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节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四维空间;时间维度;机械舞台;LED技术
电视综艺晚会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电视文艺类节目。因其演出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是电视台在各种节日主要播出的节目类型之一。作为电视综艺晚会主要造型元素的布景和光线,更是创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纵观央视每年的春晚。节目的种类以及演出的风格大同小异,而舞台空间设计则变化很大。从布景样式、灯具种类到布景与布光的观念,无一不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LED显示屏以及各种新型的光源与灯具的出现,更大程度地影响着现代电视综艺晚会舞台空间的设计。如何不断注入新的理念来设计现代的舞台空间,将会成为舞台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电视技术是树立舞台空间设计观念的基本要素
打造“流动的舞台空间”,是舞台设计者们不断研究,不断尝试的课题。实际上就是怎样体现舞台四维空间中的时间维度。所谓舞台的四维空间,是指舞台的宽度、高度、深度还有时间维度所构成的舞台空间。它是一种能够随着内容和时间的延续而发生不断变化的空间。这时间的维度是要靠光与景的配合,而产生能够适应节目表演的运动空间。当然,要实现这一点,技术因素是关键。
1、机械舞台技术的发展
目前,机械舞台的功能比较多,主要包括升降台、转台、车台、移动车台和台下机械控制室等。升降台的构成是有数个升降块组成,它由机械控制,可以使舞台的某个局部升起或降下。转台是通过机械控制,使舞台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车台也是由机械控制,可以产生横向运动。由于机械舞台受到某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运转的速度较慢,再加上缺乏和其它造型手段的配合,所以也只是作为演员的上下场和更换场景使用。
2、灯光技术及控制技术
随着新光源、新灯具用于舞台照明,丰富了光线的造型手段。例如:LED光束灯、LED幻影灯、三基色光束灯、电脑灯、高效追光灯等。电脑灯是众多灯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它基本实现了灯光设计人员梦寐以求的在一台灯具上可以控制光的基本属性光线的强度、光的颜色、光的图案、光束形状、光斑大小、光的角度、光束移动、光的频闪等,它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电脑灯的使用是当今电视演播室及舞台照明的一大特色。其空间配光分布比较均匀,且为旋转对称,光束角分级调整,在实际运用中不是用来照明,而是以其光束、颜色和图案的变化取胜。目前,主要有摇头灯和扫描灯两种。LED灯具有节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的优点,目前多用于舞台背景或轮廓装饰。
3、LED显示屏
LED显示屏,它是光与景融为一体的典范。LED是Light EmittingDiode的简写,中文名称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LED显示屏具有亮度和对比度100 n,/?01,高、面积可大可小、面的形状可直可曲的特点。它的每一个像素都由R、G、B三种灯构成,当每个灯的发光颜色不同的时候,这个像素就显现出了不同的混色颜色。因此,它是当今电视综艺晚会舞台上表现力极强的造型手段之一。
二、光与景的结合方式
在舞台上,景与光的合作关系,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从以布景为主、光线为辅的结合方式,到光与景的完美融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提倡光与景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无容置疑的舞台设计理念。例如华裔美国舞台美术家李名觉先生强调“布景与灯光设计之间必须很好的合作,否者就一塌糊涂……”等。
1、强调运动的布景为主光线为辅的结合方式
景变,是指靠机械舞台的转换或LED显示屏中影像的运动。光不变,是指光线一般不做色彩、光束、光影、光强的变化。这种结合的方式一般适合节奏比较舒缓的歌舞类节目。例如2012年春晚歌曲《万物生》中,景是在变化的。首先,显示屏的影像随着歌曲变化着,其次,舞台的升降块也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向水一样前后涌动。此时舞台的空间是跟随着歌曲的旋律在变化,仿佛让人们置身于万物变化着的大自然之中。而此时的光线,没有丝毫的变化,似乎不想打扰观赏者。
2、运动布景与运动光线的结合
景变、光变的结合,就是景与光各自选择它们一种或几种变化的方式,这种结合的方式一般适合节奏感强烈的歌舞类节目。例如由机器人跳的舞蹈《机器人总动员》中,景中的形象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化的节奏比较强烈。同时,光束也在和着景变化的节奏运动着。
3强调运动光线为主布景为辅的结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目前,正处于初中阶段成长时期的学生,其自身文化底蕴、知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还并不深刻。所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应担任着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重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培育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博大的民族情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述
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良美德的重要载体,其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大纲拟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中国文字”,是体现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表述的重要依据。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诗、词、曲、赋、散文”等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承载着我国悠久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精神文明理念与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经典文化内容,可使其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了解到我国历史文明的意义与伟大,从而形成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中创作的《孙权劝学》《木兰诗》《陈太丘与友期行》等课文,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精神文明,也就是“礼仪”,这一精神文明的存在,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是传统文化内容渗透最有价值意义的一种体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解析
传统文化是最能体现我国独特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弘扬历史发展遗留的重要思想、文化精神与艺术宝藏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与国家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渗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思想等方面共同发展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其是明辨是非能力也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所以在此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品质,帮助其形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相比,传统文化的渗透让语文教学内容、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身心投入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从而起到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形成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等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一)深入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入较多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编目,如七年级的《论语》《木兰诗》《游山西村》;八年级的《核舟记》《孟子》;九年级