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关系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关系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关系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范文第1篇

第二个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中不懂礼貌,不懂规矩有时会把事情搞砸。(比如接电话)。拜访要预约,预约要准时。

第三个作用维护形象。个人、企业和国家形象。商务礼仪就是要维护企业形象。减灾效应,经济学概念。少出问题,少影响人际关系。有时不知怎么做时,有一个保底的做法??紧跟或者模仿,吃西餐一般要看女主人的动作,女主人坐下,你才能坐下,女主人拿起刀叉,你再动刀叉,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意思是宴会结束。所以不知道不要紧,跟着别人学,别认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错大家一起错,大家全错不算错。了解这一点的话,你就会应对自如,落落大方。

商务人员的着装要求和规范。个人着装是个人修养的标志,是审美情趣的体现,是企业规范的一种形象的体现。规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商业人士要穿西装,热也要穿;二、要扬长避短,重在避短,六指就不能戴戒指,圆脸的女孩就不能戴圆的耳环。戴项链,项链的长度和粗细应该和脖子的粗细成反比。三、遵守惯例。不能讲各有所好,比如,商务人员一般穿西装不带领带夹,如果用,要有讲究,黄金分割点,0。618,上2/3下1/3,衬衫4~5粒扣子之间。四、区分场合。不同的场合着装要有所区别,现在我们有些人正相反,该穿西装时不穿,不该穿时穿,比如逛街时就不应该穿西装。

商务交往中我们会遇到哪些场合,这些场合又应如何着装?在商务交往中,遇到着装的场合主要有三种。1、公务场合,上班的时候,公共场合商务人员着装四个字:庄重保守。三类服装:第一类制服,它具有企业识别功能,企业形象可是别系统有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个企业理念识别;第二个企业行为识别,就是它做了那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们的事,就是做了那些好事、大事。第三个系统是企业视觉可识别系统,广告、商标、员工着装等。第二类是套装,男士首选西装套装,女士首选西装套裙,天气很热怎么办?很热的话允许有第三个选择,男士可以选长裤配长袖衬衫,女士可以穿长裙配其他服装。商务交往中最不能穿的就是时装和便装。不允许的。2、社交场合。狭义的社交,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对商务人员来说社交场合,主要是以下几种场合。第一,宴会,商务人员,参加宴会,吃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以酒会友;第二,舞会,舞会的第一支曲子要请你带来的朋友,但是第二支曲子,就要换舞伴,舞会上不能总与一个人跳,不然的话,别人会以为关系不正常,是一见钟情,坠入情网。第三、音乐会。商界人士比较讲档次,一般经常去听音乐会。第四、聚会。第五、拜会。串门。五会是商务人员上档次的社交场合。那么那些服装符合要求?1、时装,时装者此时此刻流行也,时装是不断变化的;2、礼服,礼仪场合穿的服装。在隆重而正规的庆典仪式上选择礼服时恰到好处的;3、民族服装,

会面礼仪

商务交往中,见面时的礼仪是要讲究的,前面讲过首轮效应,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说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一个年轻的小姐与一位先生握手,有的小姐自认为很淑女、很懂礼貌,相反表现的却是不懂礼貌,没有见过世面、不够落落大方。(握手的表现)。握手要用2公斤的力。见面礼仪的几个重要细节:一、问候。问候者打招呼也。问候时有三个问题要注意,1、问候要有顺序,一般来讲专业讲位低的先行,下级首先问候上级、主人先问候客人、男士先问候女士,这是一个社会公德;2、因场合而异。在国外女士与男士握手女士可以不站起来,这是在国内,在工作场合是男女平等的。社交场合讲女士优先,尊重妇女。3、内容有别。中国人和外国人、生人和熟人、本地人和外地人不大一样。下面讲两个要点,一是那些称呼是最普遍的适用的,1、称行政职务;2、称技术职称;3、行业称呼;4、时尚性称呼;先生、小姐、女士等;和外商打交道时,更习惯称呼先生、女士。慎用简称。

