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 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 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 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 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1、学科德育教学的开展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高中的学生思维方式不成熟,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可能会使认识出现误区。这些误区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给德育工作带来挑战。中学生的心理可归纳为矛盾性、盲目性、随意性。矛盾性表现在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有活力要求进步,但因心理不成熟极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怕吃苦贪图享受等错误思想倾向,或有时他们雄心勃勃,誓要做出一番作为,但在遇到某种挫折和困难时容易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盲目性、随意性是指生活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做事情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办事情没有耐性,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此,一方面要落实“四有”德育目标,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其次,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再次,要充分发掘本地区、本学校的德育潜力,帮助他们建立爱家乡、爱学校的信念,让他们自觉立志成为建设家乡事业的接班人。
2、学科德育教学的开展要明确德育的重点
(1)深化贯彻党的十七大、十精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们的思想,提高德育的时效性。(2)深化学生思想与德育体系创新,树立“德育就是质量”观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落实学科在德育中的作用,实施全员育人。(3)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从培养爱国情感做起,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德育的方法和形式,精心设计并组织新颖鲜活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学科德育教学的开展要进一步明确德育重点内容
1、学科德育内容
学科德育指学科德育注重把德育的要求通过学科教育进行渗透,这种渗透要具有科学性、自然性、有效性。有的任课教师把德育看成是额外负担,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再加上应试教育更偏重升学率,因此使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未能得到扭转。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内容中除了有显性的或隐性的德育外,社会赋予了德育更深的内容,因此,学科德育应从学科特有的育人因素考虑。
2、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二者的关系既有显性也有隐性。显性关系是指德育的内容通过知识点直接反映出来,例如:小学思想品德课,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这些学科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否起到德育的作用,要看教师对它的把握和运用,如果加以充分的利用,则可较好的实现其育人功能。隐性教育是指德育的内容与教材知识点不直接挂钩,而蕴含于教材内容中,需教师提示挖掘出来。因此隐性德育的包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程度及政治敏感性。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科教师继续探索,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与身心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科素质促进学生在德育上的发展。
三、学科德育的实施
学科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广泛,但难以统一。当前,我们主要把德育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下面依次阐述。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爱祖国联系起来,要树立学生国家意识,确立国家统一、、国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培养民族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各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倡导民族团结,人心凝聚的精神。
3、行为规范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学生学习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文明礼仪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行为惯犯意识,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4、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格对学生的一生起重要的作用,各学科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学校德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这也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也需要各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及作用。
四、总结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在继续推广用音乐代替口令的大课间活动基础上,结合各村小办学规模和学校实际特点,扶持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使各校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建设。创建有特色的小课间游戏活动,有学校群体性的特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之初,数学课备成德育课
备课时我想,要让课堂德育内容丰富,就要有切合的情境。我选择以童话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学主要环节如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规律
森林小学的山羊老师要开“找规律Party”,并提出要求:要想参加Party,需要填写有练习题的入场券。学生自己填写,同桌互助检查。
环节二:参加活动,探究规律
小动物设计了多种有规律的活动,如小鹿击掌—请大家找出声音里的规律;小动物捉迷藏—请大家利用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藏起来的动物;补充图形和数字—请同学找出数形结合中的等差规律。
环节三:营救小动物,拓展规律
找规律活动结束后,小兔白白因贪吃贪玩溜出去玩,掉入狐狸的陷阱。山羊老师急忙带领学生去营救,发现密码锁,遇到困难。学生们主动出手相助,通过寻找数列之间的数字差,帮助小动物成功开启了密码锁,营救出白白。
最后,教师让学生给白白提建议,如少吃糖,每天早晚刷牙,引申到生活中也处处有规律。请学生想一想生活规律还有哪些,如每天按时入睡,准时起床等等。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简单介绍,教师适当补充,拓展规律内容。
环节四:制作感恩礼物,升华主题
小兔被成功解救后,小动物纷纷送山羊老师礼物:一束花,一幅画,一句话……让学生观察小动物送山羊老师礼物的画面,引起情感共鸣,懂得感恩;然后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利用找规律知识粘贴成祝贺卡片,感恩教师,将感恩主题升华。
我将设计传给了省里主抓数学的崔海江主任,他的回复是数学课就是数学课,无论渗透哪些内容也不能改变数学课的属性,建议将童话情境去掉,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展开教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啊!这堂数学课让我关注了“德育”,却忽视了数学本身。德育不是贴标签,而应该是自然地融入课堂之中的。
重新设计,还原数学本质
重新备课时,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的调整,整堂课将童话情境去掉,换成六一游园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六月里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生:儿童节!
