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标志设计

数字化标志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标志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标志设计

数字化标志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享;标志;数字化;视觉;语意

2011年《时代》周刊把“共享经济”列为“十大改变世界的创意”之一,共享经济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分享实现了个体间超载物理空间限制的交流和分享,使资源和信息都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除了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种打车、单车、住宿等共享,甚至宠物、图书、服饰等也都在新的分享模式下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品牌需要通过聚焦获得力量和竞争力,标志设计作为视觉时代品牌形象最典型的代表,可以用最快最有力的强度建立定位并引起观者共鸣,彰显其数字化的特征也成为当前设计的新趋向。

一、分享时代标志的应用模式

成功的标示设计,既要有视觉形式上的创新,又要在内涵意蕴上契合品牌文化精神。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消费者喜欢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自己的旅行印迹和阅读感想等,此时所涉及到的品牌和产品及包装,就要求能在手机较小的屏幕中被迅速识别并广泛传播。对于众多以网络为生存基础的各种创新公司和服务,其标志设计如果不能准确捕捉消费者的认知需求,就会造成传递信息和传播品牌的y度。当前的互联网产品的部分标志就存在传播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因标志设计有别于产品包装,不能让消费者通过亲自挑选来感知商品并进一步通过包装中的文字对商品作详细了解,标志设计的构思中设计师绝不能通过过黑箱样式来进行设计,而要对品牌和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当前在国内一线城市占有率最高的“女神派”APP的标示为例,其四个衣撑所组成的标志在品牌创建初期,确实承担了传递品牌信息并迅速建立消费者好感的任务,但是随着品牌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的确认,其缺乏辨识度和时尚感的标志已经影响到品牌核心价值的继续传播。二是当前的一些标志设计更依赖于高计师的经验、设计技巧和技术,而不是真正根据品牌和人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图形和文字的设计,因此产生一些不符合品牌需要脱离了实际的构想,标志作品。

二、标志在网络传播的叙事特征

在标志设计中图形元素国际化的今天,文字的功能逐渐弱化。作为具有分享时代特征烙印的标志设计,我们对其识别和接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标志的图像设计,识别是标志的首要特征,标志的作用就是差异化的表现,是将品牌或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因此标志作为图像方面的造形、色彩和质感为信息传递载体。第二阶段,就是标志的指示和象征意义。标志设计的信息通过传递,反应在观者的心理层面上,符号化和象征化可以以点代面地将标志的主题内容,将其代表象征的意义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志的审美性,一个有生命力的标志符号必须具有审美的特征才能表现其艺术感染力,且其中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也组成感性与理性的审美情趣。二是标志的功能性。优秀的标志是将创意转换成视觉含义,以实用性来满足人们进行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活动的视觉传播工具。第三点是标志的时代性。标志设计绝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对于品牌和产品的需求也和过往有所不同,如果企业不能在品牌内在核心价值、产品物质功能和精神文化方面不断进步去适合消费者的需要,那品牌就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被消费者所遗弃。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都体现在文化上,以百事可乐的标志为例,从其诞生至今,已经历经了十一次的更改,其最新的“笑脸”标志,也由原来理性的蓝白变为活泼互动的笑脸,更适用于新媒体的传播。

三、标志数字化特征的应用

数字技术对于标志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视觉语言的表达更为丰富生动。以前单纯图形和色彩的平面构成形式,现在可以 超常规的视觉表现,更具感染力。McDonough曾提出:“最优雅的设计,是完全剔除垃圾、废物、浪费的概念,达成零浪费。”这一设计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同时也适用于标志设计,去除复杂的装饰,让标志设计如锥一般直接印入设计消费者的脑海。以苹果公司的上一代标志为例,其立体、的三维化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当然随着图标设计从拟物化向扁平化改变,苹果公司的标志也重新变回简洁。以动感和互动的形式表达。

(一)标志的数字化特点

在传播信息过度的社会里,文字和图像都分享时代标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图形、符号等元素为表达,其特点就是表达快速、具体、直接,不须使用文字即可表达。以“西安银行”的标志设计为例,其经营理念是稳健,所以整体造型从西安的传统文化元素中提炼出“城砖”这一图像,从众多的以方形和圆形钱币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银行设计中脱颖而出,蓝色则是以科技为后盾,大力发展传统网点和网上交易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二)标志独特的设计语意

数字技术改变了设计及应用。标志设计也可以更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立体感,视觉元素的肌理效果和多元化方向,应用在时尚、科技和金融信息等行业。透视形的数码技术,增强了标志的空间感,适合表现建筑和运动等机构形象。阿恩海姆在论述自然界中简化发展和运动趋势时提出,简化的趋势是各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基本构形动力机制。如树干不规则的年轮和倾斜的岩层,它们的层理结构清晰可见,彰显着最本质的特征。以国内视频网站领先的优酷和土豆为例,优酷在2016年12月上线十周年纪念日了新的品牌定位和新logo,为配合“让世界很酷”这一围绕年轻人打造文娱体验的品牌定位,设计了万千精彩始于最初两点之间的互动和连接,在APP和网站中动态的图标因触碰而演变出无限可能,紧紧抓住了目标消费者的眼球。另一家视频巨头土豆网也于2017年了新的标志,保留了原有的橙彩和主视觉,把眼睛下的一枝花挪位成亲亲嘴的萌达形象,由原来的静止变为活泼动感,传递着号召能玩爱造、对世界好奇又内心坚持去主动发现身边人和事的品牌主张。

【参考文献】

[1]陈楠.标志与视觉识别系统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7.

