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史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二、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建议课程实践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整个过程。课程结束时总结得失,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思考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对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行为的开端与整个过程以及学习结束为终止的所有表现如实的记录。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的程度来综合评定其学习成绩。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成与实施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归纳与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国情特色与人文素质发展的需求而来,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协。
三、结语
想要做好工作总结,关键不是描述具体的工作内容,而是突出你创造的价值,你可以从挖掘自己的工作价值这个角度去写。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1一、学生现状分析
各年级学生从绘画的素质上看千差万别,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有因地域不同而不同,造成他们对美术课兴趣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别。
每个班的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可以作为较差的老师。年级差别产生的差距也很大,如年岁、个性等方面都要因其特点加以控制、掌握,去耐心引导、调动其潜意识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低年级段
1、能够对色彩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运用彩笔画出富有儿童特点的作品。
2、学会简单的手工制作,培养其动手制作的兴趣。
3、能够从优秀的儿童作品中吸收一些营养以补充自己,让学生自己主动了解作品的题材及内容的安排,锻炼其欣赏能力及水平。
4、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从中感受不同的美。
5、让学生能够尝试进行比较喜欢的主题创作画。
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作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中高年级段
1、让学生自行欣赏中外名作,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水平,学习优秀绘画技巧及绘画形式。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绘画,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表现能力、掌握多种形式的绘画技巧。
3、掌握国画基础用笔并能描绘简单的小品画,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4、对美术字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作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独立设计出适合一定主题的板报,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性、参与意识。
5、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改造生活,让美术真正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无论是低年级还中高年级,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放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维、质疑,能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教师真正的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手,参谋与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研究、探索、解决疑难。
三、教学措施
1、区别年级差别,把握学生的审美特点进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点、面相结合,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2、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用画笔来描绘出发自内心的感慨,激活他们的思想,充分表达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3、每堂课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好教学环节,正确判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突出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教法灵活,层次清晰,得当,结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加以把握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天地。
4、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新课改相关理念,领会课改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得以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实现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
5、注重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意与能力。
6、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插图,为日记作文配图;
结合自然、社会、劳动等课程进行描绘、手工制作,布置美术园地。
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220__—20__学年第学期美术教学工作已经展开,为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作如下计划。美术学科是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及初步的美术技能的任务。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本学期美术课本着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的原则,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作为本学期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创新精神培养目标
(1)初步理解创新对人的发展及国家振兴的重大意义。理解美术的表现和创造是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创造是美术的生命。
(2)具有在美术活动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通过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作方式,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意识。
(3)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大胆质询并提出个人见解。具有初步的独立构思、表现主题与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质并能自我评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富有新意的构思与设计,并运用新媒材、新手法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5)逐步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2、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临摹、写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和色彩、构图、透视等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图案、进行平面和立体设计、工艺制作等美术学习的必要技能。
(2)初步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综合,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3)能初步将习得的美术知识及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之中,解决具体问题。
(4)初步养成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视觉信息的习惯,以发展审美感知和获取视觉信息。
(5)积极参加美术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能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到的教育功能,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应达成的重要目标来实现。
四、主要教学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民主性原则
(六)开放性原则
五、教学内容进度:
高一:期中授完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1单元,美术鉴赏2单元1——3课;
期末授完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单元4——7课;
高二:期中授完美术基本知识透视和简单几何形体;
期末授完美术基本几何形体组合及简单静物;
高三:完成半身像和水粉教学任务
美术学科是中小学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美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面对21世纪的教育,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本学期本着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教学精神努力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极大刚,深刻地认识学科创新教育的意义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内涵。美术教学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实现多元教育功能,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目标;要由只重教学结果、只看课堂作业效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全面体现。要由单纯的临摹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感受、独立表现与创造;要淡化美术科目的分类,要由单一的绘画教学转变为综合的大美术数学;要由狭隘的、单调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多种文化背景、开放性的美术文化内容等,以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适宜的环境
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3美术学科已经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新的学期,在现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学校提出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只担任高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鉴赏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
四、教材分析处理:
