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入式教学法

导入式教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摘要】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重点在于设计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的案例,加强案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护理知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将“死”知识“活”学,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学课程教学中[1]。 我们通过对照研究,比较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案例导入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教学结果,表明案例导入式教学较传统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其将内科护理学理论内容与临床护理问题相联系,为进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案例的设计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均以倒叙方式展示案例,即在开始上课时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并同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而导出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该案例展开,以逐步解决疑问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案例情节是否生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在设计案例时着重遵循以下几点。

1.1 案例应当能够导出教学内容 所设计的案例应当与教材及教学内容相呼应,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导出教学内容,并明确所要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即此案例能够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思考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如我们在讲“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章节时先导入以下病例:《健康报》2005年6月21日:老刘一年前在给自行车打气时,偶然发现右手拇指和食指没有力气,拔不出气门芯。随后一个多月,他注意到自己右手虎口的肌肉渐渐萎缩,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于是赶紧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让老刘拍了颈椎X线片,说颈椎有问题,让他花一千多块钱做了核磁共振,结果发现颈部的脊髓受到压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要老刘赶紧住院手术。虽然老刘没多少医学知识,但自己看看片子,也能看出那脊髓压迫得跟个糖葫芦似的,所以没犹豫,第2天就把手术做了。但是手术以后,老刘的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现在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而且说话不清楚,有时喝水都呛。针对上述案例,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患者最有可能患什么病?部分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症状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接着问“根据护理评估你认为医生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是否正确?”学生说不正确。教师接着再问“那如何与颈椎病鉴别? 应做什么检查?护理要点是什么?”通过对这一误诊病例的讲解,学生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诊断与鉴别及护理要点有了深刻印象,又由于其他有趣的内容穿插其间,学生能够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

1.2 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案例设计中,应当注意语言生动,最好能够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先给学生看如下病例:《甘肃广播电视报》2006年6月6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这样一些人,四肢的肌肉在不断地病变萎缩,就像一棵渐渐枯萎的树木。他们今天可能还在蹒跚挪步,而明天可能就要坐在轮椅上行走,到最后,四肢的力量逐渐消失,只能靠眼睛的转动或是嘴唇的轻微翕动,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情感,这类患者有一个形象的称谓——“渐冻人”。看到案例,学生对“渐冻人”非常感兴趣,从来没听说过,他们会想办法从网上、文献中查找,这样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特点就有了深刻印象,进而激发了其对致病机理及护理知识的学习欲望。

1.3 利用名人效应设计病例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我们利用一些知名人士设计了一些名人病例,取得了良好的名人效应。例如笔者讲“帕金森病”时,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讲了这样一段话: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人是谁?学生回答:是李宁。接着问: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人又是谁?有学生回答:是阿里。教师问:那阿里点燃圣火时动作、姿势、步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国拳王阿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录像,提出思考的问题导出教学内容。讲“运动神经元病护理”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作为 “名人病例”,在青年时便患有运动神经元病的霍金,以惊人的毅力成为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通过名人效应,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思维方式。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效果

我们于2008学年—2010学年连续2年在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中开展了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对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了效果评价,90%的学生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提高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85%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8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高临床分析能力,9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升理论知识记忆水平,50%的学生认为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从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中发现,凡涉及案例中相关知识点的题目准确率较高。据此,我们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对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背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由于其紧密结合临床,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一种综合的分析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相符的。案例导入式教学并不完全脱离书本,相反,它所要求查阅的相关知识往往远多于教科书中的内容[2]。学生不再简单地背书,而是带着问题、结合实际去看书及查阅文献。由于迫切希望解决病例中的问题,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这就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变得更好[3]。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问题相联系,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思考、记忆、归纳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是符合的。(2)近半数学生不认为该教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反映,新的教学方法要花时间熟悉案例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便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分数”上得不到体现。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考试方法的配套改革。(3)仅少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对科研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这可能因为学生在进入临床护理课程学习前尚未进行过科研方法的学习,而且我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相对不足,这些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要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忠秀.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5-16.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94-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LI Xiangrui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test theory, familiar with the commonly used test equipment, master the basic test method.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ject-driven as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the training project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lay test technolog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Key words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technology;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测试理论,熟悉常用测试设备,掌握保护装置的基本测试方法。该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也非常密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和实际的职业活动产生脱节,所以为了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建设为导向,对课程进行“项目导入式”教学手段的改革[1]。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是以项目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将实训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利用实训项目的切入,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在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项目的完成获取成就感。在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训练,如可以训练学生参数设置、设备选型、器件组装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项目的设计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要能跟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体现创造性、适应性和先进性。项目导入式的教学的实施更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中。

