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近视眼研究报告

近视眼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视眼研究报告

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通安全知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小关于近视眼研究报告钢日

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晒得似乎要冒出油来。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钢日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

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的变化,感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上网利与弊(小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子像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子像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化(六),读《光辉的旗帜》读

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一、报考条件及要求

1.报考2020年天津市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各类考试方式所规定的报考条件。

2.考生学历(学籍)须符合报考相关要求。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专业的往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户籍或工作所在地报考(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本校参加考试的除外)。往届本科毕业生现场确认时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或在本市工作证明,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二、报名流程

1.选择报考点

(1)全市共设35个报考点,其中设置高校报考点19个,分别是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设置区报考点16个,分别是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滨海新区(塘沽)、滨海新区(汉沽)、滨海新区(大港)、滨海新区海滨教育中心(大港油田)、静海区、武清区的招生办公室。在进行网上报名时,考生须选择报考点。所有在天津市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通过网上支付缴纳报考费,否则报名信息无效(网上支付说明“2020年天津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考试费用网上支付说明”)。

(2)凡报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19个院校的考生,报考点只能选择所报考的院校;上述19个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能选择所属高校作为报考点。16个区招办报考点均不接收报考上述19所院校的考生及上述19所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

(3)其他考生,其报考点可自主在16个区招办报考点中选择。因考场数量限制,16个区招办报考点均对报名考试规模有限定,请考生关注各区招办报考点公告,尽早报名。

2.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期间通过“网上支付”缴纳的报考费有效)。

(2)网上填报信息:凡拟在天津市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在网上报名前,请务必登录“研招网”,认真阅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以及天津市关于网上报名的全部公告信息。不按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参加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根据研招网相关规定和网上报名技术要求,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3.网上支付报考费

选择天津市各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通过“网上支付”缴纳报考费,得到“支付已完成”的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到选择的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各报考点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4.现场确认(我市部分报考点试行网上确认,请考生及时关注市高招办及各报考点的网报公告)

非试行网上确认报考点的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2019年11月10日前结束(具体工作时间参见各报考点网报公告)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网上报名且网上支付成功的报考点进行网报信息确认和本人图像采集。

(3)确认程序: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在个人档案中存档)和《退出现役证》原件进行核验。

2020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准考证(自考生)和学生证(网络教育考生)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往届生(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本校参加考试的除外)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含常住户口、蓝印户口、居住证、集体户口)或本市工作证明。【注:工作证明为本人2019年度在津参保缴费证明(须从2019年6月之后连续缴纳3个月(即6-8月、7-9月、8-10月均可)、在区社保分中心开具,须加盖“社保参保证明专用章”)及以下三种方式的任一种:①本人的工商营业执照;②本人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③本人的《天津市就业登记证》(可以通过人力社保部门或者存档机构办理《就业登记证》;如果通过个体经营或者社区服务等方式实现就业,应当在就业之日起30日内,由本人到企业户籍所在地的街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登记办理)。】

(4)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其他

1.推荐免试生(含推免硕士生、直博生和医学类长学制转段生)均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未经招生单位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考生不得录取。推免生应通过推免服务系统报名,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否则将取消其推免资格;推免服务系统规定截止日期前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可选择参加统考报名。推免生不进行现场确认。

2.报考少民骨干计划方式的考生,报名校验码领取方式另行公告。

3.天津市高招办不接收考生报考。

【重要提示】:

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课题成员】高三文科班全体学生

【课题分工】

1.课题组长:龚循伟(负责组织调查活动)

2.江h(负责文字资料的收集工作)

3.李颖(负责图片拍摄)

4.所有组员活动前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后撰写活动小结。

课题相关教学内容: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课题进行时间:2012年9月―2013年5月

一、选择课题的原由

《旅游地理》第五章的教学内容,就有一节是设计旅游活动的,教学目标要求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通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鉴于曾经带学生对《黄马乡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做过一次深入的调查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深感一次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此时学生已经进入高三,学习时间紧张,心理压力较大。我想能借这次调查活动,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体验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决定再带学生来一次课外的调查活动。

二、开题背景

选择到南矶山湿地,第一,1996年冬天,我曾经随科考队到过那儿观赏候鸟。那时的风景的确是美,几乎接近原生态的美。第二,南昌市近年来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矶山濒临鄱阳湖,这种开发对南矶山的影响利多还是弊多?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三、研究过程

