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中的科学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生活中,有着许多科学小常识。脱毛衣时为什么会噼啪作响?扁的乒乓球为什么用开水烫就会变的完好无损?······现在,让我讲给你们听吧。
我想大家在冬天晚上睡觉时,一定会脱下毛衣吧,当你脱毛衣时会发出噼啪的声响,可别以为这是什么怪物在作怪,其实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了的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的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中和,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并且带有白色的闪光。
小时候,我在家玩接乒乓球,一不小心乒乓球掉在了地上,又被我踩到,本来完整的乒乓球瞬间没有了弹力,扁了。我很着急,便找妈妈:“妈妈,我的乒乓球扁了。”妈妈接过乒乓球就找了个锅,倒上水,把乒乓球煮了起来,我看见了:“妈妈,乒乓球不能吃!”妈妈便说:“孩子,把乒乓球煮一煮能恢复原状。”我很好奇:“为什么呢?”“因为热胀冷缩的原故,将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球体里的空气胀了起来,乒乓球就会重新鼓起来。”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小的科学方法,包含着科学道理,只要肯动脑,方法一定比困难多。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创新作文呢?在这里,笔者介绍如下两种常见的方法:
一、迁移法
迁移的本源就是课文,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就是学习语言的依托、学习作文的范例,将学课文与学作文统一起来,由此及彼,先读后写,学会迁移。学课文是学作文的基础,学作文是学课文的深化,写作文是学作文的升华。“学课文”的过程,也是“学作文”的过程,不能孤立。我们通过上语文课,不仅要说话、读书、研讨,同时也会获得与“写”相关的信息与技巧,因此作文不仅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更应该是每一节语文课的任务。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既要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还要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要从课文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如典故、成语、名言警句等,这些都可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迁移创新写作常用方法如下:
补,将课文中没有具体描述或省略掉的内容补充具体,在填补中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改,将原课文进行改写,可以改变人称、结构、体裁或情节等,在改写中变换角度,灵活表达。
续,在课文结尾处续编以后的故事,在续写中编缀新情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延,课文学完后,我们的思考并没完,可以让时间、空间延伸,将过去、现在、未来贯通,在延伸中体验情感,梦想成真。
仿,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在模仿中寻找创造的快乐。
缩,将长篇课文缩写成小短文,在缩写中抓取核心,使语言精练。如将《报任安书》《边城》等长篇课文缩写成200字的短文也是很好的作文训练方式。
组,将不同课文的角色联系到一起,组合创编新的故事,在组编中巧妙安排,联想创造。
联,将不同课文中学到的词语或事物串联成一段故事或文章,在串联中建立联系,大胆想象。
这八种迁移方法都以课文为依托,变单纯的阅读为读写结合,在日积月累的语文课学习中学习语言、学习作文、学习创造。
二、想象法
想象是学生写作必不可少的,它能使事件完美,能使道理深刻,能使人物栩栩如生,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永恒主题。
童话类,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风云日月等以生命和智慧,宣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表达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学写童话,将生活变成童话创作的素材,作文自然不再可怕。
科幻类,是有关科学幻想的内容,其中闪烁着作者对科学的了解与认识及新奇想象的火花。
假想类,想象某个假设条件下发生的事情。这类假想类作文还包括现实生活想象作文,即假设发生了某事,而实际并没有发生。
写想象创新作文,要随时随地撷取素材、抓住灵感,也可以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开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动人的作文少不了鲜活的素材,可是素材从哪里来?我们的生活如此单一而枯燥,这是许多学生屡屡挂在嘴边的苦恼。
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中,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一些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人生方面的启示。这对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欣赏品味的提高将非常有利,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才会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有所提高。科技作品的阅读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此努力培养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近几年来,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1.重视文学作品的背景介绍
在阅读教学中,介绍作品的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和情调,有助于学生更彻底地了解作者倾注于作品的情感方面,从而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本身的人文性。比如,在讲《赤壁赋》的时候,若是不介绍作者苏轼的一些背景,那么学生便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一些情感;若是在讲《小石潭记》的时候不对柳宗元的背景进行介绍,那么学生也很难理解作品中蕴含的那种郁闷和凄清。学生只有真正地把握了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把握时才会更加到位,才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的一些细微变化。
2.重视语言表达方面的体验
作品中的一些语言能够进行情感的传递,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引导或帮助学生加强对语言的品味、感受和体验。比如说我们都学过的《荷塘月色》,文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漫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等句子,对叠音进行了妙用,这也将本篇文章的韵律美和音乐美更好地体现了出来,并且还营造了一种特有的意境。文中一些句子不但将读者的视觉调动了起来,还将读者听觉等其他的感官调动了起来,比如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便是如此,对语言的表达进行体验,不但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本身的语感,还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字本身的美妙,这样学生就会更加重视语文的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语言欣赏的角度领略文学作品的人文意蕴、人文内涵。
3.重视作品内涵的挖掘
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感、心理以及价值观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必须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深刻感受作品的人文色彩。比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通过对刘和珍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中国女子的沉勇,通过挖掘内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真的勇士的含义。挖掘作品的这些内涵,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会提高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为社会去努力、去奋斗。
二、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为了写好作文往往会搜集更多的资料,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好地表达出来,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人文素养,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措施,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