[2]代福平.标志设计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数字化标志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涩味; 量化表征; 偏好指数; 双瓶喜好; 鞣酸浓度; 电子舌; 掩味

[Abstract]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 for astringency is mainly focused on human sensory evaluation. However, it is subjective, vague, and short of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 objective quantif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quantification method for astringent inten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imal preference index and electronic tongue in vitro and in vivo. Firstly, the standard substance of astringency, tannic acid, was used for the methodology optimiz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wo-bottle preference test.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standard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female rats of 140-180 g.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and preference index was obtained Y= ln(1.682 6-0.441 66X), r=0.997 3. Then the typical astringent Chinese herbs Chebulae Fructus, Ardisiae Japonicae Herba, Canarii Fructus, Catechu, and Arecae Pericarpium were evaluated by the optimized method. Their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was converted by the concentration-preference index relationship through preference index. Their astringency was equivalent to 0.56, 0.29, 0.24, 0.34, 0.25 g・L-1 tannic acid. Finally, the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electronic tongue. The correction analysis between Euclidean distance in PCA and preference index and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converted by samples showed a high correlation through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was objective, true and reliable. The method provided a reliable tool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astringency and evaluation of taste masking effect for Chinese medicines, and also offered a new idea and model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aste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fields.

[Key words]astringency; quantification; preference index; two-bottle preference test;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electronic tongue; taste masking

味,是中药常见的不良口感之一,在中药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影响中药制剂口感的重要因素[1]。为了区分涩味程度,前人经验性地将涩味分级为极涩、涩、微稍等。然而,这种分类主要依赖受试者的个人感官认知,具有高度的主观性与模糊性,缺少统一、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不利于涩味程度的精准表征,也制约了对掩味效果的客观评价。

现有的涩味评价主要包括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在体实验主要采用志愿者口尝为主,该法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能真实反映人体对味道的感知,但对受试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且受试人员往往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此外,部分样品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或刺激性,使得该法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2]。研究表明,啮齿类动物的味觉结构和喜好与人类非常相似,除了苦、甜、咸、鲜、酸这些基本味觉,涩味也能显著地影响其对味觉物质的喜好与厌恶[3]。动物偏好指数是基于双瓶喜好实验(two-bottle preference test)评价样品口感的指标,其原理是基于动物对味觉喜好、厌恶的反应做出的相关举动而进行判断。双瓶喜好实验为替代人体志愿者做味觉评价提供了选择[4]。有研究者利用动物偏好实验研究了鞣酸[5]、绿茶[6]对动物的饮水行为影响,而尚未有用于中药涩味评价的研究。电子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体外味觉评价技术。作为一种和人类味觉系统相仿的味道鉴别仪器,通过传感器阵列产生响应电信号,经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处理数据,便可得到反映该样品的特有味觉信息[7-8]。电子舌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检测的灵敏与快捷,甚至能用于许多口尝实验无法区分的样品鉴别。

综合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动物偏好指数与电子舌评价体内外关联的中药涩味整体量化表征研究方法,研究装置见图1。首先,通过对动物偏好实验的方法学进行研究,确定测定的最优参数,并建立标准物质鞣酸浓度与偏好指数的相关关系。其次,采用该法测定典型涩味药物的偏好指数,并将其换算成对应的鞣酸浓度,实现评价标准的量化、统一。最后,采用电子舌实验的欧式距离与偏好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证明了动物偏好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方法的提出,为中药涩味的精准量化以及掩味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也为药品、食品领域其他味觉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

1 材料

1.1 药物

诃子、矮地茶、青果、儿茶、大腹皮购于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分别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成熟果实,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Thunb.) Blume的干燥全草,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干燥成熟果实,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 (L. 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膏,棕榈科植物槟榔Arer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鞣酸(2015113001,AR)购于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1.2 动物

SD大鼠(SPF级),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实验生产许可证号SCXK(川)2013-15。动物饲养及实验在空调环境中进行,温度控制在(25±0.5) ℃,湿度55%±5%。

1.3 仪器

α-AstreeⅡ型电子舌(法国Alpha MOS公司),包含ZZ,AB,GA,BB,CA,DA,JE 7根交叉敏感电位传感器阵列;Ag/AgCl参比电极(Metrohm,Ltd.);48位自动进样器;机械搅拌器(Metrohm,Ltd.);信号处理系统(Alpha MOS)以及模式识别软件(Alpha M.O.S.,Version 2012.45)。

