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造林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针阔混交模式
1.1.1生长量是小黑杨的209%
喜湿润肥沃的土壤。北京605为钻天杨与青杨的杂交种,雄株,不飞絮。六年生高8.9m,胸径8.1cm,较耐寒、耐旱,此品种在富锦县栽培无冻害及虫害现象。小黑14是从小黑杨里选择出的雄株,七年生材积生长量是小黑杨的11.6%~60%。较耐寒、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中黑防是美洲黑杨与青杨的人工派间杂交种,由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从150多个无性系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雄株,生根力强,易繁殖,五年生生长率均超过小黑杨105.87%。A43为黑林3号,是青黑与黑杨的人工杂交种,雄株,其特点是高生长旺盛,冠窄,适应性强,其材积生长量是小黑杨的180%~219%。银中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以采自辽宁省熊岳县的银白杨为母本,以采自当地的中东杨为父本,经过人工水培控制杂交选育而成,雄株,较耐寒,枝叶浓密,叶表绿,背面具白色绒毛,生长量是小黑杨的300%~400%。北京3号为钻天杨与青杨的人工杂交种,雄株,干枝夹角小于30°~60°,生长迅速,六年生高10.18m,胸径10.51cm,在双城、泰来、北安、虎林等地生长良好。
1.1.2栽植密度。株行距1.5m×3.5m,采用一行杨树、一行桦树、一行樟子松的栽植模式。
1.1.3整地。全面机械翻地,耕深25cm,翻后用旋耕犁旋两遍,按栽植行距起垄。
1.1.4造林时间。造林时间在春季4月,顶浆造林,采用人工植苗方式。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做到起苗、运输、栽植三个环节连续进行;二是做到苗木“两不离土”,即在起苗后不能及时出圃运到造林地和不能及时栽植时都要进行假植;三是做到苗木“三不离水”,即保证在捆包、运输、栽植三个过程中苗木的湿润状况;四是做到栽植的苗木不窝根、压实土,认真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覆土要高出苗木根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造林时和造林后及时浇水,特别是春旱年份更应浇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1.1.5栽植及植后管护。乔木树种均选择生长良好的Ⅰ级苗木。采用明穴栽植法,栽正、踩实、不窝根、不露根,干旱地造林栽植深度适当加深些。栽植后对林地全面锄草,幼林抚育管理4年,防止人畜破坏,预防病虫害,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1.2乔灌混交模式
1.2.1混交树种。混交树种选择白桦、樟子松、花楸、小桃红、四季锦带、红刺玫、山核桃、李子、连翘、丁香、木锈球等。
1.2.2栽植密度。株行距1.5m×3.5m,采取株间混交及行间混交的方式。
1.2.3整地。造林时间4月中旬。全面机械整地,翻地深度25cm,翻后用旋耕犁旋两遍,按栽植行距起垄。
1.2.4栽植及植后管护。乔木均选择生长良好的Ⅰ级苗,灌木为三年生的壮苗。采用明穴栽植法,栽正、踩实、不窝根、不露根,干旱造林深度可适当加深。栽植后对林地全面锄草,幼林抚育管理4年,防止人畜破坏,预防病虫害、鼠害的发生。
2模式成效
论文摘要:从育苗、苗木出圃、造林地选择、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梭梭荒漠造林技术,以期为人工梭梭林建设提供参考。
梭梭是防风固沙、改善沙漠戈壁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人工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人工栽植的梭梭生长速度快,防风固沙效果好,在荒漠地区无需灌溉,能够自然生长成林。现将梭梭荒漠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选择苗圃地
培育梭梭可建临时苗圃,每年更换苗圃地;也可建固定苗圃,但要设置轮换区。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便于灌溉的沙质土壤。
1.2整地
苗圃地要深翻,然后整平,耙耱,于10月5日前后灌足底水。
1.3播种
1.3.1播种时间。梭梭播种可在春季进行,也可在秋季进行。春播应在早春白天地表5~10cm厚土层解冻时进行,但在北疆地区,此时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大,影响播种质量和覆土,造成出苗不匀不齐,费工费时。因此,在北疆地区宜采用秋播。秋季播种应根据天气情况,在晚秋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1月5日前后,播种前轻耙浅耙苗圃地,耙地深度掌握在3cm左右,不能过深。
1.3.2播种量。播种量应根据种子纯度确定,一般纯度较高的情况下,播种量为37.5~45.0kg/hm2;但若是自己采种,纯度不高,应加大播种量(近几年,新湖农场是自己采种,播种量为60~75kg/hm2)。
1.3.3播种方法。采用开沟条播,即用开沟器人工开沟,深度3cm,把种子撒在沟内,行距30cm,然后用扫帚顺沟左右轻扫,覆土厚度0.5~1.0cm,覆土不能过厚,否则影响出苗。
1.4苗期管理
1.4.1灌水。梭梭育苗,苗期不能多灌水,否则易得立枯病,造成苗木死亡。一般情况下,头一年灌足底水,苗木从出土到冬前休眠,整个生长期不需要灌水,能够正常生长。
1.4.2定苗。当苗木生长比较稳定时,要及时间苗,留强去弱,播种行上1m均匀留苗20株左右,保苗60万株/hm2左右。
1.4.3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松土保墒,松土深度3~4cm。进入6月,每隔10~15d喷洒粉锈宁等药剂防治白粉病。
2苗木出圃
2.1起苗
在苗木休眠期进行。若春季造林,起苗应根据土壤解冻情况进行,越早越好;若秋季造林,起苗应根据封冻时间和造林时间确定,不能过早。起苗前,在苗木进入休眠期后,即10月10日左右,应当适量灌水,保证土壤湿度,以利于起苗;否则,土壤过干,起苗困难,伤根严重。
2.2分级
起出的苗木应按照苗木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出I、II级苗木用于造林,III级以下苗木不能用于造林。
2.3假植
苗木分级后,应进行假植。假植时,挖20~30cm深的沟,将苗木斜放于沟的一边,从沟的另一边挖湿土掩埋根系,分层放苗,逐层埋土塌实,防止风干。