商务交往中的介绍。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业务介绍。自我介绍,第一尽量先递名片再介绍,自我介绍时要简单明了,一般在1分钟之内,内容规范,按场合的需要把该说的说出来。介绍别人:第一谁当介绍人,不同的介绍人,给客人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我们专业的讲法是三种人:1、专职接待人员,秘书、办公室主任、接待员,2、双方的熟人,3、贵宾的介绍,要由主人一方职务最高者介绍。第二是介绍的先后顺序,“尊者居后”,男先女后、轻先老后,主先客后、下先上后、如果双方都有很多人,要先从主人方的职位高者开始介绍。业务介绍。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把握时机,希望、想,空闲等,在销售礼仪中有一个零干扰的原则,就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向客人介绍产品的时候,要在客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时候再介绍,不能强迫服务,破坏对方的心情。二是要掌握分寸,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要明白,一般来说业务介绍要把握三个点:第一人无我有,产品技术同类产品中别人没有我有,第二人有我优,我有质量和信誉的保证。第三人优我新。

行礼的问题。行礼要符合国情,适合社会上的常规,我们还是比较习惯于握手。握手时第一要讲申手的前后顺序。“尊者居前”尊者先出手,主人和客人握手,客人到来之前,主人先出手,客人走的时候,客人先出手。伸手的忌讳:一般不能用左手、不能戴墨镜、不应该戴帽子、一般不戴手套、与异性握手是不能双手去握。与外国人见面时他怎么待我我怎么待他就行了。

名片礼仪。社交场合,没有名片的人是一个没有现代意识的人,不会使用名片的人也是一个没有现代意识的人。名片是我们商业人员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有机组成,没有名片对方会对你产生怀疑,是真的吗?说了算吗?还能找到你吗。有名片不会用名片等于形象自残,在商务交往中,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有三不准,第一不能涂改、第二不准提供二个以上的头衔。第三不准不提供私人联络方式,公私有别。内外有别。

商务人员名片的使用和制作。首先,名片的制作,自己要有自己的规格、尺寸、色彩要自己有自己的标准化要求。第一规格,商务人员的名片是有规格的,国际的标准规格是6*10厘米,国内商务交往的通用规格是5、5*9厘米,艺术界人士另当别论,第二材料,一般比较专业的还是纸的,而且是再生纸的比较好。第三色彩,商务交往中一般色彩淡雅,要单色,不要花色,一般选择浅白色的、浅黄色的、浅灰色的、浅蓝色的。第三是图案,一般来讲不要有与本题无关的图案。商务人员名片上一般可以有企业标志、单位的所处位置、本企业的标志性建筑,主打产品。特别不主张印照片。第四字体,用标准的印刷体和楷体,中文和外文要两面印刷。再有就是不要印名人警句之类的。

公共关系礼仪范文第2篇

公共管理是一项以政府为行动主体,联合社会非政府组织机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工作,以达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也是公共管理的本质所在。其中,管理观念、执行方式以政府政策为准则,执行主体以政府为首,社会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的体现民意的公共服务。从公共管理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也包括了非政府组织为推动社会发展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着重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管理的对象,小到社区琐事,大到国际外交。现如今,社会公共管理依然以政府为实践主体,政府承担着大部分社会活动的管理范围,但随着非政府组织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出现在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中,承担着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的职能。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职能范围内,较多的体现在外交事物上的管理,例如社会安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行使的宏观职能范围;对关于社会保障和服务及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方面较多由非政府组织来完成,管理内容更加细致化和民主化,更多体现人民意愿和利益需求。

