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虽然VOIP的通话质量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电话相比,但由于使用者能以远较传统电话低廉的费率拨打长途及国际电话,故伴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VOIP将成为发展潮流。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VOIP的通话质量也将会逐渐接近传统电话服务质量水平,届时将会大大冲击以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技术为主的传统电信经营者。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

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toPhone和Phoneto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toPC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1.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后勤工作既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为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创造部分条件,是服务保障员工的平台,是企业工作全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传统资源分散、管理分散、封闭式自我保障的后勤发展方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转变后勤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已成为电力企业后勤工作的重大发展战略。

1.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工作应用到电力企业则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服务性。服务是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为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提供服务;为企业员工生活和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为电力生产、应急抢修、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应急服务。②保障性。后勤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只有在日常运转和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能够体现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通常这些运转问题的发生都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后勤保障覆盖的范围广,通常都是一些小事,也较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实际上往往是这些小事影响和阻碍了电力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出现失误或纰漏,就很容易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更加有必要。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多样性。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既包括了人际关系,又涵盖了人与物的关系。电力企业后勤管理:(a)应该为生产提供安全、能源、物资、环境等方面的保障;(b)要考虑到职工的生活情绪、物质需求等。另外,后勤管理还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做到处理好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协作工作。总之,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科学规划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结合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既是利用科学、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又可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新,体现在后勤管理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管理界面的规范等方面。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整体规划,应尽可能考虑到后勤管理的每个业务领域,覆盖到全流程的每个相关部门,以实现企业后勤管理上的统一,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目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共享资源,避免信息过于冗余,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数据源的准确与唯一。

2.2细化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功能,必须结合新形势下后勤管理的工作内涵,针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界面、相关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采取职责清晰、效率优先的针对性措施,对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其信息管理平台应当实现以下功能:①办公楼宇管理:包括土地信息管理、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大中修管理及工程建设项目督察大纲。土地信息管理涉及土地基本信息、房产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查询。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实现对楼层、房间结构、房间相关的人、物、维修等信息查询和维护,尤其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楼层各房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直观描述。②办公运转保障:包含办公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管理和公务用车管理。对物资基础信息实现分类管理,对物资的入库、申领、归还、维修、报废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管理主要管理公务车辆的信息维护、用车申请等。③员工生活保障:包含员工信息、证件管理、入离职服务、用餐管理、健康体检、周转房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将与员工正常办公需求、住宿申请、健康信息管理有关的个人需求整合在一起。④物业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物业内务管理、物业考核和资源消耗管理。将物业公司内务事务管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考核评价、后勤资源消耗信息、日常安保消防数据等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平台,提高的物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⑤后勤应急保障:包含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以及应急装备的信息维护、使用情况等功能。实现对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加强对应急装备物资的管理,提高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的功能。

2.3完善制度,推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

任何一项新系统、新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对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在后勤体系深化运用就是一项创新工程,它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电力企业初步实现后勤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后,更应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后勤信息化管理推进就是将原有相对独立、单一部门的业务流程在整个后勤体系范围内进行整合,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信息化的落实步伐,还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勤服务信息化的创新和使用当中。

2.4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对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好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同时切实做好实施与推行的办法。电力企业可通过内部办公网络、企业宣传报刊、内部通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以提升职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另外,企业还应该对相关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后勤信息化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后勤工作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起符合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束语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1)目前,我区各部门的绝大多数内网电脑均使用技术处理方式隔离了内外网移动存储介质连接,这种做法很有效的控制了移动存储设备携带病毒感染监测信息网的可能。然而,为了便于内外网信息的交换,仍有部分电脑未使用技术隔离,外网电脑的移动存储设备可在内网电脑上使用,这就给监测信息网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旦某部门所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感染了某木马病毒,然后又将该移动存储设备在内网电脑上使用,木马病毒先将中心服务器感染,进而感染全区甚至全国的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络,造成信息泄露、网络瘫痪等,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由于无线电监测信息系统无法连接互联网,所以即便是装有杀毒软件也无法升级更新,更无法应对每天都层出不穷的电脑病毒。从中心服务器到地市服务器,再到各个终端,如果没有可升级的杀毒软件的保护,就好比是没有了绝缘外衣的电线,随时都有起火的可能。

