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明确乡土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乡土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乡土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国家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乡土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2010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乡土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乡土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乡土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乡土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2010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乡土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三、综合乡土语文资料整理,设计课题研究开发方案。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比如说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以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不同的旅游文章写作与美景,比如,巴东三峡的雄奇秀丽,周庄水韵的“中国第一水乡”美称,青海湖如梦如幻的美境,还体验了纽约的勃勃生机异域风情。然后引导学生这样设计:在你的家乡有尚未开发的山川湖泊或名人名村吗?有成片的果园可以让游人去观赏采摘吗?有特色景观的风土人情可以吸引游客吗?已有的旅游景点,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
关键词:说课;教学研究;旅游资源学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的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说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学的思路和规划,说课要进行精心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说课这一形式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说课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把课说好,应从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探索多种教法学法这几个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高职院校的说课教学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
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旅游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说到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时,应充分体现出以上特点。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社会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计调、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旅游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旅游产品销售、撰写导游词、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等职业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对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撰写导游词,讲解景点。与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是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旅游资源学》课程就处在从基础过度到技能的连接点上,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恰当地衔接起《旅游概论》、《管理学原理》等先导课程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续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有报考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需求,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考证也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旅游资源学》课程可以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同期开设,共同构成一个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体系,将考证辅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吃透教材
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需求选择教材。对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系统把握,同时还有注意分析教材优缺点,扬长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总体把握教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教材从结构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了鄢志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分别从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出发,从地质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类型,阐明了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学的实践研究。
2.根据需要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紧扣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模块,即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等。
《旅游资源学》全期54课时,理论教学时数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其中:
(1)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6学时。
(2)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36学时。
(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12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梳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介绍典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舍弃了教材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研究的GIS技术等,遵循了“够用”的原则;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作为课时安排的重点,更符合高职考证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则。
3.选择教辅弥补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难寻觅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导用书作为参考,弥补选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优点在于全书以“篇”作为最高级别的结构单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的结构和联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够鲜明;作为考证辅导课程而言,重要知识点的不够突出。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精品教材《旅游资源学》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指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前者每一章节都设置了经典案例,作为对案例教学的补充;后者是考试指定用书,对考点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学情
掌握学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课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总体特点。
说到高职学生特点,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往往还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的状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因此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高职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对动手实践感兴趣、能力较强的优势。掌握了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枯燥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学生自己调查本地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形成调查报告;前往实际旅游景区现场识别则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握学生当前需求。
