关注五环路以内特定区域内的货物运输情况,因此与CFS调查不同,调查内容既包括需求方货物发送需求,也包括需求方货物运达需求。

(六)货运需求调查与货运车辆调查有机结合货运车辆生产过程也是使用者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消费过程,在中心区货运需求调查中有机结合了北京市每年开展两次的货运车辆抽样调查结果,运输需求调查与运输供给调查相互补充,深化了调查结果的分析,在满足货物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为引导货物运输需求并提高运输组织服务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五、结语

调查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研究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信息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141-03

一、引言

综观已有文献,有关信息素养的结构或维度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在实践中由于知识与技能往往很难界定,因此,本研究中把信息素养的结构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和信息伦理三个维度。信息意识,即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主要是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信息伦理是指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对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及其特点进行探讨,并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力求对提升研究生的信息素养,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力争引起社会各界对信息素养的重视与关注。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convenient sampling)的方法,研究样本取自于甘肃某高校,以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17份,剔除无效样本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75份,有效回收率为86.4%,回收率良好。在475个有效样本中,从性别构成来看,男生194名,占有效样本的41.1%,女生278名,占有效样本的58.9%;性别数据缺失3份,缺失率为0.6%。从民族构成来看,样本以汉族学生为主,汉族学生439名,占有效样本的92.8%,少数民族学生36名,占有效样本的7.2%;民族数据缺失2份,缺失率为0.4%。在文理科方面,文科生338名,占有效样本的72.5%,理科生128名,占有效样本的27.5%;文理科缺失数据9份,缺失率为1.9%。从生源地来看,城市学生123名,占有效样本的26.3%,县城学生135名,占有效样本的28.8%,乡村学生210名,占有效样本的44.9%:生源地数据缺失7份,缺失率为1.5%。

(二)研究工具

1 量表简介

本研究在借鉴、参照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量表――《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量表》。该量表共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三个维度(因子)21道题目构成,采用李克特式(Likert)四点计分的方式,其中,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技能采用正向计分,信息伦理则采用反向计分,笔者在数据分析之前已对反向计分进行了转换,得分越高表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越高。

2 问卷简介

《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量表》中的题项是分散在问卷中的,除这些题项之外,问卷中还设置了个人背景资料、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等其他一些题项,以便研究分析之用。

(三)研究程序

调查问卷于2010年6月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进行发放,为保证良好的回收率,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填答、当场收回的方式,避免干扰因素。对于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运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信息素养总体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大约1/4左右(27.43%)的人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而绝大多数(68.14%)的被调查者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

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几种常用的办公软件的操作程度仅仅处于“基本会用”的水平,而能够熟练操作的人员所占比例不高,例如,熟练Word打字软件的只有四成左右(39.03%),熟练“PPI”文稿演示软件的仅有两成左右(23%),而熟练“EXCEL”制图制表软件的人则更少,仅占13.14%。

大多数研究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出较高的信息伦理,55.41%的研究生从不浏览不良网站,76.42%的研究生从不对他人发表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但是,仍有38.43%的研究生偶尔会浏览不良网站,还有6.16%的人经常浏览不良网站;有16.63%的人偶尔通过网络对他人发表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还有6.95%的人经常通过网络对他人发表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可以说明,研究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技能相对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信息伦理尽管比其他两个维度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研究生有浏览不良网站以及通过网络对他人发表带有人身攻击言论的情况,这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二)研究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与信息素养

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研究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高达82,8%。此外,笔者还分析了个人电脑拥有率对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证明,是否拥有个人电脑对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讲,拥有个人电脑的研究生在整体的信息素养方面极其显著地高于没有个人电脑的研究生(1=2.675,p=0.008),从各个分维度来看,拥有个人电脑的研究生在信息意识方面极其显著地高于没有个人电脑的研究生(t=3.266,p=0.001),拥有个人电脑的研究生在信息知识技能方面非常显著地高于没有个人电脑的研究生(t=2.409,p=0.018)。另外,从信息伦理来看,尽管有无个人电脑对研究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没有显著影响,但研究发现,没有电脑的研究生其信息伦理得分(3.44)略高于拥有电脑的研究生(3.42)。