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屈原》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篇目,里面的名言名句都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仅可通过精心筛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对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字、句、词、篇和所表达的主旨等方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探究,便可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到良好的传统文教育熏陶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身心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以丰富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详细解读、注释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深入研究文章内所撰写的主角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掌握文言语言朴素简练的写作特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与意义的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篇章、国学经典,进行自由诵读、咀嚼体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与消化,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实现传统文化外化于身、内化于行,铸造人格的支柱,在无形中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传承。其次,还应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结合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喜好,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课外读物等,要求其必须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比如,为学生拟定读书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参与一次读书交流会,利用假期时间,将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在上课时期进行朗读等,并为表现优异者先进典型奖、实物奖等,以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开展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专题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交流会、观看优秀历史人物事迹影视作品讨论会、组织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历史文化遗迹等,都是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法。
(三)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利用传统节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型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挖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在此过程中,事先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知识,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去探究、去体验、去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精神文化内涵,以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例如,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而并非仅停留在片面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开展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型学习活动,让各大学习小组分别调查研究端午节的地方习俗与活动形式、各地端午节的民俗特色、有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赋、端午节的起源传说等。并进行收集、整理,在上课时发表演讲,讲述自己对端午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大意了解,讲述有关于端午节的趣事等,以便增进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了解,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前言
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人们对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解,本文就如何通过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在实践教育中探索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对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
我??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节气、历法、天文、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古代先贤有关,这些在一些诸如《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传统节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节气有关的祭祀、庆祝的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等;另一类则是纪念日,例如端午节等。
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日子就被当时的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但是当时这些日子的内涵还不够丰富,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日子从最早的迷信禁忌以及原始崇拜逐渐演化到现在的寄托情感、祈求幸福的日子。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神话故事为节日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一些历史先贤的在节日中被赋予了永恒的纪念意义,因此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厚重的历史感[1]。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可以使人们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我国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更能使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
二、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建议
1.了解本地历史并加以利用
我园处于山东地区,境内曾存有齐、鲁、曹、维等诸国,齐鲁大地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历史造就了这片土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如今的山东更是一个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大省。我省的古代先贤更是不胜枚举,有齐国大夫晏婴,政治家、思想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学生曾子,名医扁鹊、建筑巨匠鲁班、军事家孙斌等,在文学界有蒲松龄、辛弃疾、李清照。众多的文化思想汇聚到一起,在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节,该节日正式设立是在1989年,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所以时间定为每年的9月26日到十月十日,现在每年的这个时期都会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大型的歌舞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弘扬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更有许多孔子学院,我园依托孔子文化节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让幼儿回家收集孔子的生平事迹,在每日十分钟的经典诵读中,师生共同诵读《论语》,让幼儿选择一条自己最喜欢的一条,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对其他的小朋友进行讲解,使幼儿了解孔子的思想,树立更远大的理想抱负。
