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扶贫工作日记

扶贫工作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工作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扶贫工作日记

扶贫工作日记范文第1篇

为认真贯彻县委关于党内扶贫工作精神,在全镇范围内彻底消除贫困党员,使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经镇党委研究,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解决贫困,清除贫困,促进发展”为宗旨,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在局同发,紧紧围绕党内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党内扶贫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自身优势和政策理论水平,从政治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所帮扶的贫困党员进行扶持,清除党员贫困现象,在全镇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快我镇农村奔小康进程。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认真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有关农村法律、法规,保证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2、帮助所包支部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配强配齐两委班子,选准选好带头人,把农村支部建设成为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贫困党员的贫困原因,然后结合各户实际,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选准致富项目,(主要发展种植、养殖,第三产业等项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4、建立和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贫困党员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发展的后顾之忧。

5、通过帮扶,使贫困党员头年人均增收300元,两年彻底摆脱贫困。

三、范围和对象

党内扶贫工作是对全镇32个农村党支部中的60名贫困党员实施帮扶。镇党委成员原则上每人要帮扶2名贫困党员,镇机关支部,镇直支部要抽调40名党员,实行“一帮一”,结成帮扶对子。帮扶的贫困党员由村党支部筛选推荐,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有强列的致富欲望;二是确实贫困;三是有劳动能力;四是在本村有影响力。

四、措施和要求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镇党委成立以深透发副书记为组长的党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党内扶贫工作,各支部也要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村的扶贫工作的开展。

2、建立目标责任制。镇党委与帮扶队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帮扶人员与帮扶对象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签订帮扶协议书。

扶贫工作日记范文第2篇

然而,这次我们见到朱年生老人,是在他的波尔山羊养殖场。一个能容纳600头羊的绿色钢棚,100余只活泼可爱的波尔山羊在附近田地里悠闲地吃草和追嬉,70来岁的朱年生正在忙碌地配饲料。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步伐稳健。通过交谈,欣喜地感受到他已经完成了从一名上访“专业户”到养殖专业户的嬗变:一是思想变活了。没有了上访户那种焦虑和激动,更多的是创业者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与期待。谈起上访的事情,老人有些腼腆地说:“现在不会去了,没心思、也没时间,我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些羊宝宝身上了。”二是生活变好了。以前只能靠低保收入和政府救济过日子,现在拥有一个养殖场,马上有50多只波尔山羊出栏,可获得收入6万多元。三是信心变足了。多年来漫漫上访路,更多的是艰辛、苦涩、压抑,而创业给他带来的却是满满的存在感、满足感、自豪感。据他介绍,现在村里好多人都拜他为师,学养羊技术,增加收入,如果今年效益好,许多农户要求加入他的养羊专业合作社,明年养殖规模将扩大到300。

谈起朱年生老人的转变,湖溪乡党委书记陈小浪言语里也充满着自豪:“他从上访专业户变成养殖专业户,自上访路迈上致富路,由整日思上访缠领导要求政府解决待遇,变为谋产业靠发展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幸福新生活,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也充分展现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我们脱贫摘帽的信心,更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和有效做法。”这是乐安县精准扶贫的一个鲜活案例。

近年来,乐安全县上下高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旋律,把脱贫攻坚视为“第一责任”、“第一民生”、“第一任务”,层层级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取任务单,结合本地实际,转变扶贫思路,创新攻坚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加速推进精准脱贫进程。

一、注重思想提升,精准扶贫从“头”开始

1.扶正干部思想认识。该县把精准扶贫放在统揽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高度来抓,举全县之力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提出三个转变扶贫理念:从“统一生产”向“私人定制”转变,“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治贫”转变,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首先要求干部思想观念上做到认识“精准”,目标明确,扶正政绩观,扶准价值观,扶清事业观,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按照扶贫攻坚政策措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扶正群众思想观念。扶贫必须“先扶志气再立志向,先强信心再鼓干劲,先富思想再富生活”。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很多贫困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是导致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土地、有劳力,但他们没有志气、缺乏信心,一门心思等着政府救济。为此,该县十分注重在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上下功夫,通过大量的宣传、细致的思想工作、扎实的帮扶,树立贫困户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或就业渠道脱贫。

