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启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在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隐性教育是突出特点

“隐性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各种传媒、文学、艺术等喜闻乐见的手段之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教育内容隐蔽

爱国主义教育是美国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美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很丰富,如美国会将许多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演变为著名的古迹供人参观;通过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灌输爱国主义和效忠国家的思想。

2.教育途径隐蔽

通过课堂活动进行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隐形课程也叫“通识教育”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以美国文化和人文社科类为主,包括哲学、政治学、文学等。美国高校不仅重视社会科学的渗透教育,而且还特别重视自然科学的间接性渗透作用,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样化

1.学校是当代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场所,美国没有专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但在学校有很多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目。

2.借助社会文化力量和利用公共环境资源, 全力营造思想教化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

3.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教育将对母亲的素质教育成功地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优良的气质、品德。

4.宗教教育在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扮演着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通过广泛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利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有丰富完善的理论指导

为了使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和“有效”,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国的教育理论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有:第一,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柯尔伯格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二,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理论。杜威实用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着眼于应付环境,推崇主观经验,强调行动的功利和效用。第三,以里考纳为代表的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

丰富的理论指导使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这有利于美国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急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诸如多学科的整合,理论与学科体系的完善等。第二,我国隐性教育注重不够。我国教育往往未与学生的实际问题如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相结合。第三,我国教育途径不畅通。我国目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学校教育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忽视了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共同育人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第四,我国教育方法不科学。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效应轻长远目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当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丰富和发展需要积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经验。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灌输式”向“渗透式”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表现出旗帜鲜明,政治倾向明显的特色。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要大胆跳出单纯依赖正面灌输的传统做法,把隐性教育理念及各种渗透式的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

(二)多种途径并用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多种途径的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而严密的有机整体,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启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多途径,在学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改变单一的课堂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社会公共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调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家庭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强化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这样,把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系统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学校、社会和家庭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丰富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和美国相比,显得不成熟。我们需要大胆地吸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来补充和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还有里考纳的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等等。这些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也各有特性。我国的思想教育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除了立足于我国的实情,不断地创新以外,还需要不断地对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进行必要的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借鉴美国的经验,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在未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研究与思政工作司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2篇

1.1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1.2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2.2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2.3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3.2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2.1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3.2.2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3.2.3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3.3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3.3.1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3.3.2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3.3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一)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历史教育公民教育。主要进行有关社会责任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英国公民历史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认同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和价值观。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1)英国是个基督教国家,宗教教育在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现代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主要目的是培养公民权利和责任意识;(2)英国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进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3)英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模仿,舞蹈演出,展览,网站,辩论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一般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导性内容体现了方向和性质,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而拓展性教育主要有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1)理论教育法,通过理论讲授,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演讲报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实践锻炼法,有目的的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调动各种力量,培养行为习惯和优良品德;(3)榜样教育法;(4)自我教育法;(5)形象教育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比较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建立起了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现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体系,通过其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对英国公民进行教育应道,并采取思想文化渗透的方式在世界上传播,宣扬。由于体制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英思想政治教育在路径上选择也不尽相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与理性

人是理性的有机体,但人又不是纯粹理性的,人类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非理性因素,各种欲望、情感以及本能冲动都是人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忽视的。英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情感支配下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交流过程。而中国采用的主要是单向的理性支配下的理论说教、强制灌输方式。英国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比较注重从大学生主体的需要出发,注意营造“情景氛围”,注意激发大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使施教者和受教者产生心灵共振,从而将一定的道德价值准则内化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

英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依赖行为训练、习惯养成、任务委托等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对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的理解和内化。而中国习惯依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直接外化成大学生的行为。在英国,教育者十分重视将价值准则和观念内化为受教育者自己的观点,成为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主观根据和指导其言行的准则,因此,在教育方式上重视让学生通过社会交往和生活实践去认识、体验。当前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分析,其失误在于教育与生活脱离,教育者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门知识传授给青年学生,要求大学生能在考试时候答出来,关键时刻说出来,很少关心讲授的价值观念能否帮助学生处理他们面临的道德和社会现实问题,不太注重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意识。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与统一性

