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亲让儿子进故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范文第1篇

在北京

我不想用形容词

我更喜欢用动词

摸一摸我的脉搏

摸一摸我的心脏

它比平日跳得更有节奏

我要重新学习写诗

删除不满,远离仇恨

让北京的阳光走进我的诗里

我的日子开始分行

爱,成为唯一的韵脚

漫步在天安门广场

漫步在天安门广场

我想起乡下满头飘雪的母亲

我的母亲没来过北京

可她教我唱的第一首歌

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啊,四十年前漫天的大雪

掩住了村庄和群山

却掩不住母亲满含的泪水

母亲啊,当你的儿子

漫步在天安门广场

因为那个冬天而倍感温暖

北京,我来了

北京,我来了

我带来了南国的阳光

还有香甜的椰子

北京,我来了

我带来了三沙的三角梅、木棉花

也带来了南海的风

这些风啊,像温暖的手

北京,我来了

让我在天安门前伸个懒腰

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我还要在地坛的草坪上打一个滚

放下肉体,让灵魂接近草木

初春的北京,严寒已经过去

不必再提世事沧桑

随便找个借口

就可以使心情美得荒谬,无以复加

北京的草木都是我的替身

我曾经挥霍情感,胡乱抒情

不懂得节约,像一个败家子

来北京,我失语了

摸一摸我的心,比平日跳得更快

谁说沉默不是一种爱

大爱无疆。北京,没有我不爱的人和事

即便离开你

这里的草木都是我的替身

为什么我深深爱恋着北京

故乡,有我的亲人、恋人

有我的祖屋和祠堂

它包裹着我的爱恋

也埋藏着我的忧伤

北京,没有我的楼房

更没有我的情人

为什么一次次走进我的梦乡

故乡啊,你是泥土

我要握住北京的一滴水

浇灌泥土上的花朵

北京的落叶

北京的落叶

你被风卷起

吻着我的脸颊

你一定知道

我来自遥远的海南

北京的落叶

我要把你捡起

当作一枚书签

让它走进我的梦里

变成一片绿洲

北京,我对你的爱脚踏实地

时光如此仓促

北京啊,你只给我短暂的时间

来不及埋怨,没有时间争执

我以一个诗人的善良和单纯

表达对你的爱恋

我不愿错过,留下遗憾

这些寒风中迎面走来的人啊

我视你们为亲人,首善之人

我多想拉着你的手

说一句心里话,告诉你们

我来自遥远的南海边

我的拥抱有阳光的味道

我梦中的北京啊

从此,你不再是寒夜的星辰

对你的爱,已经脚踏实地

雪,落在天安门广场

我从长安街

一路小跑

奔向天安门广场

雪,没有阻挡住我的脚步

我已经不再年轻

单薄的身体

不能再承受太多的沉重

哪怕这一身洁白

雪,落在天安门广场

多像落在母亲圣洁的胸脯上

一只灰雀从天安门广场飞过

站在天安门广场

我反复咀嚼这些词汇

兴和衰

爱和恨

正义和邪恶

黑暗和光明

我的心,此刻出奇的平静

就像刚刚参加完

一场盛宴

就像面对一组

苍白的词语

一只灰雀从天安门广场

自由地飞过

带着天真无邪的笑声

也带走我的柔弱和单纯

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仰视你

在泪水中仰视你

你是通向天堂的梯子吗

但是,我不嫉妒你

哪怕我曾经嫉妒过石头和青草

暂时睡去吧,张老三李老四

醒来,把仇恨忘记

纪念堂前的哨兵

雪,落在他的睫毛上

也落在他挺直的鼻梁上

他像一尊雕像

我向他发问:

“你幸福吗?”

他没有回答

像他身旁的一棵松树

透过他额头上的皱纹

和粗糙的皮肤

我想到,他这个年纪

应该是学校里一个淘气的大男孩

站在天安门城楼

飞鸟站在枝头

对着天空喊

蚂蚁站在大地

对着高山喊

我站在天安门城楼

对着广场喊

面对满地的雪

我用诗歌将它融化

走在长安街上

走在长安街上

我不过是一只蚂蚁

踏着勇敢的脚步

我艰难前行

高尚的梦想

让我的前额有玫瑰般的伤口

我的耳畔有风沙吹过

还有母亲期待的眼神

北京,我对你一往情深

秧苗

以生长的方式

感谢阳光

儿子

以孝敬的方式

感恩母亲

祖国

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

把你报答

三月的北京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范文第2篇

“母子合体”诞生,她让自己成为儿子的一部分

缪志刚1970年出生在江苏太仓,母亲陈雪华和父亲缪青雨都是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的医生。缪志刚4个月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双下肢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他是在母亲的背上读完小学的。

12岁那年,缪志刚对吉他产生了兴趣,陈雪华拿出全部积蓄给儿子买来一把吉他。由于当时买不到专门的教材,陈雪华找到苏州大学的一位音乐老师,借教材抄写。3天后,当她把一本完整的吉他教材放在儿子手上时,缪志刚哭了。

吉他给缪志刚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废寝忘食地练习吉他,试着作词作曲。1986年,16岁的缪志刚以一首《问斜阳》夺得了太仓璜泾中学校园歌唱大赛第一名。

1989年,缪志刚以高分考取了南京大学,可因身体原因,被南京大学拒之门外。为了让儿子上大学,陈雪华四处求人,说服自己单位的领导作担保,最终,苏州大学同意接纳缪志刚。进入大学以后,缪志刚如鱼得水,不但组建了“象牙塔吉他队”,还自编教材,在学校里开设了初级、中级两个吉他班。