把握学生的当前需求是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所授课程的承接关系,能否为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建立有效联系,也就意味着当前开设此课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应了解本课程是否与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联系,对学生考证、参赛有无指导意义。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入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二学期也正是学生备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校内外各类旅游职业竞赛频繁,学生参赛热情较高。比赛常见的线路设计,导游讲解等技能环节都需要《旅游资源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综合上述情况,在此时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四、探索多种教法学法
教法是指教师怎么样进行教学,学法是指学生怎么样进行学习。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学法往往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变而变化,教师教法也常因学法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配合教法进行学习。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野外考察、竞赛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互动式教学。
1.讲授法:采取重点、难点精讲,一般知识略讲的方法,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上课听讲,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
2.案例教学:主要针对我国具有的各类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等知识,通过对应案例,分析讨论,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以及典型资源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分析案例,通过讨论,辩清案例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3.任务驱动:属于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旅游主题,有效组织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综合训练了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能力。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组织线路。
4.野外考察:学期中将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实地辨识旅游资源。
5.竞赛激励法: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讲解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以赛促学。与之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在班级内分组模拟比赛项目,互相评判,互补提高,推选最优者参加校外竞赛,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不断完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实践。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说课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说课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单一的现象,帮助教师说好课,并在说课的基础之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
[2]宋清文.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
文化 旅游主要是指文物古迹、人为风景,与天然形成的景观不同,文化旅游是人为形成的,正因为如此,它才承载着更多的历史印记,见证了古人超凡的智慧和技艺,所体现出的物质和精神价值是无可比拟的。除此之外,文化旅游还包括与当地相关的风土民情、宗教习俗、名人事迹、特有戏曲文化等。因此安阳市如果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就会对推动安阳的旅游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由此也能通过旅游的推动促进经济的增长,为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经济方面的促进。
二、河南省安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
据安阳市所公布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来看,旅游资源多,种类丰富。从数据上来看,其中人文类的旅游资源单体就高达1716个,然而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仅为600个,由此可见人文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主打产品。因此,安阳市的旅游应该以文化旅游发展为主,自然旅游发展为辅。
安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每一个都是珍品和精品,还有很多可称为“孤品”――举世无双。就安阳历史文化资源本身来说,殷商文化是其重中之重,安阳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安阳是华夏文明之源,商王盘庚当初迁都于殷,就是现在的安阳地区,青铜器、商周文化等都是非常具有传承性和历史性的文化遗产,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依托。
三、安阳市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劣势分析
(1)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优势。安阳市是全国着名的古都之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比较闻名的景点有殷墟遗址和红旗渠,殷墟遗址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名声大噪,不少人慕名前往,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让殷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成员之一;红旗渠则与文化名着有关,它是安阳林州人民伟大创造的成果,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文化旅游景点,如里城和《周易》,还有岳飞的故乡――汤阴等等。
2、文化影响优势。稍微了解一些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下5000年历史自夏朝开始,但实际上真正富有文化底蕴和贡献的还是要从商周算起。商王盘庚当初迁都于殷,也就是现在的安阳地区,可是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古都。这里拥有被史学界称为“小南海文化”距今25000年的原始人洞穴。之后的商周文化包括青铜器、甲骨文、文化传承、人物事迹、历史典籍等都在安阳市有着一个良好的体现和展示。其中包括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中不可磨灭的艺术瑰宝“司母戊鼎”等,都是安阳市文化影响的巨大优势。还有在唐朝之后,安阳地区的文化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唐代修定寺塔、宋代明福寺塔、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府城隍庙;高阁寺、岳飞庙、古城角、钟楼等等这些着名的建筑,也都是安阳市的文化影响优势。其文化影响能力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中,都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对世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区位优势。安阳地处中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北京500公里,距离郑州才190公里,这两个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区域。况且,安阳的交通也比较发达,南北向有京广线、106和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东西向有安林、安濮、汤鹤、汤濮等公路和铁路沟通山西、山东,这些交通设施和铁路公路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游客的旅游带来便利。
4、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旅游的发展能够更快地推进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很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它们两个本身就是统一的关系。由于经济的增长,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接触和喜欢旅游这一休闲方式,消费观念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为旅游业的完善和成长注入了更多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同时影响着旅游文化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变得内涵更丰富,产品更多样,从而带给了游客全新的感受。