2.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在幼儿园内创设节日环境
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环境的利用十分重要,因此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营造一个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根据具体的节日在园内建立一个合适的节日环境,例如,在春节期间在园内走廊悬挂一些亲子制作的灯笼、布艺鞭炮;在元宵节来临,家长陪同幼儿上街看丰富多彩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将孩子们拍到的精彩镜头来布置教室、走廊;在端午节来临前夕让小朋友自己搜集有关于端午节的挂饰,我园也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香囊和龙灯,营造一个节日的气氛,师生还针对不同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幼儿讲一讲与节日相关的神话传说、民俗习惯等等。通过环境对小朋友产生影响使其对我国传统节日产生兴趣,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印象,从而主动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2]。
3.开展适合幼儿的节日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节日活动,但是一部分节日活动并不适合在我园开展,所以我们对一些节日活动进行选择,例如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组织中大班的孩子包饺子、汤圆、粽子,让幼儿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节日的气氛,老师趁机向幼儿讲解食物的由来,例如,粽子就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河以后当地人向河里投放粽子,喂食河里的鱼虾,防止其破坏屈原的遗体。由于小班的幼儿不具备自己制作食品的能力,所以将家长们邀请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而对于一些其它节日活动也可以选择性的使用现有条件进行替代,例如,原来在春节的时候都要燃放鞭炮,考虑环保和安全因素,我园购进一些电子鞭炮供孩子们玩耍,幼儿在放鞭炮时老师告诉孩子鞭炮的由来,既让孩子充分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又不污染环境卫生,还不用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对传统的节日活动进行选择并进行创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使幼儿充分体检节日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
4.在日常教育中插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作品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对于其他阶段来说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这一课程特点在重要的节日开展主题教学周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文化作品,传统节日主题教学周就可以从中选取适合幼儿的文化作品进行学习,不仅使幼儿学习到了知识,更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例如,在元宵节来临之际,开展了元宵节主题教学周,在元宵节猜灯谜,并选择一些传统的字谜给孩子们猜,不仅使幼儿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更让幼儿认识到了学习汉字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语文的兴趣,音乐课带领孩子们学习歌谣《卖汤圆》,这首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幼儿的接受习惯,还可以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安安全全元宵节》,提高孩子们的节日安全意识,提醒孩子过节在开心的同时不要忘了注意安全,数学的加减法则可以出下面这样的计算题,例如,盆里原来有十个汤圆,有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三个还剩几个?这样的传统节日主题教学周可以在寓教于乐情况下,使幼儿更好的了解并喜欢上传统节日文化。
一、民间传统游戏挖掘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祖父辈的传统资源。深入到农村、牧区,寻访那里里的老一辈人回忆并讲述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并加以文字和图谱记载,进而筛选出符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归类。
(二)深入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在幼儿园发放调查报告和问卷,让家长填写三到四种玩过的民间游戏以及传统玩具,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民间游戏。
(三)利用现代化途径寻求资源。在现今信息社会,教师还可以从书籍、网络上寻找适合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将现代化和传统有效结合。
(四)利用幼儿园教具评比活动深入挖掘民间游戏材料。除了寻求外援,我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了许多的民间器具。
二、民间传统游戏和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融合
(一)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情况,确定传统民间游戏目标和玩法。
1.小班: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参与民间游戏的积极性。
2.中班:培养幼儿勇敢、合作精神。
3.大班:培养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欲望,通过活动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
(二)民间传统游戏和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的有效融合
1.健康领域的融合。为了让幼儿乐于参与游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们选择了民间游戏《跳房子》。在画好的房子里有很多窗户,每一扇窗户里都住着不同的小动物(贴上动物卡片),让幼儿丢掷沙包,丢到哪个小动物头上,就跳到小动物相应的窗户上给小动物送爱吃的食物。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房子里都住着谁?它们都爱吃什么?篮子里哪些食物是小动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掌握小动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2.艺术领域的融合。在《包粽子》的民间游戏活动中,首先从认识端午节开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节日活动,更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并通过知识介绍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幼儿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幼儿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愉快的体验,幼儿就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3.科学领域的融合。科学是幼儿每日经验的一部分,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的,也是最不容易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是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
三、民间游戏与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合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教师注意创设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民间游戏的各种探索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游戏材料,鼓励、启发、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如投放石头、树叶、树枝等材料。