以朱年生老人为例,他是低保户,年纪大,加上长期上访,原来根本没有创业念头和发展愿意。当地政府根据他的身体和思想状况,并结合他儿子是波尔山羊养殖户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思想工作,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番五次到其打工地南昌登门走访、定期电话慰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他。同时抓住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机会,把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他成立了扶贫产业合作社,安排扶贫贴息贷款10万元,使他返乡走上了创业之路。

二、注重真情帮扶,精准扶贫从“心”开始

1.帮扶措施精细。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县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措施非常具体和完善,认真分析其家庭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劳力情况、发展意愿等,以“一策为主、多策共举”的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书。对于有劳力、有条件的,组织发展种烟、种桑养蚕、毛竹油茶低改、特色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尽快增收脱贫;对于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主动介绍进城或者外出稳定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对于有技术、缺资金、无经验的,帮助联系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对于有山林田地资源但无劳力生产经营的,引导通过土地和山林权流转、入股等形式,增加家庭收入;对那些老弱病残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提高托底保障标准形式增收脱贫。像朱年生在开始养殖之初,帮扶责任人就主动与他联系沟通,制定帮扶方案,并协调解决场地、资金、技术、良种等遇到的困难。

2.结对帮扶到位。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开展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制,并建立了帮扶台帐,每户贫困对象均安排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和零距离。同时,要求帮扶干部要记好帮扶日记,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3.扶贫项目给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工程,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扶贫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该县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本级支持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等多渠道多路径争取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4702户175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5 户10370人,围绕“园区、景区、中心村”梯度安置原则,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融资9亿元规划建设厚发工业区、流坑景区等8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是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最大的一笔资金。在国家开行银行融资5亿元用于全县69个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2016年底贫困村所有自然村的进村公路硬化率将实现全覆盖。2017年贫困村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入户硬化路、村内排水沟”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环境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和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民生l件改善也将在2018年以前有个质的提升。

三、注重改革创新,精准扶贫从“新”开始

1.队伍建设创新。在全省首创设立“乐安县扶贫统计监测中心”,核定全拨款事业编制4名,并调整增加县扶贫和移民局行政编制3名;县扶贫攻坚办配备专职和挂职干部5名,每年预算安排县扶贫攻坚办工作经费50万元。加强乡镇扶贫队伍建设。明确将“好干部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长担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配备主抓扶贫攻坚的常务副站长和协管副站长;各站配备了2―3名扶贫专职干部;县财政为每个工作站预算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将扶贫攻坚机构网络延伸到行政村,全省首创设立村级扶贫工作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扶贫工作室主任、副主任,确保村一级扶贫工作日常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全县176个行政村均已按“八有八个一”的标准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即:每个行政村设有精准扶贫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设有一台扶贫专用资料档案柜,挂有一张扶贫攻坚作战图、每户贫困户均配有一个脱贫档案袋、配有一张精准扶贫工作卡统一挂在墙上、每户贫困户制定一套因户施策的脱贫摘帽方案、每个村设有一处扶贫公示公告牌、配有一套系统录入信息网。