二、公共利益的概念和本质

顾名思义,公共利益的受益者是公民群众,区别于以谋求个人目的为出发点的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体现公民民意,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尽管国家体制不竟相同,公共利益在任何一个民主法治国家都是社会公众认同的存在。“公共”是公共利益的性质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利益受益的主体是公众而非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追求的目标。公共利益的内容包含范围较广,利益对象、利益内容、处理方式相对复杂多样。狭隘的理解,利益就是需求,但是公共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也就是说公共利益不同于公众利益,因为公众利益包含较多个人利益成分,公共利益在一定情况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例如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公共广场的使用、公共器材的使用等,都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体现,公共利益具有非排他性,即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任何人都能谋求公共利益和享受公共利益带来的权利。公共利益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政府政策的改进,公共利益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公共利益受益主体不会改变。我们往往认为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唯一或最大授予者,这是政府特性决定,但认识是片面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志愿者组织和公益组织的大量涌现,就说明了政府已不再是公共利益上的唯一提供者和维护者,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同样可以参与公共管理。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一)公共管理主体单一化及管理内容笼统化

公共管理应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一切公共管理活动是否行之有效的标杆。在大多数国家,政府是最大权力的象征,是公共利益的最大授予者和最强维护者。但如若政府的承担过多公共事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公共管理主体定位单一,管理内容过于笼统。前者是由于政府的权威形象在公众心中根深蒂固,实现共同利益或出现与公共利益利益相悖的事件,全权由政府来解决,忽视民众力量,导致政府压力过大,以至于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和公共利益追求的结果与民众最初的期望又落差,甚至会产生以公共管理部门或个人为追求个人利益额忽视公共利益的现象。后者则是因为管理主体(政府)的单一化,公共管理的内容就容易笼统化,比如公共资源的垄断性、公共财产的使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等。由于管理主体单一而超负荷“运作”使得公共管理本身具有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及最大利益的本质体现被忽视,公众参加公共管理的积极性降低,都会加剧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二)公共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达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所以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各项政策法规的支撑,而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要最大程度体现公众利益。近年来,我国的公共管理政策体现出很大的滞后性,比如房价问题,政府作为公共资产管理人,却在调控房价问题上屡屡达不到民众期望,房价过快增长和“房姐”现象的出现,公共政策仅起到了事后调节的作用,总得来说就是政府政策在公共管理事项中的决策具有滞后性,政策缺乏预见性和及时性,从而有效性降低,出现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不平衡。公共管理决策的民主性体现在公众是否获得公共利益所带来的权利。在公共管理部门,管理者往往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之间迟疑,索引公共管理者政策的制定需听取公众意见,增加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公开性,政策的制定随公众利益的需求及时改进,缩小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

四、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的联系

(一)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本质体现

从两者的概念上看,公共管理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的含义就是公众共同拥有,所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一切公共管理部门,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就要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把虚幻抽象的公共利益变得具体实际。利益的获取驱使人在追求其的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当利益的拥有者范围扩大,就要公众遵守一定的规则,进而从个人利益发展成为公共利益,从个人的行为准则转变成公共准则的遵守,公共管理政策应运而生。因此公共管理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与公共利益相符,否则就失去两者特有的“公共”的本质。

(二)公共管理是公共利益实现的工具

公共关系礼仪范文第3篇

利益是一定的利益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肯定,它所反映的是某种客体(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东西)能够满足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某种需求。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积极肯定意义的,就是这个主体的利益[1]。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社会特性的人们的需要[2]。关于公共利益,亨廷顿列举了传统的处理公共利益的三种方式:“把公共利益与抽象的、实际的、理想的价值以及诸如自然法则、正义或者正确的理性等准则等同起来;或者同某一特定人物(朕即国家)的,集团的、阶级()的或多数大众的具体利益等同起来;或同个人之间(古典自由主义)或集团之间竞争过程中得出的结果等同起来。”[3]

