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年轻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更新教育观念,顺应时展脚步
经过这次的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武汉体育学院陈晴老师的课上,他提到“为什们现在很多学生,他能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呢?”作为新时代教师,只会“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够了,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尊重学生,强化自身教学水平,提高专业技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才可以做一位好教师。
二、夯实常规教育工作,把握发展机遇
去年考到农村义务教师的我,一直在抱怨没有机会学习,提升自己。于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抓住每一次公开课机会,研读教材,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那么,这次培训的到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并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能够更加热爱的我的教育事业,并继续努力下去。
三、创新教学领域,做一专多能的好教师
模仿这一名词,我认为在我们许多年轻教师身上也存在“四年之痒”的现象,即指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教学经过一轮(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后,到了第四年对工作的态度、热情骤减,积极向上的追求进取的心情没了,工作态度也大改变,上课比较随意,教案不再新写,课后作业批改不认真,不愿与同事交流讨论教学问题,有空时不愿看与教学相关的书籍。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以及与多位年轻教师的交流我发现形成“四年之痒”主要有下列几个原因:
首先,自我认为已经成熟。这些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为了给同事和领导留下好的印象,为了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都是特别认真,经过一轮之后,认为对教材已很熟悉,对知识体系和结构已很清晰,不再感觉自己是新教师了,而是以老教师自居。尤其是小有成就的,更是以成功者自居,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不需要再那么努力,就能足够应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前几年的辛苦,就觉得一劳永逸了,不需要再钻研了。
其次,进取心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经过几年工作,刚工作时的锐气没了,激情没了,许多年轻教师只要自己所教班级不在年级垫底,觉得面子就说得过去。还有的年轻教师教几个班,只要有1个班还行,其余的班若较差就把责任全推到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上,或者说学生太差,自己则心安理得。对自己的工作只想到量的积累,不追求质的飞跃,上课使用老教案,课后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认真,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不进行创新,一直以原有的思想去教学,不会随学生的变化,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缺乏创新意识。
第三,职业倦怠的出现。教师参加工作几年后,工作的新鲜感、教育的神圣感逐渐消失。长期从事教学职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作业中和外在的压力下,渐渐会产生出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上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把一切都看成“就那么回事”,将膝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成了毫无个性的产品。随着与社会接触的加深,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好像对社会有所失望但自己又无力改变,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倦怠。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如何有效解决”四年之痒“,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进入更高层次,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我认为做好下面几点现状可能有所改变:
首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这里所讲的学习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学习书本中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永远与书籍保持亲近的感情。不读书,何以为师焉?以前,在封建时代,有一个说法,叫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说法,固然有其片面,但我们如果仔细去推敲,却可以发现,它也有很深刻的道理在。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媒介,凡是真有作为之人,必然与书籍存在着无间的情感。我们翻看历史,放眼当今,就可以发现,这并非妄谈。从事教育工作,如果疏远了书籍的滋润,则是不可想象的。二是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拜其为师,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找到其经验中的闪亮点,结合自己的特点恰当地借用。有时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总是采用我们认为好的方法去解决,但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往往有独到的简洁明了的方法,向他们学习有时会给我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感。
教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面对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每一天的遭遇是新的,每一天的故事也是新的。如果教师能跳出技术层面,用研究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要简单重复每一天,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加工整理,理出一个头绪,找到一种理念,一种规律,就会有做研究“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欣慰。身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是一条幸福的研究之路。
其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等问题,脑子里往往是模糊的、不清楚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这样考虑过。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追求,态度比较被动;当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没有办法克服困难。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让教书匠逐渐成为一个历史的凝固,名师、大师才是今天的目标。我认为每一名教师都要争取成为名师、大师。成为名师的奋斗过程是一个净化精神的过程,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一个全面超越自我的过程。很多普通教师都是通过这些磨炼才成为名师的。可以说这就是名师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我们一定要有颗成为名师的心。因为理想、追求的高低,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大小。莫格利希曾断言: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名师的成长内驱力非常重要,要成为名师首先要想成为名师。有成为名师的愿望和信心,这是一个前提,也是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发展、培养的可能性。对于教师而言,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仍觉得自己似乎没有丝毫的提升。我还是原来的我。我们阅览了众多古今贤人的著作,可能仍觉得自己感受不到一点先贤的思想光芒;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煞费苦心的教学实践,可能仍然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一丝的提高;我们为教育学生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可能我们仍然觉得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本性难移”。可是,当我们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时,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努力工作、学习探索的征程中,自己已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其实“我已不是原来的我”。