2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日常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2.1充分发挥防火墙的屏障作用毋庸置疑,防火墙也应是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从而有效的实现无线电监测信息网与公众网之间的隔离以及访问控制。目前我国的防火墙能够实现单向控制或者双向控制,且大多数的防火墙对于那些高层协议实施较细的访问控制,已经可以实现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自由控制。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应在区办与地市之间、监测网与信息网之间设立防火墙,并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改防火墙策略,充分发挥防火墙的屏障作用。

2.2严格内外网的隔离我们应对内网系统中所有的电脑彻底进行技术隔离。对确需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将数据从外网电脑拷贝至内网电脑的情况,应施行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制度。即:将一个移动存储设备只用于内外网数据的交换,且在每次使用时要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和杀毒,方可使用。

2.3使用可升级的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公害,各种病毒的产生和蔓延已经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在无线电监测信息网的日常安全管理中,病毒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应选择可信任的、能够升级的杀毒软件,对我们的电脑进行病毒的预防和查杀,以提高监测信息网的抗病毒能力。

2.4注重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就相当于给数据买保险。一旦发生监测和台站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情况,可通过数据备份与恢复来进行补救。首先是选择备份软件和计划使用的备份技术,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存储介质。其次是确定备份的内容、备份方式、备份时间。根据备份的具体数据采用合理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库备份。

2.5加强管理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信行业 垄断 改良

一、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电信行业经历了数次变革,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打破垄断,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发展。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电信行业组织结构仍未形成,垄断仍未消除。2008年,网通和联通合并成立新联通;铁通并入移动,卫通并入电信,此时电信市场三分局面基本形成。

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垄断市场上,一个或几个厂商有能力影响或决定产品价格,这会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目前电信行业垄断所引起的显性后果就是价格昂贵、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隐性后果则更为严重,例如阻碍技术进步、导致寻租、滋生腐败等等。

二、垄断形成的原因

许多专家反复强调,要改变当下的局面,提高电信服务质量,最根本的还是要放开市场。那么电信行业如今的垄断局面到底是有哪些因素引起的呢?为什么放开市场如此困难?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理论,我们可以将垄断的原因分为以下几部分:资源垄断、政府创造垄断、自然垄断。

(一)资源垄断

电信产业属于资源密集性产业,服务对象直接面对国家机会和普通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对高质量通信有很高要求。在资源密集性产业中,实力弱小的企业根本无力建立高质量的覆盖的网络,低质量的通信网络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另一方面,根据基本的通信知识,网络信号是以正余弦电波的方式传播的,频率接近的频道会产生交集,交集的点的能力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导致其解码的时候出错,从而构成干扰。因此,目前可以使用的通信频道较窄,也不适合多家运营商进行建设。

(二)政府创造垄断

网络通信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国采取行政命令和行政审批制度对其他厂商进入电信市场进行限制。

同时,电信作为传统垄断行业,它所服务的对象具有普遍性,而国内用户使用差异很大。好的高端用户大多数在城市,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且占地面积广,平均每公里建设费用和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城市,市场的逐利性会让盈利企业专注开发城市用户,放弃农村市场。因此电信行业不可避免地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以保证其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产品质量良好,并且还要把价格控制在多数人承担的起的范围内,保证收取价格的标准要统一。

政府限制民营和外资参与,同时又希望电信业保持良性竞争,促进共同发展,故只能采取设立多家运营商来负责不同的具体业务、规定业务范围、信号的标准等措施。

(三)自然垄断

电信行业自然垄断的体现主要在规模经济和巨大的沉没成本。

第一,规模经济角度:电信行业的基础网络系统被称为“最后一公里”,任何信号都会经过基础网络系统,因此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产品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会随之减小。数据表明,电信服务规模每增加1%,平均成本下降0.6%。因此,电信行业的基础设备一旦建成,其运营成本相对于固定成本来说确实相当小,也就是说,其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然而,要想让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显现出来,需要足够的普及率。中国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显而易见,这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相当长的回报周期。因此,一家厂商进行垄断反而可以节约成本,并且提高效率。

第二,巨大的沉没成本:电信行业的初级阶段网络和设备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成本,其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也是相当巨大,而这种成本一旦投入就无法收回,也不能挪做他用。一个能供给1000万人口使用的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耗费380亿到520亿美元,而增设一条新路线要2000美元,如此高昂的费用使得其他没有实力的厂商很难进入。如果放开市场让企业进行自由竞争,那么或是两败俱伤或是强强联合,前者会造成巨大损失,后者则会形成新的垄断势力。

三、打破我国电信行业垄断的措施

在研究如何打破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他发展较好的国家过往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的改良之策。为了使案例更有广泛性,特选取亚洲国家韩国和欧美国家美国为例。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1、韩国