BS110S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Milli-Q超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涩味标准物的选择

目前公认的涩味化合物主要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鞣酸、硫酸铝钾等。而EGCG存在苦的兼味,其浓度高低对味道的表达有影响;同时其为茶叶的主要成分,具有成瘾性,长期摄取会对实验测量结果造成误差[9-10]。硫酸铝钾的涩味主要是水解形成带正电的胶体状氢氧化铝,通过与带负电的蛋白质吸附沉淀而产生收敛感,与酚类化合物的涩味形成机制明显不同。而本文研究对象的涩味物质基础主要为酚类化学物[11],因此,最终选择鞣酸作为涩味标准物。

2.2 双瓶喜好实验方法学优化与验证

双瓶喜好实验为在动物饲养笼外放置相同的 2个外形一致的饮水瓶,根据受试动物对不同样品的饮水量(通常与对照品组相比较)及饮水时的自身反应程度(摇头、躁动等一些逃避反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体重对味觉有不同的敏感性[12-13],因而将性别、体重列为考察指标。测试方法参照美国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的实验方法[14]。

2.2.1 鞣酸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鞣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分别制得质量浓度为0,0.25,0.5,1,2,4 g・L-1的样品溶液。

2.2.2 方法学考察

将SD大鼠单独隔开饲养于25 ℃的恒温环境7 d,正常喂食及去离子水。实验时,在饲养笼盖两边放置分别装有样品和去离子水的水瓶。观察记录24 h内2瓶的消耗体积。然后调换双瓶的位置,再次记录24 h内双瓶的消耗量。测试下一样品前,将2个水瓶均装去离子水饲养48 h。测试过程中,为了克服“饱和效应”,样品舛扔傻偷礁呓行。偏好指数计算公式:偏好指数=样品溶液消耗量/消耗总量。

偏好指数大于0.5,表明实验对象对该溶液呈喜好状态;偏好指数小于0.5,则表明呈厌恶状态。偏好指数与0.5的差值的绝对值越大,喜好或厌恶程度越高。

2.2.2.1 性别考察 将180~220 g 的SD大鼠,分为雄性组、雌性组,每组各10只,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异来优选动物性别。

2.2.2.2 体重考察 根据性别考察结果,将140~180,180~220,220~260 g的SD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异来优选动物体重。

2.2.2.3 鞣酸浓度-偏好指数曲线的考察 根据性别及体重考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验证,得到鞣酸浓度-偏好指数曲线。

性别考察结果见图2,3,图2中箱图表示平均值±标准差,其中圆点代表了每只动物偏好指数的原始数值,图3中球形面积代表了动物对各浓度组RSD的大小,球形面积越大,数据变异性越大。整体分析6个浓度鞣酸组的动物偏好指数发现,雄性组的RSD整体高于雌性组,说明雄性对涩味的反应变异较大,而雌性较为稳定,因而选择雌性大鼠进行后续实验。

体重考察结果及验证见图4,5。整体分析6个浓度鞣酸组的偏好指数发现,140~180 g组RSD低于180~220 g组、220~260 g组,说明140~180 g组的大鼠对涩味反应较为稳定。因而确定140~180 g组的雌性大鼠为最优选择。

鞣酸浓度与偏好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见图6。由图可以看出,在0~1 g・L-1,偏好指数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实验动物对高浓度鞣酸的厌恶程度明显增加。但当鞣酸浓度超过1 g・L-1时,偏好指数并不随浓度的增加而继续下降,说明此时大鼠对鞣酸的厌恶程度已经很高。因而选择对前4个浓度鞣酸的浓度与偏好指数进行拟合,结果见表1。优选出Log2P2模型,浓度-偏好指数方程为Y=ln(1.682 6-0.441 66X),r=0.997 3。

2.3 样品的涩味定量表征

将干燥的诃子、矮地茶、青果、儿茶、大腹皮粉碎成粗颗粒,分别称取各药物2 g,加去离子水200 mL,浸泡30 min,加热回流1 h,放冷,过滤,定容至1 000 mL,备用。采用双瓶喜好实验测定偏好指数,结果见图7A。然后将偏好指数代入鞣酸浓度-偏好指数方程,换算得到与样品涩度相当的鞣酸浓度,结果见图7B。

由结果可知,2 g・L-1诃子、矮地茶、儿茶、青果及大腹皮分别相当于0.56,0.29,0.34,0.24,0.25 g・L-1鞣酸的的涩度;即1 mg诃子、矮地茶、儿茶、青果及大腹皮分别相当于0.28,0.15,0.17,0.12,0.12 mg鞣酸的涩度。诃子的涩味明显强于其他4种药物。

2.4 结果的验证

双瓶喜好实验为体内实验,由于个体对涩味的敏感度不同,因而采用仿生味觉传感器电子舌对结果进行体外的验证。

2.4.1 电子舌分析方法[15-16]