英国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根据受教育者的层次差异区分不同的目标序列,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最终的统一性。而我们的教育方法通常比较单调,往往为了达到最终的统一性不太顾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接影响着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依据社会生活实践对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要求,依据教育目标自身内在的结构关系、教育过程的实际需要设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仅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和肯定。英国中小学校里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叫思想道德教育,而称作“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三、总结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里,社会越来越趋于民主,大学生也越来越自主。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加以调整和创新适应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我们应,探讨一套适应我国具体情况的机制、方法和手段,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4篇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教育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以“生活为本”来帮助学生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我、感悟人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人才培养

一、前言

“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还未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本就已经疏离、叛逆。先入为主的印象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价值诉求的实现,也无益于大学生们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感染力、说服力、实践自我价值就尤为重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符合这种需要的有效探索途径。本文将把立足点放在高校学生的“生活世界”即大学校园这个“迷你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定义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建筑于生活的范畴,隐含了许多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那么我们在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点,通过主动参与、体验感悟、思辨等方式,促进高校大学生正确认知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

二、单一地教学手段,无法铺开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此外还包括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单一的教育手段,很难实现如此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时事政治中、社会现象中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转变为“实践工具”,帮助大学生适应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国际国内形势、明辨纷杂社会中的是非曲折,树立健全的心智及人格。

三、多元化的方法,从根源上化解大学生思想上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种教育方法,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发挥教育效果的重要元素。现在大学生人人格亚健康普遍,轻者人际关系差、情商低、不能明辨是非对错;重者抑郁症、轻生、犯罪等,给校园稳定、社会和谐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存在人格缺陷的学生,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许多的无奈,首先人格缺陷是个心理障碍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并没有参与到这一批批大学生成长阶段、心智成长的过程中去,而大学又是学生要学会独立、发挥个人情商、解决实际问题的小社会。如何在短时间内发现并了解这样问题的学生是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巨大挑战。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心理基础,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必须是统一而稳定的;人格又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最后,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移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那么,发掘出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用隐性地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改善学生们或多或少的人格问题,为我们后续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扫清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由来已久的理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正如费尔巴哈所指出的:“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当代有些高校大学生“灵魂空虚、精神颓废、价值真空、道德堕落、内心孤独、充满漂泊感、疏离感和不安感,感觉到负担沉重、烦恼无比和灵魂的煎熬,显然他们是不幸福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去改变这种状况,去引导大学生追求幸福、实现幸福、享受幸福,过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高阁走出来、走到大学生生活中去

我们长期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们懂了理论,就会了实践,其实他们只是熟读理论、应付考试,甚至认为这些理论是完全跟现实生活无关的。然而国际上却相反,例如,新加坡的一些大学最后一年安排大学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大学生广泛参与公众社会服务。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而社会也从大学生积极参与某些相关志愿活动,从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这对于大学生和公众社会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这里,我想打个有趣的比方:身体健康需保血管通畅,其中哪些会引起血管不通畅呢?第一,有氧运动少,血管垃圾多:这就好比我们的大学生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却闲置,并不使用,许多负面的情绪、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堆积在体内而不知,悄悄影响了他们健康的身心成长而不知;第二、熬夜:这不需要比喻,熬夜猝死的事件在大学生中已经屡见不鲜,就在2015年10月26日就读于湖南某职业学院19岁的大学生方凯(化名)熬夜后中风了,这再次提醒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性的迫切需要;第三、“四高”饮食:这映射出学生群体中一系列的现象,比如过度肥胖、过度减肥、初三毕业就蜂拥整容等等,这类事件背后暴露出诸多意识形态、思想政治上的问题。何为美?如何抉择?不从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大学生稚嫩的心智只会被商业味道浓厚的市场所摆布、诱导,失去自我的判断力,那些为了“苹果手机”而出卖自己器官的青少年,不正是思想意识极其薄弱的铁证么?第四、积蓄坏心情:手机、网络的传播性,让现在的大学生们能很轻易地放大自己的喜怒哀乐,心情不好就不上课,失恋了就走极端等等现象都让我们看到学生们的生活披着丰富的外衣,却难掩空虚、空洞,堕落的危险。每年毕业季,我们都希望将健康、快乐、阳光、朝气的孩子们送入社会,我们想要顺畅地教给他们知识、能力,首先就得清干净血管内的毒素,保证血液流通的顺畅,这样养分才能输入他们的身心,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六、抱朴生活,反朴思想政治教育本真

