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
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关键词】艺术教育 社区 文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日渐完善。社区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①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公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文化艺术教育成为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文化艺术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艺术教育是以社区成员为主要教育对象,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开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并满足社区成员需要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是与我国传统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重要教育内容。文化艺术教育不仅是对艺术学科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审美意识的养成及审美能力的提高。②
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一)开展艺术教育,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大力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基础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正确导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使青少年艺术与科学思维能力相互渗透交织,开发其智力与创造意识。通过艺术独特的文化培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三)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为老年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培养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③(四)有利于区域性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④区域性文化艺术以地域特色鲜明、受众群体集中为主要特征,使得这一类文化艺术的传播受到限制。社区文化艺术教育的推广使本地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形成规范组织来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但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还能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交流使文化艺术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开展初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作为社区艺术活动合理开展的基础制度保障,针对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和进行。社区文化艺术组织多为自发性,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性的教育辅导教师短缺,致使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参差不齐,影响参与者的学习热情。
第二,艺术教育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从数量来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数量总体供不应需,规模小。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多表现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艺术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不应只限于单一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赏析、摄影培训、茶艺等一些社区群众希望参与学习的项目,应积极开发和推广。⑤
第三,群众参与程度不够,受众层次单一。当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集中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艺术教育活动多为合唱、广场舞、书法或戏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表现为社区或个人自发进行的舞蹈或乐器学习。社区艺术教育受众年龄层单一,没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艺术需求。⑥另外,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也成为社区艺术教育工作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议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的前沿阵地,在社区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有益于提升整体公民素质,开发公众艺术潜力。要共同努力完善社区艺术教育体系,从而实现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
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区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与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区组织规范运行,另外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社区艺术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社区可与高校合作,请专业教师来社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开设艺术教育讲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全民化,将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志愿者服务体系,既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型人才,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整合。开办社区艺术大学,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所满足公众艺术学习诉求,整合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关注当地特色性的艺术文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拓展,如花卉培植鉴赏、服装设计、传统乐器学习等。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介,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培养公众艺术学习意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实现公众审美导向的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克服地域性的局限,利用其传输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开发艺术教学APP、网络课程,建立网络社区,实现艺术知识共享。
结语
艺术教育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我国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艺术教育体制,就要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网络化、社会化,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文化艺术水平。
注释: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②黄昌海.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2007(5):118-122.
③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9(1):201-205.
④⑥秦晶.论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J].艺术科技.
⑤朱名燕,卢悦,魏平,唐榕.成都市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建设调查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2009(4).
