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习离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实习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北京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3、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
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近6月26日: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近-->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27日:昌平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6月28日:房山区石花洞6月29号: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
附:交通位置图
二、地层
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青白口系(Zq)
[1]下马岭组(Zqx)
本组特点是浅海相灰色,、黑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组成频繁、明显的沉积韵律。岩性变化较稳定。沉积厚度116-458米,由东向西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长龙山组(Zqc)
本组底部为含砾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为灰白色薄——厚层石英砂岩(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灰绿色薄——中层含砾铁质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含海绿石;顶部为暗紫、灰绿及黄绿色页岩。与下马岭组假整合在不同层位上。厚约20-191米。
[3]景儿峪组(Zqj)
本组底部为石英粗砂岩(含灰岩角砾),呈现沉积间断特点;下部为灰色中至厚灰层岩或白云质灰岩;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灰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灰白、灰黄、紫红、黄绿色薄层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致密细腻,具有泥质条带及缝合线构造。厚约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余米。
(1)寒武系
下分三个统;
(1.1)下寒武统
[1]昌平组即府君山组
本组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
岩性横向变化大,厚约13.5到95米。
[2]馒头——毛庄组
本组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灰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与昌平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厚约50-185米。
(1.2)中寒武统
[1]徐庄组
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厚约60-100米,与下浮地层整合接触。
[2]张夏祖
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其中下部又可细分为四个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页岩,随之钙质增高,出现泥质条带泥灰岩与页岩互层,韵律之末,出现了鲕状灰岩与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厚约33-267米。
(1.3)、上寒武统
[1]崮山组
本组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粉砂纸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厚约59米。
[2]长山组
以绿灰色泥灰岩、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约29米。
[3]凤山组
本组上部为灰色中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黑灰色薄板状灰岩;下部为灰色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夹大量竹叶状灰岩,底部见紫红色含云母铁质条带。厚约79-97米。
(2)奥陶系
北京只有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缺少上奥陶统。
(2.1)下奥陶统
下奥陶统与凤山组呈整体接触关系。
[1]冶里组
本组下部以浅灰、灰白色巨厚层细晶灰岩为主,其底部为花斑状白云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浅黄色含白云质条纹灰岩、竹叶状灰岩及钙质灰岩。厚约46-93米。
[2]亮甲山组
本组下部为灰黑色厚层——巨厚层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灰岩夹中层泥质条纹灰岩、竹叶状灰岩及少量白云质灰岩、页岩;上部以灰黑色中层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粘土质白云岩为主,普遍含燧石团块或燧石条带,其上多为玫瑰色燧石,其下多为黑色燧石,顶部白云岩局部为角砾状。厚约168-252米。
(2.2)中奥陶统
3、上古生界
北京的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红庙岭组)、上二迭统(双泉组)组成。没有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1)石炭系
(1.1)上石炭统
下杨家屯组(太原组)
本组属海陆交互相,以灰黑、黑色粉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细砂岩、薄层泥灰岩1-2层。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38-17
6米。
(2)二迭系
(2.1)下二迭统
山西组(中杨家屯组)
本组为陆相碎屑岩发育,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粘土岩、灰色硬砂岩及1-4层砾岩,砾岩中常含钙质结核。含薄煤层。厚约79-321米。
(2.2)上二迭统
双泉组
本组主要为灰绿、紫色凝灰质板岩和粉砂岩,中间常夹一层厚5-8米的灰白、绿灰色砾岩和砂岩。
4、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迭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
(1)侏罗系
侏罗系中统
髫髻山组
以中性为主的火山熔岩及其集快岩、角砾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与下伏地层九龙山组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九龙山以前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厚约3000-4000米