(三)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性别差异

在本研究中,笔者还探讨了研究生信息意识的性别差异。从研究生的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来看,男生的信息素养略低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1.674,p=0.095),这似乎说明男女生的信息素养并无实质性的差异,但实则不然。从各个分维度的情况来看,男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方面要显著地高于女生(p值分别为0.17、0.002),而男生在信息伦理

方面则显著低于女生(t=-7.425,p=0.000)。也正是由于信息伦理的性别差异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的性别差异在方向上存在着不一致性,从而中和了整体的信息素养分值,使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研究生的信息素养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实际而言各分维度上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四)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城乡差异

结果显示,研究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城乡差异(t=2.722,p=0.007)。从各分维度来看,生源地为城市的研究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方面都显著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p值分别为0.010、0.013),而在信息伦理方面,城乡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t=0.507,p=0.612)。

(五)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

在问卷中笔者还就当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课程开设需求的调查表明,当问及“您认为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否必要”时,绝大多数的研究生(88.26%)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

而对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则表明,大多数(61.5%)的研究生并未接受过正式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接受过正式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研究生仅占调查样本的38,5%。此外,调查还显示研究生对当前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评价为,认为很有作用或有作用的人占52.58%,同时尚有接近半数的研究生认为当前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当问及“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否太陈旧”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71.64%)表示赞同。

四、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信息意识观念、信息知识技能、信息伦理道德三者之间的整合培养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笔者首先分析了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现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信息素养的三个维度中,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信息意识是个体积极、自觉、主动地搜索有效信息、利用有效信息的一种态度与行为倾向。当前,我国社会也已经逐渐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而对于负有科研重任的研究生而言,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培养信息意识,提升信息意识,从而最终形成主动搜索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调查样本的信息素养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技能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2,且高度相关,这说明,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的信息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信息知识技能,同时,研究生信息知识技能的提高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意识,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启示我们在实际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当把信息意识的塑造和信息知识技能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分析发现,研究生的信息伦理比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的得分相对要高一些,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研究生的信息伦理就不存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研究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出较高的信息伦理,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研究生存在着浏览不良网站、对他人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等违背信息道德的情形,这是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技能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三者是有机的结合体,三者缺一不可,不能有所偏废。

从信息素养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来看,信息伦理与信息意识之间尽管存在显著性,但二者相关较微弱,相关系数仅为0.095,信息伦理与信息知识技能二者之间的相关很微弱,相关系数仅为-0.065,且不存在统计显著性,这说明,研究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信息伦理道德也会随之提高。这一点是应当特别引起注意,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研究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中,除了强调信息意识的塑造和信息知识技能的提高外,更要特别加强研究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

另外,研究还发现,没有电脑的研究生其信息伦理略高于拥有电脑的研究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随着研究生个人电脑拥有率的提高,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到信息实践当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伦理规范教育,研究生在更多地参与信息实践的过程中,可能经不住诱惑,不能很好地约束与规范自我的信息行为,信息伦理道德存在着下滑的危险。这也再次说明了在当前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中应当加强信息意识观念、信息知识技能、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机整合。

(二)改革当前的信息素齐课程设置,重新反思与定位这门课程的意涵

通过对当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的研究生并未接受过正式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而当问及“您认为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否必要”时,绝大多数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由此可见,研究生对接受专门的文献检索课程的需求与接受不到该课程的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这一矛盾亟待解决。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使研究生习得并提升有效检索与利用文献的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应当尽快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专门的文献检索课程,以便有效、迅速地引领研究生提升自身的文献检索能力,从而最终提升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

从目前大学中这门课程名称的定位来看,大多借用“计算机文化”这类名称。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往往较容易把“文化”简单地理解为“知识”,因此,从这个名称的表层意思,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理解为“关于计算机文化知识”的课程。这就无形中窄化了该门课程的内涵。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重新的反思与定位尤为迫切。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不是简单的关于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的培养,这种理解充其量只是一种技术学的旨趣与定位。显然对信息素养课程的理解不应止步于此,还应当挖掘其更为深刻的意涵。信息素养还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并且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中,它必然要涉及信息的伦理道德问题,个人在行使自己正当的信息权利的同时,应当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以不能侵犯他人的信息权利为底线。据此,笔者建议应当重新反思与定位这门课程,给这门课程一个更为科学而又名副其实的课程名称,使它能较好地反映当前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应有的特点。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导师及各个任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然而,在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往往是放几张不相关的图片,或者是放一些做好的PPT演示文稿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把原来的黑板变成了现在的“白板”(幕布),这种从黑板到白板的转换,其实并无多大实质性的意义。必须意识到,提高研