3造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选择土壤含水量2%以上、土壤含盐量小于2%、地下水位1~8m的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流动的沙丘及轻盐化土壤。4造林时间
梭梭造林分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春季造林时间在3月底至4月初,此时土壤已经解冻,墒情较好;秋季造林时间在秋末冬初,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相比较,春季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秋季,其原因:一是秋季造林,苗木贮存水分相对较少,冬天根系处于休眠状态,易发生抽干现象,而春季造林,现起苗现造林,苗木水分散失少,加上定植后根系开始生长,可吸收水分;二是秋季常常降水少,造成30cm以上沙层墒情差,根系容易失水,而春季融雪的水分能迅速进入沙层,形成地表下40cm以上的湿沙层,有利于苗木根系吸水,提高成活率。
5造林方法
5.1合理组织劳力
梭梭造林地点常常是在交通不便、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而造林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合理组织劳力是造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劳力组织上要有明确分工,要有专人负责分片调配、造林技术和造林质量的落实以及苗木运输分发。
5.2深挖定植坑
梭梭造林根据苗木根系长度和地上部分高度,要求尽量深栽。原因是沙地、沙丘表层是流沙,随风流动,湿沙层随表层干沙的流动,不断向下降低,要使根系处于湿沙层,根系生长进度要大于湿沙层下降速度,就要保证栽植深度。挖坑时将上层干沙和下层湿沙分开堆放,定植深度不低于30cm。
5.3定植
定植时先将苗木放入定植坑内,填入坑深1/3的湿沙,边提苗边塌实,保证根系伸展然后再回填湿沙踏实,直到与地面齐平,最后在苗木基部覆盖些干沙即可。定植时,一是保证定植深度不低于30cm;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先把苗木放入坑内,每株浇3~4kg清水,然后再回填。原因是新湖垦区沙地、沙丘水分表层10cm是干沙层,10~50cm是湿沙层,往下是15~20cm的干沙层,再往下又是湿沙层,浇3~4kg水可打破干沙层,保证根系下扎,能大大提高成活率;三是回填湿沙一定要踏实,否则由于挖坑时破坏了沙的紧密结构,空隙度加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速度,造成定植坑土壤失水,影响造林成活率。
5.4造林密度
梭梭造林密度应根据降水量、地下水位、单株土壤占有量、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病害发生情况来确定。造林密度不宜过大,密度过大,成林后水分、养分消耗增大,易造成梭梭死亡,并且成林后郁闭度加大,易发生白粉病,影响生长,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为保证单株生长量和正常生长年限,株行距一般为1.5m×2.0m或2.0m×2.0m。
6抚育管理
6.1病鼠害防治
梭梭病害以白粉病为主,发病时可喷洒石硫合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连续喷2~3次,间隔10~15d,基本可控制危害。通过适当减小定植密度,也可减轻白粉病危害。鼠害主要是沙鼠危害,近几年随着人工梭梭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树龄的不断增加,鼠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鼠害防治应在入冬下雪前和翌年4月,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基础上,用无二次毒的灭鼠药剂进行灭鼠,同时注意保护天敌。
固沙造林
地处第二松花江源。由于大陆性季风影响,使右岸的土壤被风侵蚀,形成沙丘,并不断向前推进,埋没大片农田,甚至危及民宅,河床也随之向东移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良田沙化。由于栽植杨树不易成活,即使生存,其生长量也非常低,成林特别慢,春季大风来临,杨树叶片尚未展开,防风效率低,防护周期也较针叶树短,因此必须实施计樟子松容器苗造林绿化工程,以提高防护效力,锁住沙龙保护农田,建设家园。为使这一宏伟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保证造林两率的提高,特将采取樟子松幼苗营养袋单株移植,培育樟子松2~3年容器苗用于沙地造林,营造具有长期防护效益的绿化带。
1起苗运输
起苗前5d撤去防寒土,不必浇水。因袋内土壤湿度大,运输容易散坨。起苗用铁锹从床头开始挖掘,有的苗木根系穿透塑料袋扎入土壤中,要用铁锹切断。装卸车时要小心,勿碰坏顶芽,尽量避免弄破容器袋造成散坨影响成活率。
2栽植
植被稀少的平缓沙地及沙丘地,造林前不必整地,流动沙地造林前要设防风障。造林时间可早些。因沙地上阳光辐射强、地温高、土壤解冻早,4月初便可造林。栽植方法:大多采取1m×3m、1.5m×3m、3m×3m,前2个株行间距可以小坑倒土栽植,3m×3m的不宜倒土。具体栽植方法为2人一组,一人用铁锹挖宽28cm见方,深25~28cm的栽植坑,另一人将容器苗置于坑中,用手撕破袋底,持锹人填土埋没袋高的2/3,植苗人将塑料袋提出或直接埋入土中,持锹人将坑填满土,植苗人扶正踏实,以此类推。栽植后入冬前要进行埋苗防寒,翌春4月20日前撤去防寒土。最好连防2年,第2年防寒苗已较大,要在苗旁垫一锹土,将苗轻轻压倒,垫在土堆上,再往苗上盖严土,俗称“枕枕头盖被”。目前绿化带北起社里林场大杨树连绵不断向南延伸,途经集中片林富达村四间房、青山林场、增盛林场松江营林区,奔向长发、五家子营林区,一直向东南延伸。第二松花江右岸百万亩樟子松绿化工程已具规模。
1.1适地适树
对于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必须要坚持下面3个原则:首先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能够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符合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最后是选择的树种必须具备多年的栽植经验。植物抗旱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水分的利用,树种的不同选择会导致环境中水分消耗量的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要结合植物的蒸腾耗水性能、水分利用率以及抗旱性能的强弱来选择树种,从而避免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更加恶化。例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抗旱性较强的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或者是刺槐、五角枫等树种。