一次,缪志刚去外地参加全国大学生校园歌曲争霸赛,因为工作原因,陈雪华没能一同前往。母亲不在身边,缪志刚连上个厕所都困难,为了不求人,他只好忍着。结果,他的发挥严重失常。比赛结束后,他迫切地想见到母亲,只有母亲温暖的双手才能抚平他心里的伤。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他强忍着的泪水喷涌而出。陈雪华难过极了,不停地安慰儿子说:“妈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以后你在哪,我就在哪,妈就是你的腿、你的手。”为了照顾好儿子,陈雪华在单位请了长假,专门到学校陪儿子。

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1992年,缪志刚创作的《一切的风》获得全国残疾人会演最佳创作奖,并被收录进王志文唯一的一张专辑中。其后,他创作的几十首歌曲屡获大奖,成为全国知名的创作型歌手。

1994年,在上海举办的蒲公英亚洲音乐节上,缪志刚和张海迪一起演唱了开幕式主题曲。演唱过后,多家媒体将缪志刚团团围住,有人问他:“你身体上的残缺,会不会影响你的音乐事业?”缪志刚摇摇头,说:“母亲就是我的腿,有她在,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人群之外的陈雪华欣慰地笑了。她相信儿子的智慧加上她的双腿,一定能战胜一切不可战胜的困难。

“母子合体”分离,为了儿子母亲再次归来

就在缪志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1994年12月20日,缪志刚在参加完一个音乐颁奖典礼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左手无名指因失血过多被截去,左腿严重骨折。缪志刚彻底崩溃了。以前遇到那么多困难,他都挺了过来,那是因为有音乐支撑着他,如果因此而告别了心爱的吉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像疯了一样,拽掉输液瓶,将医生和家人轰出了病房。

陈雪华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为了让儿子的生活有个依托,陈雪华费尽心思帮他在苏州市残联找了份工作。时间久了,缪志刚开始厌倦日复一日机械的生活,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音乐种子又慢慢地钻了出来,他决定辞职,成立一个音乐工作室。

他的决定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可他铁了心要创业,背着母亲将工作辞了。得知消息的陈雪华气得大病一场,她伤心地对儿子说:“你翅膀硬了,妈再也管不了你了,从今以后,你自己照顾自己吧。”缪志刚沉默了许久,离开了家,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给母亲看看。

离开家后,缪志刚拿出全部家当,购买设备,成立了苏州第一个专业数码录音棚,专门帮音乐爱好者录制个人专辑。为了方便工作,缪志刚专门请了一个助理照顾自己的生活。

1998年12月的一天,一位顾客来录歌,因为助理出去了,缪志刚只好亲自接待。顾客见他胡子拉碴,衣衫不整,就委婉地对他说:“我回去考虑一下,下次再来吧。”助理回来后,缪志刚责备他不该出去。助理委屈地说:“我又不是机器人,总不能不休息吧。”缪志刚心里乱极了,助理说得对,全天下除了母亲,谁会寸步不离地守着他?

几个月下来,缪志刚的录音棚一直在亏损,后来,助理也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艰难地支撑着。得知这个消息,陈雪华再也坐不住了,虽然她坚决反对儿子创业,可现在儿子有了困难,她怎能不管?

缪志刚原本以为,离开了母亲,自己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可他忘了,他和母亲是一体的。再次得到母亲的支持,缪志刚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经过对市场的一番考察,他决定将音乐和广告结合起来,成立一家专业的影视广告制作公司,帮企事业单位制作影视广告、宣传片。很快,缪志刚的越围影视广告公司成立了。

2002年年底的一天,一家公司有意拍摄宣传片,约缪志刚上门洽谈。当缪志刚和母亲来到该公司办公楼门前时,却犯难了,该公司在7楼,没有电梯。此时的缪志刚体重已有60多公斤,陈雪华要想把儿子背上7楼,也很困难。无奈,缪志刚只得把谈判技巧和广告创意说给母亲听,让母亲代他去谈判。陈雪华听得非常仔细,可谈判时由于紧张,接连出错,最终失去了这单生意。虽然儿子没说什么,但陈雪华却感到很内疚。

半个月后,缪志刚突然接到苏州一家大型电缆企业的来电,对方要拍一个新产品的广告片,这对缪志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赶紧召集工作人员,选拔演员。一星期后,他带着拍好的片子来到了那家公司,公司老总看了以后很满意,同意签约。缪志刚一再表示感谢,对方却说:“别谢我,要谢就谢你的妈妈。她那么真诚、善良,我实在不忍拒绝她。”

原来,自从上次把生意谈崩后,陈雪华一直在想办法弥补儿子的损失。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这家电缆企业的老总,并得知他们要拍一个新产品的宣传片,她仔细揣摩儿子的广告创意,直接上门推销儿子的公司,并向对方详细介绍了儿子以往的作品和儿子对广告的理解。一开始,对方嫌缪志刚的公司没有名气,委婉地拒绝了她。陈雪华一再央求对方说:“求你给我儿子一个机会,如果片子拍得好,你们再考虑是否采用,如果不好,所有的损失我一人承担。”对方考虑再三后,答应给缪志刚一个机会。这单生意一下子为缪志刚的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名气,生意慢慢地好了起来。

中国首位“轮椅导演”,妈妈的胸膛是故乡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缪志刚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很多要求精美的广告片,他根本拍不出来。为了给自己充电,缪志刚开始奔波于各大影视制作培训班,陈雪华一直跟在他身后。缪志刚实在不方便去,陈雪华就代他去,把老师上的课录下来,放给儿子看。陈雪华对儿子说:“你有脑,妈有腿,咱们这对‘母子组合’哪都能去,啥都能干。”