1、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例如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只选择几个流派进行讲解,学生会更加容易掌握与理解,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
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具体教学进度:
第2-6周:中国画
第7-9周:水彩画
第10-11周:水粉画
第12-13周:油画
第13-14周:版画
第15-16周:漫画
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4一、思想政治上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中国画的内容,包括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书籍的设计和标志设计的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此前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2、了解中国画的分类、常用工具及所包含的情感,能创作出简单的工笔画和写意画,在创作过程中体会传统中国画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
3、探求苏州园林的精、巧、灵、雅、意、美,了解江南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质和江南园林的发生、发展。
对比江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差异。江南园林典型特质的形成原因和江南园林中各种建筑、审美、文化元素的组成。体会园林中题咏、匾额、楹联等文化元素的精神内容。
4、了解书籍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书籍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规划、包括的内容以及美化的方法。
初步学会招贴画的构成、基本创作方法及创意。感受生活,了解图形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视角出发,构思、设计创意独特的校园环境标志、班级课程表、日历等,提升校园文化。
5、通过欣赏外国历史画、宗教画,了解历史画的创作题材。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提高鉴赏历史画、宗教画的能力。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据对初二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二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教学中,我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4、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小学美术新课标,以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来扎实小学美术老师的基本功,为小学美术校本研修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研修目标
(一)师德方面:
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争取做一名具备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对学生宽容有爱心和责任心、以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优秀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包容、感染、教育学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不断学习新的观点和理念,积累一定的理论学识和教学经验,把“学习与思考”当成自己的一个习惯,持之以恒,努力充实自己,争取在美术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和教学行为、个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实现终身学习,寻求自身的发展,订阅美术教育期刊,每学读二本教育理论书籍,并撰写。
2、提高美术教师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做到能够独立制作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和其他教师共同提高,互相听课、评课,做好诊断记录,积极参与学校、中心校和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并写出自己的听课感想。
4、坚持参加教师教育研修计划,及时撰写自主学习笔记。
5、坚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认真完成布置的各项作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高并写教学日志,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
中学美术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20初中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中学美术老师2020年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初中美术老师个人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4篇
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020
初中美术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中学美术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理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教育 人文素质 教师专业化 教学评价
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合乎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专业性特色不明显,响应时代美术教育创新课题号召的活力不足,高等美术教育理论体系不够完善,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也亟须制定恰当的整体规划与指导方案。
2001年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形成开放又综合的美术课程架构。2005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09年8月正式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10年8月28日―3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培训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笔者参加了这次课程培训。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培训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综合素养、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美术专业解读与创造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基本素质与技能。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本专业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美术课程的特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已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重心,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普遍注重造型基础、技艺传承,写实绘画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协调眼、脑、手的配合性,但因文化素养的薄弱,学生创作常因缺乏新颖充实的文化内涵而显得苍白无力。协调好技艺与学生个性创意能力的关系,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注意专业结构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化与时代性
用发展的眼光制定教学规划,走出纯美术的局限。不仅要学习国、油、版、雕,还要学习工艺、设计等课程,关注电脑数字媒体等新的艺术形式,并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如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民间美术等。
2.注重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美术教育与文化、社会的联系
将美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增大选修课比例,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课程,如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设置的文化艺术名著导读课程,是对美育工作的实践性尝试。条件合适的教学单位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听讲座、看展览。
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开展第二课堂。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本土人文资源,包括民间美术与工艺、古建筑、本土特色文化等,以及博物馆、美术馆丰富的艺术资源。这既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也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3.注重美术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把教育实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掌握美术基础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的组织、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等。
二、积极探讨教学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1.采用导师制辅导学生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制定导师制度,明确导师责任,规定工作任务。把学生分配给每位教师,实行导师制辅导,新学期一开始,导师就与新生见面,分析本专业的特点、学习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很快了解情况并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定期交流学习进展情况,实行必要的指导,一直到学生毕业。
2.把创作贯穿于基础教学的始终
虽说是专业的基础教学,但艺术思维的训练是贯穿始终的,不能割裂开来。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和引导,锻炼创造性思维,避免最后学生“硬憋”的局面。如在基础课中,可以让学生依据已经完成的画面进行再创作,改变色调或者提炼形式趋向意象,产生另一幅崭新的画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真正调动起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画面自然会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把教育实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正如创作不能到最后“硬憋”,教学能力也不可能最后一蹴而就。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学会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等,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期间。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教师的教授内容、自己的学习感想,也包括勾勒的草图(速写)和正式作业,还可以记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探索等,总之可以是一个包罗任何和本课程相关的能够引起思想灵动的文字和图像的集合。课程最后要求学生以课堂笔记为基础,做一个对本课的总结性小册子作为平时作业考评内容,主要是体现学习的过程与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和下一步要调整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编写本课程学习内容的课程设计,或者是与该课程相关联的延展内容,要求辅以PPT等电子课件进行教学模拟,每个学生有5―10分钟的讲解,锻炼其语言表达、组织教学等综合教学能力。如果学生多,还可以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完成相关课题的不同内容,以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这样相互分享成绩的同时,使作品更丰富、更完美,体现出集体的力量。