信号采集参数为采集温度25 ℃,数据采集时间120 s,采集周期1 s,搅动速度1 r・s-1。以超纯水

为清洗液,每次测量样品前清洗传感器10 s。将以上5种涩味中药溶液与相应的浓度鞣酸溶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置于50 mL标配烧杯中,进行测定。每份样品按上述方法平行测定10 次,为得到稳定可靠数据,取其中最后3次数据作为输出值;每份样品的3 次输出值取平均值作为后期处理数据。

2.4.2 验证结果

验证结果见图8。图8A显示,电子舌传感器的RSD均小于2%,f明仪器稳定性良好。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电子舌结果进行分析,见图8B,并采用Simca-p 11.0软件作图。主成分1贡献率为81.47%,主成分2为11.49%,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全部变量信息的92.96%。采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D)[17]来表征样品的涩度。欧氏距离是指在m维空间中2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表示每个样本有k个变量,xi表示第1个样本在第i个变量上的取值;yi表示第2个样本在第i个变量上的取值。计算结果见图8B,距离(Ds)越短,表明二者涩度越相近。由欧氏距离推断涩味强度关系为:诃子>儿茶>矮地茶>青果>大腹皮。

将样品的欧氏距离与偏好指数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SPSS 22.0软件),拟合方程为Y=0.320 8+0.021 9X,r=0.961 7;欧氏距离与同样品涩度相同的鞣酸浓度相关性方程为Y=0.699 4-0.075X,r=0.972 7。欧氏距离与二者的相关性均较高,说明电子舌结果与动物偏好实验结果一致性高。电子舌实验结果证明了动物偏好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结论与讨论

3.1 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的研究意义

课题组统计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18]正文部分收载的514味中药,发现真实滋味标有涩味的共有106味,占药物总数的20.5%;《新编国家中成药》[19](第2版)收载的近7 000种中成药种,在性状项下标明涩味的有667个,约占总数的10%。统计结果表明涩味药在中药中组成比例较大。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涩味,突破感官评价主观性与模糊性的瓶颈,显得尤为迫切。

动物偏好实验利用了实验动物对外界刺激趋利避害的特性,是体内味觉整体水平的真实反映。通过性别、体重等因素的考察,有助于缩小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数据的整齐性。采用鞣酸为涩味标准物质,建立鞣酸浓度-偏好指数的相关性,将样品浓度转换为相应的鞣酸浓度,解决了评价标准不统一、指标难以量化的难题,避免了对样品复杂多酚组成及含量的分析,实现了对样品涩味强度的整体量化表征,体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科学化的特点。电子舌评价为体外味觉的反映,能更为准确地反映样品间的细微差异。动物偏好实验与电子舌实验的相关性研究,从体内、体外2方面对同一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相互验证,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3.2 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的应用价值

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的研究,为涩味掩味效果的客观评价、涩味药品食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手段。多酚口含片是中药口含片中的特殊类别,具有明显的涩味,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炎症的治疗,如余甘子喉片、藏青果喉片、三果汤含片、喉舒口含片等。这类含片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长,一般10~15 min,多酚类物质的不断释放使得口腔黏膜持续收缩,产生明显的涩味。应用此模型,将各种多酚物质转换为鞣酸的相对含量,研究制剂处方中辅料因素与工艺因素对涩味的影响规律,将简化制剂处方的研究难度,促进对涩味的精准控制,使其停留在可接受范围内,有力推动多酚口含片从“良药涩口”向“良药可口”的转变。涩味既是一种不良味觉,也是一种风味,不但在中药中普遍存在,在水果中也普遍存在,如柿子、李子、葡萄、蓝莓、野樱莓等。但究竟是风味还是不良味觉,与浓度密切相关,也与受试者对多酚的忍耐度密切相关。应用本研究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极涩、涩、微涩的浓度范围,为建立统一的涩味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3.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动物偏好实验显示涩味强度关系为:诃子>儿茶>矮地茶>大腹皮>青果;而电子舌中的涩味强度关系为:诃子>儿茶>矮地茶>青果>大腹皮。2种方法对5种药物的涩味强度评价结果稍有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大腹皮与青果涩度的评价不一致,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首先,双瓶偏好实验结果显示,青果的偏好指数仅略大于大腹皮,而实验中动物的个体误差可能对结果产生了影响;其次,电子舌虽具有客观、重复性好、检测快速等优点,但它实际感知的是味觉溶液离子强度、电信号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味觉的生理过程,因而可能产生与体内实验不一致的结果。此外,由于实验设计过程中考虑不足,未能充分估计偏好指数-鞣酸浓度的敏感浓度范围,仅以4个浓度点进行了建模,需要在后续试验中进一步完善优化。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方法学考察、偏好指数-鞣酸浓度建模以及电子舌结果验证,构建了体内外关联的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该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实现中药涩味的统一量化以及分级评价的精准表征,有助于创建更为客观的中药涩味分级标准,对于推动中药性状评价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文章得到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邹文铨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林俊芝,张定遥段渠,等. 中药涩味的形成原理及掩蔽技术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14,45(18):2716.

[2]王鑫, 张定遥 林俊芝, 等. 口腔给药系统中口感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5, 46(15):2167.

