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雨霖铃

新雨霖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雨霖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雨霖铃范文第1篇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我。我是教了一二十年外文的教书匠,可我总跟人家中文系一个鼻孔出气,再三告诫学生中文其实更重要,中文比外文更难学,即使对于中国人。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我有证据。说来难以置信,在翻译课上,学生做的“中译日”(把中文译成日文)作业往往比“日译中”看起来顺眼。所以我宁愿相信国人有外语天赋而不相信中国人天生就会中文,不少学生译出的中文简直匪夷所思。此其一。其二,就全国范围而言翻译水平也似乎每况愈下,尤其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一方面,几乎不亚于洋人的叽哩哇啦的外语交谈声讲演声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又常常难以卒读,不知是翻译文字还是翻译文学。日前北京一位老先生打电话说请了一大帮子“海归”文学博士翻译一套名家全集,“这下可遭殃了,他们的中文是多么怵目惊心啊!”

的确,我们的中文正在风化正在荒芜。诗歌明显沦为“一个王朝的背影”,美文几乎成了又一种乡愁。昨天随手翻阅一家颇有名气的散文选粹刊物,“美丽而漂亮的女孩”之句赫然入目。惊诧之余,又生出一丝欣慰:好在还没说成“美丽而漂亮的男孩”。

中文的风化与荒芜,原因固然很多,但至少外文的过热难辞其咎。大学里的“大学语文”取消了,提倡双语教学。一些地方甚至“要从娃娃抓起”。或许有人质问又不是人人要当文学家何必小题大做。这怕是一种误解。毫无疑问,中文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平湖归帆、杏花春雨、秋月霜天、渡头落日、墟里孤烟以至灞桥杨柳、易水风寒……。也就是说,中文更关乎心灵和审美,关乎天人之间的信息通道,关乎感性、悟性、天性、灵性―这些微妙元素一旦错过最佳萌芽期和发育期,很可能抱憾终生;外文学习则主要关乎“器”,关乎理性(定义、概念、逻辑、规则),而“器”和理性是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掌握的。其实,人的大发明、大学问、大艺术,较之理性,更与灵性有关,所谓“灵机一动”,绝非笑谈。那么对于青少年尤其娃娃,哪个更珍贵呢?为什么不让一颗刚出土的小苗苗去尽情吸纳植根于本土自然的母语芬芳中文雨露呢?

我总怀疑―也许我心术不正―美国佬英国佬有个大大的阴谋,即用烦不胜烦的英文耗掉我们有限的脑浆扼杀我们万能的灵性从而把我们变成。当我们捧着英文课本抓耳挠腮心力交瘁的时候,他们以逸待劳灵机一动地鼓捣点什么发明从而一个又一个把诺贝尔奖捧走―一个就一百万美元!名利双收,皆大欢喜。

新雨霖铃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85-01

【关键词】心房颤动 老年人 护理

阵发性房颤(P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关于其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报告较多,但对高龄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报告较少。我们根据年龄将268例PAF患者分为3组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龄(80岁以上)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住院或家庭病床患者,均随访。选择条件为每例患者房颤发作必须3次以上,且首次及随后的大多数发作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无发作期有窦性心律,每次房颤发作时间≤3个月,除外预激综合征、二尖瓣换瓣术后、甲亢等情况。符合条件的病例共268例,其中男170例,女98例,年龄26~91岁,平均57.3岁。59岁以下的患者108例,男78例,女30例,为I组;60~79岁的患者112例,男74例,女38例,为Ⅱ组;80岁以上48例,男38例,女10例,为Ⅲ组。

1.2 方法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0版)有关标准[1],判定所有患者是否有引起房颤的基础疾病,同时判定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房前后径女性>34mm、男性>35mm为左房大;在房颤发作期和发作间期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碘胺酮、奎尼丁、心律平、洋地黄和β受体阻滞剂等),被认为长期用药;如仅在房颤发作期用药,则为间断用药。患者出院或家庭病床随访12―72个月,了解房颤发作诱因及发作时症状、药物治疗、并发症和生存等情况,若房颤发作>3个月,即认为房颤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 I组在随访期间共发生可记录的房颤672例次,有明显诱因者472例次(70.2%);Ⅱ组在随访期间共发生房颤936例次,有明显诱因者430例次(46.2%);Ⅲ组在随访期间共发生房颤398例次,发作前有明显诱因者90例次(22.6%),Ⅰ、Ⅱ、Ⅲ组发病诱因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I组与Ⅱ组比较,χ2=6.73,P