4.安排课外命题研究
课堂每阶段学习的内容都可以按专业划分为独立的课题,以此为切入口,安排学生相关的课外命题研究,是对课堂内容的充实和延展,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查阅组织资料、文字整理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完成论文或报告后与教师交流,优秀者可以向专业期刊投稿,这对学生更是一个不小的激励。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要求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院校都加强了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评价标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教师教育新标准,2000年开始实施重视教职课程的新教师培养课程;2000年俄罗斯颁布《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家标准》;2003年我国香港颁布《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上世纪50年代的欧美一些国家把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纳入教育学范畴,美国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都必须有文科博士学位,所以美国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是纯研究性的学科,他们的学生也会安排作画、泥塑等课程,但完全是实践体验,明白操作方法以便日后教学使用。
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提高了要求。教师专业化的这个双重要求,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备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借助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审美、判断、创新、组织能力,而不只是简单的造型能力。
合理的、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专业教师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减除那些繁杂的、与教学实际内容无关的任务,把教师解放出来;完善教学成果鉴定标准和奖评机制,督促教师自我进取,把教学效果提高到与科研成果并重的地位,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学评价可分为两点,一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一点在前面已分析,关键在于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第二点要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做出积极的评价,以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学习态度、专业技术、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等角度,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展开对学生作品质量、语言表达、文字表述、综合技术运用、组织协调等能力的考察评价,明确学生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的调整。
考核标准可以分几块:平时上课占50%,包括学习态度10%、课程设计能力20%、语言表述能力20%;绘画表现能力50%。
学习态度是指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和积极参与的状态;课程设计能力指领会课堂知识内涵与外延,并转化为教学组织课堂的能力,还可以包括使用计算机,比如PowerPoint演示稿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能否使用普通话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课程内容,直至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绘画表现能力是专业技术的要求,考查学生能否掌握基本的专业技术与技巧,进一步实践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美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美术教育应该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强化人文内涵,以对学生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为重心,切实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关注艺术思潮与社会生活,综合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等广泛性人文学科,培养具备综合艺术素养、全面发展的智慧型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淑霞.绘画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8
[2]杜大凯,杭间.清华美术――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卷3).
[3]郭祯祥.21世纪教育的展望:论生态观艺术教育与整体性教育建构.清华美术[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卷3):093.
[4]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M].清华美术(卷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9
[5]席卫权.2005年高等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构国际研讨会侧记[M].清华美术(卷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卷3):145.
[6]李向伟.我国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科亟须构建自主性评估体系[J].新美术,2007(1):83.
[7]朱明秀.信息时代美术教育新趋势及对我国美术教育之启示[J].艺术探索,2009(5):83.
【关键词】高职美术;视觉艺术;良好;语言艺术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具有文字所不能比较的信息传递功能,美术所传达的信息比文字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美术课堂的需要。以下是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美术课程教学总结出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传授知识的有力工具来自良好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媒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语言素质有很大的因果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表达必须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师语言要准确简单明了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要体现在发音标准,用普通话授课,不能有俚语或者方言掺杂在教学过程中,否则会误导学生。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用不上课本的,所传授的知识早已铭记于心,这样的老师善于用概括性语言传达知识。
2教师语言应生动具有感染力
古人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教师发问,学生答问必须通过语言完成,教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且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1]。
二、互动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有效授课形式
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由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教师、学生、课堂外部等要素结合而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互动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强调一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
1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教师中心论”,即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处于消极从属的地位。美术教育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只按教师的示范画临摹,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讲改为主导,以启发引导为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激励性评价是互动的保鲜剂
对学生的想像和创造成果,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并多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平等、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他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努力向上的愿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不足要及时给予谅解,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他们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都要给予激励。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上好美术课的有力助手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2]。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3优化了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接近现代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密切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现代教育技术更是为美术类专业提供了现代化教学装备。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设计史等史论课程,引入视频、音效、动画、影像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后,就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全面渗透和广泛应用。
3促进了高职美术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基本结构、过程程序及实施方法体系。传统教学形成了教师集体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教师、教材和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3]。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使美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教学走出了黑板、粉笔时代,呈现出多媒体式、交互式新面貌。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出最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福荫,袁锐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