[3]Mueller K L,Hoon M A,Erlenbach I, et al. The receptors and coding logic for bitter taste [J]. Nature,2005,434(7030):225.

[4]Noorjahan A, Amrita B, Kavita S. In vivo evaluation of taste masking for developed chewable and orodispersible tablets in humans and rats [J]. Pharm Dev Technol, 2014, 19(3):290.

[5]Ramírez M, Toledo H, Obrequeslier E, et al. Aversive effect of tannic acid on drinking behavior in mice of an inbred strain: potential animal model for assessing astringency [J]. J Agr Food Chem, 2011, 59(21):11744.

[6]熊艺姣. 绿茶长期暴露改变小鼠味觉系统及味觉偏好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7]Woertz K, Tissen C, Kleinebudde P. Taste sensing systems (electronic tongues)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J]. Int J Pharm, 2011, 417:256.

[8]Hayashi N, Chen R G, Ikezaki H,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stringency of black tea by a taste sensor system: scope and limitation[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7,71(2):587.

[9]童A荣,金孝芳,龚雪莲.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6,26(2):79.

[10]Rossetti D, Bongaerts J H H, Wantling E. Astringency of tea catechins: more than an oral lubrication tactile percept [J].Food Hydrocolloids, 2009, 23:1984.

[11]Peleg H, Bodine K K, Noble A C. The influence of acid on astringency of alum and phenolic compounds [J]. Chem Senses, 1998, 23:371.

[12]Nesil T, Kanit L, Pogun S. Bitter taste and nicotine preference: evidence for sex differences in rats [J]. Am J Drug Alcohol Abuse, 2015, 41(1):57.

[13]Miura H, Ooki M, Kanemaru N, et al. Decline of umami preference in aged rats [J]. Neurosci Lett, 2014, 577:56.

[14]Bachmanov A A, Tordoff M G, Beauchamp G K. Sweetener preference of C57BL/6By J and 129P3/J mice [J]. Chem Senses, 2001, 26(7): 905.

[15]Xu M, Yang S L, Peng W,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Semen arecae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by using computer vision, electronic nose, and electronic tongue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5, 2015:753942.

[16]Lorenz J K, Reo J P, Hendl O, et al. Evaluation of a taste sensor instrument (electronic tongue) for use in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J]. Int J Pharm, 2009, 367:65.

[17]Zhang A X, Tian S Y, Deng S P, et al. The differential degree test: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electronic tongue applications [J]. Sensor Mater, 2012, 24(8):457.

数字化标志设计范文第3篇

一、基本概念

(一)标志很早以前,人们使用各种标记来区别各种事物,此类图腾慢慢发展出了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图形。在现代,标志是一种承载着信息的用于传播的象征性图形,主要为特定的团体、活动或产品服务[1]。标志往往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能够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还能够体现出品牌的文化气质,在经济和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数字技术的标志设计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标志设计田影传统的标志设计表现为单一化的图形,多用于识别和标记。在数字技术介入后,标志的传播方式和构造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的整合理念深入人心,标志表现出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系列图形载体形态。无论是造型、结构还是色彩设计,现代化的标志设计都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在未来,标志图形还将具备更加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对新标志形象的树立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

二、标志设计的数字化

(一)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传统的标志要保持规范和稳定,因此它们往往是以静态的固定方式出现。特别是在纸质媒体上,因为印刷技术的限制,标志的造型在不同的包装或书籍上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介逐渐兴起,传统的读和写被弱化,视听成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单一不变的标志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满足不了跨媒体的交流方式,需要做出改变。为了打造出更为全面的视觉形象,动态化的标志出现了[2]。设计师保留原有标志的大致形象,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调整和变化。因此,受众看到的不再是单调的图形,而是由一组图形和文字所构成的运动形象。当人们已经习惯将固定的图形作为核心标志的时候,设计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概念是不变的,但是形式却可以改变。如图1,今年9月谷歌所启用的新LOGO采用了动态画笔书写出来的无衬线字体,它适用于智能手机、电视、手表、汽车等不同的智能终端,可以在不同的输入方式中实现无缝连接。谷歌的新标志是流动变化的,它具有网络世界快速变化的交互性特征。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简单、整洁、友好的品牌形象仍然得到了延续。可以说,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谷歌的新标志都能够同企业的主题相互呼应,因而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认可。

(二)由立体到简约的扁平化传统的标志设计采用了大量的立体结构,其造型较为复杂。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科技美感成为现代的设计师所青睐的一种审美取向。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电脑绘图软件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设计模拟的应用成本大幅下降,加工工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在简约主义的引导下,人们开始从复杂的标志图像中提取关键元素,以平面化的图像来探讨标志设计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扁平化的标志具有一种优雅的、富于品位的科技美感,也更加具有现代气息,顺应了现代人追求简洁和新颖的审美趋势。在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标志设计中,扁平化的表达方式带来了良好的商业效果。如图2,微软公司在Windows10的LOGO设计中采用了由底色和四块梯形所构成的图案,虽然这是一个平面化的设计,但却能让人联想到三维空间中的图形,表现出了沉稳而大气的特点。这种设计方法在延续传统标志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微软“追求智慧”的宗旨相得益彰,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范例。