2.2 房颤发作病因 Ⅱ、Ⅲ组患者房颤发作时有明确病因者明显多于Ⅰ组(P

2.3 临床症状与体征 房颤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心悸、憋气、头晕等。体征主要有心室率>100次/min、心功能不全、左房增大等。

2.4 房颤的转复情况 房颤的转复主要是通过镇静休息、抗炎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转复等,通过上述转复房颤不能恢复为窦性心律者为失败。

2.5 随访期末患者的情况

2.5.1 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 Ⅰ、Ⅱ、Ⅲ组在随访期末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分别为8例(占7.4%)、21例(占18.1%)和18例(占37.5%),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

2.5.2 心因性死亡 Ⅰ、Ⅱ、Ⅲ组患者在随访期末发生心因性死亡分别为4例(占3.7%)、9例(占7.8%)和8例(占1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房颤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国外报道[2],在成年人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3%~0.4%,60岁以上可达2%~4%,75岁以上常超过1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作时能找到明显诱因的现象逐渐减少,这可能与老年人心肌储备能力减退,心功能普遍下降或者老年退行性病变有关。

本资料表明:①Ⅲ组患者房颤发作的诱因比I组患者少,Ⅰ、Ⅱ组患者以劳累、情绪激动为主,Ⅲ组患者以受凉感冒为主。这可能与Ⅲ组患者年龄较大,不能清楚自述诱发因素,加之Ⅲ组患者心脏病史长,心肌损害严重,心脏扩大或心功能差,身体抵抗力也差,较易受凉感冒有关。②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减少,Ⅲ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少于Ⅰ组。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通过镇静休息(抗炎)而转复房颤的情况逐渐减少,而用药物(洋地黄等)转复较多。④随着年龄增加,心因性死亡逐渐增多,与老年较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有关,而且高龄患者较多出现“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及心脏储备功能的改变,对心室功能不全适应性的下降都起一定的作用。

总之,高龄患者房颤发作时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诱因以受凉感冒为主,较多伴有基础病、左房增大和心功能不全,且较易转为慢性持续性房颤,心因性死亡发生率较高等特点。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要做好卫生宣教、疾病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尽量避免诱因,努力降低高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新雨霖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山洪灾害;损失;成因;防御措施;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呼中―松岭区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66-01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1-4]。新林―呼中―松岭区山洪灾害相对较重,涉及境内15个重点小流域,防治区总面积为2 467.61 km2,占全区面积的10.5%;确定新林―呼中―松岭区山洪灾害易发15个小流域内15个镇(场)的19个社区为山洪灾害危险区;危险区人口2.91万人,占防治区总人口的29.9%。防治任务艰巨,是该区域防洪减灾方面的薄弱环节。

1 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呼中―松岭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中部,新林―呼中―松岭区总面积为23 550.04 km2。伊勒呼里山脉横贯本区中部,并与本区西界的雉鸡场山脉相连,形成本区地势西中高,北部、东部、南部低的地形特征。平均海拔为600 m左右。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山间盆地分布于全区河谷地带。本区地处北纬50°以北中高纬度区,为寒冷湿润气候区,寒暑变化明显,温差悬殊。