附:各层的信手剖面图及素描图
三、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北京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成分不同,加上产状各异,使其岩浆岩不论从化学成分到矿物组成上,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浆岩。
1、侵入岩
根据岩体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因素、岩体的变质程度等可将北京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岩主要为超基性岩类和变质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中包括橄榄岩和辉石岩,多呈北东向小型岩体沿断裂带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岩中。
(2)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岩浆活动有侵入和喷出两类。侵入岩体只发现有斜长环斑花岗岩体、四合村辉岩和红石湾辉石岩等。
斜长石斑花岗岩体沿东西向基底断裂侵入密云群沙厂组的片麻岩中,与片麻理斜切。岩体东西向延长,为一北陡南缓,向南倾斜的不对陈岩脊。岩石的特点是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为卵形,外面包围一圈更长石或中长石。岩体内有棱角状片岩捕虏体。岩体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长环斑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岩体的西部,岩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长环斑黑云母花岗岩,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呈红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呈红色;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呈米黄色;细粒花岗岩,呈浅色。
四合村辉石岩体:呈脉状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组花岗片麻岩中。岩体主要由二辉岩和橄榄岩两个岩相带组成,但分异不好。岩石蚀变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绿泥石化等。
红石湾辉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花岗质片麻岩中的超基性岩体。岩体可分为角闪单斜辉石岩、角闪二辉岩、角闪斜方辉石岩及橄榄辉石岩四个岩相。
2、喷出岩
(1)元古代的喷发岩体
属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呈古火山颈相及海底喷发组产出,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
(2)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
是一套经多次喷溢活动形成的玄武质熔岩流。每一喷发层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构造带、中部致密块状带和顶部大杏仁构造带等,杏仁体主要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绿帘石等。柱状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
(3)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质构成的砾岩、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火山岩系得岩性和厚度变化都很大,岩石组成也较复杂,主要的有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等。
(4)晚侏罗世东岭台组火山岩
本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岩类组成,主要以流纹岩、英安岩及粗面岩为主,并形成相应成分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主要介绍太古代及早元古代的变质作用。
1、太古届变质岩系
(1)密云群
北京出露最早、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
[1]沙厂组
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发育,主要为阴影状、条带状,其次为星占状。
[2]大漕组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大量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山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且纵向和横向变化较稳定。
[3]阳坡地组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斜片麻岩为主。纵向变化较大,横向变化较小。
密云群的三组从下到上,变质程度由深变浅、混合岩化由强到弱。各组段之间均为连续过渡的接触关系。
(2)张家坟群
为一套以片麻岩、片岩为主,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属浅、中深区域变质
[1]石城组
岩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夹石英岩为主。
[2]椴树梁组
岩性以石英岩、大理岩为主,还夹有板岩和片岩,最底部的局部地点可见厚3至4米的底砾岩。
[3]山神庙组
岩性主要有为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
[4]宋营子组
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
张家坟群变质程度浅,原岩成分由泥砂质——硅质——钙质——泥砂质——泥质,构成一大沉积旋回。反映当时地壳运动频繁,海水逐渐加深又逐渐变浅的沉积环境。
2、元古界变质岩系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长城系
下部以碎屑沉积岩为主,由石英岩、杂色页岩过渡到灰岩;中部为石英岩、硅质白云质灰岩夹安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上部为碳酸盐岩。
[1]常州沟组
主要由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岩组成,
五、地质构造
北京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大幅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又产生剧烈的造山运动。伴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动与断裂变动广泛发育。