这三种有关公共利益的观点很有典型性。其中,第一种观点是把公共利益理解为一种抽象的价值取向,认为公共利益作为一种观念和原则,如同正义和理性一样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公共利益和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这种观念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正义。但这种抽象的公共利益观念也有缺陷,它忽视甚至否认了公共利益的具体性。事实上,公共利益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它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公共管理中,各种公共物品就是公共利益的具体表现。“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公共利益是现实的,它表现为公众对公共物品的多层次、多样化和整体性的利益需求。”[4]第二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它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集团利益或阶级利益混为一谈,抹杀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集团利益或阶级利益具有组织共享性,个人利益具有个人独享性。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个人利益、集团利益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如果不能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任何个人利益、集团利益和阶级利益都是不能维持长久的。第三种观点,只看到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没有看到二者的斗争性。在现实世界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斗争的一面。如果只有统一,公共管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只有斗争,公共管理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亨廷顿本人对上述三种观点也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些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具体的定义缺乏普遍性,普遍的定义又缺乏具体性”。他指出:“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根据实行统治的体制的具体利益去界定公共利益。具有高度制度化的统治组织和程序的社会能够更清楚地表达和实现其公共利益。”“确切地说,它是增强政府体制的任何事物。公共利益就是公共体制的利益。”[3]

亨廷顿把公共利益和公共体制联系起来,认识到公共利益存在的客观性和具体性,但是,这样的看法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看法。“实际上我们说政治制度体现公共利益是从规范的角度,也即理想或应然的角度来讲的,而现实中的政治制度不可能完全符合这种规范,要不然我们就无法说明历史中的国家兴衰和朝代更替。”“历史中的兴衰证明,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阶级性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一个现实。”[5]由此可见,亨廷顿在看到公共体制代表公共利益的同时,没有看到或者否认了公共体制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实际上,在阶级社会里,公共体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最终也是为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服务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利益有以下特征:首先,公共利益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公共利益是一个与个体利益相对应的范畴,在这一意义上,它往往被当成一种价值取向,一个抽象的或虚幻的概念,如同正义、平等一样。

“公共利益并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而仅表示某些人看来对公众有利的事物。有时公共利益表示某种普遍利益,即确信有益于社会中每个人的价值观念。”[6]但不能由此就认为公共利益就没有具体的内容。在公共管理中,各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就是公共利益的客观形式,而各种公共管理主体就是公共利益在规范意义上的现实代表者。正是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主体的现实性决定了公共利益的具体性。因此公共利益既有抽象性又有具体性,是二者的统一体。“公共利益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各种价值之间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形成一定的利益的结构体系。”[7]其次,公共利益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所谓社会性是指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和非特定性,即它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共同体所有成员或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社会共享性,也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所谓阶级性是指由于公共利益的提供者即各种公共管理主体本身具有阶级性,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各公共管理主体最根本的利益是其阶级利益,公共利益只是维护阶级利益的副产品,公共利益的提供就是为维护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公共利益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这种意义上的阶级性并不否定公共利益在客观上的社会共享性。因此,公共利益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在不同的社会有本质的区别。在阶级社会里,公共利益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只能达到形式上的统一,即社会性和阶级性同时存在,但社会性最终是为阶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达到了本质的统一,即社会性和阶级性同时存在,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上述特征之外,公共利益还有层次性、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等基本特征。

2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公共关系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电水利;灌浆施工;施工工艺

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中,灌浆施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艺,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艺,其施工环节和施工控制比较复杂,要求施工团队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另外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将灌浆施工工艺做到最好。在建设中,要确保工程质量,就要做好灌浆施工工作,这就要求对灌浆施工工艺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的类型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灌浆施工通常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

1.1帷幕灌浆

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渗透现象,这就会对整个水电水利施工的总体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水电水利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渗透现象就要及时的做出处理。帷幕灌浆法可以很好的处理渗透现象,因此能够保证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安全。在施工中,要对现场进行考察,进行灌浆试验,同时要根据周边环境的特点以及工程自身的特点,来确定灌浆的材料。此外还要对帷幕轴线的位置和深度等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施工工艺要方便以后对灌浆的检查和修补。

1.2接触灌浆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部分,当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时,会对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要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灌浆。混凝土与钢板之间产生的缝隙一般可以采用接触灌浆法,通过填充缝隙,可以增强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密封性,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1.3回填灌浆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在混凝土衬砌的背面或者周边通常会出现混凝土浇筑没有完全浇实的部分,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用回填灌浆进行灌浆。回填灌浆可以使混凝土更紧密的结合,同时加强土体的牢固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让渗透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要注意回填灌浆的时间,越早进行效果越好,首先要用风钻钻孔,还要对灌浆材料的比例进行把握。同时还要预先设计压力,保证灌浆工艺顺利进行。最后当灌浆结束时,还要及时清除孔里的积水或者是异物,并进行封顶工作。