师:今年六一儿童节时,我们学校举行了很多庆祝活动,同学们不仅自己装饰教室还举办了游园闯关活动,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
环节二:庆祝活动,梳理规律
1. 评价拉花设计图,复习重复排列规律
出示一(1)班5个孩子带来的拉花设计图,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评价,寻找排列规律。师生总结出“看一看、圈一圈”的方法能找出重复排列的规律。
2. 进入游园闯关赛,复习等差数列及数组规律
教师展示活动场面,引发上课学生参与兴趣,这一环节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是比一比、算一算,学生在数形结合的题目中找出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的规律;第二类是找关系、算一算,学生根据一组数中加数与和的规律推理出下一组数的规律。
3. 课间动一动,我是音乐小精灵
通过身体律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规律应用的广泛性。
环节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此环节进入“游园挑战赛”,包括送贪玩迷路的小动物回家,做接龙游戏、破解密码拿礼物等,以多种形式应用规律、巩固规律、拓展规律。
其中破解密码拿礼物是挑战赛的最后一关。教师告诉上课的孩子,他们可以拿到来自远方朋友的礼物,但是需要解开一组复杂的密码。于是,学生通过独立解密码、集体交流想法、寻找隐含规律,最终解开密码拿到礼物。
以上内容是对找规律岔河小学一单元知识的巩固、应用、拓展,培养学生挑战困难战胜自我的优秀学习品质。
环节四:赠送礼物,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礼物图片:一年级的孩子在折纸和剪纸的图片,上面布满漂亮的纸鹤、可爱的青蛙、小鱼及各种各样的花片等,并播放录制的小班长的话:
大家好,我是岔河小学一年级学生代表王璐彤,听说王老师要给你们去上课,我们可高兴了,真希望能够和你们做好朋友,所以我们准备了礼物,希望你们能够把它们做成新的礼物送给你们想送的人!
然后,教师代表远方的学生将一袋袋小动物折纸和各种形状颜色的花片送给上课的孩子。其中折纸和花片的种类、颜色、数量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可以将这些折纸和花片有规律的排列粘贴,做成新的礼物,写下祝福的话,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这一环节既是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又体现了学生接受礼物的时候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制作礼物送给想送的人时创造美好、送出礼物的过程中传递美好的一种情感体验。
试课之后,忽悟德育藏于细节中
那天,在北戴河实验小学试课,请专家指点。听课专家没有过多的意见,只是提出了课堂的一个细节:
师:你能用数字概括表示与这两组相同的规律吗?(如下图)
生:122 122 122 122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2 12 12 12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
学生同意第二种。
专家认为,这是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圈起来的图案中都有三个图形,一个独立的,两个相同的。教师的预设中用数字表示就是“12”,当学生出现“122”的时候,教师想当然的要学生的其他想法,而忽视了“122”这个孩子的思考。其实“122”作为一组重复出现的数字,也符合上面出示的图形的规律。只不过这个孩子是在模仿,没有抽象概括。
我突然明白了“关注课堂细节”的深刻含义:课堂上对生成的关注和挖掘,其实就是对学生思考的尊重,这也是学科本身的德育内涵之一啊!
接下来的某一天,我又有幸聆听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与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书记孟佳的两场讲座,其中提到教师也是学科德育的资源之一。这不由让我联想起第一次试课时校长提到的“你要对课堂有感情,当你积极投入的上课时,你对学生的感染就不一样了”。当时自己想的就是要像演员一样投入课堂,此时回味起来,这种投入不仅仅是情境创设中的投入,更是对课堂中的人、事、物等等一切的感情投入。课前对上课已经充满期待,课中忘记了周边听课者,眼里只有孩子们,耳中聆听的是孩子的畅所欲言,心中思考的是我怎样让孩子的思考彰显价值。此时此刻,教师就是德育的标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科德育!