就在缪志刚想着把公司做大的时候,母亲却病倒了。考虑到儿子身边离不开人,陈雪华帮儿子挑了个助手。可母亲不在身边,缪志刚工作起来特别不顺心,动不动就发脾气,弄得演员和下属都很有压力,拍出来的片子也不尽理想。有家公司因为他们没拍出事先承诺的效果,单方面要求毁约。得知这一切,陈雪华在病床上待不住了,坚决要求出院。

陈雪华推着儿子来到那家公司,真诚地向对方赔礼道歉,并答应免费帮他们多拍一部广告片。缪志刚知道,能不能挽回公司的声誉,就看这一部片子了,所以凡事他都亲力亲为。

拍片时,由于嗓子发炎,缪志刚不能说话,只能靠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图。陈雪华跟儿子沟通一番后,就开始充当起儿子的“翻译”了。就这样,儿子做手势,陈雪华“翻译”,愣是把这部片子“导”完了。最后一组镜头结束时,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地为陈雪华鼓掌。

母亲的付出,将缪志刚推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短短几年,他与工商银行、金龙客车、苏化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合作,拍摄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广告,还为苏州电视台制作了《欢乐家庭秀》、《姑苏百家人》等众多电视节目。他执导的宣传片《魅力金鸡湖,和谐新天堂》帮助苏州工业园区赢得了2007年度全国人居环境奖,而他本人也获得了“苏州十佳新闻人物”、“姑苏优秀青年”等称号,被誉为中国首位“轮椅导演”。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范文第3篇

关键字: 《儒林外史》;遵守孝道;背弃孝道;理想的孝道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15-02

儒家把孝道作为人的本能,子女善待父母是一种伦理道德行为。文中既有恪守孝道,善待父母的孝子们:匡超人侍父、武书养母、郭孝子寻父等等,可谓是真正的遵守孝道的行为。但也有为功名富贵而背判孝道的不孝子孙。虽然《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科举制度的小说,从追求功名富贵方面,写孝道本能的丧失,更能突出主题。但是,作者既然这样写,可见当时社会中存在孝道丧失的现象。整体而言,《儒林外史》还是推崇孝道的。作者理想的孝子王冕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孝敬父母,想父母之所想,给父母之所需,真正的恪守孝道行为。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抚养长大,故子女应该“事父母,能竭其力”。在物质上,能满足父母基本的生活条件,使父母不畏寒冻,不忧饥馑。在精神上,尊敬关爱父母,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儒林外史》中孝子多数只能在衣食等物质上照顾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匡超人未中八股功名之毒前,敦行孝道,“实是孝子”。每天杀猪卖肉磨豆子卖豆腐,用辛勤的汗水供养父母。时常在集上买个鸡鸭,或是鱼,来家与父亲吃。瘫痪的父亲日子过得称心,每日每夜出恭一定是匡超人跪在跟前,把腿捧在肩头上,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自在出过恭。照顾的细致入微,脏累不避。卧评曰:“读此而不泪下者,无人心者也。”“作者读者恐皆退避不遑。”此孝行堪舆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三年从不懈怠的汉文帝刘恒,扇枕温衾的后汉黄香,尝粪忧心的南齐庚黔娄等孝行相媲美。

真正的孝道必须是自始至终。子曰:“生事敬爱,死事哀戚。”匡太公瞑目而逝,匡超人呼天抢地。萧昊轩逝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郭孝子二十年历尽千辛万苦,备尝寒风朔雪之苦,猛虎怪兽之险找到父亲,父亲去世便把先君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余特余持兄弟宁愿“穷死”,也坚持“将灵框清进中堂,候择了日子,出殡归葬,甚是尽礼。”孝子行为令人感动,真心的孝敬父母,使父母老有所终。

功名富贵是全书主脑,无数人为了追求功名年复一年的考试。他们只想到考中之后贯彻孝道,却忘记父母已经年老。有些人虽然最后考中,但也无机会侍奉父母,或无暇照顾父母,或只为显赫自己,都已背弃孝道。

虽然物质奉养是孝的基本,但是对于五十四岁还苦苦追求功名的童生范进来说,却是最艰难的要求。自己在十二月上旬,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何以顾给母亲与妻子。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他媳妇儿,鞋也没有一双,夏天着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考中之后,喜极而疯,母亲三天后病逝。可笑而荒唐事实,深刻的讽刺了那些只为追求功名而忘记孝道的士人。他们也想满足父母的需求,相信只有考取功名方能一步登天,才能尽心尽力的行孝道。

“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後尽孝徒枉然。”范老太生前受苦受穷,死后范进请僧人追荐,请和尚做揽头,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拜“梁皇忏”,追荐生天,借汤公的官衔名字写墓志。作者大量笔墨写范进办母亲后事,但是这一切都无法补偿母亲生前所受的苦难。“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如孝後悔难。”作者在范进取得功名,让母亲享受三天的享福生活后逝去,明确警示那些苦苦考取功名的中年人,父母已年老,不会有太久的等待。所以,儿孙就应该珍惜父母在世的时光,“能竭其力”的奉养父母。

荀员外为了不再迟三年候考,就与人商议选过了再报丁忧。卧评:“天下岂有报丁忧而可以且再商议者乎?”作者有意让我们看到他求助于朋友,老师都行不通,迨至万无法想之时,只得递呈的过程。通过此事揭示了科举对人性的摧残,但是孝是人之本性仍不能丧失,故还得治丧。作者在范进丧母之后写荀玫母逝,进一步强调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作者在整部书中是肯定孝道的,故让对于急需功名的人也不能忽视对孝道的贯彻。