(2)发展劣势
1、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少。目前,安阳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并不多,客流量也不是很大,由此可见,安阳的旅游产品销售尚未在我国国内的主体市场形成一个突破性进展。数据显示,安阳市接待的游客群体中,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只占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左右,而国内的游客则大多来源于附近的几大省市区域,比如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其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靠宣传。例如,《神奇的九寨》是为九寨沟旅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容中尔甲为家乡九寨沟创作的一首歌曲,《神奇的九寨》的广泛传播,让九寨沟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向往之地,这就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效果。这些年,安阳已经扩大了旅游宣传的范围和力度,比如,在安阳举行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就是为了对宣传殷商文化进行一个良好的宣传;安阳在北京等大城市举办了红旗渠精神展就是为了弘扬红旗渠精神等等。以上所说这些良好的宣传活动完全能够有效地提升安阳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但是安阳市与西安、开封等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由此可见,安阳的文化旅游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2、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作为全国闻名的古都之一,安阳市毫无疑问地以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特点而达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安阳发展旅游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安阳市的旅游发展并没有利用好这些优势,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提高。安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很多,但是对其的开发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把旅游资源等同于旅游产品,不对其加大开发和改造。比如,有些旅游资源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开发这些资源,还需要对周边的交通以及其他旅游设施进行配套建设,但是安阳市旅游开发在这些方面还明显存在
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阳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3、基础设施滞后。安阳的旅游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滞后。旅游发展,必须要具备相关的基础设施,有了好的基础设施后,才能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才能让旅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安阳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加大了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建设步伐,但是,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安阳市发展旅游的一大障碍。比如,在对外交通方面,只有铁路和公路,没有航空和水运;在景区内部,有些景区的交通也不太方便,例如,安阳小南海景区,该景区有着距今20000多年的原始人洞穴,还有万佛沟,可与龙门石窟相比拟,以及小南海古庙等等,但是景区内的道路却十分曲折坎坷,而且遍地灰尘,游客走在路上,十分扫兴。
4、缺乏合理的旅游整体规划,资源整合不够。主推产品的开发管理和推广实施,是需要得到极大重视的。比如,世界着名自然遗产张家界景区,其中包括了武陵源风景区,武陵源风景区又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但是对于张家界来说,其拳头产品就是武陵源风景区,游客只要进入了张家界,也会有兴趣前往天门山等其他景区,这就是拳头产品的效应。安阳市现在就缺乏这种拳头产品,没有一个品牌效应,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这也是制约安阳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弊病。
5、对旅游市场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安阳市的文化旅游产品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没有及时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举一个非常典型的路子,红旗渠在很多年前一直是河南省的十佳旅游地,可是在最近几年,红旗渠早已不复当年兴旺,无法挤进前十强,反而被一些近几年开发的旅游景点后来居上。其实关于红旗渠的影视资料,屡见不鲜,电视剧《红旗渠的故事》就是一部讲述红旗渠的影视作品,在影视剧热播时,安阳应抓住这些机会,大力推广红旗渠旅游,宣传红旗渠,打入群众市场。
四、安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1)突出“殷商文化游”,打造拳头产品
安阳的旅游必须要建立一个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怎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品牌,对于安阳人民来说,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究。作为安阳市来说,可以将“殷商文化”作为主打品牌推向市场,进一步丰富殷商文化旅游内容。安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我们发展本地旅游,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既要学习其他旅游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也要注重“推陈出新”,打造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线路。比如,可以打造出以殷墟、周易、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为拳头的四大精品旅游景点,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景点。
(2)做好旅游宣传工作,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关键词:素质教育;口语交际;和谐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421-0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理想。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促进教师在创新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强力手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要素中,说是最基本的,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办到了,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怎样才能突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全面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确立正确的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语言、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既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
从以上要求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要求的精髓就是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与人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交流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作为教师,要改变过去那些习惯性的理念,落实训练重点。不是要抓上好口语交际课,而是要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素养来抓,并在课堂内外适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
口语交际是新课改设置的一种新型课,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我觉得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的道理,帮助学生克服那种怕自己说错或说得不好而被同学耻笑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去掉思想包袱,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不卑不亢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落落大方地参与讨论,参与交际。其次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个性、语言特点、说话方式等,让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是轻松的、愉快的。同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把自己当作一名听众、朋友与学生谈天说地,进行自由地、开放地情感交流、语言交流,让学生处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再次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在口语交际中,同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是在所难免的,同学之间不要讥笑、讽刺、挖苦,应互相勉励,以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自信和积极参与交流的勇气。最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交际的内容、交际的情况进行引导评价,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与交际,能在交际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巧妙地运用贴近生活的话题和阅读教材的内容