走上课堂,在生成中彰显精彩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北戴河实验小学上课,与一(5)班的孩子开始游园活动之旅。不出所料,在用数字概括图形规律的环节又出现了精彩的生成:
师:提出122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的数字也是一个1,两个2,接着还是一个1,两个2这样重复的。
师:恩,好多同学点头呢,大家都听明白了,你的数字排列规律和图形的一样,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是“12 12 12 12”。
师:和他不一样啊,说说你的想法?
生2:我觉得1个2个重复就应该这样。学生年龄小说不太清楚,其它孩子也很迷茫。
师:那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试着比一比,换一换没准就清楚了。生1,你还能把你的答案换其它的数字吗?
生1:我还可以换成“233 233 233 233”。
师:还有吗?
生3:那“566 566 566 566”也行啊!
师:“笑哈哈 笑哈哈 笑哈哈 笑哈哈”行吗?
大家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
师:生2,你这个能换其他的数字吗?
生2:不行,我这个就是图形的个数,不能换。
师:大家发现了吗?现在你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数字更能够概括这组图的排列规律呢?
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122 122 122 122”。在比较和辨析中,学生抓住了数学规律的本质,我也赢得了现场听课者的认同。
回顾与感怀,有教育的地方就有德育
这次复习课后,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磨课的心路历程。
从开始接到任务时对学科德育的迷茫,焦灼的选课型、选内容,千方百计地想通过丰富的外部情境去凸显学科德育的内涵,现在回想起来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尝试,凸显在课堂中就是为德育而德育,让一堂课成为四不像。学科德育本身就应该在蕴含在学科之中,不是外在赋予的。随着对学科德育渗透思考的逐步深入,我终于抓住了学科德育的本质,它无关学科、无关课型,是我们每一堂课中都应自然存在的。
首先,它蕴含于学科内容之中。以数学学科为例,有精巧设计中的情感体现,有丰富的情感态度目标:如利用情境及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学期期待;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科之美;培养学生挑战困难的意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感悟到惠及一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
其次,它蕴含于课堂生成之中。从学生的角度看,如课堂之上的同伴之间互助、包容、支持,尊重同学的见解、敢于质疑同伴的观点,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尊、自信等;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即课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从备课时即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到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有积极的情感投入,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课程安排,对学生的思考给予肯定,对学生的探究给予支持,对学生凸显的问题给予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点拨,对学生的习惯给予恰到好处的规范,对学生的课后感言予以深思……
关键词: 德育 学科渗透 人生观 价值观
学科德育渗透就是科任教师把德育寓于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探索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引导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说把知识内容与其可载的思想同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有礼貌懂礼仪的人。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德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身的形象,教师的形象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所以我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仪表魅力;语言魅力;板书魅力。
整洁、端庄的仪表给学生的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也就是从自身的形象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学会去审美,学生也会对老师的形象有所评价,实际上这个评价的过程就是德育在渗透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塑造的形象应该是:整洁、端庄、文雅、大方。
优美的语言最能体现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是否文雅,对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关系极大。因此,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其它场合,一言一语,都要做到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吐词自然、温和朴实,语调和谐、悦耳,语气亲切、和蔼。
教师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开朗、充满朝气,还可以帮助师生建立融洽、友好、平等的关系。幽默感可以轻易地化解教学矛盾,而且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有助于调节课堂氛围,有助于以后恰当地处理和周边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就是板书魅力,教师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又是长远的。因板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它是以文字、符号、图像等具体形式将教学内容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丰富了学生感知的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体现。好的板书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所教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利用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二是利用课外引申或者所用材料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德育资料,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
以烹饪课为例,在烹饪课教学中,可以从三大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1.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烹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操作过程中用气、用电、用火、用刀具等都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学生在每个环节都予以重视,这是提升自身价值的体现。安全意识也是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表现,培养学生注重安全的习惯可以使他们终生受益。
2.环保意识。在烹饪的操作过程中如何用水很有学问。大部分的学生,节水意识十分薄弱,用水时随意地把水龙头开得很大。因此每当打开水龙头,控制水流像一条细线般流下来时,这时候要不忘提醒同学们: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很缺水,要节约用水。这时候可以教育学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节约能源不但可以节约金钱,而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
3.爱国主义教育。美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每一个菜都承载了一种文化,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段美食文化,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