子曰:“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匡超人入世后,“要回家者,不过为熏乡里起见,并非有思母之念。”所作所为与父亲的遗言彻底相背,连在世的母亲都不思念,生死都不顾及。节孝入祠,自家合族人都送到祠里去。虞华轩与余大先生的本家都去陪祭候送方盐商家老太太入祠。文中强调一个卖花的牙婆,族家无人请入祠笑着来看老太太入祠。一个县势利熏心到族家祭祀都不顾,对于人本性的丧失作者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作者理想的孝道是除了物质方面的满足外,还要求能尊重、关怀父母,让父母在心灵上得到慰藉,二者缺一不可。

理想的孝子王冕,奉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楷模。“善体亲心”,十岁就知道心疼母亲,“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后来吟诗作画,不愁衣食,“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王冕在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作者理想的人物故能处处表率。王冕尊亲敬亲, 能够考虑到母亲精神上的需要。从母亲的情感生活出发,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全心全意报答父母。母亲逝后,守着母亲坟墓,按时祭扫,隐居山里。尊亲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孝道中比养要求更高的一种孝行。对待父母, 只敬不养不为敬, 只养不敬伤其心。所以,子女应该以敬的态度赡养父母, 关心父母的健康, 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

作者理想的孝道正文中只有入仕前的匡超人全部做到,而入仕后就忘恩负义,停妻再娶,高攀相府,对朋友绝情绝义。如果不是后来的堕落,他恐怕是《儒林外史》中事亲最孝的一个人了。作者让这样一个孝子彻底的变质,更能展现科举制度的毒害,功名带来的利益完全摧残了人的本性。

吴敬梓理想的是人各安本分,大家和谐相处的一个社会。在这个理想社会中,为官的应该象乐清县的知县李瑛一样求贤爱才,象安东县的知县向鼎一样笃于交谊;为民的应该象市井四奇人一样天怀淡定,抱朴守拙。为人儿女的应该像王冕一样恪守孝道,竭尽其能的奉养父母。

“人生贤不肖,倒也不在科名。”其实父母对于子女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不一定要取得功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只要儿孙孝顺,家人平安,家庭和睦。王冕的母亲看见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故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了解儿子虽有才但性情高傲,怕弄出祸来,特嘱咐出去做官。范老太太一生饥寒交迫的日子,对儿子无怨无悔,在治儿子疯病时还跑出门提醒丈人“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荀玫的母亲道:“而今得你进个学,将来可以教书过日子。”牛老道:“孙儿,我不容易看养你到而今。店里的事,即交付与你,我也老了,累不起了,只好坐在店里帮你照顾,你只当寻个老伙计罢了。”多么真诚的内心话,对儿孙的要求如此简单。朴实的村民只求子孙在身旁,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发现《儒林外史》是弘扬孝道,提倡孝道的。作者写匡超人,荀玖等小人物堕落的过程,其用意就是要让科举制度对所造成的恶劣社会风气负责。社会制度和风气深刻的影响人的思想和目标,对统治者的决定进行了要求。因为,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道不仅是做人的根本,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国家繁荣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8.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范文第4篇

麦家,以《解密》、《暗算》等军事玄机小说扬名文坛的知名作家,力作《暗算》被搬上荧屏后,好评如潮,并于2008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春节后,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风声》也已高调开机,超强明星阵容引人期待。而同时麦家也举家从生活了15年的成都迁到杭州,他想陪伴风烛残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他觉得这辈子亏欠父亲太多了,趁父亲健在,该守在床前尽尽儿子的孝心了……

恨铁不成钢,另类父爱让怨恨滋生

2009年2月4日,浙江富阳飘着丝丝细雨。在大源镇蒋家村一条窄窄的石板巷内,一位中年男子一边为妻子遮雨,一边叮嘱10岁多的儿子说:“牛牛,一会儿告诉你爷爷,说你留在富阳上学,以后可以天天守在爷爷身边了。”儿子高兴地答应着。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知名作家麦家。

麦家原名蒋本浒,1964年出生在浙江富阳一个普通农家。他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父母唤他作“老二”。在麦家童年的记忆里,受成分的影响,他被划入到了黑五类分子后代之列。为此,在学校里常遭白眼、受欺负。

1978年正月初二,父亲领着他去一个亲戚家拜年。一路上,父亲神清气爽、兴致勃勃。他告诉麦家:“要翻天了,要翻天了!高中不搞推荐了,能不能考上,就看你的本事了。”真要靠考试念书了?看着麦家怀疑的目光,父亲顿了顿说:“文化像太阳光,火烧不掉,水淹不掉,政府也没收不了。”麦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中升起上学的欲望。

多年后,麦家觉得,父亲尽管只念了几年私塾,可说出的话却充满哲理。或许是惧怕继续被人歧视的眼光,或许是想证明给周围的人看,几经努力,麦家如愿考上了高中。

然而,那时的麦家并不理解父亲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致使他在进入高中、失去了父母的管束后,玩心重了。他对周围的新环境充满了好奇,每天一有时间,麦家就往篮球场跑。因为过于贪玩,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当父亲得知消息后,对麦家不求上进的表现痛恨至极。寒假时,麦家刚一进家门,忍耐多日的父亲一把将他按在地上,拳头雨点般砸下来。一边打,嘴里还不停地责骂道:“我让你不争气,让你以后再贪玩,看你以后长不长记性!”麦家委屈极了,他边哭边为自己辩解着。看到儿子顶撞自己,父亲索性捡起地上的绳子往麦家身上一套,将他吊在横梁上,挥起大拇指粗的鱼竿“啪”的一声打下去,鱼竿折成了两截,他又拿起折断了的鱼竿狠劲向麦家身上猛打。“啪啪”的抽打声引来了很多邻居,却没有一个敢上前去劝阻,包括母亲。任凭父亲怎样打,倔强的麦家也不吭一声,只是感到自己的眼皮越来越沉。

后经母亲和邻居阻拦,父亲才停手。生平第一次被父亲如此暴打,麦家的心在滴血,一个难解心结从此在他心里画上了重重一笔。剧痛之下,他暗自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理父亲了!