第三,时时保持年轻的心,摒弃社会不良影响,坚守教育阵地。保持静心。静心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教师所需的静气,就是远离俗气,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心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心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坚守诚心。教师必须要有诚心,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关键词:依案施教;备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5-02
“依案施教”是指教师依据课前设计、编写好的教案去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可以理解为“备课”和“上课”,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笔者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作为指导教师,我根据日常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针对他们发展和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以“依案施教”为主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根据侧重点不同“依案施教”会有以下三种要求。
一、“依案施教”要求之――会用别人的教案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主要侧重于培养青年教师对于多种教学资源的接受、理解、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别人的教案”根据其完整程度和来源不同有两类。具体做法如下:
1.听课后能“依案施教”上“模仿课”
“听课”是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无论是“年度考评”还是“青蓝工程”等各种考核都把听课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来评价。可见“听课”是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听课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自己的指导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青年教师;听课的形式可以是随堂听课,也可以听各种级别的公开课、评优课以及教研活动中的研讨课等。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听课,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听为己用”,青年教师要将听课所得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储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过的课,青年教师会模仿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相似的教学,即会上“模仿课”。这也是“依案施教”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最低要求之一。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虽然“模仿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别人的、现成的,可以拿来就用,教学过程也已完整地呈现给他们了,但很多因素及生成性的问题会让青年教师在上模仿课时感到困难或疑惑。比如:教学中的技能示范会反映青年教师是否具有扎实、全面的体育技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能否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提前做好预设与安排;各项练习次数的要求和教学时间的把控则需要青年教师关注课中学生实际的练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调整等。诸多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会使很多青年教师感觉到“上‘模仿课’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让青年教师在听课后“依案施教”模仿上课会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实,要求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把听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好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他们来说,如何上课是他们最应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通过上“模仿课”,青年教师很快会知道一节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以免初登讲台的他们会因为紧张或时间不够而忘记热身或放松环节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出现。给他们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让他们在看完其他教师的现场教学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消化,模仿着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课堂教学,并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观念、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2.会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整合成教案“依案施教”
当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很多地区、学校也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教案、微课、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青年教师在使用网络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如何将这一优势变成他们成长的助推器,是值得指导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会要求青年教师按照指定的课题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和好的教学设计、教案等资源,并且“依案施教”。
他们的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很多青年教师会觉得这样很轻松、很省事,但当他们亲身去做了以后便会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原因是网络上的很多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资源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过于简单和粗制滥造,无法真正付诸于实际教学;有的个性化明显,对于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很高,教学设计不易“复制和拷贝”;有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描述过于简单,青年教师不易理解,更别谈模仿了,所以真正能够拿来就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什么有用,什么可用,什么无用”是需要他们依据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去辨别和筛选的。其实这也就是对他们起到锻炼的价值所在,因为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带着明确的目的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接下来就开始考查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第二步,青年教师需要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相P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个性化处理,找出其中有关联或可关联的内容、片断、方法(如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放松活动方法,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游戏,各种教学组织的队形及调动方法等)。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行修改、组合、串联(例如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器材选择游戏,针对教材特点设计素质练习等),然后设计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案(我戏称之为“网络教案”和“网络设计”)。如果这么做下来,这些青年教师一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无论是时间还是阅读的信息量,都要远远大于一节正常备课的量,无形中他们对于课的思考也增加了很多。
第三步,是要求他们根据设计好的“网络教案”或“网络设计”去“依案施教”。这是让青年教师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想象他们在将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设计、教案付诸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当然也会有许多灵感、火花。譬如,设计的游戏由于组织方法欠妥、规则制定不详或方法介绍不清等原因导致准备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实施和结束;再如,辛苦编好的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由于动作复杂、不易模仿或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学生不能集体模仿或跟做等。而所有这些体验是他们在听课或上“模仿课”时所无法获得和感受到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该如何改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帮助和引领他们成长。
