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造林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针阔混交模式
1.1.1生长量是小黑杨的209%
喜湿润肥沃的土壤。北京605为钻天杨与青杨的杂交种,雄株,不飞絮。六年生高8.9m,胸径8.1cm,较耐寒、耐旱,此品种在富锦县栽培无冻害及虫害现象。小黑14是从小黑杨里选择出的雄株,七年生材积生长量是小黑杨的11.6%~60%。较耐寒、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中黑防是美洲黑杨与青杨的人工派间杂交种,由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从150多个无性系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雄株,生根力强,易繁殖,五年生生长率均超过小黑杨105.87%。A43为黑林3号,是青黑与黑杨的人工杂交种,雄株,其特点是高生长旺盛,冠窄,适应性强,其材积生长量是小黑杨的180%~219%。银中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以采自辽宁省熊岳县的银白杨为母本,以采自当地的中东杨为父本,经过人工水培控制杂交选育而成,雄株,较耐寒,枝叶浓密,叶表绿,背面具白色绒毛,生长量是小黑杨的300%~400%。北京3号为钻天杨与青杨的人工杂交种,雄株,干枝夹角小于30°~60°,生长迅速,六年生高10.18m,胸径10.51cm,在双城、泰来、北安、虎林等地生长良好。
1.1.2栽植密度。株行距1.5m×3.5m,采用一行杨树、一行桦树、一行樟子松的栽植模式。
1.1.3整地。全面机械翻地,耕深25cm,翻后用旋耕犁旋两遍,按栽植行距起垄。
1.1.4造林时间。造林时间在春季4月,顶浆造林,采用人工植苗方式。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做到起苗、运输、栽植三个环节连续进行;二是做到苗木“两不离土”,即在起苗后不能及时出圃运到造林地和不能及时栽植时都要进行假植;三是做到苗木“三不离水”,即保证在捆包、运输、栽植三个过程中苗木的湿润状况;四是做到栽植的苗木不窝根、压实土,认真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覆土要高出苗木根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造林时和造林后及时浇水,特别是春旱年份更应浇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1.1.5栽植及植后管护。乔木树种均选择生长良好的Ⅰ级苗木。采用明穴栽植法,栽正、踩实、不窝根、不露根,干旱地造林栽植深度适当加深些。栽植后对林地全面锄草,幼林抚育管理4年,防止人畜破坏,预防病虫害,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1.2乔灌混交模式
1.2.1混交树种。混交树种选择白桦、樟子松、花楸、小桃红、四季锦带、红刺玫、山核桃、李子、连翘、丁香、木锈球等。
1.2.2栽植密度。株行距1.5m×3.5m,采取株间混交及行间混交的方式。
1.2.3整地。造林时间4月中旬。全面机械整地,翻地深度25cm,翻后用旋耕犁旋两遍,按栽植行距起垄。
1.2.4栽植及植后管护。乔木均选择生长良好的Ⅰ级苗,灌木为三年生的壮苗。采用明穴栽植法,栽正、踩实、不窝根、不露根,干旱造林深度可适当加深。栽植后对林地全面锄草,幼林抚育管理4年,防止人畜破坏,预防病虫害、鼠害的发生。
2模式成效
论文摘要:从育苗、苗木出圃、造林地选择、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梭梭荒漠造林技术,以期为人工梭梭林建设提供参考。
梭梭是防风固沙、改善沙漠戈壁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人工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人工栽植的梭梭生长速度快,防风固沙效果好,在荒漠地区无需灌溉,能够自然生长成林。现将梭梭荒漠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选择苗圃地
培育梭梭可建临时苗圃,每年更换苗圃地;也可建固定苗圃,但要设置轮换区。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便于灌溉的沙质土壤。
1.2整地
苗圃地要深翻,然后整平,耙耱,于10月5日前后灌足底水。
1.3播种
1.3.1播种时间。梭梭播种可在春季进行,也可在秋季进行。春播应在早春白天地表5~10cm厚土层解冻时进行,但在北疆地区,此时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大,影响播种质量和覆土,造成出苗不匀不齐,费工费时。因此,在北疆地区宜采用秋播。秋季播种应根据天气情况,在晚秋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1月5日前后,播种前轻耙浅耙苗圃地,耙地深度掌握在3cm左右,不能过深。
1.3.2播种量。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纯度确定,一般纯度较高的情况下,播种量为37.5~45.0kg/hm2;但若是自己采种,纯度不高,应加大播种量(近几年,新湖农场是自己采种,播种量为60~75kg/hm2)。