1.组织讨论

2.学习理论(课题调查查阅的相关材料)

南矶山,在长江中下游,有南支,西支,中支,北支,以此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湿地景观,南矶山总面积为3.33万公顷,保护区占总面积的98%。南矶山自然保护区1997年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矶山湖滩草洲,被誉为“白鹤王国”“候鸟乐园”和“国际级极为重要的湿地”。这里是观赏、考察世界珍禽――白鹤的理想之地,吸引着日益增多的海内外游客和专家、学者慕名前往。1987年,在南矶山设立了候鸟观察站,为游客观赏珍稀水禽提供了方便。

南矶山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具有蓄洪作用。由于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完好,没有修筑圩堤,因而具有较强的蓄洪能力。保护区内平均海拔高度为17米,按90年代的几次洪水位约22米计,保护区3.33万公顷范围可蓄洪水约17亿立方米。

(2)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由于保护区为地广人稀的湖区,人为破坏的因素极小,因而生物资源丰富,对生物的多样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保护功能。

(3)具备优越的候鸟栖息条件。适应的栖息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越冬。

(4)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保护区内自然景观优美,又依傍省会城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来此观光(距南昌市60公里,公路从湖区穿过,在路旁也能看候鸟),每年约2000人到南矶山看鸟。

南昌市政府于2003年启动了“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暨申报晋升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2005年5月,通过了中国全国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评审,2005年11月,通过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2005年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的评审。2006年1月9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林业厅厅长一行专程视察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

3.指导方法

组织学生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

4.设计方案

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目的,结合当地资源,提出活动方案,并制定课题计划。

5.分工负责

确定调查组成员,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将调查任务安排给组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6.实施调查

调查活动:南矶山的开发对候鸟的影响

7.研究结论

南矶山的开发对候鸟的影响

资料上记载:“每年冬天,数以万计的各种越冬候鸟从北方飞来,在南矶山周围的常湖、菱湖、北甲湖、东湖、神塘湖里聚会,翌年春暖花开时,又结队迁徙北飞;而夏候鸟,如家燕、白鹭等,则又来此湖地栖息繁衍。这与南矶湿地拥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在我们的这次调查过程中,也许是因为时间关系,抑或是因为选择了不是观看候鸟飞抵的最佳季节,来时兴奋,逐渐被一丝丝的失落所取代。因为,在短短一天的行程中,我们并没有看见那样壮观的候鸟群。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探讨:是否有人为因素导致了候鸟的隐身?有以下观点记录:

(1)通向南矶山的公路好走多了。我们从学校出发,在塔城上环城东高速,一直开到蒋巷,然后换县道,一直开到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路的尽头就是鄱阳湖。2011年3月,南矶大桥建成通车,尽管从根本上解决了湖区4000多名群众的出行问题,而且能吸引更多游客到南矶岛观赏候鸟,但交通的便利,大量的私家车也开到了这里。载来了大量的游客,络绎不绝的人声、车声难道对候鸟没有影响吗?原本这里只应听见候鸟掠过长空的声音啊!

(2)在通向保护区的道路两边,隐约看见散落在湿地中的天网。对于候鸟来说,这是致命的杀手,难怪在一些饭店酒楼,公然出售野生珍禽。可恨那些利欲熏心的候鸟捕杀者!

(3)岛上近年因为候鸟资源丰富,大量游客涌入,当地居民应市场需求,搭建了许多农家乐餐馆,有些建筑是违章的,既破坏了保护区的整体形象,对候鸟也会有影响。

(4)去南矶山的路上,我们看见有很多骑自行车、自带干粮、自带帐篷的游客,我们觉得这样的游览方式很好,没有很大的噪音,唯一的不好就是会产生一些垃圾遗留在保护区内。

近视眼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包括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落,又称“1+8”城市圈。其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产业基础较好,互补性强。武汉城市圈产业总量在全省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武汉城市圈以占湖北33%的国土面积、46%的人口,提供了61%的生产总值、52%的地方财政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64%的消费品零售额。三次产业分别占全省的47.3%、61.7%、66.7%。其三次产业结构为12.8:43.3:43.8。经济规模居中部各城市群之首,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但城市间结构差异较大。从第一产业比重来看,武汉、黄石低于10%,鄂州16.1%,其余5市均高于20%,黄冈高达33.1%,说明圈内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大,多数城市工业还处于较低阶段。