(三)丰富的色彩生活节奏的加快改变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取向,这促使设计师不断地在色彩表达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传统的标志设计相比,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标志设计有着更为丰富的色彩,在视觉上也能体现出一定的科技含量。在信息时代,各种传媒上的色彩具有不同层次的张力和韵律,它们代表着品牌的文化定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用颜料调出色彩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数字化的色彩不仅在纯度上更加饱和、在明度上更加亮丽,其选择也非常丰富,尤其适用于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可以说,数字化的色彩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标志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更加符合信息社会的传播要求。如图3是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标志,在色彩的运用上,设计者使用了渐变的透明色,表现出香港夜景的五彩缤纷,既有东方的韵味,又给人带来了一种国际化的设计感。

三、总结

新技术的诞生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标志设计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立体,表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和造型特色。在设计广泛应用的今天,设计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决不能刻板地拘泥于传统的套路,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我们才能根据情境的改变做出适当的变化,从而为中国标志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月蕊.关于现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的探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

数字化标志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美术教学;信息;促进

数字化资源有效地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利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设备创建艺术课堂文化,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数字化资源应用使美术教学有更大的促进,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利用数字化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已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美术教学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是比较单一,学习内容离不开书本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层面受到限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主体变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现代的教学发展方向,使用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打造开放的艺术课堂,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如:《走进艺术博物馆》这一课,如果仅仅从书本中获取博物馆的信息,很多知识点还是受限制的,可以通过课件和博物馆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对博物馆的了解,并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相关信息,加强美术学习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美术课程多渠道交流,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数字化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数字化资源应用,丰富艺术课堂活动

数字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技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用途。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到数字化资源信息有:艺术作品照片、人文摄影、声音信息、课件配乐、视频、动画等,通过数字化资源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象性强、信息量大,丰富艺术课堂活动。如:《青春风采》这一课,学习设计时装表演与活动的策划方案,可以通过欣赏T型舞台的时装表演视频和服装设计的摄影资料,以听视觉结合、声像一体,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并通过服装设计的课件、动画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服装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实践的机会。

三、利用数字化资源,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在数字化的美术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提高,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能通过数字化资源收集信息,再进行整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如:《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品拍卖》,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现在通过数字化资源,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网络了解艺术品的交易的基本常识与艺术品拍卖的情况,了解衡量艺术品经济价值的高低和拍卖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决解问题的能力,数字化资源的广泛运用,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

四、通过数字化资源,提高设计作品的效率,并更便于保存

要完成一幅手绘的作品要经过较长的绘制过程,而且在绘制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作品涂色不整齐而导致又要重画,从而加长绘制的时间,手工绘制的设计作品也不利于长期保存。如:《标志》设计,如果设计一个标志是手绘制作,要先进行手工绘图,然后手工涂色,要选择几种颜色进行对比设计效果,就要手绘几张作品,手绘的时间也较长,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发展,用电脑绘图工具来操作,可以节约时间,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作品可以复制,也便于保存,还可以远距离传送,通过数字化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和设计理念,并且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效率。

五、通过数字化资源给学生提供展示与评价的平台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一般是通过在学校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互相观看、互相学习,这种美术作品展示形式也会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教师制作好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网站,让学生把美术作品上传到该网页,学生可以互相观看并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可以进行点评,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数字化资源促进美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数字化资源的发展模式已成为美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琳洁.数字化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2016(9)

数字化标志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志;审美;装饰美;理性美

标志自古以来就是代表和体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符号,是表明特征的记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描述:“标,木抄末也,”“字,意也。”也就是说,“标”是树最细小的部分,即树梢,与本文对应,进一步引申为标识、徽记,即符号的意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得其船,便扶上路,处处志之。”志即记号的意识。可见,我国自古便有一种标识实物符号的存在。

标志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是先民们生存中敬畏自然的一种精神信仰。通过对自然物或者是人造物的装饰美化,形成一种礼仪制度,仪式庄严肃穆,等级严格分明,用以维系着部落的繁衍生息。标志最早还是记录的符号,如在木头上刻画一个箭头或几个单词,然后钉在树上,将马蹄铁挂在铁匠铺外,都是最早标志的雏形,也起到了广告的作用。标志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革新,伴随着商品的产生与交换,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逐渐从较为原始、单一的形式,发展到今天简单、有效、易识别的视觉符号语言,传达着各种商品的信息,左右着人们的消费理念。标志在消费社会“商品拜物教”中是一种新的图腾崇拜,是个人身份的认证,它广泛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标志设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式完美,装饰性强,创意独特,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还传递出审美之外的深层的意义。简洁有效的图形与现代科技的良好结合,使标志远远的超出了其初始的功能性,上升到人文精神的诉求,从而更能贴近大众的生活,有较强的亲和力,让人喜欢、耐看、易懂。标志在品牌策略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地位的炫耀。标志在品牌时代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播媒体,能满足于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更有效地诱导大众的消费观念,影响大众的审美判断引领时尚潮流。