这次毒打让麦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学生学习不好,就会被人瞧不起,就会没有好的前途。醒悟过来的麦家开始发奋读书,他的成绩一点点上升,但对父亲的怨恨却一点也没减轻。每次从学校回到家后,麦家从不主动和父亲说话,面对父亲的嘘寒问暖,他采取了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敷衍。

1981年,麦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工程技术学院,整个村庄沸腾了,家里特意摆了几桌酒席。酒席上,父亲醉了,他喃喃地说:“老二为蒋家争光了,老蒋家终于翻身了!”面对父亲的激动,麦家却没有多少回应,转身走了,只留下父亲的叹息声。

人在异乡,倍加思念亲人,麦家开始用笔书写对父母的思念,他特意将称呼写成“亲爱的妈妈、爸爸……”捧起儿子的信,父亲很痛心,字里行间,他能捕捉到儿子对自己的疏远。父亲特意请村上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字斟句酌给麦家回了一封很长的信:“儿子,也许我错了,自从那次打了你后,我们的交流少了,我知道你对我怀有恨意。其实爱有不同的方式,你长大后会明白的……”收到信后,麦家有一丝丝感动,但这种感动转瞬即逝。

多年温柔对峙,为人父方懂得父爱深沉

军校包吃住,每月还有12元的补助。一年下来,麦家还节余了87元,春节回家时,他买了很多礼物。可细心的母亲发现,儿子给自己从上到下买了一套新衣服,却一件也没给父亲买!父亲扭过头,什么也没有说,拖着沉重的步履独自朝自己的房间走去。麦家看到父亲的手向额角抹了抹,似乎在刻意掩饰什么。一旁的母亲再也忍不住,“哇”地哭了起来:“老二,你咋能用这种方式伤爸爸的心呢。没有爸爸的鼓励和辛劳,你能有今天吗?”麦家的心像被扎了一下,可他和父亲间的那道墙难以在短期内拆除。

大学毕业后,麦家分到了福州某军事机构,实习8个月后他在福州、南京、、成都等地辗转,度过了17年的军营生活。1992年春节,年近30岁的麦家第一次带女友回家探亲。临走前的那天晚上,母亲做了一桌子好菜,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唯独母亲一言不发,老是默默地往麦家碗里夹菜。长期不在母亲身边的麦家自然不懂母亲的心事,他好奇地问:“妈,儿子又不是客人,你这么客气干吗?”母亲放下筷子,一字一顿地说,“我和你爸是看一眼少一眼了,等你下次回来时,我们俩说不定就不在了。”

麦家看着母亲,一言不发,眼睛却不知不觉湿润了。离开家后,麦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母爱有灵》的文章,文中他动情地写道:“世界太大,母亲,我不能天天回去看您、陪您,为此我时常感到内疚。好在您已经激活了我的泪腺,我在难过时可以通过泪水来排解。”此后,麦家开始用一颗细腻、感恩的心来体味父母。

待麦加结婚,有了儿子后,他彻底读懂了深沉父爱。一年夏天,淘气的儿子刚入学就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打了同学。老师把麦家叫到学校:“你儿子很调皮,成绩也不好,得管教管教了,不然将来会没出息的!”回家后,麦家非常生气,他一把将儿子拉到跟前,甩手就一巴掌。这巴掌很重,儿子的鼻血顿时流了出来。看着殷红的鲜血流在儿子稚嫩的脸上,麦家呆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究竟怎么了?为何对儿子出手这么狠?儿子没哭,而是狠狠瞪了麦家一眼!接下来的几天,儿子都不理麦家,情形犹如当年麦家不理父亲。儿子越不理麦家,麦家越受煎熬,越觉得对不起父亲。这才几天,自己就难以忍受了,这些年,父亲是怎么过来的?他所受的煎熬谁能体会?

麦家彻底理解了当年父亲的“巴掌之爱”,想想多年来自己远在外地奔波,与父亲相处的机会少之又少,他突然萌生了愧疚之心,任泪水奔流。那一天,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想给父亲打个电话,可又一想,应该当面向父母道歉。

那年春天,麦家回家探亲。一年多没见,麦家发现父亲又老了很多。在父亲房间,麦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父亲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整齐地放着他前前后后出版、寄回老家的20多本书。他没想到,不少样书自己在搬家过程中遗失了,父亲却珍藏得完好无缺。麦家的视线再次模糊起来。这些年,他很少给父亲打电话。可他却不知道,父亲时刻都在牵挂着他,以他为荣。

晚上吃饭时,麦家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父亲微微一笑,端起酒杯对他说:“儿子,你有出息了,为咱老蒋家争了光。爸爸打你,是想让你更有出息啊……”看到父亲因激动而涨红的脸,麦家哽咽着说:“爸,你别说了,都是儿子不好,不该跟你怄十几年的气,儿子不孝啊……”

这一条横在麦家父子间长达数年的怨恨之墙终于被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父子俩冰释前嫌。

1997年,麦家在成都电视台电视编剧部干了3年,拍了一百多部专题片,撰写的电视剧本也获得了金鹰奖,但在最痴情的文学创作上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他打算放下其余工作,专心致志搞创作。2000年的一天,麦家找出所有存折,向妻子摊牌:“老婆,我决定停薪留职,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创作一部小说,这存折上的5万元钱是我预支给家里的生活费,3年后写不出来就不折腾了!”所有人对麦家这一举动都很不理解,在电视台做编剧多好啊。在一片质疑声中,麦家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儿子,爸不懂你‘造书’,但爸懂一个理,认准的事就去做,做就要做到最好。”听到父亲这句话,麦家心里踏实了很多。在父亲眼里,儿子不是作家,头上没有任何光环,儿子就是那个跟自己血脉相连的生命。