1.重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在表达和交流以及学生认识世界、自我认识的时候,写作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让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能够将学生愿意表达的愿望激发出来。在作文教学的时候,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会更加愿意关注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其感兴趣的话题,更加仔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文章的写作,其感情表达会更加真实。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晚自习以及边读边想的写作,这样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写,不但写得更加真实,还能够将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出来。
2.重视学生对真情实感的表达
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写出真实事情的时候,更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的过程进行开放,对于学生写出来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东西,老师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
3.重视学生对创新立意的表达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文教学;有效方式
一、小学作文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作文在小学分为三个阶段,二三年级作文字数大约有200字左右,4、5年级的作文350~450左右,6年级的作文500~550左右。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内容,我们在字、词、句的教学完成后,最后运用于作文,作文的好坏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小学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虽然我们一直在探索孩子们我的自我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引导仍旧起着主导作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小学阶段打下的学习基础。
1.基础学习不牢固
字、词、句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掌握好字、词、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任务,孩子们必须牢固的掌握好字、词、句,才能有有效的运用到作文中去。然而,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教的“一丝不苟”,从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有的老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书本或者字典上的字词解释,课堂枯燥,严重限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教学方式的呆板,孩子们厌学,又怎么能够对字、词、句进行牢固的掌握呢。
2.我们在第一个基础教学教学中就提出了部分老师教学过于“科学”化,而导致教学方式呆板,枯燥的课堂很难让孩子们衍生出其他情感来,而我们的作文恰恰需要的就是情感,没有好的感情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我们教学中忽视了对孩子们在写作中的情感培养,好的文章倾诉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这道理对我们的孩子也是同样的。
3.作文修改能力差
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在我们的作文中常常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直接改变了孩子们的写作的内容方向,然而孩子们的习惯都是写完了就“大功告成”,对自己的作文没有修改的能力。老师们往往重在了教学生们怎么去写作,而忽视了孩子们的作文修改能力,。一片优秀的作文是写作和修改为一体的,没教学好孩子们的修改能力,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不完整的。
三、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式
1.基础能力的培养
审视当前的汉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十分端正我们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做到“一丝不苟”。对待教育严肃认真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应该赞赏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教学方式缺乏鲜活的色彩,缺乏生命力,又怎么能够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呢?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习惯称之为“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年龄段摆在这里,是活泼好动、求知能力特别强的时期,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我们的课堂如果没有生命力、没有色彩,孩子们会对教学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中一定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解放天性中去学习字、词、句。例如在学习造句中,二年级课题是“请仿造“秋天的落叶真美啊,我真想把他们拍下来!”这是个感叹句,同时也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句子。一个小朋友的造句“dangao真甜啊,我真想把它一口吃带掉!”对于这个小朋友的造句没有一笑置之,相反我用作课堂的例句。这个小朋友的造句不但有趣,关键是把生活中的实例讲了出来,还把自己不会使用的汉字用拼音代替,既增长了他造句的能力,也锻炼了他其它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让其他小朋友在课堂感受实际生活中的趣味。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作文写作中,小朋友们就不会没有事情可写,教会我们的孩子们,作文来自于实际生活。
2.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好的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就如同唱歌一样,没有感情的演唱是无法打动听众,没有感情写作就写不出好作文。以为我们的教课书为例,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无不为作者的那些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所打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们的情感培养。孩子们的感情很单纯,他们的感情多来自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和与同学之间,我们要多鼓励孩子们在这三者关系之间去发现真、善、美。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老师对同学们的倾情奉献,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这些简单的而又温暖人心的情感,每天都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流动,要教会孩子们用心去感受三种情感的真、善、美,在用言语引导孩子讲感受的感情表达出来,运用进作文中,长期的积累,孩子们在写作时,笔下的感情会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情感写作,又做到了对孩子们的素质教育。
3.修改能力的培养
一、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时,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要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即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所谓“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练笔,它与成人的写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目的不同。成人的写作,大都是“有所为而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种交流往往是超越时空的。通过交流,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这种交流,往往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小学生习作练笔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