1.4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可以改善节理裂隙发育,除此之外,固结灌浆对提高岩石的整体性有很大的作用,从而减少岩体变形。但是在灌浆中要注意要在岩基表面进行浇筑混凝土盖板等工艺,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灌浆质量。

2.灌浆孔钻孔施工工艺

灌浆施工在水电水利工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将误差和失误减少到最小,这样才能保证灌浆工艺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2.1对孔斜率做出严格要求

在钻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孔斜率进行严格的测量,尤其是帷幕深孔,由于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很近,在钻孔过程中,更加要注意测量孔斜率。除此之外,还要求壁孔均匀正直。

2.2注意钻孔顺序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顺序有序进行。灌浆时也要严格的遵守灌浆顺序,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一序孔灌浆,然后是第二第三序孔的灌浆,这时后一个序孔就可以当作前一个序孔的检查孔,可以通过压水试验,检测前一序孔的吸水率[2]。这样可以为灌浆施工减去很多不必要的步骤,同时还能够提升灌浆质量。

2.3注意对钻孔进行冲洗

在灌浆过程中,一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异物,同时也会出现积水的现象,应对这些情况,就要对钻孔进行彻底的清洗,孔内的存留的残渣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将残渣处理干净,才能保证浆液和岩浆间的胶结度。在冲洗时,一般使用压力或者是压缩空气对钻孔轮流冲洗。

3.水利电力工程中灌浆施工要注意的要点

3.1确保钻孔施工的质量

为了保证灌浆有很好的质量,要高度重视钻孔的施工。在钻孔时,一方面要注意孔壁的硬度和厚度,另一方面还要对钻孔的均匀垂直度密切关注。进行钻孔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检查灌浆塞是否卡实,以防止发生返浆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区分不同的灌浆类型,因为每一种灌浆类型都有自己的施工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灌浆类型,进行不同的施工工作。钻孔施工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将误差减少到最小。在对水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吸水率的控制,确保每一个步骤的规范化。

3.2注意灌浆施工方式和施工顺序

3.2.1选择合适的灌浆施工工艺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最主要的灌浆施工方式有循环式和纯压式两种。当灌注的浆液多于裂缝的吸浆量时,就可以采用循环式灌浆。循环式灌浆又可以分为孔口循环和孔内循环两种形式。循环灌浆可以使孔内的浆液保持流动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了颗粒沉淀,与此同时,还保证了灌浆的质量。因此循环式灌浆被广泛的运用。

循环式灌浆的缺点就是施工比较复杂,而且速度相对较慢。纯压式灌浆很好的弥补了循环式灌浆的不足。循环式灌浆的优势在于施工较简单,而且速度相对较快。虽然如此,但是在施工的操作过程中,循环式仍然是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用纯压式灌浆不利于裂缝的填充和浆液的扩散。

3.2.2注意灌浆施工顺序

通常灌浆的顺序有三种,主要是一次性灌浆、从上至下分段式灌浆、从下至上分段式灌浆[3]。三种灌浆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具体采用哪种灌浆方式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对孔深小于十厘米的孔进行灌浆,一般采用一次性灌浆,并且只有岩土层透水情况不严重或者是岩体裂缝比较小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这种灌浆方式。从上至下分段式灌浆可以很好的提升工程质量,因为这种灌浆方式的压力较大,所以能保证施工的安全。但是,这种灌浆方式比较耗费时间。对于裂缝比较小的孔,一般采用的是从下至上式灌浆。

4.在灌浆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灌浆施工的质量,对灌浆施工中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灌浆施工不仅在整个工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施工本身很容易引发问题,灌浆施工工程量大、环节较多、操作方式较复杂、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对灌浆施工的技术操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5.结束语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灌浆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保证整个水电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对灌浆施工工艺有深入的了解,合理的应用灌浆技术,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做好灌浆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千明.防渗灌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及招标承包方式分析[D].吉林大学,2004.