1、标志最初的装饰之美

审美化过程的初始主要表现为浅表审美化即装饰、生动、经验,从各种标志的最初表现形式上清晰可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前,处于农业社会阶段,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科学尚处于孕育期,科学对技术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人们的审美还停留于在对自然纹样的刻画与模仿上,标志的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形成。从文字到图形或图文并茂的标志就现存实物来查考,现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的一块北宋(960-1127)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印刷在包装纸上的标志。标志的主体形象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运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嫦娥奔月里的一只白兔手握一根钢针在捣药的情景,画面左右对称,类似对联的形式,有一种对称之美,更具有装饰性,对产品的质量,经营,销售均表达的准确无误,同时好似文学作品里的插图,极富浪漫气息,在生动形象宣传产品信息的同时,更满足了受众在审美享受上的基本诉求。

1897 年,Samuel 创立了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1901 年首次使用的标志是一贝壳。1904 年,扇贝壳成为企业和品牌的视觉标志。标志为具象图形,装饰性很强,更倾向于图案化,舒适性的表现。在工业革命初期,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农业社会观念的时候,这种审美特性还是非常令人喜爱的,并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

非设计业内人士谁能想象到现代苹果品牌标志的最初形态会是那么的繁复,为经验所谈。一条丝带环绕着一个类似于盾牌的一个框,框里显然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是对一种经验的刻画,苹果在树枝上闪闪发光,手捧一本书的牛顿正坐在树下认真的阅读,画面具有较强的说理性,表现手法装饰性浓郁,均衡的构图,繁琐的装饰,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审美需求。

从标志的历史溯源来看,标志的最初形态基本上体现了审美上的装饰性,受众在视觉的愉悦中直接的被动的接受信息,无需太多的主体参与。标志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及内容都会直接告诉你产品是什么?信息传递的一清二楚,单纯、轻松、明了,不需要受众有过多的遐想和思考,这也是装饰图案具象图形的优势所在。

2、多元化并存的标志设计

从工业社会开始到数字化生存时代,人们的审美进入了深层审美化,审美出现了新热点,以往站主导地位的商品即物本体转移到了非物质化原先是软件的美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品牌的标志不再仅仅是一种物的识别,而是通过物品购买到了一种尊严,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等级差别。“日常生活审美化”使美学不再仅仅是载体,而成了本质所在。审美得益于新技术、新材料,纵使审美的想象多么的虚幻也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人们对于现实世界整体把握的一种审美化,在这种审美化的过程中,“‘审美’不只是指美的感觉,而是指虚拟性和可塑性。”①虚拟世界不再是触不可及,现实世界也不再是真实存在,在美学的重塑下,一切皆有可能,它深深的影响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总体认知。

标志作为时代的脉搏,充分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新技术、新材料之美给标志设计增添了许多可能,使标志设计更满足了人们在审美上变化多样的需求,更具有可操作性,易识别,并富于更多的想象空间。

⑴工业社会时期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固与快速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商品信息的激增,社会生产方式转变为标准化、批量化、规范化的大生产,使得标志也趋向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以适应工业社会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在忙碌的生活中,在各种信息图像交错中,标志的易识别、简洁、抽象性尤显重要。标志设计的造形与应用为了适应时代的审美潮流,满足新时期大众审美心理的需求又一次的发生了改变。这一时期虽然也存在着装饰性的具象的标志设计,但简洁的图形、抽象的、规范化的标志设计初见端倪,并开始占据了标志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工业革命带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标志的风格也趋于朴素、踏实、厚重的设计风格,有种机器的浑厚、笨重、方圆并进之感,图形清晰易懂,能快速的表现主题。

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农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标志设计,永久牌自行车就是其中之一。永久牌自行车最初名字为“铁锚牌”“扳手牌”“熊球牌”,后取“熊球” 的谐音“永久”两字组成产品的名称,1949年永久牌自行车诞生了,1957年“永久”的文字标志产生,外圈用工字和齿轮作装饰;至1958年改为形象化的“永久图案”, 把“永久”两字变化成自行车的外形,简洁直观,一目了然,容易识别,又含有经久耐用之意,此标志沿用至今。汉字“永久”构成了自行车的形象,规范化的设计,竖线平衡的排列,横线长短的分配,加上圆形线的对称分布,数理性极强,即符合了自行车的抽象形态因素,又易于绘制放大应用,充分的反应了工业化初期的商业审美趣味和时代审美需求的特征。