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1)企业行业调研,分析职业能力需求。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首先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在进行教学项目内容设计的时候,要深入企业行业调研,避免闭门造车。采用实地参观与行业人士座谈等调研方法,明确企业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在保护调试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还可以深入兄弟院校尤其是示范骨干院校,了解其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方法。

根据调研,对继电保护测试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包括:

①具备发电厂(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及二次接线图的识绘能力;

②能对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继电保护进行配置,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③能看懂各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并能检查判断其回路接线正确性;

④熟悉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规程;

⑤熟悉电力行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条文;

⑥能做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⑦能按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试验接线和检验操作;

⑧能填写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⑨能进行常用继电器调试、校验及检修工作;

⑩能进行变压器、线路保护回路的整组通电检查。

2)职业能力入手,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对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目标为: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①知识目标:具有清晰的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的基本概念,了解微机保护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电力系统各主设备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力系统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熟悉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

②能力目标:能对各类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有图纸校阅及回路的改造工作能力;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常用调试设备、仪器和工具;正确填写继电保护装置校验报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能力。

③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3)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在充分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最终构建基于保护装置设备调试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调试仪器、保护装置为载体的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流程及能力成长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体现。

在整个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中,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测试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模式一体化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每个学习情境都以任务导入开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解析、资料介绍;学生结合任务分工合作,开展学习研讨,进行设备调试;最后由教师点评。教师采用穿插指导、小组指导和阶段性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都是在继电保护实训室中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具体如图2所示。

为了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教学过程不再采用单一的讲授和演示的方法,而是灵活穿插采用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项目驱动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接受知识。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学生会努力学习如何扮演角色,会揣摩会分析会创造,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指正。整个过程,学生占主体。可以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程度都有所提高。

考核评价过程化 项目导入式教学方式要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应避免简单地通过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单纯的试卷评价是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的[3]。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1)阶段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每次任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任务资料分析、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维护、操作安全意识等)、任务完成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开展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评。

2)结果评价则是课程全部结束后,抽选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做好数据结果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而教师会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数据结果分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阶段性评价占60%,结果评价占40%,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从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熟练程度、策划创新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实训条件、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源。

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院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能够实现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前置条件[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线路保护和发电保护。

1)线路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变电站的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应当配备系列电力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测试仪、模拟断路器以及多台后台监控计算机等。

2)发电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发电厂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应具有一整套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如主变保护测控屏、发电机保护测控屏、110 kV线路保护测控屏等。

同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应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多本装置的使用手册、图纸资料等。实训室的建设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极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产学合作和实现社会服务。

网络资源建设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应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在线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5]。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已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利用该平台,陆续将课程教案、课件、课程标准、实训指导、微课录像、行业标准规范、作业等资料上传到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网站应具有课程门户和课程管理两个主要页面。其中,在课程门户页面中应包含有课程介绍、教师信息、课程安排与实施、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课程特色、参考教材、教学资源、学习项目等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课程管理则应包含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辅导。

教材资源建设 根据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需求,传统的教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与学院的实训条件相结合,与课程标准相一致,课程团队成员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一本基于岗位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校本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装置保护测试方法,结合实训室拥有的保护装置、测试仪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手册、装置原理图、安装图等图纸资料,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编写相应的项目化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中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852-03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疾病的表现形式多样,神经病学检查复杂,诊断手段发展快速,它源自内科学,而又自成独立的体系。它是建立在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与其它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具有高度逻辑性、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1]。目前,中医学生学习神经病学课程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吴宣富等[2]的调查结果显示,97%的中医学生赞同开设这门课程,分析认为从发扬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神经病学专业性强,涉及面较广,教学难度大;同时,中医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神经病学畏难情绪重,普遍反映神经病学“难学”,是一门“头痛”的课程,给教与学双方均带来很大的困难。所谓“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或深化、改换教学话题时,说的和做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在对中医系学生教授神经病学的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减轻学生对学习课程的畏难情绪,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就对中医学生神经病学课程教学的导入方法及其实践,阐述如下。