1.3.3播种方法。采用开沟条播,即用开沟器人工开沟,深度3cm,把种子撒在沟内,行距30cm,然后用扫帚顺沟左右轻扫,覆土厚度0.5~1.0cm,覆土不能过厚,否则影响出苗。
1.4苗期管理
1.4.1灌水。梭梭育苗,苗期不能多灌水,否则易得立枯病,造成苗木死亡。一般情况下,头一年灌足底水,苗木从出土到冬前休眠,整个生长期不需要灌水,能够正常生长。
1.4.2定苗。当苗木生长比较稳定时,要及时间苗,留强去弱,播种行上1m均匀留苗20株左右,保苗60万株/hm2左右。
1.4.3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松土保墒,松土深度3~4cm。进入6月,每隔10~15d喷洒粉锈宁等药剂防治白粉病。
2苗木出圃
2.1起苗
在苗木休眠期进行。若春季造林,起苗应根据土壤解冻情况进行,越早越好;若秋季造林,起苗应根据封冻时间和造林时间确定,不能过早。起苗前,在苗木进入休眠期后,即10月10日左右,应当适量灌水,保证土壤湿度,以利于起苗;否则,土壤过干,起苗困难,伤根严重。
2.2分级
起出的苗木应按照苗木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出I、II级苗木用于造林,III级以下苗木不能用于造林。
2.3假植
苗木分级后,应进行假植。假植时,挖20~30cm深的沟,将苗木斜放于沟的一边,从沟的另一边挖湿土掩埋根系,分层放苗,逐层埋土塌实,防止风干。
3造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选择土壤含水量2%以上、土壤含盐量小于2%、地下水位1~8m的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流动的沙丘及轻盐化土壤。4造林时间
梭梭造林分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春季造林时间在3月底至4月初,此时土壤已经解冻,墒情较好;秋季造林时间在秋末冬初,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相比较,春季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秋季,其原因:一是秋季造林,苗木贮存水分相对较少,冬天根系处于休眠状态,易发生抽干现象,而春季造林,现起苗现造林,苗木水分散失少,加上定植后根系开始生长,可吸收水分;二是秋季常常降水少,造成30cm以上沙层墒情差,根系容易失水,而春季融雪的水分能迅速进入沙层,形成地表下40cm以上的湿沙层,有利于苗木根系吸水,提高成活率。
5造林方法
5.1合理组织劳力
梭梭造林地点常常是在交通不便、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而造林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合理组织劳力是造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劳力组织上要有明确分工,要有专人负责分片调配、造林技术和造林质量的落实以及苗木运输分发。
5.2深挖定植坑
梭梭造林根据苗木根系长度和地上部分高度,要求尽量深栽。原因是沙地、沙丘表层是流沙,随风流动,湿沙层随表层干沙的流动,不断向下降低,要使根系处于湿沙层,根系生长进度要大于湿沙层下降速度,就要保证栽植深度。挖坑时将上层干沙和下层湿沙分开堆放,定植深度不低于30cm。
5.3定植
定植时先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内,填入坑深1/3的湿沙,边提苗边塌实,保证根系伸展然后再回填湿沙踏实,直到与地面齐平,最后在苗木基部覆盖些干沙即可。定植时,一是保证定植深度不低于30cm;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先把苗木放入坑内,每株浇3~4kg清水,然后再回填。原因是新湖垦区沙地、沙丘水分表层10cm是干沙层,10~50cm是湿沙层,往下是15~20cm的干沙层,再往下又是湿沙层,浇3~4kg水可打破干沙层,保证根系下扎,能大大提高成活率;三是回填湿沙一定要踏实,否则由于挖坑时破坏了沙的紧密结构,空隙度加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速度,造成定植坑土壤失水,影响造林成活率。
5.4造林密度
梭梭造林密度应根据降水量、地下水位、单株土壤占有量、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病害发生情况来确定。造林密度不宜过大,密度过大,成林后水分、养分消耗增大,易造成梭梭死亡,并且成林后郁闭度加大,易发生白粉病,影响生长,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为保证单株生长量和正常生长年限,株行距一般为1.5m×2.0m或2.0m×2.0m。
6抚育管理
6.1病鼠害防治
梭梭病害以白粉病为主,发病时可喷洒石硫合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连续喷2~3次,间隔10~15d,基本可控制危害。通过适当减小定植密度,也可减轻白粉病危害。鼠害主要是沙鼠危害,近几年随着人工梭梭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树龄的不断增加,鼠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鼠害防治应在入冬下雪前和翌年4月,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基础上,用无二次毒的灭鼠药剂进行灭鼠,同时注意保护天敌。