1.2整地技术
整地造林技术是提升抗旱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土壤的透水性能以及增肥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整地技术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更好的进行蓄水,增强苗木根部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苗木死亡率的目的。在整地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首先是整地时间的选择,整地时间选择应坚持宜前不宜后的原则;其次是整地方式的选择,要做到不会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拦截蓄水作用;最后是整地规格的控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造林模式。通过对近年来整地造林的经验进行总结,一般水平阶整地相对鱼鳞坑与小坑效果较好;荒山坡地在坑下修筑好栏水埂,坑和坑之间也修筑好隔离埂,构成一个“T”字形,以便于更好的截水。不同的整地模式对地表径流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整地时间的选择一般是以雨季为主,春季次之,秋季效果最差。
1.3集水技术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我们可以通过修筑蓄水池以及拦塘坝的方式将自然降雨集中在一起,从而为抗旱林木的早期生长提供水源。集水整地系统主要由微集水区构成,比如产生径流的积水面或者渗蓄径流的植树穴。结合实际地形情况,以林木为目标在整个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区和栽植区,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集水、蓄水系统。如果在树木栽植区的自然降水无法满足林木的自然发育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内土壤水分缺乏,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集水技术来对水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土壤进行补水,确保水分供需的平衡。
1.4栽植管理
一方面是不同季节栽植的管理,春季栽植时通常在土壤解冻到20cm左右时进行。可以选择先植阳坡,再植阴坡的方式;按照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原则,在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之前,确保苗木均已被栽植入土;在雨季进行栽植通常可以选择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下雨之前进行栽植。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天气的变化,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从而把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也是雨季栽植成功的重点;秋季栽植应该选择落叶之后,土冻之前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气温开始降低,水分蒸发量明显的下降,有助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来年春天还能够直接吸收冻土解冻水,让生根更快的萌芽和生长[1]。另一方面是苗木管理工作。做好苗木运输管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遇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栽植的情况应该做好假植,运输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早晚间;对于部分生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可以采取截杆截根的方式,降低茎干的水分消耗;此外还应做好苗木分级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等工作。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
DJS造林技术的主要是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抗旱造林树种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出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袋,把林木植入袋中的一种新技术。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小眼,已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的水和土,进行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两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回土埋严,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苗木能够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失水。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苗器造林技术指的是使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的育苗。