2.产业扶贫创新。共组织贫困户3461户10135人参与“特色产业增收”行动,人均增收4600余元,已培育30个有一定规模、扶贫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坚持优势产业牵引带动。2069户贫困户参与“烟叶、油茶、蚕桑、毛竹”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利益共享产业联结。形成“典型示范、能人引领、龙头带动、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径。以直接奖补联结贫困户,引导140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类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联结贫困户,高氏集团、广信茧丝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32个基地13200亩,有效带动贫困户887户。以“合作社+贫困户”联结贫困户,77家合作社吸纳539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等入股发展产业。以“能人大户+贫困户”联结贫困户,促进种养大户与贫困户合作或优先劳务用工,辐射带动贫困户370户。政策扶持上再精准,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量身定制各类补助标准,防止产业扶贫“漏户”。落实执行上再发力,乡镇产业扶贫由“配角”调转为“主角”,把产业扶贫主导权全面下放到乡镇。资金保障上再强化,已安排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所有贫困村开通了“产业信贷通”,安排贷款风险补偿金9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信贷产业扶贫资金7200万元。同时,开辟产业扶贫新途径,全面启动光伏扶贫,自今年起扶持900贫困户安装5千瓦的“一户一站”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稳定收益。三年计划落实4500户,每户安排补助资金5000元和安排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3.保障扶贫创新。一是推动“应保尽保”。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与贫困人口托底保障相衔接工作机制,今年新增扩面低保指标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全面纳入低保范畴。二是落实保障性补贴。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由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2015年代缴3060人;全额代缴重度贫困人口新农合所需缴费12986人、116.87万元。三是自主提高扶持标准。制定落实特惠贫困户保障政策,自主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比例。贫困户低保补差标准由省定每月165元提高到每月205元,医疗救助比例在省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省、市级由50%提高到65%,县级由80%提高到90%,乡镇级由90%提高到95%。四是创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出台实施《乐安县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今年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统一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用于贫困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次保障后的第四次补偿,力争把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

4.扶贫模式创新。“穷则思变”,贫困是引发社会矛盾和导致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子。该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十分注重精准扶贫与社会管理有效结合,从源头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管理问题,摸索“精准扶贫+社会管理”的良好模式,有效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由于贫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力营造“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业自己创,有困难的政府帮”浓厚氛围,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在干事创业中增添信心、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应该说,朱年生老人的转变就是这种模式结出的硕果。

扶贫工作日记范文第3篇

一、严谨求实,细致深入,调查村情民意,明确驻村工作思路

*村是与越南接壤的一个半干旱石山村,情况相对复杂。为准确了解把握所驻村的村情民意,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驻村后首要的工作便是深入实地调查,他与村干、党员座谈,到农户家询问,走进田间地头查访。一年中,他每个月驻村工作的时间都超过20天,全村7个屯315户人家他全部走访了一遍以上,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并以详实的材料撰写了长达8000多字的村情报告。他还将调查搜集到的资料与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掌握的信息进行对照,并交由村屯干部审核及校对。经过农户口述、镇政府资料对照和村屯干部核校,他为每一个农户建立了涵盖住址、电话、人口、婚育、土地、产业结构、收入、产业发展意向、劳务输出、教育培训、住房、沼气池建设等信息较为全面的基本情况卡片档案。做到一户一卡,装订成册,并编上目录。翻开档案册,全村300多个农户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得到了*县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赞赏,也使他更加明确驻村工作思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稳中求变,因地制宜,帮助所驻村抓好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村地处半干旱石山区,山多地少,多年来只能依赖于单一的甘蔗种植经济满足基本温饱。为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经过深入调研,针对该村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提出“一基两翼”的发展构想,即在帮助村民提高甘蔗产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培训为突破,利用山地面积广和边贸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竹笋、鸡皮果种植和食用菌栽培以及,发展现代生猪及鸡鸭养殖,通过发展沼气链接种养两产业,最终形成种养循环互动,各屯各户一起参与的生态种养经济发展思路,得到了村干部群众的认可。为帮助村民掌握相关农业生产技术,推动生态种养经济的发展,*先后争取单位落实资金5.7万元,在南宁举办了3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聘请区农业专家培训农业生产骨干120人次,并带领参训村民到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生产实验基地和广西现代农业展示园参观学习。科技培训使村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变了观念,生产积极性和效益得到快速提高。一年来*村仅养猪一项就为*村增加纯收入31.2万元,人均增收260元,并涌现出了一批养猪大户。家禽养殖,竹笋、鸡皮果种植和食用菌栽培也在迅速发展当中。