2 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1991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全区诸河流流域性水灾。洪水将左岸堤防冲毁,铁道以东铁东街受灾人口约1 600人,造成逾300户房屋被淹毁,洪水给新林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呼玛河洪水6月30日到达碧水镇,系该站建站以来第1位洪水,洪峰流量达4 290 m3/s,水位101.74 m,呼源镇、呼中镇、碧水镇、宏伟镇共计逾8 500户近4万人受灾。这次洪水使新林、呼中两区遭受重创,超过1.3万户居民房屋受灾,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 000万元。1993年西里尼西河发生洪水,造成宏图镇油站后二道桥塌陷,呼中镇内涝成灾,部分桥梁、农堤、城堤水毁,农田被淹,经济损失405万元。1996年呼中自然保护区和亚里河分场因暴雨成重灾区,使呼中区的部分公路、桥梁、堤坝和农田受到严重水毁,特别是呼中、碧水2个镇的堤防损坏惨重,损失达557万元。1998年发生了较大的灾害性山洪和较大规模洪水过程。造成本区域较大的经济损失,尤以呼中区为重,呼中四镇经济损失逾1 300万元。2003年塔河发生2次洪水,宏图镇河西桥西侧冲塌,油站后二道桥冲毁,大部分农地被淹。2010年洪水冲毁部分城堤成灾,受灾居民500户,人口1 500人,房屋2 000间,经济损失逾100万元[5]。

3 山洪灾害的成因

虽然黑龙江省在国内属少雨省份,但却常发生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就局部暴雨而言,有的暴雨极值已接近国内高值。新林―呼中―松岭区的山洪一般为暴雨型山洪,具有集雨面积大、范围广、降雨量大、径流形成快等特点,因此一旦发生大的降水,境内中、小河流水位随之在短时间内暴涨,导致山洪的发生[6]。对区域内山洪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 天气因素

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影响,境内河流水系突发性降雨频繁发生。全年降雨量的70%多集中在6―8月,极易形成大的洪涝灾害。

3.2 地形因素

区域内有些小地形地势低洼,处于切割深度大的线性河谷中,期间的居民点最容易受到山洪灾害的威胁。由于在强降雨过后,地表径流顺着地势迅速汇集到低处,其势能的累积形成严重的山洪灾害。

3.3 人类活动因素

山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居民“靠山吃山”,往往依靠砍伐林木作为经济来源之一,还有的沿河进行开荒采砂等,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由于森林被乱砍滥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径流量增加;而同时河道造成淤塞,导致其泄洪能力减弱,双重作用下,加重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此外,中、小河流缺乏有效的治理,其中一部分未设置防洪工程,沿岸防洪能力低,因无法形成防洪体系而造成山洪灾害频发。

4 山洪灾害防御措施

4.1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

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灾害防御预案,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新林―呼中―松岭区山洪灾害频发的局面,深入宣传防洪减灾知识,设置有效应急措施,做到洪灾来临时迅速将人员和财产进行转移,通过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保障[7]。

4.2 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对区域内降水、防洪工程等情况实时收集,从而对全区的洪水进行监控,尤其是重点区域,做到重点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的预警机制与组织体系,形成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非工程防御体系;架构集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于一体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由从预警平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报警体系;共享气象、水文等部门已建的站点,并建设简易监测站点和自动监测站,组成雨水情的监测站网。

5 参考文献

[1] 朱秀红.五莲县山洪灾害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128-129.

[2] 咸立仁,吴亚娟,李俊有.宁城县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6):97,121.

[3] 刘昌东.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4] 黄理军,王辉,张文萍,等.湖南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治区划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4):483-486.

[5]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37-41.

新雨霖铃范文第4篇

当前,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引下,国家高新区正以百舸争流、千舟竞发的态势投入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那么,如何做大做强榆林高新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高新区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议题,就相关问题,本刊专访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榆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文明。

新西部:国家高新区从1991年正式创办至今,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科技体制改革“实验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高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发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已充分彰显。能否谈一下榆林高新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另外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已形成哪些方面的内生优势?