2. 中心城市产业龙头地位突出。武汉历来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是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发展龙头。在“1+8”城市圈中,武汉“鹤立鸡群”,这是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圈的一个显著特征。2005年,武汉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城市圈56%、71%、61%。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武汉工业门类齐全,钢铁、汽车、光纤光缆、纱布、原盐、卷烟、纯碱等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正在形成以汽车、机械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钢铁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医药化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化工工业,以纺织、服装为重点的轻纺工业和以光纤光缆、光电器件、激光、通信系统、软件等为重点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武汉地位更为突出,是全国第三大教育和科研中心,中部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3. 工业集中度较高,但区域产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经过长期发展和行业结构更替,武汉城市圈工业已由行业门类齐全共同支撑型转变为支柱产业主导型。按产值比重占5%以上的支柱行业个数来比较,2000年武汉城市圈的支柱行业数为9个,2004年集中为4个,5年间减少半数以上。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化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5个行业退出支柱行业。再从城市圈50%产值所包含的大行业个数看,2000年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2004年集中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5个。

武汉城市圈工业集中程度上升,但产业竞争力仍然较弱。在38个工业行业中,近10%的盈利率是负数,近60%的产业不盈利,即使盈利,其盈利率也很低。在武汉城市圈中,规模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二十几个行业中,只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1个行业在全国有相对优势,且绝大部分产业的盈利率都只是略大于1,因而优势不明显。这些都说明武汉城市圈主要工业产业仍然缺乏竞争力。

4. 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与一体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武汉城市圈工业集中度高但缺乏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关联度低,主导产业表面上是集群,实质是“归大堆”,内在关联不紧密,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协作关系不协调,产业产品链条短。汽车、钢铁、石化、光电子等行业有较强的龙头企业,但缺乏成熟的、与之配套的关联行业。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看,圈域产业主要聚集于武汉市,圈域产业分工和空间开发的重点与优先区域不明确,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联动,影响了武汉市产业的对外扩散和辐射作用发挥,特别是除武汉市外的8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缺乏交流与合作,没有明显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与一体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

二、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征:

1.产业结构朝垂直一体化方向演进。突出表现为优势产业规模加速扩张,重点产业链条延伸。烟草制造业实施了大重组,武烟集团的年产规模由原来的50多万箱迅速提升到120万箱,进入全国烟草十大品牌行列。钢铁产业投资重点向鄂州、黄石等资源集中地靠近。周边城市依托武钢等圈内大型钢铁企业的优势,相继加大了钢铁深加工的投资。如,黄石华亿公司的精密冷轧板和精密不锈钢项目,总投资7.16亿元;孝感市金属制品80%的原材料来自武钢,26%的产品销往武汉;汉川市2001年从厦门引进从事轻钢结构建筑安装及彩板制品生产的黎明钢构,用4年时间迅速占领孝感、武汉、鄂州等圈内市场,生产规模居华中地区前列。2005年设立的永和安钢构,投产仅10个月就完成了40个工程,产值达1.2亿元,成为全国十大品牌之一。汽车产业以东风汽车为龙头,一批零配件骨干企业正在武汉、天门、孝感等地迅速发展。武汉元丰投资5000万元在仙桃建设铸锻及表面处理项目,形成了35万辆车的配套能力;天门“东风华泰轮毂”在继续发展出口的同时,正在扩大产能,为东风等厂商配套。武汉市商业集团以连锁经营方式加速进入周边城市,已累计在周边城市设店58家。垂直一体化不仅仅是中心城市产业向周边的扩散延伸,也反映在周边城市的产业加速对武汉投资或相互投资。例如,目前武汉在孝感的投资企业91家,投资总额37亿元;孝感在汉投资企业440家,注册资本11.8亿元。至2005年底,黄冈市先后与城市圈兄弟城市达成合作协议83项,协议总投资161亿元,其中已建成和在建项目74个,投资金额139亿元。