1、灰峪向斜
2、龙山断层
3、昌平一号隧道两组剪节理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永定河上游河曲
2、石化洞
3、龙山风化
七、地质简史
1、太古代和早元古代
这是地壳最古老的一段历史。也是地壳活动最强烈的阶段,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已经形成。从岩相和地质构造可知,前期以巨大,急剧的沉降为主,整个地区被海水侵漫,接受了大量的沉积物,可能还有大量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而后期以显著的隆起占优势,伴随着沉积物受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以及由于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而引起的显著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结果形成褶皱的变质基地岩系。太古代末的一次运动之后,海底抬升为陆地,经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夷平作用,因而北京缺失下元古界。到了早元古代末又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壳主要由各种片麻岩、混合岩、片岩和大理岩组成,形成了很多矿产。没有发现古生物化石遗迹。
2、中——晚元古代
这个时期以巨大的下降运动及早期局部地区伴随有海底火山喷发活动为特征,并形成很厚的海相沉积岩和局部的火山岩层。地质作用很少,岩浆活动微弱且范围不广。到万元古代末期没,北京和华北广大地区一起变为相对稳定的古陆。
生物界主要由微古植物和迭层石组成。化石成为鉴定地层的重要依据。
3、早古生代
寒武纪的生物大爆炸,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各种化石得到大量保存。寒武纪至中奥陶世,大部分地区沉没于海底,形成了广阔而稳定的浅海,动物界飞速发展。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岩相比较稳定。早寒武世海侵开始,形成以泥质和碳酸盐为主的沉积。中奥陶世,海侵达最大规模,形成代表浅海相的由浅水至深水的碳酸盐岩相沉积。总之,海水由浅到深,沉积环境由动荡到比较宁静,依次形成紫红色页岩,鲕状、竹叶状及块状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等沉积。
由于中奥陶世后,华北隆起,长期遭受剥蚀,因而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4、晚古生代
北京经过近一亿年的隆起和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地面,随后是中石炭世频繁的地壳升降运动,残积了铝铁及粗粒碎屑的沉积,继之海水侵浸大陆,形成粉砂质,泥质以至石灰质的沉积。一直到晚石炭世,均为海水时进时退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石炭纪海中各种无脊椎动物发育。陆生植物大发展,森林密布。植物死后遗体被泥沙掩埋形成了煤。一直到早二迭世前期。到后期,气候变干,植物衰退,形成内陆盆地的碎屑沉积。
晚二迭世有微弱火山喷发,形成含火山碎屑以砂质为主的沉积。
石炭二迭纪是地质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造煤期。
5、中生代
三迭纪北京没有沉积。进入侏罗纪后,早侏罗世又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期。
侏罗世裸子植物达到繁盛,真蕨类仍十分繁荣。爬行动物发生。
北京经历了二迭纪末的构造变动后又经过三迭纪长期的剥蚀,进入早侏罗世,在低洼地区沉积了厚度不等的砂页岩相。地壳活动增强,有间断性的火山喷发。之后,形成了许多短陷盆地,盆地中接受了周围高地带来的泥沙、砾石,在潮湿而温暖的气候下又是一个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时期。这就是地质历史上第二次重要的造煤期。
进入晚侏罗世,在早期岩浆活动以酸性喷发为主,形成一套流纹岩、英安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安山岩等沉积物。
早白垩世,一方面断裂升降,一方面是酸性岩浆的大规模侵入活动。这是北京重要的内生成矿时期。
从zhong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曾发生不止一次构造变动,因为中上侏罗统之间,上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间及下白垩统与上覆第三系之间的一系列角度不整合。这次构造形成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大规模岩浆侵入岩体以及伴随构造变动而使北京大部分地区抬升,构成了今日山脉的雏形。
6、新生代
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构造变动很强烈。
我国现代的地貌轮廓在中生代末就基本定型。
第三纪末,北京地区普遍上升,在广大地区形成了侵蚀基准面。
关键词:奖励;报告意愿;不良事件;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1-0094-05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Incentives and Intentions to Report Negative Event
LI Xiao-xiang1, LIU Chun-lin2
(1.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2. School of Busines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centives and intentions to report negative event. It finds that both of the two kinds of incentives are good for self-reporting, and contact incentive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when subjective norms are more accepted of this action or communicate climates are more positive; contact incentive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and the effects of outside-contact incentives become weaker when communicate climates are more positive. It confirms that incentives for self-reporting are effective,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incentives on intentions to report negative event depend on the situation. Thus, organizations should select the proper incentives according to contemporary situations.