韩国虽然是我们的邻国,但是在电信行业的发展上却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并且一跃成为全球网络覆盖率最广和网速最快的国家。韩国的电信行业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

(1)政府制定宽带发展优先计划,并保证执行

上世纪90年代韩国就有了要发展成信息文明社会的计划,因此在政策上就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去年,在韩国通信委员会(KCC)的《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计划》中提到,韩国政府计划建设比现在网速快100倍的网络,提高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争取10年内发展成为全球互联网的领头羊,同时制订中、短期频谱确保计划,积极推进宽带化。

(2)政府大量投资宽带基建行业

在过去几年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韩国政府对宽带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700亿美元,使韩国各地区得以快速布建宽带网络系统。此外,韩国政府还热衷于向宽带行业提供慷慨的政府鼓励措施,例如为发展高速宽带,政府花几十亿美元建设光纤主干线。韩国政府这些大量补贴举措使得上网费用在互联网服务还未普及的初始阶段就可以相当低,为韩国政府致力于个人电脑普和宽带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循序渐进,逐步放开市场

1991年,为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韩国政府推出分级制度,把电信业务提供商分为三个等级,即:一般业务提供商、特殊业务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为业务提供商进入市场设置障碍,其目的是限制国外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以缓解市场开放给国内运营商带来的压力。韩国的增值业务市场从此引入了竞争。

1994年,韩国政府进行第二次改革,打破一般业务提供商和特殊业务提供商之间的界限,在登记和颁发执照时放宽对业务提供商进入市场的限制。在个人通信服务领域、无线长途(TRS)领域和无线数据领域都引入了竞争。

1997年韩国进行了第三次机构调整,当时,电信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国,韩国为遵守WTO基础电信协议所规定的开放时间表的要求,开放了特殊业务运营商服务。至此,韩国所有电信领域全部开放。

2、美国

美国电信行业改革自1934年《通信法》产生开始,中间有成功也有失误,最终形成较成熟的行业市场。美国的电信行业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

(1)从长途电话业务开始,逐渐放开业务市场

1988年,美国司法部允伎悸窃诘缧判幸抵幸入竞争机制,1996年法院裁决对一家独大的AT&T进行分解,最终在长途电信业务上引入了竞争机制。然而此次改革虽然使一些厂商进入到长途电话业务,但其他业务仍在AT&T管辖下占据垄断地位。1996年《电信法》颁布后,针对美国本地电话市场的垄断性,集中度高且业务量大等特征,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在长途电话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小企业以租借大企业网络设备的方式进入本地电话市场并组建自己的网络。

依据法律,促进竞争,改善局面

1934年,美国成立了联邦通信委员会并颁布了《通信法》,建立了电信监管机构,开始对电信行业进行监管。1996年,美国颁布了新《电信法》,电信管制机构加大了产业融合和鼓励电信行业的全面竞争。新《电信法》的出台促进了美国电信业的飞速发展。竞争者数量大大增加,到2000年,所有业务领域都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运营商在提供服务,已经具有比较充分的竞争;竞争使得运营商不断创新,提供新型服务,同时电信行业的投资增长有了大幅提高。

(3)以技术发展促进竞争

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电信技术也不例外。如移动电话、卫星传输、宽带、光缆等等。美国政府在制定管制政策时注意保护技术发明创新,对各种电信技术的选择不干涉,让市场决定技术的优劣。

(二)我国电信行业改良的对策

1、坚持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建立长期规划

无论是韩国还是美国的经验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这启示我们,我们不能期待一次两次变革就能完全改良目前的垄断局面,而是要做好长期规划。电信行业的市场放开是必然趋势,但是过度竞争也会造成产业发展混乱,重复投资严重。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完全放开的自由竞争,结果是导致了过度竞争、产业亏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投资浪费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必须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控制运营商数量。至于具体的运营商的数值,也不能由完全由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基础的宏观调控以谋求竞争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2、完善电信业的法规政策,建立良好的法律框架

良好的法律框架是保证电信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美国的电信行业改革就离不开《电信法》的修改和贯彻实施。中国在电信行业改革过程中,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条例》、《规定》、《指导意见》等文件代替了部门立法,效力不足,成效不明显。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先立法后大规模改革相比,由于立法的缺位和政监合一,在改革中屡屡出现无法可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