一、加强领导,提高环保教育意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党、政、工、团队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专家、教师与学生干部组成的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协调开展各项环境教育工作。为了做到环境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和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统筹的安排。学校提出了“倡导绿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总体布署,学校德育处学期工作计划和少先队工作计划中,都对环境教育做了专门的安排,使学校绿色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二、重视宣传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环保理念的氛围中,让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观念的熏陶,开展环保宣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发挥宣传的功能,学校发动各班每期都办一至二次专门的环保墙报,刊载各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学校大队部和德育处均要对此进行专门的检查。校园的花坛上设立了专门的制作精美的警示牌,上面写上了“我是花儿,请您呵护”、“保护绿色,依赖你我”等宣传语。教室的走廊、楼道随处可见“请节约用水”、“请不要随地乱扔、乱吐、乱刻”等警示牌。同时学校少先队利用升旗仪式、小白鸽报、小白鸽广播站、小白鸽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对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等进行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师生认识各类环保主题纪念日,懂得当前面临的环境任务的艰巨,增强参加环境实践活动的动力。根据区第九届中小学生环境征文的要求,学校开展了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生活环境的环保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论文,获得较好效果。
三、深化环境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中自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卫生的责任感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课外实践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有主题、有成果的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良好环境意识的形成和自觉环保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1、以“绿色的誓言”主题活动为起点,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绿色中队”创建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投身到“争做环保小卫士”的行列中来,积极为环保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组织学生参与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结合六·五环境日、地球日和春游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清扫校园,拾捡垃圾,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同学们给教室种上了美丽的鲜花,为花坛种上了美丽的小树,为大树挂上鸟巢。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认识了校园的主要植物,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特点,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
3、结合学校“家长开放日”、“植树节”的有关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教育,感恩自然教育,创节约型班级教育活动,外出实践活动,找春、赞春、说春、画春;结合xxx团区委“建文明城,做文明人”活动和区环保局的有关活动安排,发动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和社区,发送宣传单,做义务清洁监督员。几年来,学校一共开展这样的社区宣传、清扫、监督活动十余次,不仅塑造了学校的形象,为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是学校环境教育进入了家庭,使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
4、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成立了校级的环境科学实践小组。由xxx老师任组长,由自然老师和环境老师为辅导员,在高年级抽调几十名同学参与活动。
5、学校每期都要开展环保征文竞赛。这些主题鲜明的竞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学校每次都以全班为单位组织竞赛,然后把班上获奖的同学的文章送到学校参评。学校再把这些文章筛选,把最优秀的送到区市参赛,其作品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其中学生肖琪、秦维佳写的《关于xxx滨江长廊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指导教师吴谦)获得区第九届环境征文一等奖,肖琪同学被区教委、环保局推荐为xxx市第三批环保小卫士;蒋雨言写的《“我”的流浪记》(指导教师潘建华)获得区第xx届环境征文一等奖。
6、认真开展好“书香校园”、“节约型校园”、“书香班级”“节约型班级”的创建活动。通过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七校学生既个性张扬又和谐发展的人文素养教育。要结合崭新的校园环境建设,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提升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通过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毛钱的“五节约”,培养学生节约俭朴的生活作风和行为意识。
7、围绕“诚信xxx”为主题,继续开展好诚信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征文活动。重视对学生网络道德的规范,教育学生养成绿色上网的行为规范,提高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要重视对“灰色文化入侵校园”的认识,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占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一年来,学校被授予xxx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校园,xxx市“十x五”期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xxx市红领巾示范学校,xxx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荣誉是生命,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取得的成果努力工作。荣誉就是压力,我们一定不满足取得的成绩,要站在新的高度,再接再励,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安全、稳定、文明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学校办学思想;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15-03
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各个学校都在做,但是对新课改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语文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
在综合调查的过程中,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把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与课程改革不相关的事情,甚至有的骨干教师在沧州市小语会会员学校合作论坛活动的发言中明确提出质疑:这些事情和语文有什么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官的”(学校领导)该关注的事,跟语文教师没有关系。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其实“语文课程”的很多因素是和师生的班级生活及学校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妨从《课程标准》中列举几例: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上的引述表明,我们应运用“大语文”的“课程观”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其实更重要的,班级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人生经历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场所。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课程”的范畴,是符合“教育即是师生的生活”的教育观的,有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也是师生“享受语文每一天”,“享受校园生活每一天”的必要保证。
二、各学校都注意了在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法规办学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时展的办学思想,但是个别学校的某些提法也值得反思
通过调查问卷和教学评估走访学校,可以感受到几乎所有学校都能够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来办学,并且从不同认知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总体来讲,这些办学思想基本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要办特色学校的意识。这通过一些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就可以体现出来。例如:
一切以学生为本,以艺术激活课堂,以尊重成就个性,以赏识激励成功,以智慧精彩生命,以科学引领未来。
成功教育+创新思想+实践能力。
成人+成才=成功。
身心兼修,知行并重为校训;以博爱、博学、求真、求是为校风;以爱读书,善思考为学风。
进则静,静则学,学则进。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崇德尚学,立志成才,全面发展。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