亲情与文化的传承,深沉父爱牵引游子回家

2000年后,麦家成了全职作家。妻子和儿子一早出门后,他就独坐在电脑前开始文字之旅。写作是痛苦的,但麦家总感到有一种力量在心中涌动。这种力量来自于父亲、来自于昔日战友的默默奉献。

数年蛰伏,麦家成功了,《解密》、《暗算》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

2006年上半年,麦家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有关他的报道。一位记者专程去他的老家采访,采访结束后,父亲把记者送出了很远。然而,就在与记者要分开时,父亲突然问了记者一个奇怪的问题:“记者老师,你跟我说实话,你觉得,我儿子究竟算不算一个作家呢?”看到这儿,麦家笑了,内心却十分温暖。父亲也许是想证明一下,在别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儿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想,无论自己的角色如何变化,但在父亲心目中,他永远是那个老二。

2007年9月的一天,麦家正在外面参加一个活动。哥哥突然打来了电话,“老二,爸爸摔伤了,有点严重,尽快回来看一下吧!”当麦家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时,父亲已处在深度昏迷之中,表情呆滞,呼吸非常困难。麦家守在父亲的病床前,很多往事浮现在眼前,那个身体硬朗的父亲已被岁月的风霜销蚀成弱不禁风的老人。而自己多年在外,无论沉浮,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尽孝,甚至还长达数年不理解他老人家……想到这儿,麦家的眼泪奔涌而出。

“百善孝为先”,自己亏欠父亲的实在太多了,还有机会弥补吗?

枯坐在父亲病床前的几小时里,麦家心里跌宕起伏。最后,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从成都迁回杭州,回到父母身边,陪伴他们,照顾他们。

实际上,杭州市文联早在2006年就向这位游子发出了邀请,只是当时面临太多实际问题。在44年时光中,麦家在成都生活了15年,成都已经成了他不折不扣的精神故乡,有很多东西难以割舍。

父亲身体有些好转后,麦家回到成都开始着手准备调动事宜。期间,他与哥哥始终保持通话联系,了解父亲的病情。到了2008年年初,哥哥再次传来消息,说父亲老年痴呆症状越来越明显,每天晚上睡时,都会喃喃自语:“老二,我要见我的老二……”

听着哥哥的话,麦家心里不由泛起阵阵酸楚,更加坚定了调回老家、回到父亲身边的决心。

2008年7月,麦家办妥从成都调到杭州市文联的手续,杭州市政府按人才引进政策,免费在市中心给他提供了一套大约130平方米的房子,并为其在西溪提供一套价值500万元的别墅供其创作。在拿到调令的那一刻,麦家心里一下踏实了许多。“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麦家庆幸,趁父亲健在,自己能为老人尽尽做儿子的孝心。

2008年11月3日,麦家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第二天,就匆匆踏上回老家的车程。当麦家出现在父亲身边,父亲原本浑浊的眼睛居然发出了亮光,他也许已记不住面前这个人就是他曾经毒打过、也深爱着的儿子。他只凭着本能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看到父亲的样子,麦家哭了,泪水滴落在父亲的衣服上。父亲伸出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擦拭儿子的泪水,喃喃自语。母亲看到此情,哭着对麦家说:“你爸已经深度老年痴呆了,他根本认不出面前的人是谁。每来一个人,他都摸着人家的脸说:‘老二回来了呵,回来了呵……’”医生告诉麦家:“你父亲的记忆力基本丧失,仅靠原来的原始深刻印象辨物。从现在情况看,他最难忘的人应该就是你。”同时,医生还告诉麦家,父亲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也许两三年,也许三五年。

听着医生的话,麦家再次在心里默默祈祷:苍天啊,愿我迟来的孝心能让父亲永远陪伴在我身边。

此后,麦家一边隐居创作《风声》的姊妹篇《风声再起》,一边照顾着父亲。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父亲说上几句话,甚至吃饭时都要亲自喂父亲。有时外出办公,他会打电话给哥哥,询问父亲的情况。

2009年2月4日,麦家与夫人黄尹带着儿子牛牛冒着蒙蒙细雨从杭州回到了老家。此次,他要为读六年级的儿子选择新学校,麦家觉得儿子起码要会说家乡话,要懂得血脉亲情。于是,在与妻子商定后,他决定让儿子回家乡富阳的小学读书。这样,既可以感受浓郁的家乡文化,又可以让父亲在床榻上享受天伦之乐。

母亲让儿子进故乡范文第5篇

一见就喜欢,同时领养姐弟俩

1999年8月8日,对四川省成都市营门口儿童福利院的女孩苏金来说,是格外可怕的一天――她的弟弟苏留将被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领养。

苏金和苏留,1996年被遗弃在成都市金牛区,当时姐姐5岁,弟弟3岁。福利院按照惯例,以当年的生肖属相鼠的谐音“苏”为姓,以被遗弃地点金牛为名,为姐姐取名苏金,为弟弟取名苏留。苏金和苏留按照年龄大小被分别编在不同的班里,只有在周末,苏金得到老师批准后,才可以去看望弟弟,与弟弟起玩耍两个小时。为了多带给弟弟一些惊喜,当老师发饼干和糖果的时候,苏金总是偷偷藏起来留给弟弟。现在,得知要与唯一的亲人分离,苏金害怕得蒙着被子号啕大哭。

最担心的时刻还是来了。8月8日,福利院的老师带着苏金和苏留去成都饭店见来领养苏留的美国夫妇。一见面,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男人就蹲下身子,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我是你们的飞机!”翻译向孩子们解释说:“布瑞德先生想说,他是你们的父亲。他现在只学会了50个汉字的读音,还不会用。”

苏留第二天就要被带回美国,苏金被允许留下来陪弟弟一晚。第二天一早,苏金见弟弟醒了,便唱着《月光下的凤尾竹》在床上跳起了傣族舞。拖翅、亮翅、点水、飞翔…眼泪不知不觉挂满她的两腮。苏金竭力唱得更动听、跳得更美,希望年幼的弟弟永远记住姐姐这一刻的美丽,永远不要忘记!