3.1 充分运用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训练,认真上好每堂课,一般来说,教材所设计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好的典范性。因此在教学时,务必做好课前准备,加以必要的适时的引导。比如,八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训练中《交流格言》一课,就是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我在教学准备时,提前安排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格言,并写明自己对格言的理解和格言的出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都想争着交流;其次是分小组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同时提出交流和倾听的要求。说话要求:(1)态度自然、表情大方,说话有理、有节、有趣。(2)语句通顺,表达清楚,(3)中心明确,有条有理,不偏离话题(重点是喜爱的理由及对自己的影响)。听话要求:(1)耐心专注地倾听,尊重说话的人。(2)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3)有问可以提问。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重在鼓励。
3.2 巧妙选择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和课外阅读中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后再口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如在进行散文、诗歌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读后,再谈自己对意境的理解和体会;再如我在教学《干将莫邪》这个民间故事后,设计了一个 课外作业,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到民间去采访老百姓关于《干将莫邪》的传说,回校后在全班交流,并评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以之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3 联系生活实践,寻找口语交际的材料。口语交际本来就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地壤。为了让它走进生活,我们应该把它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做到社会实践与口语交际教学的相互整合。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中的"旅游资源调查"时,就提前让学生分组到故居,龙门报国寺等旅游景点实地考察当地的旅游资源,并由各组讨论,由组长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尽量脱稿陈述自己的调查报告。最后各小组互相交流,评出表达最清晰,意见最可行的报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现实生活,课堂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互为充实的模式。
4.双向互动,互为促进
【关键词】图书馆;讲座;发展方向
图书馆讲座的历史是伴随着图书馆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在20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先后有沈雁冰、郭沫若、老舍、季羡林等文化名人在图书馆举办过讲座。自1996年12月建成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就将演讲、对话等作为图书馆的艺术设计主题,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同年同月对外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也确立了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核心价值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讲座业务在中国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4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讲座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取得了共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十年中,讲座业务必将在中国图书馆界得到更大的发展。
1 图书馆公益讲座的产生――以“开图讲坛”为例
1.1 “开图讲坛”公益性讲座的诞生
公益性讲座是图书馆学理论上的一个突破,是图书馆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自身影响力、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公众综合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专家与公众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公益性讲座作为一种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有效方式,以其影响力强、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而日益受到业界的认可和重视。“开图讲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开图讲坛”是由开封市图书馆创办,为满足开封市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面向开封市民举办的长期性公益讲座,它通过图书馆精心策划和组织,邀请省内外各领域理论素养好、演讲口才佳,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家、学者及名人前来讲座,目的是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从而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1.2 “开图讲坛”创办的特点
“开图讲坛”创办的特点就是集大众性、知识性和互动性为一体。
1.2.1 大众性
讲座的选题应面向社会公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馆讲座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根本宗旨,他与一些高校的讲座有本质的区别,他不但要有学术性,更主要的是他要表现出受众的广泛性,让陌生变得熟悉,让复杂变的简单。
“开图讲坛”就是专门针对广大普通市民而举办的知识讲座,它采用广纳公众需求的模式确定讲座选题,以帮助大众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及时了解我国省内外所发生的大事为宗旨,不分年龄、行业、阶层,只要你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零距离零门槛免费来到开封市图书馆聆听。
1.2.2 知识性
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使其不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的,它能够从社会教育角度出发,在选题上力求做到知识与趣味的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讲座的形式,使公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吸收接纳。同时,图书馆讲座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的服务理念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首肯和支持。他们往往将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使公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开图讲坛”邀请的讲师均是在我市及省内外各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并有着渊博知识的专家、学者、名人。例如,彭亨礼教授,他是河南大学副教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化史方向博士后;现供职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原民俗与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节日民俗、戏曲民俗和中国文化史研究。承担“中国节日志”、“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特征”等多项国家项目,出版专著《元宵演变习俗研究》,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一等奖。曾接受新浪网、河南卫视、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专访,向大众普及中国传统岁时文化。再如:韩鹏,他对开封人文历史有较深的研究。每年都主持开封市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和开发方面的课题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开封市社会科学“一等奖”;独立完成了《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调查报告》“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分布”、“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分类”等重要章节的撰写工作,其关于中原和开封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被开封市电视台制成十二个专集播放,先后多次被河南省文化网、省文化产业网、新华网等媒体传载;先后撰写《荒古开封》、《帝王与开封》两部专著,最近,又完成了西周《穆天子传》的新解和注解工作,对华夏文化在中原产生、发展与传承于作了全新的论证,整理收集了大量华夏文明发源于中原的史料和依据。