四、幼儿园深入开展民间传统游戏的重要意义
(一)民间游戏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中去。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适合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口语的表达。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
(三)民间游戏能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和情感。每个人都有虚荣感,包括我们的孩子,因此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使幼儿更为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维持对活动兴趣的持久性。
(四)民间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 人文价值 传统节庆文化符号 创新 实践
我国的传统节庆类型众多,但真正有影响的是七大节日,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且都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
1 我国典型传统节庆文化符号类型及其人文精神
每个节庆都有其相对应的典型视觉符号形象,这些典型视觉形象体现着我们的民族风情,体现出特定节日的文化精髓。
(1)春节。典型视觉符号:年画、窗花、灶神、门神、财神、龙、凤、麒麟、狮子、鱼、十二生肖、福、禄、寿、喜、对联、灯笼、爆竹、红包、庙会、乡戏等。人文精神:放鞭炮辞旧迎新、祭祖祭天感恩颂德,吃年糕、吃鱼以象征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红灯高照让人们心头光明普照,舞龙舞狮体现生生不息精神。
(2)元宵节。典型视觉符号:元宵、龙、凤、麒麟、狮子、鱼、仙鹤、牡丹、蝙蝠、福、禄、寿、喜、庙会、灯谜、社火、乡戏等。人文精神:元宵节的第一层意思是祈生意蕴,就是对生殖的渴望和追求,既包括祈子(盼望人丁兴旺),也包括祈年(盼望庄稼丰收)。
(3)清明节。典型视觉符号:杨柳、龙、凤、蝴蝶、福、禄、寿、喜、祭墓、风筝、踏青游玩等。人文精神:借祭、扫墓来追忆先人,勿忘生者。体现感恩、追思、反省、博爱、希望、活力、自然和政治清明内涵。
(4)端午节。典型视觉符号:屈原、龙、凤、鱼、莲花、艾稿、粽子、龙舟、五彩丝等。人文精神:首先体现出一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体现一种团结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三是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的意蕴。
(5)七夕节。典型视觉符号:牛郎织女、龙、凤、鸳鸯、喜鹊、莲花、牡丹、五子等。人文精神:七夕节体现的是自由神圣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观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念。
(6)中秋节。典型视觉符号:玉兔、嫦娥、月亮、月饼、龙、凤、桂花、月季等。人文精神:中秋节蕴涵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具有整合与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
(7)重阳节。典型视觉符号:龙、凤、茱萸、牡丹、、松树、福、禄、寿、九等。人文精神:登高健身、庆祝秋粮丰收;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敬老爱老(图1、图2)。
2 传统节庆文化符号的审美特征与价值
传统节庆文化中的典型的视觉符号是古代劳动人们在充分理解文化底蕴和文化理念的基础之上,结合当时的民俗事象,概括性地创造出符合图形的审美特质,且蕴含深厚文化内涵视觉图形。
(1)传统节庆文化符号的审美特征。传统节庆文化符号作为民俗生活中的视觉艺术形式,它和民众生活融为一体,这些视觉符号产生于民间生活,应用于民间生活;传统节庆文化中的民俗观念和民俗心理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内涵,而视觉符号就是一种显性的、外在的活动和图式。这种视觉符号所体现的观念和形象的统一是一种稳定性的表征,它们所体现出来的观念和心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积淀、凝聚起来的,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2)传统节庆文化符号的审美价值。传统节庆文化符号的形成过程是民众长期的实践体验过程,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又体现出集体意志和心态,只有这种凝聚了群体意识的符号才能引起共同的情感共鸣和族群认同,能够增强族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典型视觉符号作为传统审美文化的成果,通过世世代代的创造、传承、传播,把典型视觉符号中的精华积淀下来,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使之唤发出勃勃生机。
3 传统节庆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现今人们的审美能力、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和更新,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地总是拘泥于将传统的视觉元素简单地照搬和删减,而是要运用现代的审美标准和技术手段重新设计,将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设计的审美趣味相结合,既保留传统节庆文化内涵,又符合新时代审美特征。
(1)概括提炼、删繁就简、体现时尚。现代人的生活就是追求快节奏,因此设计也应配合当今简约而又时尚的时代面貌,倾向个性化。简洁而又时尚的视觉设计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主流。图1是七大传统节庆的典型视觉形象。春节以龙、凤为设计元素,头为龙,尾为凤,二者相互盘绕,组成一个灯笼,寓意家人团聚并祝福,符合春节特征和内涵;元宵节以“元宵” 二 字以艺术手法表达,配以祥云,“宵”字下半部幻化成一个碗装着“汤圆”,简洁生动;清明以绿色为主,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很好地诠释了清明节踏青祭祀祖先的意义;端午节离不开龙舟,图形以龙头带着几个手拿划浆的人,迎着波涛,奋勇向前;七夕节将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相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水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形象;中秋嫦奔月,其长裙幻化成书法笔触,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九月初九重阳节,以双九与为元素有机结合。
(2)多元化、多视角、多种手法的呈现。正因为中国传统节庆视觉符号众多,我们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表达方式,以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题材可以以不同材料、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如北京市2006年的中秋节就曾经推出一款“团圆兔”卡通形象,其设计灵感则来源于中秋传说――月宫里的玉兔。其形象憨态可掬,传递全球华人和谐、幸福、团圆、合作的美好愿景。
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借助现代科技和现代材料进行多样化的表现和创造,以达到多样化的效果。如电脑、摄影、雕刻、丝网、版画等技术可以获得形式迥异的视觉效果。图2以春节“福”到为主题的一款抽取式面纸包装设计,整体结构是以龙为基本元素进行的,简洁、可爱。配以吉祥图形和吉祥色彩,辅助以中国结,喜庆气息扑面而来。
当然,以视觉传达的表达手法和表现的形式还有如书籍、海报、产品、文化饰品等形式,也还有重组和置换、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等,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结语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代表人文价值的传统节庆文化人文精神的理论,首先能够拓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使课程特色更加突出。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了解更深;在教学中把传统节庆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典型视觉符号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能使学生的设计题材拓宽,使设计水平得以升华,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底蕴,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及其视觉图形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