究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时刻影响他们的教师。

(四)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设置信息素养的相关评价指标,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既要测评学生,也要测评教师

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培养规格标准,对学校的课程开设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与引领作用,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除了重新反思与定位信息素养课程设置的意涵外,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在理念上应当“志存高远”,应当深刻而准确地把握住信息素养的意涵,在操作上应当“脚踏实地”,应当建立总指标、分指标、操作性指标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务必要牢牢抓住信息意识观念、信息知识技能、信息伦理道德三个维度,在评价体系上要实现这三个维度间的有机整合。

另外,笔者所主张的在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设置信息素养的相关评价指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必然要包括对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技能、信息伦理展开评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成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楷模,因此,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中理应对教师展开测评,只有教师首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与水平,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学生。

(五)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必须充分注意到研究生信息素养中的各种差异

一方面,研究生群体内各种学习者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基础不同,大家信息素养的水平及结构特点、兴趣点也都各有差异;另一方面,信息素养这门课程的内涵与结构上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实施与培养模式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

在当前的教育思潮下,尤为注重因材施教及个体化、个性化教学。因此,当前的信息素养课程也必须充分尊重这一原则。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在信息素养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有无电脑的差异、上网时间的差异,等等,这些都要求现行的培养模式应当进行适当的变革与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信息素养的培养,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编号:0801B-07,项目名称:“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问题研究”。

调查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案例分解;探析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社会和人类行为进行深入认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所意识到,因为其关系着社会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进行相应的社会管理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对社会发展的预测。因此,社会学调查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和社会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在社会学的学习中,有四类研究方法是常用的,下面笔者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所说的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利用一定的辅助工具,用自己的感官有针对性地观察正在发生或者变化的社会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观察必须在一定的目的下进行,而并非无的放矢。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观察分为三种类型,即局外观察、参与观察和实验观察。

局外观察实际就是指研究者并不参与在被研究群体当中,尽量不对被研究群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原因是不想影响被研究者的真实表现。例如:我们在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一般就会采用局外观察的方式,因为儿童的行为在意识到是否有人观察自身时会有一些变化。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被调查对象当中,在与被研究者共同的活动中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警察部队经常运用的卧底,实际上采用的就是参与观察的方法,参与观察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局外观察所不能获得的内部资料,缺点在于研究者由于长时间和被研究者生活在一起,容易受被研究者的影响。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卧底被策反的现象存在,这会影响所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实验观察又分为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所谓标准实验是指把调查对象分为情况相似的两组,通过人为的控制和改变某些因素,只对其中一组施加若干的刺激因素,观察两组调查对象不同的变化,收集相应的资料,以考察某些社会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自然实验和标准实验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人为控制某些因素,由于无法控制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较难确定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个案法

个案法在通常的称呼中又叫个别研究或者个案研究、个案调查,它是以某一特定的社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个特定的单位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个案调查要对这个特定单位的若干个现象、特征和过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来龙去脉,以解释现象、说明原因或者给予明确的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法。个案调查法相对于其他几种研究方法来说有其优点,如时间上有弹性、调查方法多样化、花费较小、可以做深入的定性分析。当然也有缺点,由于是个案调查,其调查结果只能是解释该个案的相关问题,不能将研究结果推广到相关总体。此外,一对一式的个案调查对调查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研究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

三、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是针对那些调查对象范围很广的社会事件而言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原因,研究者不能调查全部的被研究对象,只能调查其中一部分,因此就会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研究者对样本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样本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样本的代表性在整个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了使得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可以采用几种既定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配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等。在课堂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种抽样的方法,笔者会以身边较为贴切的事件来举例。比如:让学生对一门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现在问卷有40份,但是全班有80个人,这时就去要抽取样本来代表全班进行评价。可以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意点取40名学生;也可以指定纸签,其中40张写着数字,剩下40张空白,抽到有数字的学生就是被抽取的样本;还可以用等距抽样,告诉学生可以按照学号尾号为多少来确定样本,也可以按照学生座位这种空间距离来隔一个同学抽取一个;分层抽样的方法也可以,即按照学生的考试分数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样本的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