2. 产业布局向互补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城市圈内各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客观上存在差异,在产业一体化进程中,通过产业分工达到优势互补,使资源和市场得到有效对接,已成为圈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水泥产业,武汉市年需求达1000万吨以上,黄石华新水泥在武汉市建成年产12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项目后,又在青山区投资4.5亿元,建设大型水泥及深加工环保产业园。纺织服装行业向差异化、互补化方向发展趋势最为明显。武汉市纺织服装行业因结构调整和市场原因,出现了印染和后整理的“断层”。该市没有简单重建,而是充分利用品牌、资金和市场优势,结合周边城市较强的加工能力和成本优势,调整布局,共创市场。如红人集团投资8000万元,在孝感建设服装出口加工基地。汉川马口镇从10年前一家纺织企业起步,迅速发展为现有40家纺织厂、60万锭规模的“湖北纺织第一镇”。武汉市汉正街大量服装企业外迁汉川市新河镇汉正服装工业城,一期75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建成后,集服装生产、物流、商贸、信息、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可入驻企业400家,吸纳8万名工人就业,初步打造成“华中服装工业第一城”。武汉市京华彩印整体搬迁到大悟县的建厂工程已在实施。化工行业已开始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梯度转移。总部位于武汉的省化学研究院,在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投资2亿元,兴建了生产基地,将院内的全部产业化项目及主导产品的生产制造,都转移到了葛店生产基地。武汉青山化工厂收购潜江化工总厂后,在潜江投资1.2亿元,新建年产2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及相应硫酸扩产项目。而以武汉化工企业为主体的应城市长江埠化工集群已形成规模。周边地区借助武汉的综合优势,加快资源与市场对接。一些大型企业已将总部迁至武汉。丝宝集团、三江航天集团、江钻股份、美尔雅集团、广济药业等圈内的大企业已将企业总部或销售中心、研发中心迁到武汉。周边地区大批特色农产品进入武汉,带动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孝感、咸宁、仙桃等已成为武汉市固定的蔬菜和农产品供应基地。

3. 产业组织方式向集群方向发展。武汉市优势产业向周边城市扩张,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而且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了产业聚集功能,进而使各地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定位逐渐明晰。从整体上看,城市圈内三大产业集聚带已初现端倪。一是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整合黄石、黄冈、鄂州、咸宁等地资源,逐步形成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二是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以仙桃、潜江、天门等地为配套生产基地,形成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三是以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为核心区,以孝感市为生产基地,形成汽车零部件、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盐磷化工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圈内各城市围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延伸产业链,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如仙桃的无纺布、咸宁通城的涂附磨具、孝感安陆的粮机等,均已成为全国的重要生产基地。据统计,仅孝感市初具雏型的产业集群已达10个,网络各类企业和作坊2000多家,总资产近80亿元。

4. 产学研对接和科教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为产业一体化提供了推动力。科技和人才高度集中于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一个显著特点。充分发挥武汉的科技人才优势是形成圈内产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已建立科技信息平台,省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周边城市与在汉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城市圈内任一产业的发展都与武汉的科技人才资源有着不同形式的关联。仅仙桃市已有200多家企业主动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华中农大等30多个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很多企业将研发中心延伸到了武汉各高校院所,利用武汉的科研成果实施技术改造300多项。

三、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比较,产业一体化层次相对较低,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协调性较差,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1. 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彻底消除,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认为城市圈产业一体化主要靠上级政府通过规划来实施,寄希望于扶持政策和产业投资倾斜,在工作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等政策、等投资、等国家项目上;有的认为武汉市的一般制造业很快就会出现大规模向周边城市转移,因而坐等武汉市主动上门求合作,只讲分工协作,不讲市场竞争;有的认为搞产业一体化,就是要成为“一家人”,比如要求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当这些问题难以解决时就怨天尤人,甚至消极无为;有的认为本地产业基础差,与武汉和其他城市的合作点少,搞产业一体化受益不大,因而信心不足,工作只停留于开了会、发了文、讲了话;有的习惯于传统行政式的工作方法,忽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组织政府交流活动多,组织企业交流活动少;有的认为武汉市像一块大海绵,目前还处于“吸水”阶段,搞“武汉城市圈”就是武汉吸周边城市的“水”,因而阻止本地企业到武汉发展,对跨市经营的企业仍然要求全部在本地纳税。