Key words: incentive; intentions to report; negative event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危机经常源于一些小的不良事件,组织必须关注这些事件[1]。员工上报不良事件不仅有利于组织处理该事件,而且还可以帮助组织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次出现此类事件。以医院为例,由于操作不规范、失误、职业道德等原因,医院经常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事件,如果这些事件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那么可能延误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甚至会给医院带来更大麻烦和威胁。组织经常在其工作手册和规章制度中明确确定不良事件的报告机制和针对瞒报行为的惩罚措施,部分组织甚至建立了专门的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以方便报告,但是不良事件报告现状仍不尽让人满意。例如,黄水清等[2]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门不良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2007年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分别仅为0.23%和0.43%。
一方面,报告行为会给报告主体带来威胁,降低其报告意愿;另一方面,组织管理者又需要获知不良事件。目前经常采用的做法是针对责任人瞒报进行惩罚,但奖励和惩罚均是有力的激励因素,甚至有研究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3]。事实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已经尝试通过奖励去激励责任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4]。奖励有不同的方式[5],这些奖励方式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奖励效果,那么,哪种(些)奖励方式可以提高不良事件的报告意愿?从文献检索情况来看,对此尚未有专门的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态度、社会规范和行为障碍也将影响行为意愿,其中态度是指个体对行为的认可程度或者偏好程度,社会规范对某种行为的社会约束,而行为障碍则表示了个体实施行为的难易程度。这三个维度同时也表示了个体的具体行为情境,即个体在这三方面可能表现出的不同特征,这些特征又构成了特定的情境。情境不同,奖励效果是否会有所区别?本文研究的是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意愿,那么态度、社会规范和行为障碍对奖励-报告意愿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同样对此进行了探索。
1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不良事件会给责任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虽然上报不良事件对组织是有利的,但这种行为会给报告者带来潜在威胁。提高报告意愿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增加行为收益、降低行为成本,而针对报告行为进行奖励可以增加行为的预期收益。国外很多研究者都强调了对报告自身失误的行为应当给予奖励。例如,Newberry等[6]、Marcus等[7]认为对工作中产生失误、但主动上报的责任人应给予免责奖励,除非他们是犯罪或公然违反规定。奖励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较为常见的是合约奖励和合约外奖励[8]。前者为绩效而支付,本文中的情境下是指针对报告行为而进行的物质奖励;后者为职业关注,典型形式为晋升。组织通过奖励向其员工强调不良事件的危害性以及对这种危害的重视,有助于个体重新认识不良事件以及针对此的自我报告行为,例如把目光从对自己损失的关注更多地转向对组织整体、甚至受害人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奖励是指免责,因为不良事件出现之后,责任人会面临相应的惩罚,而报告行为可以减轻所受到的惩罚,那么惩罚的减少是对报告行为的奖励。合约奖励和合约外奖励有很多种,本文分别以最为常见的物质奖励和晋升奖励替代,例如合约外奖励还包括继续聘用,但是对不良事件的瞒报并不一定会造成员工的离职等,而更可能改变或恶化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晋升,因此本文中合约外奖励主要指晋升。由此提出:
假设1:物质奖励、晋升奖励可以提高不良事件报告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对行为的态度、社会规范和感知到的行为障碍将影响行为意愿[9],该理论经常用于解释某种行为发生与否。态度和社会规范表征了对是否应当实施某种行为的判断,前者是指个体自己对行为的认可程度,后者则涉及到他人对行为的认可程度以及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自己和他人对行为越认可,那么个体实施这种行为的意愿就越强烈。
按照计划行为理论,行为障碍的高低对行为意愿产生负面影响。当前,个体可以通过各类沟通途径即时报告不良事件,从技术层面来看已经实现无障碍报告,那么障碍更多地来自于心理层面,即来自于员工向管理者报告不良事件时所感知到的自由度,也就是沟通氛围。如果组织内部能够就不良事件进行广泛和自由的沟通,那么沟通氛围就是积极的,个体报告的行为障碍就较低,反之亦然。用沟通氛围来代替行为障碍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如Bock等[10]。
假设2:个体的态度、他人的社会规范越认可,组织沟通氛围越积极,则个体报告不良事件的意愿就越强烈。
虽然这两种奖励都具有激励作用,但也存在区别:(1)个体从事正确的行为时,会从中获得诸如自我价值提高之类的行为内在奖励,而物质之类合约奖励的存在会降低这种内在奖励的获得[11],因为物质奖励会让员工感觉他们的行为仅仅为了物质。晋升赋予了个体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责任,这和内在奖励是一致的,即从外部增加了个体对这种内在奖励的获得,尤其当个体对自尊、自我价值等内在奖励需求较高时,晋升将具有更大的激励效果。(2)物质奖励驱使个体更加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12]。晋升则需要对个体进行长期的行为和业绩评价,所提供的是长期激励,并且鼓励个体实施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行为。(3)物质奖励建立起了个体行为、工作绩效和个体物质收益之间明确的合约关系,个体所将获得的物质奖励是明确的。晋升奖励属于合约外的奖励,相比没有晋升希望的个体,对于那些有希望获得晋升的个体而言这种激励效果更加明显。