在教学评估的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学校的校训有欠妥当的地方,这些校训中的说法有的只出于学校领导的个人观点,有的引用于国内著名报刊或是某位学者的观点。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也提醒学校领导在确定办学方向时要慎重。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笔者曾经随机对一些学生和教师做过调查,有些学校的学生、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学校的校训,或者没有办法说出其中的涵义。这也说明,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不仅仅是摆放在醒目位置的标语,而应该成为学校深入师生人心的精神凝聚力,成为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三、所有学校都对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在环境育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得到了所有学校的重视。一些学校认识到应该“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有的明确提出了“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观点,还有的提出了“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具有哲学意义的理念。不少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努力地做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每一株花草都有可读性,每一个角落都有闪光点”。具体来说,带有普遍性的做法有:
1.以“墙体文化”、“楼道文化”、“展牌橱窗文化”、“电子屏幕文化”、“智能音响文化”、“花草树木文化”等为主要载体的,以习惯养成、国学经典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等为主题,以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经典诵读、诗词漫画、温情提示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旗、校服、雕塑、校园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等校园系列文化建设被广大学校普遍重视;班名、班呼、班牌、班训、班报、班级日志、班级文化角、班主任寄语、家长寄语、班级图书角、班级明星专栏、班级手抄报、班级墙壁报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3.学校的品牌文化活动正成为特色学校的亮点和“名片”,有的学校开办了“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有些学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渎中华经典,做谦谦君子”、“文之韵”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有的多年举办大型的读书节、艺术节、学校开放月(或开放周)、金秋书市、家长学校等活动,很多学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4.不少学校建立了校刊、校报编辑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学校文学社,小记者站,小明星合唱团,创造发明小组,舞蹈队,书画小组,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等,这些带有社团性质的组织活动,培养了大批有个性、有特色、有专长的优秀学生。
5.一些学校将学生的自我管理纳入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建立了比较细致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例如,红领In值班岗、文明礼仪监督员、学校安全巡视员、学校图书管理员的设立,红领巾升旗手、班级和学校明星的评选,班队干部的竞争上岗,这些都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今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值得注意和完善的一些关注点和角度,以及一些学校值得借鉴的做法
1.多数学校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还有偏差,还把注意力主要只放在“学生”身上,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校园生活中的成长也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作为土壤。
接受调查的学校仅仅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构建“书香校园”时将教师的读书也纳入其中,我市只有南皮县迎宾小学一所学校介绍了构建教师“办公室文化”的做法。
2.多数学校对构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甚至还包括社会其他因素认识不足,所呈现出的“校园文化”也只是“校长文化”,或是“学校领导文化”,很多的内容都是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被摆放到某个位置,少了学生和教师参与的过程,也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的存在。
调查中也了解到,有的学校的标语、提示语征集于全校的师生;有的学校开展了“校园绿色童谣”主题活动,师生参与到了编写童谣、演唱童谣的过程中;也有的学校开办了“金秋书市”活动,学生、教师、家长和图书经销单位共聚校园;还有的发动师生进行“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活动中催生了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这样做法都值得其他学校关注。
3彳艮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源于传统的做法,或是对其他学校活动的简单“照搬”,不少学校“教导处”、“德育处”、“科研处”、“大队部”各自为政,极少合作,缺少整体的谋划,也缺少师生发展的综合效益。
调查中也了解到,渤海新区实验小学依托濒临渤海的优势,提出了“海洋教育特色,海洋文化,海洋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任丘市新华路南关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围绕“汉字,汉语;古韵,新风”这一基调实施。有的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品牌式班级管理”的整体思路;有的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和学校的“合唱团”社团活动结合在一起;有的学校结合“古典诗词诵读”的“校本课程开发”和“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开展了“千人诵读课间操活动”;有的学校采取了“早晨名家诵读十分钟+中午经典音乐欣赏一刻钟+下午读书时光”这样的板块式活动结构……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教育教学的评价的研究是当前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这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的评价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问题,也应该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总体来看,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还是相对薄弱的,在教学评估中也是明显的“弱项”。
,
1.就当前学生的评价来说,学校的命题权和考试权仍然缺失。一般来说,小学结业考试、学年末的考试、学期末的考试均由县统一组织,期中考试则由乡镇或是学校自行组织。有些县级教育部门为了进行质量监测,还会不定期组织抽测。从对学校的评估情况来看,学校的评价研究是非常薄弱的,专项档案中往往只有少数的试卷和水平很低的考试分析,试题研究和日常的形成性评价研究更是欠缺。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在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印发的《素质教育评价手册》,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开展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成长记录袋》的工作,但是有些所谓的“成长记录”往往就是大量的原始素材的堆砌,很少有比较合理的分类、筛选、整理和提升。从“教育即是生活”的教育观来讲,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记录,应该成为学生值得珍藏的人生财富和美好记忆。
2.就教师的评价来说,绝大多数学校利用《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每学期一次给教师打分,少数县区或学校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往往以定量评价为主要方式,以分数和等级为最后呈现结果,虽然不少学校评估过程中强调了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和学校领导评价三者的结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评价标准“一刀切”,学校和教师个性和特色照顾不足,评价过程民主性不强,评价结果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弊端。
3.就学校的评价来说,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接受以《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为依据的教学评估,与教师的评价情况相同,也只有少数县区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有在省评估标准基础上适当调整的评价办法。这种情况的存在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消极的方面来讲,也不利于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 体制机制 总分馆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许多内容,包括馆舍面积、信息资源、技术设施、人员队伍、读者服务、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体制机制创新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做好这点就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福田区图书馆以创建总分馆制为龙头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立总分馆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需要