1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的必要性

神经病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其特点有:①高度复杂性,高度逻辑推理性。神经病学一方面是建立在坚实的神经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其他各相关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而衍生出许多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等等,均以神经病学为核心,因此一向被称之为既具有高度复杂性又具有高度逻辑推理性的一门临床学科。②领域广阔,基础要求高。神经病学是建立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化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神经解剖通路、组织结构和功能,才有助于神经病学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理解。③内容抽象,理解困难。神经病学由于涉及神经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显得困难。特别是它那高深的神经科学理论和密如蛛网的神经传导路,更使许多医学生望而生畏。③发展迅速,教学量大。神经病学是所有临床学科中最有活力,也是未知数最多,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而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使需要教学的内容增多。同时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时间缩短,造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⑤实践性、操作性强。神经病学诊断是建立在完整的病史询问,神经病学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的基础上,神经病学体格检查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它要求操作规范、准确,增加了教学的难度。⑥理论和临床脱节:学生对《神经病学》的畏难其实主要表现为对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的遗忘,由于大一年级学习系统解剖后学生对神经系统就再无接触;同时,上课时囫囵吞枣,考试前死记硬背,未能很好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知识,更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联系临床实践,因此到大四学习《神经病学》便感困难,使学生在学习时尤如面临一个全新的学科。中医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尤为突出,尤其是西医解剖基础缺漏太多,导致神经病学的学习难上加难。吴宣富等[2]的调查结果显示,86%的中医学生认为神经病学学习的难点、疑点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神经定位诊断,另有12%的中医学生则认为疑难点在神经系统检查,仅有2%的中医学生认为学习的难点在神经科各种疾病。

2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的作用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心抓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神经病学难学的要点就在于对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缺乏认识,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下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传授知识、记忆型为主,只能是听取、背诵和再现,且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中教师若通过恰当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稳定学生情绪,把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课堂上,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知识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引起、维持和促进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对教师而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其次,新颖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大脑中前一节课的思维暂留瞬时切断,从而启动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与要求,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此外,新旧知识之间无论在认识上还是思维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跳跃。所以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也就存在着不同和差异。恰如其分地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减少或平抑知识与思维的断层,降低其台阶。使知识内容过渡平滑自然,前后衔接紧密,为新知识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3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介绍

3.1以教师为中心导入教学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丰富的学识、生动的语言艺术、灵活的教学手段、甚至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3]。因此,教师在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导语引入教学过程显得十分重要。举例如下:①问题导入法:教师可采用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如在《脑血管病总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提出以下问题: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是什么?脑的血液由什么血管供应?脑血管病是如何分类的?脑血管病的病因是什么?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能否进行提纲契领的归纳?脑血管病如何预防?然后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原文逐一进行讲解。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探索性学习过程。②温故导入法:所谓温故导入法,即按照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教师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或进行比较、或进行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一方面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新”在何处有所了解,便于新知识的掌握。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以神经解剖为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与损害的解剖部位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头脑中不能正确建立神经结构间的完整、立体、统一的概念是无法学好神经病学的。对于神经解剖的相关知识,学生大多在低年级时都曾学过,但因神经结构精细且位置、走行、分支隐蔽,不易观察,比较难记,费解易忘,学生到了后期临床课学习中,大多已经遗忘。因此有必要花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复习神经解剖知识。如在学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可先温习解剖学所学的有关面神经的解剖知识,再温习面神经核上支配的特点面神经核下3/4受单侧皮质核束支配,最后提出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新知识。通过复习,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快地回忆起先前学过的知识,将前后的知识贯穿起来,从而能跟上教学的节拍,加深了学生对面神经麻痹临床特点的理解及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鉴别诊断。③病案导入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将“死”知识“活”学。这样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以病案导入教学时,所选病案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好选择自己的切身体验,讲解时才能信手拈来、生动活泼、具有说服力。李坚等[4]对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1998级5班50名学生,进行病例导入式教学脑血管病单元(对过去连续3年的学生试卷分析发现,脑血管病单元的得分率在所有单元中是最低的),经改革授课方式后,得分率明显增高,且超过了传统授课单元,差异有显著性。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适用于神经病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逐步扩大其应用,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3.2以学生为中心 导入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大学生的思维已达到较高和较成熟、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由式谈话、讨论与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知识是靠学生自己积累的。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传授学生如何主动地去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强行“灌输”。对于神经病学中至今争议较大又不能回避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讨论导入法导入教学过程。如在讲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结合征)》治疗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①本病可用激素治疗吗?②对第4、5版王维治主编的统编本科神经病学教材,对激素使用有何不同?③对循证医学的结果应如何理解?同时可结合吉兰-巴雷结合征的循证病例实践[5]进行讲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讨论的内容,再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入主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自由式讨论时教师要应注意:课前安排好学生自学,使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有所准备;导入式讨论的目的和内容要明确,切忌跑题;时间要有限制,一般控制在10~20min之内;教师的阅读面要广,要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对存疑的问题,疑在何处,要有交待,对多种观点并存的理由,应予阐明。通过自由式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要学好《神经病学》,仅仅依靠《神经病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尚需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课余阅读的习惯。该法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层次对问题进行思考。