李文明:榆林高新区前身为榆林经济开发区,是陕两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12月经陕两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和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区。园区位于榆本文由收集整理林市区西南郊,规划面积91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功能区为28.4平方公里,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组团。

建区13年来,高新区始终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区域中心城市示范区的目标努力奋斗。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29.13%;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增长49.78%;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32.78%;财政总收入23.72亿元,增长18.6%,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高新区助推榆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形成的内生优势为其进一步强身健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交通快捷便利。高新区是榆林城市建设的新中心,与老城区连为一体,紧靠包茂高速、西包铁路、太中银铁路、榆阳机场等陆空交通大动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区内愉林口岸办、榆林海关正在建设当中,是对外贸易的直通口岸。

(二)基础设施完备。建区以来,城市功能区建成面积达13.2平方公里,建成市政道路50多条,园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骨架。建成榆横铁路(西包铁路支线),成为煤化工基地对外连接的主要物资运输通道。建成变电站4座、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厂1座、热电厂1座,通讯、供热、供排水等市政配套管网全部到位,电力环网初步形成。

(三)产业优势突出。园区以“二次创业”为契机,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发展。截止2011年底,区内累计引进项目332个,投资及合作的500强企业达25家,科技型企业65家,占全市的一半,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主要企业有:甲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的榆天化和延长石油集团,技术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两京电气集团,西部最大的玻璃企业华宝玻璃厂,羊毛防寒服占东北和华北30%市场份额的羊老大集团,后劲十足的陕西天宁、榆林广济堂等制药企业,实力雄厚的青岛啤酒、巨鹰枣业等食品加工企业。

(四)科技实力强劲。园区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强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48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项。区内80%的企业设有技术研发中心,拥有10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实施校地科技合作项目260多项,累计上报登记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7项,取得市级重大科技成果85项,科技支撑和辐射示范能力不断增强。

新西部:目前,榆林高新区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应对区域竞争、突破资源瓶颈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但高新区面临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请您谈一下高新区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战略机遇?

李文明:环境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发展机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一)能源化工市场需求旺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会改变。据统计,我国的乙烯、丙烯、合成树脂等大宗化工产品国内市场满足率只有50%左右,预计未来10年,国内化工产品仍将保持6%-8%的平均增长率。

(二)中省市政策的叠加效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正式获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榆林北部列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战略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规划》等国家级区域规划即将实施;省上加大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力度,在原27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拟制定支持榆林持续跨越发展新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榆林高新区建设、推进榆横一体化、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有利于高新区得到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国家专门出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政策,对中西部地区承接能源

矿产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作出指导,这对高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高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其作为全市产业、城市、科技、人才等创新发展“试验田”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也必将会成为引领示范、带动全市和区域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新引擎。

新西部: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立辐射带动陕北榆林、西部陕西乃至更大区域发展,跻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能化科技新城”,你们有那些方面的思路和举措使其顺利推进?

李文明:未来十年榆林高新区应着重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四个方面推进,并创新机制体制,全面加强措施保证。

(一)加强科技支撑,构建创新创业体系。一是要积极对接区域产业的科技需求,着力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研发资源集聚工程。要以榆林学院为核心,加强与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建设集研究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创新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深化工程。进一步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峰会机制,继续加强校企对接、院企合作的传统产学研模式,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高端人才汇聚工程。围绕能化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努力聚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一批紧缺型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科技平台升级工程。启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组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联盟、矿区生态修复技术联盟等,合力攻关行业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科技金融支撑工程。加快设立科技创新扶持基金、中小企业扶持基金等科技基金,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促进基金。二是要加快实施创业三大计划。载体建设提升计划。针对能化装备、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产业,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面积大、设施完善的科技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服务模式创新计划。建立“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中介服务”的运行模式,积极开展战略规划指导、市场开发服务、技术辅导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金融支持等增值服务,加快从单纯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向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多功能服务转变。创业环境优化计划。围绕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服务平台、创业资金资助、企业税收优惠、产品采购等方面研究制定促进创业政策体系。

(二)聚焦能化特色,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一是要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高端拓展延伸能化产业链,做大能化装备和精细化工产业规模,推动集群发展。能化装备产业要围绕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等地区大中型煤矿及煤化工企业的设备需求,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矿用机械和化工机械两大领域。精细化工产业要加快推进中煤集团、华电集团、延长集团等重大煤化工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延伸煤气化、煤液化产业链,引进下游产品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芳烃产品链,生产塑料制品、聚酯纤维、涂料、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二是要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产业要实施龙头企业(或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风电设备、新型储能等蓬勃发展的格局。节能环保产业要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需求,重点发展煤田环保设备与技术、节能技术服务、环保新材料和生态修复领域。三是要面向城市发展需求,提升发展都市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市产业要充分发挥地区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以及新型建材三大领域。现代服务业要以总部经济模式带动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中介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会展贸易等领域,努力建设陕北地区高端服务中心。