睡在另张床上的布瑞德夫妇醒来,惊讶地欣赏着苏金的歌舞。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布瑞德,时年45岁,是美国富国银行副总裁兼理财规划主管。他的太太卡莉,时年46岁,曾是法院书记员,后来做了全职太太。他们已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亚当16岁,小儿子约瑟13岁。布瑞德夫妇非常喜爱孩子,可是卡莉不能再生育。他们曾经领养过两个美国小孩,后来因孩子父母反,悔索回,“领养梦”破灭。

后来,他们找到领养公司,决定领养外国孩子。很快,他们收到了苏金姐弟的照片。布瑞德把短发的苏金看成了男孩,把穿着装饰衣领外衣的苏留看成了女孩。因为已有两个儿子,布瑞德决定收养“女孩”苏留。没想到,见了面他们才知道苏金是女孩,能歌善舞,灵巧可爱。老师还告诉布瑞德,苏金最大的愿望是不与弟弟分离。短短相处后,布瑞德夫妇喜欢上了姐弟俩,决定把他们都带回美国做儿女。

几天后,姐弟俩到了美国的新家。天空湛蓝,绿草如茵的草坪中央矗立着一座蓝顶白窗的美丽大房子。这个家,一对父母、四个儿女、三条狗和一只猫,正好十口。

煞费苦心,洋爸爸陪学中国文化

住进新家,苏金和苏留又兴奋又好奇,尤其是苏留,对什么都好奇,把家里的电器、水龙头开了关、关了开,还把布瑞德夫妇的衣物、文件等变成了他的玩具,扔得满屋都是,卡莉只得跟在他身后不停地收拾。

姐弟俩吃不惯西餐,早上要喝粥,蔬菜要吃煮熟的,肉要切细了吃。卡莉尽力学做中国菜,努力辅导两个孩子“牙牙学语”,累得心身疲惫。她忍不住向布瑞德抱怨:“领养中国孩子的决定错了,会影响我们后半生的生活。”

年零一个月后,坏消息传来,卡莉查出乳腺癌,被送去医院治疗。两个孩子这才感到,没有妈妈的家是那么空荡。他们去医院探望妈妈,发现妈妈原本像奶油蛋糕般圆润白皙的脸突然变得消瘦枯黄,眼睛失去了光泽,那头美丽的向日葵花瓣般金黄的头发在化疗中也掉光了。两个孩子这才意识到妈妈的病很严重。

苏金惊恐万分,再一次陷入与亲人离别的恐惧中。她和弟弟好不容易拥有了一个家,有了亲爱的父母和哥哥,她好害怕妈妈就这样扔下他们,一个人走了。

第二次去探望妈妈时,苏金和苏留剃了光头。看到妈妈诧异的眼神,苏金乖巧地笑着安慰妈妈

“妈妈,我们陪你起长出头发!”那一刻,布瑞德夫妇和孩子们抱头痛哭。卡莉发誓定要活下去,把孩子们养大!

一年后,卡莉的病情奇迹般得到控制。苏金和苏留已经可以流利地讲英语了,他们经常很关心地询问妈妈的健康状况。为了让妈妈安静休息,他们放学后总是去同学家里完成作业,顽皮的苏留也收敛了很多。

见孩子进步很大,布瑞德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热爱他们的母亲,但拥有时并不懂得珍惜,只有在失而复得之后,他们才深深感受到母爱的可贵和对母亲无比强烈的依恋之情。那么,他们是中国人,对于正在失去的母语和祖国文化,灵魂深处也会产生一种像失去母亲般的恐慌感吧。为了让孩子的心灵也能充实地成长,布瑞德决定不能完全像教育美国小孩样对待他们,要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

当听说要去新墨西哥州大学中文班上课的时候,苏金和苏留很不情愿,他们觉得爸爸太苛刻了,学习英文功课已经很费力了,还要额外增加学习任务。可是,布瑞德诡秘地笑着说:“学习中国文化,将会有很多

“惊喜!”

姐弟俩半信半疑地走进课堂,发现班上都是一些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华裔小孩。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苏金听到后面传来一个粗大的嗓门。她回头一看,后排竟然坐着一个大人――爸爸布瑞德。“爸爸同学”确实让姐弟俩吃惊不小。此后,他们只能乖乖地跟着爸爸去上课。

果然,跟“爸爸同学”一起学习中文充满了惊喜。虽说爸爸在课堂上最积极、最认真,课后每天还要自学两个小时,可两年下来,他只记住了几百个汉字的读音,学会了50个汉字。作为中国人、具有中文学习天赋的姐弟俩,掌握汉语拼写的速度让爸爸望尘莫及。

爸爸总是说:“看!汉字多么神奇,简直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学习中文不仅是学一门语言,而且还学了世上最复杂的几何!”可是,姐弟俩总是发现爸爸笔下的“建筑”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缺鼻子少眼。从又“笨”又勤奋的爸爸身上,姐弟俩获得了学习中文的自信和满足,不免有些“沾沾自喜”,也就越发喜吹学习中文了。

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中国姑娘,她进门后竟然用四川话与姐弟俩聊天。她是来自成都的刘丽,在布瑞德家附近开了一家川菜馆,特意来邀请姐弟俩去餐馆做客。姐弟俩欢天喜地地品尝了回锅肉、鱼香肉丝,对来自家乡的美食赞不绝口。此后,家里经常会有中国朋友拜访,他们送苏金姐弟礼物,请他们去家里做客,给他们讲中国故事和风土人情。