容苗器相对于裸根苗来说能够延长造林时间,可以很好地增加苗木成活率,有助于我们对缺苗进行补植,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为了更好地处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广泛的推广这种造林技术。使用容苗器造林可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让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容器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的缺陷在于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大大增加了干旱地区和沙地造林的成活率,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使用2年生油松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能够达到85.3%的成活率,而比裸根苗造林方式20%的成活率高得多,同时也让造林时间摆脱了季节的限制。
2.3地膜覆盖技术
在北票地区,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始覆膜之前,要结合林木的种类和栽植面密度等情况来设计好地膜块的大小。林木栽植之后进行浇水,待水渗透进入后,把1m见方的地膜从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之后,确保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地膜覆盖过程中应该确保边缘压实,可以在地膜上方洒一层薄土,避免起风时地膜被吹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湿润效果,在早春的3—4月时地面增温2.3~3.5℃,相对来说增加了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2~2.3℃,相对增加8%~25%,其次是地膜覆盖之后土壤的含水量处于18.43%~19.87%,和之前的测量值相比增加了15%左右,保墒能力较好。
2.4灌溉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应用取水灌溉技术,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当前我们普遍采取渠道防渗技术以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进行灌溉。而渠道防渗技术相比之下是现阶段大中型灌区较为理想的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常被称之为管灌技术,它指的是借助水泵的低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口,之后再接末级输水软管进行灌溉。但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结语
1.1种子采集与处理要采集合格的树种首先采集树种的母树应是有20~50年树龄的长势茂盛尧无病害的侧柏树选择在每年的9要10月间种子成熟时进行采集采集后及时进行晾晒以防种子发霉待外层种鳞开裂后取出种子千粒重达到22g左右的种子视为合格贮藏即可为提高种子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首先是进行水选拣出上浮的空粒种子之后再用适当的溶液进行浸种常用的有0.4%左右的硫酸铜溶液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时间约2h该过程为种子消毒最后进行催芽处理。
1.2育苗地与容器选择育苗地的选择应符合交通便利距离水源较近地形较平坦不远离居民区等条件最重要的是要距离造林地较近以保证培育出来的苗木在造林时能适应环境变化从而获得较高的成活率注意选择合适的育苗容器目前生产中通常采用无底的聚氯乙烯袋作为育苗容器其规格为直径5~7cm高10~15cm此外近年来蜂窝状塑膜容器育苗是当今林业造林工程上实施的一项实用育苗技术该技术不仅能缩短育苗周期而且便于操作还能提高苗木质量。
1.3营养土的配制和装袋营养土一般是将取自松林或其他林地表层25cm厚的土壤进行砸碎尧过筛和消毒之后再向其中加入有机磷肥尧草木灰等经混合后形成营养土刚刚配好的营养土不能立即使用要先堆积发酵7d后才能装袋取林地表层土壤是由于林地表层土壤经过多年树叶尧枝条的堆积发酵而富含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苗木养分需求然后便可将腐熟的营养土装入预先准备好的育苗容器中并将容器整齐地摆放在育苗地注意将育苗容器摆放紧凑以节约土地并且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1.4灌溉和播种在播种前要对摆放好的育苗容器进行小水漫灌灌溉时需要控制水流速度严防水流过大导致水从育苗容器上方浸入要确保水从育苗容器底部的开口浸透育苗容器中的所有土壤同时苗床内不可积水漫灌后1~2d即可进行播种邯郸地区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较好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提高出苗率此外还可通过增大播种量提高出苗率一般每个容器袋内播4粒随后覆盖厚度不超过1cm的营养土由于苗床过宽点种时可用一长木板搭在苗床两边的步道上播种人员蹲在上面操作。
1.5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虽然对水分消耗较少但由于抗旱能力较弱土壤水分含量低时极易造成苗木死亡因此应经常给苗圃浇水但每次浇水的量不宜过多幼苗脱壳后即可进行追肥以保证幼苗的养分需求追肥时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
2造林
2.1起苗为避免苗木运输过程中营养土散坨导致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低应在起苗前给苗木浇水以提高土壤的黏合度而且起苗前浇水能够缓解苗木造林后的缺水提高成活率起苗时严禁无顺序到处乱起要按照容器的顺序从一端开始将苗木连同育苗容器一起放入运输筐内运往造林地为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应注意保持苗木根部营养土的完整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动作要轻以免伤害苗木根系起苗量要根据造林进度确定如果当天起的苗木没有栽完再次栽植前应把容器苗根系浸泡在水中2h以上补足水分后再进行栽植。