(三)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是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要建成“一心、两区、多园”的核心区。“一心”即研发创新功能中心,“两区”即高端服务功能区和高端产业发展区,“多园”即包括创业及科技服务区、精细化工产业园、装备产业园、都市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教育培训园、能化物流园等。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要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循环型水务工程,构建从水资源供应到收集、存储、处理、回用完整的水务系统。推进政务、教育、医疗、物流系统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构建完整的区域信息化体系。加快景观带改造工程、景观河道及大面积生态绿地建设,建成“一片、两带、多园”的生态景观系统。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快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运作。实现医疗服务覆盖全区,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成体育中心、图书馆、科技馆等设施建设,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健全商务商贸配套设施,完

善生活服务功能。

新雨霖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空心钉内固定; 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

doi:10.14033/ki.cfmr.2017.2.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130-0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畸形、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疾病死亡率高的特点,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临床上给予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次研究探讨空心钉内固定与股骨^双极假体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作为试验对象,入选标准:本次试验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相关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排除伴有手术禁忌证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22例、女31例;年龄70~85岁、平均(78.5±3.1)岁;右侧

26例、左侧27例;Garden分型:Ⅲ型36例、Ⅳ型17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8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22例;观察组男23例、女30例;年龄70~87岁、平均(78.7±3.3)岁;右侧28例、左侧25例;Garden分型:Ⅲ型38例、Ⅳ型15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20例;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首先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其中38例患者采用水泥型假体固定方式,15例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固定;对照组: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骨折的闭合复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固定骨折采用3枚或者2枚平行空心拉力螺钉。对照组不放引流,术后1~3 d给予患者抗生素,观察组安放引流,术前与术中各实施一次抗生素,于术后1~2 d将引流管拔掉,之后3~5 d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1]。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2],总有效率=优率+良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相关指标情况(失血量、手术时间)及随访1~2年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述的趋势,该病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上有一定难度,由于该病的解剖学结构,疾病的发生容易损坏患者股骨头血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有资料显示,该不良情况的发生率高达20%~30%,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关节置换、内固定[3],其中保守治疗因为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化性肌炎、骨不连、股骨头坏死、褥疮等不良事件,因此,临床上除具有特殊性的患者外,已经不使用该治疗手段。而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早期死亡率低、失血少的优点,但是采取该治疗方式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患者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与股骨颈骨不连的发生率比较高,对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4-8],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失血量与手术时间均优于观察组(P

综上所述,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毕晓扬,李晓辉,于建华,等.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8):581-584.

[2] Gelb D,Ludwig S,Karp J E,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J].J Spinal Disord Tech,2010,23(5):293-301.

[3] Ozkan K,Unay K C.Distal unlocked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09,33(5):1397-1400.

[4]曹振A,银和平,李树文,等.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数字化模板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1):5017-5023.

[5] Aoki Y,Yamagata M,Ikeda Y,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echniques fo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and 1 cage versus bilateral pedicle screws and 2 cases[J].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2012,17(2):153-159.

[6] Poon J T C,Law W L,Fan J K,et al.Impact of the standardized 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on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J].World J Surg,2009,33(10):2177-2182.

[7]徐峥,李金龙.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2):1113-1116.

[8] Ge J,Lei Y.Autologous bone marrow integrating artificial bone and ilium periosteum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bone nonunion[J].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2008,22(7):776-769.

[9] Bin Peng Jian,Wang Feng 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3,26(1):41-46.

[10]陈华,夏良政,李胜华,等.前外侧入路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21-122.

相关期刊更多

空运商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用航空局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四川稀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稀土行业协会;省稀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