1.2.3 互动性
图书馆讲座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为公众与专家学者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构建了讲与问互动、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社会教育新模式。
现今的讲座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以讲为主了,它的形式已经悄悄地发生变化了,他采取多种形式,诸如讲座与表演相结合、讲座与赏析相结合、讲座与展览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使讲师与公众在讲座的全程中实现实时交流互动。
“开图讲坛”的讲座活动,就是采取公众除了聆听讲座外,还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向讲师提问,实时进行思想互动交流。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公众在聆听讲座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文化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公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讲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其感受到图书馆讲座就相当于他的“第二书房”。
2 “开图讲坛”公益性讲座的开展情况
开图讲坛举办一年多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赞扬,它的讲座主要是围绕开封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来进行讲解的,重点突出开封的人文特色。笔者就举几期,来说明目前开图讲坛讲座开展的情况。
2.1 首期开图讲坛
首期开图讲坛是经过图书馆领导班子反复研究筛选,最终确定了聘请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著名作家王少华先生作为首期讲座的主讲老师,主题就是“开封文化的阅读与创作”。王少华先生,以他多年的文艺实践和创作经验来为开封市图书馆首期开图讲坛公益讲座进行了精心准备,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对开封文化以及阅读和创作方法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座现场人满为患,市民和王少华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认真听取市民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作答。
2.2 第四期开图讲坛
第四期开图讲坛我们与河南大学的讲师教授们进行了广泛接触与交流,最终确定在清明节期间举办一期题为“清明习俗的历史与文化”专题公益性讲座。彭恒礼老师一直专注于从节日民俗、戏曲民俗和中国文化史研究。他的讲座从“清明”本义、“清明”起源――从节气到节日、“清明”形成――清明与寒食、“清明”习俗为主题,最后归结到开封的“清明”特色习俗。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讲座形式,使在场的市民透彻的了解到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该讲座同时也契合了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举办,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3 第六期“开图讲坛”
第六期开图讲坛我们请到了多年研究开封人文历史的韩鹏先生。韩先生每年都主持开封市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和开发方面的课题研究,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开封市社会科学“一等奖”。韩先生讲座的主题为“开封鼓楼的历史与变迁”,此次讲座是为开封鼓楼复建工程而专门量身定制的,他从汉代的“晨鼓暮钟”与唐代的“晨钟暮鼓”、开封鼓楼是中国古都现存最早的钟鼓楼、开封鼓楼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传承、鼓楼击鼓报时的基本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市民朋友揭开了开封鼓楼的历史以及现今开封鼓楼复建的意义。
3 “开图讲坛”讲座的发展方向
3.1 开展资源合作,提高讲座质量
图书馆讲座不同于其他学术性报告、会议,它要求深入浅出,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文化、获取知识。因此,图书馆要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进行广泛地沟通,特别是要深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建立讲座专家资源库,通过图书馆讲座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同时也为专家与公众之间搭起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文化平台。
3.2 开展合作共享,扩大讲座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就拿“开图讲坛”来说,由于讲座场地所限,往往数量受到限制。图书馆以往讲座的课件声像资料以及讲座的精华部分可以编辑成资料文献出版发行,这是扩大讲座文化影响范围的重要途径。让珍贵的讲座资源为更多的公众服务。
现今,随着郑汴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图书馆更应该逐步实现郑州和开封的文化融城,实现两地的讲座资源,专家资源的互相交流,从而从根本上真正实现两地图书馆的全面资源共享,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整体。
3.3 扩大媒体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图书馆讲座在阵地宣传的同时,应继续加大对讲座的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宣传等预报讲座的题目和内容简介。
3.3.1 “开图讲坛”应该与开封市电视台进行深度合作
在录制每期讲座录像的同时,可以提前在电视台做一个每期图书馆讲座的主题及简介的专栏,以提高图书馆讲座在社会上的知晓率,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3.3.2 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
把讲座的声像资料利用技术手段,实时传到网络上,使得社会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像在现场一样收看到图书馆为其提供的各类公益性讲座,通过更多的传播途径走进社会公众,同时也宣传了图书馆,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3.3.3 将讲座信息通过手机传播
图书馆通过设计印制“图书馆公益讲座受众调查表”,广泛取得受众的阅读文化需求信息,并汇集到一起,建立图书馆讲座受众数据库,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将群众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罗列,将不同的图书馆讲座、活动按照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群通过手机推送技术,以及短信群发、电话等方式提前告知公众,采用这种“有的放矢”的服务模式可以将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撒播到不同的受众群,从而更便于他们接受和关注他们喜爱的讲座。
3.3.4 确保资金支持,组织讲座专业团队
图书馆讲座要想长久的健康发展,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人员、资金的强力支持,不然的话,就会半路夭折,半途而废。
笔者认为首先要在资金和人员充裕的情况下,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具体负责对讲座的专业化策划、设计、和前期宣传,这样讲座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稳步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图书馆的讲座是纯公益性的,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关心和大力资金支持,同时图书馆也会积极想办法争取社会和热爱公益事业的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讲座的朝着正规化专业化发展,从而使更多的公众受益。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开展,是让每一位愿意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学习。“开图讲坛”就是秉承了这一理念,开拓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条新路,他打开了图书馆人的新视野,展示了图书馆社会功能可无限扩展的可能,同时也重塑了图书馆的窗口服务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民的终身学校。
【参考文献】
[1]金龙.对图书馆讲座若干范畴的思考[J].农业图书馆情报,2012,2.
[2]张双羽.试论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农业图书馆情报,2012,4.
[3]赵日.打造图书馆讲座精品 提升公益魅力[J].图书馆学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