固沙造林
地处第二松花江源。由于大陆性季风影响,使右岸的土壤被风侵蚀,形成沙丘,并不断向前推进,埋没大片农田,甚至危及民宅,河床也随之向东移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良田沙化。由于栽植杨树不易成活,即使生存,其生长量也非常低,成林特别慢,春季大风来临,杨树叶片尚未展开,防风效率低,防护周期也较针叶树短,因此必须实施计樟子松容器苗造林绿化工程,以提高防护效力,锁住沙龙保护农田,建设家园。为使这一宏伟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保证造林两率的提高,特将采取樟子松幼苗营养袋单株移植,培育樟子松2~3年容器苗用于沙地造林,营造具有长期防护效益的绿化带。
1起苗运输
起苗前5d撤去防寒土,不必浇水。因袋内土壤湿度大,运输容易散坨。起苗用铁锹从床头开始挖掘,有的苗木根系穿透塑料袋扎入土壤中,要用铁锹切断。装卸车时要小心,勿碰坏顶芽,尽量避免弄破容器袋造成散坨影响成活率。
2栽植
植被稀少的平缓沙地及沙丘地,造林前不必整地,流动沙地造林前要设防风障。造林时间可早些。因沙地上阳光辐射强、地温高、土壤解冻早,4月初便可造林。栽植方法:大多采取1m×3m、1.5m×3m、3m×3m,前2个株行间距可以小坑倒土栽植,3m×3m的不宜倒土。具体栽植方法为2人一组,一人用铁锹挖宽28cm见方,深25~28cm的栽植坑,另一人将容器苗置于坑中,用手撕破袋底,持锹人填土埋没袋高的2/3,植苗人将塑料袋提出或直接埋入土中,持锹人将坑填满土,植苗人扶正踏实,以此类推。栽植后入冬前要进行埋苗防寒,翌春4月20日前撤去防寒土。最好连防2年,第2年防寒苗已较大,要在苗旁垫一锹土,将苗轻轻压倒,垫在土堆上,再往苗上盖严土,俗称“枕枕头盖被”。目前绿化带北起社里林场大杨树连绵不断向南延伸,途经集中片林富达村四间房、青山林场、增盛林场松江营林区,奔向长发、五家子营林区,一直向东南延伸。第二松花江右岸百万亩樟子松绿化工程已具规模。
(一)育苗地的选择培育容器苗的时候,对于育苗地的选择,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可以在大棚里面,也可以在漏填的空场地中。但总的来说,在选择育苗地的时候,要选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光照充足,距离造林地相对来说比较近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苗木容器的选择根据苗木的种类不同,所使用的苗木容器也不同,苗木容器主要分为管状容器、柱塞容器和可分解容器等三大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塑料容器、合成纤维容器、厚纸板容器等等。最早以前采用的容器多是圆筒状的营养杯,但这种容器容易使苗木根系在容器内盘旋成团,以致在移植的过程中出现根系难以展开的现象,就现在来说,使用最多的容器是改良之后的圆筒容器和圆锥容器,这种改良后的容器内部表面上附有2~6个垂直突起的棱状结构,根系可以沿着这些棱向下伸展,避免根系在容器内盘旋成团现象的出现。容器的大小也是随着培育苗木的大小来选择的。
(三)基质的装填容器苗育苗基地和容器选择完成之后,要做好容器内的基质装填工作。首先是土壤的选择和肥料的配比。对于江西地区的容器苗培育来说,需要选择黄心土壤或者红黄土壤,在土壤中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焦泥灰、菌根土、磷肥等肥料,例如对于湿地松容器苗基质的配比比例一般是:黄心土占60%,焦泥灰占24%,菌根土则占12%,钙镁等磷肥占4%。其次,基质配比好之后要搅拌均匀,并洒浇合适和水量,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容器内的基质装填并压实。第三,要把压实装好的容器基质放到事先做好的育苗床上,等待播种。
(四)苗木的播种容器苗的播种工作主要包括选种、种子处理、播种。首先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将要培育的容器苗种类,无论选择什么种类的容器苗都需要选择那些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比较优良的种子。其次,选择好容器苗种子之后要对种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主要的处理工作包括种子发芽促进处理、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发芽处理:将新鲜的种子放到准备好的清水中浸泡一到两天,然后装到比较薄的塑料薄膜中放入冰箱或冷库中贮藏15~30天,在此期间,每隔七天就要翻动一次种子,并打开种子袋子通风透气。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在放入清水浸泡之后,需要再放入0.5%KMnO4溶液中浸泡4~5分钟.种子消毒之后就可以放到温度在60ºC的温水中,让其自然冷却,从而起到催生苗芽的作用。第三,容器苗的播种。经过种子消毒、催芽之后,就可以播种了。种子播种的粒数和容器的大小有关,而种子的大小也决定了同样大小容器中种子的粒数。一般来说,中粒种子每一个容器可以播种2~5粒,中型容器可以播种3~6粒中粒种子。容器苗播种的方式主要有穴播和直接播种,无论哪种播种方式,在播种完成之后,都需要在播种后的种子表面均匀覆盖一层0.5cm后的砂土壤。
(五)苗木追肥和管理容器苗播种之后要定期的对其浇水、施肥。浇水的次数需要根据苗期以及培育场地的温度、湿度进行选择。在容器苗在播种之后,自身不能吸收营养,需要人工对其追肥,给其提供足够的营养。追肥的次数和用量要根据苗期来选择。