第二,文章表达的要求不同。成人的科学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对人类真理的探索和发现。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在表达要求上,必须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为基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为手段,把自己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样,成人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现实的客观反映。在创作时,作者必须以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为基础,充分运用虚构和典型化等手段,对众多个别的、特殊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他们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的习作练笔,只要求将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景和物如实地写下来就行了。
第三,评价的标准不同。我们在评价成人的科学著作或文艺作品时,要看是否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是否做到思想性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等等。但是,我们在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时,主要看《大纲》中规定达到的作文基本功是否已经过关。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看是否达到:字词运用准确,句子通顺连贯,有中心,有条理,内容真实具体,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显然,这个标准,对搞研究和创作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对小学生来说,需要进行五、六年严而有格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小学生作文文学化和评价小学生作文“标准过高,评分过严”的不良倾向。
2.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生习作练笔的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的内容是认识的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素材和进行习作构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人脑反映外部现实的生理——心理的机制中,语言担负着第二信号系统的职能。对刚刚上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认识工具。小学生习作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主体尚不能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这就引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问题。我认为,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为了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更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极思考,获取习作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尝试练笔,发现疑难之处,并做好质疑的准备;让学生通过尝试修改,领悟修改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欢乐,等等。可以说,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是否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由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①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②能否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③能否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要努力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这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①在组织启动阶段,表现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组织起来。②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表现为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和点拨。③在总结评价阶段,表现为对学生的习作是否达到习作目标作出总结和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教学;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二、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把握了作文教学方向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这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为我们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具体地说,从文体方面看,主要学写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从能力方面看,主要培养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意义所在。我认为,《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是很有道理的:①记叙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为主,它是言语交际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的基本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记叙文是以写“实”为主要手段,大都叙写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
第二,要明确“小学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的价值所在。记叙文固然是小学生习作练笔的重点,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首先,应用文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让小学生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学会现行教材中规定的常用应用文外,还应适当补充其它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其次,应用文具有语言准确、平实、质朴、简明扼要的特点,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彼此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叠加起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伴随着作文教学过程一体化完成的。那么,如何保证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完成呢?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指作文的内容;“怎样写”是指作文的表达形式,即谋篇布局。小学生的作文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学生作文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从对平时的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来。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作文内容固然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不等于作文内容,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生活素材上升为作文内容,必须经历一个思维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其流程如下:
观察生活思维的加工和整理作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