如果仅从个体视角出发,那么自我报告意味着风险和成本,而从更为全局的视角出发,才能发现报告行为对组织整体等的价值和意义。同样,那些日积月累的不良事件最终将组织引入危机,个体如果从更长期的角度出发看待不良事件时,则更倾向于认可报告行为。反之,则倾向于认为不良事件是偶然发生的,对组织不会造成深远影响。由此,本文认为个体越认可报告行为,则说明其越倾向于从更长期、更全局的视角去审视不良事件,这和管理者看待不良事件的视角是一致的。而且,对自我报告行为越认可,说明这类个体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越强烈,对组织有着较高程度的组织嵌入。在这种情况下,晋升的奖励效果将被加强,物质奖励的效果将被减弱,原因在于:(1)个体对内在奖励的需求不同。个体自身对报告行为越认可,则说明其越倾向于从管理者视角去考虑瞒报后果等问题,个体道德感和责任感也越强,这类个体对内在奖励有着较高的需求。如前所述,晋升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因此晋升的作用被加强。而物质奖励由于会让个体觉得自己的报告行为是出于物质层面需求,而非精神层面,个体的报告意愿被减弱。(2)个体的视角不同。如前所述,个体越认可报告行为,其越具有长期和全局的视角;反之亦然。这说明,对于那些不认可报告行为的个体,往往关注于眼前利益,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合约奖励,具有明确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对个体具备更大的激励作用;而晋升则是一种长期的奖励,而且具有滞后性、不明显性,甚至不确定性,因此对这类个体的激励作用将被减弱。综合来看:
假设3:个体对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越认可,则物质奖励的效果越弱,而晋升奖励的效果越强。
社会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人对报告行为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他人观点对个体的影响程度。(1)Baker等[13]研究发现,当个体预期到晋升机会较大时,晋升的激励作用被加强。如果个体身边的人对报告行为的认可程度较高,那么个体从报告行为中获得他人的认可程度也将较高。相应地,从报告行为中得到晋升的可能性也将越大,那么晋升奖励的作用被增强。与晋升不同的是,物质奖励是事先明确规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2)他们的观点对个体产生影响较大时,说明个体对这些群体较为关注,更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获得他人认可,即更加具备“亲社会性”,那么对于这类个体而言,内在奖励也将具有越大的激励作用,这同样说明了晋升奖励的作用被加强。(3)社会规范如果越认可对不良事件的报告,那么自我报告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就会降低。更重要的是,他人认可报告行为、个体倾向于遵从他人的这一观点时,个体也将从报告行为中获得内在奖励,如前所述,物质奖励的存在同样会减少内在奖励的获得。物质奖励会让个体认为报告行为仅仅是物质奖励的结果,其所获得的内在奖励反而被减少。因此,物质奖励的作用被减少。
假设4:社会规范对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越认可,则物质奖励的效果越弱,而晋升奖励的效果越强。
组织及其管理者处理不良事件的方式会影响组织内部对此类事件的沟通氛围,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员工关注和讨论错误、问题和其他不良事件的意愿。积极的沟通氛围来自于管理者承诺并且专注于不良事件管理、提供和支持不良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培训计划,以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处理不良事件问题。在沟通氛围积极和良好的组织中,个体和管理者之间就不良事件进行沟通所面临的障碍较小。相反,组织对不良事件的消极反应则可能会导致此类事件被掩盖而不能被充分讨论,之前员工未曾或者很少与管理者进行过此类问题的沟通,那么遇到不良事件时,报告之类的行为障碍也会增大,因为其不知道管理者会做出怎样反应。物质奖励属于合约奖励,往往是事先规定的,相比起沟通氛围消极的情境,在积极的氛围中,报告不良事件的障碍较小,这种情境下的个体更倾向于通过自我报告获得预期的物质奖励,而且为了避免其他员工报告,个体甚至倾向于更为快速、准确、全面地报告不良事件,因此沟通氛围对物质奖励-报告意愿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是在沟通氛围较为积极的情境下,个体均可以和管理者进行无障碍沟通,报告不良事件为常见行为,一方面使得个体预期通过这种行为获得诸如晋升之类的合约外奖励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组织内部的报告行为经常出现也造成个体在报告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在奖励降低,那么就减弱了晋升对个体的激励作用;而在沟通氛围消极的组织中,管理者并不关注对不良事件的管理,那么个体克服行为障碍所实施的报告行为的价值相对较大,而且通过报告获得的自我成就感、自我实现等内在奖励也将越强。而且在这种情境下实施报告行为,说明该个体对自我成就感、自我实现等需求更高,那么晋升的激励作用被增强,而此时物质奖励的激励效果会更弱,因为这会让个体感觉自己仅仅是为了物质奖励才实施报告行为。而且相比起沟通氛围积极的情境,同样的物质奖励在沟通氛围消极的情境下由于行为障碍的增加而对个体的激励作用将被降低。由此,提出:
假设5:沟通氛围越积极,则物质奖励的效果越强,而晋升奖励的效果越弱。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样本和程序
本文选择医院中的不良事件为实证背景,主要原因有:一是为了能够获知不良事件,大量医院已经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并建立了各种支持报告的信息系统,但是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不容乐观,以此为背景得到的结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而且,现有医疗组织针对积极上报不良事件的行为进行了免责等尝试,但是其效果究竟如何,尚无相关的实证检验。二是现有关于不良事件报告的研究多集中在医疗领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量表支持。