2. 体制障碍。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阻隔产业一体化进程的一堵“看不见的墙”。武汉城市圈涉及到的9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各自的地区利益与诉求也不尽一致,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行政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彻底改变,产品市场有壁垒,要素市场有障碍,利益分配有冲突,束缚了产业一体化发展。虽然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依法维权、信息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工商部门已建立了知名商标“一地认定、圈内共认、异地联保”的联保体系,互通信息,联合打假等。但圈内各城市在物流、知识产权、环保、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滞后。特别是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资金流往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小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弱化现象,阻碍了产业转移及产业规模扩张;圈内统一的人才市场建设刚刚起步,目前仍然处于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信息交流等层面,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保障城市圈内居民平等就业权利等方面进展不快。直管市的金融、保险、商检、电力等管理体制不顺,已经严重影响了各直管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 基础设施障碍。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尚不健全,武汉和各城市之间的高等级公路有部分工程尚未完工,存在不少断头路和“瓶颈”路。即使在毗邻的城市之间,由于地方利益关系,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鄂州市花湖开发区内的鄂城大道与黄石市迎宾大道本可联通,但长期没有实现联通,其中仅隔一段长100米、宽50米的废堤。整个城市圈的公路缺乏网络功能,城市之间高等级公路尚未成网;公路收费站卡林立,加重了物流成本。信息网络尚未完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不够,缺乏平台支撑。商贸物流配套体系也不够健全,运转效率低。

四、政策建议

基于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城市群产业发展经验,我们对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提出如下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优势、利益共享的原则,以构建“三链”(设施链、产业链、流通链)、促进产业协作与发展为重点,努力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原材料生产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建议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增强推进产业一体化的合力。

一是牢固树立市场竞争观念。武汉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圈内产业一体化的形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圈内城市应树立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求共赢的思想,摒弃新的“等靠要”思想,不能过分期待政策扶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圈内各种资源优势,特别是武汉市的综合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二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产业一体化过程中,行政体制障碍不可能很快消除。要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树立“体制未改,方法先变,机制先转”的思想,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自觉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程式化、行政化的工作方法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三是牢固树立长期合作、持续发展的观念。产业一体化是渐进的市场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破除急于求成和消极无为的思想,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蓄势发展”的思想,坚持多做细活,从具体项目的合作起步,一个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以细节的成功,累积起战略的胜利。

2. 找准突破体制障碍的现实路径,把握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推进产业一体化,必须走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引导、协调、搭台、育苗”四个方面。“引导”即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信息,组织经济交流活动等,促进圈内产业分工合作,引导产业向一体化发展。“协调”即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鼓励圈内企业跨区域投资、经营,促进圈内工业产业对接、商贸物流对接、产学研对接。“搭台”就是建设圈内一体化的交通、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金融、人才等服务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育苗”即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培育先导性企业,扶持配套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政府的作用不在于制造产业集群,而是发现那些已处于萌芽状态但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核、群链。目前,政府在推进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应重点做好营造良好环境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是统一政策法规。清理现行经济政策及相关法规,取消各地对人才、资本、资源流动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在9市之间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减免有关手续和收费。建立“一次审批”制度,一般性行政审批事项在圈内一个城市审批后,其他城市予以认可。制止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的行为。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近期抓好已规划的武汉8条高速出口路建设,建设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孝感的快速轨道交通,构建骨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层次结构合理、完善的城市圈公路网络。组织专班调研协调,取消武汉市路桥通行费,取消圈内移动通信漫游费,统一圈内电话区号。建设武汉城市圈信息共享平台,加大金卡工程的推广力度,在金融、商业、交通、医疗、社保等行业广泛使用IC卡,并在圈内率先联网,向一卡多用方面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管理体制,探索区域性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整合圈内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共同繁荣区域旅游市场。

三是帮助中小企业化解“融资难”。以长江证券为龙头,组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成立区域性开发银行。打破银行贷款发放的地域限制,推动各银行开展异地贷款业务,实现圈内各商业银行间资金的及时调剂。由省政府和圈内城市共同筹资,组建城市发展基金,作为城市圈内重大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贷款贴息、债券贴息等。争取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企业债券和区域建设政府债券,鼓励国内外企业、金融机构设立基础产业投资基金、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支柱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发展基金。