(1)“教育即生长”。传统教育的弊端就在于把未成熟状态只是当作缺乏,把教育当作填补儿童与成人之间空缺的东西,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因为教育者用成年期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期。所以首先是实教者先转变观念,脱离原来僵化、程式化的教育模式。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从而将他们送入社会时,他们能够实践自我。如果作为施教者不能理清概念,教育的过程就是个迷失目标的过程,又怎么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2)教育的内容要源于生活、融入生活。要返朴必需要抱朴,通过与社会衔接、组织学生参与实实在在的社会活动,甚至是由学生组织、完成、总结的题目,让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里,得到经验上的教育,摆脱框架式的思政提纲。思想政治上的真理本来就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使用它,如何去利用这些工具完善自我。辅导员的工作本来就贴近学生的大学生活,于日常点滴即可教育他们、提升他们。思政课时较短,将新兴的词汇、新兴的理念带给同学们,让他们首先能认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明白若干年毕业后他们要面对的形势。此外,将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或者实习机会,筛选后给学生们,让他们能自由选择、自发组织,自觉参与,将他们跟社会的更多面去发生碰撞、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他们的认知度、对社会有更深更广的体验,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十分纯真善良的,在许多活动中,我都看到了他们甚至超出教育工作者地无私奉献,孩子们的可贵之处,是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园丁去发现、去雕琢、去塑造的。而假如我们就只止步于校园内的教育,又如何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创造力呢?

(3)全面地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研究大学生需求的规律性,分析大学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尽力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尽量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与焦虑情绪,形成与大学生长期稳定的良性互动机制。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教育过程,让他们不单纯地作为受教者而存在,通过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社会实践,参与自我管理,参与学校的管理与监督,让他们适时地扮演助教、言传身教的角色中去,让他们在组织、管理、反馈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人生观,在实践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总结反思自我。这样不断变化身份地教育方式更加人性化。我常常跟我们学院阳光义工团的孩子们说:哪怕三年里,你只完完整整做过一次活动,其余活动只是配合,我想对于你们将来的一生都会是受益匪浅的。毕竟在公益活动中,要协调各个人员、部门,筹备前期,完成后期,现场的开展等等,都已经足以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理解团队协作、小我与集体的关系等等。

七、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成效也许在学生们毕业后的若干年才展现开来,杯水车薪应该是辅导员工作的普遍现象。然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生活化,从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等方面入手,与思政的主旨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心智,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教育模式。提倡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地与社会同步的教育,并且定期“把脉”、调整“药方”、反思效果、切实树立“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抓住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作者:许婷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6(01).

思想政治教育范文第5篇

效益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指所取得的效果与利益。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益,是指某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所得与所消耗之间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益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直接效益是指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对受教育者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如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人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间接效益,亦可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外溢效益”,它是指通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最终作用于整个社会,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其改造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都不会是无偿的,而必须支付代价。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效益性原则,就是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效益一般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效益=有效产出/投入=所得/所消耗。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而言,当产出不变时,投入越小,效益就越大;当投入不变时,有效产出越大,效益就越大。也就是在有效产出或所得一定的条件下,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尽可能减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过程中的成本;或者在投入或所消耗固定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开发与利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激发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部的价值和作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符合受教育者和社会所需的效益。

二、整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就是要整合多种资源要素形成合力,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成和存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社会是一个整体,自然界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从而又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整体,这是人类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宏观环境。在这个宏观环境中,一切存在着的事物都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整体也就没有了局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作用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发挥作用,取决于多种要素的协同努力,而不能仅仅依靠某种单一资源要素的利用。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不等于各种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没有一定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就不能构成一个整体,也发挥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的合力作用。因此,我们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时,不仅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种构成要素的具体特性和作用,还要根据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其结构,促进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三、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一种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理论源自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迫使人们不得不从长远利益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总量也是一个有限的常量,因此,我们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既要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求,又要保证后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需的资源不会遭受破坏,更不会枯竭。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一方面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过程中注重节俭、加强保护。尽管时间、空间和运动是无限的,但在具体的时空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以一定的数量,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内,在消耗过程中数量会越来越少,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节俭,并加强保护。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另一方面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过程中加大开发力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是有限的,又是可以开发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过程中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资源要素进行重组,可以使得资源在数量、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上升到一种新的水平,这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对已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未知功能作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从而发现新功能,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如政府修建的城市广场、步行街、公园等,最初只是作为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场所,如果在这些场所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就能起到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二是开发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之成为现实资源。如随着网络的普及及其影响力的扩大,网络逐渐被作为重要的媒介资源利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由此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四、开放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