鉴于不良事件所涉及到的问题敏感性,在问卷首页强调了问卷是匿名的、仅供于学术研究之用,并强调了以下几点:(1)关于不良事件的定义:“医院中会出现各种不良事件,例如造成患者受到伤害的医疗事故、设备操作不当、患者记录出现错误、护理工作出现的差错等”。(2)“这些事件可能是故意造成的,也可能是无意的。”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后,个体短期内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是模糊和不完备的,很难对不良事件进行归因,本文所研究的是个体报告这些事件的意愿,因此在问卷开始时便对此进行了强调,并且在条目中也得到体现,例如强调“在你(或者同事)工作过程(或工作环境)中出现了不良事件”。(3)因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组织内部层面的瞒报,所以在问卷首页同样强调问卷中的自我报告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的报告,即向其管理者报告(不一定是院长)。实际调查中选择合肥市5家医院(1家民营医院,4家公立医院)为问卷发放点,向每家医院发放问卷50张,共收回问卷156张,有效问卷103张。问卷发放方式为在各个科室随机发放。
2.2 变量测量
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及效度,本文采用国外文献已使用过的成熟量表测量变量。问卷由英语翻译成汉语之后,由5名医务人员试填写,并根据反馈意见反复修改,以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并且采用回译保证量表的正确性。
明确定义哪些事件属于不良事件或者给员工一份不良事件清单是无效的,因为这样会让员工忽视那些新的或者清单之外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不良事件的定义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事先定义好哪些事件是不良事件。本文实证检验的过程同样按照这一思路。而且,医院中不良事件种类很多,影响程度也有所区别,因为无法对这些不良事件一一标出,且不同科室的员工对同一种不良事件的感知也有所区别。因此,在问卷调查中,并未对不良事件做进一步区分。和现有文献保持一致,本文测量采用李克特7分量表。
目前对于自我报告意愿采用直接测量方式,本文采用Randall和Gibson[14]设置的题项,分别包括两个题项:(1)你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时,你有[CD#5]%的可能性去报告(请在空格内填上0~100之间的某一数字);(2)你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时,你[CD#5]去报告(极不可能/极可能,7分量表)。这两个题项相关度很高,因为多重共线性的原因,舍弃了条目(1)。
对于奖励,本文采用直接测量方式,从免责的角度考虑,题项分别为:主动自我报告可以减少我所受到的物质惩罚、主动报告可以减少我的晋升之路所受的威胁。
对于报告行为的态度采用Randall和Gibson[14]的量表,即判断自我报告不良事件是正确的/错误的、明智的/荒谬的、道德的/不道德的、有用的/无用的。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为371.766,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KMO值为0.831,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936。
社会规范的测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人观点,是个体对他人观点遵从的压力。在测量过程中,也可以有两种测量方法,一种是对这两个方面直接测量,把结果相乘即可,例Randall和Gibson[14];另一种则把“他人”分为若干类别,分别测量,然后把每个类别的社会规范相加,例如Bock等[10]。本文采用前一种方法,并借用Randall和Gibson[14]所设置的题项:身边总有一些人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总体来说:他们这种自我报告行为(非常反对/非常认可)。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对我的行为影响重大?(不同意/同意)。
沟通氛围采用Hofmann和Stetzer[15]基于辩护沟通文献(例如Gibb[16])开发的量表。其中涉及7个问题,分别为:你与上司进行不良事件沟通是否会感觉到舒适;你可以自由地和上司进行不良事件话题的沟通;你尽量避免和上司谈到不良事件的问题(逆向编码);你觉得上司很容易接受关于减少不良事件出现的意见;你不愿意和上司进行不良事件的沟通(逆向编码);你感觉到上司鼓励你就减少不良事件问题进行沟通;一般来说,你尽量避免和上司就不良事件问题进行沟通(逆向编码)。值越高,那么说明组织有着更为开放和建设性的沟通氛围。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为439.334,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KMO值为0.844,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88。
控制变量:已工作年限,以年为单位,样本分布于0年(实习生)至40年之间;工作稳定性采用主观直接测量的方法。
3 数据分析及结果
本文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所提出的假设。表1显示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在整个分析过程中,VIF值均显示并未出现多重共线性现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是对不良事件自我报告意愿多元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模型1仅包括控制变量,在模型2中加入自变量后,调整后的R2增加至0.690,由此可以认为加入自变量后,对报告意愿的解释力度显著增强。在模型2中,社会规范、态度和自我报告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沟通氛围和自我报告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模型2同样显示,物质奖励的系数为0.178,且在p
4 结论和管理启示