四是缓解工业用地“瓶颈”制约。可借鉴外省经验,实行工业用地指标全省统筹、适当向武汉城市圈倾斜的政策。

3.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是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要抓住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的机遇,推进圈内企业整合重组,加快要素向优势大企业流动和聚集,使汽车、冶金、石化、电子等支柱产业群落的构成更趋完整和合理,在原材料、轻纺、医化、食品加工、服务贸易等重点行业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对重大产业项目,政府应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优惠。

二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追求利润最大化,强调区域配套和规模发展,是突破“区划经济”行政壁垒的有效手段和基本途径。武汉城市圈应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光电子通信、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钢铁及钢材制品、纺织服装、建材、食品加工等七大产业集群。要大力推进产业“三集中”,即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改造提升工业园区,招商方式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注重引进关键链接企业,相关产业项目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就近落地,把工业园区建成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区。放大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效应。商务部即将出台《关于扩大开放,提高吸收外资水平,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意见》,其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优先许可中部地区适当扩区建设”。要抓好这一机遇,争取国家批准东湖高新区“适当扩区”,将周边城市的原省级开发区挂牌为“东湖高新区××工业园”,让其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三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是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要狠抓两手:一手抓进一步解放思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真正消除思想障碍,树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观念,让“创业光荣、发展有功”的理念深入人心,催化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手抓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力度,从细微处着手,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特别要加强对一线办事人员的素质教育,规范办事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承诺事项,推行阳光政务,奖惩严明。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执行力度,不能让一些企业赢了官司、输了钱财。废除或修改还存在所有制差别和规模差别等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规定,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改组,落实优惠政策,在税收、政府扶持、人才培养等一些关键政策上给予民营经济公平待遇。尽快出台《湖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

4. 强化武汉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好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以武汉市为中心平台,建成圈内统一的教育、人才引进、就业、劳动力转移等政策体系,统一职业技能认证,推动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联合。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圈内科技资源共享,推动联合攻关,完善成果转让机制,促进“知本”与资本结合。

二是提升武汉的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发展面向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大型消费品批发市场和重要的工业品专业市场,如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纺织与服装、光电子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粮、棉、油、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市场。积极探索和争取开设期货等新的交易方式,扩大交易量与辐射区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构筑统一有效的区域和全国性物流服务供应体系,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武汉金融资本市场。依托武汉作为中央银行区域分行所在地的优势,全方位推进武汉金融投资中心建设。近期要以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和发展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将省产权交易所、省技术交易市场、武汉产权交易所、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武汉技术交易市场等5家机构合并重组,充分发挥其整合资源的职能。在城市圈内部建立证券网络,组建实力强、机制活、管理规范的大型证券公司;积极引导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外合作基金。

5. 以调整财税分配关系为突破口,建立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

调整省、市之间的财税分配比例,改进税收征管办法,稳定各地既得利益。凡是因为圈内资源整合、产业调整和梯度分工引起的企业兼并、企业迁移等导致的税源流动,其既得税收利益,特别是欠发达城市的税收既得利益应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维护,可在保持原基数的前提下进行税收分配,避免圈内恶性竞争。周边企业迁入武汉开发区的,武汉市应落实在其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90%予以返还的政策。创新财税激励机制,实行均等性转移支付和激励性转移支付结合的政策。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省同级平均水平的市、县,适当给予激励性转移支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职工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对使用落后工艺、设备及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实施限制或惩罚性税收制度。对圈内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高科技企业的重组、联合,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对大型跨区域的盈利性项目,可采取联合共建、股份化运作、利益分享的方式;对大型跨区域的纯公益型项目,可按不同行政区域受益程度的大小确定出资比例。

6. 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构,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

建立权威指导机构和高层协商制度。将“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市长联席会议”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化,提升其功能和职责,使之成为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高层指导机构和协商机制。将“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常设机构,内设战略规划处、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处、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处等,贯彻落实高层指导机构和联席会议作出的规划、决定,负责组织圈内经济联系和合作的有关业务,研究圈内经济政策。高度重视和支持被称为“第三方机构”的行业协(商)会的建设。组建武汉城市圈联合商会或行业协会,联络圈内主要企业,沟通行业信息,筹划行业内或跨行业的企业合作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有关活动,形成多重力量促进协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