中国铁路标志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工人”两个汉字进行艺术加工后组成的符号,标准的正圆形与横竖不同线的结合,使标志更易于导入。标志是汉字“工”字与铁路路轨的段切面的巧合,人在路轨上前行,即表现出养路工人工作的生动情景,又真实的反应出工业化时期的人机关系,虽然火车这一庞然大物却还是在人的驾驭下完成其历史使命。这一标志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气势,其行业属性跃然纸上,设计语言简洁明快,蕴意深刻。体现了意象上的升华和再造,是形式意象与审美知觉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壳牌石油的标志几经变迁,图形从直观浓郁的装饰图案单一语义的表达,转变为具有理性的、极富内涵的、富于联想的抽象图形,其演变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标志设计风格演变的历史轨迹。壳牌石油的标志设计在装饰上由复杂向简洁发展,在表意上由直接向间接过渡,在造型上由写实向写意变化,在色彩上由表象向象征递进,在表现手段上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这一过程无不渗透着人们审美价值观与审美经验变化的痕迹。

标志虽然常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出现,其审美因素不仅仅是为了装饰与愉悦,反过来还具有决定着人们思想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志本身的概念与价值不断被提升,著名品牌标志已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功能也日益显著。著名体育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标志形象已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从标志中人们仿佛能感受到运动、时尚和力量的存在,在其广告的作用下标志的符号营造一种错觉,仿佛人们穿上这些品牌的服装,就会变成运动健将,这一文化诉求的传递,使更多的青年人在思想上被品牌的宣传蛊惑的精神深深的折服。

⑵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层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交融性和共同感架构了信息社会的审美主体,给人一种审美的通感。交互性的视觉语言可以促进媒体资源的不断更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适应时展的需要。人们可以很随意地通过视觉艺术及其电子媒体进入到无限开放的世界中,在参与或改变设计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极大体现和审美愉悦感。由于信息时代的这种特征,使得大众的审美需求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的标志是数字化和图像化,因此,首先信息时代的审美需求趋向数字化的抽象观念(几何、像素以及光效应等);其次,信息时代的大量交互式媒介引起人们对于触感和交互方式的关注;再次,由于在信息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无限广阔,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混合性而非单一的民族性。这种审美取向取决于信息时代的交流方式往往是人机交流和虚拟空间中的人与人的交流,使人们处于无限的想象和虚幻之中。因此,需要这种抽象和数字符号构建的虚幻表达方式来体现信息时代的生活状态,信息时代的审美取向也因此由对于真实自然的崇拜变成对于抽象符号的喜爱。

Onwine标志的设计为独特的理念与完美的字体有机的结合,具象与抽象同置,营造出三维真实的空间,酒瓶漂浮于空中,充分体现了信息社会的动态感,Onwine 标志良好的展现出一个酿酒商的特质。

Friends in Places交友网站的标志。标志显然是由纷繁复杂的大小不一的箭头构成的一副世界地图,深刻的表现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的全球性和广泛性,使企业的品牌价值由此得到准确的体现。

信息社会的标志设计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审美特征。探索二维空间与三位空间的立体效果,形式上由复杂向简约的过渡;表现手法上由一般图形向几何图形的过渡;在设计创意上由具象向抽象的过渡,表达了可视的审美艺术特征。在标志设计组织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其严谨、鲜明强烈的表现力,向着充满生机和自然活泼的人性化、个性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抽象化、简约化的审美变迁。

⑶ 数字化社会

数字化社会标志图形的设计大大突破了简单的抽象形、具象形或图文综合形等形式,而在适应意念传达的同时,尽量寻找单独图形或多重图形的组合中的视觉隐喻、双关或幻象等,这些要素能从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引导受众对图形的认知和接受。装饰方面在总体上以轻松、简洁、宽泛的状态为本,趋向于随意、含糊、模棱两可。视觉构成语言上更加隐晦、含蓄,能最终在新元素与旧元素之间找到现代设计的着眼点,不缺乏数字化社会中满足于人们认识与需求的创意点。

著名商业设计公司 Moving Brands 为惠普设计的新标志,有望取代沿用数十年的旧标志。新标志的设计更加抽象化、现代化,符合人们新时期下的审美特征,经过简化后的惠普标志,在保留原标志风格的同时,还增加了炫酷的元素,营造了一种向前运动感,看上去也更加具有锐利速度感。标志设计抽象化,由于外形上没有具体的指代,也就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更符合数字化时代的不确定性,多元化。新标志在形象上有利于惠普重新展现品牌价值,把惠普从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变为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品牌。数字化社会把人类的审美标准又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人们的审美判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标志的演变总是伴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类的审美品味也不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精神信仰、价值判断的标准,都促进了标志设计在形式上的流变。由繁琐沉重逐渐趋向于简洁明快;由写实描绘转变为图案设计;由一般图案转变为几何图形;由具象到抽象;由自由的描绘到规范化设计,独特的标志已经是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家喻户晓,为世人瞩目,在商界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也是消费社会“商品拜物教”中新的图腾崇拜。通过对标志形式语言演变的历史溯源的探索,观其时代审美的变迁,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揭示标志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中更深刻的理解设计的内核与审美的价值。

注 释:

①《重构美学》(德)沃尔夫冈・韦尔施 [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重构美学》(德)沃尔夫冈・韦尔施 [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 《美学》鲍列夫 [M]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