中华中医药学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诸多导入方法皆可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如在癫痫病的教学中,癫痫和痫性发作的概念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若借用多媒体的手段,在讲述时可采用巴西著名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及著名画家梵高独耳的画像,讲清梵高是一个癫痫病人,在癫痫发作时曾作出自残行为用刮胡刀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而罗纳尔多曾在法国世界杯上与法国队的决赛前,因承受不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发生痫性发作。在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后,对癫痫和痫性发作两个概念的特点、区别及联系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各种痫性发作类型的录像及同步脑电图改变,内容丰富,形象具体生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如同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经过精心策划就能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神经病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但要使导入技能能够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在设计导入时应遵循一定原则,如针对性、精巧性、趣味性、启发性、关联性、语言艺术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形成一个利教利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西医课程及中医学生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条件下,更好地让中医学生学好西医课程,教学方法很重要。高等中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授课的信息量,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来拓展和充实课程内容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未来的走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中医学生神经病学导入教学法可能是有益的探索之一。

参考文献

[1]罗海彦,胡长林.神经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2-383.

[2]吴宣富,林兴栋,钟嘉熙 .中医院校开设神经病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2004,23(2):16-18.

[3]陈小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课堂教学主体参与[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4):59.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导入法;史论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84—01

所谓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的引导、激励与启发,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精心进行导入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属于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它是指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虽然这种导入法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如果能够精心设计,则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衔接,可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如,在学习有关夏、商、周的历史时,教师可以用暴君残暴统治的史实进行导入。夏桀昏庸,商纣残暴,周厉王专制,其结果是国毁人亡,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进行导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很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它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积极思考的巨大动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节导入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然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被当作战败国瓜分了呢?”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三、音像导入法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述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录音、图像等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适时地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频、视频,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不仅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在讲“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七律·》的音频进行导入,也可以在学生看完电视剧《》片段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该剧中的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愉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72-01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放任自流,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对学生盲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势必如一盘散沙,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

在新课改以后,如何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氛围,愉快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到,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是轻松愉快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改变以往的“权威”者的身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放松,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每―个表情、每一种声调、每一个肢体语言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还要努力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情绪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投入教学,从而对整个课堂氛围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以自已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二、引导探索,适时点拨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整个教学过程比作一台戏,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心甘情愿地作好幕后的导演;在教法上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传授”为“探究”,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所以对问题的认识很难考虑全面,教师必须和学生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去考虑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当学生思维有障碍时,教师给予启发提示;当学生问题思路不清晰时,教师给予点拨,必要时提出使问题深入的发展性意见;当学生出现零乱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从理论上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补充。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应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地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作好评价,激励奋进

新课程下的教学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学生探究知识的梳理者和升华者、学生思维方法的欣赏者和评价者,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探索后,教师的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学生不能有偏见,及时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