组织内部经常出现各种不良事件,隐瞒行为会给组织带来更大威胁,也不利于组织从中汲取教训。但是因为担心受到惩罚等,个体往往不愿意报告这些事件。如何让员工积极传递这些事件信息成为每个组织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经常采用的是惩罚责任人瞒报的方式来鼓励上报不良事件,但效果并不理想。奖励是另外一种激励方式,经常被认为比惩罚更有效,因此本文首先检验物质奖励和晋升奖励的有效性。计划行为理论经常用态度、社会规范和行为障碍(文中的沟通氛围)解释个体的行为意愿,本文接着对这几个因素和报告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验证,并且研究这几个因素对奖励效果的调节作用,以对不同情境下奖励的作用进行探索。
结果发现,两种奖励措施均有效,计划行为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报告意愿。而且,在他人对自我报告行为认可程度较低时,或者组织内部沟通氛围较为积极时,物质奖励的激励作用被加强,而晋升奖励的激励效果被减弱。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进行免责的措施在部分组织中早已进行了尝试。本文证实这种免责措施是有效的。而且,这两种奖励在不同情境表现出的激励效果也有所区别。其中,奖励和态度的乘积项和报告意愿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了个体对自我报告越认可,其越倾向于报告,而且这种观点不会因为奖励措施而发生改变。因此,组织可以通过改变个体针对自我报告行为的态度、所感知到的社会规范以及沟通氛围而提高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意愿;并且根据组织内部的社会规范以及沟通氛围而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社会规范和沟通氛围相对独立于个体,社会规范是个体周围成员对行为的综合影响,而沟通氛围更是属于组织层面,这两个方面具备相应的稳定性,根据它们而选择的奖励策略也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Roberts K H, Bea R. Must Accidents Happen? Lessons from High-reliability Organiz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1, 15(3): 70–78.
[2]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J]. 医院管理论坛,2008, 25(8):39–41.
[3]Greitemeyer T, Weiner B. The Asymmetrical Consequences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on Attributional Judgment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3, 29: 1371–1382.
[4]赵蕾,张庆洪.奖励还是惩罚:金融企业控制操作失误的激励机制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7(4):133-138.
[5]Gibbons R. Incentives between Firms (and within)[J] .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 2–17.
[6]Newberry J, Haubenstock M. Collecting Operational Risk Event Data: A Series Designed to Introduce Readers to the Tool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al Risk in Today’s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 The RMA Journal, 2002, 84(4): 65–71.
[7]Marcus H, Thomas K. Tackl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Loss Data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Operational Risk[A]. Operational Risk Modeling and Analysis[M]. 2004.
[8]Deci E. The Effects of Contingent and Non-contingent Rewards and Control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72, 8: 217-229.
[9]Ajzen I, Madden T J.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s,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6, 22: 453–74.
[10]Bock G W, Zmud R W, Kim Y G, et al. 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 Examining the Roles of Extrinsic Motivators, Social-Psychological Forces,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 MIS Quarterly, 2005, 29(1): 87–111.
[11]Frese M, Dyck G. Error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Errors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J].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Cincinnati, 1996.
[12]Kohn A. Incentives Can be Bad for Business[J]. 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1988, 20(1):7-9
[13]Baker G P, Jensen M C, Murphy K J. Compensation and Incentives: Practices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3): 593–616.
[14]Randall D M, Gibson A M.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91, 10(2): 111–122.