原来,在领养苏金姐弟俩以前,布瑞德几乎没有和中国人打过交道。为了让孩子“异国有老乡”,接受“中国生活”的耳濡目染,布瑞德特意与中国人交往。在新墨西哥州大概有2000名中国人,布瑞德千方百计去

各个角落寻找他们,邀请他们来与孩子交朋友。

惊喜总是连绵不断。有年除夕,苏金姐弟发现家门口竟然挂了两个红灯笼,房间里摆了很多气球和红色剪纸。布瑞德招呼孩子们赶快给气球充气、在窗户上贴窗花。夜幕降临了,红灯笼亮起来,窗花在灯光下熠熠闪光,妈妈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孩子们一拥而上,兴高采烈地围着餐桌。可布瑞德却踩着气球跳起舞来,一个个气球砰砰爆炸,他嘴里大叫“新年快乐”。孩子们嬉笑着跑过去,与爸爸一起放气“炮”。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后来,亚当和约瑟也加入了中文学习班。孩子们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用英文句式说中文,用中文句式说英文,别有一番情趣和幽默。每当吃完晚餐,苏金就会用中文语序讲英文感谢妈妈,让欢声笑语驱除妈妈天的劳累。

有一次,布瑞德带苏金姐弟去逛街,在一扇写着WOMEN字样的门前,苏金认真地邀请爸爸一起进去。布瑞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指着门上的单词用英语说:“WOMEN――女厕所,你请进!”苏金一本正经地用中文说:“那是‘我们’,请一起进!”这样的中英文混用,总给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带来很多意外的欢笑。

爱孩子,所以爱中国

2002年,读飞行学院一年级的哥哥亚当暂停学业,前往中国台湾做义工。他不断地给家里寄信介绍台湾:阿里山春夜,万千萤火虫聚集;日月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自凌空水自闲:平原海岸,阳光白沙,清风椰林……苏金姐弟对东方故土充满向往和憧憬。

两年后,亚当的义工服务结束,布瑞德带领全家前往台湾迎接他。一家人特意游览了中国大陆的许多名胜古迹。面对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布瑞德惊叹道:“外国油画描绘飞翔,要给人加一对翅膀,而中国人描一朵云,绕一根布带,那轻盈悠然的飞态便表达得美妙传神。这真是神仙的构思!”苏金姐弟异口同声地说:“那叫巧夺天工!”

“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几百年历史的美国远远无法相比的。”布瑞德对孩子们说,“中华文化是世界奇迹,对世界文化影响巨大。”苏金姐弟第一次为自己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最后,他们去成都儿童福利院拜访。当年照料姐弟俩的老师热情地迎接他们。当老师发现苏金姐弟能熟练地说、写中文时,不禁晾讶地对布瑞德夫妇说:“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福利院被领养到国外的孩子很多,但是几年后见到他们,几乎都忘了母语,而且一些孩子长大后竟然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神态中好像很看不起中国人。老师们看到后都感到悲哀,相信有一天那些孩子自己也会感到悲哀……”

这一刻,苏金姐弟才深深感受到了爸爸那深厚、博大的爱。他是多么爱他们,爱他们心里所爱的一切,并想尽办法成就他们心中所爱。

晚上,一家人转悠到金牛区的一家小饭馆吃饭。经过金牛公园时,苏金突然呜呜哭了起来。面对大家迷惑不解的目光,苏金伤心地说

“其实我们的生父母还在,我和弟弟就是在这里被遗弃的。我的原名叫郑雪,弟弟的原名叫郑龙。我相信我们的生父母当时一定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无法养活我们,所以

我好想找到他们,想知道我们祖先的故事,想知道我们怎么来到这人世……”

布瑞德夫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领养两个孩子后,他们一直把姐弟俩当作天赐珍宝,没想到他俩还隐藏着个秘密。想到将来可能有另外的父母来与他们分享孩子,他们心里很难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布瑞德这样开导自己,也开导妻子:“认父母、寻根都是人之常情。我们不是希望他们保留母语、爱自己的国家吗?为什么他们不能认自己的生身父母呢?我们领养孩子,不是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是想给他们爱,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于是,布瑞德郑重地说:“孩子,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想过没有,找到父母就要尽自己的责任。”苏金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说:“等我长大工作后,再去找他们。也许将来回中国工作是我的个重要选择。”苏留也表示将来要回中国经商。

2007年,布瑞德经过深思熟虑,说出一个让大家吃惊的想法――辞职去中国。卡莉非常不理解,问:“亲爱的,你做富国银行高管24年,如今为何放弃百万美金的年薪,和几年后就能享有的优厚的退休福利,选择去一个陌生的国度从头开始?而且你已经53岁了……”

布瑞德说:“我爱孩子们,他们带给我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国,也令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中国是孩子的故乡,也应该是我这个父亲的第二故乡,我想去故乡建个新的家园,我相信我的能力。只是我还没有下决心。卡莉,亲爱的,你还在和癌症抗争,身体抵抗力极差,手术也留下了后遗症,我担心你……”

没想到,卡莉对他说:“亲爱的,我们能拥有个中国的家,多么美好!去吧,我很坚强!”

2008年10月,布瑞德辞职。为了进驻中国,他出任加拿大安大略林得塞公司全球销售总裁兼中国业务副总裁。为了了解中国,他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一次,他学习《陋室铭》,特别喜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罄……”他灵机一动,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韦德馨”,给自己贴上“中国人”标签。

2010年,韦德馨在深圳市南山区创建了自己的理财软件及咨询培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