理论依据。根据哲学和系统科学观点,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由要素、结构和功能构成的系统。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不仅取决于它的构成要素,还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系统具有层次性,整个世界是由无数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我们把公共图书馆当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来对待,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的对象。我们不仅要探讨一个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之间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探讨图书馆上下级及同级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体制机制,把各个图书馆联结成一个网络体系,使公共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实践需要。由于历史原因,福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在区图书馆大厦建成之前,先将福田会堂一楼改造成区图书馆,面积1200平方米。2001年试开馆,2002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藏书4万册,工作人员4人。这与中心城区的地位和80余万人的需求很不相称。2003年4月,区委把“大文化”提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要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申报文化先进区,图书馆达标是必备条件之一。总分馆制应运而生。
建立总分馆制的主要举措
探索总分馆体制。刚刚起步的福田区图书馆要在一年内达到地级馆标准,单靠自身条件是不可能的。如果以区图书馆为中心,整合新建街道、社区图书馆(室),使区、街道、社区的图书馆连为一体,扩展区图书馆服务的辐射面,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区图书馆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福田区社区图书馆调查报告》和《福田区总分馆计划书》。“总分馆制”设想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把它作为区政府打造“一公里文化圈”,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行“五个统一”。总分馆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各馆资金由区政府统一拨付,文献由区馆统一采购、集中分编加工并按需要统一分配,各馆业务工作由总馆统一管理。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
搭建技术平台。为适应总分馆管理模式下全区近百家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需要,2008年新馆建成后,区图书馆引进了新的业务管理系统――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建立以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为核心的总分馆统一管理业务平台,所有街道、社区图书馆仅需启动浏览器、输入中心服务器的网址、填写总馆分配的帐号和密码,即可进入同一个业务管理系统,开展办证、借还图书期刊影碟业务,统计各自的办证量及借还数量。全区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收藏及借阅状况均可在同一界面进行统一查询检索,所有图书可以在总分馆之间任意地点借还,而且图书归还后馆藏地点自动变更为当前馆,可以立即上架流通,不必送回原馆,真正彻底实现了总分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该系统还能够区分图书的不同来源和财产所有权,可以接纳总分馆系统以外的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读者,能够将辖区内学校、医院、机关团体内部图书馆(室)的书刊文献资源纳入区图书馆业务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为全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建共享打下了基础。
建构运行机制。分馆建设:街道社区负责提供馆舍,经总馆实地查看合格后,街道社区按统一标准进行装修,总馆负责配备设备和书刊。经费投入:每建设1个街道社区图书馆,区政府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费,用于馆舍装修(含空调)、电脑配置、图书馆专用设备购置(含书架、刊架、报架、阅览桌椅及防盗仪)及基本馆藏文献的配备(3000册图书、100种期刊、20种报纸)。区财政按每个馆每年10万元划拨后续专项运营经费,其中70%为日常运作费(含人员工资、水电、报刊、网络、读者活动等费用),由区财政按月拨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转拨给社区工作站;30%为图书报刊购置费,由区图书馆统一使用和分配。人员管理:街道社区图书管理人员由街道和总馆共同负责聘请2~3名相关专业人员担任,街道社区负责行政管理,总馆负责业务管理。联系纽带:总馆对分馆是业务指导关系,创设馆长联席会议制度、馆员培训制度、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编印《福田图书馆月报》和《社区图书馆通讯》,加强统一管理和沟通协调。
总分馆制建设的主要成效
总分馆制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使福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跨越了两大步。2003年是总分馆制建设启动年,共建成8个街道图书馆和23个社区图书馆,馆藏量达到26万册,一跃达到地级图书馆一级馆标准,成为福田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的一大亮点。
2008年新馆建成后,总分馆体制进一步完善,到2010年底,福田区共建成1个区图书馆、8个街道图书馆、92个社区图书馆(含4个主题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网点达到101个,已经建成一个覆盖全区、运行良好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图书馆网络体系,总分馆面积合计2.3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规模达到165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130万册,视听资料13.7万件,电子图书23.5万种),报刊2100余种1.2万份,阅览座位4700余个,读者用计算机600余台,总分馆专职管理员队伍270人,持证读者4万余人。年接待读者总量496.2万人次,年外借图书73.3万册次。总分馆之间实现了文献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统一服务。
总分馆模式把图书馆办到了读者家门口,极大方便和满足了读者需求,深受读者欢迎,也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有关部门和领导要求推广:2006年深圳市审计局在《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绩效审计调查结果》中建议向全市推广;随后,深圳市文化局向全市各区转发了福田区建设总分馆制的文件,推广福田区的经验;2010年6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在福田区图书馆召开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推广福田区的经验。
总分馆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如《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福田区创建广东省文化先进区及全国文化先进区工作方案》、《福田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对全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政策依据。文件出台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向区委区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使之上升到政策层面,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财政投入,保障经费。2003年,区政府一次性投入540万元用于社区图书馆建设,保证了达标任务的完成。2004年~2010年,共投入15826万元,其中区图书馆8904万元(不包括新馆基建投入),街道社区图书馆6922万元。
建设队伍,创新服务。我们从建馆伊始就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和谐”的馆员队伍,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馆园文化,增强归宿感和凝聚力。目前总分馆共有270名图书馆员,其中总馆54名,基层分馆216名。总馆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9名。在提高职员工资待遇,稳定队伍的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持证上岗,淘汰业务素质低下者。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服务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