脑少枝胶质细胞瘤多见原位复发,本文报告1例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术后1年播散至大脑实质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病历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头痛伴烦躁、易怒10天入院。患者12个月余前因桥脑右侧占位(图1)于外院行开颅脑干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脑少枝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图3),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进行放疗及化疗。住院当天行头颅MRI显示右侧大脑多发占位(图4),给予进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胸腹部CT及肝胆胰脾、前列腺B超,排除了颅内转移瘤的可能性。争取到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择期给予小骨窗开颅取占位组织行病理活检,术中见肿瘤边界欠清,灰红色,质软。术后病理提示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图2),根据肿瘤病理类型、患者临床特征等,判断此病灶为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播散至大脑实质。
讨 论
脑少枝胶质细胞瘤多见原位复发,通常起源于手术切缘之外原位区,80%的复发肿瘤在距离原来肿瘤边缘2cm范围内生长[1]。其发生远处播散的病例极其罕见,既往的研究已经认识到人脑的胶质瘤细胞可沿室管膜下区域、神经胶质限定的外膜和大的纤维系统扩散[2],但其具体机制尚没有达到共识。目前较为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脑胶质瘤发生播散的因素:①肿瘤类型,髓母细胞瘤发生播散的可能性大;②肿瘤生长位置越靠近脑室或脑表面越易发生播散;③术中进入脑室易随脑脊液循环播散;④放疗及化疗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播散可能性。但也有学者认为星形细胞瘤发生播散较髓母细胞瘤多见,Plate等认为[3],脑胶质瘤一般呈扩散、浸润性生长,而不是实体瘤生长模式。低级别胶质瘤,如Ⅱ级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可长距离的扩散性生长,而不形成实体结界,这可能为术后的播散埋下了种子。本例亦为脑少枝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而且肿瘤的生长位置也易于发生播散。
综上所述,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原发灶手术时,尽量避免术中医源性因素的播散可能,而且对于患者术后放、化疗要适度,尽量减少播散的发生。
图3 脑肿瘤病理显示:胶质细胞增生,核分裂相,胞浆空染,部分胞浆嗜酸性,核偏位、弥漫片状生长,血管扩张、充血。符合少枝胶质细胞瘤(WHOⅡ级)诊断(HE×400)。
图4 瘤细胞排序密集,细胞核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无坏死,血管增生不显著,符合脑少枝胶质细胞瘤(WHOⅡ级)诊断(HE×400)
参考文献
1 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74-975.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着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根据学生会的章程、学生干部的表现和实际工作需要,在团总支的指导下招聘和录用学生干部。积极维护和代表学生利益,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向团总支汇报学生会工作情况,经常与团总支保持联系,自觉接受团总支的指导帮助,及时反映学生的呼声。
围绕校学生会工作重点和本院的具体情况,独立负责地开展各项工作。抓好学生会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及时完成分院领导及上级学生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接任之日起我为我自己定了一个方向着重抓好常规工作、学生会的内部建设、活动的开展及外联。我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向在座各位述职:
2、在学生会常规工作方面,我主要抓学生会的材料上交情况、班级考核及学生会的纪律。这两方面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职的每个学生会干部都会严格遵守学生会规章制度。至于材料上交情况由总院学生会的考核情况可以看出,我机械分院连续两个月考核第一,材料基本上没有扣分,各项工作也完成的很好。现在我分院的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下个学期常规工作我的目标是各方面都能够完成的没有一点错误。
3、关于活动和外联可以说是一个学生会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重点抓的两块。对于活动我们分院这个学期自己独立组织了迎新杯篮球赛及艺人杯、分院运动会、协助学生科开展比赛等以及配合总院开展的四十年校庆总院运动会等。总的来讲活动组织开展的不错迎新杯篮球赛、分院运动会、总院运动会都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是在总院运动会中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团体总分排名第四与排名得三的艺术学院只相差二十积分而且在所有的活动中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取得了分院同学老师和领导的好评。至于外联首先是学院与学院之间的交流我们机械学院与各个分院都来往而且是经常性的,并且我还在积极与总院学生会沟通交流,积极的配合总院学生会的工作。
再者就是争取赞助这块我从接任这个位置以来,就在积极的与外界公司联系。并且有一定的成效现在我们分院与两家公司取得了联系。不过还是没有达到我理想的目标没有取的预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