三、精细论证,想方设法,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为能够多给群众办实事好事,推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难题,服务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驻村工作后一方面加强调研、论证和申报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单位领导、区市县财政和扶贫工作部门及社会其他部门支持,多渠道募集资金。经过不懈努力,一年来他一是落实政府扶贫配套资金17万,修建人畜饮水设施2处,修筑屯道1条解决了两个屯共102户群众的饮水和67户群众的出行困难;二是争取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友好协进会主席李东海先生乡村医疗所建设基金5万港元,相关报告已得到意向性的函复;三是落实单位资金7.42万,在南宁举办了3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农业生产骨干120人次;帮助6名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入学深造;硬化绿化村委办公楼前空地300余平米,购置新办公桌椅维修国旗升降装置,节前慰问孤寡和五保户17户,有力地支持了该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巧妙契入,以事说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农民提高思想认识

*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滞后,村民文化素质相对相低,全村人口近三分之二为初中以下文化,其中文盲占了三分之一。为帮助村民们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同志想方设法通过走家串户唠家常,带领参观细讲解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带头身体力行。如通过一起清扫村屯垃圾、带领干部群众参观南宁市容市貌引导干部群众参与“城乡清洁文明工程”,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维护国门村形象;动员村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时,以受益农户为例宣讲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组织村屯干和党员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新时,要求大家结合十七大精神展开讨论,查找制约本村屯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和对策思路,使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使*村干部和群众中先进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良好的提高,配合党委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加强,下村工作的镇干部都说*村人思想比以前活跃和上进多了。

五、引导创

新,积极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帮助农村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一年来,*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加强团结协作,推动村务公开,转变村屯干工作作风,做认识有偏差的村干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与村干部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一起研究解决难题。针对该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的情

况,*在协助村党总支搞好党员队伍建设、增强队伍战斗力的同时,还积极推动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亲自联系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2007年9月*争取到单位6500元资金,硬化和绿化村委办公楼前300多平米空地,并为会议室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维修了国旗升降装置。国庆节,他组织发动*村党员干部群众、村小学师生、驻地边防部队官兵和武警边防派出所官兵在村委楼前举行升国旗仪式,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在他带动下,*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出一派新的活力,干群和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村干们感慨地说“他(*)来了,把我们都带活了”。

六、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服务农村社会和谐建设。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矛盾纠纷往往难以避免。为了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在驻村工作一方面积极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调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平时下村工作和走家串户走访与干部群众谈心交流等各种机会,对存在的一些误会矛盾进行解释沟通,努力化解矛盾。他还抓住边防派出所与*村开展“爱民固边”警民共建活动的契机与*镇边防派出所干警刘强同志协同工作,共同维护*村社会稳定和谐。一年来,他共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起,全村没有出现刑事案件、吸毒、群众斗殴等问题,干群关系融洽,村屯和谐稳定,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得到较好地执行。

七、遵纪守法,严格自律,乐于助人,溶入基层

驻村工作一年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守法纪法规和上级有关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纪律方面的要求。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每个月至少驻村工作15天,但*实际上每个月驻村工作都在20天以上,撰写驻村工作日记180篇,撰写工作信息稿10篇,其中被广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网采取4篇。

在驻村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严格自律,从不以自己为当地做了一些实事好事为借口去沾干部群众的便宜。下村工作走家串户时,他自己不吸烟但仍然掏钱买烟备用,到有小孩子的人家访谈还常常带糖果饼干去。*还数次拒收村民自愿送给的物品,如空均屯农民丁天雄两次当着众人的面说要把他家那个别人给800元也不舍得卖的铁木茶几白送给他,*都婉言予以谢绝。板局屯贫困农民丁立杰因为*为他今年考上高中的儿子争取了1000元的助学金,于是从越南买来几包咖啡要送给他,*打听了咖啡的价钱把钱如数给了丁立杰。*的这些平常举动更加赢得*村干部群众的赞赏和喜爱,他们都亲切地叫他“小李”,愿意与他喝“苦酒”和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