公共关系礼仪范文第5篇

一、制度建设缺失

财务管理不专业和涉财权力运行不规范,会直接导致制度建设缺失。通过分析一些县、市级医院财务运行现状,有三方面问题:一是预算编制存在漏洞,一般是在上年基础上适当调整有关项目来编制当年预算,很容易出现账目虚报、执行追加较多等问题。同时,预算内容仅包含业务收支预算,无筹资预算,财务运行存在风险。二是资金使用不规范,审批流程不严密,对资金使用的审查也不严格,缺乏绩效评价和追责机制,呆账、坏账得不到及时处理。三是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系统,管理者很难从现有的会计数据中得到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预警提示。这些制度建设的缺失,势必造成管理行为的粗放甚至随意。比如大额度资金决策使用、药品采购的决策实施,以及基建项目决策安排等等。

二、内控管理不力

会计处理系统解决了财务运行中很多环节上的人为因素干扰,但一些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操作、岗位分工、数据保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够健全,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同时院内网络系统和资源没有实现互联共享,各方面各自为阵形成信息孤岛,能够汇集到财务核算的数据非常有限,以会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物流和成本为基础、绩效薪酬为杠杆的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难以有效实施。同时,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定位不够准确,在医院绩效、业务稽核、采购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空白区,难以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据调查了解,目前县、市级医院内部审计建设普遍薄弱。内审机构没有明确的业务设计,一般是配合医院管理实施专项审计调查和专项审计调研,以事后查找问题、寻找管理的瑕疵为出发点,在真正需要的风险防控方面作用甚微,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三、专业队伍薄弱

行政化的组织和制度模式在公立医院集中表现为政府对医院经营管理的控制,无论是机构设置、功能定位、等级确定、资金流转、还是人事任免、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绩效奖惩等都基本按照政府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有的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是非营利组织,有政府的扶持,不会像企业一样发生财务危机导致破产,财务管理压根没有被摆到应有的位置,财务科是一个账房,缺乏专业的管理思维和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观念,仅限于对日常会计信息的处理。加之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少医院非专业人员分管财务,不设置财务总监,医院财务运行缺乏整体构架战略和动态科学评价,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受到很大局限,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性,风险征兆出现之前认识不够,不会主动进行规避,出现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四、债务负担沉重

随着公立医院经营业务的快速发展,患者数量骤增与医院软硬件设施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医院对先进医疗设施和更大的医疗场地的需求,促使医院不断扩大自身的运作规模。而财政资金不足,某医院资料反映,20052014年10年间,医院为改善条件而筹借的款项达到近1.4亿元,是财政补贴的20倍。医院不仅要承担绝大部分基础建设和设备投入资金,同时原来由政府负担的各项社会福利补助以及社会医疗欠费等目前全部由医院自主负担,医院各项医疗费用负担的比重逐渐加大,而目前医院的项目收费标准仍然是按照政府的定价执行,政府部门因医疗项目繁多又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及时对医疗收费标准进行修正,造成许多诊断、检查收费定价远远低于成本,不可避免形成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医院自有资金和补助无法满足医院发展需要时,就必然借助银行贷款,通过市场手段进行筹资。公立医院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基础性产业,并且属于事业单位,基本上不会有信誉问题,因此银行对于医院的借款要求并不高。医院利用银行借款扩大规模改善了医疗条件,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但巨额融资成本始终是医院沉重的负担。加之由于长期依赖财政补贴,缺乏对资金运作的了解,使得负债筹资风险加大。一旦负债融资失控,不能按期归还债务,医院将陷入资金紧张状态,并引发各种连锁反应,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医院整体负债规模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总额逐年增长,负债结构基本构成中,流动负债的比例明显高于长期负债。盈利状况普遍堪忧和资金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并存,财务风险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