到2000年我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然而其规定主要是电信资费、资源和服务,缺乏具体的电信市场准人规范和竞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企业参与竞争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部规范的《电信法》来制定电信互通互联规制、不对称规制、基础设施共享规制等,打破在位垄断者对资源的独占,保证公平竞争。

设立统一独立的电信业监管机构,确保法律的执行和市场公平竞争

美国和韩国都有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以遏制一系列不规范竞争的现象,而目前中国电信行业还存在着“多头监管”的现象,电信企业与政府相应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政府对电信市场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仍然难以实现有效竞争的格局。因此,打破电信的垄断必须要建立独立性的规制机构,比如电信监管委员会,明确电信监管机构的目标、权力和职责,包括反垄断、兼并等管理权限,将电信监管权力收缩到这个机构,并赋予其独立监管的权力,真正实现政监分离。

4、放开技术规制,促进技术创新

电信的运营业和制造业是密不可分的,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我国移动通信设备2014年市场状况及展望》中显示,未来几年运营商对高性能、低功耗、优异图形处理能力、支持多模多频、支持多种连接的终端芯片的需求将日益旺盛。虽然目前国内企业在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方面已经具备一定优势,但通信芯片等核心基础技术仍由高通等国外公司把控。信息安全事件的频发要求国内企业必须加大通信芯片方面的投入,逐步摆脱全面受制于国外厂商的局面。这就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技术的创造与革新。我国在通信技术的选择上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制和选择偏好,这并不有利于新技术的涌现。因此,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一定程度上放开技术规制,由市场来决定技术的优劣。

四、结语

由上文可以看到,改变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局面,政府还需要花大力气。事实上,目前电信行业已经尝试着逐步向民间开放,如长城、东方有线等二级运营商,迪信通、爱施德等虚拟运营商的出现。然而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还受到许多限制,尤其是依然受到了三大运营商的隐形压制。在此,我们期待政府能够在综合考虑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为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做出有力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杨秀玉.中国电信行业行政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

[2]胡珊.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电信网技术,2011.

[3]顾强.中国电信体制改革政策配套效果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

[4]周佳.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原因、影响及对策.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5]张淑芳.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及法律对策.法学研究,1999.

[6]常颖.我国电信业垄断问题研究.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中商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电信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2015.

[8]张建平.美国电信体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启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

[9]温丹辉.美国电信改革得失评述及对中国电信改革的思考.世界电信,2005.

[10].美国电信规制改革及其启示.中国科技产业,2008.

[11]韩国电信计划斥资44亿美元部署千兆互联网.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电信业融合;发展趋势;组织结构

    一、引言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电信业进人了以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电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视频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电信改革,具体体现在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等多个方面。2008年.电信业又迎来新的融合格局:即从ICT(InformationandCoinlnuni.cationTechnolog'y)单一产业链结构,逐步向TIME(Tele.conr,Internet.MediaandEntertainment)型复杂生态系统的转变。业务融合使得电信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驱动模式逐渐转为业务驱动模式.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电信业的融合趋势“融合”给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带来了巨大影响。电信运营企业要想在“融合”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适时调整组织结构那么如何认清电信业融合的结构因素?融合如何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深入剖析电信运营业的融合趋势.探究该趋势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提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建议

    二电信业融合的结构类型

    1.电信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既包括产业内融合,又包括产业间融合,具体指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在广度上是指产业链主体不断增加.已经部分实现融合的新电信产业将进一步和娱乐产业结合。在不久的将来,电信产业(T)、互联网产业(I)、传媒产业(M)、娱乐产业(E)相互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融合为新的“TIME”生态系统在深度上是指不同业务提供者的逐渐融合.如美国Verion能够提供基于FIOS网络的固话、互联网接人和数字电视的三种业务捆绑服务。电信产业融合最明显的表现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频繁的并购。以台湾移动市场为例.1997年1月,台湾正式开始电信自由化,共发放了八张GSM行动电话执照,六家集团得标,它们分别是:太平洋通用电讯(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和信电讯、泛亚电信、东信电讯、东荣国际电信。当时.连中华电信在内.台湾移动市场上共有七家电信运营商。到2006年6月台湾大哥大合并泛亚电信后,台湾GSM移动市场上只剩下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和远传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其中。先是1998年12月和信电讯合并了东荣国际电信.接着是2004年远传电信合并和信电讯,然后是2006年1月、7月,台湾大哥大分别合并了东信电讯、泛亚电信。短短十年时间。仅台湾移动市场上就发生了四起电信运营企业合并案.可见电信运营业合并趋势之迅猛。