二、“依案施教”要求之――独立设计创编教案依案施教”
在这里“依案施教”侧重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有学年、学期和单元计划之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如果要求他们准确把握、合理安排每学年、每学期、每单元的教学计划,可能要求稍高了些。所以要求他们能“依案施教”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即“能够独立进行备课,并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依案+施教”,也就是“独立备课+依案上课”。虽然这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每一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可能有4~5项甚至更多。而且每一个教材的教案也会因年级、学期和教学进度的不同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方面有所侧重。所以独立设计和编写教案是需要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去慢慢学习、摸索和积累的。当然,如果青年教师能够坚持多听课、多上模仿课,再结合指导教师的指点多看教案,独立设计出优秀的教案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案的设计和编写,说明他对教学过程已经成竹于胸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付诸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选择的游戏能否操作,安排的练习是否合适,预设的练习次数、强度是否合理等,力求让自己的教案可行、可依。有了“可依”的教案,另外通过不断地上模仿课和教各种教材,让自己真正做到能够“依案施教”。并以此为起点,在“依案施教”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实现由年青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蜕变。
三、“依案施教”要求之――能帮助他人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应该在青年教师能够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主要侧重于“正确判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处理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性”等较高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青年教师已经能够正确处理教材,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例如他们会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会有自己的判断,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给其他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因为年轻,便有好多好多离奇的思绪,因为年轻,便有好多好多美妙的幻想。年轻的翅膀好绚丽,年轻的翅膀想飞翔。
我要飞向先进的行列。在这里,我可以坦诚地对各位说:初进讲坛,我后悔过,我徘徊过,但我一次又一次说服我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我一次又一次警醒我自己:不要做时代的淘汰者。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耕耘,就一定要有收获。永远忘不了实习指导教师给我的评语:你将来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说这句成了我工作的动力,成了我事业前进的灯塔。今天,虽然,我离优秀教师还很远,但只要心中的灯亮着,就有希望。
我要飞向课改的前沿。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是教师的美德,特别是要改革有今天,特别又是我们这些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年轻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比喻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雨之云、无源之水、无光之灯。我时常担心将来某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无源之水的教师,所以我如一只口渴的乌鸦,四处找水喝,在200×年我参加远程教育以求专业知识之水,自己掏钱跑邮局购名家教法之精点以求创新教学之水。其实,我不渴求自己成为教师群体中课改的领头兵,只求自己是一位忠实的课改实践者,我只知道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我是一只引领五十只雏鹰起飞的领头雁,我只知我今天的教法将影响到学生明天的思维,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学生分数考低点,也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快乐。
我要飞进学生的心灵。“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是我想的。无数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师生在心理上接近起来,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自从当上教师,我就想当一位新型的教师,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但到目前不止,我没有做到,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学生评老师的活动,在开展活动前,我就在想: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在校内四处叮人的“蜂子”,学生会对你有好印象吗?结果出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尽管274份问卷,对我最满意率超过90,尽管我是竭力用一颗真爱去感化学生,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有3票对我不满意,这就说明我还未飞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时好使我悟出:老师应用尊重、真诚、理解的心去热爱每一片绿叶,让每一片绿叶上都撒满阳光,让每一片绿叶上都有跳跃的音符。“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吧!”
因为年轻,便有好多好多离奇的思绪,因为年轻,便有好多好多美妙的幻想。年轻的翅膀好绚丽,年轻的翅膀想飞翔。
我要飞向先进的行列。在这里,我可以坦诚地对各位说:初进讲坛,我后悔过,我徘徊过,但我一次又一次说服我自己:原创:既来之,则安之。我一次又一次警醒我自己:不要做时代的淘汰者。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耕耘,就一定要有收获。永远忘不了实习指导教师给我的评语:你将来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说这句成了我工作的动力,成了我事业前进的灯塔。今天,虽然,我离优秀教师还很远,但只要心中的灯亮着,就有希望。
我要飞向课改的前沿。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是教师的美德,特别是要改革有今天,特别又是我们这些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年轻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比喻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雨之云、无源之水、无光之灯。我时常担心将来某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无源之水的教师,所以我如一只口渴的乌鸦,四处找水喝,在2001—2003年我参加远程教育以求专业知识之水,自己掏钱跑邮局购名家教法之精点以求创新教学之水。其实,我不渴求自己成为教师群体中课改的领头兵,只求自己是一位忠实的课改实践者,我只知道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我是一只引领五十只雏鹰起飞的领头雁,我只知我今天的教法将影响到学生明天的思维,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学生分数考低点,也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快乐。
我要飞进学生的心灵。“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是我想的。无数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师生在心理上接近起来,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自从当上教师,我就想当一位新型的教师,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但到目前不止,我没有做到,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学生评老师的活动,在开展活动前,我就在想: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在校内四处叮人的“蜂子”,学生会对你有好印象吗?结果出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尽管274份问卷,对我最满意率超过90%,尽管我是竭力用一颗真爱去感化学生,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有3票对我不满意,这就说明我还未飞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时好使我悟出:老师应用尊重、真诚、理解的心去热爱每一片绿叶,让每一片绿叶上都撒满阳光,让每一片绿叶上都有跳跃的音符。“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吧!”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