(六)容器苗养成之后,就可以出圃,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进行大面积的造林。
二、移植容器苗的技术要点
移植容器苗主要是讲经过修剪根系后的原床裸根移植到各种容器当中进行培育的技术。一般来说,移植容器苗所移植的苗木大部分都是成苗。移植容器苗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植容器苗所选择的苗木。可以用来移植的苗木有芽苗、幼苗、成苗,按一般来说,进行移植的苗木大多都是成苗。移植容器苗所选择的成苗必须是符合苗木规范的高质量的苗木。
(二)移植容器的选择和基质的准备。移植容器苗所选用的容器相对来说比较大,通常来说需要选择塑料薄膜容器。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苗木,选择不同的容器基质。
(三)做好容器育苗床。移植容器苗的苗床,宽度一般在1m左右,长度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苗木以及地形来定。对于培育期比较短的苗木来说,只把床面培平就可以了,对于培育期较长的苗木来说,在制作苗床的时候要注意排水和通气。
(四)苗木的移入。选择高质量的苗木对其根系进行修剪,然后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移植。
(五)移植容器苗的管理。移植成功之后的容器苗,要对其进行管理,要及时的对其浇水、施肥。
(六)出圃、运输、造林。一般来说,苗木在容器中培育4~5个月之后,就可以出圃了。容器苗的运输一般采用大卡车运输。当上面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之后,就可以造林了,一般来说,采用的造林方式是植苗造林。
1.1种子采集与处理要采集合格的树种首先采集树种的母树应是有20~50年树龄的长势茂盛尧无病害的侧柏树选择在每年的9要10月间种子成熟时进行采集采集后及时进行晾晒以防种子发霉待外层种鳞开裂后取出种子千粒重达到22g左右的种子视为合格贮藏即可为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首先是进行水选拣出上浮的空粒种子之后再用适当的溶液进行浸种常用的有0.4%左右的硫酸铜溶液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时间约2h该过程为种子消毒最后进行催芽处理。
1.2育苗地与容器选择育苗地的选择应符合交通便利距离水源较近地形较平坦不远离居民区等条件最重要的是要距离造林地较近以保证培育出来的苗木在造林时能适应环境变化从而获得较高的成活率注意选择合适的育苗容器目前生产中通常采用无底的聚氯乙烯袋作为育苗容器其规格为直径5~7cm高10~15cm此外近年来蜂窝状塑膜容器育苗是当今林业造林工程上实施的一项实用育苗技术该技术不仅能缩短育苗周期而且便于操作还能提高苗木质量。
1.3营养土的配制和装袋营养土一般是将取自松林或其他林地表层25cm厚的土壤进行砸碎尧过筛和消毒之后再向其中加入有机磷肥尧草木灰等经混合后形成营养土刚刚配好的营养土不能立即使用要先堆积发酵7d后才能装袋取林地表层土壤是由于林地表层土壤经过多年树叶尧枝条的堆积发酵而富含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苗木养分需求然后便可将腐熟的营养土装入预先准备好的育苗容器中并将容器整齐地摆放在育苗地注意将育苗容器摆放紧凑以节约土地并且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1.4灌溉和播种在播种前要对摆放好的育苗容器进行小水漫灌灌溉时需要控制水流速度严防水流过大导致水从育苗容器上方浸入要确保水从育苗容器底部的开口浸透育苗容器中的所有土壤同时苗床内不可积水漫灌后1~2d即可进行播种邯郸地区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较好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提高出苗率此外还可通过增大播种量提高出苗率一般每个容器袋内播4粒随后覆盖厚度不超过1cm的营养土由于苗床过宽点种时可用一长木板搭在苗床两边的步道上播种人员蹲在上面操作。
1.5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虽然对水分消耗较少但由于抗旱能力较弱土壤水分含量低时极易造成苗木死亡因此应经常给苗圃浇水但每次浇水的量不宜过多幼苗脱壳后即可进行追肥以保证幼苗的养分需求追肥时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
2造林
2.1起苗为避免苗木运输过程中营养土散坨导致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低应在起苗前给苗木浇水以提高土壤的黏合度而且起苗前浇水能够缓解苗木造林后的缺水提高成活率起苗时严禁无顺序到处乱起要按照容器的顺序从一端开始将苗木连同育苗容器一起放入运输筐内运往造林地为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应注意保持苗木根部营养土的完整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动作要轻以免伤害苗木根系起苗量要根据造林进度确定如果当天起的苗木没有栽完再次栽植前应把容器苗根系浸泡在水中2h以上补足水分后再进行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