    2.网络融合。网络融合的趋势来源于电信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上的一致性使得不同的网络在网络层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在业务层上形成互相渗透和交叉。网络融合既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融合,即三网融合,又包括电信网内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融合(即FMC)

    3.电信业务的融合与创新网络融合的直接体现于电信业务的融合。电信业务的融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的业务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上提供。例如,电信网和广电网上分别出现了原本属于对方的业务形态:二是出现了新的可以同时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上提供的业务形态.典型业务包括IPTV、手机电视等。以IPTV、,为例,在欧洲,早在2003年下半年,法国电信就推出了非常丰富的IPTV产品,包括交互式电视与电子节目指南、视频点播、个人视频存储、电视上网和收发邮件、电视商务、视频游戏等。截至2007年,法国IPTV用户达173万。而同期的数字电视用户为30.6万;在北美洲,2007年底。加拿大IPTV用户数达25万,用户市场份额约达17%;在亚洲香港地区,电讯盈科于2003年就推出“now”宽频电视.开设了23个频道,2003年用户为14.7万。截至2007年。香港该业务的用户数已达6l万,较2003年增加315%,其中付费客户的比例达73%,用户的ARPU值达118港元。

    电信业务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了电信业务的创新.具体表现在电信业务从传统的通信业务向娱乐经济的过度本世纪初,从北美开始出现了“移动超过固定”、“数据超过语音”的发展趋势,即用户对移动业务的需求超过对固定业务的需求,对数据业务的需求超过对语音业务的需求。这种趋势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个性化以及信息总量的需求在急剧上升。为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各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快推出新业务的进程。这促使新兴的3G业务向移动互联网、媒体化、视频化的方向演进。

    4.终端融合。作为网络融合的终端映射。近几年,终端融合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融合了拍照、摄像、MP3等多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手机则早已成为普及产品。2007年初.英国电信推出的一种“蓝色手机”可以使用户实现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终端融合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既指移动终端能够集成更多的内容,又包括通信、计算机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等固定终端,即3C融合。还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的融合终端融合使同一个业务应用,通过不同接口,以同一个模式覆盖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因此。发展三网融合的同时必须要注重跨终端融合,以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

    5.体制和政策的融合体制和政策的融合是全球三网融合取得如此大进展的重要保障体制与政策的融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设立融合管制机构,对网络实行统一监管。2003年,英国依据(2003年通信法》设立了融合性的监管机构OFCOM(英国通信管理局)。将原电信管理局、无线电通信管理局、独立电视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局、播放标准委员会五个机构融合.彻底打破了原来信息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壁垒。使技术和业务得到进一步融合。而美国监管机构FCC(联邦通信委员会)本来就是一个融合性监管机构.其监管范围包括公共电信、专用电信、广播电视、无线频率等。

    (2)允许相互准人。目前,多数国家都直接允许广播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相互准入.直接促进了三网融合的发展。

    (3)注重互联网内容监管韩国政府于2005年建立了专门用于登记和确认作品(包括博客作品)着作权的网站,规定网站认证行为具有法律效力.以保护网络知识产权。2006年,欧盟出台了《关于促进在线电影发展的欧盟》。旨在促进欧盟范围内互联网在线内容统一的富有竞争性的市场。

    三、融合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融合对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合导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不确定的环境需要组织增加有机性来适应:二是电信业融合改变了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技术.即电信企业提供电信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与方式。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电信企业必须能够提供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定制业务.从而必须改进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流程的改变要求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变革;三是融合扩大了产业链,加速了电信市场的变化,使得电信运营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扩大规模,改变企业文化。这些都产生了电信企业组织变革的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对组织变革有不同的支持作用.组织变革本身需要某种组织结构的支撑。公务员之家

    四、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建议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刚刚完成新一轮的重组.由原来的五家运营商合并为三家.调整组织结构成为各家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我国电信运营商要想在融合趋势下迅速获得竞争优势.如下组织结构变革措施的实行甚有必要:

    1.建立灵活的组织模式。增强组织的柔性。具体措施有:根据竞争环境与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变革结构:设立专门负责或辅助组织变革的部门;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进行广泛的高度授权。

    2.建立横向型组织。具体措施包括:减少组织层级:建立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创新等专业化部门:增加边界联系人员的数量,促进部门与顾客以及其他环境要素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根据项目需要,适时构建跨职能的团队.促进沟通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